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讯 2007年12月19日,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国寿慈善基金会 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健康新村2007合作发展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隆重召开。新浪财经直播了本次论坛的盛况。以下为本次论坛上午的实录:
主持人:
我们的论坛马上开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
今天大家在一起大家是热爱公益事业的朋友,欢迎大家来到健康新村2007合作发展论坛的现场,这次会谈是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国寿慈善基金会、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
我不光是主持人,也非常容幸的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形象大使。
我介绍一下嘉宾,来自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嘉宾:中国红十字副会长 郭长江先生、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 汤声闻先生、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秘书长 王汝鹏先生。
来自国寿慈善基金会嘉宾: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超先生、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国寿慈善基金会理事长 万峰先生、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刘廷安先生。
来自北京大学的嘉宾有:北京大学副校长 张国有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孙祁祥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玲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王曙光。
今天我们邀请到国务院发展研究基金农村研究部部长韩俊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杜志雄、还有王国才先生。
我们再次对各位领导和专家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
健康新村工程是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国寿慈善基金会发起的。通过增建乡村医院,培训教师,通过资助和支持研究机构进行调查研究探索新农合制度和医疗制度的创新模式,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北京大学作为中国学术最高学府对于这个活动给予了支持和参与,首先有请北京大学的负责校长张国有教授致词。
张国有:
尊敬的郭长江会长,各位来宾、来宾、老师同学大家好。
非常高兴关注农村医疗医疗保障建设健康新村2007合作发展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首先我代表北京大学也代表主办方对论坛的举行表示祝贺,对所有来宾表示欢迎,对各方面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发展中的农村多层次医疗保障,这是大家关注的健康公平医疗公平的问题,健康是人类发展的基本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我国是农村人口占60%以上的国家,没有农村居民的健康保障,社会就难以稳定发展。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实力和财政收入迅速增长,为医疗的公平性和建设目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的医疗制度改革过程中各项医疗和健康指标有了明显变化,但是让13亿人口充分享受医疗保障不是短期可以做到的,医疗人员、医疗设置等医疗资源缺乏,医疗制度和网络落后的农村更是如此农村居民的健康的需要远远不能得到满足。
对农村多层次医疗保障需要强化政府责任等社会各方的广泛参与,北京大学一直致力于医疗保障的改革研究取得积极成果,这次会谈的报告也是基于调研的结果。这次论坛具有得到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国寿慈善基金会的支持,正是由于大家支持和参与使我们有更多思想碰撞和交流,北京大学和社会各界一起不断推动农村医疗事业的发展。
最后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主持人:
谢谢张教授。
商业保险机构也是农村医疗保障建设不可缺点的机构,中国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为新农村合作实施提供管理服务,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也是表率,迈出了系统的参与公益事业步伐。今年发起了国寿慈善基金会,接下来请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超先生致词。
杨超:
尊敬的各位嘉宾、朋友同志大家好。
我首先代表国寿慈善基金会感谢各位领导和嘉宾参加这次论坛。高度关注和支持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和农村欢迎改善,我们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联合发起健康新农村项目,关注农村当前紧迫的现实,更关注相关方面的管理系统,举办这次论坛就是希望通过政府部门相关社会群体,共同围绕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积极健康发展相关的以人为本主题展开讨论,为鼓励全社会参与构建新农村医疗保障,改善农村推进城市稳步发展献计献策。建立农村多层次医疗保障,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保险具有资金补充和社会管理的责任,担负着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的重要使命,保险本身绝对了在服务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在这个过程中商业保险有责任。
