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7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28日下午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8日 17:58  新浪财经

  2007年11月27日,由中国经营报主办的“2007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在北京召开。新浪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本次会议。以下为28日下午“流金岁月:全球化下的盈利与竞争力”主题论坛文字实录。

  主持人:各位朋友大家午安,非常高兴和感谢各位今天下午继续来参加我们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下午的论坛。刚刚吃完了饭你的胃正享受着非常舒服的一种感觉,很想睡觉对不对?别睡了,别让我们的流金岁月在瞌睡中度过,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是凤凰卫视的主持人曾瀞漪,很多朋友可能不认识我,但是我已经主持了三年的财经节目,在这里很高兴能够跟大家一块分享并且聆听现场来自于很多地方知名的经济学家还有优秀企业代表,分享他们在过去的一些成功的经验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我们今天探讨的主题是流金岁月,全球化竞争之下的盈利还有竞争力。上午着重探讨的是国内资本市场,在下午我们主要分享的就是关于全球资本市场到底给中国企业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好处。我们非常高兴的看到在全球化的过程当中,国际资本快速的流动,当然慢慢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的身影在全球出现了。比如说在香港的股票主导市场,在东京证交所我们发现有中国企业的身影出现,而纽约交易所都期望着中国企业的上市,但是我们应该怎么样理性的看到在海外上市,在分享全球资本带给企业成长的同时,又能够清楚的看到这个资本市场的现实和风险。我们下面有请的是今天的主题致辞嘉宾,中国银行的副行长朱民先生,听一听他对于全球趋势的趋势判断,有请朱行长,谢谢。

  朱民:感谢会议的邀请,使我有幸和各位嘉宾做一个沟通和交流。我也是一个从业人员,所以把我们观察的这些现象给大家做一个回报。我知道夏斌在后面要讲的是中国的宏观经济变化以及对企业的影响,所以我当然跟着我们的夏所长走,所以夏斌讲中国宏观经济的变化,我想探讨一下全球经济的变化以及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我觉得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在我们世界范围来看,在过去的五年里,这个世界确实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经济金融化的模式,世界越来越多的变成了一个金融的社会,而不完全是金融的社会,我觉得这个对于我们企业的经营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我想就我们观察到的现象跟各位同仁进行一个沟通和交流。

  第一个就是货币改革,大家可以看到,在90年的时候,在美国整个的经济当中,基础货币对经济的比重是37.6%,今天是53.9%,就是在15年的时间里,美国经济体系中货币对GDP的比重增长了50%。日本在同样的时间,26.5%增长到75%,同样15年期间,货币在日本的经济体系内对GDP的比重增长达到了三倍,所以这个系统的货币是非常不同,主要源于全世界的利率水平是处于20年的最低,美国最高的是从14%下降到最低的时候2%,现在已经4%左右了。从欧洲和日本都有同样的现象,全世界利率是低的,与此同时,在下面这个曲线我们可以看到,是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的差别,通常长期利率会高于短期利率200到300的基点以上,我们下一个可以看到长期和短期利率基本一致,所以这是全世界的一个水平,流动性非常厉害。我们做了一个统计,这个统计表明,全世界的现金对GDP的比重是10%,但是在全球流动的比重只有1%,全世界的研究,广义货币占全世界GDP的比重是122%,但是在全世界流动当中只有11%,流动性在哪里?在市场中。证券化债券占流动的10%,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因为流动性今天全世界420万亿美金,等于全世界GDP的8倍。因为衍生市场的发展,所有的产品都会通过这个市场变化现金,所以全世界的流动性变得非常的厉害。流动性增长的第二个结果就是金融衍生产品,金融资产的急剧增加,银行资产1990年,17年前占全世界GDP的比重是35%,今天是55%,对GDP的增长50%。债券市场占全世界GDP的比重15年前是71%,今天是100%,股权市场15年前占全世界的GDP40%,今天是100%。所以在15年的时间里,我们讲的最核心的三种金融产品,银行资产、债券、股票,整个的规模我还是强调一下,相对于实体经济,相对于GDP而言,是迅速的扩张,我讲的不是它自己的增长,我讲的是相对于实体而言。股票涨了2.5倍,债券涨了50%,银行资产涨了50%,所以这个金融资产的扩张是非常的厉害的。

  我举一个很简单的银行的例子,银行在90到95年平均每年资产增长率是4.5%,又过了五年还是4.5%,但是在过去的五年,全世界银行业的资产增长速度每年是14.3%,所以这个金融资产的膨胀是非常厉害的,这是全世界摩根史丹利指数全世界的一个标准指数,大家可以看到,从90年开始,大概是100个基点指数,美国的道琼斯总数达到了6倍,美国的纳斯达克当然是更厉害了,从90年的500左右,最高的时候是10倍,所以这个金融资产的增长规模是非常的厉害的。类似的例子我就不细说了,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看到2004年这张全球金融资产,这张表特别有意思,大家看到04年的时候,全球的实体经济GDP14万亿员,全世界的股票市值37万美元,债券总额57万美元,银行资产49万亿美元,总体上04年金融业的资产是实体经济的353%,所以整个的金融资产扩张非常厉害。

  与此同时,外汇作为另外一种金融表现形式,增长的也是非常厉害,外汇市场在15年前一天的交易量5千亿美金,在95年的时候,10年前达到1万亿美金,3年以前一天的交易量达到2万亿美金,今天一天的交易量是3.1万亿美金,超过中国一年的GDP,但是3.1万亿美金里面,和贸易有关的只占3%左右,就是以前要外汇,和为了贸易和交易的需要,而现在要外汇纯粹是为了风险的规避,投资和投机。因为外汇的交易规模和范围如此之大,它改变了汇率的决定基础,这是很重要的。10年以前,汇率由资本帐户决定,今天汇率更多的由交易的形式和规模决定,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由此产生了汇率的巨大波动,而且特别是日本,日本经济一直在往下走,但是日本的汇率确实在不断的往上波动,只有一个可以解释,那是货币市场的交易,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因为时间的关系,具体的数据我就不说了。

  剩下的就是金融衍生产品,金融衍生产品的扩张是最近世界上发生的最奇特、最有意思的事。金融衍生产品在15年以前大概改变50万亿美金左右,现在已经涨到了400万亿,但是这个还不算,大家可以看到,这是全世界的关于商品的期货交易规模,我们再看下面是股指的交易规模已经超过商品,我们再下面,利率期货的规模已经远远超过商品的交易。我们再看,期权和单一衍生产品的交易又超出了利率股指的期货和商品,所以这个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更是不得了。

  再这张图上,我们所传统看到的石油等资源商品的衍生产品的交易在里面占了非常小的比重,衍生产品的发展是当今世界上最革命性的变化,包括现在典型的衍生市场。这个规模我觉得已经是非常的恐怖了,但是这个还不算。如果我们看场外交易的话,在所有的交易产品,场外交易的衍生产品远远大于场内正式的衍生产品交易,这个规模,其他点的我们最早看到商品如此规模很大的衍生产品的交易也是变得如此之小,场外交易如此之大,说明这个市场缺乏监管,这是使整个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后是整个市场的主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冲基金、股权基金日益成为市场的主体,这是很大的变化,因为以前市场是由无数的中小交易者的参与,互相抵消,由此形成市场有效,就是要让市场是一个有效的市场,所以我们才有这个73年叫市场有效性,这是我们今天金融市场得以运行的基本原则,但是私募基金现在是如此之大,使得它彻底打破了市场这个无数中小交易者综合,形成这么一个原则,它改变了整个市场的行为,这是一个巨大的事情。

  最近发生的这几件事都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全球第三大私募基金,这个基金从来不经营汽车,它只是认为他们的合并不符合财务的原则,所以它就要下决心,花74亿美金把它收购,收购之后再把它们分开,全世界没有发生过如此巨大的收购,因为传统的并购是在同一行业,或者在上下游的行业之间展开,这是第一次一个私募的基金从纯粹财务的角度,收购一个全世界最大的汽车行业,这个公司对汽车从来没有历史,没有责任,它只看中的是财务。所有的市场都证实,结果发生了令所有人都不可思议的事情,全世界第一大私募基金,把公用事业公司收购了,从来认为公用事业资金是有半社会性质,满足公众的水、电、油等等需要,这个私募基金居然收购了,这个公司没有很好的经营,如果我把它拆掉,可以把它管得更好,使这个公司产生更大的交易,440亿美金,又一次创造了全世界私募基金并购的又一个高点。同样这个基金对公共事业没有历史,没有经验,没有管理,没有责任,它看中的是财务。

  最有意思的事情发生在一个月前,荷兰银行是全世界最好的十五大银行之一,荷兰银行有一个股东非常好的名字叫儿童基金,它占荷兰银行的股权1%,如此小的股东,他认为荷兰银行经营得不好,他认为应该被卖掉,被分拆,这个1%的的股东他在网上开了一个股东大会,他说让我们投票把这个公司给卖掉,因为它经营的不好,可是他居然成功了。当荷兰银行这家具有100年历史的银行,全世界15大银行,当董事会还在讨论荷兰银行的全球战略,当管理层还在想怎么样管好这家银行的时候,这家银行被1%的股东在网上投票被卖掉了,全世界从来没有发生过如此令人震惊,如此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发生了无数的故事,我没有办法给大家讲这个故事了。670名员工参加竞选,一个月以后,苏格兰皇家银行联合另外一家银行参加789亿欧元,最后通过无数的曲折和故事,苏格兰皇家银行赢得了,一个月后,这家有100年历史,全世界十五大银行,将被彻底的分开,其中因为有1%的股东认为公司的管理经营没有达到预想的财务目标,这个在以前是不可能想像的事情。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本来还想讲讲股权基金,还有更大的老虎在后面,我给大家讲一个数字,全世界最大的股权基金,是阿联酋的基金,8750亿美金,成立于1976年,股权基金又一次改变了整个市场经营和活动规则的准则,我觉得这个事情也是特别有意思的,这也是一个特别有趣的事情。

  我想总结一下,我们从观察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是世界确确实实发生了变化,发生变化这个世界越来越从经济的层面变成了一个金融的层面,越来越多的活动是从经济的活动变为一种经营的活动,包括管理,这个活动对我们中国的企业有什么影响呢?我觉得有几点是很重要的,第一点我们得认识到全球进入金融主导的趋势,因为金融增长的规模远远高于物质生产的规模,因为资金的流动速度远远快于物流的速度,我们从贸易全球化走到资金的全球化,资金在全球的流动使得我们在区域和时间上面大大加强,我们必须认识这个事实。

