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金融体系的“孙悟空”:宏观角度看PE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5日 18:19 当代金融家杂志

  李连发(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教授):

  最近,在国际资金流动较多的大背景下,一些国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纷纷有所动作。国外PE客户都在中国设厂,所投资的目标公司的竞争对手很可能就是中国公司,这很自然地将国外PE注意力吸引到中国。近来我们看到凯雷-徐工案例,及高盛-美的案例,当然这两起收购并未成功。

  过去,国内对PE的认识很模糊,一直认为PE是以支持中小企业为主、以科技发展为目的。我们最初对国内PE的理解是从科技部开始推动,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科技创新支持。

  现在我们突然发觉,PE的发展,特别是外资的进入,对国内产业发展有很大影响,因为我们最好的行业中的企业,对提升国家产业结构及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实际上都有很大影响。这种背景下,我们国内自发、自主地形成对PE的关注,不仅仅是对一些成长类、创投类PE有所关注——创投类PE的宏观上面已经取得了法律的进展,而且,突然之间发觉并购也同样值得关注。

  这几年国内并购类股权投资发展很快,而我们的研究和政策几乎是一个空白。现在大家都关注这个情况后,特别在外资涌入的大背景下,我们要思考国内本土基金,特别是本土并购基金应如何发展。

  当前,从宏观角度看,一方面本土PE人才较少,另一方面外资已经开始渗透,参与众多项目项目。比如贵州有一家民营企业,发展的很好,几年后却被汇丰以很低的价格收购了。为什么没有一家本土企业出来,让收购价值能够比汇丰的收购价的更加真实体现企业的市场价值?本土PE缺失,导致我们一些很优质的民营或稀缺的股权、资源等,以很低的价格流失,不见得对企业的发展有好处。

  目前,国际上,特别是美国,围绕PE,尤其是杠杆收购是否给真实经济带来裨益有诸多争议。这涉及到PE的公平效益。在杠杆收购案例中,会出现以牺牲公平为代价的情况,因为在收购后,只有企业效益得到快速、大幅度提升,PE才能在短期内获得高收益,而为了达到这个效益,有时候会牺牲一些东西。在美国,有记者对此专门做过报道,成为经典案例。但直到现在,PE究竟是“野蛮人” 还是拯救者依然存有争议。

  我个人看来,在中国现实情况下,PE对中国经济效益的提高、产业的提升、技术增长、及竞争能力的提升,总体来说有积极作用。尽管其可能的代价不容忽视,但有些代价是必要的。

  景学成(原人行研究局副局长,第一财经研究院的院长):

  我曾经考虑对PE要不要规范发展、要不要注意风险,因为现在金融体系整体风险已经很大。但经过一段时间不断深入的思考,我的角度发生了变化。现在我赞成首先要提倡发展。

  PE是中国金融之星。我们金融体制改革尚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如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农村金融问题等,PE的发展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在我看来,P PE这种形式是我们过去多年找寻的东西,是中国金融的明日之星,可以起穿针引线、纵横捭阖的作用。这个观点可能太超前了,不一定能被接受。

  资本市场作为一个平台要能和实体经济结合起来,如果只是将股市提高到9千点、1万点并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其下面的实体经济是掏空的。将来要很好利用这个平台,恐怕最能利用的还是PE。PE和实体经济结合才能达到我们利用PE的初衷和目的,而不是为了把股市搞到9千或1万点。

  中国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之一,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财富积累更多,就涉及到如何以最佳方式运作财富的问题。我们将很大一部分希望寄托于新兴金融机构,而且事实证明这些机构也的确能带来高回报。最新的统计我看了一下,最差的年回报率是50%。

  PE是网络型,不像银行那样囿于总行-分行体系,决策速度慢、上下情不易传达。过去我们老是批判银行这个不行、那个不行,产权不明确,什么都不明确;而PE则什么都明确:出资者不管理,管理者不出资,还有股权激励机制。

  PE组织架构很好,明确了精英团队主导,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同时,PE同实体经济紧密结合,填补两个行业或者是两种市场之间的缝隙,把它们连接起来,从中寻求获利机会,解决了传统金融机构过去的不良倾向和弊病。

  PE的运作讲究退出机制,讲究风险管理。过去投资结束后,退不退出,项目没人管,反正国家计划投进去了。最终能什么样,谁也不太知道。PE则颠覆了这些弊病,先考虑怎么退出的问题。这是PE的优势。

  杨青(中科招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

  PE由三部分组成,即创投基金、成长型基金和并购基金。我们现在做的是前两块。很多本土企业发起的基金规模很小,只有几个亿。如果你想做并购交易的话,基金规模需要非常的大。而且,现在PE业内人士可能金融背景转过来的多一些,如果有越来越多的产业背景的人士过来的话,可能实现企业重组和增值服务。另外,如果上市资源价值足够高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没有利润空间的时候,可能会这样做。

  在PE发展的早期,国企背景的资金比较多,像央企。现在民营的比较多,有的本身就在资本市场,自己退出了,然后资金比较充裕,有对外投资的欲望,有的是二级市场的行情做的比较好,然后转过来做PE。

  大的产业基金,像山西省能源产业基金,有国家社保基金的参与,政府的味道比较浓。

  现在PE运作很多都是实践走在法律前面。如果小的PE公司在短时间内没有机会做大,一旦银行获准自己做发行、管理、对外募集,那么小型PE公司根本没有机会。

  当然PE公司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可以针对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做专做深。如果到处撒网,没有自己特色,也没有自己的行业人脉,那根本不行。

  李连发:

  本土银行做PE,也是本土的PE。银行有钱,觉得不用委托给别人,自己的人最棒,可以做管理,但主要资金还是从外面募集,这也是PE的概念,只不过起点高了。

  国有控股企业的激励机制不一定完全市场化,像国资委下面的几大企业,高管激励机制无法和其他企业相比。这样肯定不行。从这个角度看,民间的优势在于政策赋予他们灵活空间,组织扁平化,很有效率,可以采用“土狼突围”模式。因此,不见得民间产生不出很好的PE,他们也有很好的人才。能不能找到一个办法让民间和国有联合起来?

  孙志勇(北京金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最近在推行金融混业,这个事对PE也有很大的影响。这种混业可以将股权基金和银行资本结合起来。真搞成混业,不论是光大式的金融控股模式,还是其他模式,本土小型PE都应有所警醒,因为金融机构的资本量、人才储备及客户等,不是PE可以用自己的资本解决的。如果PE企业在短期内做不起来、做不了那么多,那么金融机构可以自己做,因为它们本来就有平台。这可能也是个问题。

  我担心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为什么融不到资?一个很好的项目,像石油,为什么银行都不敢贷?原因在于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的根本特征:微观做错了,要自己负责任,宏观上做错了,投错了8个亿或10个亿,也不好说十个亿,反正投就投了呗。

  因此,我还是希望给民间PE留那么一点时间,哪怕只有3年,让他们发展大一点,宽阔一点,人才储备储备,客户积累积累,给他们一点空间。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