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外国嘉宾对话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5日 15:02 新浪财经

   2008年1月14日,由亚洲经济国际研究会发起的首届亚洲经济年会在香港港岛香格里拉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本次盛会。以下是外国嘉宾对话实录 。

  主持人:我想把今天到来的几位老外都请上来,有请来自日本的畠山襄先生以及米尔顿·科特勒先生,我代表中国方面和所有老外来一轮对话。

  这一轮安排是我临时加的,事先在程序里没有,因为今天主要话题都集中全球化的问题。因为是在香港,大家很感兴趣的都是中国的问题。这些年,美国、欧洲、日本是跟中国经济往来对密切的几个地区,中日之间的贸易水平对中国来说是居于第一的,中美之间的贸易额也是相当的庞大,跟欧洲之间也是在迅速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对你们来说已经成为了一个机会,同时是一个问题。这两者是同时出现的。请你们坦率的,从你们各位的观察,中国到底有些什么问题?你们可以提一些批评的意见,可以直言不讳。然后我会请三位中国企业家上来对你们提出的问题做出回答。如果这个问题你们觉得在这个场合比较冒昧,比较委婉的说也没有关系。上午你们都从积极的角度鼓励我们要这样或者那样,现在中国到底有什么问题?你们都是我们的老朋友,能不能提出你们的一些看法。

  米尔顿·科特勒:首先我认为我们应该意识到中国已经迅速成为的世界一大经济体,我认为这个进程非常快。仅仅在五年的时间,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大的世界经济体。中国外汇储备也是非常巨大的。所以我认为一切事情都发生的非常迅猛。我们二战之后才认识到日本的经济崛起。日本的企业已经越来越参与到国际竞争当中。德国已经受到了来自中国的威胁,这个威胁也是最近才会产生的。德国的规模实际上是非常大的,所以他非常脆弱,容易受到这种危机的影响和威胁,在日本、美国、欧洲都有很大的销售。巨大的政治、军事、战略的争论,还有一种紧张的关系,所以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非常紧张的时期,而这一时期也要求我们要有胆魄以及领导能力。当然不单单是政府层面的领导能力,还要有基层的领导力。

  要走向全球化意思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抵制西方的霸权主义。当然这并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简单的任务。所以我们又回到了这样一个实质的问题,也就是领导力。比如说商业经济的领导人以及政治的领导人他们是否可以很好的完成自己的这一重大任务呢?我所看到中国一个巨大的问题也就是中国融入到全球经济的问题就是中国不仅仅是有13亿人口,当然还有1亿多是海外华侨。所以对于一个中国的企业家或者中国的外交人员、中国的文化领导者要会见一个非中国籍的人是非常难的。中国领导人可以去国外看他的朋友亲戚等等,如果去到欧洲他看到的是在欧洲出生的中国人,如果他非常富有的话,美国中国人可能不会让他走,中国商业领导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要学会如何去远离你的老朋友、你的亲戚,而是如何去不管个人方面还是社会方面、经济方面去与那些非中国人来进行讨论,因为你们当中会存在一些语言、文化的差异,这是你刚才谈到的文化多样性,而文化同时也是一种障碍。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问题。当然在全球化当中还是存在很大的威胁,因为很多人把它看作是一种零和游戏,归根到底还是一个领导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度过这样一个艰难的时期。因为公众、舆论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美国、日本以及欧洲,那些经验他们都能很好的理解,但是中国还是做了很多公共关系方面的事情。如果你想要融合到全球体制当中,你们才要做很多的公关,而并不是要寻求一种对别人的威胁这样一种权利。所以我们一直以来都会受到战争的威胁,因为在整个人类发展过程中总是会受到战争的威胁。我们非常重要要看到这样一种变革,从一种积极的观点,当然也要看到一些消极的、不好的事情,也就是我们面临的危险。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想一想这些问题,不仅仅是我们的官方领导人,还有个人都应该要解决这些问题。比如我就在更好的学习中文,我来中国九年,但是我的中文并不能说的很流利,而你们应该更好的学习英语,在全球化当中我们应该是一个双语人才,既要会说中文,又要会说英语。所以我们面临的问题还是非常多的,任重而道远。当然这可能是非常美好,也是非常恐怖的。

  弗兰克:刚才你谈到中国制定了很多的措施,也有人谈到了这种软实力,还有谈到了战争与和平。美国不应该像过去一样用那种硬实力,而是用一种软实力。所以我认为对于中国来说也是一样的,中国也应该用软实力,在全球的国际关系当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必须要参与到很多的这种经济商业社会当中。同时我们要与那些非中国人来进行交流。这是全球化新的层面、新的视角。也就是一种要与中国的商业者进行合作、精心的交流。这是一种软实力。