  第二个就是金融的波动和风险成为主要风险,因为金融规模如此之大,金融运作量如此之大,运作速度如此之快,金融的波动是我们当前主要的金融风险,不管是国内企业还是国际企业,因为中国有70%的GDP和贸易有关,在中国的每一个企业其实都和贸易有关,和国际的金融市场一起成长,我觉得这是一个不可更改的事实。我这里有一些故事,都是很精彩,可以讲三天,由于时间关系,我这个故事就不讲了。我讲一个很简单的,前一段时间,印尼产生了大规模的骚乱和政治不安,最后挤兑总统下台,所以这个变化是金融的影响。

  第三点,因为全世界货币的规模,不可避免的会引起轰炸,今天是流动性过盛,明天是通货膨胀,今天是流动性过盛,明天是金融化过程的资产化。所以关注好成本,看好你的资产,你的资产很值钱,而且会越来越值钱。当私募基金敲动你们的时候,你一定要知道我的资产在明天会更值钱,因为你知道他有很多的钱在追逐你的资产。

  最后,财务从算帐走向全球,所有的管理归根结底就是财务的管理,财务是面临全球金融挑战,也是资本市场的冲击,这一点变得特别的重要,没有国内和国际之分,一切管理在今天是财务和金融管理,另外一个成本,你货币,你的利润,所有的这些,包括你的资产价格,因为归根结底都是财务管理,你的资产能不能在市场上得到兑现是财务问题,因为当所有看中你的准备收购你的时候,你怎么样保护自己是财务问题,所以当全世界大规模的走向金融化的时候,这已经不可避免正在发生的过程,我可以有很多故事讲,包括日本和德国的过程,这个过程在中国今天同样发生,所以我愿意在明年的会议上给大家讲,因为在座的都是企业,我觉得你们是国家的命脉,所以我还是想再说一遍,所有管理归根结底因为环境的变化是一个财务问题,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朱民先生的演讲,太恐怖了,从朱先生的演讲当中,我们听到的是全球资本泛滥和规模的庞大,就像海浪那样的慢慢的涌向全世界,不知道下一个企业是不是被跌没的对象,我们大家都觉得很颤抖,但是积极和冒险的企业觉得是一个企业,有些企业说,我现在困扰的不是拿到钱,而是我怎么样把我的企业包装好,拿到钱,拿钱太容易了,金融问题是现在大家都关注的问题,在朱民先生演讲之后,我们接下来继续分享的是国内非常知名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夏斌教授,欢迎夏教授演讲,谢谢。

  夏斌:各位下午好,刚才朱民先生就全球流动性泛滥讲了很精彩的故事,我今天不是讲宏观经济,我主要是命题作文,中国的企业如何分享全球资本市场实现突破性增长,就此我谈一下我的一些观点。

  如果说从我们多少次类似这样的会议,由企业为主体,媒体搭平台讨论国际市场,讨论国际资本市场,往往给我感觉第一肯定是世界各大交易所驻京代表都参加,第二都是谈的资本资金,最后就是去弄钱,好像都是从这个思路在谈,如果说沿着这个思路逻辑在谈,我个人仍然多余的再重申一句,两年前曾经说到中国的宏观经济数据的比例来看,中国国内不缺钱,应该放慢中国股票海外上市的节奏,但是今天我不展开这个,没有意义,实际上都是慢慢大家都看到了。

  那么我们换一个视角讲,长期以来,我们一方面是官方集中了大量的外汇储备,1500亿左右,当然我说的是官方,因为和日本比我们也算过,我们民间远远小于日本的民间的外汇储备量。也就是说我们国内的储蓄,当然消费也不错,我们把大量的钱借到了外面去花。另一方面,我们不断的引进外资,已经达6千多亿,这说明什么问题?一方面钱需要从外面引,一方面大量的钱又出去借给人家花,当然我们的改革开放,我们的吸引外资的战略不会变,也可能是因为我们的金融体制不完善,资金配置效率不高产生了这样一个表面矛盾的现象。当然6千多亿外资在中国的集体效益确实也很大,在引进资金的过程中间,引进了大量的技术,大量的管理,使得中国经济不断的上新的台阶。但是我认为,这种矛盾现象从目前来看起码在逐步的收敛,在逐步的缩小。但是尽管在缩小,尽管在收敛,我相信,这样的矛盾现象还要坚持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就是说我们不断的吸引外资,与此同时,我们可能还会由于贸易顺差带来大量的贸易储备,我们需要在海外市场上运用,所以这种现象可能还要持续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因此在这个大背景之下,考虑中国的企业利用国际资本市场,我认为既是无奈之举,也是很有必要。特别是在我们中国资本市场还不完善,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还比较滞后的情况下,我们的企业要发展,我们的企业不能等待我们的金融体制改革全部完善了再发展,没有办法,我们该走还得走出去,所以这样一种大背景决定了中国的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我们仍然要走,但是作为政府来说,如何安排资本市场的发展格局,这是政府应该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大家说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如何尽快完善的问题。因此在这样一种思考之下,我今天想讲的如何分享全球资本市场,咱们得负责任,我们在座的企业如何利用全球资本市场实现自己突破性的增长谈四点体会。

  第一点对投资者的选择。我们要在海外上市,我们要IPO,我想对于投资者选择,也就是说在IPO之前的私募股权的投资或者战略投资者选择,或者没有上市前需要寻找投资者的问题上面,我想在这一点上,中国的企业到了今天不要仅仅看中钱,不要仅仅看中资金,有钱有资金的有的是,但是对于企业的长期增长有没有效果,有没有推动力那是另外一回事。所以我认为我们更多的应该在考虑企业的发展中间,不管在营销渠道,在品牌、资源整合、技术专利等等方面,对企业进一步的打进国际市场有好处的,我们应该尽可能吸收这方面的资金,而不是简单的采取投资者,而不是简单的对冲资金的事情,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

  第二点对于投资银行的选择。这底下在座的投资银行有的是,企业不用着急,只要你是好的企业,他都会敲开你的门,你不用着急,你不用太主动,我是在证券市场呆过几年的人,我知道,只要你是好企业,你就货比三家,挑选投资,挑选投行,我们不仅仅要的是一般的财务顾问,我们也不仅仅要是一般的股票上市计划书,会写这样书和报告太容易了,基本每家投行都能做,我们关键能不能选到一个好的投行,对于我们的商业模式能提供很好的建议,通过投行,通过他的营销渠道,他可以寻找投行中间最优秀的人士,来帮你参考你的商业模式,商业计划书的调整,你的进一步收购兼并中间的融资安排问题。全球同行业的竞争趋势现状能不能给你提供很好的顾问,一句话,我的意思是说,选投行我们要货比三家,以静制动,让他先拿出东西出来,你货比三家,决定你想要什么。

  第三点对于市场的选择。也就是说对伦敦、纽约、纳斯达克、新加坡、东京等交易所的选择,我们的企业也应该学的精明和聪明一点,我们要考虑上市成本,我们也要考虑上市效率和时间,但是我认为这还远远不够。对于一个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说,纽交所很出名,和你一个生产企业的产品根本不在美国生产,根本不在美国销售,好像没多大关系,它和你这个企业没多大关系。所以我个人认为,我们选择交易地点,选择交易国家,选择交易所我们要考虑上市成本,要考虑上市效率和时间,可能也要更多的考虑我们这个企业长期发展中间所需要这个交易所所在国各方面的资源、营销渠道等因素。只有这样,在整个的上市中间,在整个的利用全球资本市场中间,清醒的认识到一定是以我为主,用我们赵本山的话说,不要轻易的被他们忽悠倒,以我为主,很清醒,我企业到底想干什么,我到这个交易所,到那个交易所,差别对我企业来说是什么?交易所之间是它们的事,对于我企业来说是什么,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第四点有钱进入资本市场对于实际的选择。当前从目前来看已经清晰了,但是新的一波,有些研究这方面的专家来说,在明年可能又要暴露一批,与此同时,世界巨头会议刚刚结束,就在预测全球经济明年趋缓,这一切全球经济趋缓也好,或者能源价格不断上升,通胀压力也好,这些预示着,在这一轮以美国推行这个政策的调整中间,我们相信世界上有一批机构,有一批企业将经营不善,将难于生存下去,而全球资金泛滥,刚才朱民博士已经讲了很精彩的故事,而亚洲、中国经济看好,全球的资金纷纷在向新兴国家,在向亚洲国家转移,所以我们应该冷静的看到,这也是我们运用全球资本市场打出去的好机会。如何打,确实很难。但是我们应该有这个想法,有这个准备,我们能不能利用一些对于我企业发展来说非常有用的目标,我们参股,我们控股,我们借壳上市,我们进行兼并,这不是不能考虑的。中国政府的战略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我们应该敢去想,我们应该敢去干。今天上午,我去见美国一个委员会,跟他们又谈到了股权资金,跟他们宣传,因为他们不太了解的财务资金,三分之一已经是建行、中行的投资,三分之一可能是农行、国开行等机构的中心,剩下也就是六七百亿在全球,而世界上,阿联酋的主权财务资金是8千多亿,我们相比较才600多亿,这根本不是一回事,所以我们宣传的不够,后面的不够产生了不必要的很多误解。而今天网上宣布,阿联酋主权财富基金参股了美国花旗银行5%的股权,好像是这个标题,在座的可能也看了。我就说如果说我们中国去投,美国会有什么态度?他说他们是组织投资,只要不带有政治背景都会欢迎,所以我讲这个小插曲的目的,就是让我们企业知道,我们在商业收购问题上,我们的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当前国际上有些机构经营不善的机会和利用自己的资产,价值在不断提升的时机打好这张牌,真正做到利用全球资本市场实行突破性的增长,只要我们超出后面,信息透明,我相信在中国最近的一两年,我们这方面还是有很多事可以做,对我们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世界经济环境,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夏斌夏所长。感谢两位刚刚的开场致词,接下来我们要进行我们论坛的第一个主题,就是我们中国企业如何通过分享全球资本来实现突破性的增长。上市是很多企业的梦想,但是上市之后,梦想完成了,接下来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因为它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盈利增长,能够对你产生积极的作用,中国企业上市之后在国际竞争力到底如何,都是我们一起探讨的话题。最近有一份研究的内容,也是比较全面和权威的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的研究内容,相信给这些企业更多的一些未来发展战略的参考,所以接下来要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也是中国经营报社社长发布,2007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竞争力报告,欢迎金社长。

