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国际投资论坛”银行业开放圆桌对话会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30日 20:14  新浪财经

  2007年11月30日中国国际投资论坛在北京人大会议中心召开。新浪财经有幸图文直播此次会议。以下为此次大会分论坛“银行业开放圆桌对话会”的实录。

  主持人 章更生:我们银行业开放圆桌对话会现在开始!受组织者的委托,今天这个会议由我来主持,下面首先我隆重的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对话会的两位嘉宾,他们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局副局长范文仲先生;国家外汇管理局信息中心原主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服务部主任冯菊平女士。我是中国建设银行集团客户部总经理章更生,同时兼任北京分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

  今天的对话主题有四个,一个是中资银行开放带来的挑战和创新策略;第二个是外资银行涉足中国银行业的战略选择;第三个是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预期和金融安全;第四个是中国企业如何利用银行业开放下的内外资银行产品。本来今天的对话嘉宾有三位,刘义先生是美国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的副总裁,临时有事不能出席。我不知道这里还有没有外资银行的朋友在这儿,如果要是没有的话我想外资银行这个话题就放在后面或者是忽略了,或者是待会儿如果有提问的也可以讨论一下。

  今天很难得我们请到了范局长、冯主任,这两位大家都了解,是我们金融界的特别是金融监管界的专家。下面我们范主任先谈一下第一个问题中资银行开放带来的挑战和创新策略,我们想听一下您个人的意见。

  范文仲:首先非常感谢章总的介绍,也非常高兴能参加今天这次会议,本来这个会议最早收到邀请的是我们社科院刘主席的,希望他能参加这个大会,但是刘主席最近也是比较忙,所以他最后委托我们办公厅和研究局,本来是想来听一听这个会,但是主办方非常热情,希望我们可以参加这个讨论,所以今天应该说我们也是抱着交流和学习目的来参加这次讨论。我想从我们的角度先给大家就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历程、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一些政策考量给大家做一些简单的介绍,也帮助大家了解一下我们整个对外开放的脉络,也希望给今天的讨论打好基础,里面如果有疏漏或者是不对的地方冯主任会给予批评指正,也希望大家进行交流,我们今天也是作为一个研究者来跟大家交流的,所以我今天说的话也并不一定要代表银监会的意见,如果有媒体的朋友希望大家注意。

  关于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应该说是我们中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有机的一部分,也是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的客观要求。中国银监会从2003年成立以来高度重视银行业对外开放,始终坚持改革与开放并举,开放与监管并行,深化改革迎接对方开放,强化监管来改善开放环境。

  回顾我们近30年来的改革历程,1980年以来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经历了从局部地区到全国范围,从外部业务到本币业务,从外国居民到本国居民的发展历程,在循序渐进中稳步推进,外资银行的网络不断的扩大,业务规模迅速的增长,与中资银行广泛开展了业务合作。在今天我介绍一下我先简单的帮大家回顾一下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最主要的几个事件。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作为金融对外开放的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80-1993年,这个阶段的总体战略是通过外资银行的进入引进外汇资金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在这个将近13年的时间里,我们的银行对外开放实际上主要还是为外资在华的企业提供服务,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从这样的一个目的来进行的。所以对外开放还不是我们的一个最主要有计划,有步骤的一个行动,是一个辅助性的配合经济对外开放以及吸引外资这样的一个目的而采取的政策导向。

  第二个阶段是从1994-2001年,在这个阶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加快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外商投资显著增加,总体的格局基本形成了,在这将近7年的时间里,我们的对外开放有几个重要的事件,最主要体现在法规制度的不断完善上。1985年我们在修订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特区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管理条例,199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为促进外资银行业务的发展,我们于1996年颁布了上海浦东外资金融机构人民币业务试点暂行管理办法,进一步对外资企业和境内居民的人民币业务。但是在第二阶段,就是说在1994-2001年之间中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实际上经过了一个波折,这个波折就是由于受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外资银行在华的业务的发展有所放慢。所以在1998到2001年中国面临了很大的压力,在这个阶段我们采取了几个措施进一步推动对外开放。

  首先继上海之后我们批准了深圳作为第二个允许外资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的试点城市,在1998-2001年之间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吸引外资银行到中国来发展业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02年以后,我们从2002-2006年是我们的第三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了世贸组织,在五年过渡期内中国认真履行承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五年以来在华的外资银行净增加了122家,是成效显著。从这个来看,中国银行业已经形成了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圈为中心,开放广度和深度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些我们经过了将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业务发展有几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个是我们对方的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建立,中国根据两个方面修订和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规章,逐步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部门规章所组成的外资银行监管法律体系,从根本上保障了银行业对外开放依法有序的推进。此外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方面,中国银监会在2003年12月颁布了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机构管理办法,从市场规模,资本充足性、盈利持续性的方面规定了境外投资者的资格条件,也规定了投资入股中资银行的条件。

  我们对外开放的第二个特点是外资设立和市场的布局扩展迅速,在中国注册的外资、独资和合资的法人银行机构共14家,分行总共是设立了200多家外资银行的分行和70多家的支行,截止到去年底有众多的外资的金融机构和代表处在中国设立。现在来看他们的总资产还是相对较小的,但是外资金融机构的发展非常快,外汇资产总额是676亿美元,人民币总资产是2788亿元,其中存款总额1706亿。从经营地域来看将近100家的外资银行基本上设立在大中沿海城市,在上海设立的机构占32%,深圳占13%,北京是37家占12%,广州是28家占9%,天津是17家占5%,厦门是16家,占5%,其他在全国各地占比是24%。到目前从我们最新的数据来看外资在全国范围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二、三线城市外资银行开展的规模和速度都比以前有了显著的提高。

  对外开放我们的第三个特点是业务品种和经营规模发展迅速,根据现有的法规外资银行的分行、独资银行和合资银行是作为营业性机构,经批准可按规定进行存款、贷款、结算等业务,并可在符合开业时间、盈利状况和经营等方面条件如果达到后可申请开办人民币业务,与此同时我们的银监会和监管部门也积极鼓励外资银行进行创新,允许外资银行在华开展金融衍生品业务,个人理财业务、电子银行业务等,促进了外资银行业务和品种的多元化。截止到2006年的12月底外资银行经营的业务品种超过了100种。

  对外开放的第三个特点是我们现在风险监管的状况大为改善,中国银监会加强非宪法监管分析,有计划的实施现场解答,不断提高外资银行监管水平,促进外资银行在华稳健经营。在华外资银行不良资产率为0.7%,贷款损失准备金充足,多年来保持着盈利,与此同时对少数违反法律法规的银行我们也加大了风险防范和查出力度,也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的包括取消高管人员的任职资格措施。经过这些改进,我们整个的外资银行在华的经营风险、监管的能力和监管的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以上是我介绍的我们现在外资对外开放的一些历史以及最主要的一些特点。现在我想谈谈对外开放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所起到的一些积极作用。第一方面的作用我们认为促进了中国银行业的创新,外资银行将先进的管理理念,成熟的管理技术进入中国市场,加快了制度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的创新步伐。首先在组织架构方面中资银行开始优化内部的管理机构,积极探索垂直化管理体系,在业务流程方面中资银行加快了以客户为中心,以风险控制为主线的业务流程再造,推行前、中、后的业务流程系统,提高的经营分析的管理能力,这些都是受到外资银行他们的在华经营业务的竞争的推动,同时外资银行在华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先进的管理模式,中资银行积极探索经济资本增加值、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汇报率,考核的指标已经被逐步的引用,同时开拓零售业务。由于受到外资银行的推动中资银行在人员配置方面显著提高综合的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第二个方面的促动是促进的中外资银行的合合作,中外资的合作日益紧密,正在形成共同发展,互利共盈的格局,在业务合作方面,中资银行在外资银行管理技术和研发优势的支持下,积极开展新的业务品种,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外资银行也从中资银行融入资金,并通过中资银行建立代理关系,所以说实际上是一个互赢、互利的格局。

