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刘伟:2050年中国将进入现代化社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8日 15:48 新浪财经

  2007年12月8日至9日,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三届中国(台州)民营经济发展论坛在浙江台州举行,重点探讨创新发展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关系。新浪财经独家网络支持。以下为北京大经济学院院长刘伟做主题演讲。

  刘伟: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民营经济研究会举行这个论坛邀请我来,我想我今天的发言的的确确真的是抛砖引出下午的玉来,下午的很多教授,的的确确是非常有研究,非常有见地,我今天在这儿主要是围绕着中国的宏观经济,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展开一个讨论,因为微观问题特别是民营企业问题,我们在座的企业家要比我体会深刻得多,压力感受也比我要强烈得多,所以我在这儿就我所研究的宏观问题做一个讨论。

  我想讲五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讲一下中国现在经济增长到底达到了什么水平?第二个问题讲一下,中国经济增长是不是要进入一个长期衰退?第三个问题讲一下,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第四个问题讲一下,当前中国的宏观政策会有哪些变化?第五个问题讲一下实现中国持续高速增长需要创造哪些基本的条件?

  现在中国经济增长到底达到了什么水平?我们去年公布的,去年GDP总量破了21万亿人民币,按照汇率法,就是按照最近几年的平均的官方汇率,把它折算成美元大体上是1:7.7,是26400多亿美元,在总量上排第四位,第一位是美国,占世界GDP的接近26,我们大体上相当于美国的1/5,第二位是日本,我们大体上相当于日本的60%,第三位是德国,我们大体上相当于它的90%,第四位就是中国,第五位是英国,第六位是法国,第七位意大利,第八位西班牙,这是世界总量的前八名,我们居第四,但中国的问题可怕就可怕在人均,因为中国有13亿人口,我们人均去年是2010美金,去年全球50多亿人口,平均人均GDP8千多美元,和发展中国家比,发展中国家大体上分成五类,一类是持平,二类温饱,三类叫做初步小康,四类全面小康,五类新型工业化国家,又叫准发达国家,在这五个类型的发展中国家里,我们现在的GDP的水平和哪一组的国家最接近呢?以04年的数据为本,04年世界初步小康的社会,平均人均GDP是1746美金,04年中国的人均GDP是1740美金,那么按照这个数字看,中国现在就人均水平来讲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发展中国家,就是初步小康水平的发展中国家,这就是中国从GDP看的大体的发展水平,对于这个水平有争议,特别是来自于西方,西方普遍认为中国低估了自己的发展水平,认为我们实际的水平比这高得多,理由有两个,一个是在统计上,他认为中国的统计少统计了很多,特别是服务业,在第三产业里面,按照国外的口径,很多服务活动在国外的法律和道德上是承认他的合法性和正当性的,而在我们中国是不承认合法性和正当性,但是不承认不意味着经济你没有一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这个活动当中去,那么估算下来,估计这一块是中国GDP少统计了多少呢?西方人估计是20%左右,这一点我们的统计部门是承认的,04年中国的经济普查年度,普查年度的数据就比正常统计年度的数据GDP多出了20%,多出这20%多在哪儿呢?93%是多在了服务业。所以也就是说,中国的统计部门事实上是默认了西方这样的一个估计,由于中国服务业缺少统计,因此使我们GDP的总量大体上减少了20%。这是一个理由。

  第二个理由,他们认为中国低估了就是汇率,折算比例,刚才我们按汇率法,汇率是外汇的价格,外汇的价格有两种决定方式,一种是市场决定,一种是官方行政性决定,我们国家的汇率是官方定价,官方定价就和市场规律可能有差别,一旦有差别,或者高估了人民币本币,或者低估了人民币本币。如果是低估了人民币本币的价值,你按照这个价值把21万多亿的人民币总量折成美元的时候就少了,这样的话就低估了我们的发展水平,那么怎么办?在经济学上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通常用的所谓货币购买力评价,比如我买一千种商品,在大陆买我看用多少人民币,同样在美国国际市场上买我看要多少美元,我用这个替代你的官方汇率,使折算更贴近真实的市场供求的状况,这个有一定的道理,也是普遍运用的方法,但结果很不确定,关键是什么呢?你选哪一千种商品,如果你选的人工费用占得比重达的商品选的多,我们说人民币的购买力相对就要高得多,因为中国人工便宜,如果你选的商品里面资本和技术密集程度高的产品和服务占得比重大,那美元购买力强,因为美国是一个资本和技术大国,世界银行去年给我们做了一个测算,人民币兑美元购买力的评价是1.9:1,如果按照1.9:1折算,刚才我们是按照官方汇率折算,我们人均是2010美金,如果按照1:1.9,我们大概要在这个水平上乘以四就是8千多美金,再加上第一条他认为你少统计了20%,你再加上20%,那中国现在人均GDP就接近1万美金,那就不是一个,一般的发展中国家了,就属于高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也就是准发达国家,所以西方社会据此要求中国按照发达国家的省份进入国际市场,进入国际社会,不承认中国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实际上这背后有它深刻的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考虑。所以我们说他有争议,背后都有特别的考虑的,并且如果按照这个汇率折扣来,现在中国GDP的总量相当于美国的20%,日本的60%,如果我们把它增大四倍实际上我们仅次于美国,已经超过了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所以现在有一种说法,中国GDP总量已经高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根源就来源于此。当然对这个我们不会接受,事实上中国一个非常大的特点,经济二元化程度非常深刻,城乡差距非常大,地区差距非常大,农业人口众多,特别是农业劳动力比重非常大,你按照这个看,中国的发展水平远远谈不上准发达国家,中国事实上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尚没有完成的社会,中国农业劳动力就业比重现在是多少呢?43%,当代发达国家多少呢?6%左右,当代完成了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国家农业劳动力比重是多少呢?平均9%,当代全面小康的社会农业劳动力就业比重20%左右平均,当代初步的小康社会平均40%,当代解决了温饱的社会比重54%,当代的最穷的国家,农业劳动力是72%,我们国家1978年的时候,农业劳动力比重78%,所以当时是一个温饱都没有解决的社会,那么我们现在是43%,现在我们是和当代下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劳动力就业比重也就是40%这个比重是最接近的,所以从这个结构变化,特别是农业劳动力就业比重来看,中国现在是一个初步小康的社会,这个判断我觉得是符合我们国家发展的客观历史实际的。

  第二个问题,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不是要面临着一个长期的衰退?

