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连辑:内蒙古草原民族文化渗透着大气高贵快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5日 10:54 新浪财经

  由北京大学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产业新年国际论坛于2008年1月5日-7日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新浪财经对本次论坛进行全程直播。以下是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连辑的精彩演讲内容。

  连辑: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早上好!

  我个人感觉我们内蒙古的草原民族它文化有着有别于农耕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独特的品格,大概讲起来主要有三个特质是值得我们很好总结的。

  第一就是大气,第二就是高贵,第三就是快乐。

  大气,它主要是表现在它所表达的主题都是大主题,比方说我们所知道的蒙古民族的歌曲、舞蹈、绘画和其他艺术表现往往取材于天地、生命、父母、爱情,再往下的生活琐事就不入艺术了,取材很多。所以我们国家有很多人去了内蒙,特别是国家领导人,感觉到内蒙古的草原歌曲是真正的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教材。

  高贵,是因为草原文化所表达的内容、形式非常雍容华贵,非常有王气、大气,这是高贵。

  快乐,就是我们的草原文化常常以快节奏,A大调,A小调,很小有半音来表达明快的思想境界、感情和心态,很少表达阴暗的负面的东西,这是我们草原文化独特的品格。为什么会这样?和草原文化的取材有关。草原文化的文化资源禀赋决定了草原文化本身的品格。大家知道我们人类生存基本的条件有两条,第一条就是基于物质的自然资源,第二条就是基于精神的文化资源。我们内蒙古草原文化的文化资源大体上围绕着大气、高贵和刚才说的快乐相关的三类资源,值得很好的去推敲。

  第一,就是蒙古民族千百年来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它的生存环境、条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大尺度、宽视野,就是他们在游牧生活、狩猎生活中把水草而居的所有空间看成是他们的生存空间,这种大尺度和宽视野和农耕文化那种生活原型,比方说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这种生活原型和艺术造型是完全不一样的。在这种大尺度、宽视野的生存环境下蒙古民族讲究的是彪悍,讲究的是速度,所以在艺术表达上往往是奔驰的骏马,高飞的雄鹰,而农耕文化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这种生产方式在艺术表达上经常有弯腰驼背,步伐和牛的步伐、犁的步伐相一致,这是草原文化表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资源做依托的结果。

  从高贵的这个角度看,草原文化它的文化另一项资源就是生产方式。千百年来草原的生产方式主要是游牧和狩猎,游牧和狩猎这种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就是对生产对象的征服性和驾驭性,他要驾驭千百万只牛羊,要征服各种野兽,处理的是人与动物之间非常复杂的关系。那么这种征服和驾驭的结果会使每一个牧民成为胜利者,成为王者,成为霸主,所以他们与生俱来就有一种王者的心态和气派,有一种统治者的威严。所以大家从蒙古族的舞蹈和歌曲都能体会到这种姿态,比方说摔跤,人们上台的时候那个动作,特别像京戏里头的文官武将,而不是小卒子,包括蒙古族的妇女都是那样的雍容华贵,安详自信,这和他们的生产方式是相关的,这是又一种文化资源。

  还有一种文化资源就是他们的精神世界,在以上说的这种大尺度、宽视野的生存环境和条件下,在这种不断的征服,不断的驾驭生产对象的情况下,在不断的流动的生活过程中他们的精神世界形成了这样一种民族品格,就是非常豁达。比方说他们的宇宙观、财产观、子女生育观、丧葬观、婚姻观等等,都和内地的农耕民族不同。比方说天人合一的这种宇宙观,在北方少数民族非常盛行,他们自己认为自己是长生天的子孙,自己的生命和一切是天赐予的,所以死的时候要把自己回馈给自然,并不想征服天,并不想占有土地。

  比方说他们的财富观,由于是流动,所以他们没有土地意识,没有不动产的意识,所以不准备把自己的牛羊、草原继承给自己的后代,因为没有继承的观念,所以在生育观上可以多生,可以少生,可以生男,可以生女,而更注重的是自己生活的这一代人的生活质量。

  比方说财产观,在农耕社会人们可以用不动产表达自己的财富,而游牧民族他们的财富全部挂在自己的身上,谁身上的珊瑚多,绿宝石多,谁就富有。

  比方说丧葬观,他们死了以后不是说入土为安,而是返还给大自然,可以水葬,可以天<!>葬,可以火葬,惟一不搞的就是土葬。所以在草原上千百年来生生死死,生生不息,但是看不到一座坟头,草原永远是那么干净的,等等。

