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对话二:基金公司如何面对国际化发展的挑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0日 16:56 新浪财经

  2008年1月20由21世纪经济报系主办的2007资本市场投资年会在北京召开。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此次大会。以下为“对话二:基金公司如何面对国际化发展的挑战?”实录。

  周斌:希望大家没有审美疲劳,但是我相信请出的嘉宾一定让大家很高兴。首先我们要请(于苗根)先生,还有汇丰晋信基金总经理李选进先生,还有我们工银瑞信基金总经理郭特华女士,还有上投摩根基金副总经理傅帆先生。

  能不能和几位老总交流一下规则,大家每位嘉宾觉得对这个有想法,就直接告诉我们,我们直接拿麦克风好吗。我还是做一个调查,这里面我们也知道前一段因为港股大跌,我们国家出去的几只QD表现的不尽如人意,这让我们中国基金公司的国际化产生的疑虑,你们甚为国际化会成功的请按同意,认为会遇到失败的请按反对。认为成功的9票,认为会失败的4票,认为会遇到很大挑战的是13票,这个基本上大家都是中间派,都在等着看,我想请各位老总对这个票数谈一下各位的看法。

  郭特华:从投票可以看出大家对中国基金行业走向国际化充满信心。从我个人来看,我认为中国的国内基金公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应该来说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这十年来为投资者从创造的回报,大家对基金的认同感也充分证明了基金行业这十多年的发展和努力,应该来说对整个行业,为投资人带来了非常丰厚的回报。无论从他的管理,从他的诚信、规范、运作等等方面,应该说为下一步走向国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是充满信心。

  李选进:我也讲一下,我国曾经在美国和亚太其他地区有工作经验,我想刚才看到结果表示很多我们的朋友对这个问题看法不是特别清楚。这个问题的本身我们定义一下,应该说我们中国的基金管理公司是否能够满足中国国内投资者对国际化投资的需求,是否能够满足国际投资者对国际化的需求。我们如果把这个问题定义清楚,是满足国内投资者投资国际的需求的话,我个人觉得,如果要做到成功的话,应该还是有一个过程。这个里面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我们国内的基金公司,在各个方面能否达到国际化。首先这个观念和心态能不能达到一个国际化的程度,第二部分来说,我们的管理制度、投资技术能不能达到国际化的程度。第三个部分当然是人才。有了这些基本的要素,我相信能够满足国内投资者国际化的需求的时候,我想会比较好。

  周斌:我们也知道华安最早推出QD的,当然还有上投摩根是QD发了一千亿,刚才的投票你们有什么感想?

  李选进:我是这样想,现在从媒体上可以看到的像国外最近上一周都是大跌。出海成功与否并不是说看段时期内的净值。自己的体会来讲,应该说基金业现在这些出去的QD,在前期准备上,我认为还是充分的。你看这个市场都在跌,并不是说海外的基金都不在跌,唯一我们中国出去的肯定都在跌,这是一个问题。

  傅帆:刚才看到统计的结果,出乎意料。尽管有一半没有表态,讨论之后才能拿定注意。大家知道上投摩根去年年底发的QD总体来说业绩表现和投资者的预期有很大的距离。这个会引起投资者对海外投资,对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能力,包括基金管理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担忧。所以看到这个结果,我还是蛮出乎意外的。

  我觉得在海外投资这块,确实下半年证监会推出QD不是冲动之举。我们已经开始为海外投资做准备工作,那个时候到现在差不多有三年多的时间。我们的产品比那个时候同时成立的,那些股票基金的表现还是比较领先的。这个我想从一个侧面证明,基金管理的行业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在逐步的提高。谢谢。

  周斌:经过这几位嘉宾的观点表达之后,你们设想一下,如果你们是QD的持有人,你可能一两个月就要赎回的大家再投一次票。

  周斌:对各位老总来讲,像郭总您的QD正在发行,还有李总是投资公司,还有像俞总这边,你们认为走国际化道路,面临的最严峻挑战是什么?

  俞总:我记得前几天有一个报道,就是一个记者采访06年美国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他问欧洲为什么落后于美国?他认为欧洲没有创造一种创新的理念,他老是在跟美国。

  周斌:他是跟随者。

  俞总:对。同样我认为中国的资产管理业的发展,如果从基金这个角度来讲,刚才讲了无论是我们资产投资管理的区域也好,或者是未来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也好,实际上都是需要我们走出去。我认为未来需要是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理念创新,你要形成中国特色的。小平同志最伟大的理念创新就是中国特色。

  周斌:您认为中国特色是什么,能不能具体一点,比如在基金业来讲,基金公司来讲。

  俞总:我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你要创新,创新不仅仅是人才培养创新,产品创新,更多是理念创新。

  周斌:请这几位嘉宾你们发表一下看法。

  李选进:我个人认为目前最重难获得是经验积累过程,这里我们可以反过来看一个问题。我们在看很多今天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到今天来说有些已经进入中国十多年了。但是仍在学习和摸索、了解中国国情或者调整他们的策略,更符合中国的国情,这里面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和经验积累的部分。这个是对我们这个行业最终发展,能够满足我们投资者国际化投资的需求所必经的道路。但是,这个经验的东西需要时间慢慢发展培育。我想很多投资者都非常希望看到一个成绩。另一方面来看,有没有什么方法或者方式可以令这个学习的过程和经验的积累做得更快,更有效,更快促进。我想这个里面很重要一点,就是我们整个的大环境要支持,大环境支持包括有市场的因素,也有我们目前监管体制的因素,也有我们目前整个市场,比如说人才的激励各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如果能够形成比较有利于我们尽快累积到这些经验的话,我想对我们整个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刚才提的几点也是最困难的,因为我们首先从市场环境来说,目前我觉得开放的力度还是比较不够的。也造成了很多时候无法完全能够结合市场的情况做比如产品的发行,或者是一些品种的推出,择时推出这方面。另外因为没有相关比较好的配套激励措施,人才招募各方面造成一些困难。

