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杨瑞龙:公司治理的核心是激励与约束经理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2日 17:10 新浪财经

  2008年4月12日,由《董事会》杂志社主办的第四届“金圆桌奖”中国上市公司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论坛的主题为“中国上市公司财富成长的新环境、新基因”。新浪财经独家网络直播本次会议。以下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发表主题演讲。

  杨瑞龙:前面两位讲得都是比较宏观的问题,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我们中国的问题,我讲的问题是比较微观的,主要是想讲企业的问题。

  那么,我讲的题目可能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老问题,要想在短短的半个多小时里面讲清楚问题不是太容易。我主要讲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想讲比较简单一点,为什么要激励约束经理人,我想这个说得简单一点,搞企业要用能人,这个能人能够把企业搞好。那么,这个能人没有资产,那么资产所有人为什么不能来管企业呢?因为他能力有限,所以这是两权分离,所以他受资产所有者的委托,来管好这个企业。如果你要他管好这个企业,你要赋予他很高的权限,如果什么都绑住了,那么这个企业就搞不好。所以,你要这个能人把企业搞好,你就要给他很大的权利。那么,这个能人有可能有很大的权利可以把企业搞好,也可能有二心。因为经理人是不可能和所有者一心一意的。原因非常简单,因为什么呢?因为经理人和资产所有人,两者之间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

  资产所有人本身是希望资产价值越来越大,公司的价值越来越多。但是,经理人是不是一定是这么想的呢?不一定了。为什么呢?因为跟公司所挣得的资产、利润,从法律上是不归经理人所有的。所以,经理人一旦拥有了相关的权利之后,他是完全有可能来利用所有者给他的权利,来谋自己的利益。

  那么,谋自己的利益可以表现在很多的方面,比如说他可能利用股东给他的权利,去追求豪华的办公条件,就是用我的话,经理人追求的可能就是两方面的目标,一方面的目标,他会追求用货币表示的收入。如果经理人仅仅追求这个目标就比较简单了,那我只要把经理人的收入和公司的绩效挂钩,加以严格的考核,我就可以激励、约束经理人了。这样行吗?这样不行的,因为经理人一旦拥有了权利之后,他可能凭借这个权力追求对公司未必有好处。比如说这个人要豪华的办公条件,他上班要奔驰、宝马,他可能追求豪华的公务旅行,他雇佣人的时候有一个价值取向。一般的小老板,他雇佣人的时候,是看这个人是不是有本事。而公司经理人雇佣人的时候,他会看你这个人是不是合我的心意,是不是听我的话。因为对于经理人来说,他最看中的是控制权,但是,控制权不是由经理人说得算的,而是由股东说得乱的。所以,他要考核这个人是不是对他有二心,如果开董事会的时候,说王副总是不是要补充一下,王副总来了,该他说的不说,不该他说的都说了,说了30分钟。说完了之后他发现这个王副总比杨总有本事,马上搞了一个调整,那么这个杨总不就倒霉了吗?所以,他在雇佣人的时候不会把效率放在第一位,而是合意放在第一位。

  那么,所有的这些追求,都可能对股东有伤害。所以,公司经理人一方面要赋予很高的权限,另一方面要防止他利用股东给他的权限来谋利益。以前有一个杂志专门谈这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太复杂了。为什么呢?因为你要想激励、约束经理人,你首先要知道经理人在干什么。但是,在两权分离的条件下面,你想知道经理人在干什么太困难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信息分布是不对称的。所以,尽管公司是归股东所有,但是最清楚公司情况的并不是股东,而是经理人。所以经理人完全可以利用股东给他的权力,把公司的信息变成私人的信息加以垄断。除非,股东用一种对他认可的激励手段,否则他不会把公司内部的信息加以公开化。

  这种情况,原来是比比皆是,我以前不知道在北京吃一顿饭可以吃几千块钱,一顿饭不过是鱼翅,1万元可以买一头牛,怎么吃得下去呢?所以我知道在北京一顿饭5、6万元我都吃到了,谁请我吃的呢?同学。同学在上市公司当老总。回到北京一个电话把同学招呼过去,北京有很多的超豪华的饭店,一起去吃吧。反正吃了没有什么好处的,就是死贵的东西,但是吃完了之后他还要拿出一个皮夹子里面,说这张卡是干什么的,那张卡是干什么的。那么他是为了跟同学们展示,他的待遇很好,那么他回去之后董事会说为什么吃顿饭这么贵?他说这个饭是很重要的,这是某某局长,这是某某教授,这个是很重要的,但是这些人全是他的同学。

  所以,你不给经理人权力,他可能不干,但是你给了他权力,他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所以,这是现代股东与经理人的问题所在。既然经理人可以调动企业的能量,来保证公司的价值最大化,又如何保证经理人利用权力为自己谋私利。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激励与约束的问题,这个问题太难了。以至于难到现在开发出一门学问来了,开发出了一个制度安排、开发出了一套法律体系来了。到现在为止,这个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好,我们还在解决。所以,像我们办这个《董事会》的杂志肯定是有生命力的,未来的100年还要谈这个问题。

  接下来,我们要讨论一下如何激励与约束经理人的问题。这个问题很大,简单地说要做到两条,一条是什么呢?一条是通过制定某种规则,让经理人觉得遵守这个规则,比不遵守这个规则对他有利。那么,用我们经济学的话来说,就是公司治理是否有效,要判断它是不是满足参与约束的条件。你们可能不懂这个,但是没有关系,就是我遵守这个规则,比不遵守这个规则有利。所以,我们构建了一套框架,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搞一套章程,给经理人一些权力,什么事情是可以决定的,什么事情要向董事会讨论,什么东西董事会讨论不行,还要去股东会讨论。所以这些规定,都是来保障让经理人觉得遵守这个规则,比不遵守这个规则对他有利。所以,我们叫做约束性的条款,这个我们今天不重点讨论,里面有很多,我们杂志里面很多的讨论都是讨论这个问题,怎么样设置一种合理的规则,这个规则让他觉得我遵守这个规则比不遵守这个规则有利。

  但是,仅仅这一点是不够的,为什么呢?因为你按照这个路径走下去,他一定会把经理人框死了,他会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你必须引入另外一个规则,什么规则呢?让经理人觉得,我干得好比我干得不好有更多的收入。所谓的干得好比干得不好有更多的收入,用我们经济学的话来说,叫做经济相融的条件。这是我们经济学上经常讨论的,最近有一个诺贝尔奖的得主叫做马斯汀教授,就是设计了一个激励的机制,就是我干得好比干得不好有更多的收入。这个叫做我激励性的条款,这个激励性有很多的激励。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