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刘伟:我国的宏观调控面临着通胀和通缩两难选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2日 19:25 新浪财经

  2007年12月22日第四届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安全战略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召开。新浪财经图文直播此次大会。以下为北京大学校长助理、经济学院院长刘伟教的演讲实录。

  今天我们又一次荣幸的邀请到北京大学校长助理、经济学院院长刘伟教授,为大家做《我国宏观调控政策是否面临重大变化》的专题报告,刘院长也是我们这个论坛的主要领导,几年来对论坛给予了很大的鼓励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在座的全体来宾向刘伟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有请刘伟教授!

  刘伟: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应当上午就出席这个会,但是我们今天上午有一个特别的约定,北大经济系七七级的学生入学30周年,很早约定今天上午要做一个入学30周年的聚会,我们班里80个同学来了62个人,所以今天我们去那里出席这个会,没有参加这个开幕式,就和论坛组织者商量下午来。

  首先我代表经济学院对参加我们这个论坛的所有的来宾、老师、同学和新闻媒体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同时对连续四年主办、协办、支持我们做这项工作的方方面面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今天作为一个演讲者,演讲的题目是关于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建设面临哪些调整,可能发生哪些新的变化?围绕这个问题谈四个问题。一、中国现在宏观经济失衡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二、围绕这个突出特点,我们宏观经济政策可能发生哪三个方面的主要变化?发生的主要变化我归纳成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我们提出来进行讨论,有可能发生的变化。

  一、中国现在宏观经济失衡最突出的特点

  中国经过29年高速增长,经济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在经过将近29年的体制改革,市场化进程应当说是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因此无论是中国的现代化的进展,还是市场化的进展,经过29年的发展,现在都取得了非常大的变化。在这种非常大的变化过程当中,就使得我们国家的宏观经济失衡或者出现的种种问题的体制背景和它的经济发展的背景,与过去相比较都有了极大的不同,因为使我们宏观经济失衡有了复杂性。我们现实当中面临着严峻的通货紧缩的威胁,但是对于未来来说,我们又潜在的、巨大的通胀的压力。

  我曾经讲中国经济经济失衡现在同时面临着双重痛苦,按经济学一般道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两种完全方向不同的失衡。那么两种完全方向不同的失衡,一个国家经济如果遇到其中一种失衡的话,就意味着排斥了另一种失衡的可能。比如一个国家如果现在面临的主要威胁是通货膨胀,那就意味着在宏观层面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增长过快,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增长过于活跃,因此市场的泡沫现象过于严重,从而导致总需求迅速拉上,拉动物价迅速攀升,物价从需求攀升之后,就会导致工资等等这些上升,进而导致全社会各个方面的成本上升。所以,又从需求拉上带动物价上涨,转变为成本推进物价上涨。当一个国家的经济从需求拉上到成本推进,双重压力都发生的时候,这个国家的通货膨胀就恐怕达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或者说通货膨胀的动力、压力就已经非常充分了。

  那么有这种通货膨胀的时候,按道理就不应当面临着通货紧缩,因为通货紧缩就价格现象来说,它是和通货膨胀相反的现象。通货紧缩简单的说就是物价负增长,考虑到统计误差的时候,如果物价在1.2以下,通常认为出现了通货紧缩的价格现象,国家经济是不是就陷入了通货紧缩的陷井?现在有争议。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经济陷入通缩陷井,除了物价是负增长以外,同时还有一个指标,经济增长是负增长。当一个国家物价是负增长,经济增长速度是负增长的时候,它进入了典型的通缩。如果仅仅是物价负增长的话,它已经出现了通货紧缩的现象,一个国家经济如果受到通胀的威胁,就不应当同时面临通缩的威胁。而我们国家现在的失衡给人一种非常模糊的感觉,我们出现双重的威胁。

