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义相演讲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2日 12:07 新浪财经

  第六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由深圳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研究会、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2007年12月2日(星期日)上午8:30在深圳五洲宾馆举行,本次会议主题为:基金业的持续、稳健与规范发展。新浪财经作为独家门户网站直播本次会议。以下为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义相发表主题演讲,题目为《百尺竿头的中国基金业》。

  主持人:基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间一直得到社会直接高度关注,特别是一批专业化的市场分析机构、咨询机构,他们一直在跟踪着我们市场发展。

  那么天相投资顾问公司就是其中一家,下面我们请林义相先生给我们做专题演讲。

  林义相: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早上好!首先我很高兴有机会参加今天这个论坛。

  林义相:那么我今天的发言题目叫“百尺竿头的中国基金业”,大家注意到了百尺竿头这个词在中国通常是作为一个正面的词来理解,那么我用这个词当然也是正面的意思。大家注意到了,我这个发言接下来也是讲很多的成绩和成就,但是呢我讲了一个引号,这个引号就是给了我一点自由,除了表达它正面的意思之外,我还想谈谈我自己对“百尺竿头”的理解。

  林义相:那么百尺竿头意味着什么?我加引号的就是相对自由一些,第一个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第二个方面我也觉得异军突起,因为百尺竿头大家知道一根高高的竿竖在那里,肯定跟别人不一样,对这个状况做一个什么判断呢?一方面我们说是出类拔萃,非常优秀,另外一方面它也是孤军突进,后面没跟上,周围没跟上,那我们自然会提出问题来,那么一根竿竖在哪里?基础牢不牢?这个竿本身结实不结实?因此更多的风险,更多的忧患,或者说是一些理性的思考,当然最终还要回到百尺竿头这个词的原意,大家知道这个词后面跟着就是更进一步。

  林义相:辉煌的成就,我说的发展是飞速的发展,业绩是出奇的好,我们的份量很重,资产管理业基本元素已经具备。我想特别要强调辉煌成就里头,飞速发展不用我讲了。整体的业绩好的出奇,这是我们统计情况计算的情况。从04年到07年一直以来非常的奇怪,在我印象里头我一直没想到,我们的基金业投资业绩能够远远超越同期的市场,最高的

股票型加混合型开放的基金,在06年比同期市场超越了36.28%,我自己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以外的惊喜,由此我也想对在座的各位基金公司的老总们表示我的敬意,因为我最早也是从资产管理出身的,我想能做到这个份上很不容易。

  林义相:关于话语权我不用讲了,资产管理业的资本元素已经具备,法律法规基本完善了,监管体系也做了不错了,还有整个产业的框架,包括管理、托管等等销售基本上都已经成型了,还有从狭义的资产管理本身来看基本理念,公司治理,流程队伍,技术支持等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这里头有个单子,我们的创新的活力,整个辉煌的成就,这十年的历程,这里就不展开。

  林义相:接下来讲的是我们的挑战与问题。我列出了一些,比如说投资者教育问题,产品同质化问题,从业人员队伍建设问题,基金公司的问题,中间服务商以及行业朋友或者相应的一些产业的问题,基金核心人员的激励问题,业务发展模式和智力模式问题,基金业的“马太效应”问题。

  林义相:个人投资者主导,从最近统计数字来看个人投资者持有比例90%,根据美国的统计最后直接和间接归到个人名下持有者来看,比如说一些投资的计划,甚至一些养老金计划都归到个人投资者直接归到的算在里头比例是差不多的90%,但咱们跟他们不一样,咱们是直接的个人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可以决定什么时申购和什么时候赎回,虽然比例差不多,但是稳定性差不多。

  林义相:个人投资者面临的误区大家也提到了,投资者买基金不知道基金是什么,基金特点是什么?不知道基金是否规范,基金是否规范。尤其比较特殊的情况,好多人认为新发的基金等同于股票的原始股,觉得买新基金就能赚钱,这样申购和赎回频率非常高,申购的是5千多亿,赎回的4千多亿,另外有的人认为基金是便宜的,便宜的利润空间就大,个人投资有些问题我不展开。

  林义相:同样的一个问题,后面关于基金业这个行业的情况,我们面临的挑战是产品的同质化问题非常的严重,偏股性的基金单边发展,其他基金发展缓慢。股票型基金投资风格驱动,大家都讲各种各样的基金,涉及很多的产品,但是大家做股票都差不多。混合型和股票型也很类似,尤其是一些基金做着做着就没有风格了。

  林义相:另外讲到从业人员的问题,基金经理的问题,今年前三季度到9月底基金经理变更268次,折算全年是172次,一共300多支基金,也就是差不多一个基金都变过一次。从从业的年限来看,我们选取一年以上的基金作为样本,人数加起来平均的年限是4.1年,基金经理平均任职期限是1.3年。

