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报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27日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9日 19:54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2007年12月27日,中国报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责任与机遇。以下为中国报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27日实录:

  主持人: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我是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的余昌祥,今天下午我来主持会议。现在我们中国报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正式开始!

  世界瞩目的党的十七大刚刚胜利闭幕,十七大向全党全国发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号召。十七大同时要求要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局建设的小康社会是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报纸作为覆盖广泛、影响力巨大的大众媒体,我们的报业不仅是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核心社会建设的重要文化力量,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舆论先锋。因此,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报业服务三农的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全面发展,是摆在我们报纸出版单位面前的重要课题,更是我们报纸出版单位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使命。

  正是基于这些考虑,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责任与机遇——中国报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共同探讨报业在服务三农当中遇到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以便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下面,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已经到会的领导同志、与会嘉宾,他们是国办秘书三局副局长赵冰同志;中宣部副局长黄传芳同志;科技部党组成员张锦安同志;国家邮政局普遍服务司司长陈晓薇同志;新闻出版总署发行司司长范卫平同志;总署报刊司副司长朱伟峰同志;江苏新华日报报业集团社长许洪祥;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社长杨殿军同志;农民日报总编辑王太同志;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范文俭同志;还有江西日报社副总编辑张志同志等等。同时还有致富不忘社会责任的企业家代表也热情的参与到我们的会议当中来,他们是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先红;中国汇源同志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赵金林同志;全国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会长韩伟同志,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大家的到来。

  我们本次研讨会分三个单元,第一个单元是领导致辞和大会第一个单元的主题发言。明天上午是大会第二单元的分组座谈研讨。明天下午是第三单元的报业服务新农村优秀案例分享和领导总结讲话。

  我们今天这次会议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同志老早就表示要来参加我们的会议,但今天由于他参加委员长会议来不了,他给会议发来了贺信。下面我把贺信先宣读一下。

  许嘉璐:各位代表:新闻(中国)报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召开,很想赴继学习,但公务在身,不能到来,谨以短谦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近年来,新闻出版总署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实施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整理出版国家重大文化典籍等,均获得了社会的赞誉。希望全国报业充分发挥媒体优势,积极探索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道路,努力有效服务三农的实现途径,让农民真正读上“看得懂、用得上的报纸”。

  祝中国报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圆满成功!许嘉璐,2007年12月27日。

  下面请中宣部领导黄传芳同志致辞。

  黄传芳:我谨代表中宣部新闻局向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任务。长期以来,新闻媒体面向广大农村进行新闻报道,大力宣传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解读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向广大农民传播市场信息和科学法律文化知识,为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村进步、推动农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

  近年来,涉农新闻宣传出现报道总量偏少,专业媒体经营难度加大,人才匮乏等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农村报业发展水平低,农民看报难的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随着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决策的提出和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我们涉农新闻宣传面临难的发展机遇大有空间、大有可为,希望各新闻媒体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认真分析涉农新闻宣传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涉农新闻宣传的举措和办法,准确宣传党和政府强农为农政策,全面反映新农村建设先进的新成就,热情报道农民的风貌,充分满足广大农民的信息需求,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实现新的发展,为促进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科技部党组成员张锦安同志为会议致辞,大家欢迎!

  张锦安:今天的会议科技部非常重视,派我来参加这次会议,我首先代表科技部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科技进步是通过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必须着眼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促进农业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这是对当今时代农业科技进步的趋势和我国农业发展状况的一个准确判断。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情况下,人类面临过快增长,耕地面积减少,土地沙漠化加剧,粮食增长量放缓,气候变化等造成了农业大规模减产等诸多挑战。建国以来,我国人口由5亿增长到13亿,人均耕地面积2.18公顷减少到2.10公顷,其中农业科技进步创新为我国粮食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的支持。我国农业以世界9%的耕养活了22%的人口,这是世界农业发展史上的奇迹。新时期中国报业以创新的思维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新农村的建设,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团体、科技志愿者等多种形式投入农村科技创新的事业,特别是吸引更多的科技企业围绕农村新农民的问题投资创业,鼓励优势产业、重点工程、重点地带、重点的科研项目,吸引更多的科技人员和科技企业投入新农村建设。要让大家认识到农村科技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使命感,要看到农村科技发展的潜力和机遇。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报业也有着非常不可替代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科学家,他们在工作中做出了创新,成为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创新先进代表。中国很多报纸宣传农业科学家和科学工作者,在这方面发挥着作用,对于传播科学精神和科技成果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成为社会的财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国农村科技进步与创新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农业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粮食安全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多年来,科技部认真贯彻党中央重大战略决策,始终把提高农村科技创新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大幅度增加农村科技工作投入,瞄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组织力量,投资资源,部署重大的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前不久科技部启动了“十一五”粮食丰产工程,在12个省开展粮食增产、增效的研究。在一系列农业科研项目中,我们不断深入农村科技管理和机制创新,显著增强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粮食安全、科技保证的能力。今年是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和科学技术发展纲要的关键时期,也是“十一五”科技工作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认真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力争在现代农业高科技领域,农业方面取得显著突破,显著增强我国农村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力争获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全面提升我国农业和农村的科技水平,努力实现我国科技率率先跨入世界先进水平的奋斗目标中。

  党的十七大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把自主创新能力的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度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作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新的要求。并且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摆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位置。八项任务的第一条,强调建设国家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这是科技工作的重大使命和责任,要抓好用好战略机遇期,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改善民生做出新的贡献。

  我本身也是科技日报的社长,今天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为农村服务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科技日报应该把科技的信息送到农村的“书屋”,把科技的信息献给农民,把科技的恩惠惠给农民,这也是科技日报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科技日报服务农村,这是我们落实十七大,也是建设新农村意义非常大的。

  新农村建设进入了重要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站在更高的起点,胸怀国家发展的大局,以增强农村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底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新时期、新农村的科技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请国家邮政局普遍服务司司长陈晓薇女士为本次会议致辞,大家欢迎!

  陈晓薇: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今天新闻出版总署召开“中国报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对报业在新农村建设服务中的使命和服务新农村的服务方向和议题进行深入研讨、探讨,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报业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对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代表国家邮政局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今天出席会议的新闻出版报业的各位领导和朋友们多年来对邮政报刊发行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报业是我国新闻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报业的发展对我国宣传党的政策方针、战略舆论阵地、促进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当前贯彻会议精神的重要工作。核心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报业、城乡的发展还不均衡,农村的报业发展水平比较低,农民看报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城乡发展不协调,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匮乏,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充分发挥邮政业和报业在传播科技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邮政业是我国重要的社会公众事业,邮政网络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长期以来,邮政业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证公民基本通信权力和传递党报党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邮政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承担了我国报刊发行的重要任务,形成了邮发合一的发信体制,通过邮政主渠道发行的报刊目前已经有近万多种,报刊累计份数达到180亿,近40%左右的报刊送递到了农村。同时邮政企业也以报刊建立起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在过去的几年里,邮政部门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一号文件,发挥网络优势,真抓实干,努力工作,在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贯彻落实好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充分发挥邮政系统的邮递、物流网络优势,更好更快的推进“万村千乡”试点工程,目前这项工程正在逐步推进,我们就“农家书店”工程中如何和邮政系统更好的紧密联系起来,来实现新的发展模式,这也是中国邮政责无旁贷的责任,同样这也是一次机遇。

  同志们,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做出重要的部署,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各有关部门必须鼎立合作共同推因报业和邮政同样肩负着共同的使命和责任,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和良好的合作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艰巨,意义重大。但是我们也清楚的看到,实践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还有许多新的课题需要破解,这次新闻出版总署组织召开的中国报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研讨会,我们认为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将为报业和相关部门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思考发展的机遇,相信我们大家将会站在社会发展的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审视我国报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积极影响。我们坚信,通过这次会议必将有利于我国报业为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同时,也祝愿我国报业在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下为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韩伟同志致辞!

