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文化论坛:和谐社会与媒体的社会责任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7日 16:29  新浪财经

  2008年1月17日由传媒杂志社主办的首届中国传媒领军人物年会暨第三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在北京召开。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此次大会。以下为“文化论坛:和谐社会与媒体的社会责任”实录。

  主持人徐泓:我们下面要进行两个论坛。现在第一个文化论坛由我来主持,文化论坛的题目是和谐社会与媒体的社会责任,我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徐泓。媒体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功能是大家经常讨论的话题,媒体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担当着伸张正义,推动社会责任的重要的角色。

  那么今天下午在文化论坛发言的有5位嘉宾,现在我们有请中国记协副主席、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尹明华先生,他的演讲题目是文化影响力的再造与经营。掌声欢迎!

  尹明华:现在给大家看一个短片。(短片播放)

  各位下午好!刚才你们看到的这个短片事实上是我们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拓展文化力影响的一个片断。今天我们站在2008年这个时间窗口来谈文化影响力的再造和经营。今天我们愿与各位分享我们的另外一个重心,这个命题是文化影响力的再造和经营。这个主题包含了解放集团的从单一的文化传播到文化经营,从传统的新闻宣传到采用新技术,提升影响力的实践,我们的起步源于文化讲坛,我们的思考现在社会一个重要的标志之后,就是人们的终极关怀,价值认同,不在从外部获得,而是从中国本身自我产生。人们考量生活和行动的重心,主要是看其在现实生活当中,掌握与多少社会象征资本的稀缺资源。社会文化的传递,出现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文化替代的传递。形成了一个空前活跃的现实情况。我们都已经看到流行的畅销的这些书,替代了传统的文学。美仑美奂的科技的大片,已经替代了艺术化的电影。世界文化从整体上似乎是打败了印刷文化,时尚的恶果不断追逐着惟恐落后的人们。我们作为传媒人,我们可以提供什么,我们可以改变什么。解放报业集团的文化讲坛诞生于2005年7月5日,以做文化、做独家,做品牌,做影响力,做可持续影响力的追求,以彰显文化追求,激扬文化力量作为宗旨,媒介到要求3-5位国内外文化名人,或者领军人物共论一个文化主题,到现在已经办了13届,主题涉及到社会和谐、世界眼光和文化视野,网络时代的文化激荡,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媒体责任和文化传播,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关于文化地位,文化生态,文化作用和文化的思考。文化的创造并非是传统的简单的延续,而是对于现实生活的思想认识和社会态度,尽管中华文化当中有很多孔夫子的烙印,同样古希腊文化也是今天西洋文化的源头,但是从文化的角度,文化传统让我们具备了思维的单点因素,它是进入系统思维的原始的分裂点,因为有时候单点的优势就是关键的优势,是我们延伸扩展文化事业的基础,在这基础上,我们认为文化它是生活的全覆盖的,不断创造的,包含着多种的可能。文化的创造也不仅仅是文化人的事业,所以文化讲坛举办到今天,我们已经邀请了余秋雨、龙永图,杨澜等等39位社会各阶文化名人,囊括了文化专业人士,教授、外交家,经贸官员,学者、企业家、媒体工作者等等各行各业。解放日报的文化讲坛,有与会者和嘉宾之间的互动的问答,嘉宾对这个主题进行发散的讨论,在碰撞当中寻找共鸣,在共鸣当中寻找创意,在创意当中寻找未来。这是在文化讲坛会场上的一些场景。事实上,从我们媒体来说,我们主要是做内容,但是内容再好传播的途经如果狭窄,内容的影响力会大打折扣,信息传播是我们这个行业的主打,好的信息不等于是好的内容,好的内容不等于好的思想,好的思想不等于好的文化,信息本身通过整合才能成为内容,内容通过历练才是思想,思想通过升华凝聚成文化,而文化最终返回社会,作用信息的产生、传播和接受。新思想已经传播,作用于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思想,最终形成文化及其生命力。所以我们说思想是原点,传播就是川流的溪水江河,就是纵横的脉络线条,将智慧支点延成文化的脉络。文化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极其的魅力,还有强大的传播手段,还有强大的传播能力。于丹也曾经说,传播最终的凯旋是以影响力作为终极判断。在方式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在传播深度上每届文化讲坛立足于以报纸为载体的全方位的报道,每届文化讲坛我们都是在先发消息,后通电,然后刊登,最后推出演讲人的演讲篇,在传播手段上采用新技术,以提升传播影响力,联通电视、网站、手机、所有可以用的媒介,可以成为点对点、点对多,多对多的传播。既有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也有新媒体的互动传播。在传播的空间上,文化讲坛打破四维定势,我们文化讲坛将移植到美国等等一些高等学府。接受多元文化的辐射。我们在推进开拓多种传播领域和传播空间的过程当中,就是试图招揽更多的更有吸引力的文化内容,我们提供的文化讲坛只是其中的一个尝试。文化讲坛到今天已经邀请了39位名人,探讨主题,展示了文化地位、生态作用,还有关于文化方面的思考。文化讲坛从传播途经,从报纸到网站,从网站到新媒体,从国内到国外,传播的网络正在向全球范围扩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传播。文化讲坛将形成一个面,一个文化产业运作的平台。每一届文化讲坛举办的过程,既是数量的积累,也是水平的提高。但更是为我们集团的文化使命提供了便利,并可以有做大的可能。文化讲坛不仅将在内容创作上,还有在运作上走向国际,在国际坐标系的参照坐标是国际论坛,参照目标是达沃斯论坛,每年都有经济学家、学者等两千多人集聚起来,研究和探讨当今世界经济的现状和前景,寻求面临的重大的挑战的办法,给公众还有非官方的最高级论坛。达沃斯论坛认为是伟大的创意。安南评价说,因为它满足了人们需要新的世界的需要。如果没有达沃斯论坛,南非的命运将会是另外一番景象。解放集团的文化讲坛,将以国际级的文化论坛为目标,我们将参考达沃斯论坛,通过完备的商业运作,透出每天所需要的成本之外,都可以再次投资,或者建立新的计划,或者是项目。在全球范围内,发展我们的国际文化论坛。拓展文化合作伙伴。每年组织年会及各地区的峰会,探讨世界文化、地区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提供平台。保证我们的文化讲坛有可持续举办的商业模型,有生生不息的文化项目,有可持续增强的文化影响力。我们文化讲坛今年在3月18日,我们将召开全球五大博物馆的文化论坛。包括纽约的博物馆,大英帝国博物馆,罗浮宫,还用我们国家的故宫,这些著名的馆长会参加。

