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 正文
6、长江商学院:扎根新兴市场研究
作者:胡怡琳
“长江商学院的教授质量超出了我们的预期。”香港上市公司万顺昌集团的人力资源总监闵熔非常满意长江商学院EDP为自己公司度身设计的多模块组织拓展课程。这位在HR高级经理圈内颇有名气的专业人士认为公司在重大战略转型时期选择和长江商学院EDP项目合作是明智的决策。
长江商学院EMBA及高层管理培训(EDP)执行主任罗譞说,致力于对中国本土企业以及亚洲其他新兴市场的深入研究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已经成为长江商学院EDP项目发展的重点。长江商学院EDP于2003年1月正式启动,针对各个行业的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开设了系列公开课程和公司内训课程,促进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与学贯中西的教授充分交流,进行智慧的碰撞。“我们的教授团队主要由执教于沃顿、斯坦福、芝加哥大学、欧洲INSEAD、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等顶尖商学院的华人教授构成。一方面,他们在国外有着多年刻苦的学术研究和大量针对公司的咨询实践,对国际管理实践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们的视野是全球的;另一方面,他们的中国情结使他们有意愿潜心研究中国的管理问题,文化与语言的一脉相承也使他们对中国企业的了解更为深入。”罗譞说。
针对企业面临的迫切问题而设计课程已经成为长江商学院EDP差异化战略的特色之一。罗介绍,长江商学院的一些EDP课程会根据企业遇到的某些特定问题、通过教授进行大量调研后开设,对企业有很强的针对性。
万顺昌作为最早和长江商学院EDP项目接触的企业之一,总部位于香港的上市公司万顺昌集团是一家领先的优质建筑及工业材料经销商与加工商,对香港及中国大陆的建筑、基建发展及制造业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在国内市场业务的蒸蒸日上,培养既熟谙国际化运营又通晓本土实践的优秀人才日趋紧迫。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战略重心调整的过程,在大陆的高速发展必须要求我们需要对国内市场有足够充分的了解。”闵熔表示。“我们也考察了其他一些商学院,旁听课程并与教授交谈,最终选择长江首先是因为长江的教授对中国国情比较了解,运用的教学个案大多与国内的实际相结合,能提供我们迫切需要的本土化知识。在和长江的教授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细致访谈沟通之后,长江EDP为我们度身定做了一套多模块的‘组织拓展课程’的教育培训,涵盖六个企业发展的关键性模块,包括企业战略、财务管理、生产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以及领导力发展。参加培训的27位学员都是我们集团、事业部及分公司的中、高层管理者。整个项目对于我们集团高层团队深入了解中国市场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
到目前为止,长江商学院EDP的学员构成相对而言来自民族企业的偏多一些。“外资企业在国内的运作大多还处于执行层面。”罗说,“而对于民族企业,所有集团层面的决策都是在这边做的,因此考虑的问题是不太一样的。他们更需要考虑集团的管理、考虑跨区域的运作、考虑国际化等问题。而长江商学院的教授一直以来积累的在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的独到研究,能够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
此外,长江商学院还通过积极寻求有特色的合作伙伴来保持在高端EDP培训教育市场的竞争差异。长江商学院今年推出的“中国企业CEO课程”就是和世界两家顶级商学院-美国沃顿商学院及欧洲INSEAD联手打造的。
7、交大安泰经管学院:不仅仅是培训
作者:漏丹
很多迹象都表明上海交通大学希望在管理教育方面发展得更快,走得更远。今年上半年,上海交大的管理教育发生了里程碑式的变化:它正式宣布成立经济学院,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更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下设管理学院与经济学院。在EDP领域,安泰今年也显示出了勃勃雄心。甫上任的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助理、高层管理教育培训中心主任李杰博士设定了目标,要让自己所在的中心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机构以及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高层管理教育培训中心。他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工作过7年,也参与了长江商学院初创的前4年。
您认为在现阶段,EDP对中国企业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中国作为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新兴行业不断涌现,产业上下游环节之间整合或裂变加速,企业和人员需要迅速掌握和预测这些变化,应对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过程之中,EDP教育不应该仅仅是培训,而应该首先是理念上的改变和更新,第二是解决方法的掌握,第三是解决工具的运用。所以我更愿意将我从事EDP的部门称为EEDC(Executive Education Development Center,高层管理教育发展中心)。商学院的EDP应该提供咨询式、一站式的全程服务。
交大EDP计划如何推进国际化?
