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武晓宇肖南曹章武谈商学院EDP与企业关系(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31日 18:58 新浪财经

  曹章武:从人大商学院EMBA中心来到清华EDP中心,您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武晓宇:因为我在人大商学院是做EMBA,到清华这边是做EDP,谈区别的话我只能说EMBA和EDP的区别。

  EDP的针对性、灵活性强。EMBA是学历教育,提供给学员的是根据教学大纲制定的相对固定的培训。EDP则针对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培训模块,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定制课程

  EDP强调终生学习, EMBA的学习一般为一次性的,很少有人会参加两次的EMBA的学习,但是EDP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多次参加,比如可以参加营销专题、人力资源专题、战略专题等等。

  MBA处于最基础的底层,是多数职业经理人的“职业准入资格”,EMBA作为管理者补课性的学习,居于中层,而处在塔尖的是EDP,是高层管理者终身充电的地方。

  曹章武:肖总,您曾经提过对员工的培训最主要的是在岗培训。相对于人才的在岗培训,

  您如何看待商学院EDP培训的价值?

  肖南:企业采取什么样的培训方式取决于企业。至于怎么看待EDP培训的价值,我觉得这是显而易见的事。企业在发展中都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管理人才的缺乏。每个企业做得再好,都有缺少管理人员的情况。

  我觉得商学院在这方面应该是有优势的,从我自己工作过的一家投资银行来看,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和商学院的关系是挺近的。比如说在我工作的这家投资银行里,我们有一个领导力培养计划,实际上是这家投资银行和哈佛大学共同开发出来的。哈佛大学的教授是教人力资源管理的,真正到企业里担任一些临时性的工作,还给了他一个特别大的头衔,叫做首席人才发展官。他就一边教学,一边到这个公司跟各个级别的人谈话,找出这家公司的领导在哪些方面需要培训。从最高级别的人听,听完之后就来讨论,第二阶层的人再去听,一直到所有副总裁以上级别的人走一圈,他和商学院是紧密的结合来做的。从这个例子来看,我觉得商学院发展EDP,确实对企业有一种很好的价值,关键是这个价值怎么通过和企业的结合来体现。

  曹章武:对商学院来讲,师资应该是商学院发展的核心资源,也是它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请问武老师,您觉得在商学院里,什么样的教师才可以教好EDP课程?

  武晓宇:EDP课程对老师的要求很苛刻,首先要有很丰厚的理论知识,另外一定要有在企业的实践经验,还要有中西合璧的能力,不仅要知道中国企业的情况,还要了解国外企业发展的情况,以及中西合璧的能力。

  曹章武:武老师,您之前是EMBA主任,跟老师们也有接触,您觉得教授EMBA的老师跟教授EDP的老师,有哪些区别?

  武晓宇: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EDP培训有很强的针对性,它属于短期课程,很多企业送学员来商学院学习之后,希望结业之后回到公司马上能够见到成效。参加培训的人会问一些很实际的问题,这样除了要求老师要有很丰厚的理论知识同样还要求老师要有企业实践经验。

  曹章武:请问肖总,您曾经上过商学院,今后也许还会去读EDP课程,那么您觉得能够给您上课的老师要具备什么素质?

  肖南:我觉得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知识分三个层面,知道做什么(know-what),知道怎么做 (know-how)和知道为什么做 (know-why)。企业里面的人知道的基本上都是前两个层面,但是知道第三个层面的人不多,企业还是需要借助培训来帮助企业解决一些问题。比如我们做人力资源管理,当遇到企业人员流失率很高的时候,我们会凭经验分析,他们为什么辞职?但如果带着这个问题参加一些EDP课程,比如说员工的激励原则,这些管理者就会知道为什么员工辞职,应该采取怎样的激励方式缓解这个问题。

  举个例子,讲到激励因素的时候,可以根据公司的情况有不同的重点,甚至可以得出结论,人员走不一定是钱的问题,不是所有的管理者都知道这一点,但是EDP老师有大量的研究和数据,很容易就证明这一点。员工的激励除了薪酬还有其他因素,管理者不一定同意学术的研究,但他会思考,应该从另一方面看待这件事。所以我觉得EDP老师如果做得很优秀,这方面要比管理人员强得多才行。EDP老师在企业做过是最好的,可以用大量的实际数据支持他的观点。

  曹章武:从您的亲身经历来讲,您认为作为一个企业来讲知识要分三个层次,从企业对知识的需求量来讲应该分哪几个层次?

