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沈明高:预计08年加息2-3次通货膨胀率5%左右(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4日 14:04 新浪财经

  此外,控制有其风险,表现为美国经济大幅放缓,中国出口就会下降,一些企业会面临流动性问题。如果再把信贷控制得很紧,这些企业会收到一定影响。我认为政策制定者需要有所警醒,要考虑到内外部经济的变化,因为行政控制跟价格控制最大的不同在于,行政控制是刚性,价格控制是有弹性的。比如说如果调整利率,不至于出现突然变化,只是将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了,而企业还有一定的忍受程度。但如果突然将贷款给卡住了,这就是一个刚性的变化。因此,从信贷控制角度看,我认为要防止过度,因为一旦发现已经过度时可能为时已晚,因此过度的问题比较难解决。这也是为什么要慎用行政措施。

  我认为2008年加息应该是2~3次,因为2007年截至当前,一年期存款利率已经加到4.14%,预计2008年通货膨胀率可能5%左右,2009年4%,中期价格走势大概在4.5%~5%之间,利率在当前4.14%的基础上再加2~3次,有可能使一年期存款利率基本为正,即使2008年可能不为正,从中期来看应该是正的。

  考虑到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我们预期美国2008年还会再减息75个基点,至3.5%,双方利差进一步缩小,甚至有可能出现逆转。如果2008年底,美联储降息至3.5%,而同时中国在加息,中国国内的市场利率,即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到2008年底突破4%,国内的利率就会比美国高。其含义很明显:首先,央行对冲成本大大增加,因为央行票据回报提高,而持有的资产回报则降低,中间差距很大。去年,央行美元资产回报在5%左右,而央行票据收益只要3%或3.5%,但2008年可能逆转的。其次,从资金流向看,肯定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持有人民币资金,这个方向毫无疑问,当然具体有多少钱流入中国是另外一个问题。综上所述,中国面临巨大挑战。我们认为,必须得适当加快人民币升值,只有通过人民币升值,使得流入中国的资金比较多,才有可能减轻央行对冲的力度,也减轻对目前流动性过剩的压力。

  至于2008年人民币升值究竟到什么程度,现在有比较激进的估计,也有比较保守的估计。我们的估计比较折中,认为2008年升值7.5%左右。上半年大幅升值可能性不大,主要是因为奥运会的影响。一种可能是2008年2月份升值稍微快一点,然后稍微稳定。奥运会后的走向要看当时情况,届时美国次级债危机的负面影响应该应该比较明朗,如果美国经济衰退,升值就可以放慢一些。我们现在预期,从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美国经济可能会有一个反弹,这样,2008年下半年,人民币升值压力也还是比较大。

  加息对房价的压力肯定是加大,我相信有一些地方和城市,特别是2007年增长较快的,肯定会面临一些向下的压力,但是在全国范围内来讲会不会出现拐点,则很难讲,因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从长期来讲是向好的,储蓄率也相当高。

  中国的加息同美国的加息不是完全一样。美国的加息是提高整个市场的资金成本,所有的人都会感觉到资金成本提高了,但是在中国,加息影响的层面不一样。中国影响的是存贷款利率,加息对借房贷的人有影响,但对企业的影响可能不见得一致。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企业会受到影响,但发股票、发债、在银行同业拆借的,或在民间金融借贷的,所受影响要小很多。我们的市场是分割的市场。谈到美联储加息导致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中国会不会也是这样,我认为要看到这个不同。从房地产开发商的角度受到的影响就比较小,特别是2007年很多开发商在股市上融了很多资,对其度过难关还是有很大帮助。至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消费者是否能承受,这是一个值得关心的问题,其中最大问题在于,在美国很容易计算放贷借款人的支付能力(affordability),即房贷月供占月收入之比。在美国,这一指标的合理区间是13%~15%之间,18%就已经很高了,房价就基本上是泡沫了。但中国当前这个指标不清楚,没有一个合理的估计,我想这个比重可能百分之五六十都有可能。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很不透明,有一些部门可能有些指标,但是不公布。应该跟踪这些指标,比如有多少人购置了两套房子,住房的空置率现在到底是什么样,居民收入中到底有多少用来支付房贷等,每个城市、每个地方都要公布数据,然后看数据的变化,这样对市场的判断才会有力。但有一点我可以判断,即2007年房价飞涨的情况下,买了房子的人,如果借房贷,压力应该比较大。

  现在房地产市场很多融资还是从银行来,加息会不会产生不良贷款?会不会出现借款人还不起贷款?我想肯定会有。但如果政府的目标是要通过调控房地产市场来保护银行,这样的做法迟早要出问题,因为政府不可以永远保护。我认为,从银行业以及消费者和投资者角度看,有一点泡沫,或者泡沫破灭,也不见得是个坏事。美国从1970年到现在,泡沫破灭了3次,就算中国的泡沫破灭一次,让大家都知道风险在哪里,知道中国的老百姓承受能力怎样,知道中国的银行能不能经受起房地产市场的考验,我觉得不是坏事。

  即便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也没有人能告诉你房地产的泡沫是多少,股市的泡沫是多少,有人告诉你也是猜的,不足为信。我们只能说可能性增加或者可能性减少,或者泡沫大小,即一些方向性的判断,但不能做绝对规模上的判断。但要深一步问,如果泡沫来临,我们的投资者、我们的政府都准备好了没有?

  此次美国次级债泡沫同一些新金融工具的应用有关系,如资产证券化及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使得次级房地产债的风险爆发比任何人预期的都要早。当前一个争议是美联储是否该早些采取行动戳破泡沫。在中国,人们也在谈论相同的问题。我认为,是否要戳破,要看使用什么手段。如果用政策性手段去戳破,风险很大,因为这样政府就变成了一个责任者,所有的人都会指责政府。但是政府可以提一些警告,出台一些政策,政策从长期来讲要有助于抑制泡沫扩大。

  我在欧洲听说那里的专家也在分析,说担心伦敦的房价过高。但英国央行不着急。为什么?因为如果泡沫破灭,着急的是那些投资者,同央行有什么关系?应该是投资者、银行、企业去操心。在中国可能一下子让政府不着急比较难,但如果政府、企业和投资者一起着急,是不是更好一些?而且,在发展中国家,泡沫并非肯定要破灭,如果收入增长够快、经济发展够快,泡沫也完全可能被部分吸收。

  如果政府一天到晚要小心调控、谨慎出台政策,目的是想要房地产泡沫消弥于无形,这个标准定得有点高。房地产泡沫破灭不能由政府来操心,必须由银行、投资者和开发商来担心,到那个时候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才是比较正常的,即使说那个时候还是会有泡沫。市场经济中有些东西我们必须得习惯,没有泡沫的市场不见得就是一个有效的市场,有泡沫,从泡沫当中学到经验,慢慢地大家的投资行为就会比较谨慎,知道风险意味着什么,市场的效率反而会提高。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