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曹清尧:我国环境面临6大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9日 17:18 新浪财经

  2007年11月27日,由中国经营报主办的“2007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在北京召开。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本次会议。以下为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曹清尧先生发言实录。

  女士们、先生们:

  下午好!

  很高兴应组委会得邀请与各位共同探讨中国生态状况和生态建设问题。

  “生态决定人们的生活态度”。这是我前年在沈阳看到一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广告,标语告诉购房的人们,这里是宜居的环境,这里安家置业是幸福的。是的,和谐的生态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向往,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更是我们人类文明和可持续发展应守住的底线。

  追求和谐的生态是我们党和政府一直追求的目标。上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植树造林、实现大地园林化的伟大号召。改革开放初期,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五届全国人大作出《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我国启动第一个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

建设工程。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发出“再造秀美山川”号召。在党十七大上,胡锦涛同志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政治报告,并提出到2020年将我国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是我们党和政府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不断增长的智慧。

  生态安全是人类文明的底线,是可持续发展的底线。没有安全,就不可能谈及文明和发展。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我国森林面积达26.3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21%,全民义务植树107亿人次,义务植树492亿株,人工林保存面积已经超过8亿亩,居世界第一;14.3亿亩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完成退耕还林3.6亿亩;三北和京津周围治沙工程区林草覆盖率增加10%以上;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达1700多个,面积18亿亩,占国土面积的12.49%;大

熊猫、兰科植物等大量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形成了稳定的人工种群;全国共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473个,现有自然湿地的45%得到有效保护。林业产业发展势头迅猛,2006年林业总产值首次超过1万亿元。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代表的林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福建、江西、辽宁、浙江四省已完成以明晰产权为核心的主体改革任务,其他省区正在80个县市进行试点。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面临的六大生态危机。

  ——沙漠化。土地沙化已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心腹之患,全国沙化土地174.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8.2%,全国有4亿人口直接饱尝沙害的痛苦。

  ——水土流失。我国的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1/3,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其养分相当于4000万吨化肥。全国8.2万座水库总库容的三分之一被泥沙淤积。过去50年中,因水土流失而损毁的耕地在270万公顷左右,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特别是农村的发展。

  ——干旱缺水。我国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全国约有400个城市供水不足,缺水60亿吨以上;农村居民有4300多万人饮水困难,农作物年均干旱面积达到3.8亿亩,每年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2300亿元。

  ——洪涝灾害。我国长江流域过去500年共发生53次大洪水,而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就发生了近20次。

  ——物种灭绝。我国处于濒危状态的动植物物种数量为总量的15—20%,高于世界10%的平均水平。

  ——温室效应。工业高速发展,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快速增加,导致气温上升,雪线上移,已是不争的事实。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在生态建设中居于基础地位。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生态十分脆弱的国家,更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必须科学认识、充分发挥森林和林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林业要在促进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中发挥重要作用。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可再生自然资源,以森林资源为经营管理对象的林业则是典型的循环经济体,而且发展潜力巨大。我国有林业用地43亿亩,可利用沙地8亿多亩,全国有木本植物8000多种、陆生野生动物2400多种、野生植物30000多种,有1000多个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这些都是我们巨大的财富源泉。

  ——林业要在促进可再生能源比重上升中发挥重要作用。森林是能源当量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资源,而且具备可再生、可降解的优势。我国20多个具有开发价值的优良能源树种已成规模化种植,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利用及设备研制开发取得了重要成果。我国现有能用于工业能源原料的林业生物量有3亿多吨,可替代2亿吨标准煤,利用现有林地还可培育能源林0.12亿公顷,每年提供生物柴油500多万吨,木质燃料近4亿吨,折合标准煤约2.7亿吨。

  ——林业要在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中发挥重要作用。发展林业,增加森林植被,是减少水土流失、治理沙患、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发展林业,是减缓气候变暖的有效措施,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的蓄积,约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发展林业对促进降雨、缓解旱象,对涵蓄淡水、提高淡水的利用效率和净化水质具有根本性作用。发展林业是维护物种安全、木材安全和粮食安全的必要条件。

  ——林业要在促进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中发挥重要作用。世界著名生态和社会学家唐纳德•沃斯特指出:“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起因不在生态系统本身,而在于我们的文化系统。要度过这一危机,必须尽可能清楚地理解我们的文化对自然的影响。”

罗马俱乐部的创始人贝切利指出:“人类创造了技术圈,入侵生物圈,进行过多的榨取,从而破坏了人类自己明天的生活基础。因此如果我们想自救的话,只有进行文化价值观念的革命。”这说明,只有从更深的思想文化层面解决问题,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摆上更高的位置,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生态危机,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森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来源,孕育了灿烂悠久、丰富多样的生态文化。发展生态文化,可以引领全社会认识自然规律,了解生态知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世界观、价值观。发展生态文化,旨在促进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发展生态文化,可以规范和引导政府部门的决策行为,使政府的决策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文化,可以推动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改善生态环境。林业不仅要担当起生态建设的重任,还要做发展生态文化的先锋,不仅要创造大量的生态成果和物质成果,还要尽可能地创造出丰富的文化成果。

  建设生态文明,林业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在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实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上取得新突破。建设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重点地区生态问题基本解决,全国生态状况明显改善。积极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退耕还林工程要确保3.64亿亩造林成果得到巩固并发挥更大效益,确保3200多万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天然林保护工程要严格资源保护培育和采伐管理,使14.3亿亩天然林得到更好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防沙治沙工程要坚持综合防治、科学防治、依法防治,力争到2020年,全国一半以上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到2020年,要实现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7%,95%以上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和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得到有效保护。湿地保护工程要使70%以上的自然湿地纳入自然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形成较为完善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还要尽快启动石漠化治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等国家级重点工程。严格森林资源管理,守住林地资源“红线”。大力强化对林地的严格保护管理,遏制现在每年林地减少200万公顷的严重趋势,坚决守住46.5亿亩林地这条 “红线”,打牢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根基。加快城市森林建设和农村绿色家园建设。积极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统筹城乡绿化协调发展,“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大力开展村屯绿化,加快农村生态综合治理,建设高质量的农田防护林,开展大江大河大湖流域生态治理,实行山区综合开发,使广大农村生态状况有明显改善。

  ——在加快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绿色的林产品上取得新突破。积极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增长方式,建立起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带动、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生态型林业产业发展新格局。大力开发生产森林食品、森林旅游、森林休闲等绿色产业;大力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大力解决木材紧缺问题。

  ——在繁荣生态文化、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上取得新突破。大力普及生态知识,倡导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树立全民生态意识和全社会生态正义。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事业,做强做大森林文化、山水文化、竹文化、茶文化、花文化、药文化、森林旅游、森林休闲等新兴文化产业。大力完善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在有代表性的林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荒漠,建设一批规模适当、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标本馆、科普教育和生态教育示范基地,让人民共同建设生态文明、共同享受生态文明。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朋友,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参与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山川将更加秀美、生态将更加和谐、发展将更加持续,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愿望一定会顺利实现!

  谢谢大家!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