  这个问题是怎么提出来的呢?二次大战以后,很多地区所谓的东亚新型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大体上都经历了20多年的持续的高速增长,最长的像日本曾经经历了有29年持续的高速增长,中国如果算上今年也是29年,从1978年到去年28年的历史,28年的历史,中国平均经济增长速度是多少呢?9.7%。今年前3个季度是11.5%,估计今年群年无论如何不会低于11%,因为第四个季度虽然冬季北方城市有一些项目,会有一些影响,但问题不会很大,如果今年不低于11%的增长速度,加上前28年平均9.7%的速度,那就意味着中国29年经济增长超过了9.7%,这个在当代世界非常少见,我们追平了一个记录,就是日本人当年曾经连续29年经济增长速度平均在9%以上,如果今年中国到了11%,我们就追平了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持续高速增长时间最久的记录29年,但问题在什么地方呢?就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经过20多年高速增长之后,大体上都开始进入了一个什么呢?长期的停滞箫条,那么中国今年下来29年,追平了这个最长的记录之后,是不是也要面临着一个长期的箫条甚至停滞呢?所以国际国内很多人很关注这个问题,不管是出自什么样的考虑,他很关注这个问题,讲今年下来你们就超过了日本,保持时间增长的期限,会不会也布日本的老路?进入一个长期的危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中国不会面临这个情况,为什么呢?主要理由是两个,一个理由是经济发展阶段性的理由,一个理由是经济发展的动因或者是拉动经济发展动力的,从前者,这里首先是一个坏问题,就是说中国29年高速增长之后,这本身提出来了一个坏问题,什么坏问题呢?就是人家日本、韩国、新加坡包括台湾、香港地区经过20几年的高速增长,香港地区还不到20几年,香港地区18年,这个高速增长之后,他收获了一个果实,他们都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都成为了当代新型工业化国家,都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你中国大陆同样经过29年的增长,但是29年下来之后好像中国离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还有非常遥远的路,那么人们就提出一个质疑,中国大陆这29年高速增长的质量到底如何?你这29年带来的发展效果到底如何?为什么人家经过20几年高速增长能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而你经过20几年高速增长还远远没有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这是一个坏问题。但是这个坏问题如果我们能给出一个明确的交代,他就孕育着一个好问题,什么交代呢?我们说很简单,一个小国和一个小的地区他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所要处理的问题和克服的困难比我们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众多,二元经济这么典型的社会,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所要处理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恐怕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因此我们要处理工业化和城市化处理这些问题所花费的困难和时间,也是人口相对少的国家无法比拟的,所以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当然就需要更长的时间,如果这个解释成立的话,这个坏问题的背后就蕴含着一个好问题,正是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经过20几年高速增长之后,他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所以他经济增长就开始放慢,开始停滞了,我们国家正是因为经过29年高速增长远远没有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一个没有完成工业化,一般加工工业和制造工业向化工阶段转型,一个国家的城市经济开始崛起但城镇化还远远没有完成,在这样阶段的发展型的社会,我们说无论从供给还是从需求,无论从制度创造还是从技术创新来说,我们讲,无论宏观还是微观各个方面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国家要进入长期的衰退和停滞。所以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在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之前我们还能够怎么样呢?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这是一个好问题。所以我们说这个坏问题背后如果你有一个明确的交代的话,那么这后面蕴含着一个好的问题。这是说从经济发展阶段角度来看,我们还能够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这和日本、韩国这些国家是不一样的,因为他经过20几年确实是完成了工业化,而我们确确实实没有完成,这是阶段性的一个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中国能够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是增长的动力方面。关键是效率,西方怀疑东亚包括日本、韩国甚至也怀疑中国,能不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在微观上有一个理由,什么呢?他说东方社会企业制度上,微观的企业制度上,特别在融资结构上,他喜欢间接融资不喜欢直接融资。在东方,企业间接融资为主依赖于银行,银行又听命于政府的产业政策,因此企业要想获得最稀缺的资源,也就是资本的话,最有效的手段是什么呢?他找政府谈判,希望列入政府的产业政策支持计划,找政府谈判最有效的手段是什么呢?很简单,我相信你们大家都很熟悉,两个字,行贿。找政府谈判最有效的手段,行贿,这样子最稀缺的资源就是资本,他现在不是按照效率原则在分配,不是哪个企业有效,我就优先给谁,他是按照腐败指数在分配,这样子的话,可以支撑一个泡沫,这个企业风风火火,虽然没有效率,到期债务还不了,怎么办?继续行贿,以贷还贷。一旦整个经济进入危机状态,无论怎么行贿都获得不了新的信贷资源,这个时候企业就进入破产程序,他一旦破产,主贷款银行就跟着倒闭,为什么这么干?银行说了,是政府让这么干的,一到政府,政府说不是我让他干的,银行说是贪官让我干的,这就是东亚高速增长的模式,这个模式超不过20几年,因为不是按照效率原则在分配,而是按照腐败指数在分配。

  2000年江泽民访问美国的时候,人家提的第一个问题,新世纪的中国会不会有高速增长的机会?

  如果中国有前途,人家会举出中国腐败的数据和现象,人家会提一个问题,这么腐败的社会还有前途吗?如果否定他,说中国的经济不会有高速增长的机会,那人家会说新世纪的中国没有前途,当时大家一听这个问题,就有一个担心,说这是一个阴险的阴谋,可惜当时江主席没有听见这个问题,你可以回避这个问题,但是你还是不能回避自己。

