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郑小聪:创新不等于发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1日 15:13 新浪财经

  2007年12月11日首届中小企业节在北京召开。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此次大会。以下为IBM大中华区副总裁郑小聪讲话实录。

  郑小聪:尊敬的李会长,各位中小企业协会、国家发改委的领导,各位企业家、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我非常高兴代表IBM公司参加首届中国中小企业节,这个企业高层论坛,我也想借这个机会分享一下IBM在企业管理、企业发展方面的经验。

  正如主持人所说,其实IBM公司也走过中小企业的路,1911年的时候IBM在美国创立的时候也是非常小的企业,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IBM在中国大陆地区的一个业务发展也是走过从很小的代办处发展到今天这么庞大的企业。所以我们也每天都在想跟中小企业有更多的沟通和分享。

  过去20多年的经济发展,到现在来讲大家在国际上很多报章都看到

中国经济的话题都在头版上。这些都是可以这么说,过去几年可以用风调雨顺来形容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创造了很多著名的企业的名字在国际的舞台出现。

  在过去20多年的改革开放的政治之下,中国经济走的路来讲这些都是大家在进步、发展,现在中国在全世界的GDP排行榜去年年底走到第四位,很有可能今年年底超过德国成为的第三位,中国出口跟外面的成长也是非常迅速,占全球的贸易量8%。很多中国的经济学家经常提到几个问题,往后未来十年我们的定位、发展方向是怎样。

  有几个话题都是领导在思考当中,首先过去几年的风调雨顺怎么在未来继续,让中国的经济走在成长、走在世界前列啊,中国的企业继续在世界的舞台能够有竞争力。过去在高峰的企业做一个世界工厂这么一个角色过程当中,从发展的初期可能在跟世界的一些贸易合作伙伴交易来讲,由于劳动力的廉价、由于没有多少自己的品牌、由于技术力量不够,很多商业的关系都不太平等,怎么让中国企业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竞争力不光有廉价劳动力,从技术创新品牌创立客户的服务方面提升,世界贸易上有平等的地位。

  IBM看到我们做自序的时候,很多企业都经过比较小的企业的时候,他们的组织架构很多流程都比较简单、松散,但成长过程中,他们会慢慢把一些业务部门化。比如说市场部门、采购部门、财务部门、人事部门,有一个专业的分工。当一个企业到成熟阶段的时候,事业就慢慢出来了,比如说做家电的可能有冰箱部门、电视机部门,这些事业单位也会有各个的专业部门。在成熟过程中,一方面要帮整个集团创造一些业务和利润。同时来讲也造成有不少的困扰,比如说在专业的分工跟市场定位方面怎么得到融合。在这里是不是组织庞大以后,企业变得比较不那么有竞争力?一般要经过磨合的阶段他也在进一步的提升,走到一个世界级的企业的时候,从专业分工以及事业单位方面的共同协作、平台的服务,我们看到新的,让企业成熟之后再创作辉煌。

  我们看到企业发展过程中,有三大元素非常重要,首先当企业从制定市场的战略跟执行方面,是很重要的一块。第二市场工作做服务客户的时候,整个创新跟转型有没有一套文化支撑。还有怎么留住人才,怎么创造企业文化,让企业里各个部门的协同有效推行。

  有一些IBM的经验谈,关于创新和转型,可以说创新是IBM过去90多年的重要灵魂。首先每年我们投资50多亿美金在科研方面,连续10几年在美国达到专利的冠军。我们也把很多发明延伸到市场,可以融入到市场,让市场接受。从各个年代的一些IBM的董事长跟CEO,他们所经理的历程,都有高有低,每次看到按照当时的市场的发展跟企业的转型,每次帮助企业提升到另外一个阶段。

  IBM相信创新不等于发明,如果发明是讲究科研发明跟市场脱离,我们认为不是创新,创新必须把市场洞察力结合起来。而且创新不光是产品,而是整个企业的文化。我们强度除了产品、服务,在业务流程、业务模式、管理、政策、制定战略方面都可以有很多创新的空间。

  IBM内部制定战略方针方面有一套模式,上上下下的业务主管都在使用。首先我们认为战略的最重要的元素就是主管人员的领导力,领导力是什么呢?包括两大因素,一个是战略一个是执行。如果只有战略,执行力不强都是空的。所有战略部署的时候跟执行一定要相配合,战略方面也有几个因素很重要,比如创新的元素也是战略最基本的方向,企业的人才保留、企业文化的创造也是执行力的很重要的因素。只有两方面可以互相配合的时候,整个目标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

  过去几年很多报纸说IBM有一些业务转型,大概来讲IBM全球的业绩,从税前利润率里看到,IBM已经在十几年前纯硬件设备的IT公司转型到以服务为导向、以软件维基础的公司,从软件、服务的话,跟几年前有很大得提升,硬件所创造的比例越来越低。在这里举个例子,IBM怎么部署一个战略,比如IBM在服务中小企业,无论全球还是在中国,我们制定一些战略方针,03年的时候,我们面对中小企业使用计算机。我们的口号是说做大公司的事,花小公司的钱。我们那时候有非常优越的产品,2005年我们的强调的是简单应用、成熟的解决方案,需要有大量的合作伙伴,在IBM的平台上做很多的解决方案提供给中小企业。今天我们很多客户在选择IT设备已经有很多选择,但是怎么有很好的体验,也是他们在选定解决方案的很重要因素。这是一个例子,IBM在制定其中一个业务,比如中小企业IT业务增长的战略方针。