  韩伟:我首先对本次论坛表示祝贺。同时也代表我们农商联全体会员对多年来给予农村、农业、农民支持的新闻媒体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我也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介绍一下我们全国农商联农业产业协会,我们是21个省,230多家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家们联合组织的农业产业联合商会。我们全体报业同仁在研讨如何抓住机遇和挑战来建设新农村,我作为一个多年来从事农村生产和植根于农村发展的企业家,感到由衷的高兴。

  大家也都非常清楚,近三十年来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取得日新月异的进步,可以说在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都不能小视我们。但是我们又不能忽略这样一个事实、这样一个现象,就是我们的西部农村,还比较落后、滞后。农业生产的集中度非常低,农产品的附加值非常低,农民的收入非常低。也就是改革开放初期,大家都非常清楚,猪肉是1.2元每斤,但那个时候我们的工人工资37.5元,玉米4分钱、8分钱一斤,但是我们现在的工资都超过一千多块钱了,玉米的价格现在在八毛到一块钱每斤,都是十倍、二十倍的增长,但是我们农产品的价格上升的比例只是这么几倍。这样就有一个不争的事实,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取得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我们惠兑了农村。党和国家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体现了我们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我们今天有能力和有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扶持农业、农村、农民,三农建设旨在干什么呢?就是让农民增收。农民怎么增收呢?靠农副产品的价值上升。现在价格波动也引起管理层的高度关注,温总理在大连约请十几个企业家参加会谈,他们说鸡蛋价格、农副产品会不会还有比较大的价格波动?我说农副产品的价格上扬是在所难免的,但是要想稳定价格,要推动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的发展,通过龙头企业发展带动更多的农民,形成集中度较强的产业联盟。我想我们农业产业商会前不久发出一个倡议,就是我们决不以产业联盟的形式哄抬价格,我们要做稳定物价、保障供应的模范,因为我们有集约化的发展,我们得益于改革开放,我们是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通过集中度较强的,像汇源、蒙牛、伊利也好,这样集中能够控制供货量,同时又能稳定价格。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产品价格相对稳定呢?因为市场相对成熟,物价极其稳定。所以,我说新农村建设研讨会,一个是丰富农村农民的文化生活,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农民腰包里如果没有钱,如果农民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增收,文化生活、文化品位有办法提升吗?所以,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在哪里,就在这里。新农村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所以,今天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全国传媒讨论新农村建设,我作为一个三十多年置身于农业生产的一个企业家,我真的感到非常欣慰。也就是说我们在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过程当中,全社会在关注,我们的大众传媒在关注,所以,我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发展过程当中,更关注我们农业产业商会,关注农业、关注农村。同时,我也预祝今天和未来两天的会议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韩伟同志的精彩发言。

  下面进入会议的主题发言。大家知道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十七大报告当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精神。作为党和国家舆论宣传阵地的报纸出版业,在传播农村经济政策、服务三农、加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因此,今天下午我们第一单元的议题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报业使命”。

  我们一些农业大省的党报集团率先在服务新农村建设方面积极行动,主动承担时代赋予的重要责任,成为了我们报业的表率。

  下面,下面我们就请江苏新华日报报业集团许洪祥社长发言,大家欢迎!

  许洪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根据会议的安排,我谨代表新华日报社就新农村建设中的党报使命做一个简要的发言,并求教于各位领导和同仁。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最近,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召开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和农村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中央提出的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大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等一系列新精神、新思路、新举措,对党报宣传提供了鲜活的新闻源泉。准确把握中央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是党报光荣而重大的使命。作为一张拥有七十年悠久历史的党报,新华日报就如何履行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党报使命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我们感到,履行使命的关键在于注重党报媒体的特性,在舆论引领、信息传播、提升素质、文化服务四个方面下工夫。一是在社会主义新闻建设中充分发挥舆论引领作用。

  在实践中我们形成两方面的基本认识,一是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促进农村与社会协调发展,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二是随着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党报不仅重视新闻的采集,来自广大农村的新闻也应该给予同等的关注。当今的农民既是未来城市化的人群,用主流新闻引领农村舆论新闻阵地是党报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城市新市民给予关怀和爱护,维护他们的切实权益,是党报聚焦现实,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应尽职责。我们深切感到,如果农民读到党报,不信任党报,那是舆论党报引领的缺位。国家“十一五”发展纲要中对这一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党报、电台、电视台加大对农村和农业的报道分量,增加农村节目、栏目播出的时间。基于以上的思考,近年来,在江苏城市化迅速推进的过程中,我们新华日报面向基层、服务农村,三农报道不但没有缩减,相反数量有所增加,质量不断提升,赢得了好评。江苏省省委明确提出来十大工程建设,坚持几年。最近省委省政府又在十七大以后提出推进城乡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引导体制等五个方面一起落实,实行城乡统筹发展目标。这些新思路和新举措,对千百万农民意味着什么,会给他们带来哪些实惠,将农村面貌发生怎么样的变化,作为省委机关报有责任、义务从新闻视角进行权威的解读,在第一时间将中央和省委的政策精神落地,传递给读者,特别是农民读者,为他们勾画新农村建设的美好环境,进而推进工作的有效开展。

  从2002年起,新华日报推出了,充分尊敬农民意愿,完善机制,形成合力等十个方面深度解读了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全面报道各地各部门对建设新农村新办的实事。除此以外,我们还在要闻版上精选各地的报道,按照省委提出的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的要求,组织了上百名记者奔赴全省各地报道采访,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深化农村改革的最新突破。并分苏北、苏中、苏南三个组,使全国各地学有榜样,干有方向。由于我们对新农村建设报道的关注和重视,对农村新闻舆论的把握,进一步提升了党报在农村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而且使广大农民看到了对身边人、身边事的报道,用贴近性提高了党报的美誉度。

  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提高有效性,党报不同于冀望的发展和压力,需要积极应对市场化刊物和网络媒体的双重压力。在江苏农村农民上网越来越多,因此在新的传播环境当中,我们感到党报要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积极有为,并且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优势,向农民读者提供及时、权威、使用有效的信息服务。在舆论阵地中赢得主动,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等管理目标提出有效的信息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必须与农民的具体需求相对接,农民的需求随着时代的进步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广大农民兄弟,农民工,作为城市的新兴群体,他们逐步适应了城市的生活节奏。我们及时关注村运路线、票价、服务等各个方面的信息,通过切实报道服务农民。我们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让三千万农民享受养老金等等报道,体现信息服务的使用价值,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省委提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我们针对全省全面小康的建设难点,长期深入到村头第一线,了解采访,总结经验,推广典型。瞄准帮助农民实现持续增收这一突破口,围绕主题,先后推出了重点报道。江苏新农村积极应对土地改革分析报道,追踪惠农的舆论追踪报道等等,这些报道受到农村读者的普遍关注。2006年9月26日,省委宣传部,对报道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着力帮助农民提高素质。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的素质是实现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等基础性的目标,提高农民素质也是具有现代理念、现代意识的新型农民。把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环节。我们感到推进农民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党报要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一方面引导他们成为现代的农民,一方面帮助他们成为合格的新市民。近年来,我们在新华日报开设了讲坛、人文等专版,通过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生活化、口语化的表达,传递新的理念、新知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生活中的礼仪等等主题讲座,受到了包括农民内的读者们欢迎。我们开设的健康专版,为引导农民积极转变生活方式和理念提供了帮助。另外,我们还在新华日报头版开设了“百姓故事”专栏,讲述当代农家的心事、当代农村的新风,通过口述表达,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这在无形之中提高了广大农民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

  四、在新农村建设中不断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在建设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党报也要注重发挥自己的力量,为农民提供健康娱乐的文化服务,这既可以让党报的内容更加活泼起来,也可以为农民营造良好的娱乐文化空间。

  以上是我们在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的粗浅实践、体会和认识。我们深深的感到,我们所做的工作与中宣部和总署的要求和农民兄弟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兄弟报社也有很多创新之举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们党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重道远,我们将继续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请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社长杨殿军同志发言,大家欢迎!

  杨殿军: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感谢新闻出版总署给我们一个交流、学习、研讨的机会。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办好看的农村报,办权威的农村报,办赚钱的农村报。

  黑龙江报业集团主办了农村报,是黑龙江日报的农村版,创办于1949年,是国内唯一一张与共和国同龄的涉农类报纸。由于经济效益的原因,许多省都纷纷停板了农村报,改办其它报纸。黑龙江日报办的农村报,始终坚守阵地,我们认为黑龙江是农业大省,是祖国的粮仓,全省3800万人口中,2000万是乡村人口,农村需要报纸,农村广大的市场一定会让农村报生存下去,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摸准农民的需求。

  调查显示,改革开放的农民,靠听拉伯、广播获取信息。当前,中国农村看垫支已成为大多数受众首选。中国电视节目总体呈现城市化、消费化、时尚化的倾向,农民看电视也是休闲的需要。

  报纸的特点是便于储存和记忆,便于把反复阅读和传阅,便于进行深度的传播。当前统筹城乡发展,新农村建设,农村受教育人口增加,都为农村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作为农业大省,我们要抓住机遇,我们的农村报在90年代中期处于历史低谷,发行量最低降到35万份,经过多年艰苦的探索,虽然我们的农村报与兄弟省的农村报在发行量和广告额方面还是很弱小,但是我们的农村报终于实现90%以上的发行份额是农民自己掏腰包订阅,这标志着我们的报纸进入了农村市场。特别是近四年里,发信量增加50%,达到11万份,广告收入由几十万元达到近500万元。

  我们认为办农村报首先要办好看的农村报,所谓看好的农村报就是要办实用的农村报,我们的宗旨就是帮农民致富,替农民说话。

  我们从政策解读到技术咨询,从诉求传递到心理咨询,方方面面,林林总总。其中一个典型的栏目就叫“整明白”热线,通过电话接听农民的问题,直接解答农民提出的问题,这一栏目受到农民读者的热爱。这一栏目的开设,增强了报纸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加强了报纸的可读性。每年接听农民电话咨询万条以上,每天在报纸上平均回答农民有代表性的问题十余个。最近集团投资建设了,农民朋友可以通过电话、电子短信、电子信箱与我们联系。