  截止到2006年12月底已经有29家境外机构投资入股21家中资银行,外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不仅增强了中资银行的资本实力,也改变了中资银行单一的股权结构,促进了中资银行公司水平,促进了管理模式与国际先进银行逐步的接轨。参股中资银行对外资银行来讲也提供了参与和分享中国银行业改革和发展的机会,极大的扩展了在中国的市场覆盖范围,有利于外资银行深度开拓中国市场,这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对外开放的第三个对中国银行业的正面影响就是促进了中国银行业监管水平的提高,首先银监会高度重视在开放过程中的风险和监管,在银行业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参照国际惯例,逐步的执行透明的监管条例,根据外资银行的发展状况不断完善外资银行监管体系的建设,建立风险评估,外资银行分行综合评价等监管体系,提高了外资银行监管水平。

  截止到去年年底,中国已经与22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双边机制,内容包括信息交换、市场准入、信息保密等等多个方面。另外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中国积极参与现在的巴塞尔协议,并不断创造条件,推动本土化的实施,促进中国银行业的监管国际化。

  第三部分我想简单的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银行业对外开放的一些基本的原则和主要的一些政策和思路。应该说从去年年底,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迈入了新的时期,中国将坚定不移的推行银行业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新时期中国银行业开放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继续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我们取消了对外资银行所有的非审慎性监管的措施,为了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我们也鼓励外资银行优先在上述地区发展业务,我们鼓励外资银行通过多种形式在华发展,我们将继续支持外资银行积极的在华设立机构,鼓励符合条件的境外金融机构入股中资银行,公平竞争以及金融服务充分性的因素,中国将通过自身商业存在和投资入股中资银行进行发展,同时限制市场垄断行为。

  外资银行可以在中国进行经营战略,按照自愿的原则选择商业形态,为了保护中国存款人的利益,我们鼓励外资银行设立或者是将现有分行转册为外资法人银行,基本上已经和我们国内的中资银行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一个起跑线上开始竞争,这是我们对加入世贸以来承诺的一个圆满的实现,圆满的完成了他的要求。

  最后我就想介绍一下在中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中作为监管部门的一些考量,首先银行业对外开放在对中国金融体系产生了我上面所谈到的积极的影响的同时也有一些风险。维护中国银行体系安全,更好的推进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在下一阶段中国将从多个方面提高监管的有效性,首先加快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监管标准的统一,致力于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其次加快国内监管的标准与国际监管标准的统一,参照有效银行监管的原则,进一步提高监管的透明度,不断的提高中国银行业的监管水平,推动国际会计准则在中国银行业全面实施。

  根据新时期银行业对外开放的特征,我们还进一步完善监管和法规制度。第一个是充分考虑中国银行业和外资银行发展的新特点,进一步完善银行业监管和各类监管指引,特别是完善外资银行公司治理、资产转移以及母行对在华机构的资助,提供法律保障。第二个就是我们要完善风险监管手段,增强监管的审慎性和有效性,根据上述的监管理念,在微观的监管方面银监会将继续推行全面监管,实施合并监管,监控单家银行在华机构的整体风险,同时按照高风险,多监管,低风险少监管的原则实施个性化监管。

  在宏观监管方面我们将密切跟踪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以银行业监管信息系统为基础,检测分析外资银行跨进资本流动,监控大规模非正常的资金流动,有针对性的实施监管。

  第三个就是采取多层次的风险防范措施,我们要求外国银行的分行,境内外的资产的余额不得低于境内外外币负债的余额,使得在发生危机的时候有足够清偿债务的能力,同时要求分行的营运资金的30%必须以6个月的存款存在中国境内的银行。这一点实际上是国际惯例,像我们中资的银行都是一些相同的要求,就是从这种审慎性和存款人的利益和国家金融稳定考虑得,作出了这个规定。

  同时在审慎性的监管标准之外我们还在积极的研究开发综合性的危机处理系统,根据风险程度和范围的程度防范突发性和系统性的风险。

  最后我想说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目标是提高中国银行业整体的竞争力,建立一个健康发达的银行体系,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的推进银行业的开放,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的两个市场,按照互利共盈的原则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我以上谈的就是给大家一方面对中国银行业开放改革的历程做了一个简要的回顾,同时我也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我们现在外资银行在华业务发展的一些现状,另外最后我谈了一下目前在未来发展政策上的一些考量,以及监管部门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因为时间有限,所以谈的比较模糊,这主要是一些原则性的意见,希望可以给我们今天下面的讨论提供一个更好的基础,谢谢大家!

  主持人 章更生:谢谢范局长全面细致的介绍,下面看看大家有没有提问的。我先提一个,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我想是一个对等的关系,国外银行对中资银行开放,中资银行对外资银行开放,这是一个对等的关系。不知道我们的银监会、人民银行对这个方面有什么考虑呢?据我本人了解现在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步伐是相当的快的,但是我们中资银行到国外去设立分行特别是到很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比如说美国、英国设立分行特别的难,甚至我们做了若干年努力都难以申请下来,不知道银监会在这方面有什么考虑,是不是将来也采取一个对等的原则?

  范文仲:章总提的这个问题非常的重要,应该说确实对外开放不光是一个中国的金融银行业市场对外资金融机构开放的问题,同时也是包括中国的银行金融机构开展国际化经营,在海外发展业务及分支机构的问题。在这个方面刚才我由于时间所限没有做详细的介绍,但实际上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应该说也为中资银行走出去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特别是随着我国整体实力的增强和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我们也加快了海外发展的步伐。应该说截止到去年年底我们国家的国有商业银行在29个国家和地区开设47家分行,31家附属机构和12家代表处,海外机构的总资产比2003年增加了489亿美元,广东发展银行设有了澳门分行,招商银行设了香港分行,在美国设了代表处。进出口银行在法国和南非分别设了代表处,同时我们国家的银行处理一方面设了代表机构和营业机构之外,对外的投资也迈出了显著的成果,去年银监会我们批准了建设银行收购美国银行的亚洲公司,另外就是大家也知道最近工商银行51亿美元收购南非标准银行的部分股权,这些方面都说明我们在对外的股权投资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刚才章总提到了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国的金融机构的开放力度很大,但是相对而言世界上有一些国家对我们的银行进入限制也比较多。一方面是因为前几年在改革之前,中国银行业的管理能力和竞争的实力方面都还是与国际标准有一段的差距,但是经过了这几年的改革,中国的商业银行不论是资产规模和管理能力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现在我们在下一个阶段,在中国银行海外的方面的步伐大家也会看到一些新的进展。

  比如说最近招商银行在美国开设分行,这个已经获得了批准,这都是我们最近在这个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作为我们的部门也会在这个方面起着及的推动作用。

  提问:您好我是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我想问一下政策性服务方面的业务是如何考虑剥离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您刚才谈到驻外开放的问题,我想问一下银行业的开放不仅仅是对外的开放,对内也要开放,我们国家现在的商业银行抵抗外来的竞争的能力现在还是比较强的,但是我们国家的证券公司和投资银行对外的抗竞争能力比较弱,我们为什么不把国内的一些优秀的商业银行做一些投资银行的业务,使得投资银行的规模和专业水平得到提高,增强他们抵抗风险的能力。另外我们国家银行的股改为什么对于外资的要求比内资的要求松一些呢?我不知道讲明白了没有。