  金碚:海外上市公司竞争力报告跟我们上午在这里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的竞争力报告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是上一个报告的延伸。刚刚前面有两位在国内很知名的著名研究金融的专家,朱民先生和夏斌先生,他们给我们刻画了一个中国经济在走出去,或者在金融市场上以及在全球市场上的一种态势,今天我们这个报告是一个尝试,中国企业走出去,实际上参与国际竞争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生产的产品卖出去,就是贸易,贸易这方面中国已经表现的很好了。第二个方面就是中国的企业到海外,把我们的业务做到海外去,我们的经营业务做到海外去,这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目前做的还相当的初步,也有一些企业到海外去经营。第三个方面就是中国的企业到海外的资本市场去融资,或者去投资。我今天的报告是讲的中国企业国际化三个方面的问题,而且在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上,我们报告也是一个局部,就是中国的海外上市公司它的一个竞争力的表现,或者更准确的说,现在我们来看一看中国海外上市在融资渠道上大体上我们企业是怎么样一种表现。

  我们看目前的市场环境,因为前面有两位学者已经讲的很多了,所以我尽可能在这儿讲的简单一点,三个突出的现象,第一个是众多优质的内地公司到海外资本市场去融资,这个大家都很了解。第二的是中国概念股成为投资者的宠儿,相当多的到海外融资的这些企业,在海外对投资者来讲都非常青睐。第三就是2007年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联动性非常显著,就是说我们很多到海外上市的企业,它的经营业务实际上大多数还是在国内,它把它融资的部分到国际市场去参与竞争,使得国外的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联动性,这样就使得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所以通过研究海外上市中国公司的竞争能力,就可以把握中国经济战略的脉搏。

  我们仍然使用的是今天上午向大家报告的一种评测的体系,用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和《中国经营报》共同合作的这样一个企业竞争力检测指标体系。数据主要是取自各上市公司的年报,或者由年报的数据计算出来,看看我们哪些企业在海外是比较有竞争力。通过这些基础数据的标准化,在不同的行业里面,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直接的,我们是说不同行业之间的企业竞争力能不能够比较呢?我们把一些基础性的数据进行标准化的处理,大体上也能够解决行业之间企业竞争力相对的强弱,这样可以对各个行业的企业竞争力状况进行一些比较。

  现在我们基本上观察了一些基本的现象,大概是这样,在香港市场上,中资股的综合竞争力前十位的规模优势非常突出,都是国内一些大的企业在香港市场上上市,效益竞争力和增长竞争力都表现的非常的显著,各个方面在香港的市场上。从行业规模来看,竞争力的前十位企业多数是金融、石化等垄断性行业和产业链的上游行业,因为我们前几年上市的策略决定的,现在我们在香港市场上,占的行业比重比较大的是金融业,金融业要占40%,化工类的要占到33%。在境外市场,就是说除了香港市场之外,在其他的国际证券市场上,效率竞争力决定企业竞争力的排名重要性也很高,就是说我们上午介绍到了我们规模增长效率这个方面来测企业的竞争力,我们可以看到在海外市场上效率竞争力决定企业竞争力的排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例如在电信行业中间,中国移动排名第一,主要是因为它的效率比较高。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大批以互联网企业和新兴产业为代表的公司成为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主力,就是我们在境外上市的企业和香港上市的有一些区别,香港更倾向于上游的这些企业,到境外其他的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新兴产业,特别是互联网为主的,比如说百度、分众传媒、新东方教育等等,在结构上还是有一点差别。

  从趋势上来看,2005年底以来,国有企业到美国上市的步伐有所放缓,海外上市中间的民营企业队伍日益壮大,2006年中国海外上市的企业中间,民营企业已经占到87%,海外上市公司中国公司所涉及的行业越来越广泛。总体来讲海外上市中国企业的业绩表现也是比较好的,现在世界上境外的很多证券交易所都更多的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希望中国更多的企业能够到它们那儿去上市。所以中国优秀的公司资源正在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争夺的对象,这也是对中国经济增长前几年的一种肯定。

  因为我在这儿主要是发布一些我们观察的结论,可能大家听我讲的过程当中,我们监测的这些结果,很可能就会联想到今天上午还有今天下午两位学者他们的一些观点跟我们这个可以说是相互印证。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海外上市公司,它主要还是体现了中国企业在融资市场上应该走出去,我前面讲到了,我们观察中国企业国际化实际上有三个领域,一个是贸易,一个是到海外去投资,第三个是到海外去上市融资,我们现在测评的这部分公司在中国都是非常好的企业,实际上它们很多的业务,他们的经营业务大多数主要还是在国内,只是说它们把它们融资的领域延伸到了国际市场上去,既然把融资的领域延伸到国外去以后,前面我们也报道过,就使得国外的金融市场和国内经营的活动有高度的紧密联系。但是从我们竞争力研究角度来讲,更具有观念性的是,你走到国外去融资以后,企业自己经营的业务到底竞争力表现怎么样,这应该是更加的关键,我觉得我们在当年学习经济学的时候,当时老师给我们讲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时候,讲了一句话,资本有一个惊险的跳跃,什么叫惊险的跳跃,就是你把你的产品卖出去,这是惊险的跳跃,他说如果这个跳跃不成功的话,摔死的不是商品,摔死的是你自己。我们前面几位学者都讲了,现在的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海外市场上去融资,或者在国内市场上融资的含义是什么呢?不是马克思讲的惊险的跳跃,不是产品要卖出去,某种程度上是说你把自己卖掉,你把自己的一部分卖掉,而且要卖一个好价格,是这么一个问题。那么大家可以想像,你把自己卖掉,不是全部卖掉,是部分的卖掉,卖一个好的价格,前提是你自己是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有价值的这样一个企业。所以我们就看,通过我们的监测也说明了,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企业在走出去,海外的无论是投资者还是说交易所,对中国的企业都非常的关注,非常的青睐,但是这个东西还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非常初步的阶段,真正的竞争应该是我们不仅融资走出去,而且我们的经营业务能够走出去,才能更具有国际化的实质意义。

  最后,我们要感谢参与测评的各位专家学者,没有他们孜孜不倦的努力,我们难以完成这样繁重的工作,也感谢雅虎财经给我们提供的数据支持,因为我们的数据中间有相当一部分是雅虎财经提供的。至于我们监测的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竞争力具体排名和它们的分析结果,我们会提供书面文字材料,也希望大家看到这个材料之后,能够利用这个材料,我们共同来分析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竞争力状况究竟是怎么样,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金社长的发布,企业要走出去,需要有活力,要有源源不绝的动力,接下来的这一分钟,希望各位可以和我一起动一动,如果你们愿意站起来我会更高兴,如果你们不好意思也可以,我想和大家做一个更简单的动作。请你跟我这样做,出发,举举手举举手,扭扭腰,站起来,踢踢腿踢踢腿,举举手,举举手,扭扭腰扭扭腰,感谢各位,谢谢。举举手,举举手,流金岁月跟你走。接下来我们请的是一位能够为中国上市公司提出宝贵意见的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大中华和东亚区主管董事总经理杨戈先生,我们以热烈的精神,昂扬的情绪欢迎我们的杨戈先生,谢谢。

  杨戈: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下午好,很高兴来到这里跟大家进行一些交流。首先先做一个检讨,我想我今天来这里不是来争夺上市资源的,大概因为纽交所是全世界最大的交易所,所以提到境外市场时候的话,就把我们拿出来做一个典型的批评。

  其实我非常赞同三位老师的话,从企业上市的角度来看,国内市场就是说自己本土的市场肯定是自己企业上市最重要的一个市场,看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一个城市的市场经济的实体,它的企业会把一个境外的市场当成自己上市的主要的一个地方来考虑。中国因为资产也有一些问题,现在这些问题都在得到逐步的解决,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选择这个市场来上市。我们今天为什么还在讲境外上市,讲美国上市,也就是我们今天会议的主题,中国的企业怎么样通过分享全球的资本来实现突破性的一个增长,接下来我要跟大家进行一些讨论。

  首先想回顾一下中国企业去美国上市的历史,我自己个人大概把它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92年开始中国第一家企业去美国挂牌,这个阶段主要的特点都是大型的国有企业,它们通过去美国上市,其实大部分是通过美国和香港两地上市,实现把一个国有企业成功的改造成一个股份制的公司,改造成一个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公司,这个阶段代表是大型的企业,实践表明通过这样一个改造,中国大型的国有企业竞争力得到了很大的增强,对于国民经济也好,对于全世界经济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说我们现在中国石油已经是全世界市值最大的公司,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第二个阶段是从2000年到2005年左右,是以科技股为代表的阶段,中国很多新兴的公司,互联网、无线、网络游戏、搜索这样的一些公司,它们通过吸收资本的支持,也同上市形成了很大的中国的概念。从2005年底和2006年开始,我认为就进入了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的里程碑就是在纽交所的上市,非科技股的民营企业在美国上市的第一个代表,也是中国的民营企业第一个达到了纽交所的上市标准。从06年开始的话,大家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各个行业的中国的民营企业都是增长非常快的,它们去美国上市,在市场上的表现都非常好,它们的分布都非常广泛,已经表现在地域的分布上,以前大家看科技股都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现在上市企业的话,甚至连江西和贵州这些偏远的地方也有到纽交所上市的企业了。

  说到美国上市,我自己也是找到有一些原因,我想主要大概有三个主要的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说资本,美国是全世界最大的资本提供国家,有最大的资本库在那里,去美国上市可以最直接的接触到最多最广泛的投资者。第二个原因就是说美国的资本市场因为历史的原因,很多特定的一些行业能够给予比其他的市场更多的估值,比如说增长非常高的企业,美国的投资者愿意用第二年,甚至第三年的利润预测给你一个理想的评估。第三个原因可能也是现在越来越重要的原因,对于美国上市,对于很多中国的企业来讲,不仅是对资本方面的帮助,并且主要是对于它们未来业务发展和公司的策略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重要。

  首先我们看一下资本市场方面的因素,这是去年年底一个统计数字,在全世界最主要的证券交易所里面,纽交所的市值规模大约是24万亿美元,泛欧今年4月份已经和纽交所合并了,合并之后总共的市值规模已经超过了30万亿美元,当然我们国内的市场最近发展也很快,上海加深圳,如果再加上香港的话,已经成为全世界排名第二的资本市场了。美国实际上是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很多去美国上市的公司,事实上如果想在国内或者香港上市的话,是不能满足国内的上市要求,也不能满足香港的主板上市要求的,但是实际上在美国,它能够找到很好的上市的地方,因为美国有一个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美国的资本市场是金字塔的结构,在底下是纽约交易所,下面的话就是针对中小企业的纳斯达克的全面证券交易所,当然还有更小的交易所,还有可以满足更早期的这样一些企业的需要。