  中国我们是双重转轨,提高效率,发展方式的转变,还有一个是体制转轨,从原来的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这个转换越深刻,资源越是更大比例的从国有垄断领域转入到混合的多种所有制特别民营经济介入其中的竞争领域,资源配置的方式越是从行政政府配置为主转向市场竞争配置为主,这个转换程度越大,资源效率就会越高,这一点是其他东亚国家所不具备的,他们都是一重转轨,就是发展模式的转轨,我们现在叫做又好又快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是生死攸关的,具有这样的意义,所以我们说有了这两条,一个是发展阶段,中国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没有完成的社会,没有理由说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停滞,另外一个从发展动因,中国是个双重转轨的社会,而双重转轨恰恰在体制上有助于要素效率的提高,从而缓解所谓东亚条件下的权钱交易,对于市场效率的瓦解。所以我想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能够保持持续的高速增长,做一个简单的估计,如果没有战争,没有动乱,没有大的瘟疫,没有人口控制上的失控等等一些大的变化,如果在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平均增长率不低于7.2%这个速度,那到2010年,中国按不变价格计算的人均GDP的水平比公元2000年将增长一倍,什么水平呢?达到当代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现在是接近中等收入,或者准确的讲,这叫下中等收入,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到2010年,我们就能达到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到2020年,我们按不变价格计算的人均GDP将增长4倍,中共十七大讲的翻两番,在十六大讲过,那个时候是总量,不是人均。十六大的报告讲了未来经济发展具体数字只讲了一个,人均水平将超过3千美元,为什么没有讲翻两番主要是考虑人口,因为中国人口的总量是在扩大的,现在还有人口红利,不像发达国家人口已经开始负增长,按日本前些年我们给他的统计,再过370年,理论上只剩两人,社会历史问题不会像数字演绎得这么苍白。为什么十七大提出来了翻两番呢?十六大经济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超快的发展,03年到去年,中国经济平均经济增长率10.4%,改革开放9.7%。而且在我们改革开放的历史上也是从来没有过的,连续四年算上今年,连续五年,平均在10.4%以上,在我们自己的改革开放的29年历史上也没有出现过,由于这样的超快的发展,就缩短了我们实现翻两番的时间,因此十七大就敢讲到2020年我们实现人均翻两番,不仅是总量,如果人均翻两番的话发展意义就更大了,就达到了当代全面小康的社会,就是所谓上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到2030年,按不变价格计算中国人均GDP将比公元2000年增长10倍,就是当代高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就是当代新型工业化国家,实际上这意味着什么?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目标大体上2030年我们实现。如果这样子的话,就说明什么呢?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至少到2030年之前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持续高速增长,因为工业化加速时期,城镇化加速时期的经济,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什么呢?高速增长,同时经济结构深刻的发生着变化,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如果是这样一个过程,就意味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前29年9.7%以上的平均速度高速增长,到2030年的话,后面还有23年,后23年经济仍然保持不低于7.2%的增长的话,那就意味着仍然保持高速增长,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如果能够在6.8%以上就是高速增长了,就很不得了了,那这样子就等于中国经济现在处于前29年,后23年长达50多年的高速增长的一个长周期的中间。所以我们说,我们应当有信心,有这种可能,当然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还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还要处理很多的问题,但是我们确实有这种内在的历史逻辑上的根据和可能性。

  第三个问题,当前中国的经济增长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在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当中,出现了哪些突出的矛盾,我把这些矛盾概括为三个方面。

  第一个矛盾,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增长过快,但是消费需求增长不足。这是大家都普遍感受到的,我们中央特别是前天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我们固定资产投资需求确实增长过快,改革开放以来,28年到去年,我们平均每一年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增长率是13.5%,我们做了一个测算,就根据中国这些年来的经验,看我们国家目前如果没有重大变化,在固定资产投资需求这个问题上,上下波动我们大概能够承受的幅度有多,按照目前的情况,上下9个百分点,这什么意思呢?平均13.5%,你往上加9个百分点,22.5,中国现在没有大的变化,固定资产投资需求的增长幅度如果不超过22.5,不会因为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增长过猛,拉动总需求增长过快,从而拉动物价大幅度的上升,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的压力,也就是所谓的不会形成过热,往下减9个百分点,中国目前固定资产的投资速度如果不低于4.5%,不会因为固定资产投资的过低,导致总需求不足,从而导致经济箫条,产生失业,大概在4.5和22.5之间波动,我们的经济可以承受得住,按照这个经验,2003年以来到现在50多个月,中国固定资产的需求都超过了23,今年1到3季度大概在25%左右,高的年度我们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可以达到27%以上,甚至28%以上,这样的增幅,连续50多个月,03、04、05、06,加上今年的情况看起来,固定资产投资需求超过了国民经济生产的上限,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形成了普遍的电荒,03年当时中国是28个省市用电高峰的时候拉闸限电。限电是不是中国电少?还真不少,03年底,中国发电装机总容量是4亿4万多瓦千瓦,我们比日本的发电装机容量多了1亿6,结果闹电荒,03年居世界第二位,今年发电装机总容量现在已经超过了7个亿,这和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增长过快有直接的关系。电视龙头老大,电一缺总统的煤炭就缺,因为70%是火力发电,几乎每个月煤矿都出事,我们国家安全局叫李毅中,我看都不用回北京了,因为什么呢?他在那儿刚刚处理完事,那儿又出事了,几乎每个月都有,你说很多原因,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钱催的,拉煤的车在那儿排队,你不赶快掏等什么呢?就拼命超产,一超产问题就出来了,所以电一紧张,煤炭就紧张,煤炭一紧张咱们运输能力就紧张。那么如果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需求增长得过快,那就意味着经济增长非常快,平均10.4%,今年低不了11%确实增长非常快,这就意味着国民经济收入非常快,这就意味着老百姓口袋里的钱增长非常快,这就意味着市场购买力提高得快,这就意味着消费者市场需求应该火爆,但是中国现在呢?是长期低迷。所以很多人搞不懂,一些外国专家就问我,中国经济实在搞不懂,是真的高速增长了还是假的,如果是真的高速增长那钱都哪儿去呢?怎么没有反应到市场购买力的活跃上,我就跟他们讲了,中国经济真的是高速增长了,钱哪儿去呢?第一投资了,中国现在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增长得过猛,连续50多个月超过了我们能够承受的上限,自然挤占了消费需求市场的空间。

  第二个原因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之后,就意味着国民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更多的更快的更大比重的给了高收入的人,而高收入的人有一个特点,他的消费倾向是低的,他的消费占他的收入的比重是小的,越是有钱人他的消费占他收入的比重就越小,如果你经济增长带来了国民经济增长,但是你大量的给了高收入的阶层,而高收入的人消费倾向又很低,他拿了钱之后,只拿一小部分用于消费,大部分沉淀下来变成储蓄、手持现金等等其他形式的资金,这样的话消费增长的幅度就远远低于经济增长的幅度。