  二、我们认为办农村报就要办权威的农村报,就要把党报资源最大化,强化报纸的社会化。我们建设了村官论坛,这一活动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每次论坛省领导就(黑龙江省的农村经济形势做专题报告),省农科院的专家就畜牧业、农产品营销问题等做讲座。来自全省各地的村官在论坛上共商建设新农村的大计。

  为扩大农村报的发行,我们与省邮政局联合举办全省“十佳乡邮员”评选活动。这一活动密切了与邮政的关系,培养了千百名农村的优秀乡邮远。截止到目前,十佳乡邮员已经成了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农村报联合省有关部门开展了“全省首届十佳村官”评选活动,评选优秀的村长,这一新鲜事受到全省的关注,让农村报名声大振。

  办一张农民喜欢的报纸,我们感到一定在文化品位上下工夫。因为今天的农民与过去大不相同,他们的口味高了,他们选择各种媒体的余地大了,你的报纸办得不好,读者就不买你的报。道理很简单,逼你必须把报纸办好。

  三、必须办一张赚钱的农村报。办赚钱的农村报,就是通过开拓市场吸引涉农企业。农民订农村报有一个特点,相信农村报,包括相信农村报纸上的广告。所以,农村报的广告是一把双刃剑,做好了服务农民,又解决了报纸增收问题。但做不好伤了农民,昧了良心。农民是我们的衣服父母,农村报要赚钱决不能赚昧良心的报。但我们只登绿色广告、诚心广告。从几十万的广告额增到几百万的广告额。近年来,我们年年组织的黑龙江新农村建设论坛活动,请涉农的厂家、商家共同研究新农村建设,会议开得效果很好,厂家、商家把好的产品、商品送到农村。我们还组织了村村通工程,把商家、厂家组织到一起,把质量好的饲料配送到农村,我们在村里建立了村村通服务站。我们结合农资生产企业和农民的需求,我们农村报还创办了系列为农民服务的周刊,最近还创办了农村报的增刊《摇钱树》。不仅扩大了报纸的影响,还扩大了报纸的收入,让商家、厂家把农村报视为开拓农村市场的良好品牌。

  目前我们正着手做好几项工作,一是准备和有关企业合作,组建股份公司。二是积极参与乡村阅读栏的建设。黑龙江省扶贫办合作,每年拿出专项扶贫资金,订阅一万份农村报送给全省100个贫困村。目前20到30岁订阅农村报的读者只占10%,新农村的新需求,是我们平面媒体必须关注研究的新课题。谢谢各位!

  主持人:谢谢杨社长的发言。下面请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总编辑王春芙同志发言,大家欢迎!

  王春芙: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有机会在这里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跟大家探讨。

  南方日报作为广东省委的机关报,整合资源,创新方法,全程投入,积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大家汇报南方日报的一些做法。

  一、采编高投入。将新农村建设列为南方日报长期跟踪的重大选题,开展持续深入的宣传报道,通过政策解读、典型报道,开展论坛、举办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报道手段,将新农村建设报道做深做透做活,发挥机关报的作用。

  2005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特别是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南方日报》高度重视对新农村建设报道,通过深入学习研究,我们感到新建设提出必将是农村社会的一场大变革,我们深刻的意识到在这场变革中媒体人有着重大的社会责任,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我们加大了农村报的版面和投入,把新农村版面的报道做深、做足、做够。具体来说有三点体会:

  第一点,充分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做好政策解读和深度报道这篇文章。

  在中央和省委相关政策出台以后,利用言论、深度报道、政策解读等多种办法,帮助读者对相关政策进行充分的理解和充分的消化,这是党报引领舆论的最重要的形式,也是党报报道做深做够做出高度的必然选择。2005年以来,我们围绕中央连续两年一号文件的发布和广东省委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件的公布,版面比较集中,做了比较深入的政策解读和宣传报道。

  “比如新农村建设多种模式各领风骚”这个专题,着重强调各地新农村建设中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量力而行,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形式主义,这一报道针对性非常强。

  比如我们还搞了一个《四大新思维破解新农村建设难题》这一专版,从广东省、省政府《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里梳理归纳出四个破解新农村建设难题的新思维:新思维一,公共财政阳光普照。思维二、规划先进分布实施。思维三,首先要培养新农民。思维四整村推进式扶贫。

  另外,我们注重言论是报纸的灵魂,在做好政策解读的同时,我们还十分关注通过配评论、编发观点版来引导舆论,通过权威专家的权威观点来引导读者,增强政策解读报道的权威性,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到2007年这两年,我们专门就新农村建设发表评论就多达9条,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观点版共编发了8个版。

  第二个做法是抓典型,以点促面,做好典型报道这篇文章。树立典型,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对推进新农村建设有积极的帮助作用。从206年2月到07年,我们推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栏,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一些新经验。在新农村推进之初,有部分人对新农村建设存在误解,认为这容易搞成政治工程,新农村建设要靠政府用钱堆起来,我们报道了“徐闻”典型,徐闻的经验证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不是政府用钱堆出来的,而是党委政府引导、带领农民为主体进行开拓创造。

  我们从2005年底连续报道了“肇庆市创建生态文明村的经验,引起了省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今年省有关部门在肇庆召开了推广其做法的现场会。

  第三个做法,整合资源,召开论坛,举办活动,多角度、立法化的做好新农村建设宣传报道这篇文章。

  从新闻传播学的理论角度来看,媒体不但是信息的传播者,也应该是社会活动的组织者,基于媒体是对社会活动组织者这一定位的认识,为了使南方日报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报道活动更多元化、更立体化更能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我们在做好宣传报道的同时,非常注重整合资源,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议题举办了七八场活动(论坛)。

  比如205年12月20日,在党中央刚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时候,南方日报和广东省社科院主办了“固本强基保先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研讨会,总结推广阳江市平地村的经验。

  2006年2月18日,我们与省委宣传部、省旅游局联合举办了“寻访南越最美乡村”活动活动,力推广东乡村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60个获得最美乡村称号的乡村景点区(点)游客急增。

  2006年8月1日, 我们与广东省农办、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农业厅、省社科院等联合举办了“郁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论坛”,探讨山区县如何将新农村建设与建设山区经济强县结合起来,以发展绿色经济为突破口,取得了良好的突破。

  自2006年以来,南方日报对德清破戒新农村建设难题的探讨进行了持续一年多的跟踪报道,并于2007年9月26日联合肇庆市政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了“德庆破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大难题”为主题的广东发展论坛,总结德庆破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大难题的成功经验,在全省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

  新农村建设需要有力的智力支撑,而报纸在教育、引导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要使这一作用最大化,首先要解决报纸覆盖问题。尤其是边缘农村面临着巨大难题,报纸要求发行总公司将其作用重要的任务,我们的报纸是自办发行,我们的报纸送到农村,受到了农村老百姓的欢迎。为了使偏远地区能在第一时间看上报纸,我们在山头、潮州、湛江等地方搞了分印点,使我们的报纸能在第一时间传送到每个角落。

  另外,清远市清城区与我们当地的办事处合作,大部分的自然村都建设了文化室,每个文化室都订阅了南方日报。

  三、驻村齐参与。

  我们作为省委的直属单位,相应省委的号召,组织动员报社的员工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省委的直属机关,我们从2005年起,连续三年派出三批工作组,进驻在湛江市麻章区,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评价。我们还在该地的小区订立了奖学金,还有400多套校服发给比较贫困的山区小学,另外,我们还为田寮村解决了饮水难的问题。(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王总编辑的发言。

  下面请农民日报总编辑王太同志发言,大家欢迎!

  王太:各位领导、各位报业的同仁,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参加中国报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研讨会。

  这个会议的举办,我感到有三个好,第一个好,感觉开这个会的决策和机遇好,很及时。从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重大决策目标以后,新农村建设在全国已经开展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各地各项工作都在扎实推进,在这个过程当中,农村各项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农村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旧的观念、旧的政策、旧的体制和机制也正在逐步破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在这里我想说一下,农业部部长最近在全国农业会议上讲了八个方面的问题,是八个“虽然”,八个“但是”。

  虽然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就显著,但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根本 改变。虽然农产品总量平稳,但供给矛盾加大。虽然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断完善,但农村生产程度低,农业问题日益突出。虽然农村劳动量大量转移,但是务农劳动力素质整体下降。虽然国家对三农投入总量不断增长,但直接投入农业生产的仍然不够。虽然三农得到了全党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有些问题正在破解,但是目前我国城乡分割的格局尚未打破,制约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消除。我想以上这些方面概括了现在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过程、状况。

  在这个过程当中,在农村、农业关键时期,我们开这个会,我感觉到非常及时,非常必要。这是一个好。第二个好,会议主题设立得好。我们从根本上提高服务新农村建设水平所必须考虑的问题。会后还有一些倡议、宣言,这种设计,我感觉很好。第三个好是参加会议的人员邀请的好,会议中除了要求有关部门领导外,出席会议的主要是党报和党报农村版的负责人,还有科技类报纸、农业类报纸、晚报都市类报纸的负责人,我感觉到考虑得非常周到。因为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建设农村、改造农村,它不仅是农村和农民的事,是全党和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和责任。