  另外一个证券市场大家看到一个指标就是流通性,上市之后的话,公司需要有一个很好的流通性来支持你的股价和今后持续融资的需要,流通性大家可以看到,纽交所去年平均每天的成交金额在800多亿美元,如果再加上我们合并的泛欧交易所的成交量的话,每天这个集团的成交金额在一千亿美元以上。美国的投资者大概是分为一个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大家知道机构投资者是非常多的,大概提供了全世界非常重要比例的资金,事实上美国的私人投资者现在也是越来越重要了,大家以前都一直在说成熟的资本市场都是机构投资者为主,但是事实上具体这些年,因为通讯技术的发展,通过互联网,通过无线进行交易的比例越来越大,所以个人投资者现在在美国每天参与证券交易的份额是在逐渐的上升的,有统计数据表明,美国每天的交易量里面大概有接近一半的成交量是由个人投资者进行的,如果去美国上市的话,才能够接触到美国个人的投资者。这个图表是表明美国投资者是在逐渐上升的,2000年是一个高峰,后来有一些下降,随后又持续的上升。

  第二个方面就是说美国的资本市场对高增长,高科技这样的公司的估值比其他的市场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从早期的高科技的企业来讲,很多企业在上市的时候甚至没有盈利,但是在美国资本市场同样受到很好的战略评估,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另外这两年的话,就是高增长,中国在一个高增长的经济实体里面有很多高增长的行业,有很多高增长的公司,即使它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它在美国市场里面也可以拿到很高的市盈率,比如像今年从6月份以后上市的规模公司,很多的公司它们IPO的发行价值市盈率都是在08年的利润预测的基础上,大概有20多倍到30倍以上的市盈率。比如说最近上市的有一个连锁药店的公司,这个连锁药店是非常传统的行业了,它是08年利润预测的38倍,很多公司股价也持续的上涨,市盈率经常是高达50倍到80倍的水平。

  第三点我再讲去美国上市战略的考虑,通过去最大的资本市场,最有影响的交易所去上市的话,可以非常成功的提升公司的品牌,来实现公司在行业里面的领导地位这样一个策略定位。第二点就是打通国际资本市场,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融资渠道,因为比如说像国内的这些市场,这些机构上市之后,还是需要比较多的这样一些程序,美国资本市场比较成熟,很多公司在上市之后,甚至是在之前就可以进行二次融资,对公司上市之后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第三个大的方面就是对公司业务发展方面的支持,接下来我有一些案例跟大家进行一些详细的讨论。

  再回到我讲的这三个因素,其实总结现在的情况,我发现第一个因素和第二个因素重要性在下降,第一个因素就是关于资本的因素,大家可以看到,国有企业之前,就必须要做美国和香港的两地上市,这样才可以保证足够的资金,但是随着中国内地的企业在香港市场越来越发达,大家可以看到情况有一些变化,这里面有两个里程碑的事件,第一个里程碑的事件是中国建行的上市,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没有选择去美国上市,只是在香港金融市场挂牌,后来再发行A股,这个事情就是证明香港资本市场已经大概可以支持一百亿美元规模的ITO了,大家可以看到建行上市之后的话,很多的企业也是有一样的选择,不去美国就是在香港来发行。第二个里程碑的事件就是工行的上市,也在A股发行,也是80亿美元,接近100亿美元,这个里程碑的事件就是说明了中国内地股市经过很多年的改革之后,也能够支持100亿美元规模主要的IPO,我相信这两个里程碑的事件的话,对今后中国企业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第二个因素就是估值的因素,因为全球的资本市场的一体化是越来越明确,投资者的一体化和资本市场的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所以从道理上来讲的话,同一个上市公司在不同的市场应该是能够有同样的价值评估的,现在最有说明的例子就是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同样也是非常成功,这也说明了是本土市场一样可以对这个科技公司很高的估值。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第三个因素越来越明显了,这么多企业去美国上市,越来越多的公司是因为美国上市能够给公司带来很多战略发展方面的帮助。第一个案例就是去美国上市的领导地位,这是9月份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企业,是中国在数字电视里面领军的企业,但是之前基本上没有什么知名度,业外的人不太知道这个企业的,但是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一下子让他在行业内和行业外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它上市的名字是中国数字电视,永清同方后来大家才知道这个企业,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企业,现在上市之后的话,一下子成为了一个市值达到28亿美元的大规模的上市公司。第二个案例就是怎么样通过接触国际资本市场来帮助企业市场的开发,这是一家深圳的企业,深圳万瑞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场,它们现在想打入欧美的市场,打入欧美市场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的知名度和产品的可信度,通过在纽交所上市,它从世界各地分销网络,它的代理商反馈回来的信息都是说通过在纽交所上市,对它在全世界的销售非常有帮助,对客户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第三个案例就是通过上市怎么样跟合作伙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这是一家上海的公司,叫药明康德,在CRO这个领域的话也是非常有影响的公司,它的客户都是全世界最大的药厂,比如全世界排名前十的公司有九家都是他们的客户,这九家都是在纽交所上市的,药明康德在纽交所上市的话,就拉近了它们和客户的距离,对以后的合作有一个更好的基础。

  第四点我想讲国际的整合,因为越来越多的公司要走进国际市场,不仅把自己的产品卖到国际市场,也希望通过收购和兼并来参与国际行业,国际市场方面的整合,无锡尚德是第一家在纽约上市的企业,他收购了日本的MSK,进行了日本的市场,这事实上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这个是外国公司第一次在日本用股票来对日本企业进行了收购,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个骄傲。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杨戈先生为中国上市公司提供了一些宝贵的意见,接下来我们有请一个嘉宾,他的企业充满了活力和知名度,很多人问到中国公司到外国的一些学者或者一些企业,说对中国比较有印象的公司是哪家,很多人都会说是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之后,将雅虎中国改成中国雅虎,体现了思维的转变和注重重点的调整,接下来我们有请阿里巴巴副总裁兼中国雅虎副总裁张忆芬女士,为我们讲述阿里巴巴和中国雅虎这两个出生不同的企业如何融合,在融合当中如何成长,有请张忆芬女士,谢谢。

  张忆芬:各位贵宾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以一个企业的角色跟各位分享一下,本地的企业如何通过并购国外的公司,增加自己在本地市场还有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刚刚主持人讲过了,在2005年的时候,阿里巴巴集团并购了雅虎中国,当时这个并购后面最大的目的是两个,阿里巴巴集团希望通过这个并购得到雅虎搜索的核心技术,这个搜索的核心技术是为了要来支撑好还有就是支持我们集团未来长久的发展。第二个我们想要从世界第一流的网络公司里面得到它们的经营理念,作为我们日后想要全球化的一个准备。

  其实核心技术、专利技术,或者说是经营理念是大家在教科书上面常常听到的东西,今天想要跟各位分享的是在一个近距离的一些实例。其实搜索业务是大投入的业务,但是并不是大投入就可以获得搜索的成长,很关键的因素就是人才,搜索的核心科技是被极少数人掌握的,而这些人在国内并不见得充分供给,我们发现这些人才更多的在美国,其实美国的一些企业,我过去也在雅虎其他的市场工作过,雅虎其他的市场分公司都不见得能够接触到这些核心技术,因为在一个全球公司的运作当中,核心技术的研发是在母公司的本地,然后产品研发出来以后,在全球市场推出,其实国外市场的工程师不见得能够接触到核心技术,阿里巴巴集团通过这样并购的关系,我们跟雅虎达成的协议是什么呢?我们在美国建立了自己的工程师团队,我们的工程师团队天天跟美国雅虎的工程师工作在一起,坐在一起,它们一起研究,一起改进,只不过中国阿里巴巴这些工程师,他们其实工作的重点完全是雅虎的技术,在过去两年来,我们得到的成果是什么呢?在搜索领域里面有一个技术是从机械学起来改善这个排序,这个排序其实在中国雅虎的搜索里面找不到一个核心技术的话,大家可以从这个地方看出来,你是更早的找到还是在学习哪家。

  其实搜索已经进入到第三代职能搜索引擎这个阶段,在全世界最先的开发智能搜索引擎的是美国的Google,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但是在中国,我们今年6月5号的时候,就推出了全程搜索,当时推出全程搜索的时候,我们完全不相信本地的企业有能够做到智能搜索,但是我们在背后拥有的是美国雅虎全球的技术加上本地开发的弹性,这是一个例子跟各位做分享。

  第二个是我们如何得到它们的搜索系统,也是雅虎的技术,不仅是工程师,还有得过一些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他们使搜索引擎的广告平台决定这个可以赚多少钱,怎么服务于广告主,怎么让使用者得到满意的结果。但是整个的这个推出之后的话, 在美国其实得到了不错的回响,在最近雅虎股价的上涨可以看到这个反应,可是可不可以把这个系统完全引进到中国呢?和中国现在广告市场是不相符合的,因为美国广告市场相对来讲很成熟,所有的广告要的是有结果,他们有非常精确的分析工具,我们中国的广告主要求的是透明公开交易的过程,既然重点不一样,就不能够完全移植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做的是透过同样的方式,派我们的工程师在那个地方直接拿到这个核心的技术,开发出适合我们中国本地广告主的舞台。就是我们怎么利用,就是说并购得到了国外公司的一个核心技术,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再一个我们怎么样借鉴国外的经营理念,我前一阵子谈到中国雅虎搜索的中心是用户第一,客户第一,因为用户和客户一直是一些公司的平衡,当你满足了一些客户之后的话,其实非常大的伤害到了用户,我想各位上网的时候,动不动就看到遮挡在你前面的广告,这是这两个利益不能同时存在的一个畸形,这两者谁轻谁重?为什么我们有这么一个清楚的概念用户第一,客户第二。因为媒体之所以对广告有价值,是因为有用户,因为没有用户的话,是不能很好的服务于客户的,我觉得这是基础的原则。它是怎么显现在产品上面呢?我刚才讲到一个广告平台的机制,因为搜索的这个机制是竞价排名,你出的价钱最高,你就排在最好的位子,可以拿到最多的流量,可是事实上,如果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愿意出最多的钱买广告的广告主是不是能够给你最好的一个内容?最好的一个服务,这个答案显然是不见得的。这个系统里面几个研究博弈理论的经济学家,在花了很多功夫之后,他们完全打翻了这个排序,他的排序不再以广告主出价钱的高低为排序,而以这个广告本身跟这个搜索使用者背后的意图,中间的连接去做排序,这样的排序之后,什么人会拿到最好的位子呢?也就是说那些内容最能够符合用户搜索需求的这些广告主能够拿到最好的位子,他能够以很低的价钱拿到精准的流量,就能够满足到它的商业目标,会刺激持续的增长。从用户这个地方来说,当在这个平台上面,能够拿到跟搜索需求相关的商业服务的时候,对这个平台的兴趣是增加的。而雅虎在这个过程当中,既能满足用户又能够满足客户的话,其实就是三益。就是我们通过对国外的学习,不断的引入我们的系统。它的结果就是,今天在中国的搜索市场,雅虎的市场占有率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另外一个我们这个市场,这里面有一个平台,一个广告平台的设计是可以大大的提升这个能力的。

  以上的两个简短的分享,就是从一个企业的角度能够跟各位分享一下,我们如何通过这个并购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谢谢大家。

  谢克人:谢谢张忆芬女士的发言,从她刚刚清楚的思路和快速的语调当中我们相信,阿里巴巴会再造神话。接下来是我们圆桌论坛的环节,我们有请圆桌论坛的主持人,新浪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曹国伟先生,有请曹国伟先生。

  大家都知道,曹国伟先生是公认的非常出名的,而且曾经担任新浪网的CFO,有人曾经形容在新浪网的发展过程当中,有很深的资本烙印,而当中就有您的身影,您谈一下在您担任CFO过程当中,您最引以为傲的工作是什么?