我个人认为我们企业目前急需的是基于国际化思维和视野的本土化有效解决方案。我们会逐渐配备懂得中国国情的国际化师资,可能是本土或海归的教授学者,也可能是真的较懂中国某一行业的外国教授。我们积极寻找并扩大与全球著名商学院,如哈佛、沃顿、哥伦比亚和密歇根等合作开设了一系列高层经理培训课程,并积极与跨国公司建立更紧密的战略关系。我们也不断强化用国际化思维来思考问题,在招生、课程设置、日常运作、以及教授、学员、管理层、构成等方面逐渐显示国际化特色。
您认为商学院EDP项目应该如何差异化?
我认为目前商学院EDP真正的差异化才刚刚开始。商学院EDP要立足自身优势,开设基于行业和企业背景行之有效的特设课程,上海交大安泰EDP在高科技行业、制造型企业、医院管理、航运港口管理、金融行业等行业优势明显。
交大EDP现在有没有阶段性的发展规划?
未来5年,我们要走品牌价值最大化的路线。
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发展独具优势。首先,我们地处上海。上海是中国与世界经济交互的枢纽和平台,是金融、贸易、经济中心和综合创新中心。其次,交大作为一所建校110周年的世界知名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在农林、医药、理工、管理与经济方面都实力强劲。
我们将分步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在整合师资和课程资源,搭建框架和平台的基础上,开发出部分有交大特色的创新课程,逐步形成系列中高端有一定行业差异性的课程,进而系统开发出较为完善的既有国际水准又有中国特点的系列培训课程,与亚太范围内的重点跨国企业结成长期稳定的战略联盟,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培训机构之一。
交大安泰EDP现在有什么特色课程?
在国际课程方面,我们已开始和斯坦福大学合作举办“中国CEO美国斯坦福创新课程”,一年两期。今年十月,即将有48位企业家前往斯坦福游学,斯坦福将有六位大牌教授为之授课。这是“全球视野首席执行官培养计划”的一部分,我们的宗旨是要将全球学术与产业结合的典范——斯坦福及硅谷的创新精神带给中国的企业家,使中国的企业家们对国际经营环境具有宏观层面的认识,并对国情差异如何影响企业决策及竞争能力具有深入透彻的了解。
8、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寻找细分市场
作者:李莹
“跟国外商学院的EDP项目比,目前国内商学院的EDP项目在教学设施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有些学校甚至连正规的教学场所都没有;在办学理念上还有一些浮躁,过分地追求赢利;另外就是同质化竞争现象还非常明显,很多商学院还不清楚究竟自己最擅长做什么,大家显然还不能够做到主动放弃一些东西,只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厦门大学管理学院EMBA中心主任戴亦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概括国内EDP项目与国外EDP存在的一些明显差距。
在继MBA、EMBA之后,EDP又成为一个受企业关注的高端培训项目,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同 EMBA一样面临很多疑问,比如高额的费用是否物有所值、这种非学历教育如何检验教学效果、短期的培训如何满足学员人脉关系的积累等等。当前各家商学院的EDP在教学形式上几乎无一例外的分为前期做企业关注问题征集、开设公开课和有针对性的企业内训课、课程结束后做相关问卷调查、师资全国共享,等等,在内容上虽然都强调有自己的特色,但实际上真正做到差异化的商学院并不多。
像MBA、EMBA一样,学校的品牌和历史地位对一部分学员仍然还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厦大在这方面显然缺乏北大、清华等商学院这样的母品牌资源作为后盾。另外,戴认为厦大在地理方面也存在劣势,地处沿海一角,无法像北京、上海、广州等这样一些大型的城市那样拥有大量的大企业,而实际上希望能通过这种培训积累人脉关系也是EDP学员的目标之一。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厦门大学的EDP将如何和其他院校进行竞争呢?