  范文仲:你的问题也都还是比较复杂,首先可以肯定一点就是我们现在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在稳步的推进,在不久的将来都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变化。第二个你所说的业务经营的方面就是做证券、保险的业务应该说跨越经营这种发展的方向应该在国际上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中国银行业在做这些发展的时候要慎重考虑到业务发展和风险管控的能力配套,所以相关的改革要稳步推进。第三个就是说中外资监管的标准不太一样,这个方面刚才我在谈话中首先已经谈到了,在对外开放这么一个新的环境下,我们金融监管所要做的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来促使中外资银行在监管标准上的统一,还有他在监管环境方面的统一,为中外资银行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的环境。所以我想还是我们最后一起再做一些讨论吧。

  主持人 章更生:下面请冯主任就人民币和自由兑换的预期和金融安全这个问题向大家做一个介绍。

  冯菊平:首先感谢章总,感谢大会的组织者给我这次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应该说刚才章总也介绍了,我原来是在外管局工作,但是现在已经脱离外汇这个领域了,跑到上海去了,现在同时的是人民币的业务。

  主持人 章更生:我同时也希望冯主任介绍一下外资银行在上海市发展的情况,听说外资银行在上海发展的非常的迅速。

  冯菊平:我现在代表的是我个人的在工作当中的一些体会,有的也是通过工作以后接触了方方面面的一些不太完全的,也就是一些片面的信息。有一些地方和各位掌握的情况也不一定是对称的,所以我想还是共同探讨一个问题,我并不代表权威的机构。

  章总给我的话题主要是谈到人民币与自由兑换的预期和金融的安全,关于这两个问题应该说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要到境内投资或者是到境外投资肯定会碰到这两个问题,因为你要投资必然要使整个投融资的渠道畅通,那么畅通必须是按照市场的价格来决定汇率,而且不受币种所约束,可以自动、合理和优化的配置这些资金资源。

  但是你在这个过程中你既然是自由的,自由的流动必然也是带来很多的风险隐患,因为各个国家经济实力不一样,金融发展的程度不一样,在这个情况下,那么作为一个国家来讲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整个国际的金融的格局也产生很大的变化。原来是美国所主导的美元,但是现在他也不得不依托于整个现在全球的国际的资本,我想大家也知道,现在的外汇储备我们东南亚这一块占了三分之一,所以他也要依靠我们整个现在的一些国际的体系。

  那么从货币基金组织来讲他的话语权现在也不那么大了,从整个其他方面的竞争的格局、市场开放应该说现在各方面都有了变化。现在国际上整个市场波动比较大,应该说是在着全球的资本过剩,资本流动的过剩,这个流动性过剩不但是在国内,其实整个全球都有。这个流动性过剩是美元造成的,在这个情况下国际金融组织对整个世界的金融秩序监管力度也不够,在这个情况下必然会引起一些游资充斥,大家看到基金的规模越来越大。同时现在很多金融产品工具现在风险也越来越大了,而且专门是对着现在的一些投机的机会的,也就是说发现投机的机会的能力越来越强。

  现在这种国际的现代金融危机和秩序的混乱,包括游资的充斥,对于整个国家的金融来讲都是构成了危机威胁,所以刚才我也已经讲了金融安全的问题是非常大的。大家还关注一个国内的问题,国内能不能抵御现在国际上的这些金融的危险的冲击,从国内来讲我们实事求是的讲这方面抵抗的能力非常弱,也是体现在几个方面,国际货币基金其他组织对于资本项目的可兑换也是有一些标准的,就是如何抵抗安全的标准,体现在四个方面,一个是看你的经济实力是不是强,只有经济实力强了以后才能有充分的实力来抵御国外的一些资本的冲击。第二个体现在汇率政策上,要求有一个稳定的汇率,这样才能控制国内的汇率政策,控制整个金融的局面,控制整个国内的物价。

  第三个标准要求金融的监管,金融监管能力不强,那么当外资充斥或者是冲击的时候你没有足够的时间管的话,这样也会存在很大的风险。还有第四个就是外汇储备,那么外汇储备应该说我们现在是强项,但是这个要考虑国际组织作为外汇储备他的强大,他不是指你的整个量上的,而是质上的,就是说你的外汇储备是不是能够在非常时期可以拿出来抵御。现在外汇储备里面有多少成分是属于国家的,可以支配的,有多少是属于热钱进来,要抽走的,这个问题我们要考虑。

  所以我们讲从这四个方面来讲我们到底现在情况怎么样,从国内来讲我们感觉到这方面还是不足的,也就是说我们从金融体系来讲,现在尽管在不断的减少资产的不良率,但是整个金融体系现在还存在很多的隐患,这些问题在四大国有银行的股改中也充分的体现出来了。

  从我们的市场来讲,尽管这两年发展的非常快,但是这些产品出来跟外资银行的国际上的创新的产品来比我们还是弱项,直接投资的品种还是不多,从市场的监管层次和整个的结构来讲应该也是脆弱性的。那么从我们监管来讲,我们有监管的政策,包括外汇管制的严格,也包括我们对银行有一些资产负债抵御的控制,但是由于现在的创新工作太多,外资银行进来以后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以后,应该说我们的监管也是跟不上的。刚才又提到了一个我们很多的银行出去以后有对等不对等的问题,我们银行出去以后碰到难点问题,这里有一个因素国外刁难我们的一条就是他讲你国内的金融监管弱,风险存在大,所以我不同意你在这个地方立分行,这是他的条件之一。

  国际的组织这么说,或者说国外的监管当局这么说,也体现我们确实在监管能力方面应该说还是滞后的。外汇储备我刚才已经提了,另外还有一点需要补充,就是说我们现在国内的企业尽管进行了一些现代化企业的改革和改制,但是现在公司治理是不是已经真正到位了,产权是不是清晰了,包括我们的企业的能力是不是强大了,而且强大以后是不是实际上产生了经济效益了,这些效益是不是已经体现在增强我们的财政上了,竞争能力怎么样,这些问题都要思考。

  从我刚才说出得这么几条来大家可以反思也可以考虑,看看我们国内的情况,是不是已经适应开放了,开放的条件了,应该说一个答案,现在这些条件都不具备,所以说要我现在来讲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预期,这个时间表很难定,不但是领导,实际上我觉得大家可以都有这么一个共识。就是说这些该具备的条件没有具备,在没有具备的条件下必然产生金融风险的一些危机。这些危机如何产生,对一个国家的财政、货币政策和经济的冲击力很大。这些教训大家可以从东南亚的金融危机,整个全球的经济危机这些经验教训上说我们也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答案。

  作为我们国家来讲应该说我们希望是一个审慎的态度,渐进的态度,我们通过我们审慎跟渐进来达到我们怎么经济、金融的稳步的发展,稳步发展对我们整个国家实力的增强是有利的,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大家也在学习十七大的报告,作为党中央来讲,作为国务院来讲,他们现在的重点就是在如何又好又快的发展的同时加快金融安全。国务院有几次开会,胡总书记和温总理也多次报道,大家对金融的安全问题是提入了我们的重要的议事日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在研究如何在开放的过程中既要发展,同时又要保证我们国家的安全,金融的安全。

  关于预测的时间表的问题,我谈一些个人的体会。关于金融安全跟资本项目的可兑换预期来讲,刚才我其实也讲了这个意思,总结起来也就是金融安全是可兑换的基本的条件。作为可兑换来讲也需要金融安全做保障,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要达到可兑换也就是说要达到我们的金融安全的防护的能力,这个是一个方面的体会。讲一下两者的关系,为什么现在没有开放,那么关于在资本项目可兑换上要不要开放,或者是哪天可开放,应该说可兑换不是一个结果是一个过程,怎么来推进呢?应该说我们国家一直在这方面采取了一些步骤在加快步伐,大家也可以看到我们在1996年已经开放了一些贸易项目,这个项目的开放等于我们在可兑换的路上走了一大步了,保证了我们国内跟国外的一些贸易、经济、金融市场的接轨。那么在这个以后大家也可以看到我们在开放非贸易的一些项目,从1996年开始我们逐步开放个人对外投资,包括个人可以直接投资于境外。最近天津做了一个试点,就是个人可以小额的进行自由兑换,不管在国内市场也好,国外市场也好现在来看在可兑换的进程当中一直加快步伐。

