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姚景源:中国经济宏观分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9日 15:46 新浪财经

  2008年1月19日光华(深圳)新年论坛在深圳召开。新浪网直播此次大会。以下为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的演讲实录。

  姚景源:维迎院长指示我用20分钟给大家谈宏观经济,我说20分钟谈这个题目,用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话叫做时间紧、任务重。2007年已经过去,怎么样评价2007年的中国经济,我觉得至关重要。前一段时间有一个媒体记者采访我,他问我,他说现在是十一年来中国物价最高涨幅,那么在物价涨幅如此之高这种状况下你怎么样评价中国经济?我说我也借用一下你这个十一年的概念,我告诉你,中国经济在2007年也是十一年来最好的一年。我讲了以后他不写,我说你怎么不写呀,他说我们再说点别的,我说你要是不写这句话,我现在就送客。

  今天有很多媒体,我现在说我们的媒体有一个问题,什么毛病呢。有一个新闻学原则,什么是新闻学原则呢?说坏消息才是好新闻,所以他总是想报道坏消息。我说人家结婚他不报,谁要离婚了就铺天盖地的报。所以,怎么看待2007中国宏观经济呢?可以用四句话、十六个字来把它高度概括。这四句话十六个字就是“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这十六个字就比较完整地概括了2007年中国经济。

  下星期24号在国务院新闻发言会上公布2007年中国GDP的增长状况。GDP增长率达到11.5%左右,我们达到这个增长速度的话,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中国经济2007年是1995年以来最高的年度增长率。第二、2007年我们达到11%以上的增长速度,意味着中国经济从2003年开始,到2007年已经连续五年国民经济的年增长率都在10%以上,持续了五年时间。我们把时间分析跨度延长一下,中国经济从1990年到现在,十七年期间,在这十七年,中国经济年增长率在10%以上,持续时间在五年以上只有两次,一次是现在,还有一次是1992-1996年。1992年到1996年那次高增长是什么原因呢?是小平同志南巡,小平到了深圳,小平讲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小平有一个非常伟大的理论,就是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所以小平南巡为那次中国经济高增长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中国经济从1990年到现在高增长就这么两个时期。

  现在我觉得我们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把‘快”理解成它是中国经济内在的一个基本面的特征,它不是暂时的、偶然的原因所导致的。为什么增长速度这么快,它是中国经济内在的一个基本面的特征呢?我们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决定的,我们现在中国经济发展最突出的阶段性特征是什么呢?我们现在阶段性特征最突出的是什么呢?就是刚才刘市长也讲过,就是我们中国现在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迅速发展的进程中。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的内在的支撑力量。

  讲工业化,我举个汽车的例子。中国的汽车是1992年代才达到年产100万辆,从100万到200万这个台阶,我们用了八年时间。从年产200万到300万我们用了三年时间;而从年产300万到年产400万,仅用一年时间。我们2006年汽车产量达到729.7万辆,现在预计2007年可以达到870万辆以上。这是汽车工业。

  我们再来看钢铁,1949年的时候,中国全年的钢产量是15.9万吨,现在一天就是138万吨。2007年中国的钢产量可以达到10.9亿。所以,我们工业化它目前正处在一个迅速发展的进程当中,而全世界的经济学家和研究机构都一致认为中国的工业化目前也仅仅是处在中期阶段,所以工业化仍然还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是增长较快的基本面特征。

  我们再看城镇化。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三十年前中国的城镇人口只有1.7亿,现在是5.7亿,净增4亿人口。净增4亿城镇人口是什么概念呢?大中小城市都在扩建。前一段时间英国一家杂志说全世界70%的启动机都在中国,我也不知道他们怎么算的。现在谁有能力把自己城市所在的启动机查清楚,整个中国就是一个大工地。城镇化就为中国经济提供了一个内在的基本面的特征,从而使中国经济保持了增长较快这个快字。

  市场化。我们现在学习十七大报告,胡锦涛总书记讲我们党、我们这个民族最根本的选择就是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七大的核心是讲什么,就是讲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呢?我们就是高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旗帜,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条道路。所以市场经济为中国经济提供了强劲的内在的力量。我们不用再管眼前,我们就谈一百年以前,一百年前1908年,1908年是什么时代呢?还是清朝。我是特反对现在电视上演的那些清朝电视剧。,这一百年大家看我们中华民族做了三次大的选择。

  第一次,孙中山先生领导我们推翻封建,建立民国。民国的领袖现在我们自己来说人家素质都不低,蒋介石是留学日本的,阎锡山虽然是土财主,但他们都算是海归。本来民国是想走西方的道路,学习西方,但是毛主席讲了先生老打学生,人家不让我们发展,没有办法,毛主席领导我们进行第二次选择,我们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以后什么是问题呢?就是经济建设是问题。我们的经济体制,我们是从苏联引进来,全套的计划经济体制,然后再加上文革,到了1976年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所以在1978年邓小平又引导我们进行第三次选择,就是我们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大家看,市场经济给中国经济带来多大的国力呀!