  目前文化和经济、政治相互交流,每天产生海量信息,在不断淹没人们的思考,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讲坛以文化为纽带,带来思想的启迪和撞击,展示了主流媒体的鲜明的价值观。是媒体展示文化脉络的新的探索。我们的文化讲坛,就是解放日报作为最全面的报道载体。文化影响力获得再造的同时,也带动了党报影响力的提升。在学术探讨和对社会热点的运作中,积极引导,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丰富的内涵。在新形势下,增强了自身的品牌效应和影响力。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拓展了党报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并且多次受到中宣部的肯定。

  文化讲坛不仅仅是是一个讨论文化、政治、经济的讲坛,更多的是一个平台、一个桥梁,一个网络。文化讲坛的核心价值在于对文化影响力的再造和经营。将文化自治的思想火花,将文化企业的创意设想通过产业平台引入市场和资本。社会大众对思想的认可,将进一步促进思想的升华。市场和资本的筛选,将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的生命力,这是一个以点连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同时又不断增值和延伸的过程。这个过程当中,思想会不断地迸发,不断传播,不断反馈,不断实现,不断新增,文化影响力将获得再造和重生。

  我想解放日报作为党报集团,我们有必要表明一下我们的文化态度,文化并不高深,只是生活常识的综合的体现,是一种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是一种思维方式。为我们提供多种可能。也正因为如此,文化才会给个人行为产生制约,或者提升作用。同时给予了你想要的,并让他们改变世界。好多文化状态可以让人懂得如何更好地竞争和生存。学会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时代,放开胸襟,开阔视野,明辨是非,可以创造属于自己、属于集体,属于社会的未来。强大的可持续的文化影响力,是传媒的一个部分,也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也是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可能对文化内容进行深入传播和思考,也可以为市场化的文化产业,做一般企业所不具有地文化的内涵。报业传媒致力于文化影响力的再造和经营,我们可以做得更远更辽阔。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尹明华社长的精彩演讲。我想大家对解放日报举办的文化讲坛印象非常深刻,13届39位专家的演讲,加上企业化的运作和走向世界。可以说文化讲坛成为解放日报的一个非常有力的品牌。我们也祝愿解放日报的文化讲坛获得成功。

  下一位演讲的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杨兴锋社长。我们认为这家报业传媒集团,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和生机,南方报业的创新精神和企业文化令人印象深刻,从某种意义来说,南方的成功就是文化的成功。下面有请杨兴锋先生为我们演讲。杨兴锋先生现在在路上,那么我们有请下面一位嘉宾。

  媒体作为宣扬公信力,越发的担任深刻和艰巨的任务,媒体以怎样的姿态面对公众,面对大众的同时怎样引起长足的发展,我们有请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社长、总编辑江作苏先生的看法,创新党报理论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欢迎!

  江作苏:各位领导,今天有机会出席中国传媒创新年会感到很荣幸。我来自于我们祖国的中部、湖北。大家知道湖北是我们党70年前创办新华日报的地方。在几天前,新华日报创办70周年的纪念活动在南京举行。我作为爷爷辈的代表,也出席了这个纪念活动。武汉也是报业发展竞争非常激烈的地方。那么我们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前身,是湖北日报报业集团,那么从去年年初开始,我们更名为传媒集团。我们更期待着文化事业,同时也提高了对于我们服务大众、服务社会的各个阶层,以及沟通市场的这样一些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我们更名为传媒集团。从我们传媒集团发展的取向来看,主要是提出了一主两翼的发展趋向,就是我们过去的主业报纸,我们六张报纸,包括机关报,以及市场化的都市报,发行量达到一百多万份,以及我们的体育报一系列专业性的报纸,一支翅膀是电子媒体,我们已经创办了网络。比如说像手机报、流媒体等等正在做很大的努力。那么另外一支翅膀主要是期刊业我们认为作为地方报业,我们要努力地铺设到全国去。期刊业也是发挥报业综合优势的一个现实的选择,所以我们比较早的选择了把期刊作为一个重要的翅膀来予以强化,到目前为止我们九个刊物,月发行量已经超过了300万册,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文化载体。总而言之,按照一主两翼的发展策略,我们想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的文化和社会发展。但是这一切我们认为都要有一个理论来执行,有就是党报的理念必须要更新,必须要能够支撑我们整个业态健康发展,所以我们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近几年提出来一个办报的理念,就是责任造就公信力,为什么提出这样一个理念呢,我们经过分析认为在当前多元的传播环境和复杂的舆论条件下,受众对于媒体以及舆论的选择,是把是不是信任它,换句话说是不是可靠作为非常重要的标准,那么现在网络数不胜数,但是凡是你去过的网络,你认为这个网络不值一看,下次我们不光顾它了。或者你觉得一份报纸品位很低,将来即使人家送你一份报,可能你也不见得乐于看,或者看了以后,你认为对于解决信息不对称,不会发生有效率的作用,所以我们选择了把公信力作为发展我们无论是电子还是报纸,或者是期刊的一个核心的操作理念和价值体现予以强化,用这样一个理念去带动我们这样一个复杂的多元的集团的媒体阵容来发展。我们想谁都会追求品牌效益,谁都想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大的影响力,我们要从根儿做起的话,我们传媒业界应该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从我们自身运行的一些弱点去着手解决我们运营中间必须每天都面对的道德问题,责任问题,以及我们必须处理的很多难点。所谓公信力不是从天而降的一种能力,我们认为必须把责任的与之有机的联系起来。他说我认为新闻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责任感。那么这种责任感如果把它细分可以化为对党、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当然他也可以具体而认为我们的道德感,工作的承诺的这种诚信感,总而言之,对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阶段,各种责任的内容可能有所区分,但是责任感我们认为如果守住,如果予以强化,把它和公信力进行有机的联系,这就使得我们新闻工作者,在日常非常琐碎的工作当中,有了一个富含道德标准和个人理念的,便于把握的操作理念。那么我们都知道我们这样一些省报集团,有着政治上的优势,但是在当前多元的传媒条件下,我们这些以往的传统主流媒体,单单依靠传统的政治品牌和政治优势是不够的,我们必须面向市场来再造我们的品牌,强化我们的主流的地位,当然这种选择是我们共同的,但是我们操作的方向,操纵的手法是多种的,我们从自己的这样一个地域、以及我们自身的历史和我们自身的条件出发,选择了把责任与公信力联系起来予以强化这样的理念,这些年来还是收到了不少的好的效果。去年我们开展了一个记者走基层的栏目,我们推广成一个系列栏目。比如说记者走基层,到了过年的时候叫“看过年”我们把它深化为记者走基层远点,叫做新闻调查等等这样一个基本栏目,发展成一个连续性的多元的栏目,使得我们在咬定基层履行职责方面有了一个责任,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有几点想法在这里跟大家交流和共享。