  畠山襄:我是日本国际经济交流财团的,我们的目标是与美国的智囊团一起交流思想、交流经验。当然同时我们也与我们欧洲的智囊团一起交流思想和经验,也是谈到同样的问题,也就是日本和欧洲的关系,能够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建议。我们得到的结论有以下几点:

  中国的快速增长的经济并不是对日本和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威胁,而是机遇。如果中国发展没有这么迅速的话,那反而是一种威胁。如果中国经济像韩国经济那样发展,那可能就是灾难了。所以我们非常感谢中国的高速经济发展,因为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很大的市场和很多的商业机遇。

  谈到中国面临的问题,我想的确是存在一些问题的。首先就是中央政府他们都突然决定要收缴产权,同时我们也非常必要就是自上而下的中国政府采取的措施。当然要给一些公司非常少的赔偿,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知识产权。中国政府非常努力的让很多公司要重视知识产权问题,但是有的时候还是有侵犯知识产权的情况。

  第三个问题,坐在这里的嘉宾刚才也提到了要尊重我们的契约,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多的契约合同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也就是说没有诚信。因为可能有一些日本公司要实施他的合同,但我想中国有一些企业没有尊重。

  最后一个,也就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政府的反日本的教育。他们会谈到日本在二战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但是我想60多年已经过去了,二战已经结束了,所以呢希望不要再进行反对日本的教育。谢谢!

  弗兰克:刚才谈到的问题,实际上一方面有很多复杂的情况,另一方面还有一些挑战。中国有巨大的国内发展,可能他自己闭关锁国的发展并不会受到外国的影响。当然现在中国已经非常开放了,也积极参与到全球化当中。在欧洲也经历了这种低速的发展,我认为中国还是会受到影响的。因为中国并不是完全不与世界交流的。很多人会看到中国GDP的增长,他并不是完全依赖于出口或者自贸区的投资,有很小一部分GDP的增长是来自于国内的消费。所以我想中国也要增加它的消费。刚才也谈到了美国以及其他的消费。比如你们的储蓄率也是非常显著的。如果在欧洲或者美国低速的经济发展,实际上也就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增长同时也会下降,我们可能会看到经济的负面因素,所以我们要有一些积极的措施让中国的商业出去、企业出去投资,希望你们都能够花钱消费。谢谢!

  主持人:谢谢,特别感谢畠山襄先生坦率的发言。先请三位到下面就座,我再请几位上来就你们谈到的问题发表意见。

  下面有请香港经济学会何泺生教授,我想问一下万通公司高总可不可以到台上跟我们一块讨论一下他们问题。

  刚刚他们三位对中国融入世界过程中提出了若干建议、看法,特别是日本的教授提的意见我觉得都很中肯。我们听到这些看法后,有些什么看法?

  高总:我真是没点思想准备,但是既然让我来,我也顺便谈一下我的看法。我与欧洲企业接触的比较早,从90年代初一直到现在,有两家澳洲的合资公司和日本的合资公司。这些专家说过后,给我感触很深。就是中国这种文化和欧洲的,包括今天上午所说的日本的文化,我感到各位专家谈乐观非常好,就是多一些交流、多一些沟通。特别是与日本公司合作的时候,我一开始认为他们的管理模式就是世界最好的管理,其实我跟他两年合作下来,我感到也不一定。有些在他们国家管理是非常到位的,但是到中国后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就是世界一流的。我认为只有沟通、只有交流,这才是最好的。

  何泺生:我讲一下关于我的看法,刚才米尔顿·科特勒谈到欧洲不是很多人要做企业家。我的感觉中国是将来的企业家发源地一个主要来源。主要是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有很多人从以前比较贫穷的状况突然发现有很多机会。他们非常努力、拼搏,寻找机会。利用各种渠道希望可以把自己的经济状况改变过来。所以中国的民营企业发展速度是非常非常快。而在中国面向世界的过程,确实有很多机会。比如跟欧洲相比,欧洲方面可能真的有很多人一直都是在比较稳定经济状况下生活,他们对发展企业的能动性可能小了一点。还有机会可能也没有中国这么多。所以中国这边可能是未来全球化过程中最多企业家的发源地。