  林义相:也就是说紧紧的平均换股3个人。基金经理年龄是35岁,跟美国比股票型基金是44岁,如果我们考虑到中国的经基金经理们学历高,学历高就意味着就业时间晚,都是读硕士、博士,国外很多大学毕业、本科毕业就工作了。我们做了一个统计,基金经理管理基金的期限我们算下来的话,做了一个统计,1/3的人管理基金的经验不到一年,一半以上的是2以下,接近3/4的管理基金经验不到3年。

  林义相:后面我们讲基金的业态,就是业务上面和基金管理公司问题。基金管理公司业务很单一,横向的经营分工不足。也就是说基金公司主要从事公募基金的管理,机构

理财市场特色专项理财等等这些业务不发达,并且各个基金公司管理业务非常的雷同。

  林义相:第二方面是纵向的专业化分工不同,基金公司觉得自己能做的事情都自己做。这样就不愿意培育,也不愿意信任专业机构,我们说现在专业机构确实不发达,能力也有限,但是如果我们不愿意培育,没有新人的话这些机构永远起不来,基金管理业一枝独秀我觉得是很难长期发展。

  林义相:第三个问题,缺乏有特色的基金管理公司,我们没有形成在某些领域有特长,具有个性化竞争的公司,我们缺少小巧的、有特色的基金管理公司,我们公司都差不多,结构、设置等等都差不多。同时我们产业的扩张能力不强,对市场社会的渗透力不够,因为基金管理业是一个精英管理的行业,如果我们不能够跟整个社会结合,没有大量的销售人员,销售队伍,现在的银行销售人员很多,但是我个人觉得还算不上是基金业的产业队伍。如果我们没有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产业大军,基金资产管理就不可能渗透到社会中去。

  林义相:同时契约型的基金比较单一,其他形式的基金比较少,这还有一个问题,基金公司的股东类型非常单一。我们现在90%的股东是证券公司或者信托公司,这是《基金法》的缺陷,仅仅凭这一点,我觉得《基金法》就该修改,否则我们的基金业很难发展,因为这是源头的东西。

  林义相:还有一个基金专业人员的激励问题。我们认为基金专业人才建设的问题与基金行业准入的管制太严,这个行业不仅仅是人的准入,包括基金公司的准入管制太严,以及激励的缺乏有关。《基金法》这一条上留出空间来,在基金公司的治理准则里头也是有空间的,就是看具体条件是否具备。

  林义相:有一个问题这里需要提一下,我个人认为基金公司人员的激励,尤其是人员的持股,现在看来是没有法律法规上的太大的障碍,但问题在于社会的压力和社会的认同。因为这个社会的压力和社会的认同可能跟我们基金业现在管制过多,准入门槛太高,太严有一定的关系。因为门槛太高、太严这种情况之下,这个行业带有一定的专营性或者垄断性。我个人认为员工持股跟这个行业的放松管制,让更多的人进来,降低门槛,这样大家才会觉得你们做了这么多年,你们员工持股大家更容易接受。

  林义相:专业人员的问题,如果缺乏激励的话,不仅仅留不住基金业需要的人才,这我们已经看得很清楚,很多优秀的基金经理,要么离开这个行业,要么出事了,有些出事是跟我们的激励不到位有关的。并且激励的缺乏会把基金业的有生力量,甚至是有些骨干力量变成不规范的投机的破坏力量,本来他们应该是基金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积极因素。

  林义相:另外是基金业“马太效应”,非常的大,强的越强,弱的更弱,这个数字是9月底的数字,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但是整个业态发生了变化,有特色的基金公司出来,那么我想大的大,小的小很正常。在结构基本上差不多的情况下,特别是很多小的机构就很难生存。

  林义相:应对的措施我提几个想法:

  第一,建设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基金业。

  林义相:1、要做一个对市场和社会负责任、有贡献的企业和产业。

  我想现在基金管理公司大家做的更多的是狭义的投资分析,或者自己花钱,或者拿佣金换投资基金报告,这个是不够的,要研究市场、研究经济、研究社会,研究中国的改革和中国的开放,我想即使资产占有率配置的问题也是基金公司的公众社会责任。我们的例子就是股权分置改革,根据我了解的情况,事实上我可能得罪各位的地方,在股权分置改革上面,基金业的声音并不大,基金业至少研究和推动力度很小。我们看不到多少的研究,多少的推动是从基金业发出来的,甚至在股权分置改革初期,基金业我接触到的是抵制的,是不看好的。

