新浪财经

图文: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8日 10:32 新浪财经

  

图文: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

  2008年5月18日,“中国改革开放30年暨博士后科学论坛”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隆重召开。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的盛况。上图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演讲。(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新浪财经讯 2008年5月18日,由北京大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主办,北京大学人事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博士后联谊会协办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暨博士后科学论坛”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隆重召开。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论坛的盛况。上图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国民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厉以宁演讲。

  厉以宁:今天我讲的题目是“思想解放、理论创新、经济改革——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竟如此的艰难?改革是体制的创新、制度的调整,要让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改革我们回想一下,比当年建立计划经济体制难得多。原因何在呢?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1、50年代,中国在当时由不发达、也很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入计划经济体制,这样转入计划经济体制就容易得多。到了80年代,计划经济已经高度发达了,由此转入市场经济体制一定困难的多。换句话说,计划经济体制这时候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体系了,要改革这个体制一定困难重重。

  2、50年代,中国经济转入计划经济体制,主要依靠行政力量的运用,比如说农村的统购统销,城市的物资统配,城乡二元体制的形成,人民公社制度的建立等等都是运用行政手段推进,阻力很小。然而到了80年代,当经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时候,必须减少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和直接干预,让企业和农村、城市居民在市场上有自我发展的机会,这样市场经济持续地建立只可能渐进、缓慢的过程。

  3、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经济中存在着各种刚性,比如说价格、工资、福利、住房、就业、户籍等等都具有刚性。不但如此,企业本身的地位和企业领导人的职务也都没有灵活性,企业一经建立似乎就注定要长久存在,即使是亏损企业,除非主管部门让它关闭,否则大家会照常经营下去,所以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入市场经济的道路不是通畅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各种刚性自然而然地成了改革的阻力。

  4、50年代,当中国经济转入计划经济体制的时候,主持这个大规模行动的主体就是政府,并且只可能是政府,而且纯利益主要归政府,政府可以利用所得到的资源,从事自己所希望从事的各种事业。可是进入80年代以后,当中国经济准备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尽管政府依然是主持这一行动的主体,然而制度创新的阻力究竟有多大,权力主要归谁,对于政府下面的各个部门和机构来说始终是不确定的。政府下面的部门和机构不一定从大局考虑,其中有些部门和机构很可能成为改革的阻力,这样政府在行政选择中必然不像当初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时敢于决策,有时会迟疑、拖延不决。

  5、在当初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时候,只有政府是真正的行为主体,其他的行为主体实际并不重要,一切听命于政府。但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虽然政府依然是主要的行为主体,但已经不是唯一的行为主体了。企业就是另一个重要的行为主体,个人无论作为劳动者、消费者、投资者也是行为的主体,于是政府和其他主体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复杂多了,这就增加了改革的困难。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