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绍巴吉:现在的一代人更容易获得对方的认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4日 10:10 新浪财经

  2008年4月12日中法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浙江乌镇召开。新浪网视频直播此次大会。以下为4月13日法国双宝城堡修复委员会委员绍巴吉先生的演讲实录。

  主持人:刚才给我们做了非常深刻,非常全面的报告。听了以后我想重新引用他的例子,来激起大家童年的回忆。我非常地感到惊讶,两首诗歌都谈到一种怀旧的心里,思乡的情绪。在法国的宫殿是造好的,而中国的李白诗里面没有建筑在里面。第二个理由,这首诗歌使得我能够介绍巴吉先生,他既是法官,他学过法律,同时他也担任不同的职务。也许他最著名的作品,他是我们双宝城堡的修复委员会的委员。

  嘉宾:非常感谢,听了徐院长的讲话以后,他谈到了中国文物保护的问题和措施。实际上这些问题,我们在法国也遇到同样的问题,我们在法国说到遗产的时候,法国和中国一样是一个很大的目的。这块土地有150亿的人口埋在上海,法国人口才6000万,全球人口1%,但是我们在法国的埋葬人口是占全球的5%。我们法国人来说大家造房子的时候,造地下库的时候有可能挖到以前的坟墓,这对法国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对法国遗产我们说到这是建筑物,或者使原先留下来的建筑的残骸。我们是从考古学的角度来谈到遗产保护的。

  第二点,我们为了出于象征性地建造房子,在法国很少用木头做房子,法国用很多石头造房子,我们希望为未来能够留下一个印迹,一种符号,一种象征。比如刚才说的城堡,1597年的时候造的房子,三个月之后没办法登机以后,他造这个房子来报仇,因为他没登上宝座。从这个角度来说,法国大革命有好的也有坏的。一方面摧毁了很多建筑遗址,19世纪也摧毁了很多文物。在19世纪拆毁了很多。但是一般来说过了一个世纪以后,一代人以后才意识到我们前面做的是不对的。这种东西是对未来不可挽回的措施。我们法国对遗产保护的第一个措施,是19世纪中叶,有一位很大的法国人作家,他在1855年的时候拿着照相机在法国的著名地拍照,房子桥梁宫殿等等,那时候立法的原则也很简单,如果地方有犹豫的时候,我们就不拆毁,什么都不动。当时很难做的东西,大潮是现代化大潮。所以我们寻找三种妥协,一个是现代化和真实性,如何使城市现代化,而不拆毁旧的建筑。而且是财产与遗产保护之间的妥协,同时又不允许他们破坏自己的房子,同时还找到一个经济和旅游方面的平衡。怎么样能够继续生活下去,同时又能够吸引旅游者,在法国这个问题早就遇到了。法国一直在寻求一种平衡。还有一种例子,在我们法国进行辩论,就是把城市的博物馆化进行讨论,有的时候保护过度使城市变成了博物馆,使城市失去了生命力。我们把财政部改成博物馆,我们把一个屠宰厂改成了博物馆。这种逻辑如果走到极端的时候我们就提出保护,为了什么目的呢?一般来说我们法国没有保存功能性。现在我们说要注意房屋的功能,或者建筑的功能。教堂的功能就是起到祈祷的作用,城堡它的功能是代表主权,或者代表权势。因此我目前思考这个问题,就是房屋建筑的功能问题。

  我是这么想的,法国遗产保护的经验方面,我们也意识到,我们谈到很多人普遍性,普遍性是法国人的观点,我觉得也不一定对,中国也有这个普遍的观点。所以我们法国人也非常希望保持自己建筑遗产,建筑遗产是我们可以看到的,和我们历史之间的接触,是传到后代的东西,特别在现代化过程中很重要的。每个人熟悉自己的时代,而不太熟悉自己的国家,这是现在的趋势。战争首先是法国人发起的,我看到我的孩子们,他不是战后的一代。他们可能和中国人年轻人当中认同更加强,而不是和以前我祖父的认同。同时还有民族性的需求,通过我们建筑委员长也能保持民族性。

  最后我们法国遗产保护的进程取得一定成功的,因为法国目前成为最大的世界旅游国,不仅仅是因为地理位置优越,而是法国有很多可供参观的旅游胜地。同时我们文化保护的三个阶段,首先是58年他建立了一个专门的文化部,马尔罗他的使命是使得我们人类著名的遗产人们都可以进来,特别是让法国人进入我们的文化遗产,接触文化的遗产。马尔罗掌控着文化宝库着钥匙,他必须把门打开,让公民进入艺术的宫殿。这是他对自己1981年到85年我们法国文化的进程,就是要复制活生生的艺术。那时候文化部长的使命是使得所有的法国人能够提升自己的创新力,提升自我的表达能力。所以从5年以来我们又回到了以前那种定义,我们发现首先要把这钥匙给人家,然后人们才能表达自己的创新。所以我们强调遗产的保护,在我们法国来说是始终一贯的。然后我们还有很重要的法律工具,是的,法国有二十多个世界文化遗产,使得法国能够增强很多旅游方面的吸引力。感谢大家!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