商业保险公司起主导作用,为农村市场提供多种保险品种,满足多元化,差异化医疗保障需求,保险公司可以用自身资金和网络优势通过慈善事业等安排来参与到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中。
我们将充分发挥国企精神和自身优势,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在加快发展中回报社会。真正起到互助互补互惠互利。
多年来中国人寿发挥作用,中国人寿在江苏等11个省市参与新农合试点工作。覆盖2400,累计1500多万人次医疗保障活动,通过专业化的服务和管理,使政府和主管部门从具体事物中解脱出来,形成地区政府主管部门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加强农村和网点建设。我们开办了农民的医疗保险,开展了保障系统,针对农村积极研究农村小额保险。
我们认为农村是我国卫生事业的薄弱环节,广大农民就医环境亟待改,乡村医生仍然依靠老三件,医生的素质也有待提高,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我曾经插队务农8年,我深深感到农村的绝衣少粮,我想在我们的贫困上村,帮农民建一所卫生的医疗站非常必要,作为企业基金会这不仅仅是企业爱心,也是我们希望减少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平等的理智现在,我们有责任让农民朋友能够得到利用社会进步共同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我社会各方参与共同合作改善农村医疗现状充满信心和期待,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必将为农村医疗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对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我预祝这次发展论坛得到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
非常感谢杨董事长的演讲。
杨董事长在农村8年,可以感觉到乡村教师不容易。我们这个健康新村工程的标志很可爱,有一点像奥运的标志,也是5种色彩,一目了然就是一个可爱的小房子。由十字分割成窗口。健康新村工程就是希望社会参与,让这样的小房子在祖国遍地开花。
说到参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一直致力于农村医疗救助事业发展,健康新村工程起动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大力支持分不开,我们有请中国红十字副会长 郭长江先生致词。
郭长江:
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参加这次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和国寿慈善基金会和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健康新村2007合作发展论坛,听取建设农村医疗保障的意见和建议,很愿意大家一起探讨社会参与农村社会医疗和反贫困的问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尽管改革开放保持了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发展有很多不足,医疗事业存在着差距,卫生资源总量不足,胡锦涛在党十七大报告将医疗作为6大民生问题之一,到2020年要建立一个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进行了工作部署,要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作为从事人道主义的社会救助团体,多年来一直是党和政府保护人的生命健康方面的助手,04年以来配合政府推进新农村医疗,我们主动参与了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制度,在全国76个县和区开展了试点工作,省级自行组织14个县,2年多时间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拔款3915万元,援建卫生院站37个,组织152名乡村医生培训,红十字为试点县投入3500万元。按照总会工作部署为配合政府新型合作医疗工作推出大型公益项目,红十字电子计划,通过社会募集资金形式培训乡村医生,两年来该项目接受海内外捐款,在全国立项178所,免费培训乡村医生220多名,救助儿童1600多名。今年8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又在中国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资助之下发起健康新村工程项目,目的在在于广泛动员农村力量,协助政府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关注和保护农民的生命健康,探索了经济组织与公益机构组合共同推进农村医疗体系新路子,初步取得良好社会反响,新农合制度建设是一个不断突破难点,不断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企业政治、企业、社会机构多方面的支持和参与,今天我们在这里就发展中的农村多层次医疗保障献计献策,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将一如既往积极参与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工作,为全国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为促进广大农民享有最基本的集料健康权努力工作,最后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主持人:
为了调查研究新农合情况,探讨与新农合发展的新模式,提供学术支持,今年受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和国寿慈善基金会委托和资助,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专门组织课题组对农村医疗现状进行了调演,下面请大家通过一个短片了解一下这次调查的工作。
请看大屏幕。
(播放短片)
主持人:
