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蔡昉:中国经济的五个矛盾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2日 18:13 新浪财经

  2008年2月2日,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08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会上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与新浪网的战略合作正式签约。新浪财经视频直播本次盛会。以下为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的精彩演讲。

  蔡昉:我讲的不是长期的,也不是短期的,但是是稍微基础一点儿的东西,因为我感觉我们有时候讨论宏观经济,我有的时候自己老陷入困惑,但是我觉得主要的问题可能来自于对我们经济当中的一些基本的东西,我们没有把握准,这样比如说我们现在讨论中国经济到底会受世界经济什么样的影响,这个影响到底有没有,可能就和我们对收入分配的一些判断是有关系的,比如说我注意到,我们的收入分配原则中有一些问题存在,一个是说我们的研究结论是不一致的,那么我们谁都不愿提供各种各样的证据,证据之间都是打架的,同时还有很多人没有读懂我们的统计,所以造成我们的困惑,当然还有一个和各部门的利益相关,我归纳大概有五个矛盾的现象搁在一起。

  一个是说我们中国被世界银行和很多国际组织说是世界上公认的检评效果最好的国家,同时这里面大家又把中国说成是处在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的行列里面。我就觉得有一点矛盾,我们检评好象不检查收入分配。

  还有一个就是比较表象的,人家都在说,说基尼系数不超过4%,现在我们也高了,但是大家心气很好,这两个矛盾的现象又搁在一起,其实我们就应该看到,实际上中国的经济增长正好符合有一些经济学家提倡的清贫困的增长,那么这个增长不应该有那么严重的贫富差距。

  第三个矛盾我们注意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始终是以城乡迅速扩大的就业为特点的,而且就是在90年代后期以后,实际上我们看到就业的增长是更快的,是整个改革开放当中最快的,但是在这个同时,我们也在这儿抱怨,说我们的劳动报酬占GDP的份额是在下降的,这里面一个可能是统计因素,我实际上注意到我们城镇的就业,真实的城镇就业比我们统计上掌握的城镇就业要多出50%以上,那么这部分人他们也是按照统计局显示的,他们的劳动状况很难统计到整体里面,这是一个。

  还有一个,即使我们现在在统计上看到的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根本不是最低的,只比最发达国家低一些而已,比大多数的国家比重都是高一些的,这是第三个。

  第四个我们现在中国经历着人类和平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但是我们也经历着在全世界最高的城乡收入差距,而且不断的提高,这个也足够矛盾的。我想最重要的一点,我们的统计系统里面,把流动人口,其实人口流动是唯一长期的根本性的改变城乡差距的因素,而不是再分配因素,而这个我们统计里面看不到,我做过比较,在农村的户口调查里面和城市的户口调查里面,都没有算流动的,所以我们把最重要的一部分忽略掉了,农民的收入四千,城市的收入一万多,流动的收入大概是八千,所以它是一个中坚力量,但是我们找不到了。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