  肖南:很多公司的决策层,需要一个人来成为管理者很好的教练,也就是企业内训师,他知道很多事情,知道有些地方应该怎么做最好。现在国外的内训师是需要认证的,除了知识,还有一些方法。执行层更需要EDP的培训,需要从为什么做的角度让他们掌握管理的技能。

  曹章武:中国EMBA项目和MBA项目发展这么多年以来,现在很多企业的决策层已经在商学院接受过系统的训练,EDP项目要如何在接下来的几年获得更好的发展,使企业的老总通过学习获得更好的企业管理技能和方法,用相关的专业知识来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

  武晓宇:EDP需要做一些高端项目,以及大力发展企业定制项目。在国外,MBA处于最基础的底层,是多数职业经理人的“职业准入资格”,EMBA作为管理者补课性的学习,居于中层,而处在塔尖的是EDP,国内则不同,在塔尖的是EMBA。这两年,EMBA的大力发展为EDP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现在很多高层管理者,他已经参加学位培训,下一步怎么办?下一步读什么?这样就显现出EDP的优势。我们就需要为这些高级管理者设计下一步学习的高端项目。

  比如清华经管开始的高级经理人课程,就是我们和哈佛大学联合举办的项目。

  曹章武:这几年随着EMBA的发展,其实是给EDP项目培养了大量的有需求的潜在客户。那么下一步EDP如何围绕企业的需求来进行课程的开发?

  武晓宇:这是一个企业和商学院双方的问题,是双方的互动。我们能为企业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前期,我们会与企业交流沟通,在与企业沟通的过程中,你去看他的战略方向,现在有哪些困境,企业的内部有哪些问题,我们会根据几轮谈判去制定培训方案。

  企业能为我们做什么?企业有很多成功的企业家,我们可以请他们到课堂上来,请他们讲解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和教训,给听课的学生带来实际的案例,这样往往比单纯的教学效果要好。

  曹章武:很多EMBA的学员,他们在EMBA毕业后会觉得近期不会再有需求,因为EMBA已经很高端了。但他们又是EDP潜在的客户,也确实有必要进行学习,比如财务主管、人力资源主管、营销总监,他们在单独的领域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知识补充。怎么样突破EMBA学员的思维模式,让他再去学习和经营管理有关的课程?

  武晓宇:最首要的是要找到目前这些人的兴趣点,我们在推行EDP课程的过程中也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人认为EDP的某些课程在他们参加EMBA课程学习的时候已经学习过了。因此,我们现在要在两个方面有所突破:一个是差异化,找出目前市场上有特色的一些课程,来吸引客户;还有就是国际化,国际化是大趋势,因此可以开发一些国际化的课程。清华经管针对这两个方面有设计了高级时尚管理项目和清华-中欧-哈佛高级经理人课程等。

  曹章武:在中国有EDP培训项目的商学院还很少,但是在开设课程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同质化的问题,清华EDP如何避免?或者在这个过程中,怎么凸显自己的价值?

  武晓宇:避免同质化就要求我们要开发差异化和高端的项目。差异化是竞争的核心,同时,高端定位较少了被复制的可能性,高端项目对培训的整体要求高,同时运作成本也相对高。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DP中心对培训的发展有整体的定位,每年都会根据市场的需要推出新的培训项目。

  清华在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都是与国际上顶尖的学校核作,保证合作项目的高端性。

  曹章武:肖总来自企业界,您对商学院所提供的课程有什么样的选择标准?比如说北大也有EDP课程,清华也有,长江、中欧都有,您选择EDP课程的时候,有没有自己的标准?