  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提出,实际上也是站在全国全局的高度上提出来,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了全国现代化更突出的位置,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步骤。所以,近年来,中央国务院一直强调把三农工作重要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也告诉我们在新农村建设过程当中没有旁观者,特别是党报和时政性的媒体密切相关。通过我们的工作、报道新的政策、新的经验,发现新的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同时根据现在农村快速发展的情况,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情况,我们媒体的使命也应该有些相应的变化。我们不仅仅是像过去传统新闻学的报道者、记录者,我还应该是一个参与者,用我们媒体的力量来推进新农村建设。过去我们搞三农报道,主要是党报和农业类的媒体,现在晚报、都市类报纸,也正在根据自己的读者和发行定位情况积极参与这方面的新闻报道,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势。

  作为媒体,在新农村建设历史进程当中,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想可能主要包括以下这么五个方面:

  一是阐释报道政策,或者说影响政策。通过新闻报道,报加强三农工作的各项政策,我们站在农民的角度,来进行报道,进行解读、阐释,让农民了解、掌握,使农民能够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从而发挥好政策的效益,给农民带来利益。

  近年来,三农方面的惠农、支农政策越来越多,含金量也越来越高,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也给我们提出了任务。通过我们的报道来推进政策的落实和有关政策的制定。我们国家实行了很多年的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体制下,还有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存在很多的问题,对三农很不利的问题,很多是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或者是出几个文件就能解决的,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媒体应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建设公平、公正和谐社会的要求,按照农民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来展开报道,来推动问题的解决。推动不适适宜的政策尽早的改变,不完善的政策尽早的完善;推动更多的新的利农、惠农政策的出台。事实上,近年来很多政策的完善和改变,是在媒体的强烈关注和推动下加速完成的。比如说城市受风险制度,这是在我们报道中推动制度的尽快完善。

  二是提供信息,或者叫传递信息。包括市场信息、科技信息,也包括就业信息等等。农民要发展、生产,需要了解市场和科技信息。要发展二三产业,需要了解有关二三产业的市场和政策及其它信息;要进城务工也需要了解城市里的就业方面的信息;还有精神文化方面的信息,信息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

  农业日报十年前开辟了一个专版,叫“农村致富文摘”,这个专版已经被评为全国名专栏。主要是介绍全国各地农民致富的经验,有些小窍门,小经验,受到农村干部和农村农民的广泛欢迎。文摘上的信息对农民来说还是非常实用的,对他们的致富提供了启发、帮助,所以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三是反映需求。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农村、农民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诉求也发生了变化,农村的问题越来越社会化,农民问题应该说有一部分是城市化,农民的问题也就是城市的问题。农民工进城,他在城里生活、就业、社保、孩子教育等等,这些问题就是城市的问题。所以说务农的农民,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还有进城打工的农民,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有什么需求,他们是怎么生活的,他们的孩子是怎么教育的,老人是怎么赡养的,他们进城务工当中遇到了什么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媒体给予关注。只有我们深入到农村的一线,深入工地,深入现场,到农村的生活当中才能感受了解到,我们的反映才能更有针对性,更切合他们的需要,也才能对读者形成说服力和影响力,从而发挥好媒体的作用。

  四是维护权益。农民的维权,一方面是要维护好农民的经济权益,主要是土地承包权。随着城市快速的扩张,现在农民的土地权益受到侵害非常厉害、威胁非常厉害。有些地方甚至借用新农村建设的名义,把农民的宅基地大幅度缩小了。三万块钱一亩地买来,然后三千万一亩卖出去。同时,农民的社会保障还没有解决,三无人员还大量存在,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关注。农民进城打工,从事二三产业,有些人拿不到工资,这些也是需要我们关注的。再一个方面,农民在社区里的权益,比如说选举权、监督权的权益,这也就是农村内部的农村民主政策建设。还有一个民主权力,也可以叫政治权力,就是农民对整个国家决策的影响和参与程度。在十七大报告中总书记讲到,要逐步按照人口比例来选举产生人大代表,这是一个重大的政策突破,有利于提升农民的政治地位,扩大农民对国家政治的参与。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农民的公民权利,农民的弱势还表现在公民权利上,他们的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都和城乡存在不对等的情况,农民的权利是我们媒体应该实时关注的一个重大领域。 还有一点就是农民的生活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领域,农民现在的观点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我们应该根据新的变化,传播农民的生活方式,传播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知识,拓展他们的生活和精神领域。

  国家以推进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为大局,作为媒体我们也责任服务好这个大局,同时我们要服务好大众,农村人口占全国的60%至70%,有7亿多人,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业服务我们服务大众的要求。但现在值得注意的是新闻报道和新闻媒体的泛娱乐化现象非常明显,这可能是媒体市场因素所导致的。我们应该做一些变革,组织更多的记者到农村,到一线去做好农村报道。

  最后,对加强涉农为主的政策支持提点建议,现在真正农业类的媒体全国28家,农业科技这类是29家,这说明涉农类报纸非常少。所以,还是需要在农业媒体的发展上需要得到国家的一些政策支持。这可能是因为农村市场的情况消费能力比较低,广告量也比较小,全国57家涉农的媒体加一块的广告额可能还不足省会城市(都市报)一家的广告额,所以,涉农媒体需要得到财政部门的支持,比如说在减免增值税、广告收入营业税,降低发行税,包括财政补贴方面给予适当的扶持,特别是西部地区,还有发行上给予一定的支持。现在越穷的地方越需要信息,所以,需要在西部地区的报纸发行量上给予扶持。我们农业日报在发行上也动员了一些企业,特别是涉农企业,还有其它企业,为西部地区送农民日报。同时动员地方政府、财政给予扶持。我想中央政府应该更多的往西部铺些钱,往往西部地区做一些涉农类的报纸,这样也可以增强报纸的覆盖面。

  再一个问题是在刊号的审批上,是不是也可以给予一定的考虑,比如说我们的刊号也可以涉及其它方面,可以用在城里赚的钱来增强为农服务的能力。

  今年的农村工作会议上确定了加强农村基础建设,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这是明年农村工作的重点,也是中央明年一号文件的主题。农民日报作为第一张面向全国农民的报纸,也是唯一以三农为对象的日报,尽管有很多困难,我们依然会坚守好阵地、帮农民服务、坚持为农民说话、让农民说话、说农民的话这一方针,我们也愿意和大家一起探讨为农业发展、农村发展、农民幸福来做好我们媒体的工作。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王总编辑的精彩发言。前面几位报业集团的老总已经做了很好的发言,下面我们继续请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中国县域经济报》社长许宝健同志发言,大家欢迎!

  许宝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在党的十七大刚刚结束不久,我们主管部门、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召开这样一个研讨会,探讨报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议题,我觉得十分及时、必要,也是十分重要。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传媒业时时刻刻影响我们各个方面的生活,广大农村,包括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也不例外。因此,我认为不仅仅是报业、广播电视,乃至网络,乃至会成为第五代媒体的移动媒体,都应该聚焦到服务新农村建设这一议题上来。我虽然搞了二十多年的三农报道,但是我仍然不敢面今天会议的主题“使命”这个词。我想在座的同仁可能会跟我有同样的感受,话说过来,我们不敢面对“使命”这个词,恰恰说明我们的努力还不够,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付出更多更艰苦的努力。所以,今天这样一个主题论坛也是对我们一个鼓励和鞭策。

  新农村建设中的报业“使命”,各级党报如何加强服务三农问题。那些以三农为主的服务报纸,如何进一步增强实力,增强服务三农的能力,也就是说有能力的要多服务,要增强服务的能力。

  第一个问题,有能力的报纸要加强服务新农村建设。我们也可以提出两条来检验一下,第一条,报纸的总编辑,在座的各位党报集团的编辑,一年下几次农村?如果还想再具体一点,我们还可以给一个参照,这个参照是谁呢?就是总理,看看我们的总理每年下几次农村。

  第二个问题,报纸的版面有多少是为三农服务的。现在的报纸越来越厚,版面越来越多,但是真正为三农服务的却并不突出。我记得2003年中央发过一个文件,就是要求党报要办面向农村的价格低廉的版面较少的、针对性较强的农村版,但是过去几年了,有的报纸倒是调查、研究了,但是结果还是没办。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放到更高、更大的背景来考察,也许我们会有更深的感受。

  这里我简单说两个背景,第一个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关于三农问题我们常说的就是这样两句话: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另一个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在中央文件中反复多次的强调。我们一直贯彻强调一个问题,而且强调的越来越重,直至重中之重。同时没解决好改革开放以来,甚至新中国成立以来没有“三农”问题。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我常想这个“重中之重”,自己也常常感到困惑,而且有时候自己也不好跟人家说这种困惑。这种困惑是什么呢?既然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党的宣传舆论工具,作为党报宣传三农舆论问题,是不是也是我们党报的重中之重呢?如果是,应该如何体现?