  曹国伟:我做的事很多,也很杂,什么都管过,不过今天的主题,我刚才听到嘉宾谈到的海外上市的话题,跟这个主题相关的有一件事我觉得是对产业很有意义的,就是八年以前我们集团上市的时候,我跟我们的律师,投资银行的银行家一起设计了一个新浪海外上市的财务结构,这个结构后来被称为是“新浪模式”,因为当初中国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在海外上市还是有很多法律上和结构上的障碍,所以我们当初做了这个结构,后来被所有互联网公司在海外上市所仿效,所以我觉得还是很有意义的。

  主持人:确实从曹先生当时担任CFO到现在的CEO,关注的焦点不一样,所以在接下来的环节当中,请您为我们探讨中国企业在上市之后它们的管制能力到底如何的提升,以及中国企业公司治理能力的海外成长,我们现在就把现场交给曹国伟先生,谢谢。

  曹国伟:谢谢曾小姐,首先我有幸介绍本场圆桌论坛的嘉宾,他们是新锐国际董事长谢克人先生;分众传媒总体兼框架传媒董事长谭智先生;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副总裁Richard Francis先生。

  谢谢大家,我们本论坛的主题是中国企业管理治理能力的海外成长,这个话题应该说是很有意思,海外的成长,这个说法我觉得也是第一次听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我想带来的一个积极效应就是说海外上市所谓的先进的标杆,可以给我们企业一些新的带动,特别是海外上市一些准入的资本,本身对中国企业来说就是一种拉动,而且对于中国很多企业治理结构来说,应该是有一个积极的促进作用的。我想就这个话题,首先想请问一下新锐国际的董事长谢克人先生,我们看到有一份著名的英国的经济财经杂志,它们评出了今年中国在伦敦上市的前五家中国企业,其中第一名就是新锐国际,股价涨了165%,你能不能跟我们谈一下上市时候有没有预想到这么好的表现?

  谢克人:首先感谢大家今天的光临,我其实很高兴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下,英国的财经杂志在10月1号发表了一篇文章,就是说跟中国这条巨龙一起起飞,主要就是说探讨中国这样大的一个市场机会同英国市场怎么能够参与分享这样的机遇,它是从中国十七大整个环境讲起的,最后也讲到中国企业在英国上市的,总共其实我们是57家,57家里面,从今年1月1号算起其实只有28家是有正面表现的。我们很荣幸在这个里面选了5家最好的,我们是表现最好的之一。刚才主持人问,我有这样的一个预期,老实讲,股价的东西不是公司管理人员预期的,其实我们最主要的是在内部把我们的业绩做好。

  但是我在这里想提一个,股价做好除了内部做好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攻关,上市公司当然要适当的发布一些公司的业绩和信息,但是这个是不够的,因为有很多投资人也好,一些财经分析人也好,还有一些媒体也好,他们是想知道更多的,所以我做了一件事情,去年我们上市之后,我每三个月去一次英国,跟有关的人员沟通,他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同时也通过我们的公司的情况多一点了解中国的市场情况,所以我相信这是我们比较成功的原因吧。

  曹国伟:其实我可能对美国、香港市场比较熟悉,对伦敦的市场不太清楚,您在选择伦敦的时候,是怎么来选择的?就是伦敦这样一个市场的准入机制跟国内的市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你按照这样一个不同的地方,或者说它的一些规则,你们公司在上市之前或者之后有没有做过一些调整?

  谢克人:其实公司要上市,我相信全世界的一些资本市场,一些基本的要求都是一样的,你公司业务的市场情景是怎么样,你的的资本战略,你的盈利模式,你的管理团队,这个都是一样的。但是有一点,英国的市场是不一样的,它是一个保荐制度的,换句话讲,要是你找到一个保荐人,他能够了解你,他能够保荐你,把你的案子调给证交所的话,基本上就会批准的,但是在这个前提之前,你还要找到一个很关键的你的一个券商,在英国没有包销这样的一个概念,但是要把你的案子递上去,做你的案子,他一定要有相当的信心,你这个公司,整个商业计划有很多投资人会青睐,所以我觉得这是很大的不一样。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作为一个技术公司,其实我们做的最大的工作是调整我们有些介绍公司的思路,以前我们太偏重于觉得我们的技术很棒,但是越讲这个,可能不一定听得懂。所以我们在这个过程里面,学会怎么去用一些商业的语言,最简单的方法把我们公司的业务可以对投资人,对这个市场大众讲清楚,我相信这个是我们在上市过程当中学到的比较重要的一点。

  曹国伟:谢谢,坐在我旁边的谭智先生大家可能都很熟悉了,我自己做过很多资本操作方面的工作,但是谭智先生应该说在这方面是一个非常有名的老手,我记得2005年的时候,大家都记得谭智以3200万人民币,在11个月之间整合了一个叫框架传媒的公司,一倒手有1亿8千3百多万的美金卖给了分众传媒,这两年成为分众传媒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这两年的变化,分众的股价因为分众自己的表现或者说框架的努力,有了一个很大的增长,所以他们框架传媒最后卖出的价钱增值几乎是一百倍,这仅仅是两年的时间。所以我想谭总自己本身除了是一个资本的高手,其实他在海外的企业里面也做过很过高管的工作,我想请问一下谭总,在你看来,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到底有哪些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中国企业本身而言。

  谭智:我想积极的作用,我粗略想来自于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利用海外资金进行自己的运营这是一方面。第二方面就是利用这个资金可以作为收购的工具,当然更重要的方面是第三方面,是利用海外市场,海外环境来提高自己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分众传媒是一个在这方面利用资金比较好的公司,从2005年上市以后,现在一共是9个季度,9个季度一共收购了上百家公司,它的营业额也是从刚上市的时候大概几个亿,到现在几十个亿,它的市值从刚上市时候的七亿美金到现在的六七十亿,这个是得益于利用海外的资本市场,利用融资来支持这些运营和收购。分众传媒一共做了大概五至六次的增资扩股,利用这些资金。同时由于跟资本市场对接也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沟通,像刚才谢总讲的,怎么叫沟通呢?分众传媒是很特殊的公司,这个商业模式在全世界都没有,很多的投资商对分众公司并不理解,认为这个模式能不能存在下去,有没有一个增长的空间,最开始的时候大家不理解的时候,就需要进行沟通,同时也需要对公司有更深入的理解,这个理解包括教这个公司怎么样跟资本市场对话,财务制度、管理制度、审计制度等等。也经历了一些风浪和波折,但是万幸的是,由于经过资本市场资金和经验,使得公司变成了一个现在比较具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所以说,没有上市这条路,分众不可能有今天,没有上市这条路,中国的传媒行业也不可能有今天,我觉得这是一个结论吧。上市同样也对公司的要求空间严格,因为关注你财务报告的人不是过去几个小股东了,而是成千上万人,每个人都关注你的财务报告,现在分众的股票每个人都再灌注,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可能有人找你麻烦。

  曹国伟:刚才谭总讲的其实海外上市有很多好处,大家都知道,能够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等等,因为今天我们论坛的主题是讲公司的治理能力方面对海外上市的一个关系,所以我想还是请谭总具体给我们讲一下,海外上市中国的企业在治理公司化能力方面,有没有什么积极的促进作用?

  谭智:还是有相当大的作用,我们比如跟海尔、华为不太一样,他们叫走出去,把产品卖出去,在国外建立生产基地,销售。分众传媒注意力不光是中国的市场,所以在管理中国市场的时候如何去管这个公司,采取国内的做法。我们经常说自己在中国做公司,中国的环境是一个艰苦环境,有一些是江湖公司,IBM这种属于专业性的公司,我们为了使我们公司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上去,必须逐步靠近专业化的公司,我们需要做的需要有一段历程,但是海外上市,我们经常告诫我们自己,我们比专业公司要江湖很多,但是比江湖公司要专业一些,我们应该号称自己是江湖里面最专业的公司。但是由于对市场的要求治理方法不一样,大家不仅仅是用的财务的制度严格要求,流程严格要求,最近我们正在做404的过程也是这样,完全是美国的审批制度的一些要求,流程和管理方式,如果是一个中国公司永远不会想到这个,所以严格的治理,对我们有非常大的好处。

  曹国伟:谢谢谭总,接下来这个问题是问Richard的,您应该是学者型的专家,您也看过很多国外的资本市场,能不能给我们比较一下,世界上主要的资本市场跟中国国内资本市场的一些区别。

  Richard Francis:那么多交易市场、股票市场,我可以说在欧洲,我们的欧洲,像英国、美国的股票市场完全不一样。欧洲是更保守,我们没有看过那么多中国公司像欧洲市场,最近一些中国公司它们上过德国交易所,我们可以说这个也是文化的原因,还有它们的要求是非常高,这个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国的竞争力也是很好,如果能上德国的交易所这是非常好的事情,就表示着是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级的阶段。但是我觉得,我们最近是非常好的市场,国际管理学院我们有一个国际竞争力研究报告,就是对这方面的研究。中国公司它们刚开始是在美国,然后是一些其他的股票市场,比方说英国的,这个对中国是非常好的,但是越来越多的经验,可能对每个公司的发展有不一样的影响。如果看中国的股票市场,我觉得这个我还是要把问题转回来,我一开始看一些海外跨国公司的国外公司来到中国上市,我们可以问为什么他们要到这里来,也是有一些问题,你刚才说的,也是有法律上的问题,但是我想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中国是那么大的一个机会,我们有那么多的中国公司,我们还没有看到那么多中国公司去国外上市。我想我应该差不多回答了这个问题。我觉得中国公司去国外上市,实际上也是非常的成熟,还是比较有利上市的。

  曹国伟:您比较了这么多市场以后,我想问一个问题,您认为中国的企业最合适在海外上市的地点应该是哪里?如果我刚才听的每错的话,应该在德国是比较有利的,您认为德国应该是中国企业去海外上市比较有利的。

  Richard Francis:要求比较高。

  曹国伟:除了要求,其他还有什么?比如说整个的市场环境,它的资金量,对国内企业比较好的。

  Richard Francis: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中国公司去欧洲上市,我觉得发展他们的主营业务,那边的发展,还有上市的时候,在美国还有英国中国人比较多,还有他们的教育、文化比重非常多,很多人去那里读书,然后就留在那边,在欧洲大陆还是有很多中国人在那边,但是他们不是教育这方面,我可不可以问一下,上市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些中国的朋友?