  肖南:一般如我们这种企业,肯定都是选最好的,但在选最好的时候,公司也会考虑到成本和真正的需求,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比如说在国内,肯定要选择前面提到的几家之中最好的。企业的标准是什么呢?实际上除了看课程的内容,可能还要看师资,要跟老师谈话、见面,这是一种比较正常的途径。了解老师讲的是什么内容,企业付出了以后,要能够得到真正的回报。

  曹章武:您最早是通过媒体或者直接接触,了解到商学院也可以提供这样的项目。您觉得这样的传播方式,对您选择课程的影响有多大?

  肖南:很大,我知道所有大学的EDP,他们都称之为“非盈利”,所谓非盈利和盈利的区别就在于,所有的盈利再回归到项目中,开发新项目。现在每个人都很忙,不可能自己自觉地去寻找学习项目,等他找上门来的时候,这个人确实是已经如饥似渴了,所以我觉得市场推广是很重要的。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来推销培训项目的人很多。

  曹章武:您比较接受哪样的方式?

  肖南:打个比方,一些商务人士经常看的报纸或者杂志,在上面有一栏广告,很精美。还有在一些商务性的俱乐部,某些地方也可以出现很庄重大气的EDP广告,做得非常好。也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有的高尔夫球场场边上已经出现了EDP培训的广告,因为打高尔夫的人多数是企业管理层的人。这样的宣传效果是很好的。还有一个是针对性的拜访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还是比较有成效的。

  曹章武:作为服务于商学院的机构来讲,我们也致力于研究什么样的渠道、场所、方式,是商学院传播的需求。包括您刚才讲的高尔夫球场,我们也做过类似的研究,也可以组织专门的营销人员,定期在高尔夫球场向新的球员发送资料等等,包括您刚才提的意见非常好,我们接下来会研究怎么把最好的营销模式提供给商学院。

  肖南:还有一点是保住回头客,我参加完哈佛的培训以后,每年都会收到他们新的课程信息。当时就3天的课,你就进了他的数据库了,而且他认为你是他的长期客户,经常和你保持联系,让你觉得他很重视你,我觉得还是有人会回头的,不断的给你发一些Email,或者寄一些杂志。

  曹章武:您的提议非常好。接下来要问武老师一个问题,您把您曾经的学员,是当成客户还是当成学生?

  武晓宇:我觉得既是学生又是客户,在上课的管理过程中是学生,但是在谈项目、服务过程中就是客户,我们必须了解客户的需求,你要什么,觉得我们的项目有什么问题,需要有什么改进。但是上课期间,因为EDP会有这种情况,它不是学位教育,约束他的东西就少。有的人就觉得是单位送来的,反正交完钱了,不听就走了,我们是严格管理的,课程没有修完,我们就不会给他们颁发结业证书。

  曹章武:现在商学院已经培训出这么多的EMBA学员,一定总结出了使很多学员可以成为你们EDP经常性客户的方法。清华经管有没有这样的整合通道?比如是否建立了每位学员的完善的档案体系?

  武晓宇:我们还在不断的完善。我们会定期举办活动,比如论坛等活动把校友请回学校。同时,我们还为校友创办了《同窗》杂志,为他们建立和学校长期联系的纽带。

  曹章武:如果我参加过培训的商学院对我了解的话,会有针对性的把我需要的课程发给我。在商学院给我发课程信息之前,哪怕对我进行5分钟的访谈,或者只是一个电话,了解我的爱好等情况,如果确实需要这个课程,我就会立即报名。这是因为在我需要的时候,商学院在关注着我,客户会非常注重并喜欢这种感受。

  肖南:从企业层面来看,他们是客户,但是当他们进入商学院学习之后,也要让他们感觉到做一回学生是不错的。从中可以放松一下身心并结识一些重要的潜在客户。尽管如此,从学校的角度来讲,确实也需要考虑到您(曹章武)刚才所讲的感受,比如给客户发什么样的课程信息比较合理?总而言之,商学院还是要像企业一样来运作,虽然是非盈利性机构,但是要当成盈利性机构来运作。

  曹章武:肖总,您曾经提过人才是浮在牛奶上的那层奶油,您认为EDP能有效的把牛奶中的那层奶油提炼出来吗?企业对一个EDP项目的效果如何进行评估?