  尤其是外资银行法人在国内做人民币的业务,其实也是我们可兑换进程当中的一个步骤,那么国内现在也在研究开放一些人民币的债券,也是在逐步的展开,这方面的工作也是在逐渐的在国内和国外铺开。作为国内来讲现在有9种产品已经在国外以人民币标价了,在国际市场推出。最近也在研究中国跟香港直通车的问题,实际上这些都是在我们可兑换的步骤当中采取的开放的策略。那么也就是说我们离可兑换这个目标也就是最终的目标完全可兑换的目标应该说越来越近了。

  我们相信通过银行业的开放和我们进一步的深化国内的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包括银行的整个金融业的改革,对内对外的开放我们一定会加快步伐。至于时间表的问题,大家也听了很多了,包括有一些国际的经济学家,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都说明年是一个机会,奥运会的开放是一个机会,但是我想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审慎对待,所以现在作为我们外管局对外的口径就是逐步的,渐次的,根据我们国内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监管的一些能力,还有我们根据我们这个市场的发展情况,最后来决定我们什么时候开放。

  我想关于可兑换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是很多的,这个大家可内也很清楚了,我想讲有几个观点,也就是说可兑换的进程当中我们需要关注的几个点,需要做的工作。第一个是国际化的问题,这个我也是刚才听了范局和章总他们刚才所谈的话题引起了国际化的问题,当然关于这个问题我想最好现在不要过多的去做一些宣传,因为这个话题国际化你说大了有一个中国唯心论的问题,这个事不要对外说,但是你要做大做强,你要实现可兑换,那么作为我们来讲这是必由之路。

  国际化现在应该说有几个方面我们觉得应该要做,第一个就是企业的国际化,就是我们要扶持更多的跨国公司、跨国企业到国外去投资,就是国外的一些企业公司到国内来分享我们的一些利润,分享我们的好处,那么我们国内的企业为什么不能到国外去分享呢?原来我们没有这个条件,现在通过公司治理,通过这几年的产权的一些改革等等我们的实力也在做强,所以我们的企业一定要走出去,就是扶持更多的跨国企业来实行跨国性的经营的战略,来实现国际化,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银行的国际化,银行的国际化刚才范局也介绍了这个情况,我们这两年已经走的比较快了,包括到了港澳,也包括现在招商银行去美国。实际上我们真正要做到国际化的话,这个是远远不够的,这是一个起步,但是这个是必须得。关于国际化的策略的问题,我们想按照国外的经验来讲,一般是两种经验,一种就是跟随,我们大量的跨国企业出去了,他们必须要有一些资金的扶持,你要是扩国外的银行来扶持这个可能性不是很大,国内的扶持有很多的资金处境或者是贸易上有一些限制,只有我们的银行跟出去以后才可以扶持我们的跨国公司更好的开展竞争业务。

  银行真正走出去的现在更多的集中在港澳地区,东南亚地区,而我们现在企业跨度是很大的,包括欧美,也包括一些欧洲地区等等,辐射面非常的广。我们的银行国际化首先是企业到哪儿,你们就跟到哪儿。当然这里也有一个瓶颈问题,有一个是对等原则,有一些怕你过去了以后影响当地的一些就业问题,或者是怕你中国去了以后更多的去占领当地的市场,他们从各个方面来限制。

  还有一个就是文化方面的限制,中国企业的一些做法,我们的一些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都是带着本土化的,所以到那边水土不服,也影响走出去。同时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包括国外的一些监管的限制和法律的限制等。不管怎么说我们要克服这些,所以在这方面采取我们的策略要走出去。

  第二个就是要通过走出去,尤其是到国际金融市场去来扩大我们银行在外面的影响力,那么通过走出去来增加我们的国际竞争的能力,这样也可以使企业做大做强。为什么大的集团像汇丰银行、花旗银行为什么可以做大?一部分是在国内通过他的经营理念、资本积累作大,更多的包括日本的银行最后做大做强都是在走出去以后利用两个市场以后才能够使它壮大起来,这是我们的必由之路。当然现在我们条件不太成熟,你的银行的竞争力,你的信息的对称程度,包括还有其他方面,你能不能走出去这一点我们要创造机会,但是这个是趋势。都出去有很多的策略,是直接发展啊,还是兼并啊。

  第三个就是市场走出去,我们不能停留在国外到国内来开辟很多金融工具或者是我在国内发行债券、基金等等,我们也可以到国外去发一些人民币,现在已经开始做了尝试,但是尝试有限,今后一定要走出去。

  第四个就是人民币国际化,应该说我们现在这两年主要还是在周边地区,而且已经被周边地区认可了,但是如果要真正走到人民币的国际化这一条路上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起码你的基础设施要搭建一个完备的基础设施,还要走向其他的地区。这两年我们人民币的信心、信誉度在不断的扩大,中国经济实力也在扩大,所以应该说这为人民币走出去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我们要做什么事情呢?第一个我们现在的路还没有修好,第二个就是说出去以后现在更多的银行和企业出去现在大部分考虑的都是用外币来做一个支付清算的工具,这个也考虑到了人民币到国外去的一些接受程度和我们国内的一些限制,还有进出口的资本流入和流出的一些限制。但是从你要做大做强包括要提高中国地位,提高人民币的地位这个也是必须的。

  在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到或者说走出去有什么好处,这里也包括我们在研究、讨论美元跟欧元尤其是美元怎么强大的做起来的,大家可能很多都看货币战争这本书了,对这方面也很了解。作为一个货币在国外一方面可以消化我们的外汇储备,第二个你可以增加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信誉度,这样的话你大量的资金进来了以后,只要是人民币稳定,就不会产生大量的资金往外跑,另外可以分散我们的流动性,这个不叫转嫁,这个是转移风险的手段,这个问题我也不想说的太多了,我只是在这个方面表明一些个人的观点,当然有一些东西现在还是在研究和探讨的过程中,这个事我也是跟范局是一个观点,希望新闻媒介不要过多的谈这个。

  实际上我们现在对好提的是走出去,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做大做强,尤其是资本项目可兑换,我刚才讲不能仅关注于国内的市场,就是说把金融的一些资产稳定了,市场发展了,我们还要有一个眼光要盯着国外,你只有两个方面都努力了以后才能加快我们可兑换的步伐,这是第一个我想要跟大家共同探讨的问题。

  第二个探讨的问题我觉得现在大家关注的程度不是太大,不是太高,是什么呢?就是一个基础设施的建设,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个事情我自从去了上海以后,管了人民币基础业务以后,我感觉到这方面的体会很深,国外大量的基金,国外更多的金融市场的发展,他是搭建在什么的基础上呢?就是高效的,快捷的,安全的,统一的整个支付清算体系的平台,还有大量的金融的工具,金融的创新的工具。那么这些东西都是基础设施建设,就市场上的。对于我们国内来讲更多的关注管理层面上的,还有企业的一些机制方面的,对于整个基础设施的建设关注程度不是太高,所以我们现在目前的现状是什么呢?