  谢克人:我们的情况倒是没有,我是去见一些券商跟他们谈,让他们对公司引起兴趣来,我们倒是没有靠其他的。当然以前有公司是我们的朋友,当然其他的是靠我们自己。

  Richard Francis:可以说是如果在欧洲大陆,这个是比较正式的,就是走出来一个路不是那么容易,他们非常的清楚,这个也是跟你刚才说的,你没有继续这方面上市的时候,还有谈商业的一些原则。我们看在欧洲大陆,我说的是北欧这个是更严格,要求更高了,就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中国公司是愿意付那么多的时间还有力气去上市的原因。

  曹国伟:其实我比较好奇,为什么你觉得有些市场要求比较高,中国公司上市的比较少,要求高,比如说对公司的业绩要求,对行业的要求,还是说对它的治理体制,治理结构还有其他法律结构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呢?

  Richard Francis:这个可能中国人会懂一点,我们有一位同事就说,这个世界在改变,现在是金融化的,或者商业化的,我们就是看公司的努力,赚的钱有利于这方面,这个是非常美国式还有英国式的。在北欧或者在欧洲,他们还没有到那个程度,还是中国人比较有社会责任,可以这么说。就是为什么可能对于中国人也是一个好事情,去欧洲或者德国上市,能对一些投资概念有变化,如果你的投资有美国这方面的概念,可能还会比较适合去那边上市,因为他们的投资环境是这样的。

  曹国伟:谢谢,我们刚才讨论的话题围绕着三个关键字,一个是中国企业,一个是海外上市,还有一个关键词就是公司化的治理能力这三个方面,也就是说我们要谈的话题是指中国企业到海外上市是不是能够提高它的治理能力,还是说中国企业必须提高它的治理能力以后才能到海外去上市,你们怎么看这个问题?

  谢克人:我觉得上市要从一个很客观的角度来看,作为一个公众的公司,一定要达到一个相当的水平,这个是有些要求的,当然最基本的就是说,像财务管理方面一定有要求。但是在我的经验来讲,其实我觉得很大的一个感触就是说,这些东西都可以讲,甚至可以包装,有人帮你包装,但是最关键的一点,我的经验就是说,当你面对你的保荐人,要把你的案子递上去的券商,他对你的信心有多大?尤其海外市场,我觉得他们对中国市场还有一些顾忌,有一些部了解,他们认为中国市场还是比较乱的,而且水平是很低的,有很多这样他们的见解,可能对也可能不对,所以你面对他们,你就要不但是有一个实在的案子可以拿出来,同时你要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对你的信心,我觉得这是最关键的。也就是说你自己怎么去表达,你的团队怎么样,怎么样把以前的过程,有些事情会怎么去做要讲清楚,我觉得这个是我感觉在国外上市很重要的一点。

  谭智:中国公司上市治理能力,分成一条线来谈,首先这个公司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核心业务,从一定的规模,从一定的程度,也就是它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治理能力,至少有一个基础,上市永远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假如你没有治理能力的话上不了市,但是上了市之后,会把你自己提高一个档次。所以中国公司必须要有一定的自己的治理能力再去上市,然后再把治理能力再提高,这是我的理解。

  Richard Francis:两位已经有了很好的回答,如果你还要利用每个资本,你上市也有一个计划,因为我在1999年,那个时候我们谁都得不到这么多钱,资本的收益度可以这么说,你还是要用的,就是你真的需要一个战略,但是你战略是从一个管理人才开始的,如果你的管理人才不够国际化,如果这个钱你去国外上市,可能你把这笔钱带到国外发展,如果你没有人才,不懂操作,你的东西就会失掉。

  谭智:我觉得在2000年有一个误区,好多人认为只要上了市有可以做其他的事了,当时叫做泡沫期间,最近还有这点苗头出现,就是很多公司认为只要找到商品,包装好,上了市,圈了钱,然后就有一阶段找更高级的人才,甚至用一个词叫做转型,我们有好几个公司现在也是股票不死不活的,上了市再想办法转型,其实上它走的这条路就是想上了市之后再做一个治理,这个事我觉得是一种很不可取的办法。因为你自己的核心业务没有亮光的话,简单的光靠肉眼去忽悠别人的话,最后的结果是这个股票是不会有任何吸引力的,所以从咱们上市公司这么多股票里看,有哪些股票能够持续的增长,或者有交易量,这个时间长了就会考验,我觉得这是一个基础。

  曹国伟:这个我很同意,所以谭总刚才讲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讲公司的治理能力首先必须具有自己的核心企业业务能力,其实在上市之前必须具备基本的一些治理公司的能力,然后通过上市以后,它的机制的改革,它的上市公司的很多要求来进一步返过来促进我们的治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如果没有业务模式和能力作为支撑的话,治理能力是无从谈起的。我不知道论坛有没有问答的时间,我想我们可以跟在座的各位做一个互动和交流,大家如果有问题可以问我们在座的三位嘉宾。

  问:我想问一下上面的几位嘉宾,前两天我参加一个活动,介绍中国企业的上市,尤其到海外上市,其中有一个巨额的费用,包括律师费和审计的费用,很多中国公司光这个审计费用和律师费用都出不起,我想问一下三位老总,在这一块你们是怎么一个考虑,去规避这方面的费用的。

  曹国伟:这个问题我回答比较好一点。其实我觉得任何一个企业做生意,或者一件事情的话都有成本,任何一个决定都是利益跟成本之间的一个评估,上市其实也是这样的一个很简单的评估,也就是说你要上市的话,你刚才讲的其实都是小头,最大的一个钱应该是投资银行的,一般来说是你整个融资的资金我现在不知道行情,那个时候大概是7%左右,也就是说你现在比如说十亿美金的话,你给投资银行的钱大概在七千多万美金,所以相对投资银行来说,律师费用也好,审计费也好,都是里面的小头,所以那里面最大的是投资银行,其次才是律师,才是会计师。还有一个其实你不知道的,就是印那个招募书的地方,就是那个印刷的地方,这一部分钱也是非常多的,我们新浪当年上市的时候,我们做的是两地上市,香港和美国同时在上市,当然我们后来香港没有上,因为一些技术的原因,因为刚才我讲到结构的变化,做了很多次招募书的修改,所以我们在印刷厂付的费用就有一百多万美金,所以我觉得这些东西都是一些成本,作为成本来说,是每个公司都需要考虑的,你上市的一个利弊。比如说最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美国刚才谭总讲到了404法案,404法案咨询的时候,大概是在03年和04年,新浪是中国第一家咨询通过404法案的海外上市公司,这里面就是其中有很多非常严格的要求,在美国的很多上市公司,就是美国本土的公司要达到这个要求的话,小的公司可能要花一两百万美金,大的公司可能要花几千万美金符合它的要求,所以这也是一个上市公司必须符合这个法律的一个要求。因为这里面很多小的公司,比如说一年它的利润本身只有几百万美金,404法案这样做起来的话,要去掉30%到50%的利润,所以他觉得不划算,很多公司,特别是海外的很多公司,像欧洲的公司,在亚洲的公司在美国退市,所以我觉得这里面没有一个必然的结合力,完全是公司的实力,是综合的考量,我觉得这是相对的。

  谭智:上市只是这个公司运营的一小截,实话来讲,上完市后面的事更多,所以千万不要以为上了市就是万事大吉的,这个CEO也好,CFO也好,每天就为这个事缠着,所以你必须自己内部过关,你必须核心竞争力,核心业务做的好才行,所以你如果做的好的话,那些钱你都可以花得起的,很小的一部分。关键是你这个公司赚不赚钱,你的商业模式赚不赚钱,你的市场空间有没有,你有没有一个门槛把你的竞争对手都挡住,还有一个你有没有核心的管理团队,能使你这个公司坚持每个季度都拿出好的业绩报表来,这是关键的。因为你没有这个的话,你上了市也白扯,我们现在有多少股票在那里都不死不活,一天交易几千股,那种上市公司不是一个成功的上市公司,所以这个还是要把内功练好,这是更关键的,先练好内功,有一个基本功再讲上市。

  谢克人:我想补充一个,上市公司的管制能力有巨大的差别,在你上市之前,其实计划你可以说做了,但是最后做的怎么样呢?其实你对自己交待就行了,做到更好,比这个计划好。但是上完市之后,我觉得最大的挑战就是说,你要实事先讲你会做什么东西,会做到什么结果,同时你讲的东西要面对很多市场的分析师来分析你,来评价你,这段时间过去了,哪怕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你拿出一个成绩表出来,你是不是做到了?你做的怎么样,成绩怎么样,这个我觉得是最大的问题,尤其在中国的企业里面,对做计划这个概念是很模糊的,有人好像说先打一枪再画一个目标,但是你上市之后就不行了,那个标你要先画好,告诉人家这是你的目标,我觉得这个是最难的一点。

  Richard Francis:我们以前听过一些在国外上市是对你的牌子也好,可以帮你提高什么的。如果你已经规划好了一个很好的战略,我想你去国外上市是你国际化的第一部分,可以这么说。可能有其他的方法,比方说你可以和在国外的公司合作,我的想法就是可以借助其他的方法可以助力上市。

  曹国伟:我想时间也差不多了,我想简单的总结一下,中国企业现在上市的热潮在过去几年,在未来几年可能会越来越模糊,企业海外上市的目的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为了融资,有的是为了更接近于它的逻辑客户也好,它的投资人也好,有些纯粹可能是为了改善自己的治理结构,治理公司的能力。我想不管它们的目的是什么,上市本身可能不是一个目的,可能是一个手段,它可以让企业获得更多的资金,可以让企业有更多的国际的视野,可以让企业有更多的治理的结构。其实很多的上市公司在海外上市会碰到很多法律上的障碍,碰到很多文化上的障碍,其实很多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坦白来说,包括我们刚才讲到的404法案,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不是适合,这个很难讲,甚至于逻辑是什么样的,也有一些矫枉过正,但是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矫枉过正的法律,对于我们这些中国公司来说,它的一些强制性的一个作用,其实某种意义上还是应该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也就是说促使我们必须去改变,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不去海外上市,这个里面就是公司取舍的问题。但是我相信,如果我们需要国际上的资金,需要国际市场,那么我们必须去接受很多一些规范性的东西,一些强制性的东西,虽然开始的时候会很痛苦,或者说很不理解,但是反过来说,时间长久了以后,我们都会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体会到这里面的一些甜头,返过来也能够促进我们企业竞争力的加强,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各位嘉宾精彩的分享,说到甜头,马上有甜品吃了,休息十分钟之后,马上再回到我们下一节主题讨论的现场,各位休息十分钟,待会儿见,谢谢。