  为什么这么讲?现实当中我们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威胁。价格现象,去年11月份开始,中国物价就是负的,到1998、1999、2000,中国物价是负增长,2001、2002年物价在2%以下,意味着中国经济从97年11月份开始,到98、99、01、02连续五年多实际上我们的价格是处在通货紧缩的警戒线之下。03、04年,我们的物价摆脱了通货紧缩的警戒线,03年是3%物价上涨,04年是3.9%,但是我们要告诉大家的是03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是10.1%,04年经济增长率是10.5%左右,10%以上的经济增长是高增长,3.9%的通货膨胀率可以说是非常温和的通货膨胀率,因为不过是刚刚高出通货紧缩警戒线2%这个水平一点点,通常我们知道经济增长速度越高,通货膨胀率相对越高。我们是一个高增长、低通胀的格局,就通货膨胀来说,这个水平是非常温和,这是03、04年的情况。这个情况没有维持多久,到了05、06年,我们物价又跌落到了通货紧缩的警戒线水准,物价上涨率又降到了2%以下。今年全年商品物价上涨率预计在3-4%之间,大概3.8%左右。消费品物价指数大体在4-5%之间,大体上能够在4.2%左右,但是大家知道,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多少?至少不会低于11%,因为我们前三个季度的经济增长速度是11.5%,第四个季度,北方由于气候原因,有一些项目可能会停工,会有一些影响,但估计影响不会太大,所以全年预计中国经济增长大体上能在11.2-11.3%左右的速度。11%以上的增长速度,商品价格的上涨率是在3.8%左右,这是一个高增长、低通胀的格局。3.8%左右的物价总体上涨率,比通货紧缩警戒线2%也高不出太多。那么至于消费品,所有CPI,这个涨幅比较大,全年预计4.2%。但是4.2%的水平,平均水平并不高,给人们的强烈印象是单月的水平,我们现在是8月份物价上涨率超过了6%,11月份物价上涨率达到6.9%,就是消费品。消费品的上升达到6.9%以上的水平,并不是总体上消费需求活跃的结果,中国总体上消费品现在是市场需求疲软,卖不动,库存增加,存货增大。为什么消费品价格指数现在提高了上涨速度?尤其从96年以来,我们的CPI上涨速度是最高的。为什么会出现4-5%高的上涨呢?实际上主要是食品。

  我们11月份价格指数的上涨率,6.9个上涨率当中有5个百分点是食品涨价所拉动的,这5个百分点里面将近3个百分点是猪肉,8月份那次是因为猪闹“蓝尔病”,然后拉动食品涨,食品就拉动了我们消费品价格涨。11月份我们总的格局还是这样。就是说我们6.9个百分点物价上涨当中,5个百分点是食品涨价拉动的,5个百分点里面3个百分点是猪肉拉动的。现在来看,物价上涨还有其他国际、国内更复杂的因素。全世界,刚刚我们进来之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主管物价的副主任,跟我说,我说我去演讲,讲通货膨胀。他跟我说全世界都在涨,中国能不涨吗。当前全球的物价都在涨,当然他有资料和根据。中国面临了大通货膨胀的压力,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又在11%以上,我们总体物价水平能够在3-4%,消费品物价能够在4-5%,从全年来看,这个水平可以说是比较温和的,从97年11月份开始到现在,我们可以这么说,绝大部分年份中国物价水平是在通货紧缩的警戒线之下,其余年份,虽然高出这个警戒线,但是高的非常温和,尤其是相对于经济增长这么高的速度来说,这个通货膨胀率相对并不是非常突出。

  那么这种通货紧缩的价格现象背后还有两个基本的经济事实作为支撑,一个就是市场需求疲软,产品销路不畅,产品挤压过剩问题突出。去年春天我们国家商务部做了一个市场调查,调查了600种消费品,300种投资品。600种消费品市场调查当中,当时过剩的是88%,就是销路不畅的。供求大体均衡的是12%。这两个一加就是百分之百,就意味这供不应求的一没有。投资品调查了300种,前过剩的是53%,供求大体均衡的是20%多,接近30%,不到30%,供不应求的是22%。这22%主要是因为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增长过快所拉动的上游投入品,尤其是煤、电、运、油这些方面的需求。也就是说中国现在的消费品全面过剩,投资品是严重过剩。过剩是经济衰退出现通缩的一个重要的表现。