  肖南:我当初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是针对投资银行领域的,投资银行需要的人才可以比喻为一瓶牛奶上面浮的一层奶油,牛奶很有营养,放久了它表面会浮起一层奶油,那是最精华的部分。

  至于如何把牛奶中的这层奶油提炼出来?这个问题我觉得现在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培训机构都在争论。这等于说在一条培训的连续轴上,一端是人才应该培训,另一端是无需培训,在这条轴的中间是一些中间派。代表无需多培训的是盖洛普学派,其理论的经典语言是“不要训练鸭子上树,干脆找一只松鼠来。”

  另一派的观点是:员工一定要接受培训,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还有一些观点属于中间派。比如投资银行在招人的时候,要确保我招聘的人是优秀中的优秀,所以其模式很简单,就是到重点大学如北大、清华、人大等,其他的学校不去,然后从这些学校的学生里面再去挑选人才。等于说能上北大、清华的学生已经是牛奶了,但在这群人中肯定还有很多出类拔萃的。只要把这些出类拔萃的奶油招聘上来了,我再给他们一些在岗的培训,他就很快可以胜任,因为他们学习能力很强。

  但其他行业就不是这个方法,不是招聘最好的,而是要招聘最合适的,这也是个争论点,我就觉得现在多数企业是在招最合适的。因为一个企业有很多职位,每个职位的技能要求不一样,所以导致你无需去招最好的人才来做所有的职位,而是找最合适的人才来做。如果是这种理念的话,就可以通过培训把这批牛奶中的奶油提炼出来。因为我自己能深深的感觉到,我以前在做消费行业的时候,我们确实是在招合适的人,之后再给他们进行大量的培训,然后这些人再经过接近15年的发展,基本上都是跨国公司在华的区域总经理。所以在技能要求很广的企业中,我们通过培训是可以把一些人提炼出来的,让他们担当企业将来的领导人。

  曹章武:现在国外除了有对MBA、EMBA排名以外,国外的EDP也已经有了类似的排名体系,从企业的角度来讲,您觉得好的EDP项目和不好的EDP项目有什么区别?

  肖南:我们不会看任何排名,如果我们真的有需要,谁是最好的我们往往是凭借初步的感觉,然后再去找相关培训机构或者商学院进行探讨。那么至于选哪一家,完全取决于商学院能不能够提供企业所面临问题的解决方案。因为企业需要EDP培训的时候其实是需要一个实际可操作的方案的,而不是从那些已经排列好的各种课程中直接拿出来的某一门课程。

  对于真正认真的企业培训人员,他们至少要找四家商学院来谈这个项目,目的有两个:第一,通过谈判找出最好的一家、或者说找出最适合自己的一家;第二,这是满足企业的一种“采购流程”,因为花钱去做一个培训项目实质上就是对一种商品的采购,要货比三家,找出与你最接近的、最好的。如果只谈一家比如清华,老板就会问除了清华还有没有其他合适的商学院?因此,每个有经验的经理人,都会去货比三家,然后排列出选择清华的原因和不选择其他商学院的原因。

  曹章武:国外现在有专业的机构帮助商学院进行排名,其中包括对教授的考核、对课程内容的考核等等,但更多的是学员结业之后回到企业,在操作过程中,实际能力有多大的提升。针对企业的效率提升程度,国外的专业机构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标准并进行长期的考察。中国能进行EDP培训的商学院屈指可数,所以中国的EDP才刚刚开始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选择一个EDP培训项目,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标准,在中国出现专业的机构进行评估之前,企业有自己的评估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武晓宇老师在清华经管EDP培训部门负责国际项目,您跟国外商学院有很多接触,例如与哈佛有成功的合作经验,您觉得国外商学院的EDP与中国的EDP有什么区别?

