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成长的烦恼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5日 18:21 《当代金融家》

  杨青:

  我在业内的最前端,有一些问题也有困惑,想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理论上说,PE机构应该对有成长空间的企业进行扶持,或提供一些增值服务。但实际上国内的当前情况是,大量PE公司都在掠夺性抢占拟上市公司资源,即争夺所谓“一级半市场”,目标,比较短期,战略趋同,导致项目资产价值丧失。现在,十几倍市盈率的公司已经属于很低价的稀缺资源,一般都能达到二三十倍。有的更离谱,我这两天接触的一个企业,按照2008年的市盈率计算,有20几倍,如果按照今年来计算可以达到50倍,价格非常高。以前企业会讲自己的资产、负债是多少,现在根本就不讲这些,就是市盈率多少倍。而国内的PE公司,特别是比较小型的民营背景的公司,真的是带支票到现场“淘”项目,有的根本就不做调查,一个稍微好的项目,七八家甚至十几家一起抢。

  这种比较急功近利的方式,短期来看好象还不错,因为PE公司大量投项目,投完后一两年的时间这些项目会上市,融来的钱可以马上投出去,然后再融新的钱。但从长期来看,这些项目如果失败的话,可能五六年,或者七八年才能看的出来。这样的资金管理方式,对PE市场会有什么样的隐患?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孙志勇:

  为什么本土PE当前会选择这种业务模式,我认为主要问题出在上市上面。上市过程是一个监管过程,这个“壳”本身是一个资源,不管这个企业的真实性如何,只要是上了市。无论是PE,还是企业,争取的是壳。溢价并不是PE风险投入的溢价,也不是企业经营溢价,实际上是驱动溢价。为什么投资“一级半市场“能这么快获得收益,就是因为这个资源的价值。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包括国有银行上市时,一般上市之前,过去是两年三年,现在大概半年左右引进给一个战略投资者,这实际上是政府的课税在所有企业的分配过程。如果我们的PE可以获得一定的资源,无论是信托方式还是洽谈方式拿到的,很快就有溢价。中国本土PE发展,包括企业上市,是由于人为压低的人民币汇率,包括事实上的负利率,资源的紧缺,形成的高收益。

  李连发:

  国外由于流动性较充裕,企业从成立到准备上市,整个过程可以缩短至1~2年,不需要一个培育过程。但国内长期以来股票供应量和合资有困难,积累了一定的股权资源,具备了上市的能力,所以外资一进来,马上就去找这种短平快项目,先搞IPO,而不是说从开始一个一个阶段过来。所有人都在搞IPO,这样肯定不能持续下去,因为这些股权资源最后会用完的。真正做PE的人,还是会回到企业发展本身,介入到企业当中去,把不成熟的企业在短时间内培养成熟。

  景学成:

  PE的走向,传统产业可以投,新兴行业也可以投。媒体上曾有一个报道,一个年轻的创业者做了太阳能、无线网络、大卖场视频、土豆网等,都不是我们想象的正规大门类、大行业,而是把这些行业缝隙接起来。另据发改委的一份统计报告,PE基本上投在了连锁经营、教育、制造业、传媒、娱乐、能源和食品加工等行业,利润分布非常平均。《第一财经》报道的第三季度风险投资报告则说,TMT,即科技、传媒和电信产业项下的互联网、电信、增值等八大行业的利润率是8到14,分布非常均匀。现在PE没有凸现出对哪个行业特别地投入,现代行业和传统行业都做一点。

  杨青:

  挑选项目企业,业内人士比较关心的是什么样的行业,行业应具备良好增长性,比如说每年增长是30%。但不管什么行业,只要看好这个公司能上市,有赚钱的空间,我们就投。企即便行业不是很好,但如果企业在细分市场里面可以排到前三位,我们也会选择。此外,企业应具备上市的基本条件,比如每年的消费额、利润的情况等。

  我们不做产业并购,而是投资,一般不占有控股地位,只是参与。投资后会派一个董事,提供一些服务,因此要求公司必须是成熟公司,特别看重企业管理层的稳定与质量。

  如果不能上市,那要寻求并购机会。我们做一些包装、整合,然后进行并购。

  谈到中外资PE的差异,当前外资机构在具体估价方面比较理性,内资因为市场的竞争状况,完全是拿着支票到现场看项目,所以估价很难说。如果不考虑竞争因素比较理性地考虑,如果一家公司上市之后能达到30倍的市盈率,我们会在10倍或者12倍之间进去。如果企业在08年就可以上市,我们可能会再加一倍。现在都是根据市盈率计算价格的。

  关于进入项目之后提供增值服务的问题,企业引进PE不是作为一个简单的财务投资者,PE介入后要同公司共同成长,所以大家的利益是一致的。企业选择PE也要考虑除了钱PE还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我们在做项目时也会告诉他们公司在短期或长期需要什么样的资源。我们从企业的角度,考虑企业的真实交易,然后提供一些东西。我们非常看好管理层,一般不会大动,也不可能动的。通常考虑企业怎么扩大,或者是嫁接一个什么样的资源,比如在哪个方面有什么更好的对接。更实在一点的,我们能给你们拉来什么单子。我们刚刚做的一个是广州做LED的企业,我们给他们拉了一个单子,这个单子相当于他们去年一年的收入。

  风险主要在于要考虑怎么退出,此外还要尽量将成本降低。比如我之前讲的那个企业,2008年市盈率是二十几,2009年就是50倍了。虽然企业很好,如果这个企业价格不是足够低,我们可能也不会选择。

