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佃水:“6•18”品牌的个性与人文精神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4日 15:13 新浪财经
2007年12月7日,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6•18”组委会办公室,联合品牌中国产业联盟,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共同主办“6•18”品牌发展研讨会。以下为北京中科前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 蒋佃水讲话。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着力破解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只有着力解决这些突出问题,才能转变发展的方式,破解发展的难题。当前,我们国家面临的突出问题中,科技成果转化难就是长期存在的。从国家到地方也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国家、省,甚至市县,每年都有很多的科技成果的展会、发布会、对接、交易,类似的活动每年是以百为单位的。那么,怎么打造“6•18”项目成果交易会鲜明的个性? 我感到很意外,也很欣喜的是,“6•18”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不但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而且突出了鲜明的品牌个性。 “6•18”最大的品牌特色在于它不仅仅是提出了,而且是真正实施了“三天盛会,长年对接”。三天盛会不奇怪,关键在长年对接,就我所知,其他地方可能是三天盛会或者两天盛会。同样花了那么多钱,倾注了那么多热情和希望,但是为什么效果不甚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原因就是后面四个字,他们没有“长年对接”。为什么要长年对接,因为作为一个从区域性发展到全国性的展会,甚至已经国际化,在空间上,已经不是在福建了。在这么大的空间范围里,如果仅仅只是三天盛会,肯定信息交换很少,达不到合作的深度,只有长年对接,才能达到或者超过合作的凝结点。这就是为什么“6•18”成效比较好的原因。因为有长年,能破除空间的障碍。这是从空间的角度,时和空的关系。第二,我们做的事情是国家级的难题,破解的是长期存在的科技和经济结合的国家级、世界级难题,这就不可能是三天能够解决的。所以,长年对接对这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是从事的角度考虑。第三,从人的角度,这个难题的解决最终还是要靠人,企业家、科学家、政府官员等。而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不是三天能够确定下来的。特别是人与人之间要建立友谊关系,也需要长年的交往。人都是有感情的,但感情不是一天能建立起来的。只有长期的联络,长期的交往,才能建立感情。有了感情,才能更好地取得信任,取得了信任才能更好地合作。 长年对接树立了“6•18”鲜明的品牌个性。我自已对“6•18”的感情也是这么来的。我到福建去,黄小晶省长差不多用了2个小时来接见我,作为一省之长,可以说是日理万机,为什么要花这么长的时间来接待我这么一位普通的专家呢。没有别的原因,主要是黄省长对知识分子的礼贤下士,对“6•18”的高度重视,对首都专家的一种礼遇。这是让我非常难忘和感动的。回来以后,北京好几个媒体转载了《6•18博览》对此事的报道。认为这是福建对北京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种鼓励,也是北京行业的一种光荣。 另外,“6•18”在打造合力方面是非常明显的。“6•18”为什么能在短短几年内打造这样的合力呢?概括而言,是两需要两度。 两个需要,一是国家科学发展的需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央一个伟大的战略。自主创新要着力于三个方面,一是产业优化升级,二是企业技术创新,三是整个国家的自主创新。这三个方面都和科技成果转化有关,没有成功的科技成果转化,就不可能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就不可能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也就很难提高我们整个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优化升级。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第一届“6•18”只是我们福建省政府一家主办,到第五届已经是十家国家部委与福建省联合主办了。如果不符合国家科学发展的战略,这十家国家部委是不可能参与主办的。这就说明“6•18”第一个需要是满足了国家科学发展的需要。第二个需要是企业、科研院所、高校技术转移的需要,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技术转移。 满足了这两个需要,才能形成合力。 而两度是指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年来,“6•18”的知名度越来越大。当然,在扩大知名度方面,媒体是功不可没的。知名度很可贵,但相对而言,它做起来并不很难,多宣传,多请客人,多发布,多交流,知名度自然就提高了。但问题不在于知名度,而在于美誉度。“6•18”五年来,美誉度越来越高,这主要决定于三个方面:一是成效,每年规模是越办越大,参与的专家、企业越来越多,项目对接数越来越多,效果越来越好。二是成效背后的精神。“6•18”具有创业精神,创业以前更多的是指企业,如今,政府以创业的精神来做这件事,从省委书记、省长到以发改委为主的省内十几个部门共同协助,如果没有创业精神是做不好的,还有人文精神,基本上和“6•18”打交道的人都留下非常难忘的印象,“6•18”工作人员都特别亲切、谦和,对别人体现了一种渴望合作,为福建的发展共同创造的良好愿望和精神风貌,如果没有人文精神是体现不出来的。还有敬业精神。是精神支撑着成效,而成效又支撑了美誉。第三是文化。“6•18”文化可以概括为服务文化。管理型的政府多年来希望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但见仁见智,很不容易。“6•18”在福建,在全国树立了榜样。政府真正从管理型转为服务型,都是国家公务员在做事,但很少体现官气、官腔、官派。体现的都是以别人为中心,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这代表了文明,代表了国家未来的走向,代表了和世界接轨的一种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讲,“6•18”的贡献不仅仅是经济的贡献,也是文化和政治的贡献。 最后,我谈几点对“6•18”的建议。 第一,要更加明确突出技术转移概念。项目成果并没有相对应的英文,突出技术转移概念就可以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第二,更加强调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6•18”都是为生产服务,而且是科技服务,金融服务,资本服务,新闻服务。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符合国际前沿,也符合国家发展趋势。 第三,科技中介机构是不可或缺的。科技中介可以是“6•18”这个大平台下的小平台,要以小平台支撑大平台,以大平台引领小平台。 第四,引入中试平台。中试平台对“6•18”成效的深度的推进有影响。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