  一个是国内整个结算体系基本上是分散的,各家银行自己做,人民币清算也是分散在各个部门,市场是分散的。像证交所和上交所是两套报表,两个体系。那么由于这种平台的不统一,一方面是影响了我们高效、快捷,尤其外资银行到国内来为什么这方面有优势呢?他的支付平台体系很健全,可以很快捷的处理一些事,在衍生工具,在运用过程中,在他的资金进出的过程中都利用了这个高效的、结算效率很高的工具或者是市场,或者是整个体系,所以才能做大做强。

  而在这方面我们这两年是已经做一些比如说信息化管理,增加大量的系统,也在搞各部门的信息的整合,各个监管部门的信息的共享,但是我们觉得这个方面的建设还是不够的。比如说监管部门之间,我就不讲别的了,我就讲我们金融系统是不是可以达到信息的共享,尤其是监管信息的共享。那么我们跟国际之间,国际市场之间的沟通有没有做到,做到真正的沟通,有没有这个畅通的渠道,那么各个市场之间,各个地方之间,包括金融机构之间,包括银行之间,中外资银行之间有没有一个快捷的平台,这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很薄弱。所以我们觉得在这方面一定要给予关注,一定要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也是我们十七大文件当中提出来的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工具,大量的工具,创新的工具我们要通过金融创新来完成,这都是在丰富市场,这个我想还是要跟大家共同探讨的。

  我们最近也在研究能不能开辟一个人民币的跨境的支付的资金转移得这么一个系统来加强我们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国内有没有一些机制的体制搞一些整合,金融机构的整合,组织的整合包括市场的整合这个也是要考虑的因素。

  第三个方面是一个危机处理,也就是风险防控的机制,我们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过程中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来防范和处置风险,这里应该说要分几个层面来做,首先是作为银行来讲,那么他应该有一些内部控制的一些机制等等。那么有风险处置防范的能力,银监会有大量的监管的要求,也有一些风险的预警的指标等等,有防范风险的依靠一系列的机制,这是银行业。

  作为一个国家层面来讲应该说在这方面有,但是还是必须要进一步的完善,因为我们现在的情况已经跟以前不一样了,市场开放了,大量的外资银行进来了,可以人民币业务了,我们国内的企业、银行、证券、保险都在走出去,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游资进来以后你如何防范,现在是国外的市场和国内的市场现在是一个连接的市场,我们国内的股价变动也是跟芝加哥期货市场,跟国内期货市场连在一起的,我们的股价一升,国外的市场也会升,这是一个联动的效应。

  首先从组织上来看我们有没有一个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结当年金融危机的教训的时候,他也提出了一条做一个国家来讲一定要有这个机制,如果没有这个机制,一旦发生问题的话,有一个统筹协调的问题,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应该有一套体系,这个是防患于未来,因为现在研究的很多,但是能不能作为国家层面的有一个现行的预测,预警的指标体系。假定有了这个指标以后,假定发现在风险的区域值里面的话,我们可以及时的采取控制措施,而这套体系现在能不能上升到国家层面上作为战略来讲研究。第三个方面是一个各部门共同协调的机制,现在按照国内的一些行政区划的问题各个部门都履行各个部门的职责,从银行证券保监等等都有自己的主管部门,是不是可以把这个事情做实一点。

  比如说几家一旦发现什么情况,或者是提前的话,那么对于一些风险的隐患,风险的苗头是不是可以在管理上和防范政策上采取一些措施,把一些风险的隐患抑制在萌芽状态,这也是预前的防范,应该说这是防范最重要的一条。

  事后还有一个应急处置机制,在这方面现在大家已经开始关注,尤其是从国务院开始已经关注了,但是具体的方案,具体的措施和具体的组织形态现在还是停留在各个部门的层面上,但是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旦股市大跌,大量的资金出来,在影响财政,影响市场,影响货币政策的情况下,我们有没有一个应对的措施,包括对市场,金融市场的资本,应该要建立预案,同时根据这个预案要培养相应的在这方面有处置风险能力的这些人才和相关的机制。不整个体系建立起来了,应该对我们的风险防范和安全都有利,在这几个方面都做一些努力的话也是我们今后所要保证的前提条件。

  刚才讲的那些是我个人的一些体会,就是针对这个课题所讲的几点,当然讲的也不是和全面,而且有一些观点可能是错误的,应该说作为我个人的体会也供大家批判,我就介绍这些情况,谢谢。

  主持人 章更生:谢谢冯主任!刚才冯主任就人民币自由兑换的问题以及我国的金融安全问题发表了很好的个人的观点。下面我提一个问题,冯主任现在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是一路走低,那么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银行的外汇的存款很少,直接就影响到了外汇贷款,那么这样子问题是如果大家都抱着这么一个心里,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一个底的话,对老百姓也好,对企业也好,对银行最终对整个国家的经济来讲我想都是不利的,不知道这一点冯主任个人是怎么思考的?这是一个比较难回答的问题。

  冯菊平:刚才我开场白已经说了,我现在已经脱离了外管局这个决策系统了,主要关注的是人民币的这些问题跟管理。刚才章总提出来的问题我说我也只能说是代表个人的观点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这两年我们的经济增长率很高,还有一个是外贸的顺差也是比较强的,再加上我们外汇储备量很大,体现出我们真正的实力出来,在这个情况下,人民币肯定是要升值的。

  另外第二个是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的问题,因为现在大家知道汇率走高不仅仅是政策导致的结果,尤其在市场化经济的国家当中都有这么一个趋势,就是说预期引导了汇率和汇率的走势。

  第三个是属于美国方面,他的双赤字,要把这些赤字转嫁到别的地方去,他们现在找一个很好的理由就说因为你的人民币的问题,所以引起他们的外汇赤字,所以他是逼着人民币要升值,美元贬值。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应该说我们的人民币一直在升值,关于这个升值什么时候才到底,我是这么理解的,人民币在强大,他的现在的比价远远不是我们现在的底价应该说还要升,这一点大家都是有共识的。要走到什么时候才算是到底,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现在是一路攀升的问题。

  大家也知道现在的预期都是单边的,而我们现在作为我们的工具来讲,调控工具,整个实力,整个金融市场发展来讲,我们很难去扭转这个单边。那么所以现在还是一个趋势和过程,但是这个趋势我们作为中央政府或者是监管当局来讲也是讲汇率本身我是要自主的,是可控的,那么所谓的自主就是我们不会允许汇率按照美国的意思或者是别人的意志转移的,我是要根据我国内的需求,我货币发行的情况来引导的。所谓的可控是我们应该可以控制在可承受范围里的,就是说我们现在的人民币再要走的话也都是我们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的,所以我觉得现在应该还不是底,到了年底可能还会跌一跌,走到哪儿我不知道,因为这个东西影响因素太多了,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现在是在承受范围之内,也是可供的,渐进的范围之内。

  现在好多公众不存美元,使外汇存款减少,我就讲他不存美元存人民币,这个一方面说明我们人民币现在的坚挺,外汇的存款减少不意味着我们国内的金融和银行的资产受到影响。我们刚才讲我们有很多的工具可以和国内的市场做一些对冲,在对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避免这个风险,而作为我们现在国内来讲,现在在发展内需,内需的话更多需要的是人民币,从国内的一些物价的情况来看也好,应该说也是可以承受的。

  所以我们觉得外汇存款减少本身对我们国内的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也没有什么太多的直接的影响,而且我也是讲关于存款包括外汇的问题我们可以跟国际市场调剂。而外汇储备现在量比较大的情况下,现在是14000,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应该说外汇存款减少也不一定是坏事,而且加上我们不断的在走出去战略,刚才我讲了四个走出去的战略应该可以妥善的处理好这个问题。我也想问一下章总,现在外汇存款减少,现在对银行来讲,对市场来讲,现在到底有一些什么样的影响?