  一个是我们要坚持主流的新闻价值观。这个主流的新闻价值观,从我们的操作角度来看,就是要全力以赴地去履行责任、造就公信力的办报理念,让这种理念深入到我们版面工作、采访工作、网站的建设以及我们发行等等这样的工作的延续。我们也组织我们的记者夜班时分要投递一线去,印刷一线去,看记者跟投递工作者之间的责任有哪些区分,还有哪些共同之点,加强岗位之间的责任和公信力的价值链,就要有过硬的新闻,在风格上不偏激、不盲从,以历史走向作为观察事物的标尺,以求证的心态观察社会的问题和评估新闻事件。以建设性的视角报道一切值得报道的新闻。同时我们也把履行公信力和责任感看作一个互动的过程。那么中国老百姓以往把党报叫做黑头文件,以区别于过去的红头文件,在新的传播条件下,虽然没有哪个把报纸当做文件来学习和相信的但是中国的百姓对于传媒、特别是对于党报还是心存一份信赖,不光通过阅读来获取,也希望通过互动来获取。应该从纸业走向社会,也是我们传媒集团如今的传播责任。这个方面我们也做了若干的尝试。比方说我们不久前专门组织了八百多名上海、浙江、江苏的企业家到湖北去,和中部的官员以及企业家对接,响应东部产业转移这样一个国家的部署,收到了非常良好的效果,这种互动也带来的社会的信任,当然互动的刚才中间,也产生了若干非常有价值的经济报道题材和社会报道题材。

  第二个体会要调整内容结构,争取在社会范围更大的覆盖。我们传统的党报服务的对象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是社会的中坚,但是仅仅有这些中坚还是不够的,我们尽力提高覆盖能力,使我们主流的声音能够真正地渗透到关键的人群和关键的人物中去,那么过去来讲,我们内容的布置过于单一和过窄,同时过硬,那么我们通过改版,通过内容的调整实行扁平化的管理以后,增加了决策的能力,增加了决策的层次,增加了决策的人群,使得多个选择汇聚成一个主流的声音,汇聚成覆盖更广的人群的这样一些新闻产品。同时我们今年再次改版,增加了《产经周刊》,《教育周刊》,使得我们服务社会的功能进一步地完整,进一步能够做到及时到位。

  第三点体会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应该说在当前的传媒条件下,要做一个强大的传媒,没有强大1实力是不可能的。我们所有传媒集团负责人,必须面对运营新闻,运营我们日常的产业,以及把握我们未来共同的课题。那么从欧美这样一些主流情况来看,应该说他们属于名利双收的媒体,我们非常熟悉的《纽约时报》等等,他们的广告额是巨大的,是我们现在非常难以想象的。更重要的我们看到美国主流媒体的发行量,按照我们的标准,不超过10%,但是广告份额已经占到了全美报纸的30%-40%,这些也都给我们提供了启发,就是我们必须要做强我们的产业,做强我们的产经平台,义务平台,数字平台,职能平台,使我们的责任能够履行在强大的实力的基础上,当然我们做这一切都不能脱离实际,必须从我们所具有的条件出发,努力朝更高一层的目标来迈进。那么作为湖北日报这样的中部的产业集团,报业集团,我们也非常现实地认识到我们报业传媒业毕竟不能超脱于整个经济发展的能力的背景,但是我们应该与整个经济发展水平相符,我们过去这样做了,目前也正在这样做,而且通过我们的努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去年湖北日报完成了两大工程,一个工程就是建筑面积达到6万9千平方米的新的传媒大厦,这样聚合了我们六报九刊,两个网站的综合的新闻资源和人员平台。另外我们建成了占地300亩的新兴的印刷产业园,也装备了先进的印刷设备,使得我们的印刷能力翻一番。在资本运作方面,我们正在进行紧张地借壳上市的工作,而且非常高兴的是去年12月27日,我们经过产权投资参股的一家公司,在资本市场取得了公开上市的地位,我们的投资获得了十个亿的市值回报,这是我们更加坚定要抓好责任感和公信力,带动我们整个集团的事业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

  这次来开这个会议,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回去以后我们要更好地消化,争取做得更好!谢谢!