  林义相:在改革过程里头,有人是要拿投票权换钱的,这得罪各位的地方,但我觉得有这么个情况。还有新业务的环境准备来看,很多基金新业务的推出是基金业内部在讨论,证监会在推动,我们缺少环境的准备,缺少更大范围的,包括从学者、业内、社会,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对我们业务发展的讨论和推动。各方面来参与的话,我想我们研究的范围更宽,涉及到的人更多,更能够达成一些共识,更能够把基金业的理念和观念能够推广,我想对我们会更好,对我们的社会是更加负责任的一种态度,不仅是对基金业,对整个社会都有贡献。

  林义相:包括朱从玖刚才讲的公司治理等等,我觉得基金可以做更多的贡献,因为我们是很大的投资者,很多上市公司在他治理结构上面,要是有问题的话,要是基金能够出来说话我想这是社会责任和市场责任。我觉得违法违规行为和经营活动,是本人对基金业里头,对公司、对基金业以及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林义相:第二个很重要的除了业内的情况之外,需要营造友好的环境。友好的环境我觉得抢购基金并不代表基金业的活跃,并不能完全等同起来。如果是墙倒众人推的时候,那是行情逆转的时候,那是基金业的最大隐患,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营造友好的环境,因此对基金业的介绍、宣传、推广应该是走出专业,走进生活。我们基金业不能只停留在专业人士这个圈子里头,应当在老百姓生活中有基金的感觉,有基金的观念和观点。

  林义相:同时我们要走出这个行业,走进社会。因为我想基金纯粹是自己这个行业来推动很困难,因此一定要有全社会的理解、认知和支持。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我们做的不好会耽误,但是我想基金业会发展的,如果我们能够做的更好,老百姓的生活走向社会,对基金业来说是好事情。

  林义相:因此我们需要营造友好的业内环境,营造更好的外部对基金和基金业认知的环境,我们需要有更好的舆论环境。我们现在知道有效舆论环境对基金业是不利的,基金业取得多大的成就宣传不多,宣传的多是业内的发起,或者有些布置才有写好话出来,但是基金业出一点事情就传的非常快,丑事传千里。我们的政策也一样,证监会采取的政策对基金业是比较友好的,但是其他方面的政策,超出这个行业的政策并不见得特别好。因此我觉得友好的环境,业内业外的环境是基金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林义相:只有友好的环境,只有一个规范的,良好的业内的秩序,才是我们基金管理业和资产管理业这个职业和这个行业能够受人尊重的,和更好的受人尊敬。如果做不到这一些,你赚了很多的钱,赚很多钱只能受到人家的嫉恨,人家仇视你。因此我说要把基金业这个行业做到受人尊重和尊敬的行业。

  林义相:除了基金业的环境之外,要建立基金业的和谐的生态。这里我说的可能又多了点,范围宽了点,我说一块绿洲是成不了潜力的沃野,温室中受保护的和沙漠中环境不好的都培养不出参天大树,大树小树,灌木丛林,野草、杂草,甚至毒草都是生态中的生命,也是维持生命力的养料,我觉得这些小树、杂草、毒草最终在竞争中会被淘汰掉,甚至死掉,我们说泥鳅掀不起大浪,它本来就很小,没什么大问题。第二它死了以后,会成为我们的养料,都有它积极的作用,因此要控制的是自然淘汰过程里头的风险,而不是只是沙漠里头把所有的养分集中在大树上面,把所有的草除干净了以为就会培养出参天树。

  林义相:从基金业的情况来,在基金业里面不仅是基金管理,在基金管理业里头也不能基金只靠几家。我们认为很大的、很规范的基金管理公司,提出的对策和方法重要的是管控、管制非常重要,管制过度会发生挤出效应,管制过度会使很多人,业内的人呆不住,业外的人想进来进不来。挤出效应很严重的效果是什么?很多向往基金业,想参与基金业,你不仅把它推到业外,甚至推到独立面。

  林义相:举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么多的基金经理们,他会变成了私募基金,私募基金从广义的资产管理还是在里头,但对我们公募基金来说是对你的一种,不说抛弃吧,至少是离开了。我觉得并且这股力量逐步逐步会冲击你公募基金。还有很多的人,如果你让他进来他会给你贡献,但是他进不来会变成你的反对力量,不断的阻碍对你有利的措施和政策的出台。

  林义相:另外还有短期化效应,当他没有长远的考虑,那他就一定要获取他的利益。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在这里呆多久,在短期里头他能获得利益就做了。像今天上午吴晓灵副行长说的,很多的规范,很多的措施是来自于业内的这些人,来自于业内人的实验,一些创造,看起来一开始不是太规范,但实际上他们如果有个长期的效应,他觉得他把自己的职业留在这个行业里头,他把自己长期的利益和这个行业发展放在一起,那他一定会想办法能够找到一些有利于行业发展的长期办法和措施。很多的规范,我说的业务的规范会来自于这些人的实践,来自于这些人的探索。