  主持人 章更生:外汇存款少了以后外管局对于外汇贷款存在一些方面的限制,这样的话影响贷款额。银行不放贷款,企业有一些设备需要贷款,比如说核电站,核电站的一台机组都是很大的,面临的就是银行给企业贷款比较难一点,对企业还是有一定的限制的。

  冯菊平:我觉得作为成本本身,看你要运用什么样的银行的创新工具来减少这方面的成本,作为外管局他有外汇和人民比的纯贷款的比例本身,这个事情应该说通过深化改革来改变一些管理上的理念跟管理上的一些方式的问题。尤其在现在外汇储备大量过剩的情况下,基础资金很多的情况下,应该来探讨这个问题的可行性跟他的一些效果,对市场的一些影响的程度。所以我说我不是专家,这方面的问题我想我们还可以共同探讨,另外我们也可以研究一些管理政策上的一些可行性。

  主持人 章更生:看看大家有什么问题,提出来我们共同的讨论。

  提问:刚才您谈到人民币价值回归的问题,假如说人民币有一天价值回顾到了这个底了之后我们对人民币采取一个什么政策呢?是自由的按照市场利率来波动呢?还是怎么的?还有一个您刚才提到了港股直通车,这个不是被叫停了吗?明年这个政策还有希望继续吗?

  冯菊平:人民币的价值什么是底,这个我刚才讲了这个要按照国内的承受能力,目前来讲我们远远有这个承受能力,但是从改革的趋势来讲,现在有管理浮动的汇率,所以他浮动有限,现在正在研究的机制就是扩大人民币浮动,市场浮动也就是可以往上,也可以往下,只要把这套机制形成起来了以后应该说人民币整个汇率的机制也完善了,这个汇率机制跟国外是一样的,弹性机制汇率的建立就是一个稳定的概念,到时候不会出现忽上忽下了。从目前来讲还是有管理,为什么有管理,一个是监管能力没有跟上,人民币汇率本身的形成机制因为成熟的市场、规范的市场还没有形成,所以投机性的因素太多了,还有就是国内的整个的结构,经济结构包括外贸的一些体制改革,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改革现在都没有到位。所以这个情况下我们只能跟着外贸走,这个其实是有缺陷的,我们要考虑整个市场的主体的需要,尤其是参与市场主体的需求,金融的需求,跟着这个走,现在这些都没有到位的情况下。

  银行本身就是国家调控的,如果更多的市场参与主体进来了以后这个市场还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市场,所以这个事情还要到下一步体制改革以后才能解决。

  关于港股直通车这个事情应该讲是一个趋势,香港跟中国的经济是紧密联系的,作为我们跟国外的一些结算包括外币清算等等,我们现在也正在做一些大的体制,比如说外币清算的大的体制,现在都是外资银行在做,明年三月份出台外币结算体制统一的平台在上海。还有就是其他的改革开放的措施,你们最近关注到央行的领导说了人民币要实现可兑换,今后战略目标还是要放在对方的投资,香港市场和国内是紧密相关的。

  当然现在受到各方面的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且有一些政策上,有一些其他方面还没有准备好,最近央行的领导也说了这个事情不会改变,只是时间表的问题。

  提问:我还有一个问题想问章总,是一个很个人的问题,我再读大学的时候,我们老师就告诉我们说中国的银行不良资产很高,管理又很不完善,资金很脆弱,说的中国银行业一无是处很不行的样子。过了几年以后中国的银行业很强大了起来,您觉得在矛盾的两端之间变化的来源是什么?

  主持人 章更生:这个问题不光是你,包括我们国家的所谓的一些大牌的经济人物,包括全球的知名的一些大牌的经济学家们过去对中国的银行业实际上不止是银行业,对中国的经济都是有过这样的判断。对这个问题实事求是的讲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如果要说简单来讲的话因为过去我们太粗放了,我们太守旧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国家的领导人,我们的监管当局审时度势,对银行业进行重组、改制。现在的经营结果充分证明了中央的四大银行重组改制的决心下的是非常正确的,为什么改制前和改制后有这么大的一个变化?改制前银行是什么样的?四大银行是什么样的?那时候的银行实际上不是真正的银行,这里面政策性的贷款含有政策干预的色彩。银行的经营和管理这两个方面来看是非常粗的。经过重组改制以后我们通过公司治理然后引进了国外的一些先进的管理的方法,你比如说拿我们建设银行来讲,在全国率先进行了经济增加值的做法,这个经济增加值的做法就是说过去我们简单的看盈利,盈利了多少,利润是多少,做一件事能够盈利多少,这个实际上是不够的,不科学的。

  因为你做这些事没有做完,没有做完以后可能是里面有风险,一旦出现了风险,你这个利润就不是利润了,所以经济增加值简单的来讲就是把风险的利润扣除了。EVA的管理的方式在世界上也是比较领先的,只是举了一个例子。就是说过去我们做的非常差,现在经过改制以后马上就变成了非常好,这就是在成长期或者是转换期才能有的结果。

  四大银行我个人的预计走到一的地步以后,比如说在过了三年、五年或者是八年以后肯定不会有这么高的一个利润的增长,那就是说要到正常期。拿一个人来讲那就是现在我们国家的银行包括这些个大的企业,我个人判断都是少年期,还没有进入到青年期,青壮年,成人期,进入到成人期以后,他长个子的潜力就非常小了,长体重的潜力大一些,当然那是不健康的,是肥胖了。

  所以未来中国的企业包括银行业在内还有一个比较长的发展期,所以在这个发展期当中应该说保持一定的高增长都有可能,这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任何的事都有两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过去我们的做法有不足的一面,但是我们过去也有一些好的东西,比如是我们好的东西是什么,包括我们的一些国有企业,我举一个例子,我们银行你要是现在6、7、8点多,甚至是9点多到办公室肯定有人在那儿加班,不是全部在那儿加班,肯定是有人在加班,这个在国外的商业银行中很难做到。

  毛泽东思想过去在长期的思想教育下这个痕迹还是在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所以为什么我们的国有企业你要是拿国外来讲那是不可能干到那样子的,我们的银行一般员工如果要跟国外的银行来比的话那只有人家一个零头,但是我们这些员工照样努力在干好自己的工作,这要是在国外有的人早就跳槽了,这个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而且我相信将来也还是会继续发挥他的作用的。要是说的大一点这就是中国的文化,不知道这个问题回答的满意不满意。

  提问:我向冯主任请教一个问题,因为您来自银行上海总部,我想问的问题是上海建设所谓国际中心的意义在哪里,比国内的其他城市有什么优势,有什么劣势呢?包括北京、深圳、广州等。如果根据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对外投资的登记我们做不来,但是我们在香港有公司这个是很普遍的事情,外管局对这个怎么进行处理,会不会进行一外汇方面的处罚?