  另外很重要的是人才,在我们经验里看到,人才的资源跟战略也是整个公司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我们吸引行内的精英,IBM不太多在市场上用高薪挖人才,我们还是在好的大学里一些毕业生招聘到公司里,给他长期的培训,然后满足培养从一个业务人员慢慢提升到业务主管,有很多主管人员在公司里很长的人,我们希望留住人才。IBM非常重视在社会上、大学里对IBM的想象是IBM是不是一个很好的雇主?这个时候,如果没有这个形象的时候,我们也觉得容易吸引一些未来潜在的领导,一些好的人才交给我们。我们人力资源的战略目标是,在人才的培养上,领导力的培训、跨行业、跨部门管理的经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透明、公开、公正的业绩的考核机制。

  讲了一些人才管理方面的看法,我们也在引导力方面也作出一些想法,IBM内部有很多经理人员跟管理人员,我们定期帮他们做很多领导力的考核,我们会让这些经理们的下属员工在不记名的情况下为他们的老板打分,我们把这些关于经理人员领导力做出评估,我们会做一个比较,看出这个经理哪方面比较优越,哪方面要做培训。我们会把创新的元素,比如说这个经理或者业务主管,协同能力、合作能力的判断、允许可接受的风险的能力,都是一些领导力的因素。这是我们提拔主管的重要一环。

  从文化方面讲,我们也希望在公司里创造一些价值观,在80年代到90年代初,IBM业务非常好,那时候我们有一些产品在市场上独占了该市场。在业绩的环境下,我们公司是强调尊重个人、精益求精以及客户满意。90年代IBM走向一个低潮,那时候IBM硬件业务受到很多竞争对手的攻击,同时我们也在转型,转向服务过程当中。那时候公司提倡一个文化,争取要快,大公司越做越大,很多时候做事情就慢下来,很多决策比较不那么敏锐。那时候我们强调的原则是一定要取胜、快速执行和团队精神。

  10年之后我们已经转型成功,已经是一个以服务为导向的IT企业,我们的价值观又有一些小小的改变,我们现在强调的不光是客户满意,客户在使用IT方案的时候也在成长,所以这点来讲比客户满意更加高一些,同时我们也强调创新的重要,还有诚信、负责。最近几年有很多企业在诚信方面有一些挑战,诚信负责也是我们现在的、过去几年的价值观之一。

  IBM还是一个做IT的企业,怎么样支持创新跟转型,我们看到是说今天的IT技术发展跟过去十几年最大的分别,今天的网络发展以及技术的发展,已经令很多人使用上IT的技术、电脑技术,现在就算在座各位不是计算机出身的,都可以使用电话,这些来讲,加上网络信息的膨胀,令很多过去做不到的决策或者做不到的行内的公开都可以拿到手中,也加快企业可以转型、创新的能力,当然也牵扯到很多业务转型。相比十几年,我认为IT技术的发展最大的贡献在于令很多企业创新跟转型的能力大大提高。

  这里举个例子,这里是一个企业,是要提供一些产品给客户,客户最简单的流程有可能企业的某部门跟客户、供应商下订单,很多流程都是一条直线,从下订单、到货。慢慢的看到,其实是不是可以把客户下订单的动作加到整个企业的业务流程里。再进一步,这个部门是不是可以和别的部门合作,比如财务部门、运营、物流部门合作服务这个客户。甚至把供应商加到企业业务流程里,供应商直接可以把货供给到我们体系里给我们的客户。甚至涉及到一些外包服务,比如物流,基本企业里不做了。

  在使用IT技术方面,我们看到文化的经验有四种可能性,有些企业可能比较适合做自建,比如设备、设备拥有、安装地点,对我们来讲有些自己做这个比喻跟买车自己开,买车雇司机、跟坐

出租车一样,哪一种比较好很难讲,在中小企业和大企业来说,在右边的那两种情况,看起来会是未来的潮流。

  这是今年发布的一些中小企业使用计算机方面的方针,IBM提倡的口号是简单,如果客户选择方案的时候,经验不是轻松的,很难把业务流程交给IT负责。我们实现这个梦想有几个手段,比如用网站、电子邮件,跨时间、跨地点的手段,让企业体现出轻松计算机技术。今天在这里简单跟大家分享了一下IBM在业务、企业管理跟企业创新方面的一些想法,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跟各位企业老总进一步交流,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郑先生,在IBM的领域,跟我们中小企业相关的,特别是提供一些服务或者技术支撑,这些方面我们中小企业和IBM怎样去密切合作、配合?真正达到共赢的阶段?

  郑小聪:谢谢主持人,其实我个人跟中小企业方向,使用IT课题,在中国工作了十几年时间,我的看法是说让中小企业真正的用好IT手段,确实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关键是说十几年前,IT的技术、IT的工具不是很复杂,我们看到很多公司使用很有创意的设备的时候不是很好。这些解决方案越变越简单,中小企业最怕的是使用一些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或者说用IT的方案、手段来讲,买了之后没有太多的支持,我的IT部门维护有问题,软件经常升级我又追不上,没多企业都是买了IT设备以后,变成软件升级的专家,这就失去IT或者技术支撑的业务目的。我看的出,跟很多中小企业的领导沟通的时候,简单、易用、轻松的体验,成功和成熟的方案是必不可少的,各行各业有不同的需求,但这些原则中小企业使用IT成功非常重要的因素。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