刚才的是课题组对农村医疗现状的真实记录,非常辛苦也让我们很感动,农村医疗现状让我们感到触动,经过3个月研究分析,北大健康新村课题组形式构建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成果,接下来有请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王曙光为我们介绍《构建农村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研究报告》。
王曙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学、各位老师,今天非常高兴能够有这个机会跟大家汇报我们在暑期两个月和后续中的成果。我们的报告很长有215页,今天只能摘要的报告我们的一些基本的评论。
我们的报告分四个内容:
第一个,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我们课题组的成员来自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还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07年7月9月份我们做了一个调研。同学和老师付出很多努力。
1,新农村建设与反哺机制。
2,胡锦涛同志强调推进民生为重点的建设。必须对弱势群体给予特别关注,提高社会公平度,健康和谐社会根本是构建不同群体之间的和谐关系,对于制度变迁中受到忽略的群体给予补偿。从十七大民生视角出发认识农村发展。我们政府一直重视今年出台重大决策,其中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对农民极为重要,这些是向农民重新尊重农民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
3,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框架和进展。03年中央启动新农合制度,农民自愿参加,到07年6月,全国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已达到2429个,占全国总县数的84.9%。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到7.2亿人。0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基本上覆盖全国所有的县。
系统了解农户参合意愿,分析参合对农户反贫困的制度绩效。
探索农村医疗体系建设中不同社会组织的角色定位和参与机制。,重点考察社会公益组织。商业保险机构和其他社会主体。
考察政府在新农合中主导性作用的发挥机制,系统探讨未来政策改进方案。
二、核心理念和方法。有4点。
1,强调制度公平,市场公平和人道公平,所谓制度公平,在政府制度设计中,应始终重视遵循制度化的社会公平原则,强调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利益诉求主体。
2,倡导各类社会主体的平等性参与。今天我们的论坛也是以平等参与合作共享作为主体,可以提高资金管理效力,医疗实施条件和人力资源素质水平,社会参与也是政府主导性部门可以发挥的。
3,强调富权理念和提升农民可行能力原则。通过富权而实现农民可行能力的提升是农村医疗体系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之一。
4,探索制度设计中的差异化资源配置模式。在资金配置人力资源配置政策倾斜优惠待遇方式能够通过差异化的手段实现不同经济区域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和人群之间的公平。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是大不能用户问卷,田野调查,对问卷进行定量分析和统计分析和计量分析。
本课题田野调查工作的实施情况我们在调查之前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就是设计问卷,我们设计9个问卷,主要是农户问卷,地方卫生主管部门村医的问卷,参考了课题组前期的一些成果。
课题组分两队,共走访5省12县走访地方红会组织11个地方保险机构8个。,对天津、陕西、河北进行了调查。
有两个表格,一个是我们抽样的地区,第二个是收到回复的。
四、本课题报告的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1,医疗资源分配的公平性是农村医疗保障的根本。
应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原则,对农村地区卫生医疗资源进行差异化配置。对中央财政投入实行区域间的差异化分配,以省为单位按照人均GDP差异进行配置。由于农户收入的差异化,按无差别方式进行补充的制度设计势必导致出现所谓穷帮富现象。
2,政府管理部门的角色定位与职能的明晰化划分是新农合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
政府管理部门之间横向间清晰的事权划分。中央政府与主要政府在纵向间应有明确的财权划分。各部门财政的投入应指定用途和方向防止资金的侵占和滥用。
3,应强调新农合建设中的社会参与。
应优化和增强政府与各类企业主体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世界市场条件下政府与公益组织,社会团体以及社会性企业之间要修改良性的合作关系。
4,发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等公益组织作为中观行为主体的积极辅助性作用。
社会公益组织参与农村合作医疗体系构建和运行,一方面能够部分分担政府职能,减轻政府负担,另一方面社会公益组织作为中观行为主体在政府和微观主体之间起到桥梁和缓冲作用。
5,应该发挥商业保险机构的重要补充性作用。
通过参与新农合制度商业保险机构实际上分担了政府公共品提供的职能。履行了企业社会责任。
6,乡镇卫生院是新农合的核心载体。
乡镇卫生院在新农合制度框架下普遍改善了财务状况,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基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效提高了农民的医疗服务需求。使很多原来看不起病,不愿意住院的农民现在可以到乡镇卫生院看病。使现有人员和设备技术提高。
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合作医疗服务市场的供方决定农村合作医疗的绩效。
社会公益组织对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之提升能够发挥积极的影响。