“每个学校的EDP都应该真正有自己的特色才行。厦门大学的财务和会计在全国范围来说都是有相对竞争优势的,因此我们就要立足于校内这一优势资源,首先要主打我们的优势,专攻这一市场,在这一细分的市场做好做精。” 戴亦一如此概括了厦门大学EDP的战略定位,他解释说,目前厦大的EDP项目不求规模,先做细做深再说。
在戴亦一看来,EDP项目的运作应该像企业那样,立足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找到细分的市场。因此当他们发现其他的商学院要么做总裁班,要么是打母品牌,要么单纯开设一些市场营销班等来达到赢利目的时,厦门大学决定扬长避短,依托自己在财务和会计方面在全国综合类院校中的相对优势,寻找自己特色。
在内容上,由于厦门大学经济管理方面有一个传统的优势学科群,有会计学、金融、经济学、财政等5个国家级的重点学科,在综合性大学中占有优势,同时还有国家985的财务基地,“我们主要在这一块有很高的声誉,在内容上这要成为主打优势。”他说。依托于厦门大学在这两个方面的优势作为核心竞争力,争取在内容上做出特色。
在形式上,厦大发现北大、清华等院校几乎都将重点放在公开课方面,它们的品牌优势使得它们可以这样做。厦门大学决定扬长避短,重点不放在公开课,只是适当的开一些,重点是上门为客户定制课程,目前两者比例大约为1:4。在戴看来,其他院校主要通过网络、报纸的广告来招生,这样费用比较大,而厦大会计系曾为中国移动集团、中国中化集团、江苏电信等做过相关培训,在集团客户定制方面有一定的积累,因此“如果客户在财务方面需要EDP的话,我们会针对他的需求制定课程,在全国范围内寻配师资,做很个性化的服务。”
9、香港科大:做研究型院校
作者:李莹
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杨晓燕说,从香港科技大学的发展定位、开设EDP课程的目的、香港科大对教授的管理机制、学校的财政来源等几个方面看,都决定了香港科大的EDP不是以赢利为目的,更准确的说它是在企业和教授之间搭建了一个互动的平台,形成了教学相长的关系。
并且从香港科大EDP的收费本身来看,价位与国内其他商学院相比也不算高。但是香港科大的课程设计与国内商学院课程的设计却有很大的差别,那就是它更多的偏重于企业内设课程。在2005年的EDP课程安排中,90%是企业内设课程,2006年做了调整后,内设课仍然保持在70%—80%。而内设课与公开课相比,教授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通常更多一些。杨晓燕认为,香港科技大学开设EDP项目更重要的是给教授和企业提供了一个沟通的机会,让教授有机会接触到这些企业,同时帮助教授把他的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去检验,从长远来说是对香港科大研究型大学定位的一个支持。
“作为教授来讲,他也是希望能做一些更新的研究成果,并把他最新的研究成果讲授给大家,而不是把MBA、EMBA课程上讲过很多遍的东西再到EDP上来重复一遍。”杨说。
因此,在EDP课程中,尤其是内设课程,使企业与商学院间形成了一种教学相长的双赢关系。首先研究成果的取得必须通过教授和企业长期、大量的接触。比如在香港科大的内训课程中,企业提出课程需求后,通常教授从方案制定之初就参与进去,整个过程都要经过沟通分析,和公司一起来研发这种课程,做成案例,甚至在给国外一些大的公司做的长期项目中,教授要跟他在泰国、英国、马来西亚等世界各地的学员进行1—2个小时的访谈,了解学员的需求,然后再来有针对性的设计课程。这种深透的介入,之后又可以上升为理论,甚至商学院还可以决定是否把它发展成为短期的培训课程。
当然,教授和企业的这种深刻的接触也致使商学院开展的企业内设课程和培训公司开设的课程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于两者深入的程度不同,咨询公司更多的是教授技巧;而商学院则着重讲“为什么“,更多的是一种能力的提升,使企业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触类旁通。
EDP的内设课程之所以对研究如此重视,杨晓燕认为,很大程度上和香港科大的用人机制息息相关。学校在创立之初在对研究的管理、对教授的管理等方面,在制度的制订上就借鉴了美国、欧洲等大学对教师的管理经验,再加上科大自己的创新,因此在人力资源的规划方面,保证教授能按照香港科大做研究型的大学的方向来发展。杨晓燕介绍说,按照淘汰机制,科大教师每年的流动率是10%-20%,而不像国内大学那样是终身制。通常一个博士从讲师做起,用十几年的时间才能拿到正教授职称,在取得终身教授职称之前,教师每一个时期内都必须有成果出来,并且有严格的评估,因此教授必须认真严肃地做好研究工作。通过这种淘汰机制,香港科大保证留下来的都是最优秀的人才。
杨晓燕认为,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与国内一些商学院资金短缺的现象比,对香港科大来说,没有经费的压力,这可能是科大比较大的优势。在国内一些商学院因为经费问题,通常无力支持教授进行更多的研究,甚至还需要依靠EDP项目的收入来支付教授工资或作商学院的其他开支,而香港科大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她介绍,香港科大作为公立学校,现在学校财政的最大来源仍然是政府的投入,每年拨款约为13—14亿元,另外还有一些校友的回馈,有香港一些大的基金会给学校的捐款,而目前国内大学显然还缺乏这样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