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卓元担忧体制改革滞后遗患未来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0日 14:29 《财经》杂志网络版
体制改革最重要的内容有三项:政治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和价格改革,但进展缓慢,难度增大 【网络版专稿/《财经》杂志记者 杨哲宇】12月10日,出席《财经》年会的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张卓元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表示,当前,体制改革最重要的内容有三项,即政治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和价格改革,但改革进展缓慢,难度增大。他担心中国经济如果将矛盾积累起来,会在未来出问题。 他说,现在,政治体制改革难度极大,财政体制改革虽可做一点工作,但是困难也很大,而价格改革又碰到时机问题。 他认为,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最有效的还是利率工具。央票的回收效果在逐渐减弱,其他工具也有明显的局限。目前,有些论者以中美利差为依据,认为中国升息的空间不大。张卓元明确表示不赞同这种观点。他说,众所周知,热钱进来根本不是为了在银行储蓄,博取利差的,而是要投向房地产和资本市场的。有人说,中美之间必然保持三个百分点的利差,这种说法根本不成立。 通胀会否从结构性上涨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张卓元认为,现在看来问题还不严重,但未来取决于多种因素,特别是国际市场上的油价、粮价、铁矿石价格和运费。现在,小麦的价格比较平稳,但大豆的价格在上涨。这几项因素对国内物价压力很大。政府部门原本以为11月和12月CPI上涨幅度会降下来,但是,11月的CPI可能又要创新高。不过,明年CPI涨幅超过5%、6%的可能性也不大,出现1988年大幅通胀情况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我们粮食又取得了丰收,而粮库建设得相当不错,现在关键看工业消费品价格。猪肉价格虽然还在上涨,但其影响有限。 日前,有国外媒体指责中国输出通胀。张卓元表示,中国出口商品价格的确在上涨,但总体上来讲,中国是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的受害者。 他认为,目前,放开资源价格的条件不成熟。去年和前年是难得的机会,CPI涨幅只有1.5%和1.8%,但很遗憾,政府没有抓住时机。十七大报告又提出,资源价格要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大家呼声很高。但是,在目前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动作大一点,有可能引起社会不稳定。现在改革很被动,处于两难的选择之中。 关于节能减排,虽然数年没有实现年度目标,但是,最近做得还是不错的。据张卓元介绍,在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不少部门的领导人表示节能减排很难推进,但中央领导都表示,再难也要推进。因此,最近政策实施力度相当大,财政准备再投入200多亿元。但是,体制问题不解决,这项工作的前景还是令人担忧。例如,明年,地方又要新上200多万吨高能耗的电解铝项目。在现行体制下,有必要对单位GDP能耗下降的真实性保持清醒的态度。 谈到扩大内需,他说,他多次表达过他的看法,“扩大内需”这个提法是不严谨的,应该直接表述为“扩大消费需求”。扩大投资需求不也是扩大内需吗?这与抑制固定投资过快增长的提法是矛盾的。扩大农民的消费需求是关键,而农民增收是扩大消费的前提。农民的消费需求弹性是相当高的,而城市高收入人群的消费占其总收入的比例是相当小的。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