通过这些调研我们看到博爱卫生院示范效应在一个区域非常明显,刚才看到了苗族侗族自治区的卫生院是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献。博爱卫生院不仅可以作为医疗中心,也是卫生教育中心,培训中心,对周边区域有很强辐射意义。
乡村私人诊所在新农合框架下有所发展,应在积极鼓励的原则下进行规范管理。
乡村私人诊所的医生很大一部分是卫生院分流出去的。乡镇私人诊所的服务质量并不差,而且因为那里看病和开药都便宜。
私人诊所的发展应该积极鼓励的基础上进行较为规范的管理。另一方面也有效翻番医疗事故的发展概率。
7,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本忍痛度较高,新农合有效改善了农民的就医选择,降低了农民的财务负担,缓解了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
数据分析的一般性结论。参与农户对新农合的评价总体上是积极的,缴费水平可以接受。但大部分并不认为降低了医疗费用,农户最不满意的是药品价格以及治疗价格。我们在将近20个县调研中这是普遍的。
新农合有效改善了人们的就医选择。
农户对商业保险的认知度不高,大部分不了解。收入较高的农户对商业保险需求较大,但对商业保险不了解和信息缺乏限制了他们的选择特殊困难农户对医疗救助和商业保险需求大,政府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加以解决。
基于农户问卷调查的基点政策建议。
加强对参与主体的监管。商业保险机构配合进行工作。
国外农村医疗体系建设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社会主体各个方面都要参与,据统计中国新农合只要拿出几百亿可以解决整个农民的问题。因此政府应该起主导作用,同时像公益组织,商业保险机构应该当中扮演积极角色。
我的汇报到这里,谢谢各位专家教授。
主持人:
谢谢王副教授。
通过王教授演讲我们了解到构建农村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研究报告是客观真实的,我们看到了医疗的现状同时提到了对策。像王教授的名字一样。
王教授提到对社会公益组织作为中观主体的辅助作用。
接下来我们有请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秘书长 王汝鹏做主题演讲,从中国红基会的公益实践看非营利组织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中的积极作用。
王汝鹏: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今天报告的主题是《从中国红基会的公益实践看非营利组织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中的积极作用》。
一、中国红基会在农村医疗领域中的实践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简称中国红基会)于2005年8月,在医疗健康领域,面向贫困农民和儿童,倡导实施了一项大型社会公益项目——“红十字天使计划”。该计划以关注和保护贫困农民和儿童的生命与健康为宗旨,广泛动员国内外的社会资源,募集资金和医疗物资,对患有重大疾病的贫困农民和儿童实施医疗救助,协助政府改善贫困乡村的医疗卫生条件,援建乡村博爱卫生院(站),培训乡村医生,参与和促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卫生事业建设。两年多来,“红十字天使计划”累计接受海内外捐款捐物近2亿元人民币,在全国27个省区援建了近200所乡村博爱卫生院(站),免费培训乡村医生221名,救助患重大疾病的贫困农民和儿童3000多名,资助建立了100多家定点医院,向定点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转赠医疗设备和药品折合人民币超过2亿元。据估算,受益的农村人口已超过100万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资助效益。“红十字天使计划”的实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国家领导人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和好评,已经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公益项目品牌,2006年荣获民政部“中华慈善奖”提名奖,今年10月又被新财经杂志等5家媒体评选为“2007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奖”。
目前,“红十字天使计划”已经初步形成了三大实施内容、两大救助模式、涵括十多个专项救助基金的公益项目体系。
三大实施内容:一是协助政府改善贫困地区乡村的医疗卫生条件,在贫困地区农村援建博爱卫生院和卫生站,资助20万元建一个乡镇博爱卫生院,资助5万元建一个村级博爱卫生站。同时还通过后续的募捐向援建的博爱卫生院站配赠药品和医疗器材;二是免费培训乡村医生,联合中国乡村医生培训中心实施“万名乡村医生培训计划”,3000元人民币资助1名乡村医生在高等医科院校接受15天的业务培训;三是对患重大疾病的贫困农民和儿童开展医疗救助,保护他们的生命与健康。
两大救助模式:一是直接资助模式,即募集善款设立专项基金,直接向贫困患者提供资金资助。如救助白血病患儿的小天使基金、救助脑瘫儿童的天使之爱基金、救助先心病患儿的天使阳光基金、救助唇腭裂儿童的嫣然天使基金、救助失聪儿童的天使回声基金、救助下肢残疾儿童的奔跑天使基金等。二是转移资助模式:即募集医疗设备和药品,转赠定点医院和农村医疗机构,由定点医院和农村医疗机构为贫困患者提供免费救治。如“温暖中国——贫困肿瘤患者救治行动”,在全国设立了60家定点医院,并为每家定点医院捐赠了一台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作为前提条件,定点医院承诺每年免费救治30至50名贫困家庭的肿瘤患者。
2007年8月,由中国红基会和国寿慈善基金会联合倡导发起的“健康新村工程”是“红十字天使计划”的拓展和深化项目。国寿慈善基金会向中国红基会捐款1000万元人民币,用于在贫困乡村捐建100所博爱卫生院(站),培训200名乡村医生,同时开展重大疾病的医疗救助和与新农合结合的课题研究等。健康新村工程,不仅是 “红十字天使计划”三大资助内容的继续,而且还将配套资助农村的改水、改厕、改灶,并以村级博爱卫生站、博爱小学为阵地和依托,建立农村文化健康活动中心,配赠红十字书库和体育健身器材,开展村民的卫生健康教育。因此,“健康新村”是在探索一种新农村建设的模式,让广大农村不仅拥有充分的医疗卫生资源和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同时还要满足农民对健康文化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健康、卫生、文明生活方式的倡导和推行。