  除了这两个一个投资一个分配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体制变化的原因,我们弱视群体或者低收入工薪层本身他对社会保障的依赖度是比较高的,而社会保障医疗体制教育体制等等一些福利公共社会保障体制我们又处于改革中,改革就意味着不确定,不确定越强就意味着风险越大,本来低收入者消费倾向是高的,因为他家里缺衣少药,挣一个钱惦记花两个钱,钱又少,越穷的人消费占他的比例越大,百分之百用于消费都不够,但现在的问题由于体制的不确定,越是低收入的阶层对社会公共保障体系依赖度越高,而这个又有不确定性,所以就使得对他依赖程度高的这些一般工薪阶层,虽然他消费倾向高,但是他不敢花钱。他要强迫自己增大储蓄,以对付未来可能发生的体制变化。80年代老百姓储蓄可能是为了买一个用品,90年代老百姓储蓄可能是为了买一个耐用消费者,现在为了买什么吗?恐怕没有什么特别要买的东西,主要是用于对付未来的风险,这样就形成一个格局,收入分配差距一旦扩大,有钱的人不花钱,没钱的人他不敢花钱。这样子即使你经济高速增长,带来收入高速增长,消费也不能相应的增加,这就形成中国当前一个很特殊的宏观经济失衡的现象,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增长过快,但是消费需求增长不足。这是一个失衡。

  第二个失衡,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存在的第二个方面的矛盾,就是现实中面临着严峻的通货紧缩的威胁,但未来又潜在巨大的通货膨胀的压力。我把它叫做双重痛苦,本来在现在经济社会当中,一个国家的社会这两重痛苦,你只能面临一个,结果中国现在是什么呢?通缩和通胀双重痛苦,这就很麻烦。为什么呢?通胀大家知道是一种税,是政府利用发行钞票的权利向百姓强行征收的税,不是好税是坏税,所谓坏税他把本来应当属于百姓的财富给抢过来了,所以说简单的定义通货膨胀,什么叫通货膨胀?什么东西都贵就是钱便宜,这就是通货膨胀。所以任何一个对人民负责任的政府都不能搞通货膨胀的政策,那就是失信于人民的。如果说通货膨胀坑害百姓,通货紧缩应该是好事呢?就是物价总水平不仅不涨,而且还缩水,一般在2%以下就被认为是有通货紧缩的价格现象了,这应该对百姓是个福音啊?从经济学来分析,通缩比通胀更坏更可怕,这可不是商家的良心发现,之所以有通缩,物价总水平下降是市场需求疲软,卖不动,所以降价促销,一旦价格总水平下降,就表明市场需求不足,市场箫条,市场一旦箫条就表明企业的库存增大,资金周转放慢,应收帐款增多,我们叫三角债增加,到最后就意味着经济衰退,失业上去了,所以通货膨胀坏,钱越来越不值钱,通货紧缩更坏,坏在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根本就没有钱,因为扩大的是失业队伍,而且解决起来更麻烦。我们国家现在是什么情况呢?从现实来看我们确实面临非常严峻的通缩的威胁,从97年11月份开始,中国的通家是负的,98、99连续30几个月物价是负物价的,事实上从97年11月份开始一直到02年5年多的时间,中国物价是在通货紧缩警戒线之下,03、04年是正的了,03年3%,04年3.9%,可是你要知道03年中国经济增长10.1,04年中国经济增长10.4%,这可以说是典型的高增长低通胀,3%也就是刚刚摆脱了通货紧缩的阴影,这个物价水平是非常温和的,尽管这样,到了05、06年物价上涨的水平又进一步回落,回落到了20%左右,也就是说又回落到了通货紧缩的警戒线上去了,今年全年整个下来,商品零售物价总水平不会超过4%,消费者物价水平能过4%多一点,但是你要知道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不会低于11%。这么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是3%多一点,4%略高商品零售物价和消费者物价指数,从现实来看,说老实话这个水平表现出来的价格水平并不是特别令人怎么样?中国现在有通货膨胀的压力,但是现在还没有形成通货膨胀的事实,这个判断一定要清晰,不要自己吓唬自己,就是有这个压力,但是确确实实现在没有发生严重的通胀的事实,那么我们说实际上就现实来说,更严重的威胁,我觉得还是要看到通缩的威胁,不光是物价水平,我们还有两个指标,就是通缩的更深刻的表现,哪两个指标?一个经济过剩,市场疲软,我们去年春天商务部有一个市场调查,600多种消费品,300多种投资品的调查,600多种消费品当中,过剩的,卖不动的88%,供求大体均衡的12%,这是多少?百分之百。那就是供不应求的没有,没有一种是供不应求的,这是消费品。投资品调查了300种,过剩的53%,供求大体均衡的,大体上在30%的样子,供不应求的22%,主要是什么呢?和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增长过快相联系的煤电云运油上游投入供不应求,而且按照第四季度国家发改委的调查,中国的电能问题,现在我们说到今年超过了7个亿的装机容量伴随着我们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需求的控制,伴随着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国电能过剩问题在明年08年过了用电高峰之后,明年下半年有可能浮出水面。一旦电能都过剩,接下来的煤、运、油这一系列的东西,前几年短缺的东西有可能出现相对过剩,那就不是消费者过剩了,投资品市场也会出现过剩,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一旦过剩,就连带另一个问题出来了,失业,02年中国城市登记失业人口500多万,失业率2.3%,02年到98年这五年,中国平均增长率7.3%,去年07年中国经济增长率10.7%,比前些年的平均属于高了3.4个百分点,但是去年城市登记事业人口1千多万,失业率4%还多,而且前提还是你的经济增长比前些年明显加快,按说失业率应当是下降,现在不但是没下降,几乎成倍的提高,这是通缩的一个重要的表现,而且我这里还没有算农村人口呢。