  冯菊平:国务院和国家战略方针提出了要建立国家经济中心,上海也提出来了要建立四个中心,胡锦涛到上海去也讲了,为什么要在上海建国际经济中心,其实这个不是地域上的概念,国际金融中心本身是我们国家所需要的,这里面考虑的第一个因素我们国内一个是经济实力在增长,整个社会地位在增长,作为金融在改革开放到目前为止金融的实力也在增长。

  作为经济实力和金融实力体现在我们整个市场在慢慢的完善,为什么要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呢?第一个我们现在的条件已经具备了,黄金、外汇、期货等这些市场都全了,这些市场如果在一个地方,一个城市联动的话,不但是可以带动国内的整个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可以联动世界,最后达到国内和国外市场的接轨,这就是我们改革开放所需要的

  由于中心的建立大量的聚集在一个城市或者是一个地方以后对整个市场、经济和国力的发展都是有贡献的,他跟其他的城市、地方资金是畅通的,利用的一些金融工具的理念也是最新的,这样促使了你这个本身的、国家的、更多的对外开放也就是说你更国际化了,另外也是便于你对国际的一些资产等等,也可以充分的利用,促进了资源更合理的优化。

  更重要的点在于促进你国内的整个机构的实力的增强,那么从美国、英国都是这样的情况,他们有一些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是怎么起来的,基本说都在国际金融中心这些城市产生的。我们国内一方面要走向市场,另一方面要扩大自己,必须要有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为什么现在提出建立,至于国际金融中心今后怎么建立,能不能是按照国际的惯例和规则来建立这个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

  现在我们所谓的国际金融中心是提出来这么一个设想和规划,现在我们做市场的积聚,人才的积聚,机构的积聚,包括商业银行现在把一些运营的东西放到上海去,就是这么创造一个氛围,我们人民银行的总部其实就是央行的第二机构,这也是代表了央行要为国际金融建设在政府层面上做一个引领市场,贴近市场,服务市场的这么一个功能。

  为什么上海有这个优势呢?上海从解放以前一直是一个国内的金融中心,那么那边一方面是作为普遍的理念或者是普遍的素质来讲应该说金融意识是最强的。近几年大家看到股票市场的发展上海也是走在最前面的,你看上海的股民最多,挣的钱也是最多的,所以他是一个金融中心的土壤。这两年还有一个情况就是说大量的人才积聚在上海,他有一个积聚的功能,这个功能就是人才是中心建设或者是市场发展的主体,大量的金融人才积聚到那儿去肯定形成一个氛围。有很多的国外中国区在香港的也搬到上海了,这样机构大量的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也是积聚在那里,包括航运、贸易一些国际的大的跨国的公司也在上海,由于他的积聚效应使上海创造了一个比其他城市更有优势得这么一个条件。

  还有一点需要考虑的是作为整个经济发展的圈来讲长三角地区现在经济发展很快,那边还有一些人才优势,还有服务于中心的产业的一些优势。上海是一个龙头,如果在那边金融跟旁边的产业能够有一个很好的搭配的话,应该说对我们的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对整个国内的一些金融的一些发展都是有优势的,利用这个优势在上海来讲也是独特的。所以从几个层面来讲应该说上海是比其他城市更有优势,当然作为国家战略来讲除了上海还要考虑其他的,比如是环渤海等等,包括珠三角都应该发展,从目前来讲我们感觉优势更明显的应该是在上海。

  第二个问题在境外开公司投资的事情,作为我们外汇来讲他有一个主要的职能也就是要使国内的企业合规的经营,国有资产不能流失,同时也有一个通过管理来促进改革开放,就是说通过管理政策的扶持让更多的企业能够走出去,那么在走出去战略上外管局也出台了很多的办法,包括批准一些大型的公司出去投资,也包括了扶持一些、培育一些国外的市场,包括培育一些市场的产品等等。

  在走出去战略上来讲,应该说外管局一直是持有积极态度的,但是有一些公司比如说没有经过批准出去的话外管局是有管制的,原因在于如果没有进行外管局登记的企业,就怕企业出去的时候对于市场的风险了解的不够,同时出去的话这个企业的性质、产业政策是不是符合国家走出去的战略,这个方面也不清楚。所以作为一个有管制的国家会扶持一些正常的、合理的,而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一些企业出去。

  对于有一些在外面没有批注出去的企业做了一些限制,如果这些企业有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说经贸部批准的也算是合规的企业跟外管局把情况说清楚就可以了,总体上来讲是扶持中国的企业出去。至于会不会罚款,因为外汇管理有一定的规定,我也不太清楚在境外投资的企业是属于一个什么样性质的企业,出去以后跟国际的机构之间有没有一些其他方面的一些联系或者是不是经过经贸部批准,这个方面的情况我也不太清楚,最近出台的政策都是鼓励企业走出去。

  提问:我刚才提的问题是个人到境外开公司不是企业,企业到境外开公司很明确,要经过发改委,个人去境外投资现在说个人有5万美元的外汇额度是不是这么理解,我去境外开公司,而且我也在境外融资,只要我没有外汇转移支付的行为,外管局是不是说就不会去干涉?当然这是一个理论上的,你去开公司肯定不可能没有外汇支付的形势,因为你没有登记,你也不知道他的钱是怎么转的,这种情况下外汇局是不是不管了呢?

  冯菊平:这有两个情况,在2006年的时候是允许个人资产只要是合法的途径是可以转出去的,就是说你出去的时候只是一种以个人的名义的财产的转移,到了那儿去开公司的。一种是你出去的时候就是准备要开公司出去的,那么准备要开公司的情况我刚才也讲了一般是要经过经贸部的同意和认可,外管局的同意等等。你出去的时候肯定是合法出去的,你出去以后开公司,那是你到了境外以后你的资金的使用,那么关于这一块的使用的权利,我想你只要符合当地的法律法规应该说可以的。因为你在转移的时候我想你肯定是一个合法的方法,至于转移出去之后你的自由支配的主动权应该在你个人手里。应该是这么理解,但是你出去以后,现在已经办成公司了,要考虑你这个利润是不是要回来,如果利润要回来应该根据外管局说明白,如果你不回来的话这个是你个人的支配权的问题了,因为这是你个人的财产。

  提问:我是来自上海的从事环保的企业,我想请教一下冯主任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我们现在资本项目的投资有很多,我们这个企业我自己最近做了一下调整,把很大的一部分资金直接划在了中国国有银行的三个银行的股票的投资,我形成这个判断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我认为只要中国经济快速的向比较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四大国有银行一定会做大的,但是我多少也有一些担心,因为经济的拐点一点形成的话,我们四大国有银行能不能呈现出他持续的参与国际市场的持续竞争呢?

  第二个问题因为我们现在的企业重点在对天津为主的滨海新区的考察的定位,我想趁这个机会问一下冯主任对滨海新区环渤海的开放我们银行这一块有没有更多的政策,谢谢。

  冯菊平:其实你第一个问题就是对三家银行今后的可持续的问题,你们现在也看到我们几家银行股改情况,你首先判断这个企业增长的情况怎么样是不是可以持续首先看到领导,你可以看到我们三家银行的领导都是有丰富的经验,而且现在聚集了一大批的人才,懂国际金融,又懂国内金融,这是第一个条件。第二个股改本身就是解决了一些原来国有商业银行的一些弊端,而逐渐走向市场化。比如说产权的问题,包括各种机制,内部治理还有包括资产、质量的问题,那么通过各种改革的渠道,应该说这几家银行都很好,包括管理的理念和方式。

  因为你管理和经营的理念是很重要的,所以从现在股改的情况来看,应该说非常好,原来股改担心会不会因为股改以后减少了他的一些盈利,但是从现在来看股改以后一直是盈利很高,在市场上你看股价一直往上走,很坚挺,股市是一种市场行为,所以应该说从现在的股价来讲,或者是内部的经营改革来讲基本上是到位了,不能说是完全到位了。

  第三个他们都引进了战略投资家,他们把国外的理念带进来了,而且还有一点进来的银行都是全面业务的银行,就是综合性的人才。从国际经验来讲有发展的后劲和潜力,不是光靠银行,还有一些中间的业务在发展。先进的理念和雄厚的资金背景之下应该说银行可持续发展后劲很足。