  主持人:钢写江作苏社长做的精彩的演讲。

  江社长所提出的责任造就公信力,不仅是湖北日报的历史性改版,在全国的党报系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的确在新的形势下,在新的媒体形势当中,党报如何改革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下一个演讲的嘉宾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掌舵人,杨兴锋社长,下面有请他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媒体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大家欢迎!

  杨兴锋: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想结合南方报业的实践,来谈谈对媒体企业文化内涵的理解。众所周知,媒体是一个企业组织,也是一个社会组织,因此媒体的企业文化,与一般的企业比较,它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同时对于每个媒体,特别是成功的媒体企业来说,更有其独特之处。我认为媒体企业文化源于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和经营管理的实践当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且实践的带有媒体特点的宗旨、理念,愿景、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传播以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道德行为方式,以企业形象的综合的体现。南方报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文化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的背景下,在履行改革,传承创新当中形成了独特的南方报业文化。我把它概括为四个主题词,就是担当、创新、包容、卓越。下面我从责任观,发展观,和谐观,和业绩观四个方面阐述四个主题词的内涵。

  首先讲担当。这个词着重地体现了南方报业的责任观,一个媒体要成为优秀的媒体,成为精神世界里面真正的中流砥柱,就必须身怀伟大的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要求职业传媒人,有所担当。不仅敢于担当,而且善于担当。可以说担当就是南方报业媒体企业文化的风骨,是南方报人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所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的庄严的承诺。作为主流媒体我们对社会责任有着自己特殊和深入的理解。我认为媒体进行企业社会责任,不仅要做一个合格的企业公民,而且更要做一个合格的媒体公民,这是由媒体企业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我们知道媒体向社会大众提供的不是物质产品,而是新闻、信息及其他精神产品。肩负着舆论导向的重任,影响社会生活的角落,因此它的担当及它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比一般的企业更为广泛和特殊。社会人对它的要求更为多元和复杂,也就是说要履行好媒体公民的社会责任,必须担当起包括新闻、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等五个方面的社会责任,一是必须坚持真实性的原则,要对自己报道的每一条新闻和传播的每一条信息的真实性负责,第二是掌握社会的话语权,对自己传播的舆论、意见、观点负起政治责任,第三是媒体必须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对自己传播的内容的社会影响负责。第四,媒体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构筑适应时代需要的社会价值核心体系,要对引导新鲜文化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负有责任。五是传媒要履行自身的经济责任,包括依法经营,构建企业文明,保护员工合法权益等等。总之,要履行担当的责任,做一个合格的媒体公民。履行好五个方面的责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实践也表明只有敢于和善于担当,将社会责任放在首位的媒体,才能拥有广泛的公信力,影响力,生命力,才能成长为长青型的企业。

  我谈谈对创新的理解。创新发展观的标准,来源于对媒体社会使命,发展壮大媒体事业的追求,也是对社会大众追求的敏锐的感知,包含着媒体瞬时应变的自我审视。创新已经内化成为南方报业传媒企业文化的基因,从根本上说,南方报业不断取得的进步,就在于学习和创新。因为勤奋学习才有思路,勇于创新才有出路。回顾集团的历史,南方报业从产品创新起步,不断激发经营创新,从组织创新起步,拓展到自我创新,从单个品牌媒体市场细分的创新起步,演化成对品牌媒体群运筹帷幄的产业创新。比如我们创新党报的办报理念和运营模式,连续六次改版,认定了南方报业优势地位。我们创新国内周报的新的视觉,南方周末一举风行20年。我们造就了南方都市报的市场成功,我们创新的国内报纸融资结构,21世纪经济报道的迅速崛起等等。

  第三我来阐述包容的意义。

  这个词表现了南方报业的和谐观,是传媒企业文化的底蕴,包容要以海纳百川的态势,容纳来自五湖四海的意见,推动南方报业蓬勃发展。包容就是君子和而不同。包含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把正确的导向和积极探索之间的平衡,这种平衡的结果是和谐,既保持正确导向,又生动活泼。我们既大胆起用朝气蓬勃,闯劲十足的年轻报人,又积极引导,防止冒进带来的差错。第二强调文化的多样性的和谐。天时地利人和是事业发展地重要条件。人和尤为重要。第三强调多品牌,多元化发展的战略意图,处理好差异化的定位和贯彻集团整体战略的关系,使集团的发展处于一个和谐的状态之中。

  第四是卓越。其中反映了南方报业的业绩观。卓越是一种境界,也是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一种姿态。可以说南方报业传媒企业文化的目标是不断地追求卓越。这种卓越意识就是要求员工积极进取,不断地超越自我,就是强调发愤图强的进取心,发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能力。南方报业以往实施多品牌的发展战略,发展的战略来说是一种裂变性的发展。例如,依托南方日报几十年积累起来的办报经验和人才队伍,创造了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虽然南方周末的日益壮大,利用它的人才和发行渠道,创办了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人物周刊等报刊,南方都市报派生出相关的报刊。这种龙生龙,凤生凤的裂变性的发展模式,对于南方报业在平面媒体的多品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这种内生发展模式,靠自身的积累滚动发展起来的。对如何利用外部的资源,加快发展,相对较小。而且目前南方报业面临着在相对陌生的业务领域进行跨媒体拓展的艰巨的任务,要满足这种陌生的复杂任务对资源的要求,就需要在整个集团的范围内进行资源组织能力和业务经验的有效的整合、扶植和共享。因此集团要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转变战略理念,探索和实施新的发展战略,新的发展模式,才能产生更加强劲的发展能量。为此,南方报业决定实施媒体聚合战略。媒体聚合战略的内涵是通过集团旗下不同媒体形态的聚合,不同媒体品牌的聚合,以及不同业务单位的聚合,创新发展模式和融资方式,打造中国最有活力和实力跨媒体、跨行业,跨定义的传媒集团,为实现集团长远的战略愿景打下坚实的基础。

  各位来宾,也许大家都注意到南方大地上正在进行着一场声势浩大的,继续解放思想的一场讨论活动。在南方报业属于新一轮大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尤其要坚持继续解放思想,转变思维定势,打破旧的框框,做到与时俱进,树立起忧患意识和世界眼光。以科学发展的态度和方式,大力实施集团的媒体聚合战略,不断学习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和丰富南方报业的企业文化内涵,在传播传媒当中,争当科学发展的排头兵,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杨兴锋社长。杨社长的演讲加深了我们对南方报业的理解,也让我们进一步懂得了南方报业会获得如此成功。杨社长来自南方。那么下一位演讲嘉宾来自北方,将从另外一个角度继续阐述传媒的责任,还有传媒人的使命。

  下面有请辽宁日报传媒集团社长姜凤羽先生,他的演讲题目是责任媒体、服务民生。掌声欢迎!