  武晓宇:主要是办学时间的差别,国外商学院的EDP培训项目比国内早。例如哈佛大学,有一些培训课程他们已经开办了几十年,而且课程体系很稳定,只是偶尔进行一些调整。至于其他方面,国内的商学院目前无论在师资还是在理论前沿等方面,我认为已经与国外的商学院没有很大的距离。

  曹章武:在武老师主管的国际合作项目中,有没有发现国外商学院对中国的市场并不是很了解?

  武晓宇:这就是为什么国外的商学院要找中国的商学院合作,国外商学院进入中国以来,由于不了解中国企业的需求,他们就需要找一个切入点,来与国内的商学院进行合作。而我们与国外的商学院合作,看中的是国外商学院的老师们先进的理论体系和成熟的课程体系。

  曹章武:中国目前市场广阔,也不缺乏先进的营销理论,缺乏的就是优秀的师资,尤其是对EDP培训来讲。包括中欧在内,他们也与哈佛商学院进行合作,那么EDP培训的发展是否与EMBA一样也需要通过和国外商学院的合作来积累经验?

  武晓宇:无论国外的商学院还是国内的商学院,都有一个互补的需求,对清华来讲,国外商学院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和国际化的理论很有吸引力。对国外商学院来讲,清华案例研究很有特色,深厚的理论等优势也是国外商学院看中的。我们很多案例已经进入国外商学院的案例库。比如我们开发的飞亚达案例、国美案例、李宁案例等。

  曹章武:我们在召开第一届商学院院长论坛的时候,有几位院长说中国的EMBA项目跟国外商学院合作是在替国外商学院做OEM,在EDP发展过程中,当然也会经历这样的阶段,您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武晓宇:我认为不是这样。现在因为双方的需求是互补性的,大家在谈合作的过程中,会根据各自的需求来设定合作条件,因此,双方的获益都很大。

  曹章武:我比较认同您的观点,我也做过商学院发展的研究,通过交学费的方式缩短商学院自身发展的过程,我认为是非常有价值的。如果能从国外商学院身上学到很好的经验,把理念带过来,我觉得花钱也值。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来讲,可能要付给对方学费,但如果从缩短自身发展的时间段、提升企业竞争力来讲,对中国乃至对产业都有非常高的价值。请问肖总,在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下,您怎样看待中国企业的国际化?

  肖南:中国企业国际化是在所难免的,是一种潮流。企业的国际化首先是客户的国际化,我们要跟据顾客的需求提供产品。因为现在企业都在走出去,但是在没走出去之前,可以先接受国际化管理的理念。中国加入WTO以后,企业接受国际化的理念开始加快,让中国的企业接触国际化理念的首先是咨询公司。咨询公司做一套薪酬体制,肯定是用国际化的方法。企业在接触到这些国际化的理念之后,有些企业开始认识到培训的好处,就会去商学院或者其他培训公司接受培训。但这只是在理念上开始国际化,根本还是在客户本身。比如商业银行,有相当一部分是海外客户,那么其国际化就在所难免。

  培训绝对可以在这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培训效果的显现往往是比较慢的,越往后越明显。我自己有个感觉,企业中如果他是经常接触培训的人,他思想的开放性还是快的。比如说人力资源部的人,我有一种感觉,他们的思想开放挺快的。因为很多培训公司找他们,他们都先试听,听多了就已经接受了这些东西,无形中在管理理念上,有时候反而超过一线经理,虽然不一定做的比他们好。培训在促使这些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绝对是大有可为的。

  例如如果很多外企的管理人员,要到北大、清华去听EDP,那个时候他们会要求老师的课程要以英文的形式来讲,这就对这个商学院提出一个国际化的要求,因为毕竟是以客户为导向。据我所知,这些老师都是海外回来的,有海外背景,所以做这种产品没有问题,关键是吸引客户。

  曹章武:我们在前年开了首届全球商学院院长论坛,主题就是跨文化领导力-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您如何看这个问题?