  从现实中看,现在一个是物价并不是很高,另外一个过剩的问题很普遍,失业的问题很严重,所以从这些问题看,在现实目前来看,我们其实面临非常严重的通货紧缩的威胁。但是就和这种现实威胁相对应的是我们未来潜在着巨大的通货膨胀的压力,而这个潜在压力现在好像一天一天的逼近现实,越来越成为现实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了中央决策者和政策制定者高度的关注,为什么呢?你看看我们社会,社会三个主体,一个政府,一个企业,一个居民,这三个人几乎都担心物价上涨,都有比较高的通货膨胀的预期,你先看政府,政府为什么担心?政府心里特别清楚,他是提供公共物品,保护环境,保卫社会基础设施等等,我们这些年大家知道,基础设施过渡性破坏性使用,而没有得到罚款,比如高速公路的超载,你没有全部把这个对高速公路的破坏收回来,很多基础设施拥堵,不能把有关的损失弥补回来,比如大量破坏环境,提供的产品,对环境破坏的损失没有计入到传统的价格和成本里面去,再比如有一些资源,挖煤,哪些有好就挖那儿,根本不考虑回采等等,所以从政府来说,基础设施、市政建设、公共资源、环境所有的破坏都没有计入到现在产品的价格和成本里,就意味着要转移到未来,那就意味着未来的成本要提高,价格要上升,这是我们讲政府他有强烈的清楚的价格上涨的预期。企业,上游产品的价格实际上已经涨价了,上游产品价格涨了,就意味着下游生产厂商的成本已经提高了,他现在之所以不敢涨价,就是因为市场需求疲软,一旦市场需求松动他马上涨价,为什么呢?他的成本推进的价格上涨压力已经很大了。消费者就更不用说了,虽然CPI不高,消费者物价指数统计不高,但老百姓感受的物价很高,因为CPI统计和老百姓市场买的东西不是一个概念,CPI是选择了吃穿用住行大概九大类,你CPI反映物价水平很低,全世界各个国家可能都有这个问题,我们国家反映更突出。一个是吃,我们知道食品支出的价格,这些年涨得非常猛,而食品支出在老百姓的消费当中,城市居民占了37%左右,这个支出比重还是比较大的,我们这个吃,说句老实话可不是3%,4%的增长,04年粮食增产了700多亿斤,但是04年粮食涨了多少?22%,米价涨了33%,青菜在涨、牛奶在涨这些都不说,今年下半年猪肉也都开始涨,这就连带着很多都涨。9月份的物价降到了6.3%,控制还是比较密切的,食品涨得还是比较猛的,一个是吃,第二个就是住,中国城市住

房价格上涨速度之快在目前世界上是一道风景线,全世界找10个城市住房价格上涨最猛的大概有五个在中国,这绝对是一个非常令人关注的大问题,有炒作,也有泡沫,但是任何炒作,你相信他一定是趁势而上,趁机而动,不会逆势而动,之所以炒作是因为有大势所趋,一定是城市住房客观上有上涨的趋势和基础,才有人城市炒作的,我们说这两方面都不能忽略,有炒作,有泡沫,但是也有它的客观基础,一定要清醒,中国的GDP2010美金,人均,实际上按照一般规律来说,一个地方人均GDP超过3千美金对住房的要求就开始活跃,也就是说进入了对住房的系统改善的阶段,客观上还是有这个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再加上中国在城市化,城市化就是把非城市人口首先要纳入城市生活,他要解决住的问题,城市化率越高,本身推进的城市的住房的价格,所以我们说客观上有,城市住房需求攀升的这样的一个趋势,再加上有人炒作,这两方面,就使得老百姓对住房价格的预期很高,住这一项是放到了固定资产投资需求里面,你租房住这个支出是放到了消费需求里面,但是老百姓不管你统计上放到固定资产还是消费,只要看到房价在涨,就担心他未来的生活费用会提高,他不管,这是一个吃,一个住。除了这两项之外,第三项就是教育,老百姓对孩子教育投资的刚性很强,必须支出,但教育费用涨得很猛,现在很多人盯的是高教,现在高教收的费用真不多,幼儿园,托儿所那儿就开始了,我们北大经济学院算收费最高的院之一,本科生一年收5千人民币,那么你去问问北京六一托儿所的所长,我说我北大在高等教育资源里面算相对优等资源,你也算托儿所里面的优等资源,他至少10倍于我,我收5千,他至少5万,托儿所、幼儿、小学、中学一路下来,一个娃娃的教育费用家里要投资48万,我们做过一个调查,工薪层有多少个48万,而且你孩子还得争气。除了教育之外还有一块医疗,医疗本来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领域,大夫、医院里面知道的多,你知道的少,他为了盈利最大化加上信息不对称这就麻烦了,我们现在很多事情弄得很滑稽,但是没办法,这就是钱。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对医院的收费的担心就可以理解了,确实担心。所以我们说老百姓对物价的感受,一个吃、住、教育、医疗就这四项足够使我们寻常百姓对未来的物价有充分的担心,这样就形成了我们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第二个大矛盾,就是现实中我们面临的通缩的威胁,但是未来又潜在着巨大的通胀的压力,而且我们现在看,潜在的通胀的压力,现在越来越大程度上转换为一种现实的问题,所以引起了我们中央特别是这次经济工作会议的高度重视,提出来了明年工作目标的重点就是要防止出现恶性的通货膨胀,因为这个通胀的压力现在从各个方面,从企业层面、家庭居民层面、政府层面,现在通胀的预期值都非常大。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第三个方面是什么呢?或者说突出的问题,就是出口需求增长迅猛,但是内需不足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克服。我们物价这几年进出口总量还是比较快的,到去年年底,进出口总额达到17000多美元,这已经超过了70%,我们把这个比重叫做外贸依存度,一般大国像美国、日本这个外贸依存度常年是稳定在20%左右,我们现在已经超过了70%,而且我们在超过的过程当中,其中很重要的现象,我们出口大于进口,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国际贸易这里面有顺差,国际贸易顺差你结算的时候就意味着节支的时候有顺差,外汇储备现在大概接近15000元美金了,这个外汇储备不是越多越好,因为有成本,微观上接受外汇的银行要给储户要付利息的,宏观上外汇存在银行里,外汇不能直接流通,不能直接用,如果存款人提外汇,你不给人家外汇,你就要给人家人民币,所以如果汇率不变,外汇储备越高,就意味着你为维持外汇储备所放的人民币的量越大,就会导致最后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大,现在中国的情况就是这样。看着中国的货币政策在紧缩,可是在中国的经济市值当中大量的票子,大量的银根,我们叫做流动性过剩,流动性是指资产的流动性,就是资产变成货币的能力,什么资产具有百分之百的流动性呢?就是货币本身,不用变,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人们把具有充分流动性的资产就等同于货币,因此现在大家看到有人说流动性过剩指的就是货币过剩,银根过松,为什么中国连续这么多年收紧银根的情况下还导致了流动性过剩呢?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出口顺差不断增大,国际收支顺差不断扩大,导致外汇储备持续增长,这样导致外汇帐款不断的增加,为维持外汇储备,投放的本币量越来越大,导致目前这个情况,过去国际收支这个地方失衡和国内的关系不大,因为国际收支过去比重不大,现在对国内的影响是越来越大,形成了巨大的通货膨胀的压力,你要缩小这个压力也很简单,一个是什么呢?增大进口,但是增大进口决定权不在我们这儿,我们现在是有钱的国家,有钱人,我们是想买东西,我们的总理副总理出去之后,后面都跟着大量的采购团,但问题在哪儿?我们想买的人家不卖,人家想卖的我不想买,问题是在这个地方,所以老谈不成,你看谈来谈去,谈来谈去,最后成大单的老是那几架飞机,那动不了进口就动出口,减少出口,发出口证,提高人民币本质的价值等等等等,这一些措施也是很常规的,也是很明确的,但是你现在不敢,为什么不敢呢?你如果减少出口,如果你的内需很活跃,就业很充分,经济很火爆,你把出口定单砍就砍了,现在是内需不足,失业严重,市场箫条,在这种情况下,你要再把出口需求砍掉,别看中国的出口经济价值不是很大,因为在国际产业分工链条上我们是低端,但是社会价值是非常大的,解决了大量的就业,如果再把出口定单砍掉的话,你试试看,中国的失业问题会恶化到什么问题,你能不能承受得住,所以现在的问题,一方面你是出口需求迅速的增加,导致外汇储备大量的增加,导致通货膨胀的压力越来越大,流动性越来越多,说老实话,现在这个流动性的票子在底下,没去冲商品市场,如果冲商品市场马上通货膨胀,他现在冲什么去呢?前一段的股市、基金,所以我还跟很多同志讲,你现在千万别把股市、基金上的钱,你千万别打出来,你一打出来,冲到哪儿哪儿倒霉,你把它吸在股票上还挺好。这一点我们也相信我们的政府,绝不会让股市大幅度的下滑,不敢太热,太热发疯了咱们都去买了,但是也不会冷的,那么多票子在底下,挤哪儿哪儿倒霉,我从来不做股票(笑),就是从国家的稳定性来讲,现在吸在股市上这是带有投资的安排,不要轻易的打出来,冲击商品市场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我只是从这个角度来讲,所以我们说这是中国现在宏观经济失衡的第三个矛盾。