  有了这个过剩,市场需求疲软,就会导致另一个结果,失业率上升,经济过剩,市场疲软,就意味着经济衰退,经济衰退就意味着进入破产企业数目增加,就意味着失业率提高。中国2002年,当时中国的经济增长平均速度是7.3%,当时中国的城市登记失业人口是500多万,占城镇劳动力比重2.3%,到了去年,中国经济增长达到10.7%,明显的比前些年加快,按道理失业率应该下降,但我们现在出现的问题是不仅不下降,却反而成倍的提高。我们到去年官方登记的城市失业劳动力是一千多万人,占城镇劳动力比例是4.2%,几乎是翻了一番,原因很多,中国每年有1300多万新增劳动力,这个规模之大,世界之最。中国有将近1.6亿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有待转移,中国农村劳动力5亿多,这些年进城1亿多,目前在土地上种地的农民还有3.4亿万,中国18亿多亩点耕地,这需要多少人种?东北我们找辽宁朝阳地区,东南找浙江京华地区,西南找四川的苍溪地区。我们调查整劳动力,一天8小时工作日,主要种地,按照目前中国农业劳动手段和效率,能种多少亩地?南北有差别,旱田和水田有差异,大概算一下,一个劳力种10亩地没有问题,中国最少需要1.8亿农民去种,可现在中国农民在土地上有3.4亿,既没有进城,也没有进乡镇企业,而滞留在土地上,相当于有1.6亿农业劳动力是失业,他们随时准备进入中国的劳工市场,随时准备冲击中国的城镇和其他方面的就业。

  除此之外,劳动力增量最大,转移量最大。从需求方面来看,一个工业化,工业化越深入,资本越排斥劳务,1个亿的贷款,雇100个人,现在雇10个人。一个市场化越深入,效率越排斥劳力,越市场化越讲究竞争。还有一个现代化,现代化越深入,技术越排斥劳动。这是一个世界难题,发达国家有,发展中国家也有,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领域,而在我们这样发展中国家,这个矛盾不仅在高新技术领域,在一般的工业制造业领域同样存在,大量的农民工放下镰刀、锄头以后,不一定马上就会造汽车,不一定马上就会造电视机,不一定马上就会组装电脑,他到不了这种现代工业的生产线上来,这需要一定人力资本的投入。

  中国目前的失业我们做过一项研究,一半左右是因为劳动就业机会不足所导致的。还有将近一半是因为技术障碍,结构性原因,有岗位,技术不适应导致的失业。工业化资本排斥劳动,市场化效益排斥劳动,中国又有一年1300多万新增劳动力,又有1亿多待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所以中国最大的战略从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之一就是就业问题。这是其他发展中国家所不可比的。那么这样的情况就使得我们在经济增长当中,虽然是高速增长,但是失业的情况越来越严重。1995年中国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新带来的就业岗位是170多万个,现在不到90万个,这就是工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必然。这样就形成我们现在虽然经济高速增长,恢复的程度非常显著,可是失业率不仅不下降,却反而几乎是成倍的提高。这两个现象,一个是大量的过剩,一个是成倍上升的失业率,这两个现象的加剧或者出现,本身就意味着中国经济现在的确面临着严峻的通货紧缩的危机。通缩问题不仅是一个价格上,我们最近十年达部分年份价格指数在通货紧缩的警戒线之下运动,不仅是价格现象,背后还有更深层面的经济事实。

