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法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即将召开(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9日 12:55 新浪财经

  2003年,乌镇又开始着手实施西栅街区的保护工作,西栅是乌镇历史上最繁华的街区,也是紧邻京杭大运河的重要区域。西栅的保护除了注重历史建筑的修复与维护,更进一步的考虑了古镇发展与人类生活进步如何和谐统一,如何实现“古镇历史街区的再利用”。经过四年的精心保护与修复,2007年,西栅景区正式对外开放,西栅的保护在强调保护对象的遗产价值的同时,更重视其本身实用的功能;在重视历史村镇的旅游价值的同时,又不忽视社区生活设施的同步发展。古建筑的保护和开发,传承与利用,充分考虑了古镇保护和当地居民生活现代化之间的矛盾,使古镇成为了一个生活着的社区。乌镇西栅的保护理念也得到国内古镇保护权威专家的肯定,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评价说:“乌镇西栅为全国的古镇保护树立了榜样,将成为中国古镇保护进程中值得推广的典型。

  从2001年正式开放的东栅景区到2007年开放的西栅景区,从“修旧如故,以存取精”到“实现历史街区的再利用”,乌镇实现了保护面积的不断增加,保护深度的不断延伸,更在历史街区的再利用上,在国内率先跨出了第一步。在乌镇西栅,古朴的老屋内配备着空调、直饮水、卫星电视、免费宽带……这些在现代生活所必不可缺的元素在这里一个都不少,在这个古老的小镇人们感受不到与现代生活的隔阂,古镇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观光博物馆”,而是一个功能完备、现代与古朴完美结合的生活社区。

  作为此次中法文化遗产会议中国主办方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表示:“当初为选会址曾考察过许多地方,之所以选择乌镇举办这个国际性的大型研讨会,主要是基于乌镇杰出的文化遗产保护成就,乌镇不仅注重历史建筑的保护,更可贵的是能够着眼未来,将历史街区功能的重新焕发作了独特而又创新的实践,这与研讨会的主题“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文化遗产保护”十分契合;而且乌镇西栅又拥有一流的商务会议设施和高规格的度假酒店,也十分符合国际型会议的硬件要求和接待水准”。

  中法文化遗产论坛在乌镇的举行,是对乌镇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肯定,也是一次向国际展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一次机会,中法文化工作者4月在乌镇相聚,将共同谱写一曲中外文化交流的和谐乐章。

  乌镇香市

  论坛举行期间适逢乌镇传统民俗节庆活动——“香市”(4月3日—20日),“香市”历来是江南特有的民间盛会,也是乌镇民俗节庆的一大品牌,茅盾先生在1933年所写的散文《香市》中说道“从前农村还是‘桃源’的时候,这‘香市’就是农村的狂欢节”。

  作为江南一带地方特有民间民俗活动的香市,一般在历年清明至谷雨时分举行,是江南百姓为祈蚕桑丰收,汇集烧香祈福,当地百姓、商贾广为参与,各路戏班、杂耍齐来助兴的一个民间民俗的狂欢节。

  据历史记载,在清朝,杭嘉湖地区十分盛行“香市”,而这一民间风俗中又要数乌镇名气最大。乾隆《乌镇镇志》中专门有记载:“清明前二日为寒食,檐前插杨柳,男女亦各戴之……是夜育蚕家设祭禳白虎……翌日为二明日,村男女争赴普静寺祈蚕,及谷雨收蚕子,乃罢”, 在这段期间,“乌镇水陆齐欢,观者如蚁,场面蔚为壮观,声浪荡可达三里之外”。乌镇的香市之所以比其它地方热闹,有着其历史的必然性:乌镇历史上地理位置特殊,是二省三府七县交界之地,方圆二十里内并无其它集镇;同时,也是浙北水运的枢纽,苏杭水路的中点,周围的农民都在这里进行农副产品与日用品的交易。江浙一带多以蚕桑为生,清明到谷雨这一段时间为农闲时节,于是每逢此时,周边百姓云集于此,娱乐交易,热闹非凡。后因商业活动的加入,固定的“香市”就约定俗成了。

  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香市逐渐衰落,渐渐被人们淡忘,乌镇旅游开发之后,着力恢复民俗和传统,自2001年正式恢复此项古老传统,让世人重温水乡狂欢节的盛况,一直到现在,年年不变。

  今年是乌镇第8届香市,从4月3日开始至20日,历时17天。期间有祭蚕娘、元帅会、踏白船、莲花漂流等15个传统民间活动项目,集游览性、观赏性、参与性于一体,让游客在感受秀丽的水乡风情的同时,欣赏到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活动。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