  林义相:因此,我觉得可能是放松管制让更多的人进来壮大我们的力量,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避免短期化的效应,让大家从更长远的来考虑。

  林义相:具体讲放松管制并不是什么都不管,不是说回到十几年以前的那种有点放任的那种状态,我觉得我们今天提的放松管制,实际上是带有一种否定的意味,在基金业发展最初期的时候我们不知道怎么管,我们不知道怎么运作,那时候没有太多的管制会出很多的问题,经过这十年的发展,我们知道了很多的规则,我们实现了基本的否定,点上面我们可以控制,基金业发展到现在这么一个状态的时候,我们来否定之否定,把过严的,刚才桂主席说的,过高的门槛,过严的控制等等我们适当的放松,实际上在实现了在一个规范基础上的否定之否定,变的给业内更大的活力,能够更加快的发展。

  林义相:具体的讲,逐步增加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鼓励多样化,这个多样化是规模可以多样化,我们不一定要这么多的岗位,每个岗位都要2个人,甚至更多的人。我相信很多基金公司二、三年的时候要花掉上千万的钱。对于我们的专业化,基金公司有它的专业化,或者说有优势和特长,有客户,就针对这些客户做基金管理工作,规模可以小一些,但是只对这些客户做。理念也一样,不一定我们提倡价值理念,每一个基金管理公司都要做价值理念。因为不同的基金、不同的客户,不同的投资者可以接受不同的理念。

  林义相:包括技术,有些基本面的分析,有些电脑话更强,不管怎么管,不同的管理技术都可以做。我觉得有一些操作不是特别频繁,可以手工做多一些,不同资金性质等等应当鼓励多样化、多元化。同时要培育和扶持就像我们基金业当初的时候,98年、99年是特别的扶持政策,我们现在应该可以考虑采取这些特殊的政策来培育和扶持与资产管理相关的中介服务商和专业的服务机构。因为我说基金管理业一枝独秀是很难的;百尺竿头,一跟竿孤零零的竖在那里,你能竖多久是不知道的。

  林义相:另外一个我们放松管制,是我们基金业进一步发展的很重要的条件。因为如果我们不能放松管制,有些东西是挡不住的。基金业要是不能把银行里头、保险里头的资产管理业纳到这个里头,他们照样发展,他们会照样在我们眼里看的很不规范,他可能跟我们的要求差很多,但他继续发展不会有大问题,你这样就把自己的大业务给仍掉了。我说的宽一点,我们证券业、银行业、保险业,我说的话曾经是得罪的人,人家银行业、保险业尽量的扩张,那我们是尽量把自己捆起来。我们好不容易推出来这些措施,又要这个东西交给人家管,并且交的东西是要命的东西,我们把脖子放在人家的套子里,人家一勒我们就死。

  林义相:另外一个要加强监管,放松管制和加强监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加强监管一个是加强基金业内部的管理,基金管理和基金销售的监管。另外一方面我要特别提醒,我们加强相关业务的监管。因为除了基金的管理和基金的销售之外,还有相当多的监管。举一个简单的离子,涉及到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办法的规定,我们很多的基金业的从业人员,基金经理,投资总监们在电视上、报纸上讲股市讲的很多,我个人理解是明显的违反了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因为他没有拿到这个牌照。

  林义相:因为这里涉及到其他的法规,或者监管要求的一种和谐和协调的问题,另外有些专业机构对基金的评价、评级也是公开发表的。要知道这些东西根据咨询管理办法也是要拿牌照的。咱们有机构没拿牌照也在说,甚至基金公司、监管部门没有牌照也在做这种事情,我觉得这个是不正常的现象。尤其有些机构,我不用说大家都知道,在本国是拿牌照做这个事,到中国来没有拿牌照他也敢做,我觉得这是不正常的现象。还有我呼吁,基金管理业,从他的采购,从他所用的服务这方面来看,应当要考虑采购有牌照的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和产品。

  林义相:最后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叫顺势而为,要放松管制和加强监管,大背景就是中国证券市场同中国的经济,现在处在非常好的历史时期,桂主席说我们要适应这么一个经济的大形势来发展我们的基金业。我们也知道,十七大报告里说的,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我注意到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势这么一个金融体制,还有加强监管,最后下一步要做的,也是呼吁我们一定要尽快的修改《基金法》,并且根据基金法的修改相应的调整我们的监管一系列的规则和一些制度。最后,我希望的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回到我这个题目最正面的,最积极的意义来说。

  林义相:第一个是要稳固基础,这个基础是钱的来源,我们投资者各种计划、各种养老,各种收入。

  第二是壮大资产管理业的主体。

  第三个要扩大联盟,强化产业链,众多的支撑使我们的竿稳固不倒。最后要营造友好的环境,政策环境、舆论环境,社会友好环境。最后是实现业内的和谐生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谢谢大家。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