  有时候我们也会出高价。投资企业时,我们不是看今年的销售利润,而是最多看它今后三年的成长。如果有50%的成长预期,溢价高一点我们也可以接受。PE对项目的需求旺盛,但好项目供给很有限。很多投资人会想,这个公司前三年30%的速度增长,没有理由我进去后就亏损,但事实上这种风险很大的。我们接触一些案例,企业拿到很多钱,用来开拓新并非它之前核心竞争力的东西,这种情况对于我们PE来说有点像风险投资,无法预测其后的情况,这就存在风险。

  为投资而投资的情况很多。短期,如一两年内投几十个项目,最起码有几个能上市,这样业绩很好看,没退出的也没关系,因为失败的反映比较滞后,可能要五六年后才能反映出来。

  现在是PE最好的发展时机,业内当然愿意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最好业绩。如果有项目失败,可以靠成功项目分担一点。如果不这样做,就会失去发展机会。现在不能做起来,以后恐怕也别想起来。

  孙志勇:

  为什么现在是PE发展的黄金时期?就是资本过剩的问题,是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逐渐积累的过程,所以这是非常好的一段时间。这个时间不会很长,不可能10年都是这样。我们自己的企业我们还不知道?昨天还下岗,难道今天就值钱了?外国人难道不知道?我担心,资产泡沫破灭时,最后接盘的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李连发:

  中国资本项目没有开放,所以外资进来也捡不到太多便宜。我们这点还是要维持很长时间。我们坚持住,别人在那儿波动,别人有便宜货的时候,我们能不能适当地出去捞一点?可以买点花旗的股票,花旗现在跌的很厉害。但不能拿外汇储备投资去买,可以搞一个PE,不以外汇储备的名义出去,就以本土的基金买一些花旗股票。

  孙志勇:

  我们本土基金面对欧美是落后的,但对巴基斯坦、卡塔尔、阿联酋等新兴市场经济体,我们就是先进的。我今年去了两次巴基斯坦,一次俄罗斯,他们那里的投资收益率非常高,比如我们的建筑大概是3%的收益率,在巴基斯坦随随便便都是30%。在中国盖一个楼,想有30%的收益率想都不要想。如果三年之后,本土IPO没有,房地产溢价到底,是不是大家都死了呢?或者像日本一样歇十二年?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到其他国家拓展。

  杨青:

  现在国外的资金都往中国跑,我们在中国为什么要出去?除非中国实在没法做了。去美国投资收益是高,但汇率一抵消就没有那么诱人。所以有人说现在PE热,但没关系,抢到的资产都是便宜的,只要去抢。

  我们和海外PE更多是竞争关系,而竞争结束后,如果大家共同参与,就是合作的关系。我们公司没有与国外合作的。早期鼎辉同高盛合作的很多,现在鼎辉的资金比较大了,很多项目不愿意同高盛一起做。外资在中国是很有实力,很专业,我们也愿意跟他们一起参与投资项目,如果他们参与我们也放心,对于项目方来说,机构投资者越多越好,因为每个PE后面都有一些资源。现在外资PE在中国受到很多限制,公众,包括项目方也往往有民族情绪,还是想选择本土企业。本土PE也比较好沟通,本土资源比外资PE强。

  但外资机构融资和投资职能分开,我们本土不一样,基金规模小,综合费用高,决策项目上也不高。比如稍微大点的PE公司,下面有若干只基金,一旦公司拿到一个很好的项目,会出现利益分配问题。所以很多比较大的公司有一个倾向,就是打造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面有若干个事业单位,原则上自己找项目,为自己的融资服务。这样短期内是很好的激励机制,但从长期来说,整个公司的综合实力提升不上去。应该有专业的分工,到哪个层次,就研究那个层次。项目拿到以后,做增值服务。而现在有的公司从小而全的方式做起,以后再考虑做转型。实际上到那一步真正要转型的话,很多利益没办法平衡。为什么没有大宗的很专业地去做,跟这个也有关系,单个资金规模太小,整个公司没有整合资源、共享资源。

  孙志勇:

  这点像律师事务所。中国的律师事务所和国际律师事务所的差别就在于此,中国律师事务所相当于开一个商场,大家租柜台。以前PE可能也是这样的,基本上出于同样的发展水平。一个企业的制度空间决定了它的发展规模,因为它的制度结构和制度空间是整个结构效率来决定的,企业的制度空间不打开是做不大的。就像搞个体户,个体户再大也不行,也不是公司,也不是股份制。

  刚才谈到了产业,我一直在关注两个人,一是美国越南战争时期的国防部长、曾任福特公司总裁的麦克纳马拉,一是巴菲特。当初读他们的书,我不理解,现在有一点感觉了:为什么要资本介入?为什么要做整合?有的是把企业拆分,然后卖掉,有的是合在一起再卖掉。拆了、合了都赚钱。国外大机构,像花旗、摩根士丹利,他们的眼光和动作很快,事后看起来都是事前安排好的,大概两三年前就已经意识到了,我们可能晚一些,动作慢一点。

  李连发:

  为什么国外PE收益率那么高?一个原因是金融杠杆,另一个原因是退出的PE估值,还有一个原因是企业整合。我认为企业整合很有战略意义,一直希望国内关注,因为如果中国企业在管理和资源整合上没有独到之处,全部由外资“帮助”整合,那中国也许只能永远做衬衫,无法摆脱薄熙所讲的“八亿件衬衫换一架空中客车”的宿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