  姜凤羽: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总,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今天在这里跟大家相聚一堂,共同与报业创新与发展的主题共同讨论。

  也感谢组委会在报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发起了这次论坛,为我们业界在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当中,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平台。现在我就辽宁日报传媒集团,在自主创新,实现由报业集团向传媒集团发展的一些感受,与大家进行交流和研讨。2006年7月,辽宁日报报业集团更名为辽宁日报传媒集团。几年来我们积极投身传媒集团的道路当中,商业模式创新改革等方面,推进集团由原来的报纸出版商,向传媒内容的提供商转型,基本完成了传媒集团第一阶段发展的整体战略构想。

  第一以资本为纽带,实现跨行业跨地区跨媒体横向发展。积极构建党报集团的新闻产业集群,信息社会传播力决定影响力,新闻媒体作为信息发布,传播的载体,必须拓展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手段,2007年10月19日,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辽报集团成立了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社,现在实现了12报,5刊,两个网站,一个出版社,一个印刷集团的业务架构。标志着传媒集团的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我们做的三件实,第一做优做强主导产业,整合区域报业资源。近年来,晚报、都市报发展的实践,揭示了一个规律,就是一线城市市场一般只有三四家,二线城市的第三家都市报,大多长期徘徊在经营低谷,而且难以突破。我们地处沈阳地区,过去市场有近十多种都市报纸,这些报纸受众定位基本一样,内容同质化严重,大家以巨大的投入为代价,以求生存。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严重浪费,同时导向管理出现问题,这种情况下,我们充分发挥省级导报的优势。先后吸纳了辽沈地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两家报纸集团,引领辽沈地区报业,由竞争逐步走向竞合,从而具备了占有发行广告市场70%以上的媒体进行有效整合的可能,区域市场控制方面的有效的改革,既改善了恶性的竞争环境,改善了报业市场秩序,可以实现报业成本整体下降,提高经济效益。既丰富了产品数量,优化了报业市场结构,又培养出健康的文化环境,实践证明,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整合区域市场资源,能够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营效益。

  第二,实施区域市场主导带动方略,巩固省级党报在区域市场的领军地位。

  目前特别是省级导报集团面临的竞争环境日趋复杂,党报要求生存,求发展,首先考虑集团效益提高,整体竞争力提升的问题。我们在区域内,实行控制方略,在区域外实行低成本扩张方略,最大限度盘活存量,促进增量,进一步宣传,2007年开始,我们利用全国晚报、都市报,20强第一,我们辽沈晚报的品牌与省内其他市一些晚报合作,构建了品牌联盟,进一步增强辽报集团的影响力,实力。我们共同打造辽沈地区第一张时尚生活类的报纸,时尚生活导报。我们合作两年,2007年已经开始盈利。

  第三,积极实施跨媒体、跨行业的战略合作。发展是第一要务,只要把发展搞上去,充分体现主流社会舆论,打造主流媒体平台,省级党报才能提高影响力,市场影响力。积极探索党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跨媒体发展的模式和路径。与一家电视台达成一致,建成区域内最大的户外视频联播。还有与一家上市公司发展合作,在物流、音像电子发展,推进集团跨行业发展。我们计划实施跨媒体、跨行业战略合作,能够有效地打破媒体分割、通过资本的纽带,构建出一种既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又能适应文化产业融合这一趋势的主流架构。继而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主阵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

  二、积极发展数字报业的探索与实践。近年来,但是与互联网新兴媒体相比,报业收入增长速度放缓。现阶段,报业依靠规模和资源,依然还能实现长尾发展,但是远未进入发展的衰退期,但是从经营模式来讲,报业经营同质化带来可替代性,报业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必须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勇于在更大的平台考虑未来,积极开拓新技术的应用空间。在这个过程当中,报业的反应速度,还有创新和整合显得非常重要。这个方面我们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探索。第一媒介融合是党报集团转型阶段的必经之路。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强势崛起,互联网手机等数字化的发展终端,已经显现出强大的增长优势,开始逐步对传统报业构成了挑战和威胁。这种情况下,我们报业一方面要清醒地认识,新媒体正处于发展阶段。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的高速增长速度是基于目前偏小的市场绝对份额基础之上,数字化新媒体,还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取代纸质传统媒体,另外一个方面我们客观地看到,新媒体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传统媒体如果继续进行原有的管理模式,增长速度会出现滞缓,甚至可能出现逐步缩小发展空间的趋势。因此我们报业高度关注新媒体,积极推进传统报业的跨地区的融合的新的趋势。我们2007年辽报集团加入出版总署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全面升级改版集团下属互联网站—辽沈北国网。传统媒体必须抓住技术革命的契机,在数字化转型道路积极探索,在新的发展阶段,按照新的媒介产业发展的逻辑,去打造新的运作体系,运作框架,能力模式。谁最先理解数字报业的本质,按照其要求完全自身的体制的再造,谁将获得未来竞争的主动权。互动式的区域门户,还有消费区域门户,全面满足本地区受众的区域需求,消费服务需求,以及广告投放需求。二通过数字化采访方式的新闻改革,构建起全天候、全媒体、全平台的滚动式新闻播报机制。相对传统媒体而言,新技术眼中的新媒体,在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但是新技术不是新媒体的专利,传统媒体也可以运用新技术,同时传统报业,还具有新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了一个庞大的新闻采编队伍,专业人才,基础设施方面拥有雄厚的积累。报业集团生产的信息,不仅通过报纸,而且通过网络手机、或其他新载体各种媒体及时发布出来,可以打造出一个全新的价值链,并使报业集团实现跨媒体融合,并且实现转型为传媒集团。