二、非营利组织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中的积极作用
按照现代社会学的理论,人们的社会活动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领域,即政治活动领域、经济活动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与此相适应,社会组织也可以分作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也有的称之为第一部门、第二部门和第三部门,第三部门也称之为非营利组织或非政府组织,或简称为NPO或NGO。第一部门政府依靠法律赋予的强制力,征收税收提供公共物品;第二部门企业遵循价值规律、参与市场竞争,遵循按劳分配、按资本和智力分配原则,侧重提供私人物品。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则是在自愿的前提下,在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领域,满足部分群体的公共物品需求。
发达国家是在成熟的法治国家和现代化企业出现之后,才出现了真正的社会性组织。而我国还处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政府转型、市场转型和社会转型基本上是同时并行,因而NGO组织的职能也就更加多样化,也更为重要,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第一,在政府失灵、市场失灵的时候充当社会的润滑剂和粘合剂,缓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政府政策往往是“中位取向”,保证的是大多数人的利益,而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中弱势群体、特殊群体的需要。例如妇女、儿童、残疾人、赤贫者或是特殊疾病群体的保护等等,而且,即使政府能够提供服务也有效率与成本问题,在现阶段,公益组织进行第三次社会财富分配的时候,成本较第一部门要低得多;
第二,非营利组织的价值理念,如中国红十字会的“人道、博爱、奉献”理念,体现出“道德感召和民众教化”的人文精神,能增进政府转型和市场化过程中的社会凝聚力和社会文化认同,因而它承担着一种“公共志愿资源的组织平台和公益精神的传播中枢”功能,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意义。第一部门侧重考虑社会公平,第二部门侧重考虑市场效率,第三部门则重点关注人道主义的价值。红十字组织的精神便是对这一原则的一个很好诠释:“人道、博爱”精神是追求的价值,“奉献”精神则体现了志愿的原则。
第三,非营利组织的工作除了可维持一般意义上的公共物品供给外,还有追求理想的“实验需求”,而遵循市场原则的第二部门不会去做这类事,政府组织用强制机制做“社会实验”则可能导致乌托邦灾难,所以,奉行志愿原则前提下的公益组织就成为这类实验的合适手段。实验成功将会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示范效果,实验失败社会也不会大面积受损失,因此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农村卫生领域倡导实施的红十字天使计划,以及和国寿慈善基金会联合实施的“健康新村工程”,其公益实践就有类似的实验性先导意义。
从以上对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功能阐释,结合中国红基会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实践,可以看出非营利组织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的积极意义:
(一)在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的农村医疗领域,非营利组织可发挥重要补充作用。
从我国农村县、乡、村三级医疗保障体系建立的实践看,计划经济时代由于村一级集体经济的存在,可以基本支撑低保障、高覆盖的农村合作医疗体系;而改革开放后,进入市场经济时期,绝大部分村级集体经济瓦解不存,而以政府财政补贴为主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投入体制,财政资金基本都是只到乡镇卫生院一级,村级卫生站虽然作为是农民“小病不出村”的基础和前提,但由于基本不享受或很少享受到财政补贴,因此作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保障网络“网底”的村级卫生站,出现投入主体缺失,所以,农村村级卫生站目前大都陷于困窘状态:乡村医生在自己破旧的房屋里给农民看病,大部分仍依靠血压计、体温表、听诊器这“老三件”传统诊疗工具作诊断,一部分乡村医生还是过去计划经济时代作为“赤脚医生”受过的培训,至今未获取行医资质,成为要被取缔的“黑诊所”、“黑医生”;甚至还有部分乡村医生由于待遇报酬长期没有保障,自己就是需要救助的扶贫对象。因此,中国红基会开展的“红十字天使计划”及与国寿慈善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健康新村工程”,将资助重点放在捐建村级博爱卫生站、培训乡村医生上,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来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深受广大农村农民的欢迎。
(二)非营利组织的呼吁和倡导,唤起了社会对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关注,促进了政府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
中国公益事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起步发展以来,关注的重点一直是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的基础教育领域,包括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知名公益项目均以资助农村教育、救助失学儿童为主。到本世纪初,随着中国政府加大了基础教育的投入,现在贫困地区农村孩子上学不仅学费、杂费全免了,有的地方甚至书本费都免了,部分学生还有寄宿补助。因此公益领域的重点应当向另一个政府投入不足的领域转移:这就是医疗卫生领域。中国红基会率先发起实施的“红十字天使计划”,其积极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募集了多少捐款,建设了多少卫生院站,救助了多少大病患者,更重要的是带动了更多的社会组织、经济组织关注和支持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关注农村和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引起了政府的重视,进而加大了对农村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最终促进中国农村、农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权的早日实现,增进了社会的和谐。