  肖南:我觉得国内的EDP如果抓住中国文化和国外文化的不同点,会吸引很多人。有一次我们在香港组织了一个投资银行人力资源部考察团,我负责组织一个项目,我找来一个咨询公司的咨询师来讲中西文化差异,结果他讲得很成功,我们团里不全是外国人,还有很多是香港人,他们听了这位咨询师讲的,觉得了解了特别多的知识。这咨询师讲完课之后,被很多企业请到香港、美国去讲课,这就说明,企业确实很想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别。

  曹章武:您认为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人才,特别是中高层管理团队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肖南:核心竞争力最终仍归于人才,一旦问到每个企业最头疼的是什么,回答就是人才问题,每家企业都这么说,这显然是已经被证明的。所以说核心竞争力,人是一个关键因素。但是企业如何让它的人成为核心竞争力,具体做法上可能不尽相同,或者说达到的效果也不一致。有些可能效果好,有些可能效果差一些,企业的高管在这个方面要付出很多努力。

  我以前在中金做人力资源的时候,和我们的总裁也拜访过很多成功的企业,我问企业的合伙人每年花时间做的最多的事是干什么?他说60%的时间是在找人。当时我说你不做项目吗?他说只要人到了,项目就能做。当然这60%的时间找人并不是每天都在面试,实际上这60%的时间,他是在做与人相关的事情,比如他在想团队里还需要什么样的人,应该怎么样把这些人找出来。比如说作为团队的建设,一般分三种模式,可以是自己培养,可以去借,还可以去买,也就是所谓的3B,即Build、Borrow、Buy。买是最快的,比如我想成立一个市场营销部,缺少市场总监,找个猎头,花高价钱找那家公司把那个人给我挖过来,缺点是这个人进来能不能符合公司的文化;自己培养是最好的,但是很慢,它的模式是先校园招聘,然后按照公司的模式来培养你,但起码要3年以后这个人才起作用。另一种模式是找大量的咨询公司,给我讲一讲怎么做,借用外脑,我就可以用了。这60%的时间都在想这个问题,到底用什么样的模式,满足我对人才源源不断的要求。

  曹章武:EDP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其实还包括人才引进。

  肖南:但是作为企业如果我不参加EDP项目,到了清华就说能不能给我推荐一些人才,我觉得清华肯定不会推荐一个人到这家公司。

  武晓宇:我们要对客户的资料进行保密。

  曹章武:但是有一点,比如说我们有一个大型公司,有一个很好的职位,不是推荐你去,而是让你自己去选择。

  肖南:如果EDP有一个专门的上课地点,其实可以谈一谈,采取被动的方式,不主动去接触任何人,而是被动式地宣传公司要招什么人。

  曹章武:武老师,您认为从商学院的角度来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里?

  武晓宇: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核心竞争力是不同的。比如它在这个阶段,可能是技术、人才、产品,如果做IT的企业技术不领先,可能就不会成功,但是归根到底还是人才。我们做EDP时会跟很多企业家沟通,发现找到一个合适的人确实是比较大的困难。我说的合适的人是这样的,比如说企业原来都还好,有了一定实力以后,以前的理念就跟不上了,这就需要知识更新的员工。

  曹章武:请问肖总,企业的管理培训工作应该怎样做才更有效?从培训计划的制定、合作伙伴的选择、具体培训项目的实施,到后续的效果评估,都请您系统地分享一下,因为这是很多商学院EDP急需了解的流程。

  肖南:还是那句话,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方式。我做过三种行业,第一个行业是酒店,第二个行业是消费品,第三个行业是投资银行。三个行业对培训的做法都不一样,最好的流程是酒店,酒店行业把培训简直当作企业的一部分,不做不行,包括考核人力资源部,培训占很大份额。所以说酒店行业的培训是唯一能够有一个流程管理的,比如说先是需求调查,每年都会进行,真正的让这些员工去体验,然后制定课程。课程制定以后,找提供课程培训的公司来谈。从员工的角度来看,要提出培训要求,然后老板审批,回来以后还得写培训感想,对学员要求也很高。有的还要求提供培训的公司培训完以后,每3个月还要找他们的人谈,看他什么地方进步了,什么地方退步了。

