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马蔚华:繁荣时期更考验企业领导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8日 12:51 新浪财经

  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07(第六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于2007年12月8—9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主题:繁荣时期的领导力。新浪财经独家网络支持。以下为参与主题论坛对话嘉宾、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演讲内容。

  马蔚华:刚才讲到在危机、困难的时候,考验企业的适应力和

领导力,那么在繁荣的时候,更考验一个企业的领导力。刚才刘东华讲到了过去的一年是一个好年头,的确是这样的。过去的一年是繁荣的一年,尤其是金融业更是繁荣的一年,在这繁荣的一年,我经常被繁荣带来的这氛围所笼罩,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在国外毫无疑问这些企业都到中国来寻找机会,商业银行也到中国来寻找机会。就连过去对于中国的风险怀疑比较大的私人的投资机会的大佬,也纷纷来中国争夺市场。

  包括在美国监管最严的地方,批准了我们在纽约设分行的申请。这是美国的现代金融法案颁布以后,将近20年内,美国不但没有给中国开机构,也没有给发展中国家开机构。在某种意义上,应该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准入。但这不光是招商银行达到了监管标准,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繁荣。

  在国内也是经常被繁荣的氛围所笼罩,不断地有人碰见我说感谢你马行长,买你的

股票我大发了一把。当然,在繁荣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发展在过去改革开放几十年,特别是连续4年我们的经济增长超过了10%。到今年的10月份,在中国的银行业的本外币的总额达到了51万亿,我们股票的市值,包括A、B、H,在10月份也超过了28万亿。而在2、3年前,只有2万到3万亿,那个时候因为银行要补充资本金,要达到资本出租8%,但是那个时候的资本缺口是6%,还不够。只有2、3万亿。中国境内有14个银行在境内外上市,这14个银行有可比的,有不可比的。其中有8家可比,利润增长超过了90%,还有几家超过了100%,到9月份超过了88.8%,覆盖率达到了70%。

  有一天,某一个媒体刊登了一个消息,说招商银行的市值超过了德意志银行,这当然是一个好事,但是我并没有为这个事而激动。因为我知道衡量一个银行的水平,不仅仅是市值。特别是在中国,目前这样一个阶段,市值不能表现你的竞争力,你的管理水平。所以,当在这个愉悦的氛围中,当大家为了股票所获得的丰厚收入所庆祝的时候,我们的心里还是比较沉重的。

  作为一个银行,特别是商业银行,要考虑大的经济氛围,虽然银行是一个微观的企业,但是任何一个宏观经济的变化,都左右它的生死存亡。所以在繁荣的时候,作为一个商业银行第一要有危机感,对繁荣判断背后的危机感。第二要有预见性,就是银行的重大历史转折的关键,转型的关键的预见性。第三,要有应对我们开放以后在国际竞争中的管理能力的提升,这种应对的主动性。

  那么怎么看待危机,繁荣离危机有多远?我觉得在过去的30年,世界上大的金融危机发生过5次,小的不计其数。从拉美的危机,到欧美的衰退,到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到墨西哥的金融危机。这些危机都有一个现象,都是货币增长过快、投资过多、本国的货币被高估,外资迅速增长,外资大量引进。当然,每一个危机都不能等同于上一个危机,每一次危机发生的原因都有所不同。但是所有的危机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在繁荣的同时,这种不确定的因素,矛盾的积累,在一点点的加剧。这些危机的共同的地方,就是经济的平衡性在加剧的。再一个,经济体内各种价格被流取,外因就是外资的突然转向,这种时候往往是矛盾积聚到一定的程度,一根稻草可以压死一匹骆驼。