  第二个背景,党的十七大刚刚结束,我们正在学习和宣传十七大精神,我学习十七大精神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条,一条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条,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觉得邓小平最大的贡献就是发觉了“初级阶段”这四个字,他解决了社会主义的许多重大问题。那么什么是初级阶段呢?就是不发达阶段,就是农村尤其不发达。或者这句话反过来说也是成立的,因为我们广大的农村还很不发达,所以我们国家还处于不发达阶段。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央反复强调,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国情,不理解初级阶段,就不能真正理解中国,不了解农村,就不能说你真正了解中国。以上讲的两个背景,一个重中之重,一个初级阶段。理解这两点,有助于我们找到党报农村宣传的位置,也有利于确定党报服务农村的定位。

  目前服务三农类报纸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提高服务能力。2006年下半年,中央去农村调查,这个调查显示,2005年,专业的农业类报纸,1/3亏损,最高亏损300万元;1/3盈利,盈利200万元,还有1/3持平,这些报纸不仅实力不强,经营困难,而且存在报纸质量不高、发行量不大、发行不畅、人员待遇低、难以吸引人才等,这些都是三农报纸普遍存在的问题。三农报纸这种状况,至少显示了三个不适应:第一个与我国农业大国、农民大国的基本国情不适应。二是与重视三农问题不适应。三是与我国报业自身传媒发展的形势不适应。

  我们常常讲到城乡差距,也在为缩小城乡差距而不懈的努力,这就是城乡信息资源占有的不平等,城乡信息资源占有的不平等,已经成为新时期城乡不平等的重要表现。

  信息作用一种软资源,在信息时代,在市场经济时代,它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比如在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短缺时期,农民不用关心信息,他生产的产品是计划收购,但是在今天,如果农民不能准确掌握市场信息,他生产的东西不仅赚不到钱,而且还可能赔钱。所以,农民不能要占有主力、资金、生产工具等这些硬资源,还必须占有信息软资源,必须软硬结合,才能在市场经济大海中畅游,这是一方面,说明信息对农民走向市场的重要。

  不仅如此,还有另一方面,信息占有对农民自身的成长,对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对农民作为人的发展,甚至也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在一般情况下,人的智力差距不是很大,不管是出生在城市,还是出生在农村,也就是说人的差距并不是天生注定的。当然作为农民的身份是天生注定的,这也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不平等。在这个地球上只有两种人是一生下来就决定身份了,一个是英国的贵族,一个是中国的农民。我想表达的是这样一层意思,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抛开城乡的界限,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怎样才能比另一个人更聪明,这就是我知道的你不知道,你我都知道的,我比你早知道,你我同时知道的,我比你知道的多,知道的全面。而我们今天面临的形势就是这样一种形势,我们现在的城市和很多地方的农村就是存在这样一种差距,占有信息就会使人聪明,信息缺乏人就会变傻,就会成为信息时代的傻子。反过来说,你现在要培养新农民,要让农民变得聪明,你就给他信息,你要不想让农民变得聪明,那就别给他信息。现在有些地方的领导,特别是村里的领导,很明白这个道理,也很会利用这个道理。现在有些地方的领导让农民处于完全的信息饥饿状态,而自己浑然不觉,对农民信息封锁的目的就是好管理,我知道的你不知道,那你就得听我的。这样管理农村,管制农民,不管傻才怪。

  还有一个例子,上个星期,我老家(鲁西南)一个亲戚给我打电话,说中央出了很多养猪的政策,想了解一下信息,我说你看报纸,他说没报纸,我说你上网,他说没网,他说我问村长,村长不告诉我。国家为了促进生猪生产,出台了政策,拿了这么多钱,直接给养猪户农民进行补贴。但是我们做了一个调查,现在已经在养猪的农民,你问问他,到底中央出台了哪些对他有直接好处的养猪政策,他也答不出来。我们常说政策的开放量对农民来说,政策就是真金白银,就是金钱。所以,我们做报纸的,做传媒的,不能不关注农民的信息要求,特别是以服务三农为主的报纸,要充满真情,全力以赴,与农民共成长,与农民更进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使命的确是艰巨而光荣。

  这种三农类报纸的现状如何改变呢?应该从内外两个方面着手,从外部创造一个适合三农类报纸发展的良好环境。我们出版部门、有关部门都应该有所作为,要研究有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出台扶持政策,要逐步壮大三农报纸的实力。在这里我想借用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常讲的话,支持三农报纸,就是支持农村,扶持三农报纸,就是扶持农民。三农报纸在促进三农发展中的作用,绝对不亚于龙头企业对于农业发展的作用,而龙头企业享有国家八部委统一出台的优惠政策,而三农报纸不但不享有优惠,甚至连平等都很难做到。从内部来讲,三农报纸服务新农村建设还有更多的要做,各报在实践中创造了很好的经验,刚才几位老总都介绍了,今后我也要向大家好好学习。

  最后,我也大胆地给本会提点建议,既要总结经验,也要研究解决问题,第二个,既要研究点上的问题,行业的问题,也要研究面的问题,宏观的问题。第三个,既要讲报业在新农村建设当中的使命,也要整合和注意发挥其它媒体,探讨与新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相结合的形式,来共同为新农村服务。咱们是新闻出版总署,应该说新闻都管,但实际运作中,我总觉得好像是报纸出版署,好像我们只是管报纸这块,好像广播电视都不管,我觉得应该把他们也纳入到这个范围当中来。

  最后,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祝各位同仁、各位领导新年快乐。谢谢!

  主持人:谢谢许社长的精彩发言。

  我们这次研讨会还邀请了国内优秀的涉农类的企业家代表,下面请他们谈一谈企业对服务新农村的感受和企业服务三农时的传播需求。

  今年9月,温家宝总理在大连考察的时候,曾经对“农商联”在农业产业化、食品安全、农民增收等等方面发挥了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总理说,你们立了大功,你们是功臣。下面就请全国政协常委、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的农业会长刘永好同志发言,大家欢迎!

  刘永好:尊敬的柳斌杰署长,尊敬的各位主编们,很荣幸在这里跟大家一块交流对新农村建设的一些体会。

  我是一个民营企业,从中国的西部四川起家,26年了。这26年以来一直做农业产业,现在已经成为国家级的重点龙头农业产业。今年销售超过28亿,其中80%都在农业方面。同时我们也赢得了六个中国农业品牌和七个农业产业化重点国家级品牌。同时,我们也联合几十万户农民,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做贡献。我们取得的这些成绩首先是党的改革开放的政策和农村广阔的大市场给我们带来的。

  我也在回想,媒体对我们农业企业的支持、帮助特别多。我记得我们开业不久,四川农村报几乎每周都有我们的报道,我们相当广泛的联系,一直到现在,我们全国的农村类的报纸都跟我们有相当的联系。当时《广告法》还没有,我们就通过广播等进行方方面面的宣传,这方面媒体给了我们大量的支持和帮助。我想支持和帮助,不单单是支持我们一家,也是支持全国的农民朋友的,所以,我这里代表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也代表工商联的农业产业商会向媒体、向新闻出版总署表示感谢。谢谢大家!

  我一方面是作为农产业的企业,另一方面作为全国政协,我做了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对政协的工作也比较了解,政协给我安排的任务是做农村产业的调查研究,为此我做了一年多的调查研究,走访了全国的十几个省市,最后我提出一个报告,这个报告交给了中央领导。中央政府最高的领导在上面有批示,同时分管农业的副总理专门请我到中南海请一些专家,请了各方面的负责人,听我做了一个发言。我讲了45分钟,我谈到的中国农村现在正在进行转型,正在进行变化,我就讲到了中国经济建设往往是从农村开始的。1949年的时候,打倒了地主,农民分得了田地。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农村农民的粮食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了。现在改革开放快三十年了,工业发展很快,农业发展相对慢一些,粮食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已经成为全党、全国非常重视的问题,因此中央出了四号文件,来帮助、支持它,中央从税收、财政拨款等方面给了农村建设很大的支持,估计刚刚召开的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也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的支持措施和办法,我相信明年的一号文件将会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些精神。

  作为一个涉农企业,作为一个政协委员,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事。我的报告是这样讲的,中国农村叫做自主型转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又过了三十年,工业跟农业依然有很大的差异,在中央支持这种大的格局下,在中国经济进入改革的情况下,中国的农村经济进入了转型期。我的调研是这样的,我们跑了全国很多地方,结果发现在农村甚至75%的青壮年劳动力已经转移到城市里了,现在农村是精兵能人都出去创业;第二个,身强力壮去打工。还有一个现象,外出务工的农民出去以后往往是修房子,现在农村的炮楼式的房子少了,他们赚完钱以后就在城市里买房子,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这说明农民从根上考虑今后不再回去了,成为新的城市人了,这就是一种变化。

  我们还做了一种调查,发现现在国家在支持,在引导、帮助农村向现代农业方向转型,提出农村人口城市化,农业要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这是国家的引导。这样农民朋友自愿地选择了逐步放弃小农经济的生产格局,到城市里打工,这是农民选择的。