  第四个问题,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有哪些特点和变化?

  宏观经济政策的特点,突出的特点三个方面,观察他的变化我想也是从这三个方面观察。

  第一个,总量政策和结构政策怎么结合?我们这一次从03年以来的宏观调控,实际上在一定意义上我们是淡化了总量政策,强化了结构政策。所谓总量政策就是对总需求采取的政策,总需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需求大于供给,这个时候就出现通货膨胀,为了控制通货膨胀,这个时候对总需求就要压缩,我们把所有压缩总需求的政策,统称为紧缩性的宏观政策,还有另一种失衡,就是总需求不足,这个时候就是经济箫条,失业率升高,在这个时候要恢复经济的均衡就要把需求扩大,我们把所有扩大需求的政策统称为扩张性的宏观政策,98年5月份之前,中国的宏观政策主要是紧缩,控制需求,为什么呢?98年之前,中国的失衡主要是需求大于供给,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那个时候不表现为物价上涨,因为物价是冻结的,那个时候表现为排队越排越长,票证越来越多,改革开放以后,物价逐步放开了,这个时候不再表现为一般的短缺了,表现为物价上涨,84年有一次通货膨胀,88年有一次通货膨胀,94年有一次通货膨胀,94年那一次通货膨胀涨的很猛,价格上涨上涨了20%,在98年之前,中国的经济多数失衡是需求大于供给,主要防止的是通货膨胀,宏观经济政策基本上是紧缩性的,所以大家可能还记得97年中共召开十五大的时候,在十五大报告里面怎么讲?说第九个五年计划经济里面,宏观经济保持适度紧缩。98年5月份以后,中国开始过剩,为什么?一个是生产发展了,物产丰富了,有可能过剩了,第二个体制改革了,进入市场体制了,相对于市场需求出现过剩,一个东西短缺还是过剩,与其说是生产现象,不如说更是一个体制现象。什么意思呢?不要钱的东西永远短缺,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那么现在纳入市场机制,要钱了,市场购买力过剩了,到了98年5月,伴随着工业化的生产和市场化的深入,也出现了过剩的问题,因此扩大需求,02年十六大的报告讲,第十个五年计划经济,扩大需求,扩大需求就是扩张,就是中共十五大讲,九五计划期间紧缩。十七大大家已经看了,不敢紧缩也不敢扩张,现在和过去不一样,过去要么扩张要么紧缩,先么既不敢紧缩也不敢扩张,去年有一个记者让我谈全年的经济,回去写了一篇报道,题目叫做中国经济终于到了政府可以无所作为的时候了,我也不好说什么,我说政府干预和过去不一样了,要求我们宏观调控更科学了,不是那么简单了,所以这一次我们调控实际上我们很强调结构,我们在一定意义上是淡化总量,强化结构政策,我们叫做有保有押,区别对待,我们地区和地区之间有区别,产业和产业有区别,十一五计划发展纲要鼓励哪些产业,限制哪些产业,统一产业里面的不同行业里面有区别,比如交通,我们这次对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态度就不一样,高速公路说老实话,九五十五上得比较猛,因为高速公路网络解决中国的货流问题是比较奢侈的,因为中国的土地人均土地面积是比较少的,他和美国不一样,再加上中国的地域是一个网状的,不像日本、韩国是一长条,所以以中国地大物博这样一个经济地理的构造,实际上铁路具有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那么我们前些年显然铁路发展应当说落后于国民经济的要求,而这一次显然要加快,我们第六次提速,这可不是一般的提速,我们是按照高速铁路的技术在安排的,而且这个技术基本上是八大技术,我们六项是买的,主要从日本、德国、法国三家买的,他们上世纪60年代开始搞,很成熟了,但是他现在的市场很有限,德国大概还有几百公里,日本大概还有几十公里在修高速铁路的空间,技术是个死技术了,我们国家也搞了几十年的研究,很落后,但是我们国家有几万公里等着改造,所以这次是一个典型的我们叫做拿市场换技术,我觉得还是比较成功,因为铁道部成立了科技组,就论证这个技术要买,买比咱自己研究好,咱们有一堆院士也在研究了,不知道研究到哪里去?有一些院士给国务院写信反对买,理由肯定也很高尚。另外钢铁,这一次宏观调控要控制了,浙江的是判的死缓,现在缓过来了,还有甘肃的毙了,地区和地区、产业和产业、行业和行业,甚至企业和企业都不一样,我们叫做有保有押,区别对待,好处是什么呢?有区别,有针对性。坏处是什么呢?行政性。说好听点叫区别对待,不好听一点就是歧视性调控,这个决不是市场调控,市场调控就是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所以这个权宜之计可以,不能长期化,不能体制化,长期而言,资源配置还是要靠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推进资源配置,不倒倒退,我认为中央是清醒的,最近这两年十七大包括经济工作会议都反复强调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等等为什么要反复强调?看到了结构性调控背后的问题,行政色彩比较浓,作为短期权宜之计可以,但是千万不能长期化和体制化。现在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就是说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结束了,是不是现在要强调新一轮的总量政策了,因为在前几年其实总量对总需求没有说扩张也没有说紧缩,只是说的结构,但是大家注意没有,这一次提到要防止经济从过快转为过热,要防止物价从结构性上涨转为全面上涨,如果是这两个防止力度要增大的话,实际上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宏观调控政策要从淡化总量,强化结构要开始,既要强化结构又要注重总量,在总量上会不会有一个选择,这一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变化,这是我们讲的宏观政策的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就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产生了方向性的差别,我们现在看财政,财政这几年,财政政策包含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我们先来看财政支出政策,国债取消了吗?没有取消,而且比前些年成倍的提高了规模,赤字取消了吗?没有取消。那就说明财政支出政策还是在动用国债的办法,动用赤字预算的办法在增大财政支出,增大财政支出是持续需求还是紧缩需求?刺激需求。刺激需求是扩张性的,财政支出在扩张。再看财政收入,这个主要是税收,从04年1月1号开始新的出口退税办法开始实行,对出口企业实行减税,个人所得税在全国各地开始起征点的上调。利率,从04年以来,我们存贷款的基准利率一直在加息?加息是鼓励存款,排斥贷款,实际上是紧缩需求的一个措施,就说明货币政策无论是信贷政策还是利率政策,我们事实上都是在紧缩,而且中国的货币政策的紧缩他不能光看央行,中国有中国特色还得看银监会,我们现在银监会两招一个是规模管理,信贷规模,去年规模管按年管,是按年算,好,这样的话下面的办法就是先在上半年把所有的额度都用完,今年更厉害了,不是按年度给你配额,按季度跟你结,绝对不让你再出现,半年把一年的额度都用完,另外银监会管干部,不行就撤职,这比利率什么管用。财政这些年在扩大需求,货币政策在紧缩,在收紧银根,怎么评价?我觉得这个是很好的事情,为什么呢?一个国家的经济不到非常时期,轻易不要双紧或双收,也就是货币和财政不要说紧缩都紧缩,说扩张都扩张,在正常情况下,或者矛盾不是那么尖锐到严重地步的时候,采取收紧结合或者搭配的方式可能比较好。现在有一个新的变化,我们现在提法上要进一步从紧货币政策,但是财政政策我们叫做稳健的财政政策,这里面就有一个变化,财政是不是也要跟着收紧,不仅货币紧缩,特别是外汇帐款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它的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果,那么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呢?货币政策一直在紧,但是现在是财政政策是不是也要怎么样?从扩张性的财政开始转变或逐渐转变到紧缩性的财政,关键是要观察这个变化,而这个变化取决于刚才我们说的结构性失衡,是不是开始真的转为了总量失衡,如果确实总量过热了,那无论是货币和财政恐怕都要开始紧缩。