  我也非常希望将来面向世界,中国的企业是变成一个全球的企业。比如刚才提到中国要发展自己的品牌有些时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在世界的市场上已经有很多现成的品牌驻足在当地,你很难再有一个新的品牌重新建立起来,要花费的精力、资金都是非常大的。最容易办的就是购买现在的品牌。我也希望将来给人家的印象是这不是一个中国的品牌,而是一个全球化的品牌。

  刚才提到寻找外国的合作伙伴,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其他不同文化背景的参与企业,企业文化面貌就越来越全面。在发展不同市场的阻力也会更小一点,所以我非常认同寻找其他国外的伙伴是非常重要的,还有中国的企业家要打入别的国家的市场,给人的印象是这不仅仅是中国的品牌,这个印象也是蛮重要的。

  高总:我再说说我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只有民族化才能全球化。关于品牌问题,适合才是最好。罗伯特博士在欧洲做的非常大,做了5000多家连锁,他来中国整整十年了,在中国建立了500多家连锁店,我自己给他的评估是有其名,而无其实。大家可以借鉴。并不是说品牌非要美国的,中国的永乐、国美这些品牌一样很好。我第一个合作伙伴就是这个德国博士,我看着他长大的。他现在建立了500家,在我心目中有其名,而无其实。我第二个合作伙伴,他进入中国的5年发展怎么样?现在在中国建立了12家,也是有名而无其实。包括中国的建材,欧佩德进入中国,也看到百安居怎么收购欧佩德这个品牌。这是我自己的一些看法,谢谢大家!

  主持人:中日方面的问题历史悠久,问题非常复杂。我希望能够对待政治、文化方面的问题,像邓小平先生讲的那样,搁置争议,共同向前看。把一些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搁置下来,我们这代人无法解决的,我们先共同发展双方的经济。

  我要解释一下中国。中国过去50多年实际上分成两大段,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前是那样的一个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在那之后,79年改革开放开始这30年,中国变成另外一个中国。到今天为止说中国购买力评价到了10万美元以上,这种购买力评价方法值得重头考虑。第二,对外国朋友来说,不要忽视中国的二元经济严重情况。不要忽略我们的农村,我们广大的农村和欧洲农村、日本农村简直不能同日而语,甚至他们还处于中世纪生活水平,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不如中世纪,中世纪还可以自给自足。我们今天的农民已经不能自给自足,农村自我循环的经济结构已经破解了。我们去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2000美元,绝不是人均7000、8000美元的水平。但是北京去年超过了7000美元,上海8000-1万美元,就算是广东地区,粤北山区也是发展滞后。我们今天在座的人可能国际化,对欧洲、日本、美国、香港都有一些或多或少的理解,我们可以坐在这里对话,但是中国更加广大的人民他们的脑子里还是已经接受了几十年那样的传统的教育,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没有重大的改变。要想让中国在未来这20、30年真正和世界形成一个融合,这个融合没有心理、抵触的融合,以坦荡的、大国的心态走向世界,还需要很长的路。我记得日本从60年代开始就有这样的教育,要求逐渐做国际人。中国还没有这样的教育。我一直希望有一些农村来的人进城的时候,能够国家出钱,免费给他们培训一两天农民进城需要注意什么东西。有人担心这可能是对农民的歧视,但是你不给他说清楚这些东西,会造成生命的损失、机会的浪费。生命的损失就是他对城市运行方式完全不清楚,就像大象闯入人间的感觉,不是受害了就是受到交通方面的伤害了。中国已经形成了二元结构的严重断层。中国绝大多数还处于贫困,他内心的不平衡会迅速和左的东西、民族主义的东西融为一体。可能不是一个个体现象,可能会形成一个潮流。要解决这个问题,中国首先要更进一步实现政治民主化,更进一步反对贪污腐败,更进一步解决二元结构问题。所以中国改革远没有结束,虽然改革了30年,我们认为千里之途只走了一半。我希望所有来中国做贸易的朋友,给出积极的建议,使我们迅速体制转轨过程中完成最重大的那几步,然后对全民的教育能够用一种更加开放、更加国际化的心态给中国人教育。从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大家都向官看齐,如果他不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百姓就很难解决这个问题。你们所面对中国问题给你们的困扰同时给我们的困扰还会长时期存在。比如刚才说的节能减排问题,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完全会积极承担自己的责任。但是中国毕竟是一个重大的二元社会,有那么多中西部地区需要用现代化的手段来解决贫困、落后,使他们迅速发展的问题。中国承担国际责任的问题,又面对重大的传统社会压力,所以我们希望国际上给予我们某种谅解和更为深刻的支持。谢谢!

  这个阶段的话题我们就说到这里,谢谢!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