  中场休息

  主持人:我们接下来继续,还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很快,在过去的几个小时我们看到了经验的分享还有智慧的分享,在今天嘉宾的分享当中,我们想一下子取得巨大的增长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上市之后,能够完成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因为在今天我们在这个环节要请到的是香港交易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任光明先生为我们解读一下持续发展当中的香港证券市场。演讲主题是蓬勃资本市场的可持续性展望,有请任先生。

  任光明:谢谢大家,大会给我定的题目是持续增长的资本市场,我想简单的讲一个上市的事情,今年不管是上至企业家的融资额都是非常高,这个时候我相信很多企业都会有疑问,在目前面对市场非常好的情况下,企业为什么要考虑去境外上市,当然这其中也包括香港。我在这里想给大家讲三个原因,三个理由,这个理由是否成立,是否适合于每家企业,可能需要企业家自己来考虑一下。第一个就是它的上市平台不一样,比如说在香港我们有主板市场,在英国有主板市场,在美国也有好几个层次的市场,不管是大企业也好,小企业也好,企业盈利也好,如果企业虽然没有盈利,但是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在国外都有不同的市场可以契合市场的需求,目前在中国境内这个条件还不具备。

  第二个就是上市成本不一样。举一个例子,如果一家公司选择在A股上市,这家公司必须三年连续盈利,三年之和要大于三千万。我曾经遇到过一家公司他申请到香港上市,这家公司过去三年盈利的总计应该是超过了三千万,甚至到了五千万,但是它三年前是亏损的,第二年盈利,第三年更高,但是这个公司满足不了三年连续盈利的条件,就选择到境外上市,也就是说各个企业的情况不一样,没有必要为了满足某一个市场条件而刻意去做,因为有的企业选择今年上市和明年上市效果会很明显不一样。

  第三个就是上市之后面临的一些条件或者说上市之后的资本运作也不一样。有的市场对于上市之后的企业在融资上管的是必须严格的,基本上采取的跟新上市相似的审批渠道,要有一定的财务指标,要满足一定的审批要求,然后要履行一个比较漫长的审批的程序,而境外市场大多数都是比较简单的,在公司通常比较用自己的权利并不放在交易所,也不放在监管机构的手里面,而把这个权利交给了企业,交给了市场。当企业有这个资金需求的时候,当这家公司股东同意这家公司去融资的时候,当然当市场对这家公司股票也感兴趣的时候,这家公司就可以到市场上去融资了,所以这三个条件,也可能还有第四第五的,这些条件就是,有的企业可能是满足其中某一个,有的企业可能有自己的特点,满足不了某一个市场的层面,那它就会选择到另外一个地方。所以说我自己感觉到,实际上来讲,对于一个企业发展最好的一个方面就是把这个权利交给企业,企业什么时候去上市,在哪个地方去上市,把这个权利更多的让企业去判断,政府可以引导,社会各方面可以提供有关的信息,让这个企业有一个更完备的咨询,以便做出对它更好的决定。

  讲完了刚才那些,接下来我就谈一谈今年市场的总体表现,应该说证券市场与9股有极其的接近,都是比较蓬勃的,今年香港的表现基本上可以用三个阶段概括一下,第一个阶段是从年初到今年的8月份,这一段时间应该说是恒生指数是比较平稳的向上走的态势,尽管是中间有一些反复。第二个阶段就是从8月下旬一直到十一后,这一段时间,香港恒生指数,我相信很多企业都知道,在8月下旬的时候,推出了关于港股直通车这个方案。从这个月初开始,恒生指数出现了一个调整,并且是比较大的调整,目前还在调整之中,这是今年的恒生指数走的这么一个三个阶段。如果说看一下香港上市的内地的企业,走的趋势与恒生指数是一致的,是高度相关的。实际上除了这个指数的表现之外,香港的证券市场在今年这个方面的表现也是非常好,从市值来讲,去年和今年相比,香港的市值增加了一倍以上,如果从上市公司来说,今年的表现应该是到现在有60多家的上市公司也还是过的去的。从融资额这个角度来看,因为去年在香港上市的有几家巨型的企业,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工商银行等企业,可以说香港去年的总体融资总额非常高,达到了6246亿港元。今年1到10月份,尽管香港没有像工商银行这么具体的这么大的项目,但是超过了2005年,平均每月的成交额今年也非常的可观。我记得在03年,非典那一年香港整体的成交额上半年的时候应该在六七十亿港元左右,下半年的时候有很大的好转,但是全年的成交额平均数每天平均的成交也就在一百亿港元左右,现在非常高,现在每天的成交额,1到10月份成交820亿港元,香港于03年的7倍多,相当于04年的5倍,也是一个很高的数字。

  受内地和香港两地之间市场都是高度蓬勃发展的影响,上交所、深交所和港交所在全球市值的增长也是排在最前列的。从交易所的市值排名来看,上交所是第六,港交所是第七,深圳交易所目前是第二十,它们的总体市值加起来,在全球是仅次于纽约交易所排到第二位的。实际上从成交额今年的增长率来看,港交所、深交所、上交所这三家机构在全球也是排在前三名的其中最高的,深交所的增长是89%,深交所是80%,港交所是60%。

  在面临过去这一年这么高速的增长之后,接下来港交所需要做什么事情,才能够维持住这个证券市场的发展,我相信也是很多人关注的问题。接下来我讲三点,从港交所考虑我们目前做的三件事情。第一个发展就是我们继续的关注内地的发展,与内地的交易所保持密切的沟通,目前有接近50家公司在香港和内地两地上市,我们会继续关注交易平台的建设等等,与内地的机构保持密切的联络与合作。第二点,港交所意识到,香港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应当进一步扩展自己市场的范围,不仅仅关注内地的企业,也应该关注周边的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所以说今年港交所在周边开展了一些市场活动,我今年上半年带领代表团去哈萨克斯坦,也在越南搞过上市的发布会,我们今年还去过台湾、日本和蒙古等等地区,我们希望除了内地的企业之外,周边的一些国家的企业也可以利用香港这个国际的资本市场平台融资,进一步的提高香港的国际性。第三点,就是我们也在对有关规则进行一些修订,做一些咨询。举一个例子,在10月底的时候,港交所刚刚完成了一个咨询,就是关于香港创业板上市规则的大的咨询,这个咨询的结果在我们网站表现出来了。当然最后这些规则的修订能否被采纳还要取决于下一步市场的环境,不过根据咨询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香港市场会有比较大的变化,新的公司在香港上市之后,它的整个主板会更加的便利,对于一些发展中的公司,对于一些目前盈利不太高,但是增长前景比较好的公司来讲的话,创业板今后的发展我们相信是值得大家密切关注的。我的发言就到这里为止,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任光明先生,接下来我们有请华夏基金副总裁张后奇先生,为我们分析中国基金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蓬勃发展的资本市场当中所发挥的作用,各位以热烈的掌声欢迎。

  张后奇: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大家听到我在别的场合忽悠过的人都知道,我比较有激情,今天本人刚打完点滴,早晨我参加中央企业的年金招标,我是分管这个业务,所以紧张的会后,直接到维斯汀酒店关于资产管理行业形成一个有效人力资源的平台来推进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12点半我就开始跟光大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资金部的总经理会谈,跟他们交流了一下金融企业市场的一些情况。

  今天下午我们金碚老师主导的这个会议很久就跟我说了,我本人是很感兴趣的,感兴趣的第一是我84年代在南京大学经济系读书的时候,金碚老师是我的发展经济学老师,所以我说我一定会来的。第二个就是我对于这个题目很感兴趣,因为我自己从本科、硕士、博士都是学经济金融的,过去也是在政治经济研究所工作,我觉得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讨论的主题,会议的主题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给我的命题作文是基金公司或者是基金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在想,在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由这个问题引申的,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三十年改革开放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世界上很多曾经对我们不屑一顾的这些经济学家,现在对中国翘起了大拇指,中国经济的奇迹是真正让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这已经不再是吹牛了。所以我们原来在毛主席老人家那个年代曾经说叫超英赶美,现在我们静悄悄的已经直追德国了,虽然我们看到统计局的代表说暂时还没有超过,但是已经离的很近了。

  我自己在过去的研究和体会过程之中,我觉得中国经济也好,中国企业也好,它的核心竞争力是农民工,包括我们这些我经常自嘲为高级农民工,因为小平同志把我们这些智力农民工印刷出来了,就像我今天打完点滴再到公司办点事到这儿来,所以我想我们这些人的工作方式跟农民工还是很相似的,所以这是中国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如果我们没有我们经济学家说的人口红利,没有城市化、工业化带来近六亿的人口在城市忘我疯狂的工作,中国哪来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何在呢?我在想,从企业的竞争力到我们中国经济的竞争力,我想30年改革开放,我觉得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这四个字,虽然我们没有一步到位解决企业产权的问题,但是我们实际上是靠引入竞争性的生产体系,让我们的财富也像泉水一样的滚滚流出来,只要有需求的,只要能带利润的,就能生产,不管是商品还是服务。所以在一个13亿人的大市场上,我们看到了经济的繁荣。

  我想与这个问题有关的是什么呢?就是说改革开放这样一个制度设计,也可以说是中国30年经济高速增长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在这样一个起点上,在我们讨论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论坛上,我们是需要我们这样先驱性的媒体探讨,美国这样的国家之所以有30年的经济繁荣和闻名,是因为有华盛顿杰克逊这些一批优秀的先驱人在考虑,支撑这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相信中国三十年五十年,甚至于三百年,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觉得我们的家宝总理在大会上满怀深情的说,中国需要有更多仰望星空的人,我相信我们在座很多代表能给我们这样一个核心竞争力问题有更多理性思考的答案。