  大的不讲,我就讲一个微观的例子,我特愿意用这个例子。我在信息产业部谈宏观经济,我们现在来研究中国经济还研究别的吗,就研究信息产业部管的打电话的手机。手机在1987年中国是第一次出现。1989年时全国的手机总量是一万部,那时候这么大的手机提着满街走,叫大哥大,有的人没手机还借一个放在桌子上,有的小青年谈恋爱没有手机也借一个,打电话还十分张扬。因为那时候手机是身份的象征、是财富的象征、地位的象征。我说那叫资源浪费。我们当时是在商业部工作,我们当时也曾经做过市场预测,在1989年中国手机一万部的时候我们预测中国手机到2000年的时候可以达到80万部,结果到了8700万部,预测和实际差了一百多倍。2006年12月31日,中国手机总量四亿六千一百零八万户,大家看中国手机,相比十七年时间如此的增长,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做到了。我前年到加拿大去,晚上吃饭我把我的加拿大朋友请过来,我说老兄你报一个手机号码,他说手机也已经列到预算了,很快就买了。我说你在这儿混个教授连手机都没混上,我们现在卖白菜的都有手机、捡垃圾的都有手机,你教授还没有手机。所以,中国的手机是怎么发展的?我在信息产业部讲了,我说中国手机从一万部发展到四亿六千万部有一个特点,什么特点呢?就是我们从中央到地方就没有过一个文件要求大家用手机,号召大家用手机,没有一个文件推动,这就有了如此神话般的发展,说明什么呢?说明中国经济内在的活力。

  所以,市场化就为整个中国经济提供了强劲的支撑力量,从而使它具备增长特快这个“快”的基本面特征。

  国际化。当年参加世贸组织谈判的时候,有好多人骂说是丧权辱国,现在经过六年,我们回过头来看,你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加入世贸组织是何等英明、何等正确呀!我说不用讲这么多的数据,我们讲最简单的生活当中的,你说大家出国,现在在国外还有什么东西值得咱们花钱买?没有。你看看那些东西都是“中国制造”。我到英国格林威治的天文台,我想起我小学时候的地理课介绍格林威治的那条线,我现在五十多岁了,我就想买点纪念品拿回来,结果我一看,大到两个人能抱的,小到电子单程都是“中国制造”,没有办法买。我给他们也讲过,我说我这个儿子特崇拜NBA的篮球赛,他一定要让我带一个NBA标志的篮球。我说好,我到了美国商店拿出来一看,中国制造。我换一个商店,拿出来一看还是中国制造。没有办法,后来我一想孩子的希望很大,你把气给我打足,打足气坐飞机从美国抱回中国,回到家里我交给孩子,我说这个球是中国制造,但这气是在美国打的。我跟你们说要这么一个篮球还是我现在的办法,你这个知识产权是我的。

  现在满世界都是“中国制造”。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日益融为一体,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越来越高。所以,我们一定要看到,现在中国的阶段性发展的重要特征是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这个阶段性特征回过头来说,它就使中国经济有了内在的机制性的支撑它较快增长这个“快”字的力量。

  我是讲现在研究中国宏观经济对这个“快”的研究,有一些研究的不够。你看这几年,有多少人讲中国经济要衰退了,说中国经济是拐点,2005年说是拐点没拐下来,然后又说2006年是拐点也没拐下来。又说07年,现在07年已经过去了,又说2008年是拐点。其实现在党中央国务院最担心的不是衰退,还是中国经济增长又偏快产生过热,还是这个“快”字。当然,这个“快”我们一定要从两个角度来考虑。一方面要看到它是成就,是特征。另外一方面“快”它确实也是我们现在经济运行当中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的重要原因。

  举个例子,大家就更好理解,我们现在体检,一体检相当数量的血脂高、血糖高、胆固醇高。你说改革开放之前听到多少人这几高呢?很少。改革开放以前,你见到一个像现在北朝鲜似的见到一个胖人都难。现在你说恭喜发福,特别是女同志都不愿意听。为什么叫代谢疾病呢?咱们的身体代谢能力由遗传的角度出发,咱们中国人祖祖辈辈吃糠、吃菜。后来出现变化,大量的高脂肪、高蛋白的东西进到我们体内,结果咱们代谢不了,就出现代谢疾病。为什么食品结构变化得这么快呢?经济发展太快了,还是经济发展过快惹的祸。所以“快”有快的问题。这是增长较快。