  去年,我们辽沈晚报建成了新闻现场,电话口播的新闻工作方式,使新闻咨询呈现多元化阅读体验,图片、文字,影像,声音四位一体的播放形态,取代的原来的新闻加图片的播放形态。首批记者每人配备了数码相机,DV摄像机,微型录音机,无线上网电脑,他们以现场采访,现场播报为守则,一天24小时不间断的工作宗旨,实现第一时间报道,第一时间发布,第一时间互动。

  三、积极深化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促进党报集团不断繁荣。组建辽宁日报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我们按照采编经营两分开的原则,赋予企业法人身份。并于2006年完成工商登记注册,一年多来,公司运转情况良好,新组建的辽宁日报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以资产为纽带,与各系列报刊网站组建了媒体公司。辽宁新闻印刷公司形成的母子新闻架构。集团公司组建后标志着辽宁日报传媒集团,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法人制度结构,这种模式使集团产业发展在体制上,实现了实质性的突破,这种法人治理结构的模式,既保证了党对新闻媒体舆论导向的领导权,还有资产工作权,又成功地引进了市场竞争机制,实现了传媒产业发展与市场经济的接轨。我们还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加快推进集团所属经营的公司制改造,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集团所属的业务中心,还有新创办的时尚生活导报,已经在体制上率先突破,实现了投资整体多元化。按照集团发展规划,今年我们将左手进行专题改制后的辽宁新闻集团的上市融资,我们靠进一步加大省外市场的开发力度,进军商务集团领域,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今后我们将努力构建媒介融合产业链,通过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力争实现一个系统多渠道生成多种终端产品,一个团队实现传统产品的多元应用的两大目标,充分满足读者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党报传媒集团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姜凤羽社长。辽报集团在区域市场进行整合资源,主导带动,实行的控制方略,跨媒体跨行业合作,充分体现北方报人的胆识和策略。

  刚才发言的四位嘉宾来自平面媒体为主的报业集团的掌舵人。

  下面为我们做精彩的嘉宾,也是本次论坛的最后一位嘉宾,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企业家,社会学者、投资家,下面有请香港阳光卫视董事局主席兼CEO陈平先生,演讲的题目是和谐社会进程中电视传媒的责任与品格。

  陈平:首先谢谢诸位能够参加这个会议,而且能够听我这个在媒体界是外行的一些体会。

  我说外行,因为在两年多前,我和媒体应该说毫无关系,在这之前我做过社会科学的研究,以及下海经商办了企业。走上媒体的道路,完全是很突然的,也就是说我对媒体说过,我是一种两害相全取其轻的情况下,收购阳光卫视。既然做了媒体,这两年多有了不少的体会。这个体会在今天我所谈的,就是刚刚主持人提过,作为媒体企业与社会责任到底是什么?我们做企业不可能不讲究经济效益,很难存活下去。我指的是一种商业性的组织,不是社会福利性的组织。像我们做任何一个企业一样,我们的产品都要讲究它的一种品质或者质量。那么各种各样的产品,都有它的质量的标准,因为前一个阶段谈的很多的食品,甚至在社会上在媒体上,对于食品的展示的一种危机,就是在我们社会生活中一些生产食品,在食品质量上做得有所欠缺。当然你可以解释为是一种强大的市场竞争,生存的压力所导致的。但是这丝毫不能够说我可以忽视一个食品的它的品质标准,因为食品不讲质量标准,那是要吃坏人,吃死人的。我说食品这个例子,就是说作为媒体的企业,也是生产一种产品,而这种产品更多的表现是一种声像图文的一种信息。那么这种精神产品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既然我们说凡是产品、凡是服务,凡是牵扯到他人,都应该有一个标准,你的产品你的服务是面向社会,那么社会就必然会有一个对这个产品的一个强制性的标准,在传统的社会当中,可能政府和国家公共权力的管理不像今天这么完善,但是是采取事后管理方法。比如说这个产品不好,如果吃坏了,出了事情的话,一定是官府要追究你的责任。你写了一本书,编了一出戏,演出来社会反映说你毁人,那官府一定把他抓起来。在现代的社会管理模式,是采取一种事先管理,事后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事先告诉你什么产品的标准,事后你违反了标准,必然受到相应的处罚。

  作为媒体所生产的精神产品,也是有标准和品质要求的。那么由于媒体它是表现为一种精神状态的产品,所以这个上面我们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我理解为媒体的产品的品质标准,就是媒体的社会责任。因为直接的表现为对社会的影响力,对社会大众的是正确的或者是客观的还是显示的一种负面的扰乱人心,毁灭道德的一种伤风败俗的。我这个概念可能听起来有一点过去式。但是反而逐步认识到媒体必须更加强调社会责任,也就是说对媒体的产品,我们必须要明确地确定它的一种社会责任标准。那么由此在社会的实践当中,大家知道我今天做的媒体发言很可能跟在座的不一样,我这个是完全的私人的,几乎是我个人控股的一个媒体。可能不属于国有的,不属于党报,但是对于个人我觉得和政府在媒体的认识上应该一致的,这个一致表现为对社会的责任。