(三)非营利组织给最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以帮助,改善最易受损人群的境况,提高了社会的幸福指数。
按照社会学的观点,社会财富的分配可以分三个层次,第一次分配强调效率原则,即最有效率的团体和个人获得最大的收益和报酬。第二次分配是国家运用财政税收手段,在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区之间执行差异化的财政支出政策和税收政策,注重公平分配。而第三次分配,社会公益组织通过企业或个人的慈善捐赠行动,汇聚了大量的社会资金,使爱心人士和社会团体通过社会公益组织,得以把资金运用到最需要的人群和地区,这种分配,依靠的不是政府的财政强制力,而是民间的社会动员力量和社会的自愿性行动。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注重社会和谐,强调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人道主义关怀,因而在客观上实现了国民精神的凝聚和文化价值的认同。中国红基会“红十字天使计划”的实施,通过第三次分配的资金和物资三亿多人民币,为超过100万人口的农村地区改善了就医条件,保护了众多贫困农民和儿童的生命与健康,这些工作使捐助者得到了帮助他人的机会,使被救助者感受到我们社会的温暖,使整个社会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非营利组织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建设中是一支积极的力量,在参与新农合和新农村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主持人:
国寿慈善基金会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联合发起健康新村工程。接下来我们请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国寿慈善基金会理事长 万峰先生。
万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来宾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谈到农村和农村医疗保障问题,我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对于中国人寿来说,农村不仅仅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也是中国人寿回报社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领域。中国人寿的成长历程与中国农村、中国农民唇齿相依,密不可分。关心农村、回馈农民,是中国人寿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个论坛的一个关键词是“社会参与”,我认为这个主题非常好。解决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政府是主角,但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也是非常必要的。建立一个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的机制,将是推进农村医疗问题解决的最有效的途径。在这个机制当中,商业保险机构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我国机构网点最多、经营规模最大的国有控股寿险公司,长期以来在探索和参与这项事业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认识和经验,今天,我从商业保险服务三农、回馈社会的角度,从几个方面来谈谈中国人寿在解决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的一些认识,总结我们的一些做法和成效,探讨未来发展的思路。
大家知道,农民看病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没有钱看病、看不起病;二是农村看病条件太差,没办法就拖着不看或者跑到大城市看。怎么让农民看得起病,并且能够及时、方便地得到好的医疗服务,是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而解决这两大问题,我认为,商业保险机构承担的角色和作用非常重要。
第一个问题,怎么让农民看得起病? 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要提高农民的收入,让农民手里有钱。中国人寿近年来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农民投资渠道方面有一些探索和体会,但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巨大的课题,也不是今天我们集中要讨论的。二是要给农民提供医疗保险保障,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让农村居民病有所医。这个保障体系应该是多层次、全方位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社会基本医疗保险。通过政府、集体和个人多方筹资,建立覆盖全体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解决农民大病医疗的保障问题;二是商业健康保险,以个人筹资为主,提供多样化、灵活性的医疗保险保障;三是医疗救助制度,以国家财政转移、社会慈善等多种渠道筹资,为贫困弱势群体提供医疗救助服务。