  可是再进一步分析中国内在经济来看,在未来中国又面临巨大的通货膨胀的压力。为什么这么讲呢?社会各方面对通货膨胀的预期非常高,非常担心,社会上就三个人,一个是政府,一个是企业,还有一个居民。政府是公共事务的,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共事务在经济方面,重要是这几个方面,一个是提供公共基础设施,一个是提供公共环境,包括大气治理等等,一个是提供公共资源,特别是未开采的自然资源,属于国家垄断等等。我们中国社会现在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公共基础,比如道路、交通,甚至包括高速公路被过度使用甚至是破坏性使用,比如高速公路上的超载,本来高速公路用八年,现在可能五年就提前报废,提前折旧,这就是基础设施的过度性的透支。如果基础设施过度性透支,本来用八年用了五年,这三年损失又没有计到这五年运的货物的成本里面去,就意味着增大了将来的运输成本。因为把折旧期提前了,少用了三年,提前报废、提前折旧,就意味着将来的费用要增大。

  环境的破坏、污染。我们很多企业如果是治理环境的话,它的成本就上去了,可能就不能生存了。所以大量的是自然排放,以此换来一个低成本和高竞争力的结果。今天的低成本和低价格以及相应的价格优势,实际上带来的环境的破坏,就意味着将来人们再从事生产,要治理环境的时候,所付出的代价就要增大,就意味着今天的低成本是明天更高的环境成本。还有好多公共资源,挖煤炭、挖铁矿,现在是乱挖,怎么好挖怎么挖,根本不考虑科学采矿和回采。不考虑回采,不考虑科学采矿,因此现在出煤的效率特别高,成本特别低,价格特别低,实际上是破坏性的开采,意味着将要回采的时候需要投入的成本更大。公共方面,公共基础设施、公共环境、公共资源,我们现在在这些方面遇到的低成本,很多是破坏性,带来低成本,而这个低成本没有计入现在的价格里,就意味着把它转移到了未来的 价格里。所以政府有理由担心未来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

  企业。上游产品的企业,价格这些年已经涨上去了,煤、电、运、油等实际上这些年都是在高价位上振荡,价格已经是居高不下的局面。上游产品的价格上涨,就意味下游生产的成本提高了,现在下游产品的成本推进的价格上涨压力已经很大了,之所以没有涨价不是不想,而是不敢,为什么呢?市场需求疲软,卖不动,一旦市场需求出现松动,马上涨价,因为它的成本已经上来了。所以厂商对于未来通货膨胀的期待是很迫切的。

  消费者。消费者感受到的价格和国家物价统计部门统计的CPI(消费者价格指数)不完全相同,CPI是国家统计部门选择吃穿用住各个方面,大概八九类有代表性的产品,选若干,然后计算它们价格波动幅度。这里选择有上升的,有下降的,有基本不变的,按照一定的比重,进行加权平均。老百姓到商场买的时候,实际发生购买和老百姓关系更直接的可能更多是涨价,老百姓感受到的物价和CPI统计的物价不同。中国现在4个东西对老百姓通货膨胀刺激非常强烈,吃,食品涨价现在拉动整个CPI作用非常大,而且估计食品还要涨。我们也知道从能源开始,能源在涨,刚才我听曹和平博士讲了石油问题,很严重,石油再涨就有一个问题了,就要寻找替代能源,生物能源,玉米、乙醇,大量的消耗玉米,消耗玉米以后就要减少大豆的耕种面积。大豆的耕种面积一减少的话,油就要涨价,然后加上今年几个主要产麦国家大旱,小麦减产,粮价就要涨,所以油到粮食的涨是全球性的。那么中国涨也不奇怪。再加上中国人伴随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吃的要求,食品安全也在提高,绿色食品等等,没有免费的午餐,你只要提高质量,就一定要增大投入,增大投入提高成本,提高成本就要涨价。所以猪肉涨价是很正常的。

  猪肉涨价怕出问题,所以教育部部长讲了高等院校的猪肉不能涨。北大刚刚中午吃饭,我问校长,我说北大猪肉涨价,一个月大概补贴多少?他告诉我是60万。猪肉涨价,北大现在猪肉这一个月贴60万。我们同学有意见,猪肉涨了我理解,白菜干嘛涨。猪肉涨白菜肯定涨,因为吃白菜的人知道种白菜、切白菜、洗白菜、运白菜的人吃猪肉。因此吃涨的压力很大,而且是国际性。