  所以,从这样的历史的教训中,我们可以感悟到,在繁荣的背后,它都积累着危机因素。刚才樊纲教授说,繁荣就是生产能力的过剩,每天都在创造生产能力,当生产能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就是危机。那么对于银行来说,受危机最大的创伤莫过于商业银行。我们中央的经济工作会,最近发出了一个信号,就是明年要使用从紧的货币政策。过去10年都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没有从紧的货币政策,而且提到不仅要控制总量,还要控制货币投放的节奏。不仅要总量控制,还要按需控制。对于企业来说,刚才讲到,这可能面临很多的危机和困难,但是对于银行来说,危机比企业绝对不差。银行给你企业贷了款,然后后面的贷款跟不上,你企业出了问题,银行同样出问题。所以,繁荣的背后国家很清醒,调控过快增长,防止经济向过快转向,防止通货性的膨胀向整体扩张,那么银行业首当其冲。所以,对于这一点,我们不是今天,几年前已经确定了看到的这一点。所以,招商银行一直坚持高度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每年把总资产规模的增长不超过20%,但是今年要低于这个数。所以,对于危机,我们今年招行银行行庆20年,在20年的行庆,我们首先不是被过去20年的业绩所陶醉,而是根据一个报告,找到了一个问题,找到我们可能被颠覆的可能性。

  第二个就是转型,现在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转型的挑战。转型是两个脱媒一个转移。一个叫做资本性的脱媒,一个叫做技术性的脱媒。资本性的脱媒就是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直接融资的发展,使得银行的融资份额减少。银行以前一统天下被打破,特别是大企业、好企业,不再跟银行友好了、密切了。可能随时会背叛你,他跟你的博弈,银行越来越被动。所以,银行再傍大款,危险性很大了。所以,这对于过去银行90%靠信贷,靠批发应用,而批发应用全都追求于大企业,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

  另一个叫做技术性的脱媒。银行两大职能,一个是融资中介,一个是支付平台。而这个支付平台,银行是借助IT的。那么就是因为这一点,从比尔·盖茨到马云,都在成为银行的挑战者,包括阿里巴巴。因为在银行支付这个领域的一段地段,是银行和IT竞争的焦点。比尔·盖茨在84年就曾经挑战过,所以这对于银行也是挑战。

  第三个就是消费的革命。那么现在变了,消费革命从我们的信用卡,原计划8年盈利,结果4年盈利,而且在盈利中有40%是来自于透支的利息循环信用,这使我对中国的消费观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中国人也透支了。我在分析谁透支呢?年轻人和有钱人。所以,现在年轻人和有钱人,绝不会像他们老一代,一分钱一分钱的储蓄,然后拿这个储蓄放贷。现在的年轻人,叫做“有钱就投资,没钱就透支”。所以,这样的一种情况,银行你再天天拉存款、搞储蓄、放贷款,这已经不适应了。银行逐渐地产生第三种功能,就是刚才一个叫做融资中介,一个叫做支付平台。银行的第三种功能叫做社会财富的管理中心。所以,不仅是管理私人的财产,特别是在私人领域,我们的中产阶层越来越多,另外是管理企业的财富,所以,这个财富管理中心成为商业银行必须做的一项业务。那么在这些银行的竞争中,我的体会是谁能够看到3、5年后的事,谁能先做这件事,谁能做好这件事,谁有拥有未来的主动权。

  中国银行和世界银行相比,我们的市值可以超过人家,我们的总资产也可以超过人家,但是不意味着我们的管理水平能够比别人强,这一点是我心里非常清醒的。

  刚才项兵教授讲到了并购,最近这些天,投资银行是接踵而来,给你提出很多的故事,叫你并购那个银行,那个银行。当然,这都是好事,美国花旗百年的历史就是并购的历史,现在我们的市盈率高,换股是最合算的。但是,这都是诱人的故事,这些故事能不能把它讲好,关键看你的管理能力。你把一个银行并购了,结果你没有并购他,他把你再接管了,你的管理能力决定你对这个银行的掌控力。所以,现在对于我们来说,在繁荣的时候,认真地反思自己,提升自己的管理基础。所以,我们刚刚开过一个会,我们准备明年拿出一年的时间,把重点放在提升我们的管理上。用项兵的话说,颠覆传统的管理理念,全面提升我们的管理水平,管理的基础提升了,留得青山在,中国未来20年机会大大的。这不在于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不会改变,在于中国的消费革命会带来巨大的内需市场。这是所有的发展中的国家,望而不及的。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