  那么在没有做媒体之前,我对于新闻自由,言论自由,应该说是不加思索的,没有很严肃的思考认为是天经地义的。那个时候认为,凡是媒体的管制体系,尽管我们生活体制当中总是认为这种管制体系应该是正确的,那么今天经过了两年多的媒体的运行,深入了这个领域当中,可能在某些观点看来,应该说是走向保守。这个保守的原因,媒体本身承担着比一般的企业,媒体的产品比一般的产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我们处于一个市场经济当中,所以对于媒体来讲,一方面面临着生存的压力,一方面又要起到一种对社会是一种正面,这个不是绝对的歌颂,因为暴露本身也是为了治病。我们面临一种困境,现实的活生生的人都是生活在七情六欲当中,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往往是一些很低级、很八卦这些新闻,会有更大的市场,会有更大的盈利空间。这是一个矛盾。我这两年多来,也被这个矛盾很深的困扰着。一方面我觉得阳光卫视从它的开创以来所坚持的人文的方向,确确实实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更是一个中华民族崛起过程当中非常需要的。但是另一方面,被人们称为阳春白雪的,确确实实不如那些花边新闻,八卦消息更有市场,这是现实。由此我深刻地理解到就是我们的社会对于新闻自由,言论自由,媒体自由,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态度。所以我逐步地从原先的一味地主张自由,转变成自由是相对的,即使是我们说把这种新闻自由作为一种朴素价值观的西方社会,实际上它的一个前提,你的自由不能妨碍它的自由,你的行为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从此我们认识到媒体的言论自由和个人的言论自由是两回事。个人的言论自由,在人与人之间,小范围之间传播的,而媒体的自由会形成一种立刻覆盖社会大众的传播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尤其面对今天中国的转型、变革、崛起过程当中,反而回到了一定程度地赞同一定的新闻检查制度还有媒体的管制制度。我认为这种管制,这种检查,怎么样和这种自我认为的自由的表达权,更好地结合,更好地两者取其中。随着社会发展地进程,这个取其中的过程一步步地走向一个和谐的状态。所以简而言之,我谈这个体会,也是我曾经作为一个学者,然后作为一个媒体形成的这样一个看法,就是媒体的社会责任就是媒体产品的对社会的一个责任。

  那么怎么样保证这种社会责任呢,得到的社会的普遍的有效的贯彻,那么媒体的管制体制是必须的。

  这是我今天所要讲的,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陈平先生。我想他刚才提出的一些问题,正好为我们下面的互动预留了很大的空间,而且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索。

  下面是留给观众、包括留给我们在座的记者朋友和已经做过演讲的五位嘉宾的互动时间。

  首先请刚才做过演讲的五位嘉宾到台上来。

  下面是我们的提问时间。

  提问:杨社长您好,我想问您的问题是,刚才您谈到媒体的企业文化问题,南方报业旗下的《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的企业文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杨兴锋:我刚才谈到的南方报业的企业文化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包容了《南方周末》和《南方都市报》的企业文化,那么《南方周末》和《南方都市报》之间都是追求一种品牌的媒体的建设,都在追求负责任的媒体。跟南方报业的企业文化是一致的。具体追求上,《南方周末》有一个新的口号,要力求读懂中国,把他们的新闻事件,还有对中国的历史,对中国文化的思考融合起来。《南方都市报》的文化更为张扬一些,要办中国最好的报纸。但是作为一种追求我们还是要肯定它,鼓励它。但是给人家的感觉较为张扬一点。谢谢!

  提问:我来自京华时报,我想问一下陈平,陈平主席你好,请问作为五位之中唯一的私营的这样的一个机构,您是如何在承担社会责任与获取经济效益,在这个矛盾面前如何进行平衡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在您接收阳光卫视这两年中,您是否因为承担社会责任,而对您投资的收回的预期的期限做了调整?谢谢!

  陈平:我先回答你第二个问题。你问的很正确,确实对于投资的期限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因为我选择了坚持人文主题频道的一条道路,那么在转型的社会状态当中,一方面我们看到了严肃的高雅的人文历史的题材,做得越来越受欢迎。但是毕竟它还是处于一种窄众状态,所以既然要坚持这么一条道路,那么必然又是一个长期投资的一个战略,而不是一个短期的行为,所以这里我把投资期调整为八年。

  你前面问的问题,问我在社会责任与盈利方面的选择。我想就像我在我们企业做其他产品一样,如果想了解的话,基本上我们做的产品都是争取它的品质做到最好。所以同样在媒体上面来说,要做最好的必然要承受一个较大的投入和较长的投资期。所以这和后面的问题是一致的。所以在这点来说,做最好的并不是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的追求就发生了矛盾。因为不同产业有它不同产业的特点,如果我们今天去摆一个大排挡,那么我们可以说一个月回收,如果今天要做一个媒体,那么你得回收期一般来说都是比较长的。短期的投资在媒体里面获胜的可能性,我觉得绝大部分可能跟媒体的本质有一些相偏离。

  提问:请问一下江作苏社长,据说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打算进军IPTV,目前的进展如何,信心如何,怎么获得内容的资深呢?

  江作苏:你问了一个很敏感的问题。大家知道IPTV是下一代的互动电视,按照我们现有的产业分工,我们做平面媒体是不可能去涉足IPTV的,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特别是去年长春同志在视察湖北文化产业的时候,中共湖北省委正式地向中央请求把在湖北和中部地区发展IPTV产业的这么一个任务,交由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承担。那么既然有这样一个托付,我们当然应该为之努力。但是按照我们现在国家的分工,特别是牌照的颁发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所以尽管我们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是我要很坦率地讲,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没有拿到许可证。但是有关的主管部门已经讲了,IPTV的管制将来还要坚持行业的管制的这样一个原则,但是将来可能会在IPTV产业的发展上,把它分开成若干块。分为内容制作,播控和传播渠道,若干块可能会在某一些块上会让广电以外的产业资本融入,当然优先是国有的文化,特别是党报集团。当然我说的这些,到目前也并没有突破,但是我想产业的融合,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大家都看到的趋势。刚才上午李东东署长讲话中间也提出了将要支持适度的产业融合这样一个政策取向,并且表示要扶助党报集团以及相关的文化产业,推动这种融合。我相信将来我们会为IPTV,或者是其他的文化产业,做一些努力和贡献,会收到回报的。谢谢!