在社会保险保障方面,自2003年以来,各级政府在农村地区积极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这项惠及亿万农民的德政工程中,商业保险机构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支持和配合政府新农合工作,作为新农合经办方为参合农民提供医疗费用报销管理服务,体现了商业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
因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着眼于“低水平、广覆盖”,为农民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不可能完全满足农民对医疗保障的需求。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他们对生活品质及医疗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需求随之而生,部分农民也具备了购买能力。从我们的保险产品如“三康险”在农村的销售情况可以看出,农民对商业医疗保险的需求是旺盛的,商业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提供这种服务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成为防止农民“因病致贫”的“稳定器”,从而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在医疗社会救助方面,商业保险机构从承担社会责任的角度出发,应该力所能及地分担一部分政府的救助职能。中国人寿发起成立的国寿慈善基金会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合作的“健康新村工程”项目有专项基金用于特困家庭的医疗救助,但目前还是杯水车薪。我很希望更多的企业和公益组织能够参与进来。
第二个问题,怎么让农民能够及时、方便地得到好的医疗服务? 解决这个问题是个系统工程,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改善硬件,修缮改建农村卫生站,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等;二是提升软件,首先是要让乡村医生能够得到必要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技能。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源的参与无疑是必要的。中国人寿倾注了很大的热情和心血参与这件事,我们把它作为保险业关注民生、回馈社会的一个重点领域。国寿慈善基金会今年投入了一千万,今后还会给予持续的投入,我们倡议更多的企业和公益组织参与进来,共同为改善农民就医环境做出贡献。
简而言之,商业保险在构建农村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角色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支持新农合;二是提供商业保险;三是参与公益性的医疗扶贫。长期以来,中国人寿在这些领域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
我们做的第一个方面的事情就是为新农合制度提供经办管理服务。
一是利用商业保险精算技术与基础数据,参与新农合补偿方案制定和设计,把保险风险管理经验运用到新农合经办管理中,提高了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提升了新农合基金的使用效率;二是利用保险公司遍布乡村的机构网络和专业人员,形成社会化的新农合管理服务体系,发挥商业保险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减轻政府增设经办机构及人员编制方面的压力,缩短新农合启动时间和经办成本,减少了政府财政支出;三是利用商业保险理赔技术和管理经验,设计适合农村特点的业务管理流程,为广大参合农民提供方便快捷、安全周到的报销补偿服务,提高了新农合制度的运行质量和效率;四是利用商业保险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建立实用高效的信息网络系统,简化报销补偿手续,规范客户服务行为,使参合农民在住院治疗和费用报销中,时刻感受到真诚热心的服务,体会到新农合政策的温暖,提升了参合农民的满意度 。
经过4年多的探索和实践,中国人寿在参与新农合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我们已在江苏、河南、广东等13个省市的83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农合委托管理业务,这些地区参合农民达到2450万人。今年1-9月份,共收取合作医疗基金10.2亿元,管理基金总量达到12.02亿元,为540万人次提供医疗费用补偿支付服务,支付金额8.89亿元。通过提供专业化服务,建立了“征、管、监”分离的新农合运作机制,形成了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参合农民多方满意、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我们做的第二个方面的事情是以商业保险产品弥补社会保障的不足、提升农村医疗保障水平。
农民日益增长的医疗保障需求对于商业寿险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遇。如何服务好农村市场,通过有效的方式让农民接受并且喜爱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这是我们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在努力探索的,近年来我们通过制定清晰的农村市场发展策略、挖掘总结农村业务发展典型经验、开发出一系列农民喜爱的产品、全面提升服务于农村市场的员工素质,有效促进了农村保险业务的发展,实现了商业效益与社会效应的“双丰收”。
我们做的第三个方面的事情是深度参与医疗扶贫的公益事业,切实改善农民就医环境。
2007年,中国人寿捐资5000万元成立了国寿慈善基金会,致力于专业、可持续地参与公益事业,希望把钱用最科学的方式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国寿慈善基金会的健康新村工程项目一个核心的内容是改善初级医疗机构--卫生院站的软硬件建设,因为乡村卫生院站是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基础构成,是保障农民健康的第一站,对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国寿慈善基金会2007-2008年期间将在“健康新村工程”项目上投入1000多万元,在中西部贫困地区至少援建100所卫生院(站),举办两期乡村医生培训班。目前我们在河南、湖北等省援建的首批“国寿博爱卫生站”正在建设中,有的已投入使用。
