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首届中国传媒领军人物年会 > 正文
2008年1月17日由传媒杂志社主办的首届中国传媒领军人物年会暨第三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在北京召开。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此次大会。以下为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女士主题演讲。
李东东:尊敬的陈希书记、邵华泽主席、范敬宜院长,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首届中国传媒领军人物年会暨第三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这次年会恰逢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不久,又值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之际,是大家谋划工作、展望未来的好时机,刚刚过去的一年,传媒业发展日新月异,传媒业的改革与创新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令人振奋。今天,这么多传媒届的领军人物工共传媒业创新大计,我谨代表新闻出版总数、代表柳斌杰署长,向同志们致以事业发展的衷心祝愿和新春的诚挚问候!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确定的重大理论卷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对于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十七大报告突出的加强文化建设,对兴起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每业作为文化的基础产业和主要传播行业,既担当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又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因此传播单位要牢牢把握十七大主题,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自我创新,以传媒业的发展繁荣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下面,我就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推进传媒业的创新,加强行业管理,谈一些情况,谈几点意见。我想和同志们简要地共同回顾一下2007年传媒业的发展。以及我们面对的2008年传媒业面临的重要的任务。还有我们怎么样加强政府职能转变,为传媒业的加强管理和提供服务。
第一2007年传媒创新亮点纷呈。
近年来,传媒业发展速度很快,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归纳去年传媒业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落实中央总体部署,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进展。
从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文化体制改革进行试点至今,新闻出版体制机制发生了根本变化,截至目前,全国已经组建报刊集团40多家,一批网络发行企业快速成长,2007年9月,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下属机电商报社整体转企改制挂牌,成立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这是首家集报刊主办、出版、经营于一体的报刊出版企业,同时也是第一家实现整体转制的科技类期刊出版单位。转制后的企业,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探索转变机制,加强生产经营管理、高新科技应用和集约化经营,重塑市场主体,竞争能力显著增强,两个效益不断提高。
第二,文化资本市场高度活跃,传媒出版单位上市引人注目。
2007年以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将主要经营资产注入新华传媒,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控股的粤传媒获准国内主板上市,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和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参股的新华文轩也在2007年登陆港股市场,显现了资本市场的高度活跃。
更为引人关注的辽宁出版集团的整体上市,使出版企业整体上市已经成为文化资本市场风向标。目前,国家支持符合条件的出版机构改制后整体上市,以体现产业的整体性,减少关联交易,使新闻出版企业能够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在互联网出版方面,国家也支持国有骨干大型新闻类网站通过上市融资,增加实力,进一步扩大阵地。这是07年传媒业的发展的又一个特点,就是资本市场的活跃。
第三,跨媒体融合速度加快,传媒产业发展提速。
随着信息、网络等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媒体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相互融合的速度越来越快,传统的图书报刊等与广播、电视、电影以及电信产业、互联网产业、娱乐产业的互相渗透,传媒产业与相关产业之间的重组,已经成为传媒业发展的显著趋势,成都日报报业集团与成都电视台地有效融合,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跨媒体发展,烟台日报的多媒体创新等都在跨媒体发展上有杰出表现,出版方面,跨地区合作也取得新突破,江西出版总社与中国和平出版社跨区域重组,成立中国和平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吉林出版集团与中国工商联出版社类似的合作计划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整个传媒产业的发展速度正随着媒体融合的加快而迅速壮大。这是第三个特点。
第四,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数字报业发展国际领先。