  第三个特点,人民币是不是要升值?我们说老实话,这些年我们国际收支政策,汇率政策,它和国内的均衡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我们没有孤立的去处理国际收支问题,按照国际收支失衡的状况,人民币早就该升值了,因为什么呢?汇率就是外汇的价格,你说中国现在人民币有没有升值的空间?我们现在是1:7.4。上世纪90年代汇率当时官方汇率1:5,市场汇率是1:8,那个时候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多少?当时是27亿美金,当时外汇需求是多少?黑市排价1:8,这么大的差价就表明了黑市上对外汇的需求非常高,那么外汇的供给才多少?外汇的供给取决于你的外汇储备,你外汇储备当时就20几个亿,就是充其量你抛汇,往市场上抛你就抛27个亿,这么一点点的供给,那边可以说是一个无底洞的外汇需求,形成当时中国的汇率的差价,管价1:5,市价1:8,当时只要拿到汇价,转眼就发了,现在供给能力多大?14500多亿的外汇储备,比那个时候几十个亿的外汇储备,供给能力,你不知道提高了多少倍,我们看我们现在的外汇需求,现在没有多少外汇投资和消费的需求,我们自己找不到投资项目,我们买美国政府的国债,等于把我们的外汇储备被美国以国债的形式再融资,以至于这一段时间美国有一些势力甚至提出来,如果中国政府抛售美国国债的话,会引起美国国债债市的混乱,这说明中国现在对外汇的需求很有限的,而外汇的供给怎么样?从那个时候的几十亿美金的外汇储备到现在的变化,你想想供求决定价格,那个时候那么大的需求,那么一点点供给,那个时候我们的外汇的市价1:8,现在这么大的供给,这么一点点需求,我们外汇的价格是1:7.4左右,基本没变化,或者是跟外汇变化的价格微乎其微,这么一点点变化根本不反应中国外汇现在的供求关系和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时候外汇的供求关系,这是根本性的变化,结果在外汇的价格上只不过是从1:8变成了1:7.4,这个远远没有反应矛盾,那么你现在外汇供给量大了,需求量少了,那就意味着外汇本身要贬值,要降价,外汇降价就意味着