  再一个,我们广大的城市消费者也出现了变化,原来有4亿多的人在城市里消费(农产品),现在由2亿多人到城里打工,或者当老板了,他们带走了1亿的家属,就是3亿人,这3亿人加上原来的4亿多人,就是7亿多人在城市里成为农产品的消费者,也就是农产品的消费者增长的百分之六七十,但是生产者减少了相当多,百分之六七十的劳动力都转移了,现在在农村里剩下的人老弱的偏多。前不久出现了肉、蛋价格上涨,有人说这是周期问题,第二个就是粮食价格上涨的问题,但是最根本的问题是,现在由于农村养殖业,原来都是分散养殖,全国大概有4亿户农民,4亿个养殖单位,而这些养殖单位现在逐渐转移了,相中相当一部分只是老弱幼小了,他们没有能力去搞小规模养殖了,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现在外出务工(平均1500的收入),这远远超过了一家人在农村种地挣的钱,这样农民就都到城里了。现在山东几乎找不到养十几只鸡、几头猪的农民了,在广东、浙江都是这样的,而且西部还是以传统养殖为主的。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当农民自愿放弃传统的养殖模式,而现代化、规模的养殖模式又没有跟上的时候,就出现了产销脱节,就导致了市场供不应求。当我把这个观点向国务院领导汇报的时候,他们认为我这个观点比较有意思,而且也表达了农村的现状。

  现在农村的经济是两部分,一是种植业。种植业占到60%多一点。畜牧业占到30%多一点。发达国家畜牧业应该占到50%,或者更多,所以要调整结构,使畜牧业的比重上升,这是国家农业是否发达的一个考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畜牧业占了半壁河山(相当一部分资源退出了传统养殖模式),这对我们的企业来讲,对国家来说,是一个好事,这种格局好不好呢?我觉得是大好,非常好。因为有两三亿人自愿脱离农村到城里去,我们想一想三峡移民,100万人民我们用了十多年,到现在还有后遗症,但是我们两三亿人转到城市里以后,没有造成太大的社会振荡,也就是说国家没有花太多的钱,我觉得这是好事。农村人口城市化,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这是大趋势,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由于小农户自愿退出家庭养殖模式以后,现在市民最关心的是什么呢?产品多、价格低,并且质量安全。在这种新格局下,我们原来的模式下,食品安全保证是比较难的,我们的监管部门根本没有办法监控,大概三四亿个生产单位怎么监控呢?成本太高,人员要求太高,所以说这是大好事。当这种大的格局来了以后,我们涉农业就要迅速做大做强现代农业。我们集团经过这几年的考量,大概在两年前就提出要打造世界级的农副企业。因为我们国家有13亿人,是最大的肉蛋奶消费国,同时也是最大的肉蛋奶生产国,但是我们跟发达国家相比差的太大了,不是几倍,甚至是几十倍,所以应该可以产生世界级的农副企业。企业要做大要强,要做到食品安全,同时要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要组织农民在新格局下得到新的成长。所以说我们又以打造猪产业链、禽产业链、奶牛产业链为己任,我们已经形成了5亿只禽的产业链体系,我们有几十万的农民在产业链组成养鸡合作社。而在养鸡合作社里面,农民平均收入要翻一番,一定要保证农民的收益。而且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也要保证农民的收益,在这个问题上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什么是社会责任?不是说你捐多少钱就是社会责任。问题是在关键的时候你不是愿意为农民朋友承担责任。比如说今年的鸡价降了1/4,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我们觉得这个时候一定要保护农民的利益,站在农民的根本利益上,我们企业亏损一些,但是我们还比较大,有能力承受,这就是我们的社会责任,所以我们响亮提出完全按照合同兑现,结果为此我们损失了一亿六,但就是这一亿六,我们赢得了信誉,赢得了农民,帮助农民的同时,今年我们禽类产业翻了一番还要多,今年我们只是在禽产业链销售可以超过150亿。这叫做滴水知恩、涌泉相报,我们农民朋友是讲信誉的,是讲道义的,当你真心为他们服务的时候,他们会支持你,他们会参与到这个产业链来,他们会在农业养禽业积极参与,同时联合企业做强做大。

  同时,我们把养殖让给农民,我们在很多地方建立了养殖体系,我们在河北宽城建立养猪合作社。农民没钱养猪怎么办呢?我们成立了担保公司,一个担保公司拿1500万来,这完全是非盈利的,目标就是给农民贷款的。在这种格局下,农民非常踊跃。我觉得这就是产业链。并且在屠宰上,我们重组了北京千禧鹤屠宰公司,我们以这样的品牌为依托,联系农民朋友建养猪合作社,我们提供种源、饲料、屠宰场,我们提供金融支持,我觉得这就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缩影。

  新农村建设政府是倡导的,是领头者,我们广大的农民朋友是主力军,而我们龙头企业是排头兵。在党的政策指引下,在龙头企业的率领下,在广大农民朋友(主力军)积极的参与下,我相信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农村的现代农业的格局将会出现根本的变革,这就是我们正在做的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转变观念,需要提供更多信息的支持,那么怎么样提供信息的支持呢?在这方面我觉得我们的媒体是最重要的,今天由新闻出版署组织,各个媒体人在这里讨论怎么样支持新农村建设,我觉得这非常好,这是响应党中央号召的具体体现,这也是对农民朋友献爱心的体现,这也是我们中国农村转型需要支持的一个体现。我们也参与一个活动,今年由全国政协企业委员会联合发起,农业部食品药品检验局、卫生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参与了,联合搞了一个食品安全知识大奖赛,很荣幸的他们找到了我,这个新闻发布会已经开了,在全国有七个地方做分会场,最终中央电视台要总决赛,我觉得支持、赞助这样的事是社会事业,就是让全社会知道、了解关注这个事,在这个过程中,找了一些媒体,包括平面媒体,也积极参与进去了,我觉得这是社会事业,这是公益社会。我们宣传食品安全,宣传科学养殖,宣传我们怎么帮助农民,我觉得这大事、好事,我们要积极的推动。

  今天广大的农村企业都行动起来了,我们的媒体人也都行动起来了,我相信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春天将会到来,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又过了三十年,我相信我们中国的农村面貌将会根本的改变,这是崭新的一页。

  主持人:下面请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孙先红)先生发言,大家欢迎!

  孙先红:尊敬的柳署长,各位领导,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蒙牛能有这样的机会跟新闻出版署的领导及各位精英一块探讨这样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话题。今天我是代表我们牛总发言,非常遗憾,牛总从昨天晚上在机场等了几个小时,于是通知他回家休息,说今天早上再来,今天早上又等了几个小时,我十点钟接到牛总电话,说来不了,于是我匆匆忙忙的连饭也没吃,在电话里把牛总的发言精神整理了一下,所以,我写了一页纸,做个一提纲。所以,今天我代表我们牛根生同志谈一谈我们报业在新农村建设当中的使命。

  在报业新农村建设当中的使命,概括为三个人,关键的引路人,利益的代言人,还有事业的合作人。

  我们要做关键的引路人,培养新农民。蒙牛有一句话,思路决定出路,脑袋决定口袋。报业就是专门发动头脑革命的,你引什么路,引导农民往哪里走?我们说引科技兴农。比如说像蒙牛,原来母牛生公牛、母牛各50%,现在引进了新技术之后,我们生的母牛是90%了。引循环经济,引进工业化、城市化,这些都是报业的使命。

  总之,我们为农民画好三张地图,第一张是经济地图。第二张是政治地图。第三张是文化地图。让农民照着图就可以操作,让农民变成产业工人。其次,做利益的代言人,我们叫发展新农业。我们报纸一定不能被一些现象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现阶段,我们认为龙头企业是农民的市场,保护龙头企业就是保护农民的利益。比如说就拿乳业来讲,有的媒体一方面声讨奶农养牛收入下降,而另一方面,又不让企业提高奶价,这样发展下去,龙头企业倒了,最后本来想保护农民利益,却让农民受到了最大的损失。所以,我们讲这是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的后果。还有一个方面,本来报社宣传机构应该讲是党的喉舌,实际上现在出了一些小媒体,成了一些不正当竞争企业的喉舌了,给点小钱就能支配。我们署里的领导都在,希望领导们出台强硬的约束机制,实行问责制。

  另外一个是假冒伪劣的问题,这也是媒体要做照妖镜,把假冒伪劣问题,通过我们的监督,把它曝光出来。包括还有一些地方保护主义、造价保护等等,我们都让他没有藏身之地。实际上农民有好的产品,好的产品卖不了,有些不好的产品就卖得挺好。

  再一点,我们做事业的合作人,我们叫建设新农村,媒体最终要成为龙头企业及农民的合作人,只有成为平等的合作人,新农村建设才算达到理想的境界。我们说真正的朋友不是仰视,也不是俯视,而是平视。另一方面,我们讲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们要构成双赢的局面。那么如何合作呢?与农民的合作要实实在在,做农民的千里眼、顺风耳。农总的思路是,能不能一家报纸选择一个县,与农民形成接队的合作体系,一个发挥软件的优势,一个发挥硬件的优势,报业得利,农民受益,龙头企业也会快速发展,所以趟出一条利益共享、辛勤合作的道路。所以,我们报业合作搞了一些活动,除迷信、送温馨、送温暖、办学校、促和谐等等。

  今天我们大家来这里共同探讨报业对新农村建设的使命,我们觉得今天的研讨会必将成为世纪之交、中华民族复兴历史上最关键的一环。所以,蒙牛希望由新闻出版总署主导的这次会,能够把媒体、企业、农民更紧密的团结在一起,为培养新农民、发展新农业、建设新农村做实实在在的贡献。以上是牛总三个方面的精神,我代牛总发言到这里结束,感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我们就请汇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赵金林先生发言,大家欢迎!