  周斌:您认为经验的积累是最重要的因素。

  李选进:这个部分需要给他时间,不会马上发生。我们过去这两年做了很多努力和准备,这个和投资一样,就是要有经验的积累,我们只能希望整个大环境给它更好的氧份,让它有更好的成长。

  周斌:我们听听郭总觉得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你即将出海了,你在出海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同样是刚才的问题。

  郭特华:我们的QD正在发行,对于国内的基金公司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人才的问题。虽然国内的基金行业积累了很多经验,对国内的市场非常的熟悉,也建立了一只非常优秀的队伍。毕竟海外市场和国内还是不一样的,包括在定价的规则、法律法规等等方面和国内市场不一样。我觉得基金公司在走向国际的时候,必须就像刚才李总说的要有积累经验,要有一批熟悉国际市场的,在国际市场摸爬滚打的,经历过这么一个周期经验丰富的投资和研究人员,甚至是一些管理人才,我觉得这是基金行业走向国际必须要建立自己的队伍。

  目前来说,像我们的QD,我们是聘请了外方顾问,就是自己的股东。这个过程可以帮助我们的团队和他们的团队一起成长,熟悉海外的市场。通过这个过程积累组建自己一个非常核心的团队。

  傅帆:最后一个回答问题的话难度会增加,最关键的选择差不多几位从创新,到经验,到人才,我觉得都非常的主要。如果要说不一样的话,我自己感到经营理念作为国内的基金管理公司,跟海外同行还是有一定的差别。这段时间我跟我们的海外同行有比较多的交流机会,大家比较一致的观点还是把这个基金管理作为一个长期投资,长期经营的领域。其实,从业内人士来说,我们也一直教育投资者基金投资要长期投资,长期投资才会有好的回报。但是作为业者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在做基金管理这项事业的时候,是不是作为一项长期的投资,把这个公司作为放一个比较长期的经营目标。我觉得这个跟我们的海外同行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包括06年这个市场非常的火爆,无论是资产管理规模还是客户数都有翻番的增长。但是,我相信在我们这个行业的话,无论从投资、研究、风险控制、客户服务等各个方面,我们是不是有了充分的准备,应对的挑战的准备。进入08年我想机会更多,可能有更多的商机。我们是不是需要量力而行,还是有什么业务,只要能够申请到牌照我就抓紧做,利用牛市赚更多的钱。我觉得我们在这些方面还要量力而行,扎扎实实的做好每一步的工作,不辜负投资者的希望。

  周斌:各个老总从每个角度都谈到了国际化面临的挑战。这些挑战是必须经历的,而且就像人的成长一样,不能跃过这个阶段。这需要我们基金持有人给基金公司时间,给他们充分的考量,给他们努力,见证他们的努力。

  我们在走出去,国际化就是这样,我们走出去还有别人进来。各位老总除了俞总之外其他都是合资的,你们认为还有更多的人做资产管理吗,比如像(富达)等等,他们进来会格局会产生什么影响,由嘉宾自由发言。

  李选进:我们可以从其他行业的对外开放找到一定的线索。刚才我提到在其他的行业,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外资进来中国之后,因为种种方面不了解中国的国情,造成它经营策略各方面有些水土不服的现象。它在逐步逐步的经营下去的时候,逐步找到和本地竞争对手的合作,既竞争又合作的机会,从而掌握了对情况的了解,这里面有一个过程。我们把它拉回来看基金管理公司这个行业,我相信未来一些外资,包括一些国际知名的基金管理公司进入市场,我相信他们还有一个熟悉本地市场的过程。我想他们能通过本地一些优秀的机构进行合作和交流,从而壮大他们在中国的事业。反过来看,其实对国内的业者来讲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学习合作的机会。我们从2003年开始,引进了中外合资机构之后,基金从2001年9月份开始一路走来,从2003年开始有中外合资机构进入之后,不管是从机构的数量、人才培训的数来,以及一些长期投资的理念,像价值投资等等这些理念,包括一些管理的制度方面的引进,都起着很正面的作用。当然,有不少合资公司,包括我们在内也是通过这样的机会学习更加了解中国本土的市场。所以这个发展趋势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应该是一个正面的作用。

  傅帆:我完全同意您的意见。从竞争的角度来说,海外这些巨鳄进入中国市场,对上投摩根来说并没有感到什么特别。本身它在全球市场也是JP摩根的竞争对手,大家习惯了。但是,我更多还是看到积极的意义。我们和汇丰基金在一个楼里面,这个楼里面人员之间的流动、竞争也是很激烈。但是但是汇丰晋信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对员工的教育。

  你做这个工作的话需要很大的投入,我们当时非常希望那些老大哥,大家一起做,后来这段时间大家越来越认识到投资者教育的重要性。汇丰基金成立的时候也是在没有回暖的时候,他非常注意到这一点。因为大家一起在做,对投资者来说,就有一个鉴别。其实它带来了很多先进的理念,一方面对业者来说是非常有利。因为通过竞争你才能提高适应的能力,包括你的竞争力。同时,对更有意义的我相信是对投资者,因为投资者可以得到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提高我们整个市场的覆盖面。谢谢。

  周斌:刚才整个流程的时间比较久,我本来很想再把几位老总在台上交流。非常感谢你们,我们希望中国的基金业走得很顺畅,但是它会面向波折,我们希望中国的基金业不仅为中国人服务,还会为全世界人服务,谢谢大家。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