  这些精神世界和农耕民族的精神世界相比显得更豁达,没有那么多的思想负担,所以没有大的烦恼。比方说钱多了给谁,儿女多了财产怎么分,死了以后怎么安葬,等等这些大的烦恼没有。因此草原文化的品德是快乐,不压抑,轻松,这就是我想给大家说的第一段,相对轻松的话题。

  如果大家听了我这段话所表达的以蒙古族为主体的草原文化,有别于汉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特征的话,我就想引出第二个话题,就是不同类型的文化之间应该有一个平等的交往,应当不用优劣去评价文化,而只用差异去评价不同的文化。

  与汉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关系,我认为用四句话可以简单地说清楚,第一,就是各有特色。汉文化有汉文化的特色,以蒙古族为主体的草原文化有草原文化的特色,不因为民族大文化就优,不因为民族小文化就劣,不因为地处中原文化就高贵,不因为地处偏远文化就低贱。

  第二就是各有所长,草原文化,少数民族的文化,不因为地区经济落后文化也显得比较粗浅,不是这样。草原文化有它自己独特的长处,这个不展开说了。

  第三就是各美其美。既然美丽的文化有自己发生发展的条件、基础、规律、心态、规模、样式,那么就应该允许他们在文化大家庭里各美其美。

  第四就是草原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特别是汉文化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和而不同。大家可以在一个文化大家园里各自展示各自的美丽,文化与文化之间可以交流,可以互动,但是不要人为地强调文化同质化,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由此想引出第三个话题,就是我主张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的均衡发展,或者叫文化发育的均衡性问题,应当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文化发育的均衡性问题,问题的提出有这样一些基础,一个最主要的基础就是我们的经济布局、社会布局、民族布局,由于千百年来的历史原因形成了目前这种打环式的结构。所谓打环式的结构就是有核心层,有非核心层,有边远层,我们现在从民族构成上来看,处在整个社会核心层的大城市,政治中心,经济文化中心的是以汉族为主,往外有杂居的地区,再往外是少数民族,因此我们从版图上可以看到五个民族自治区都是包围着中国边缘,从北往西,内蒙古、宁夏、新疆,往西南,西藏,再往南,广西,这种布局是历史形成的,我们没有理由谴责现在的社会,更没有理由谴责政府。

  在经济上也是这样的打环结构,经济中心大体上也是文化中心,处在比较发达的中原地区,沿海地区。经济围绕着这样一个打环结构,等而次之,形成了现在所说的老少边穷地区,这个中央是看到了,所以中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在文化上现在实际上也有这样一种趋势,就是在文化结构的构造上也有打环结构这种趋势或者叫嫌疑。更高层次的文化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与发达地区,所谓的主流文化、标志文化、窗口文化、高雅文化往往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大剧院、大团体,往外等而次之,包括投资,包括文化基础设施,包括文化产业的发育,包括文化场所的建设,包括文化人才的培育等等越来越落后。它在这个结构上正好形成了一个倒三角形,一个正三角形,从文化受众上看人群的分布是一样的,正三角形,更多的基础人群在基层,所以它正三角形,但是文化资源的分布是倒三角形,更多的文化资源在上层,少量的文化资源在基层,正好和现在的社会需求是颠倒的。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现状。

  当然中央致力于改变它,比方说建设很多工程,包括电影下乡的工程,村村通的工程,1213的工程等等,但是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那么这种打环结构还表现在很多方面,矛盾和问题表现在许多方面,比方说中央和地方之间在文化发育上有较大的差距,城市和农村之间文化发育有较大差距,汉民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在文化发育上有较大差距,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在文化发育上有较大差距等等,这就带来了一个文化公平的问题。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就是要从解决文化发育的均衡性问题入手,变现在的打环结构与五环结构。所谓的五环结构就是奥运会的五环旗,奥运会五环结构的内核在我看来就是,第一是平等,第二是合作,就是平等合作才能够形成和谐。奥运会的五环结构是解决我们这样的国度现存的文化发育打环结构的一个基本思路和路径,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那么如何建立这种五环式的结构?我想有这么几个观点,简单的说一下,不想多占用时间。

  第一,要有时代感的文化意识。现在是市场经济的时代,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化了,人们的就业方式、社会组织方式、财富分配方式都已经多元化了,多样化了,所以文化发育恐怕也不能纯粹讲主流文化,纯粹的或者过度的讲意识形态化。有以下几个观点我想提出来和大家共同讨论。

