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徐永光:打造一片公益的天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8日 13:48 新浪财经

  在财富精英辈出的温州人中,徐永光也许是一个异类。20年来,在中国财富积聚最为迅速的时间里,他却一直在实践中探索一种更加健康和标准的散财模式。

  1949年,徐永光出生于温州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幼年丧父,母亲带着五个兄弟姐妹,以替人卜卦为生。因为贫困,读小学时的他享受了分期付学费的待遇。苦难的岁月造就了自己的叛逆者,数年后,这个贫苦人家孩子的一个伟大策划改变了数万贫穷家庭儿童的命运。回首往事,徐永光认为自己后来投身希望工程也许早在幼年时期就已决定。

  1978年,这位共和国的同龄人与这个国家的命运一样发生了转折。一直认为自己更适合基层的徐永光被调到团中央组织部工作。踏实、认真、善于创新的他很快崭露头角,在不到7年的时间里,就从一名普通干事升至组织部长。然而,就在仕途一片光明之时,1988年,徐永光毅然决定辞职,在众人惊诧目光下注册成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并设计推出了救助农村贫困失学儿童的希望工程。徐永光认为是温州人血液中的务实基因在他身上起了作用。

  而直接的原因却是源于他1986年在广西大瑶山地区进行的一次为期两个月的调查,大瑶山失学孩子渴望读书的眼睛似乎唤醒了徐永光童年的回忆。也正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经过十年改革开放的积累,中国已具备了“富帮穷或穷人帮更穷的人”的起码经济条件。

  所谓“名正、言顺、事成”,“希望工程”这一由徐永光几个晚上没睡觉构思出的名称迅速传遍中华大地,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从商贾巨富到普通百姓,从垂垂老者到小小学童,纷纷向这一新生的公益窗口投注自己的力量,民间的慈善力量被前所未有的激发释放出来,“奉献爱心”一时间成为商业大潮中一股清新的时尚潮流,而这四个字曾经是徐永光那信奉基督的母亲经常挂在嘴边教导儿子的话。

  然而,希望工程从诞生的那一天起走的就是一条“无先例可循,无成法可依”的探索之路,种种问题和风险像幽灵一样徘徊在希望工程的身边,“而另一方面,公众要求我们万无一失,这使得我们犹如在天堂和地狱之间走钢丝。”正当其时,国学大师南怀瑾“功成而弗居”的教诲促使徐永光提出了希望工程“嬗变”的设想,即在上世纪末在希望工程最好的时候将其结束。同时,他也开始反思由政府垄断公益资源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设计新的公益基金模式。

  事实上希望工程到现在也没有停下来,但徐永光的身退则是按部就班地进行。这个多年来游走于官方与民间之间的慈善事业活动家,选择了远离官场,彻底走向民间。

  远离庙堂的徐永光与企业志同道合者一起创办了非公募基金会,他自己成了公司慈善的专业操盘手。“衣食足而知荣辱”,徐永光预见,随着带着公益理念的财富力量不断壮大,非公募基金会的崛起之于中国社会领域,如同非公有制企业的蓬勃之于中国经济领域,迟早会成为中国基金会的主力军。而且,理顺了内外治理关系的非公募基金会成为“希望工程的升级版”,而不是简单复制。

  在这一片崭新的公益天空下,徐永光再次以引领者的姿态上路。

  文/马连鹏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