数字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给传媒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其发展速度之快,对传媒业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之广,超出了人们的想像,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网络和移动通信等载体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手机、电脑、网络对传统媒体的替代性越来越强,数字媒体不仅大大丰富了传媒业的内容和形式,也改变了传媒业的生产方式和消费理念,并且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消费结构和认知取向。截至目前,我国的网民人数为1.6亿,还有说法比这个数字还要大,移动电话用户已经达到6亿,2007年中国数字报业发展已经处于国际数字报业发展的领先水平,数字报业实验室已经公布了第一批9类45个项目,其中申报最多的三种项目是报纸网站、手机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已上线多媒体报纸现已达800多家。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经过广大传媒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传媒业正在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传媒业的体制机制、发展方式、传播手段等,都在发生着一场根本性的变革,这场变革将使我国传媒业彻底摆脱旧体制的束缚,跳出条块分割的狭小天地,运用网络技术,获得更加快速的发展。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新的理念,新的发明创造层出不穷。能够经历传媒业变革的人是幸运的,能够引领并且推动传媒业变革的人是幸福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座各位都是传媒界的领军人物,现在正是大家一展身手的时候,相信在十七大精神指引下,通过努力开拓创新,一定会以崭新的面貌,开创传媒业充满希望的未来。
我们把07年的情况跟在座的同志们,朋友们简要地回顾一下。
那么我要讲的第二就是2008年传媒创新任务艰巨。
我主要讲三点。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传媒业的变革才刚刚开始,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仍然很多,同志们可能会想到,刚才说我们的报业集团和出版转制的单位只有几十家,我们的杂志9700家,实际上将近万家,实际上我们的任务还非常艰巨。但是方向已经明确了。改革的突破口已经突破了。
那么一方面旧体制还没有完全转型,另外一个方面新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我们既要继续加大改革的力度,促进旧体制的尽快转型,同时又要克服新体制不成熟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因此,只有在保持创新热情的同时,头脑清醒,脚踏实地,耐心细致地开展工作,才能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我们想提这么三个判断,和同志共同研讨。
第一体制机制难点凸显,传媒创新已界突破期。
新闻出版业体制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还不适应。相当部分的经营性出版单位,发行单位还在沿用事业单位的体制和机制,长期依赖行业保护和垄断利润。一些国有新闻出版企业,产权结构单一,法人治理结构陈旧,管理机制比较落后。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市场主体的缺位,导致传统传媒业在数字内容产业中缺乏竞争力。事业单位的体制,同样制约了出版单位借助资本市场获取发展资金扩大再生产的能力,无力开拓新媒体市场,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创新型人才,体制机制难点越来越凸显,传媒创新已面临实现突破的关键时期。
第二,产业融合难度很大,跨媒体创新临界解决期。我们说的多次媒体跨媒体的融合,这种创新的模式已经到了要解决的时候了。
我国行政管理体系一直是横向区域管理和纵向行业管理相结合,而跨媒体传媒集团的组建,则需打破了传媒界限、行业边界。这使得传媒业要实现“跨地区”与“跨媒体”的集团化存在很大阻力。我们现行的管理体制,今年年初新闻出版总署我们怎么样响应中央的号召,怎么样推动新闻出版业大发展,大繁荣,我们为肩负着发展重任的新闻出版单位,怎么样做好政策指导和服好务这个过程当做了很多的探讨。行政管理体制的不适应现在已经凸显起来,有的同志甚至感慨:跨媒体的集团化发展事实上比想象的更难,甚至在面对行业管理时,感觉还是来自行业壁垒的压力比较大。我们在座的,特别是从事一次媒体工作的同志们感觉可能更突出一些,我们反映的问题可能更多一些。那么面对跨媒体发展的这一新生事物,如何实行有效的行业管理,在政策问题上进行统一的协调,是需要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的。这是第二方面,产业融合的难度还比较大,跨媒体的政策壁垒体制管理上还都存在需要克服的难点。
第三,新媒体广泛发展,政府监管面临提高期。
一方面,一些新闻出版单位对互联网等数字媒体的认识不足,对于报刊出版的数字化心怀疑虑,面对新媒体、新技术所采取的应对之策还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陈书记这个方面特别好,清华这个方面走在前面,将来我们认真学习调研。平面媒体的数字化。传媒业的数字化转型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的问题很多。我们简要地描述一下,比如说利用资源、整合资源的方面尚显单一,商业运营模式多为原有运营模式的延伸,缺乏创新,还有管理人才不被重视,适用人才严重匮乏。对数字化所带来的战略转型认识不清楚,未能构建组合盈利模式等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将会制约新媒体的健康成长。与此同时,新媒体的大量涌现,使得传统管理遇到种种新问题。目前,网络媒体上假新闻,以及不良信息泛滥,还有公民的隐私权、著作权遭到侵犯等等现象的出现,都对管理部门提出了新的挑战。不是一次、二次、三次媒体单向传输的那样的一种管理方式。所以带来新的问题。也是对管理工作提出的挑战。
我想在08年我们任务艰巨,有这么几点,体制机制方面,传媒创新已界突破期,在产业融合方面,跨媒体的创新已经临界解决期,对于新媒体的广泛发展,政府监管要面临提高期,我们要提高政府自身的政策调控和管理能力。
十七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十七大精神为传媒业创新发展迎接挑战指明了方向,必将为各传媒出版单位实现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强大的动力。这是我讲的第二个方面就是08年的任务还很艰巨。
最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行业管理,努力提高为传媒业服务的水平。
200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又是改革开放30周年,要按照十七大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化改革、推进创新,推动传媒业的发展繁荣,以加强监管、依法行政、为传媒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和市场环境,同时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改进管理方法,努力提高为传媒行业和社会公众的服务水平。
这一点我给同志们讲讲我们几个方面的做法。
第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推进出版发行改革。
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不仅是服务传媒业创新的需要,也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最近,新闻出版总署已专门就如何加快自身职能转变,如何更好地为行业大发展大繁荣服务召开了不同的多个研讨会,其中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管理是一项重要内容,总署已经建立了行政审批受理中心,集中受理行政审批业务,以提高审批效率。我们在国务院规定的有效工作日里,比较好的完成任务,为各位服务。总署正在研究部分审批事项与审批的环节等问题,以服务传媒业的发展。