  住。我就不用多说,中国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居民购买住房的支出价格是当今世界的一道风景线。全世界十个住房价格上涨的城市恐怕有五个在中国,上升速度确实引人注目。原因很多,我在这儿不做更多的分析了。统计上,居民买房的支出是不计入消费需求的,是计入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是居民租房的支出计入需求。但是老百姓实际感受当中,不管统计学上把这笔钱放到哪儿,只要房价在涨,就刺激起他更高的通货膨胀的担心。

  除了吃和住还有两个服务,一个是教育,一个是医疗。教育带有刚性,中国有重教传统,教育费用现在涨的应当说是比较猛的,而且不仅高等院校费用涨起来,引人关注,实际上中国的教育费用是从托儿所开始,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一路涨。有人算从托儿所到大学毕业需要48万,压力很大。而且这48万还得这个孩子争气,该考到哪儿考到哪儿,如果考到这儿差两分,考到那儿差三分,就不是48万。

  还有医疗,这个领域一旦市场化,医院要盈利最大化目标,信息又不对称就麻烦了,明明没有病,他说你有病。这样的话,消费者的担心是很正常的。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无论是政府、企业、居民都有很高的通货膨胀的预期,实际上未来潜在的压力非常大。在现实当中又有非常深刻的通货紧缩的威胁,那么我们现在失衡到底是治理通缩为主,还是治理通胀为主?这就是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失衡的最大的复杂性。

  二、针对这种复杂性,我们宏观经济政策会有哪些变化?

  三点变化,我在这儿提出一个讨论:

  1、中国是不是要调整前些年的淡化总量政策、强化结构政策的政策走势?

  我们前些年实际上在总量政策上没有明确。总量政策就是总供给和总需求失衡,到底总供给大于总需求,还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如果主要问题是通货膨胀就要全面紧缩需求,总量上就要采取从紧的宏观调控。如果是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就是市场箫条,通货紧缩是主要问题,要治理通缩,总量上就要刺激需求,就采取扩张性的宏观政策。改革开放以后,这种需求大于供给表现为物价上涨,84年一次通货膨胀,88年一次通货膨胀,94年一次通货膨胀。98年5月份以前,在此之前中国宏观总量政策,总的来说是紧缩。1997年召开中共十五大的时候,提出“九五”期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适度紧缩,保持不变。98年5月以后,中国开始出现过剩,到了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报告里讲,“十五”期间,我们宏观政策基本走向叫做在整个“十五”期间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不变。扩大需求是扩张性的,就是在此之前中国十五大时候讲的“九五”期间是紧缩,十六大的时候讲的是“十五”期间是扩张。现在十七大召开过了,总供给和总需求到底采取扩大需求还是抑制需求?总量政策有没有表述呢?没有表述。为什么没有表述?扩张不根扩、紧缩不敢紧。如果扩张的话,刺激需求,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非常大,一旦敢去刺激需求,全面扩张,很可能潜在的通货膨胀一夜之间就变为现实,不敢扩张。不扩张紧缩行不行?通缩压力又很大,失业矛盾又很深刻,如果敢紧缩需求的话,通缩会进一步恶化,失业会进一步恶化,能不能承受住?到现在我们是既不敢扩张,也不敢紧缩。

  去年年底我接待一个财经记者,一个小姑娘,我跟她谈当前的经济形势的时候讲了特点,她写了一篇专访,题目叫做刘伟教授认为中国经济终于到了政府可以无所作为的时候了。我的意思不是政府无所作为。08年中国是不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总量失衡会明确下来?如果明确下来,就意味着08年潜在的通货膨胀会不会成为现实的通货膨胀。就意味着宏观调控目标是不是以反通胀为第一目标?如果是这样子的话,总量失衡是明确了,反通胀是第一目标的话,我们的经济就要全面紧缩,总量就要进一步控制和紧缩。我们在此之前淡化总量、强化结构,我们有保有压,区别对待,产业和产业有区别,地区和地区有区别,同一产业不同行业有区别,同一行业不同产业有区别。我们采取结构性调控。这就意味着如果08年总量失衡明确,假如08年确实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总体态势显现出来的话,就意味着总量是不是也要紧缩?而不是结构性的调控。