以上我谈了我们在建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改善农民就医环境方面所做的工作,有些方面已经有成熟的模式,但有些方面还在摸索中,甚至刚起步。如何建立和完善可持续地、兼顾自身发展和社会贡献的发展模式,如何与政府和其他社会主体协作,有效地推进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是需要继续不懈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接下来,我谈谈我们在这方面的一些想法。
一是参与新农合要继续固点扩面,在此基础上探索开展新农合补充医疗保险。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从发展趋势看,新农合制度将逐步向 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过渡,保险业参与新农合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巩固参与新农合工作取得的成果,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完善服务流程,规范经办管理,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把新农合业务办成“农民满意、政府放心”的精品工程。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拓展新农合业务领域,加大业务推动和政策扶植力度,积极倡导以委托管理模式为新农合提供经办管理服务,增加经办地区的数量。在新农合管理平台上,有效扩展服务内容,让参合农民更多地分享新农合制度建设成果。同时,在条件成熟地区,积极探索开展新农合补充医疗保险,有效提高参合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在广大农村地区树立参与社会管理、服务民生建设的良好形象,履行好保险企业的社会责任。
二是加快县域医疗保险发展,做好农村服务体系建设。
近年来农村保险市场的发展环境发生了积极变化,为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基础,中国人寿也在县域市场拥有了较大的先发优势,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事是针对农村市场、农村客户的特点进一步完善服务。具体思路有这么几点:
首先是积极发展农村小额医疗保险业务。下一步,我们要组织力量,对包括AIG在内的国际小额保险成功经验进行研究,结合自身的实际,及时开发出适合低收入农村居民的小额医疗保险产品,更好地满足农民的医疗保障需求。其次,我们要扎实推进农村市场的服务体系建设,建设一个广覆盖、高效率的农村市场服务体系。我们的基本策略是“乡镇有点、人员进村”,以县公司为龙头,以农村网点建设为依托,以驻村服务员为延伸,建立“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加强对县域市场的资源配置,不断扩大我们服务农村市场的范围,不断提高服务农村市场的能力。最后,我们还要抓好典型经验的总结与推广工作。经过多年不懈的探索和实践,中国人寿在发展农村保险市场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形成了一些成功发展模式。我们未来一段时期将大力推广例如“保险先进村”和“驻村服务员”等成型经验,使广大农民乐于接受商业保险,使广大农民最终通过商业医疗保险而收益。
在医疗扶贫方面,我们的想法是国寿慈善基金会要拓展健康新村项目的内涵,致力于将医疗扶贫推向深入。
我们的健康新村项目不仅要建好卫生站,给乡村医生提供培训机会,还要围绕农民医疗和健康方面的实际需求不断丰富项目内容。我们希望,国寿博爱卫生站建在哪里,就要让哪里的农民享受到最好的医疗卫生环境,真正让农民做到小病不出村。而且这个环境必须是可持续的、是不断完善的。就是说,我们不仅捐一笔钱把卫生站卫生院建起来就完了,我们要管就管到底。
在这方面我们的想法首先是结合农村卫生院站的现实需求给予持续的配套扶持:卫生院站建好后,配备了必要的医疗设备,但将来它的设备还可能面临更新换代的问题。我们还希望通过我们的优先捐助政策促使当地政府和卫生系统规范农村卫生站的建设,加强对农村卫生站的监督和管理。国寿博爱卫生站的医务人员应该有一个服务规范的基本标准,有一套考核制度,医护人员的待遇应该与他们的服务数量、质量情况和农民满意度挂钩。
另外,中国人寿有近10万员工、近70万名营销员,这是个热情温暖的大集体,他们中热心人非常多,基金会刚成立,我们的基金会邮箱中就收到很多员工和营销员的来信,自荐来做基金会的义工。将来,我们会组织我们的员工和营销员志愿者与农村贫病家庭结成帮扶对子,给予他们更直接更周到的关怀。
总之,医疗扶贫这件事,我们是做定了,而且要深入地做下去,这个“深入”体现在我们不是一次性地捐一笔钱了事,而是要给予持续地扶持;我们不仅资助硬环境的改善,还要深入参与软环境的建设;我们不仅关注农村当前紧迫的现实医疗需求,更关注从制度、模式和相关各方的协调管理机制上,探讨从长远和根本上解决农村医疗问题的途径;而且,我们不仅出钱,还要出人,让中国人寿的关怀、关爱直达困难的家庭,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义为利本”---商业伦理的真谛古今是相通的,用这个词汇也能够诠释中国人寿对于承担社会责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所秉持的信条---要把中国人寿建设成为国际顶级的保险公司,既要通过加快发展,为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同时,还必须积极承担好应尽的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和谐、进步和稳定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谢谢大家!
主持人:
农村多层次医疗保障建设需要政府责任强化让农民享受公益发展带来的成果,需要大力发挥公益组织社会主体的补充性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公平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接下来的环节是公平合作与农村医疗发展峰会。主持人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孙祁祥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