  提问:我是出版科研所的,我的问题给尹明华社长,我们知道解放日报通过控股新华传媒,2007年成功实现上市,第一个问题目前公司运营状况如何?第二个问题是目前公司运营与您的预期是否有差距?目前公司的股价能够反映出来公司的未来的发展状况?

  尹明华:解放日报通过部分资产成为新华传媒的大股东开始进行控股,首先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的手续还在办理过程当中,目前还不能说真正的行权,但是很快。关于新华传媒上市公司的经营的状况,应该由董事会说得算,不是我这个大股东在这里说。因为与新华传媒上市公司,作为一个上市公司,接受的是市场化的运作,证券化的管理,股东的监管,所以我来这里勾画它的未来的股价是不合适的,但是我对新华传媒未来的发展抱着很大的信心。

  提问:刚才讲到辽报集团和某一家电视台进行战略合作,我想知道哪一家电视台,我想知道在现有的所有权的融合和体制融合,都存在一些客观上的压力的时候,您怎么来解决这些具体的战略合作关系,而不仅仅是是作为一个项目来进行合作?谢谢!

  姜凤羽:这位先生提的问题相当敏感。虽然现在国家历来文件上都讲到,包括上午李东东署长也讲到,提倡我们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的合作,但事实上现在跨媒体,还有一些政治的障碍。特别对报业集团,介入电视这个领域,政策上有很多的规定。我们实际上按照中央文件精神,是在做一种探索。我们具体合作对象实际上是省教育电视台,我们提出的合作领域完全是在国家政治允许的框架内进行。这个框架更多的涉及节目制作,比如说经营的项目,至于这个电视台的办报宗旨,功能,所有权,日常的管理,包括干部管理这个还不能介入。所以我想现在我们做的工作是一种探索性,符合一种趋势,尽管现在政治上还是有一些限定,我们还是力求在这些问题上能够有一些作用。这件事情还刚刚开始,还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努力。谢谢!

  提问:我是国际文传电讯社的记者。我想问一下四位报业集团的负责人,你们认为中国的报业集团未来是否有可能在境外的资本市场,比如说纽交所,或者纳斯达克上市,如果没有的话,那么主要的困境或者原因在哪里?谢谢!

  尹明华:首先我想这是可能的,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原来我们做过的优质资产,我们的上市对象就是英国的市场,主要是我们的资产比较优质,我们完全可以在去年的9月18日上市纳斯达克市场,因为客观上A股市场不太好,我们中国大量的资金外流之后,现在需要回流。还有到纳斯达克市场上市的话,有一系列的门槛,从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我们原来的上市途经,是通过国外的一个公司,在那里然后进行上市,现在这个公司继续存在,也就是说我们继续在未来走向国外,在纳斯达克,或者A股上市的一个通道,关键我们有什么项目,有什么项目可以顺利进入。第三取决于我们国家的政策,一般情况下,如果我们国家的媒体集团能够在A股市场上市,那么我想也可以允许它在国外市场上市。但是由于每一个报业集团和媒体集团的状况是不一样的,它在选择上,国外上市的时候务必要谨慎。

  江作苏:我觉得进入资本市场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如果这样看的话,那么只要是有利于我们中国报业发展的资本手段,我想应该是可以去做这样的尝试的,但是作为我们现在的情况来看,我认为我们第一的取向还是在A股市场来做一些尝试,因为对于我们制度的对接,以及我们产业的融合,以及其他的相关的方面,可能更为便利和更为有利一些。

  提问:请教杨社长,刚才您说从品牌到产业聚合,可以具体说一下具体模式吗?第二你们南方周末,我是读者,很欣赏的。主要你们的盈利模式是什么,大概有几种?第三个问题,在座的几位媒体的老总,我想请教一下,你们更多的谈到的有没有可能通过咱们自己的努力,使中国的传媒在国外有影响,终归在中国发展最直接的传播还是靠咱们的传媒的影响?谢谢!

  杨兴锋:我们的媒体的战略主要是考虑现在媒体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所以我们就思考我们原来是作为一个报纸的生产者,那么我们将来要从报纸的生产者变为内容的提供商和服务的提供商,那么就是我们的媒体产品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体介质来体现,比如说我一个媒体产品通过纸张的印刷,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可以通过手机报纸来实现,那么我们实际上就在做这个工作。比如说我们《南方都市报》最近做了很多的数字报,这个数字报和产品的形态有一致的地方,还有不同的特点,这是我们讲的媒体的聚合战略。那么你讲到中国的媒体有没有可能到国外去,扩大影响。这个也是我们最近在思考的问题,我们的一个目标首先就是要在华人圈里面成为比较有影响的媒体集团。那么最近马来西亚有一个报业集团,他们来跟我们谈,他们现在就是跟欧美的报纸不是很景气,相反现在我们华文的媒体发展很快。所以他们收购的这些华文媒体都盈利了,而且发展很快。所以我们现在也正在探讨我们怎么样首先在华人、华文媒体上,扩大影响。谢谢!

  提问:可是华人媒体在外国不是主流媒体,影响有限,控制华人媒体有多大影响?其实我们能不能在咱们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参股国外的主流媒体?

  杨兴锋:这个不是不可以做到的,我们都在研究这些问题。实际上因为我们首先国内的媒体不是很强,我们首先要把自己做强。我们前一段时间,我们旗下的21世纪,我们也为国外的一些媒体做了一些研究,你刚才讲的这个问题,不是不可以实现的,只是时间的问题。谢谢!

  主持人:这个论坛到此结束,我们感谢五位嘉宾回答问题,我们感谢刚才积极提问的所有的提问者,也感谢大家认真地倾听了今天下午两个小时的讨论。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