  我们今年经济工作会议讲的非常艺术:控制总量。没有讲扩张总量,但是也没有讲紧缩总量,讲的是控制总量。非常耐人寻味。中国的经济失衡是不是到了对于总量的方向要进一步明确的时候了。

  2、货币和财政政策是不是到了双紧的时候?

  因为在此之前我们财政政策实际上是在扩张的,大家想一想,财政支出这些年,财政赤字没有取消,国债没有取消,国债不仅没有取消,国债的规模比前些年还增大了,甚至成倍的增大,表明财政支出还是在赤字预算和举国债的办法在刺激需求,这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财政收入政策,主要是税收政策,从04年以来,中国税收是在减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上调了,1600,现在各地酝酿能不能提到5000甚至更高。企业所得税两税并一,内资外资,过去内资是33%,高于外资一倍以上,我们说国民待遇公平竞争,要拉平。增值税,我们酝酿增值税转型,从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过去固定资产技术设备不抵扣增值税,如果转到消费型增值税,同样和原材料一样抵扣增值税。05年8月我们在东北地区优惠措施已经开始试行。农业税06年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土特产税现在只剩了一个烟草。这些措施总体上是减税。减税是扩张性的财政还是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扩张性的。

  财政在扩张,我们的货币政策在一路紧缩,货币政策分两块,一块信贷,一块利率。03年9月,信贷政策开始发生重大变化,货币供给开始收紧,央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到现在提到了14.5%,提高了一倍多,这是紧缩信贷。利率从04年到现在,我们一直在加息,特别是贷款的基准利率一直在加息,加息是缩紧。我们的货币政策无论是信贷政策还是利率政策,等于都是在紧缩银根,实际上是抑制需求。这几年我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方向是采取松紧搭配,财政在扩张,刺激在放松,货币在紧缩。困境是08年可能要发生的变化和第一个问题有关,如果08年认为总量失衡开始明朗化,总量政策开始经济化了,那恐怕财政政策就要从放松转为收紧,也就是货币和财政要同时双紧,是不是到了这个变化。如果到这个变化,就意味着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变化非常剧烈的。

  3、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和幅度是不是要加大?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中国现在2003年以来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效果并不显著,原因很多。其中非常重要一个原因,为什么紧缩性货币政策效果不显著,其中非常重要的货币本身的原因就是我们对人民币本身的这种价值的低估。所谓低估,就是说我们这些年出口大幅度增加,顺差比较大,外汇储备就比较多。再加上资本项目,中国现在大概是世界第一大资本流入国,资本流出不多。外资进入到这儿之后,无论是投资还是消费,先要换成人民币,这样就等于在一个国家的外汇流入量和外汇储备量越大,汇率不变的话,就要外汇储备投放人民币的量越来越大。这些年我们一方面采取收紧银根和货币政策,一方面由于出口和资本流入,为支付外汇所投放的人民币的量越来越大,完全抵消掉了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益,这样就形成我们现在经常大家看到的所谓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这个问题很奇怪,一直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怎么还能出现这个局面呢?很重要的问题是中国国际收支利率失衡导致。

