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阮仪三:守护民族的记忆与情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8日 13:50 新浪财经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某种层度上,改革三十年就是城市化的三十年。

  “破旧立新”主导的城市化思路不仅带来了经济的发展,也引发古老建筑的生存危机。有人直言现代化对文化遗产的破坏甚至比战争更厉害,然而,在高速城市化与保护古建筑之间,阮仪三横亘其中,以他的大智大勇抚平断裂,守望中国的古老城镇,守望知识分子的公共良知,守望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

  1934年,阮仪三生于苏州,是清代扬州开创“训诂学”的学人阮元的后人。阮仪三于1951年至1956年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因为1956年9月考入同济大学,师从董鉴泓教授,亦深受陈同周等建筑大家影响,故阮仪三毕业后一直留在同济,现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中国的城市化运动在建国之后即风生水起,“建设新中国”的口号鼓舞了一代人,对于古老建筑的拆迁也从此开始,梁思成力保北京旧城墙而不得。与此同时,董鉴泓教授开始研究中国城市建设史,有国外到同济讲学学者以欧洲50年代后期古城复兴运动的经验提出城市发展未必要遵循拆掉旧城建新城的模式,阮仪三对于传统建筑的“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思想亦从此萌生。阮仪三开始着手计划调查到中国著名的历史城市,也开始走访各地古城。直到八十年代以后,此时各地大兴土木,城市建设往往成为地区发展的标志,不少老建筑、老城镇被夷为平地。尽管保护古城镇面临更多工业化的挑战,阮仪三仍旧没有停止他的行动呼喊,平遥周庄等地就是这样被发现而保护下来,早在2003年,全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中,其中五个镇的保护规划出自阮仪三之手。

  阮仪三为人谦和,但骨子却有着江南人特有的固执,他可以以死来保护一座古镇,自掏腰包保护古城,但是多年经验也他富于斗争的智慧,他总想办法把状告到各地一把手那边,也努力更新培养官员的意识,从1985年起,阮仪三面向全国城建规划部门的负责人办培训班,如今已有1200多名主管各地的规划城建的干部受惠于此。

  几十年的奔波,阮仪三保护了不少遗迹,但他仍有遗憾,保存下来的文化遗迹远远比不上破坏的数量,五十个江南古镇如今仅存六个,而提起福州的三坊七巷、山西的太谷祁县等失败案例,阮仪三至今还为这些旧城镇的消逝唏嘘不已。比起过去,如今保护古城镇更多面临商业化洪流的侵蚀,这是与人性贪婪的较量。也许,比起抱憾余生的梁思成,今天的阮仪三是幸运的,他至少部分实践了自己的期望,更幸运的是,阮仪三的抗争不再是一个人的战争,他身后有着很多有心人的支撑,能否唤醒更多公众的意识参与其中成为这场战争的决定因素。

  城市的灵魂在于建筑,唐朝的树、宋代的桥、明清的街均是活生生的历史,远甚千言万语,阮仪三坚信历史建筑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最具体、最能诠释历史文化的载体。”建筑作为一种物化的感情,实际上不仅仅记录过去的痕迹,更在于让我们能够找到今天的自我与生活。在传统断裂、文化失落的今天,阮仪三不仅仅是在守护古城和古建筑,更是守护我们民族的记忆与情感。

  文/徐瑾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