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张春霖:对未来医改的三点期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1日 15:27 《财经》杂志网络版

  呼吁给各类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开放环境

  【网络版专稿/《财经》杂志记者 任波】对于未来的医改,我们应当期待些什么?世界银行高级专家张春霖在《财经》年会上对此提出了三点期望。

  在张春霖看来,新一轮的医改首先要保证能够在全民覆盖的前提下降低私人自费在医疗总费用当中的比重。他指出,这是因为现在的医疗体系面临的最直接和最要紧的问题是看病难——低收入阶层看不起病。导致这个问题的制度根源其实很简单,就是医疗总费用要求个人掏腰包的比重太高了。他分析,在我国医疗总费用当中,个人自付费用的比例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例如,1978年是20%,2000年便达到59%,2005年虽然略有下降,为52%,但这个数字在全世界范围内看是偏高的,而且发展趋势也和世界潮流恰恰相反。张透露,2002年,就个人自付费用占国家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看,全世界的低收入国家是66%,中低收入国家是50%,中高收入国家是36%,高收入国家仅为19%。这意味着国家经济越发达,私人自负比例应该更低,而我们国家却是越来越高。因此,张春霖期望,一定要通过这一轮医疗改革来解决个人自付费用偏高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这个改革恐怕又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他说。

  “理顺医疗机构面对的价格信号”,这是张春霖提出的第二个期望。他表示,虽然现在各界非常强调医疗机构要保证公益性,强调医疗机构不能为了赚钱来牺牲道德和质量,但这并不意味着医疗机构可以不讲效率。

  他认为,目前有关价格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扭曲的。其中最大的问题,当属医疗人员劳动力成本的扭曲,以及对医疗服务价格的低估。这就导致目前医疗服务人员的收入并不全部来自明面工资而同时还有其他渠道。他指出,这样做虽然动机好,但是结果并不好。保证医疗服务的公益性,是导致这种扭曲的“看上去合理”的理由。但是压价后医疗机构收入不能覆盖成本,于是政府只能通过对医疗机构的明补或者暗补来进行补偿。“第一个办法是给钱,第二个是给政策”,这就导致了以药养医的制度扭曲。由于激励机制扭曲了,钱没少花——结果不是政府出钱就是老百姓出钱,同时医疗机构的效率也降低了。

  最后,张春霖呼吁,应该给各类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开放环境。他认为,一个开放的模式至少应当包括四个要点:一是医疗市场对各类服务的医疗机构公平开放,二是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实行有效的政府监管,三是政府按照医疗服务的市场价格进行购买服务,四是政府和消费者一起对各种服务的提供者进行监督和约束。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