  消费品行业没有那么严格,但对培训也是很热衷的(所谓培训这里指真正的脱产培训)。但是到了投资银行,培训理念就不一样了。第一,不会考核人力资源部培训做得好不好,甚至人力资源部做培训的负责人,要在这个行业里生存都很难,因为员工几乎都是自学能力很强的人。这个企业能不能把培训搞好,是看它能不能整合培训资源和把相关的培训内容放在公司的网上,让员工随时都能上网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所以这三个行业很不一样,但是作为投资银行,有高管培训,比如说领导力培训。它会跟商学院合作,开展有力的、切合实际的EDP课程,而且每年只上一门课。

  曹章武:您觉得作为一个企业,应该与商学院EDP项目建立怎样的战略合作关系?

  肖南:第一,如果一个企业把培训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那么它一定要有强有力的合作伙伴。比如很多企业都有企业大学,只要有企业大学的企业,它一定和商学院有合作关系。因为商学院的优势在于有大量研究数据,企业高管对这些是很有兴趣的,商学院可以用这些数据说服企业的高管。从这方面来将讲二者应该建立长期合作。

  第二,为商学院老师提供到企业跟员工见面的机会,让他们真正走进企业,企业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利。因为商学院老师读了很多书,听过很多学员讲的案例,这对企业有很大帮助。

  武晓宇:从商学院的角度来讲,我们和企业之间存在怎么来配合的问题。我对企业有一个好的建议,因为大家都是不同的专业分工,他们更能了解自己企业目前的状况和员工的问题。商学院在培训方面更专业,我们希望能在更早的时候,及时的介入,可以去谈一些项目,这样更能了解客户的需求,比如企业现在遇到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这样我们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来设计课程。

  另一方面做了这么多年培训,我自己有一个感觉,企业的这种培训还是要分层次。做人力资源这一块其实已经很熟了,其他学校的老师什么情况也已经非常熟,但真正的需要与中层、高层的课程分开。我曾经碰到一个很好的老师,学员听完以后觉得讲的很好,单独请他到企业去讲,听完之后,这些员工就说老总想什么我已经很清楚了,对策是什么我也清楚了。

  曹章武:下面一个问题,武老师,请您概述一下中国管理培训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商学院EDP又存在哪些机遇和挑战?

  武晓宇:因为EDP项目在中国开展的时间并不长,有一段摸索和总结经验的过程,但是我认为这个市场具有很大潜力而且是可以挖掘的,各个商学院都具有很大机遇。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全球高层经理培训市场价值达3500亿美元,而目前中国高层经理培训的市场价值不到5亿美元,但是增长势头却异常迅猛。业内专家预计,到2010年这个市场的价值将达到40亿美元, “中国将成为全球高层经理培训的又一个中心。”各个商学院其实是有很多机遇的。就挑战而言,目前很对顶级国际商学院进入中国市场,企业的培训可以选择的更多了。他们有的读过哈佛等世界一流商学院,就会对国内和国外的商学院进行比较。这样就要求国内的商学院不断地缩小差距。我们在同国外商学院的合作中已经学习了很多优秀的经验,比如在客户管理方面,在课程定制方面等。可见,机遇比挑战多,EDP项目的未来市场对中国商学院的发展会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曹章武:您刚才讲到2010年有40亿美金培训市场的需求,一种是学历教育的MBA、EMBA,还有一种是EDP,还有类似于清华继教等,您认为EDP这个项目,在整个产业链当中,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武晓宇:最后决定成败的还是客户,所以自身的能力就非常关键,师资很重要,你能给学员提供什么样新的教学方法、新的理念,还有类似的服务。对于EDP来说在这个产业链中将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觉得它跟学历教育还有区别,它的灵活性、差异性,对我们来讲在这个产业链里,它会有更灵活角色。我在跟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学位教育适合一定的人群,但是EDP课程我们是非常完善的,所有高层、中层都有适合他们的培训。这样对EDP来讲,每一个层级的市场都会有EDP的一块份额。

  曹章武:每个商学院都有自己的特色,您对清华EDP有什么样的期盼?