人民币升值,所以人民币我们说,从市场供求关系来说,对外汇的矛盾运动来说,人民币确实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升值的空间。不仅有升值的空间,从价格上,外汇的排价上来看我们也有压力,压力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内部的压力就是说人民币不升值,外汇储备越高,那么所占用的人民币就越大,如果我把人民币升值,同样的外汇储备,我把人民币升值的话,同样的外汇储备我放的人民币就可以减少,这样减少我的外汇储备增加带来的通货膨胀的压力,所以现在日益的通货膨胀的压力实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减少外汇帐款所占用的人民币。外部压力也很大,世界上包括发达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普遍要求人民币升值,升值的话就使我们的出口品的价格上升,出口品的价格上升就把我们的市场让给别人,美国他发现中美贸易多年他是逆差,所以他想改变这种局面,但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因为他占的盘子很小,可是中美贸易占中国的盘子很大,但是占他的比重小,所以他把他的贸易赤字,主要原因归结于和中国贸易的原因,这个是没有道理的。所以像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朱镕基总理组织的一次会议,
人民币汇率
并轨,从1.5一下到1.8,一下竞争力大大提高,出口大幅度增长,结果就把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就给挤占了,所以后来韩国、印尼、新加坡等等转入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总结原因的时候,他们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人民币的汇率并轨,中国的人民币的贬值是造成亚洲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因为你贬了,你出口的东西多了,把人家的市场给挤了,后来中国对全世界庄严的承诺:人民币不贬值,人家在降价甩卖的时候我们人民币不贬值,我们出口品的价格就不下降,不下降就意味着我们把市场让给别人,所以我们当时讲人民币不贬值,赢得了世界普遍的赞扬和尊重,日本就不一样,所以为什么我们讲小日本,难成大器。大国是有大国的责任的,不能说世界秩序出现问题的时候,你率先推卸责任,这哪行,我们当时中国体现了大国的风范,我们讲人民币不贬值,赢得了世界的赞扬和尊重,当然我们也不太好意思贬了,因为我们先贬的(笑)。从国际收支角度来讲,人民币早就该升值了,但是宏观调控的目标绝不是一个目标,至少四大目标,第一经济增长目标,第二通货膨胀目标,第三失业率目标,第四国际收支目标。宏观经济调控至少是这四个目标,他们是相互联系的,如果是过去国际收支还相对有独立性的话,现在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国际收支目标和国内其他均衡目标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不能单一的就一个目标来考虑,如果仅就国际收支目标考虑的话,人民币可以说大踏步的升值,但是这样一来的话我们的失业目标可能会受到严重的伤害?经济增长目标可能会受到严重的伤害,可能带来其他方面的问题,因此人民币汇率的这个问题它的政策目标一定要和国内其他目标之间取得一个均衡,但是就目前来讲,如果说通货膨胀压力越来越成为首要目标的话,要把解决通胀作为首要的任务的话,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现实政策选择就更迫切。因为人民币越升值,对外汇帐款更有利,对它的解决越有帮助。

  这三个特点这里面都面临着新的变化,总量和结构,淡化总量强化结构,现在是不是到了开始重新强调总量和明确总量的时候了,货币和财政松紧搭配,现在是不是到了财政也要开始紧缩的时候了,国际收支兼顾其他的目标,现在是不是到了人民币需要加快升值的步伐的时候了,实际上三个方面的新变化,在宏观经济政策上,现在要密切的注意,这个现在很难下定论,但是这个变化的迹象我们说有了。

  第五个问题实现中国持续高速增长需要创造哪些基本的条件?

  中国潜在是有长期增长的可能性,03年之前,但是把这种可能性怎么能够变成现实,我们说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怎么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所谓效率主要就是发展方式的转变,我们知道,中国现在的GDP占全球GDP的比重5.5%,但是中国消耗的石油占世界年消耗量8%,中国消耗的电力占世界年消耗量10%,中国消耗的铜占世界年消耗量19%,中国消耗的铝占世界年消耗量22%,中国消耗的钢占世界年消耗量37%,中国消耗的水泥占世界年消耗量50%,中国消耗的铁矿砂占世界年消耗量60%以上,别的我都不讲了,就是一条,你如果效率不改变,你这边GDP增长一倍,增长四倍,增长十倍,你这边消耗的各种资源跟着增长一倍、四倍、十倍,就是最简单的会算数的人都能算出来,中国这个高速增长不仅中国的资源支持不了,人类的资源都支持不了,所以国际上也很担心,以中国这样增长下去,你的资源没有,你可能就来抢我的,就来打架,所以中国威胁论由此而法,我们马上回应了人家,告诉人家,中国叫和平崛起,我们虽然是崛起,但是我们是和平崛起,我们不打你们,但人家国际社会马上就有一个回应,你蒙谁,崛起从来没有和平的。所以我们现在和平崛起也不讲了,胡锦涛同志的报告叫做埋头苦干。你就把自己,确实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效率,真正的是什么?把中国的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规模扩大,要素投入量的扩大,真正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深化改革、鼓励竞争转移到依靠要素、效率的提高,否则的话,我们面临的这种可能性很难实现。但是要如果靠效率的提高,实现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话,我们为此要付的最大的一个社会代价是什么呢?最大的一个社会代价就是公平和平等目标可能受到伤害,平等两类,一类是事先机会均等,这个是正面的,但是人类除了事先机会均等以外,人类还要求结果差距不要太大,但是你要鼓励竞争,提高效率就要承认差别,否认干好干坏一个样,人们的竞争动力就不足,不足,创新动力就不足,这样提高了效率就有可能影响损害事实上平等的目标的实现程度,如果强调事实上的平等,差距缩小,又可能泯灭人们的竞争的动力和压力,从而又影响效率,怎么办?我们现在这些年经济高速增长,效率也有所提高,很大程度上源于技术创新,源于市场化的改革带来的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带来的效率提高,但是无可否认这中间的差距,收入分配的差距的确在扩大,这个矛盾一旦大,可能就构成我们的社会矛盾加剧,构成社会的种种冲突,所以怎么办?我们就要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提高社会公平的程度,这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本质也是我们社会主义的根本,所以你看十七大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逻辑?我们给出了发展目标,2050年赶上中等发达国家,2030年成为高收入的发展中国家,2020年成为上中等全面小康的社会,2010年成为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把这一系列的目标给出来以后,怎么实现这个目标呢?提高效率,怎么提高效率呢?转变发展方式,怎么转变发展方式?技术创新。怎么保证技术创新呢?制度创新。怎么实现制度创新?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了体制之后,鼓励了竞争之后,有了技术创新之后,有了效率之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但由此一来差距可能扩大,社会可能不和谐,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现在哪儿不和谐呢?城乡差距大,怎么办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阶层差距大,怎么办?关注弱视群体。

  好了,我今天在这儿讲了五个方面的问题,我们相信大家对我们中国未来是应当有信心的,我看在座的同志绝大部分都很年轻,估计不出意外,活到2050年问题不会很大,和我们古老的国家一起进入现代化的社会,五个方面的问题主要围绕着宏观经济来讨论,我们在座的大家对微观问题,特别一些企业家对企业问题研究的体会比我深刻得多,有机会我再跟大家学习,最后我再祝愿台州市的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取得更大的成就,也祝第三届中国(台州)民营经济发展论坛取得圆满成功,也祝各位身体健康,心想事成,感谢各位!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