  赵金林:首先感谢新闻总署给我们搭建了沟通交流平台。我们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感到自己身上沉甸甸的责任。

  我们作为涉农企业,承载农民致富的梦想,而媒体也是了解市场、引领时代的一个桥梁、纽带。所以,我们企业和媒体在这方面有一个共同的使命,这需要我们合作、共赢、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从单纯的输血、救助到造血,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汇源果汁最早就是为了给农民解决水果出路才成立的公司,以前在山东有一句话,要致富种果树,结果由于信息、交通不便,农民卖果难成了很大的问题,于是汇源在这种情况下诞生了。公司从成立之初就定位在营养大众、惠及三农。

  营养大众是什么意思呢?营养大众是汇源以对消费者的承诺,要求必须给消费者提供健康的产品,产品健康需要优质、绿色环保的水果,这样要求汇源从源头抓起,不断提升水果种植业的科技含量和质量。

  汇源经过十五年的努力探索和实践,终于比较成熟的打造了一条从果农到汇源,再到消费者。首先汇源从源头抓起,大力发展水果种植业,从解决农民卖果难,到企业健康发展,也带动影响了百万果农富裕。龙头企业的发展正是要解决小农进入大市场的关键问题,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并且不断创新,实现了从果农自产自销,到公司+果农+加试范园区到营销。2006年,我们在山西投资建设一家苹果浓缩果汁加工厂,目前农民的收入成倍的翻番,而且公司每天都拿着现金去收购产品,从来不打白条。今年果农自发的组织了一个农民演出队,来到汇源送上了匾牌,体现了果农对龙头企业带领他们致富的感激之情。

  同时我们为了响应党中央关于支持三峡库区的号召,我们在三峡区引进了世界最优质的柑橘苗和种植技术,同时派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技术培训和指导,确保优质树苗能在三峡库区落地生根。通过该项目,安置当地移民两万多户。为此,我们汇源曾经四次荣获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的嘉奖。由于柑橘挂果时间比较长,一般需要5到8年的时间,今年第一批栽的柑橘已经开始结果。

  在2003年,我们正式启动了“果树银行”计划,用果农的话来说,汇源帮助我们提供优质果苗,真正使果子不愁卖,果子真正成为我们的摇钱树。

  生产好水果、生产好果汁,从汇源到消费者,我们以“营养大众”为术任,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的产品,引领健康生活。汇源始终把品质作为企业的生存命脉,对生产环节进行全面把控,关注食品生产的每一个细节,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产品。

  汇源百分百果汁占据国内46%的市场份额,中高浓度果汁占据39.8%的市场份额。尤其让我们感到自豪和骄傲得失,我们对品质始终的坚持,使得汇源代表中国制造赢得了全球的支持和信任。汇源果汁集团向世界敞开大门,先后接受包括CNN、路透社等全球五大通讯社在内的50余家境外媒体的访问。他们参观访问之后,都感慨说这么严格的生产管理,在发达国家都难做到。

  美国卫生部部长莱维特、药监局局长埃森巴赫等人参观汇源集团的时候,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主动拿起果汁让记者拍照。

  我们汇源坚持把健康送给每一个人,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赵总的发言。

  下面就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新闻出版总署柳斌杰先生做本次会议的主旨讲话,大家欢迎!

  柳斌杰:大家下午好!我很高兴与报业界、企业界的同志们齐聚一堂来探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刚才各位的发言都非常好。给了我很多启示,尤其是企业为成千论万的农民带来了实际利益,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走上新的生活道路。由此,我想到今天的研讨题目“责任与机遇”,我们是针对报业来讲的。我们作为一个新闻传播的主阵地,尤其是党报,作为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的媒体,我们在面对农村这一广阔地带,面对农民、农业、农村三农问题,我们有一种责任感,怎么样更好的推动这个工作,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变面貌。同时又有一个机遇,我们新闻媒体,我们文化产业,只有在服务中间才有发展的机遇,这是科学发展观给我们提出新的要求。过去我们主要是强调党的喉舌、舆论阵地、先进思想文化阵地,这方面强调的比较多,大家也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现在我们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这是我们新闻传媒人共同面对的责任,服务好了,发展也就好了,服务不好,发展就会受到这样那样的影响。

  另外,行业的分类,政府、公共传媒机构同属于服务业,所以服务也是我们的发展机遇。

  三农的问题是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一个战略问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部署中的一个重大问题。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一系列的战略思想,其中就包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这样一些重大的战略思想。建设新农村直接关系是农村问题,建设和谐社会最大的问题是农村,最大的问题是城乡不和谐。因为和谐是要解决一个社会公平问题,像刚才许总发言的时候说到为什么生在就要承受农村资源贫乏这一苦难呢?这就是不和谐,这种不和谐是由发展不够、现代化不够导致的结果,所以要通过发展来解决,这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问题。我们不能光看现在马路越来越宽,人民享受了各种各样的文化资源,要从历史来看,解决三农问题就是解决整个农村贫困的大问题。所以建设新农村不单是农村的问题,也不光是农民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责任,所以我们传媒也要担负着这样的责任,所以,这次研讨会的主题非常鲜明,就是要解决新闻出版业、传媒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问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问题,这是贯彻十七大的精神,建设刚刚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对明年农村工作要求的精神和所采取的措施),这次大家在会上提出政策性的建议、工作性的建议,对整个新闻出版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先要把这次会议的成果运用到明年的工作当中,希望在明年新闻出版总署的工作会议上对这项工作做出重大的部署,也是对与会的回报。

  下面我讲三个问题,一个是关注新农村。新闻首先要聚焦、关注新农村。第二个,服务新农村。第三个,建设新农村。

  第一个,关注新农村的问题。大家要带着感情去做,我讲一个亲身的经历,前几个天中央开会,在领导同志没进来的时候,进来之前中央领导就问你在哪儿出生,后来发现绝大多数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大多数的共产党高级干部都是从农村出来的,比如农村的孩子考上大学有可能当上干部,没有考上大学的就继续当农民。他用这个办法是教育我们不要忘了三农,不要忘了根本。所以,今天我们讲关注三农,第一点就是要提高认识,聚焦农村,把我们的新闻镜头多照照农村,反映农村的各种新鲜事物,反映农民的各种呼声,反映三农问题种种的表现,这样新闻就是参与了服务新农村的建设。

  刚才蒙牛的赵总讲的“三个人”非常有意思,即:引路人、代言人、合作人,他代表了三农问题对我们媒体的一种期望,我们要从感情上、思想上重视,所以,第一点关注农村首先是要提高认识。现在城市文化消费过剩、浮躁、炒作、制造假消息,原因在哪里?就是聚焦点不对,没有关注广大农村、关注农村兄弟的生活。你炒作的那些东西,广大的工人、农民并不欢迎。这样使文化产业没文化,内容产业没有内容,这就是没有聚焦点导致的。

  第二个,提上议事日程,你有多大的精力报道农村、了解农村、反映农村农民的呼声,要派足够多的记者去农村采访,要在农村多做选题,要舍得拿出版面、时段、荧屏来反映农村,不要放在晚间11点以后。现在党报及各种面向农村的报纸已经有很大的改进,把三农作为重要的选题方面,策划给了一定的版面、时段、荧屏来反映,但是真正纳入议事日程的还不多,无非是中央强调、上面有要求了,就去组织一次、采访一次、反映一次。

  第三个,贴近三农。因为新闻工作者(记者)越是高级,越是离农村远,策划、表达的语言不能贴近三农,那些东西农民看不懂、用不上、留不住。二十多年来,我们也三下乡,积极解决农民读报难、看报难的问题,但是我们出产的产品没有贴近他,用不上,所以就留不住。比如说一些新闻采访浮躁,到那个地方听不懂农民的话,胡乱照两个镜头就行了,经常有农民来信、告状反映这不是真实情况。刚才我听有老总谈,有些人利用新闻记者的身份到农村敲诈、勒索、谋财害命,甚至为利益集团编造假新闻,搞垮了很多食品企业,搞垮了很多饭店,这是帮助农民吗?有问题我们当然要舆论监督,这是党和政府一贯坚持的,但是我们带着利益集团的问题就整垮一个企业,新闻的能量大得很,一个报道饭店就关张了;一个消息,药就卖不出去,我们查处了不少这方面的案件,这样不行。我们一定要贴近农民,真实地反映他们的生产、生活、实际困难、呼声、愿望、要求,用农民的思想、语言、风格来表现农村,这是我们关注农村,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比如新华社大量报道农村落后的东西,都是带图片的,这是非常好的,都真实地反映了农村艰难困苦的生存现状,领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们欢迎这么做。