  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从贸易来说,就是缩小进出口的顺差,一个是增大进口。但是增大进口主要不取决于我们,我们不是不想买,不是不想多买,问题是我们想买人家不卖,人家想卖给我们的我们不想买。每次谈判谈到最后,我们的总理部长跟着一大堆,拿着大把支票去,最后成大单的,老是那几架破飞机,真正值钱的东西老谈不拢。要减少出口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就是要把人民币升值,升值就意味着我们出口品的价格涨价,竞争力下降,从而减少出口。如果这样做带来的问题是,国内内需不足,再把海外订单砍掉,失业更严重。由于这种因素,我们人民币升值幅度和速度就受到很大的制约。宏观经济调控是四个方面的目标,一个是经济增长目标,一个是失业目标,一个是通胀目标,还有一个是国际收支目标。所以宏观经济目标这四个目标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关键在一定时期,一定时候哪个目标最紧要。中国目前失业目标最重要,还是通胀目标最重要?国际收支这个目标要服从这些最重要的经济目标。我们人民币升值的步伐不当,我们既不敢让它大幅度增值,更不可能让它大幅度贬值。如果现在我们对总量失衡的方向更加明朗,因此,对通胀的认识更加清楚,确实认为通胀是首要目标的话,那其他一系列的政策和贯彻它的目的都要首先控制通胀的需要,如果这样就意味着08年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和幅度要进一步坚定,进一步加快、加大。有可能使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在新的年度里发生重大变化的是这三个方面。

  一个是总量政策是不是要进一步的明确,一个是松紧搭配的宏观政策格局是不是要根本改变,另外一个就是国际收支领域的失衡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不是要加快克服这种影响,要加快克服的话,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和幅度恐怕都要进一步的明确和提高。

  这是我今天在这讲的两个大的方面的问题,一个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失衡复杂性,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第二针对这种复杂性,我们宏观经济政策的特点以及可能发生的变化三个方面在哪里,我就讲到这里。欢迎大家批评!

  提问:

  请教一下,刚才说住房的问题,能不能请你花比较短的时间,说一下为什么住房现在涨的这么快,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从国家的角度或者从政府、企业的角度怎么去处理,然后对我们房价变化的今后趋势给一个预测。谢谢!

  刘伟:

  我不是做这方面研究的,房价上涨,中国最近几年房价上涨是一个事实,不要说应该不应该,是不是有这个上涨的事实,先把这个问题做个明确。刚才讲的中国中心城市房价的迅速上升是事实,构成这个事实的原因分析起来,经济上也很简单,一个需求,一个供给。从需求来说,中国现在是城市化的加速,城市化加速很直接拉动对城市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的要求。从现代化的进程来说,中国现在是工业化加速,工业化加速很简单,人们收入在提高,收入提高对于购买住房的能力和需求就在提高。一般一个地方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以后,住房就活跃。中国都超过了3000美元。按照汇率法,去年人均GDP计算是2010美元。一个城市化,一个现代化的提升。这是从需求。需求方面有没有炒作?确实有炒作,有泡沫,不法商人,房地产开发商,投机、投资等等,过度投机、过度炒作泡沫,有这种情况。但是我是这么想,任何炒作和泡沫,你说是不是要趁势而入,如果没有上涨的机会,没有上涨的趋势,它怎么可能炒的起来?所以这两方面,不要单独一方面说有需求拉动了房价,马上会批评你,网上批评我这个观点,中国的房价根本不是需求的问题,有不法商人的问题。有炒作,有泡沫,也有客观的因素,不能说都是炒作炒起来的房价。

  另外还有成本,成本方面,我们可以做一个判断,中国房价这么高,不是因为成本决定,中国城市的房价现在主要是需求决定,没有哪个开发商卖房子的时候,是根本他的成本加一个利润率还订价,都是根据市场需求,我这个房子成本就300元,加个百分之百的利润率,每平方米600元,喊一口价6000,有人要就拿走。中国房地产商开发成本确实在提高,无论是土地还是财务费用,还是建材确实在提高,提高本身就使得不可能来自成本的力量让它降价,成本不会让它涨那么高,但是成本方面也绝对不会给它提供降价的支持。而需求又在充分的拉动,从需求和供给成本方面来看,中国中心城市房地产涨价,或者涨的比较快是一个客观事实,是有它的客观性,就前景来说,总体上我们更多控制它上涨的速度,而不是长期把它上涨趋势根本逆转,那也不是很客观。这是我个人的一点点看法。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