  第二是结构优化。中国经济你来看它的问题从三点看就比较清晰。第一从生产供给的角度看,看一、二、三产业整个经济增长的作用。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呢?我们现在的问题主要在第二产业,就是工业在推动整个经济增长。我们第一产业薄弱,现在猪肉涨价,猪肉为什么涨价?很多原因,其中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这么重要的消费品猪肉,它的生产和供给是建立在千家万户小生产,我们的猪肉依赖于散养,所以它要出问题。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回忆,去年4月份当整个价格开始上涨的时候,猪肉、鸡肉、禽蛋是一块儿上涨的。到了去年年底11、12月,现在猪肉和鸡蛋的价格在下降,什么原因呢?鸡肉和鸡蛋是工业化的,只有猪肉是千家万户的小生产。

  再有一个是第三产业非常之薄弱,全国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比重都在70%以上,发展中国家平均数是51%。现在我估计2007年第三产业的比重会比发展中国家平均数的51%要低10个百分点以上。而且我们的三产一说就是餐饮业,现在全国一天吃饭超过25亿元。再就是洗脚,都是低附加值,我们缺少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所以光华的校友们应该去研究怎么发展第三产业。所以,我们现在正是从供给生产角度看,是主要靠第二产业推动经济,第一和第三产业极为薄弱。

  我们再从需求角度看,三大需求:投资、消费、出口三架马车。三架马车是什么状况呢?我们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占了很大比重。消费对整个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极其乏力的,所以我说这三架马车是两批驹马,一头瘦驴。消费不行,这又是一个大问题。

  从增长方式看,我们现在经济的增长方式还是资源的消耗,咱们现在消耗的钢铁占世界钢铁消耗总量的30%,消耗的煤炭占世界煤炭消耗总量的35%;我们消耗水泥占世界水泥总消耗15%。那我们的产出呢?2006年中国产出占世界总产出5.5%。你这样看就算出来了,我们用了全世界30%的钢铁、35%的煤炭,但是产出只占5.5%。说明我们现在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高消耗的形式上。我们是高消耗在支撑高增长。

  十六大提出科学发展观,十七大又再次把科学发展观提到我们每一个人面前,说明它是如此坚定的任务,其实科学发展观说来说去我给大家说,具体一点的就是这三个转变。就是要把从供给生产的角度,要把主要依赖第二产业推动经济增长转变到第二、第三产协调推动。要把主要依赖投资与出口转到一、二、三的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从增长方式上要把主要依靠资源的消耗转到依赖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以及管理创新,这三个方面的转变。

  现在看2007年,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就。比如说一个重要的指标,单位能耗在下降。十一五期间我们讲单位能耗要下降20%,2006年开局之年应当是下降4%,实际上下降0.33%。2007年单位能耗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第三个是效益提高。一是看财政收入,我们国家财政收入在2005年时候1300亿,到了2006年39300亿,财政收入迅速增加。说明什么?说明整个宏观经济效益是好的。再一个是企业利润。2005年的时候有不少人讲中国2006、2007年的最大经济问题就是企业利润大幅度回落、亏损额大幅度上升。这两年我们过去了。2006年我们工业取得利润总体增长31%。07年到了十一月份的时候全国的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利润同比增长36.7%。进到行业里,钢铁行业同比增长47.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68.7%;再看轻工,化学纤维制造业105.3%;农副产品加工业42.5%,所以,现在中国的企业利润是从重工业到轻工业,从生产资料到生活资料全面增长。说明什么呢?说明中国宏观经济效益是好的。

  再看民生,我们说经济工作是以人为本,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实到民生改善上。2007年,中国的民生改善我不讲,我就讲两条,第一条是就业。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就业问题。按照联合国规定的标准,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什么叫劳动年龄人口?16-65岁。中国的劳动人口现在是多少呢?9.09亿,做一个国际比较是什么概念呢?在全世界七大发达国家中,美、日、英、法、意大利、加拿大等,全世界这七大发达国家的人口总数加在一起比咱们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还少3个亿。07年年初的时候我们在两会上确定2007年新增就业岗位900万,现在看全年要突破1200万。2007年我们确定2007年登记失业率控制到4.4%,到第三季度的时候我们是4.0%。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民生就业率有很大改善。我说我们现在有一个课题没有研究,按照经济学原理讲是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是说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是负相关的,你要让通胀率降下来失业率就要上升。所以,我说2007年价格上涨,失业率也在下降,这是菲利普斯曲线的作用。