  第四个现在对银行基本上一个是国家更多的行政干预,到市场上去公开竞争,另外又给这些银行一定的后劲,你看他们都是有一定的国有资产,比如说储备、投资,这些实力来讲都是得天独厚的。这几个方面可以说明一个应该说他的市场化进程很快,另外改革措施使这些银行慢慢的扩大,另外还有几家银行现在也在慢慢的进行全球的战略性的国际化的发展。你可能担心今后一旦发生大的危机,或者是这几家的银行会不会出现一些资产情况,因为国外的大的银行也不是说没有这个可能,谁也不能打包票,但是我想从目前的情况来讲,我觉得你投资这三家银行是一个比较的好选择。如果是出现问题的话,因为是一个股份制的银行,他有更多的股东来监督他,保持他的盈利,保持他的资产的质量,发展的战略,而且是全方位的战略角度向综合化经营发展,这个是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所以我觉得起码在现在这个阶段要充满信心,如果你不充满信心的话,你在中国市场就没有什么可选择的了。国内银行的经营你也知道董事长、总经理的背景是一种审慎的态度在进行国有企业的改革。

  关于天津的问题是我业务之外的,所以我不好做一个判断。这个问题章总可能会回答,因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的改革也是国家的战略之一,国家也是给他一定的为,包括产业、制造业,也包括金融等等,我相信在那个地方他的改革政策会越来越开放,包括最近是关于小额的、个人可兑换,还有一些保险公司在那边也是搞了一个试点。

  因为我们现在整个国家是全方位的战略,不会侧重于某一个地区,只要对经济发展有好处的,按照区域性战略来讲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概念,银行业到底放到什么程度,到底给予什么样的一些政策,一方面就需要这个地方的金融市场获得那边的需求,市场的需求银行根据他的需求会制订一些区域性的战略,我想应该就市场来讲他的发展会很快的。具体的发言权是在章总那儿。

  主持人 章更生:补充两句,作为银行来讲,我是专门做大客户这一块的,肯定有一些个人的判断。要我说未来看好天津,具体来说就是滨海新区的发展,理由就是先是我们国家80年代从珠三角盖房,接着发展上海、浦东、长三角这一块。相对而言这两个地方都开发的有一定的规模了,现在中国的整个的经济正在向内地辐射,而沿海又有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发展的优势,比如说交通、出海口等等。而滨海新区处在华北出海口的位置,又面临着北京,所以80年代看珠三角,90年代看长三角,那么进入新世纪将来我们要看环渤海,这是我个人的判断。目前银行有多少优势完全取决于这一块的业务发展情况,作为竞争的需要银行可能要做一些优惠政策,特殊的政策。

  您的第一个问题三大银行我们是非常有信心的,至少在本土作战当中不会输给外资银行,也不会输给中小普通的银行。尽管我们较外资银行和中小银行我们有一些机制不如他们,但是我们也有好多自身的优势。第一个在中国大陆来讲三大银行的资金势力是非常强的,中国又是好多一些大的基础设施项目、能源项目,有时候一个投资就是几百亿,比如说核电厂,比如说长江三峡都是一些大的项目,小的银行受资本金的约束,受资金的约束是不可能揽下这些大项目的,做这些大项目就是大的银行。

  大银行的研究所非常的厉害,对整个国家经济、世界经济的研究非常的透彻,就是因为资金实力大,人多,他可以养得起这么一帮人,小银行要想养这么强大的人比较困难。第三个大的银行的网点优势是其他银行所不能比拟的,这也是一个很大的优势。第四个优势就是相对于外资银行来讲,我们有文化的优势,尤其是中国的人文文化企业文化。所以好多事外国人看不明白,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我们就是这么做了,而且做的很好,这就是对中国的文化了解。

  举一个形象的例子,1-5次反围剿大家都知道,1-3次是毛泽东指挥的,打的非常的好,第五次是里德指挥的,他要理论有理论,要实践有实践,为什么没打好,就是因为他对中国的文化,中国的背景不太了解,所以他注定要输的。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建设银行有一个聪明的做法,在国外发展银行,在国外设分行了,目前我们有汉城、新加坡、香港、法兰克福、南非这些都有,全部盈利。我们跟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做法不一样的就是本土化,有的人不放心,中国派出去的人恰恰错了,你不了解特的文化,当然我们总经理这些主要人员是我们中国的,但是剩下的中层的,包括是副职都是本地的,所以说文化的问题非常重要。

  还有一个四大银行副行长以上的人要经过国务院任命,剩下的银行是由董事会这些人任命,这个不是,除了董事会之外还多了一个把关的,这条制度是非常严格的,如果真的是按照中国共产党那一套制度来做的话那是非常非常科学隐严密的,我们的制度真的很好。你们注意研究一下我们党内用人方面的制度只是表述的方式不一样,实际上国外有一些不如我们,我们是管思想,国外不管思想,就是要求你这么做。管思想比管行动的东西更高一筹,因为行动是靠思想支配的,你管住了思想是把一个人的灵魂给抓住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那么厉害?就是抓住了思想,思想建设,所以我前面讲了文化的问题,你们自己也想一下,你想一下外国的这个新闻社,那个新闻社,那个收入多高啊,你们拿多少工资啊。这次嫦娥一号,有一些工程师3000块钱左右一个月,这在国外是不可思议的,这就是精神啊。

  8年前我接受国外一个大报的记者的采访,他说马上要加入WTO了,他说章行长你怕不怕,我说没有什么可怕的,在中国本土作战我们是绝对不会输的,中国人聪明着呢,只要很好的组织起来绝对可以战胜他们,没有问题,外资银行也进入了很长时间,他能给怎么样?所以今天没有外资在,我也没有能够探讨,他能够发展,但是我们绝对不怕他们。

  冯菊平:所以今天晚上回去以后你会又增加一份投资。

  主持人 章更生:国企有很多很多的优势,因为时间关系没有细的跟他们谈这个观点,我曾经也在某一个场合有人问这个事,能够不好吗?过去差也是现实的,现在的好也是实在的,这是肯定。将来有希望这也是肯定的,这是肯定。

  冯菊平:现在建行在国际银行里面排名是?

  主持人 章更生:排名第二,去年被评为亚洲最赚钱的银行,以前前几位的都是日本的银行,但是我们中国的建设银行做到了,最赚钱的银行,这个可不是简单的拿到的,减少损失就是扩大盈利。

  冯菊平:作为银行来讲现在股份制改造以后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去做,所以定价也是按照市场做的,主要是现在观念上的问题不能接受,要是从市场化的程度来讲一定是这么走的。

  主持人 章更生:国有三大银行现在路子还是很慢,比如说一个简单的问题,薪酬问题跟小的银行稍稍再靠一点的话,小的银行的竞争力根本不行。现在我们是拿多少钱呢,人家是拿了多少钱呢?这是严重的反差情况下还有这么好的业绩,薪酬在公司就是汽车的汽油,而汽油是动力的来源,你没有汽油怎么能有动力呢?就是在这个情况下我们还取得了这样的成绩,所以大家一定要坚信,而且要对中国的经济坚信。我跟我的员工讲,我到外面跟企业也讲,我们这一代真是幸福的一代,是经济高速成长的一代,你看美国,看人的心里来讲他没有我们幸福,他钱很多,但是增长的速度小了,老是有那么多的钱他也不觉得有钱了。你看我们涨工资不但是物质上享受,心里上也享受,更不用说们的购买力了,我们的购买力很可观了,你看香港的房子多贵啊,你的银行的员工在那里工作要多长时间买一套房子啊,我们的员工来个三、四年就敢去贷款买一个房子了。所以希望大家对银行建立信心,对我们中国的经济建立信心。

  外资银行是赚了一点钱,但是你要知道我们国家赚了更多的钱了,你不要学某一个地方,过去人家说广东人赚钱大家赚,你也赚,我也赚,他不管别人赚多少,上海人赚是我赚我的,还有一个地方是我赚了钱,我也要看看你赚了多少钱,他赚了十块钱,别人赚了两块钱他就会想他这两块钱怎么赚的啊?这样做生意不大气,你赚你的,别人赚别人的,只要你不吃亏就行了。

  今天就到这里,以后我们有机会再探讨,谢谢大家!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