  武晓宇: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宗旨。

  曹章武:真正对商学院有意义的是对教授的考核,这方面EDP是有说话权利的,我觉得商学院的几大项目中未来最有发展前景的是EDP,它的收入会超过其它项目。大家在保持MBA、EMBA平稳推进的同时,今后可能会越来越重视EDP项目的发展。很多商学院把EDP的课程提到很高的层次,甚至已经将大量费用转移到EDP项目中去,对于这种现象清华是怎样认识的?

  武晓宇:清华经管一直非常重视EDP项目,我们很多高端项目都放在EDP中心来运作,比如之前提到的“清华-中欧-哈佛高级经理人课程”,学费32万,以及我们和哈佛合作的其他高端项目,比如“私人股权基金与风险投资”项目;我们的高级时尚管理项目等等。

  曹章武:针对商学院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果以营业收入来衡量对一个项目的重视程度,其实EDP是商学院未来很重要的一部分。最后谈一下商学院EDP的市场推广问题,我们之前也谈到商学院本身的推广很重要,对EDP就更重要,因为它的课程很短,而且非常具有针对性,客户群比较散,所以要在短时间内组成一个班比MBA、EMBA更难。那么您怎样看待EDP品牌推广的策略?

  武晓宇:确实,EDP考虑更多的是市场,所以它对市场推广的手段要求高。我个人认为是这样的:首先,自己要有一个定位,就是说EDP到底要对中国的这些受众完成什么样的教育使命;其次,要有一个整体的培训体系,要有针对企业不同层级设计的课程,要有不同领域的课程,对外就是一个整体培训体系。这样保证企业选择的多样化,同时保证企业的定制课程的针对性。同时要有国际课程,保证国外企业也有可以选择的课程。一定要有一个统一的形象,包括你的对外宣传、广告,包括人员的整体素质。

  同时,做好校友的维护和服务工作。

  把EDP的培训工作真正做到终生学习的工具。

  曹章武:肖总,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您最喜欢的宣传方式是什么?

  肖南:我觉得拜访式很好,因为通过拜访,企业可以真正地去跟人交谈,人们可以通过“听”来了解这种产品。还有一种是试听,哈佛实际上就是采用试听的方式,先邀请你试听3天,之后他们再去跟进,了解你对这个课程的看法。还有是广告,企业的人也喜欢看一些管理的杂志和报纸。因为对于拜访,有些时候企业的人虽然有这样的想法,但没有时间,而通过广告这种模式可以了解得更宽。

  曹章武:好,今天非常感谢二位来到我们的演播现场,谢谢!

  附:肖南简历

  一、 教育及培训背景

  1982年: 广东外国语大学学士

  1987年: 英国里丁大学 (University of Reading) 硕士

  1994年: 中国欧洲管理中心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1995年: 新加坡国力大学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

  1997年: 美国摩根斯坦利金融管理培训

  2003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第一届CFA班

  二、工作经历:

  2007年10月至现在:北京厚朴投资有限公司(筹)

  人力资源部总监

  2006年6月至2007年7月:摩根士丹利香港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部执行董事

  2005年5月至2006年6月: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人力资源部执行董事

  1996年7月至2005年5月: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

  公司人力资源整体目标及策略的设定

  公司薪酬体系、福利制度、聘用制度的制定

  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及监督

  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激励计划方案

  大学招聘程序及核心能力设计

  公司横向招聘程序设计

  员工福利方案

  1993年至1996年: 宝隆洋行(丹麦)任中国人力资源部经理

  人力资源规划及大中国地区的薪酬福利计划

  制定可行的人力资源政策以降低人员流动

  制定二次培训规划提高人员素质

  1991年1月至1992年6月: 凯旋华美达酒店任培训经理

  与美方总部集团一起制定华美达集团首家在华酒店的培训方案

  1988年至1989年: 美国宝洁公司(P&G)培训员

  协助公司培训首批Management Trainees

  1982年至1988年: 广州外国语学院讲师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