  再有一个就是收入。2007年无论是城乡收入还是农民收入都达到相当的水平。前段时间城市人均收入增长13.2%。我来之前在北京中山大厦一个饭店吃饭,我问服务员小姑娘,我说2007年涨没涨工资?她说涨200块钱,原来是1400块,现在是1600块,我给他算涨200,不是增长14.2%吗?还高一个点。收入在增加,所以现在讲了很多物价上涨,我说一句话,在物价上涨时期,其实人均收入也都得到相应的增加,只不过人们认为收入增长是应该的,物价增长是不应该的。在2007年它体现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是这样一种基本状况。

  讲到问题,问题确实有很严峻的,什么问题呢?物价上涨。我们记录最高点的是11月份CPI上涨6.9,现在看全年的应当说是不到5万,这肯定是过不了5。物价上涨确实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压力,但我觉得看物价上涨首先有这么几个基调:第一,先要看到这次物价上涨,我是讲结构性上涨,后来有媒体批评说我粉饰太平,我讲结构性上涨是讲价格上涨的特点。就像我们到医院看病,医生总要说你的病是什么特点,哪一个部位有病哪个系统有病,总要找出特点来,我们现在什么特点呢?从CPI角度看有八大类,到现在为止八大类还是五涨三降。我就说三个下降比较清晰了,一个是衣着类、服装同比下降0.4;交通工具下降0.4;文化教育娱乐下降0.5。从结构上看,我们现在价格上涨,食品类价格上涨18.2%,非食品仅仅是1.4%。如果就11月份最高的数据来加以分析的话,11月份6.9的物价上涨率,其中5.94是食品原因,5.94比上6.9等于0.86,也就是我们86%的物价上涨原因是食品价格上涨,所以它也是一个结构性问题。我那次还讲有一个大结构,现在农民养一头猪赚几百块钱,在城市的打工赚一万,去掉开支净剩五千,拿回家里,相当于他在家里养十头猪。农民现在也面临选择,什么选择呢?不在家里养十头猪。这种选择结果上亿的人通通涌到城里,进到城里他们不养猪了,而且不养猪还变成吃肉的。所以中国大的结构变化,养猪的人少,吃肉的多。所以是结构性上涨,而不是说否定上涨,不是掩盖上涨,是讲它上涨的特点。这种结构性上涨、这种主要的食品价格上涨。

  再一个,我们确实要看到这次价格上涨有助于农民增收。企业涨工资发奖金,谁给农民涨工资?所以我说这次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其实就是市场对城乡利益的一次调整,是市场给农民涨工资,农民增收了。农民没有话语权,媒体也不采访农民,这次肉涨价,我相信没有一个农民说不对,农民没有话语权。现在猪肉涨价,我们这些买肉吃的人受损失,但是我们的损失的数量应当说是低于我们收入增加的幅度,绝大部分是这样的。我刚才说了,北京那个饭店小姑娘一个月增加两百。而且经济学上还有一个替代倾向,当人们发现商品涨价的时候,我怎么办?我没办法涨,但是我会想办法寻找替代品。所以,这种替代下来之后,它就会减少很多损失。

  我们现在确实面临着价格上涨的压力,我们现在的价格上涨既有成本推动,也有需求拉动。而且不仅是国内原因,还有国际原因。国际市场美元贬值,大部分产品由美元标价,所以产品要上涨。在这种情况下,也给我们整个价格带来巨大影响。所以,2008年就是要防止价格上涨和通货膨胀。也要防止由偏快转向过热。如果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就能防止这一点。2008年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贯彻十二字方针就是“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控总量,就是要把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适当降下来。要把好放到快的前面。第二、稳物价,我们现在采取一系列的重要措施去稳定物价,我前一段时间在凤凰卫视讲,我说2008年的物价涨幅会低于2007年,有人说你凭什么这么说?我说凭什么说,现在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措施肯定会最终体现为政策效率。第三、调结构,在宏观调控当中,我们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但是不是一律地紧缩,我们还是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怎么区别对待呢?2008年要坚决把那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产品压住,抑制它的盲目发展。同时,要保,要促进那些现代农业、科技产业、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要加大力度促进它们的发展,去优化结构。再一个是促平衡,也不意味着单一的增加出口,而是要优化出口结构,同时还要想办法扩大进口,尽可能地使我们国际收支平衡。当然,我们看中国的市场也要注意,我们现在这么大的市场也是正常的,这是我们竞争力的一个体现,是工业分工的一个结果。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我们现在确实没有必要像过去那样单纯的追求顺差,特别是不能以牺牲环境资源和民众利益去追求顺差。

  2008年,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这样一种基本的指导方针,应当说2008年中国的国民经济还会保持一个平稳较快的增长。因为我的时间就这么多,再说了,我刚才跟院长汇报,我说我们国家统计局出我们局的内部研究参考资料都由我先批,所以我说光华对国家统计工作,对我们统计分析工作应当说是做了重大贡献。所以,我们也得给光华做贡献。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各位!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