新闻出版总署将继续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根据行业发展需要着力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组织结构,努力建设忧民所忧、乐民所乐的服务生活,务实高效、廉洁勤政的责任政府和依法行政、公正严明的法治政府。在此,我代表新闻出版总署向在座各位传媒界同仁对总署工作一向的长期的给予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且希望各位继续一如既往地支持总署的各项工作,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关于加快职能转变。
第二积极构建监管体系,完善“四大准入”制度。
市场有准入、有退出,我们今年基本上把四大准入的体系从新闻出版这些不同的领域,逐步地建立完善。
我们在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以法人准入、产品准入、职业准入、岗位准入为基础的传媒业管理体系。在法人准入方面,即将修订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等规章。因为法人准入这个方面比较完善,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的法规和规章的制订。在产品准入方面要研究改进书报刊的管理办法,对书号和刊号的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加强政策的修订,这也是在座的各位同志非常关心的,也是大家在发展事业的过程当中,感到迫切需要的,但是我也得代表总署向大家说一下,因为我们国家有了将近两千份报纸和一万份期刊,这样大的一个数量,在世界上已经是报刊大国了。但是远远不是报刊强国。分散、细小、有一些办的也不是说惨淡经营,反正也非常困难,怎么样整合资源把它做强做大做好。这是我们整个改革的方向,我们会帮助同志们来调理和协调这些事情,怎么样把现有的存量,把它整合好,把它资源更好地利用好,这是我们要更加关注的事情。
在职业准入和岗位准入等方面,我们要明确责任编辑等重要岗位的准入条件,探索建立新闻从业人员的准入制度。出版的准入和其他方面,比如说我们已经知道的像律师、会计师、医疗方面的准入都已经有了。那么出版的和新闻的也都在逐步地建立过程当中。
这是关于构建监管体系、完善准入制度。
第三,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市场退出机制。
这几年,总署制定过很多有关调整结构和优化产业布局等方面的指导意见,但是收效不明显,核心问题是没有建立起淘汰机制,只有进入没有退出,不到了特别大的事情发生的话,就退不出去,这种做法本身也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因此下一步建立健全新闻出版业的质量评估体系和退出机制,实现出版单位优胜劣汰,不能简单说政府部门让谁退出就退出,不行,要有一套公正、透明的评估体系,在这样的一个条件之下,不符合条件的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经营上等等方面,要有一个科学的退出机制。出版总署我们已经为此设立了专项课题进行退出机制的研究,针对图书出版社、印刷企业、报刊社以及音像电子网络等出版单位分门别类地研究退出机制问题。退出机制是一个综合性的规则,不是过去理解的行政性退出,而是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进行评估。你没有退出,这么大一个量很难把我们的结构调整得更好。那么根据运营结果实行退出,实施动态结构调整,进行总量调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要淘汰一批违规违法、资不抵债、屡次出问题且整改无效的单位。这些单位怎么样划定它退出,必须有一套评估体系,要有一个科学的量化的一个监管的办法。那么支持经营优势突出、有实力的出版单位、传媒集团,通过调整划转、兼并重组等手段发展壮大。我们也非常希望帮助大家能够调剂,来协调这个工作,所以我刚才讲了我们要通过一个科学的评估体系,要有退,然后有进。
第四,加强打假工作,全面提高保障力度。2007年8月初在全国开展打“四假”专项行动将延长至今年3月底,并将在一些重点地区加大打击力度,总署将修订并完善《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报社记者站管理办法》。根据中央领导关于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新闻记者证及新闻采编队伍管理的要求,以及当前新闻采编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运用新技术、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同时,通过培训、调训等方式,建立名记者、名编辑人才库,不断提高报刊从业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第五,运用科学与智慧,提高对新媒体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数字媒体是通过网络来传播的,而网络是一个新型的载体,技术新、内容多,流动快,范围大,没有现成的管理模式,一切都要靠创新来解决,这是数字媒体管理的一个特点。加强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形成良好的出版秩序,更好地促进出版业的繁荣。作为管理的主体,必须跟上数字媒体发展的步伐。由于认识的不统一和对数字媒体技术的陌生,在数字媒体管理方面严重落后于发展。光是相关的部门恐怕已经超过20家了。总体来看我们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媒体,事后的行政处罚占了主导地位。数字媒体的发展要求对管理体制要做相应的改革,要实行关口前移,科学管理,尤其要重视开发管理软件,研究用科学的方法对数字媒体进行管理。
这是我讲的关于数字媒体的管理,我们面临新的管理模式的探讨。
同志们,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必然要求文化的兴盛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必然催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迎来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传媒业的任务非常艰巨,也非常光荣。时值丁亥戊子之交,万象更新之际,想起清朝史学家、文学家赵翼一首七绝: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争日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概括了事物发展、生生不息的规律,其中,道出了天地万物岁岁更新,人们发展事业要时时创新的道理,更道出了创新的十分必要和紧迫性,你已经有了创新的意识,你已经预支了五百年的新意。但形势飞速变化,转瞬之间,到了千年又觉陈。还得时时鼓起创新的风帆,力争永远站在时代潮头。党的十七大精神,改革开放30年的积累,为新闻出版事业创造的满眼生机的发展舞台。“天工”还要“人巧”,让我们用预支五百年新意的气度,抓住传媒业发展的重要机遇,乘势而上,结合实际,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大改革与创新力度,为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得更大的贡献。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