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朱晓明:金融人才是金融中心之本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0日 12:57 新浪财经

  2008年5月9-10日,首届陆家嘴金融论坛在上海召开。新浪财经全程直播本次盛会。以下为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朱晓明的演讲实录。

  主席,各位嘉宾上午好。我发言的话题是金融人才是金融中心之本。大家不要以为朱先生借助这个PPT可能有长篇大论,我们是12点30分要结束的,我会非常知趣,很快就结束我的演讲。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这本杂志公布了2008全球国际金融中心的排名,我想作为一种参考可以看一看第1名到第11名的名单。如这个表一所示,上海的位置呢?第31位,北京第46位,这份报告还认为未来2年到3年间,最值得关注的是迪拜、上海和新加坡。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的评价体系涵盖五大指标,那就是人员、商业环境、市场准入、基础设施和一般性征例。如表2所示,人员因素是第一指标。按照人员因素12分指标当中,第一指标是按该城市进入《英国金融时报》100强排名的EMBA排名的数,因此EMBA对所在的城市培养金融人才有极其重要、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一个调查显示,第一MBA是国际性金融人才的重要来源,第二点全球27%的MBA流向金融行业。本页右半部分向大家展示在沪的MBA及培训项目,有上海交大、有复旦大学、有财经大学,当然大家想中欧有没有?我们中欧也有。我在这个PPT当中没有写中欧,大家不可以说是我在为我学校做广告了。

  最近我做了一个调查研究,在这里我列举两个例子。当我问及上海银行董事长陈辛先生,你认为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他的回答是,一是人才,二是金融监管与金融法律法规。当我问及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中国会计主管、合伙人,他的回答是一是人才,二是基础设施,特别是国际航班、空港服务质量与水平。我估计这跟当前我们所碰到的航运当中一些问题是有关的。更多的上海金融机构、高校访谈的结果都指向同一个话题,金融人才是金融中心之本。昨天上午在大会的时候有一位嘉宾说到,伦敦40万金融从业人员当中有一半是国外来的人才,那么昨天晚宴的时候,东京证券的董事长西室泰三先生说过,东京15万金融从业人员,大概是1%到2%是国外来的人才。我想不同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不同的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

  上海既要重视引进人才,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人才。上海市金融办与上海市人事局共同研究编制了上海市金融领域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在这个目录里把上海紧缺人才,金融方面归为三大类,21个类别。我想我们当前应当以此目录为准,深入调研、精心谋划,倾全市之力,培养一大批金融人才。政府应当从税收等角度出发,快速出台吸引、培养和留住人才的举措,因为第一所得税政策曾经为香港吸引国际金融人才起了重要的作用,这是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透明而富有效率的法律与监管环境是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当前可以选择的金融人才培训项目之一,那就是大力培训金融法官、金融律师人才,大力培育金融法律法规知识,为建立陆家嘴金融城在法律法规方面做一个坚实的人才储备。本次论坛专家们都谈到了,关于培养金融人才的问题,我想刚刚徐麟书记也谈到了这样的见解。所以我想应当会有思考4、思考5等等。

  昨天上午王岐山副总理在发言当中指出,大力推进金融服务、制度和产品的创新,加快培养和引进各类金融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金融队伍。国际金融中心城市或许很在乎多少金融大厦拔地而起,或许很在乎有多少家银行、证券、保险公司开业营运,我想上海应当更在乎何时我们金融业的人才能够人才辈出。

  最后我想用今天演讲的题目结束我的发言,那就是金融人才是金融中心之本。谢谢大家。

  谢谢朱晓明先生的演讲,他特别强调了金融人才对建设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地位。我相信上海市政府也非常关注这个问题,正在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来促进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使上海能够真正成为一个金融人才的聚集地。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