  第一,就是要注意文化生态的平衡和多样,我们还是要倡导和而不同,倡导各美其美,倡导不同的文化资源基础之上发育不同性质、不同种类、不同规模、不同样式、不同风格、不同品格的文化,其实文化资源和经济资源在本质上是完全一样的,这个地方有稀土可能就成了稀土之都,不会变成铜都,所以有什么样的经济资源发育什么样的经济产业,文化也莫如此,所以有什么样的文化资源就要允许它发育什么样的文化产业,或者文化现象,或者文化形态。这里面就要有一个比较大尺度的宽容的文化视野和文化政策安排,这是我想说的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我们讲文化不要用优劣来评价文化,包括不要用优劣的观点评价所有的文化,而只用差异来评价文化就够了。我看在最近一届山花奖开幕的仪式上,就把陕西土的掉渣的最原生态的说唱艺术,包括服装,包括豪喊的情腔,包括过去看几乎是黄色的词句都上去了,他就表达千百年来当地的农民那种朴素的精神世界,作为开篇上了高雅的舞台,非常好。这是我想说的第二个观点,就是用差异论文化,不要用优劣论文化,因为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很小的民族,有一个作品被全世界传唱,不在于他那儿发达不发达,民族大小,经济发达不发达。

  第三个观点,文化的发育最根本的动力是自身的滋养,而不是外部的输入。我们现在有些地方靠政府的行政组织在当地建设文化,组织一些集体性的、粗浅的、和当地的乡土文化、本原文化在根上没有连接的这样一些表面化的东西,看上去很热闹,但是政府一撤一切风平浪静。组织一场活动花几十万,上百万,几百万,就一场,第二场都没人再看了,组织不起来了。这种靠外来输入的方法解决许多地区不同文化需求的文化建设问题是很难奏效的。如果我们政府觉得你能够大包大揽,能够包揽天下,来代替地方发育文化的话,其实政府就错了。一个地区的文化发育最核心的根本的内在的动力是他自身的滋养,这是我想说的又一个观点。

  第四个观点,就是文化它不论有多大的意识形态性,不论政府怎么样倡导和主张,它也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对于文化的判断不论什么样式的文化,什么题材的文化都具有很浓厚的主观性,既然是有主观性的东西就不要由某个说了算的集团去主观的定论,而应当允许这些文化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去发育。在发育的过程中他假如是杂草,迟早会被海藻吃掉,就像草原生态一样。我们在草原上生活,有人把草原开垦种地,结果沙化,文化生态可以选择优劣,最终把劣势的文化,粗俗的文化,负面的文化淘汰掉,这要有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文化发育的杂草丛生的一些问题,我认为这些问题既使是存在大概也是规律之内的,所以我主张政府在文化的市场化发育问题上要有宽容的心态,大气一点,当然我不是反对政府不要牺牲主张,不要进行干预,干预和主张是要有的,但是请大家不要误解我的意思,就是要有一个宽容的心态,允许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出问题,允许有失误,允许有失败。

  以上是我说的四个观点。在这个观点之上还有几点建议或者是想法。

  第一,要倡导文化公平。不论是高雅的文化,还是世俗的文化,不论是做在核心层的文化,还是相对边缘的文化都应当平等地在一个舞台上表达自己。每一个社会受众都有权利享受改革开放的文化成果,所以社会公平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有文化公平。我们现在的文化公平问题并没有很好的解决,比方说优质文化资源总量过少,集中度过高,对于少数受众而言这种优质文化资源又显得过剩,又下不了基层,所以要解决文化公平问题,这是我认为我们各级政府应该倾尽全力做的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就是倡导文化发育的多样性,雅俗共享。

  第三就是坚持文化的多“源”化。

  第四点就是要防止精神财富的两极分化,我们现在已经有这样一种现象,包括物质财富分出来的二八定律,在精神文化领域这种问题也有端倪,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最后一个建议,坚持文化均衡发展的原则就是要坚持用短版理论的原理,原理是短版理论,原则就是把那些现在还相对弱势的、小的、被人为边缘化这些文化地区、文化团队、文化形态,把它靠政府的滋养扶植起来,这就是我的一些基本想法。

  最后有这样一个结束语,内蒙古自治区最近这几年经济社会发展很好,成为一种内蒙古现象,连续一个多五年计划,发展速度在全国居于首位,去年年内我们GDP已经超过六千亿元,财政收入超过一千亿元,人均国民收入超过三千美元,总量在全国已经由后列进入中位,全国16名,人均水平已经进入全国前列,在前10位。所以内蒙古不论是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都是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同学关注的热土,欢迎大家到内蒙古去做客,多占用大家时间了,谢谢!

  (鼓掌)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