  再一点,关注民生。我们现在针对民生提出来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农村问题,除了住房不是反映农村的问题,其它像上学、就业、医疗、保险的问题主要是农村。所以,对农村农民的疾苦、愿望,要像中央领导同志那样下去深入调查研究,比如说像家宝同志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新闻舆论怎么样深入到农村去是一个大问题,我们不要以为我们搞了什么工程,这些问题就解决了,不要光报喜不报忧,农村关注的信息完全不了解,这就成了盲区。这几年新闻传媒关注的民生是一大亮点,西方传媒认为中国发生了极大变化,我前几天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他说中国传媒关注民生、关注热点问题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现在党中央国务院对民生问题高度重视,以人为本,是执政理念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所以,在这方面大家会大有作为的,要切实把农村问题放在自己的事业里加以关注。

  第二,服务新农村。刚才企业家都讲到他们怎么服务农村,比如使农民增收等方面直接发挥了作用。那么报业怎么样服务农村?在解决了认识之后,我们还要利用自己的优势。首先政策服务是传媒的优势,及时向农民传达、解释党和国家关于三农问题的政策方针,农民现在对这个最关注。比如农业会议就传递了新的政策信息,明年将采取重大的措施,比如财政的支持、税收的支持,这些方面要使农民知道,要安定民心,使他们知道党和国家把三农问题一直放在重中之重,要让他们知道国家采取的利民措施,要他们增加改变农村面貌的信心。党和国家最大的资源是政策,我们整体的解决农村问题,还要系统的考虑,临时措施只能救急。

  第二个问题是信息服务。刚才有人讲农民致富最缺的是信息。现在市场化了,农村专业化的程度也逐步在提高,这就需要有个大市场、大龙头来支撑它,单凭当地的市场已经不能消化生产力。比如柑橘种得多到什么程度,一块钱随便买,当地加工企业都没有,就是靠人消费,一旦多了就出问题,所以,农民需要市场信息,这就需要发挥传媒优势,像互联网、移动通讯、广播电视等都要发挥传媒的作用,特别是报纸,要充分发挥作用。农民主要需要什么时候卖,什么时候买这些信息。

  第三个服务就是舆论服务。不管是农村也好,企业也好,都需要舆论服务,现在舆论的权利大到什么程度?比如在国外选举总统,实际上是传媒在选总统。谁掌握了情报,谁就获得了战争的主导权,信息决胜竞争。有时媒体涉及泄密问题。所以,当舆论的力量这么大的时候,我们的传媒要营造有利于三农发展的舆论环境。大力宣传我们党在三农方面所采取的方针政策,宣传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发生的深刻变化。现在的瓶颈又到了农村,要宣传十六大以来所取得的成就,要让农村看到信心、看到力量、看到希望。当然舆论不光是唱赞歌,还要有一个舆论监督的作用。在舆论监督方面,也是党和国家一直支持的,十六大以后,中央关于舆论监督的一些规定,大力支持传媒进行舆论监督,办好舆论监督的栏目、专刊等等。但我们还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时候领导的力量达不到,舆论的力量就能达到。目前我们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矿产资源越来越少,如何合理利用保护农村资源的问题,也是刻不容缓的问题,所以我们舆论监督要关注这些问题。

  再比如农民的增收困难越来越大,因为粮食涨价空间有限。现在农民增收就要靠发展,靠真功夫,农民不增收影响着整个发展,因为中国的消费一直低迷,出口方面高增长、消费方面一直低增长,主要是因为城市收入不平衡,最主要原因是农村的消费水平没有起动起来。

  还有是农村封建残余、封建迷信、反科学的东西还在一些地方存在,还有一些残余的封建东西在主导,这些方面我们要加大监督力度,帮助农民走向文明。

  另外一个是农村的人口结构问题,现在农村经济虽然大发展,但比起城市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劳动力的素质越来越低,而不是越来越高。一开始孔雀东南飞,向深圳、广州走了,后来叫做麻雀东南飞,就是有一点翅膀的、中学毕业的都走到东南去了,到现在强壮的也走了,农村剩下的就是留守儿童、留守妇女、老人,这是农村的主力军,这样的劳动素质怎么能改变农村的面貌?就是派几个大学生下去也无能为力,我敢肯定这样的结构是解决不了问题。所以,怎么帮助农村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改变农村的面貌,这些问题是国家大计,民族复兴的大计,我们舆论应该在这方面做出贡献,要在舆论上造成良好的氛围,扶持农村先进的好的东西,鞭打落后的东西。

  在座的很多都直接参与到了新农村建设服务当中,通过这些服务,来增强我们传媒服务新农村的能力,在这方面大家是可以很有作为的。

  第三,建设新农村。关注、服务还是旁观者,建设是一个主体的问题,就是要参与进去,建设新农村。建设新农村是党和国家的事情,也是我们传媒人的事情。

  新闻出版总署在政策方面支持新闻出版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方面的一些考虑,谨供大家参考。

  第一个,现在正在实施“农家书屋”工程,这个工程是每一个行政村建立一个“农家书屋”,这个书屋里至少要提供1500种图书,30种报刊,100种音像制品、相应的播放设备、阅读设备。计划在10年内,全国64万个行政村全部建设完毕。这个工程上了中央政治局的常委会议,中央十个部委联合发布了这个实施意见。这就是我们报业、出版业、音像业都能参与的一件事情。我跟有些报业的同志讲过,你费了大劲才十万份、二十万份,我们这个书屋工程一下子就是64万份一次到农村,这不仅是服务农村的问题,也是行业发展问题。下个月初准备开农家书屋的工作会议。因为这是公益性的工程,主要钱是政府出的。目前正在按计划进行,切实解决农村读报难、读书难的问题。另外,还要依托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农家书屋阅报栏”,有了当地政府的支持,我们一定能办好,当然还需要相应的政策,企业援助了阅报栏可以有广告。企业赞助农家书屋有利于共同发展,互利共盈。

  第二个,国家设置的出版基金。出版基金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扶持三农出版物的出版,包括一些报刊,面向农村的专题项目,从明年开始实施,国家拿出一大笔支持新闻出版公益性项目。

  第三个,东风工程,是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出版业繁荣发展的一项工程,现在扩展到整个少数民族的文字出版,包括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全部要纳入“东风工程”。由国家财政支持,为少数民族阅读提供出版物,这项工程目前正在进一步扩大,已经在西藏、新疆实行几年了。

  第四个,免费向西部12省农村党支部提供党报。农家书屋阅报栏也可以和这一政策相结合。比如农村的住房跟城市差不多,但就是文化和城市有差别。有很多农民家庭多年都不购买一本书,100个人仅仅有1.2张报纸。

  第五个,国家的公共资源,新闻出版资源要向农村倾斜。刚才有人提出办面向农村的报纸、期刊,这个要大力支持。但是坚决反对把文化垃圾向农村转移,污染了城市再度污染农村,我们要有责任感,我们要支持办好的报纸、好的出版物,为农村提供服务。坚决禁止淫秽色情、封建迷信、风水先生算命之类的到农村找市场,我们要坚决防止文化垃圾污染农村。通过资源倾斜,提高报刊总量。刚才有人讲发行数量不大,不是没有市场,而是我们没有思路。这么多的农民,是巨大的市场,只是我们的思路还跟不上,或者说我们的渠道不够。

  第六个,政策上的支持。三农类的报纸面向农村的出版,包括科技出版环节,税收要给予优惠,争取全部免税,或者是先征后返。农村报刊发行费应积极给予优惠,给新疆送一封信要五千多块钱,这说明发行成本很高,所以,要给予企业优惠。下一步,西藏所实行的政策还有必要在整个西部扩展,给予更多的支持。

  第七个,和其它渠道合作。比如说和邮局合作,中国邮政管辖的销售点超过我们报业所管辖的销售点。还要介入商业渠道,过去供销社就是基层的销售点,我们要借助商业渠道,比如说商务部实行的“村乡万通商业流通工程”,再一个就是现在所建设的农家书屋,要把它逐渐变成农村发行的网点,我们要给予政策支持,一方面服务,一方面经营,通过发行网点延伸我们的覆盖面,整体扩大三农出版覆盖面。

  第八个,制定鼓励社会参与的政策。这主要是一个渠道的问题,鼓励社会参与一方面是要他有名,比方说个人、企业参与了,在标牌上要记着他为农村工作做了好事。另一方面还要政策,尤其是企业要给予政策,政策就是用公益赞助顶替税收的政策落实,来调动企业参与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利用政府作为主渠道、主导者,由社会来参与,就是出台一些政策。服务新农村建设,我们要用这些政策来调动传媒机构、报业来参与,不是给大家摊派任务。你出于责任感愿意为三农服务、奉献,我们支持你,但是不强迫你。作为新闻出版单位,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就是主体。我就讲这三点:关注新农村、服务新农村,建设新农村。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柳司长的精彩发言。

  柳署长讲话之后,我们更加深切的感受到报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署长的讲话从服务新农村、建设新农村方面替我们提高了认识,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柳署长。(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f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