  回到我们基金行业这样的一个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觉得基金行业之所以在中国1998年3月份开始,华夏基金最早成立了三家基金之一,明年阳春三月的时候就是我们的10周年。到昨天为止,中国A股市场的总市值是36万亿,流通市值是7.6万亿,而我们的基金是2万5千亿以上。应该说,我们资本市场大家经常在媒体上说,36万亿因为有一批航母下水,所以有28.4万亿主要是国家或者是法人股,至少暂时是不流通的,有一部分将来永远也不会轻易把控股权卖掉,所以真正支撑这个市场的,我相信在流通市场,在交易层这个层面,大家每天可以感觉到心惊肉跳,但是我觉得作为基金,在资本市场上引导价值投资理念,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我想这个也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资金行业为什么在10年的发展之中能够担当起中国资本市场这样一个核心竞争力的角色呢?我想无外乎它把现在资产管理行业这样资金持有人里面用手投票,在申购书里面随时可以用脚投票的机制,和我们投资管理人,投资增值的责任和义务,这样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现代资产管理文明的架构移植入中国,在中国落足生根,我想这是我们资金行业最重要的制度层面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个层面之下,我们借鉴了资产管理行业科学的投资决策流程,我们工业取证的方式来管理资产,管理行业,而不是听消息看指数去炒股票,所以无论在投资研究这样一个分层决策的体制,独立的交易体制,风险的管理,从事前,事中,事后以及合规的管理和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和内控体系上,我们跟西方的资产管理行业是接轨的,我想这也是我们这个行业基金管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我想这跟我们传统的自营模式,一般炒股票的模式有本质的区别,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国内的产品在刚刚推出的时候,虽然有银行的,也有保险的其他的各类产品,我们的广大投资人还是把信任的股票坚定的投向了资产管理行业,资金管理行业。大家说最近港股的大幅度波动,也带动了QD产品的波动。一个多礼拜前我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我也说了,本来QD产品的推出,也是中国的资金管理行业经过了一个小孩刚刚尝试游泳的开始,不值得大惊小怪,也不值得高歌猛进的大书特书,我们还是婴儿期,导入期,我们在中国的资本市场经过10年的摔打,然后我们尝试走出来。除了监管部门有一套严格的要求之外,我们每家推出QD产品的公司都是非常审慎和严谨的,都是选择了全球著名的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我们尝试借助外力和有效的机制来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但是不等于说中国的金融业,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一些先驱的公司尝试进入资本市场就意味着我们要战略华尔街,我们只是参与。在这个开放的全球金融体系下,华尔街欧洲的管理公司有,为什么没有中国资产管理公司的影子呢?每一个投资A股和A股资金的人都知道,一块钱的基金,在任何点上,不保证你没有低于一块钱风险真实的存在,为什么QD产品的推出一定是每一天值都是正的呢?所以这个产品赶上的港股大幅度的波动,又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我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个人都很优秀,说不定还有当时考试不及格的,60多分的,现在都做的很好。

  所以我想这就是在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试图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一个开始,我想这是关于基金行业谈到的一个观点,今天我看到也是我以前的老同事的发言极其简洁,我们基金管理公司靠什么在现有的机制下,8月份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组织了一个培训项目,我们去英国看了一些老牌的资产管理公司,我很明确的告诉大家,从他们的介绍我们参观和交流当中,中国的资金管理公司在投资研究估值定价的方法,组合的构建方式,投资决策的流程,交易的系统,甚至于风险管理的系统,我觉得我们不仅跟西方成熟国家的资产管理行业是形似,神也比较似,我们唯一不同的是,我们的资金管理公司目前没有管理认证,目前绝大部分都是国家通过的。除此之外,我觉得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除了这个股权的激励以外,基金行业从一生出来的那一天,它就是一个高度透明的竞争性的,那么赛马机制的这样一个行业,所以我们的基金经理,你要需要有顽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我想这个行业要求用竞争性的开放的手段,选择最优秀有竞争能力的这样的专业投资人员,用专业的投资方法去替中国的老百姓打理财富。所以我们前些年由于资本市场是激情的小儿麻痹症的腿,没有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所以中国的经济都是像高速奔跑的火车跑了30年,所以我说2006年或者2007年,资本市场的这样一次惊天动地的大牛市行情,是上帝给中国老百姓的一次补偿,精心的劳苦耕作的一次补偿。共同资金这种标准化的投资工具更是让老百姓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繁荣的一个很好的工具,这样的一个工具,这样的一个方式绝不是每年都有的。但是我们现在这一轮市场调整之前,我们很多投资人都陷入在牛市的亢奋之中,认为基金产品推出来一周或者一个月一定要赚到多少钱,如果赚不到50%或者100%就无法交待似的。但是想像,被誉为全球股神的巴菲特研究回报到了22%,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有什么理由你认为它每年能够有百分之百的回报。

  这个行业是什么呢?也是靠一个比较残酷的竞争这样一个制度框架来保证我们投资人的财富得到有效的增值,这个行业就是靠管理风险为大家打理财富。所以我想基金管理行业不是一个像我们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我们的注册资本金1.38亿,现在还是,但是我们今年管理费收入有可能接近20亿,我们的利润有可能接近10亿,我们只有300多名员工,所以我相信它不是财务资本,但是我们有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40多家大企业年金的投资组合,和中央银行的组合,我们在10年中,给我们广大的投资人现金分红250亿,公司有了规模和实力,我们就可以在中国的范围内,用市场化的机制,用有竞争力的机制,选择那些乐于为百姓奉献,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专业投资人员,在专业的平台上做专业的事情,这就是华夏基金管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华夏基金公司的宗旨是信任奉献回报,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张后奇先生,我们从张后奇先生的行动力当中可以看到中国基金业的竞争力在什么地方,当然从他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企业家是身不由己,但是又是乐在其中。享受着这样的成果,靠在办公室的椅子上微笑着喝杯茶,说好,出发,再往前走下一个目标,真是很佩服你们。

  其实在演讲当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中国资本市场蓬勃的发展,就是靠在座各位打拼出来的,但是这种现象真正能够持续下去吗?很多企业通过这个资本市场有一个超预期的增长,这种增长是否能够继续下去,在接下来的圆桌论坛当中,我们将探讨这个话题,跟股市当然有关系,我们接下来先看一个短片。

  播放短片

  主持人:个人对未来的预期会是什么样的变化,其实确实取决于我们个人本身,接下来在这场论坛当中,我们要谈的主题就是超预期增长的未来之路,有请美林亚太有限公司亚洲企业融资部总裁张玥先生担任本场的主持人。

  张玥:非常荣幸能够有机会参加这么好的聚会,我想如果我今天打点滴的话我也会坚持过来。在接下来的讨论当中,我们探讨的是超预期增长的未来之路。2007年资本市场是呈现了生机勃勃的气象,很多企业很多行业都通过分享资本实现了超预期的增长,这种增长背后支撑的力量到底是暂时的繁荣还是企业竞争力的提高,这种超预期增长能够持续多久,未来发展的态势如何,怎么样更好的利用全球的资本来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中国企业在分享海外资本的市场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些内容。接下来有请我们本环节的互动嘉宾交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温天纳先生;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事务部总经理张维东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裴长洪先生;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王小彬女士,有请各位上台入座。

  其实我们刚才在上面讨论,我们都觉得这个环节是蛮艰巨的任务。首先第一个问题,最近一段时间内,国内资本市场在进行一定幅度的调整,从整体的市场来看,今年的资本市场确实是上演了许多的神话,朝着蓬勃的方向发展,大家对于这种状态,在年初的时候是否有所预期?我们首先有请王小彬女士。

  王小彬:我们是一家在中国建设经营和管理电场的上市公司,在2003年11月份我们在香港上市,到了今天整整是四周年,我们的产能在四年当中增长到了四年前的8倍,我们的市值在四年当中增长到了四年前的10倍,如果你问我今年年初对股市的这种蓬勃发展会不会有预期,我想我可以说,对大势的预期是完全一致的,我觉得中国股市的蓬勃发展和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是密切相关的,在全球资本市场分为新兴市场和发达市场或者成熟市场,新兴市场当中,大家往往指的是亚洲(除日本以外),南美洲,欧洲指的是东盟,亚洲当然还有一个印度。那么在成熟的资本市场和新兴的市场当中,我想只有中国的经济出现了如此迅猛增长的势头,这是其他的国家和市场都无法比拟的,另外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在不断的提升。虽然如果你按财富五百强来比,我们还不是很多的企业可以进入到这个榜内,但是我想无法否认的是,中国企业正在迅速的崛起,无论是企业的能力还是企业的盈利水平也是世界上其他的国家找不到,既有这样的势力经济迅速发展,内需迅速的提升和企业核心竞争力迅速的提升,这样一个组合在全球是唯一的。因此这个大势我想肯定在我们的预料之中,当然这个市场当中的波幅确实是最近比较大,是很难预料的。

  张玥:非常感谢王小彬女士,我觉得她刚刚说的一个大的经济的环境,还有一个咱们中国企业自身竞争力的提升,确实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中长期持续性的蓬勃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支持因素。其实我本人也有些体会,以前在国外做资本市场工作的时候,看到有一些企业,10%几的增长率我觉得这个企业很不错,后来我到了香港做一些中国的企业,我就经常发现有20%、30%、40%,甚至100%的增长都是非常常见的。

  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我想请问社科院的财贸所的裴长洪所长,民认为在国外的贸易体系下,中国在海外的上市公司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您对于中国企业分享全球资本这条道路是怎么样的一个观点?

  裴长洪:你问的话题是中国企业的海外上市公司,这个还是讲中国企业怎么样更好的利用外国的资金和外国的资本,刚才上一单元的论坛说的是这个话,应该怎么做,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实际上中国企业到海外去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的意思是讲到海外证券市场去融资获得资金运用于国内或者是中国企业海内外经营事业的发展。另一个含义讲的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现在我们讲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含义是讲中国自己的资本走出去,刚才张后奇先生讲的QD是这个意思,就是说中国距离自己的资本到海外证券市场去进行参与资本市场的交易,这个是通过境内合格的机构投资者走出去。更多的是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直接投资,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直接投资,近两年也就是从2006年以来,有一个很大幅度的增长,中国随着人均GDP的增长,中国的资本,特别是我们的外汇有了很大的增长,因为中国需要把自己的资本输出到海外市场去建立中国自己的海外生产经营机构,也就是十七大报告里讲的中国要培育自己的公司,才能够配置全球资源。所以怎么样利用海外资金也好,利用海外资源也好,都讲的是一个命题,也就是说中国企业和中国人在未来如何更好的,更有效的配置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大量的吸收外国的资金,包括中国企业去海外上市,让人家的资金进来,一方面我们企业走出去,把我们的资本投到境外去,这里也包括中国居民自己的资金。那么这些都是2006年以来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当中迈出的很大步伐的一些具体的措施,目前还在积累经验的阶段。

  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还不能够大踏步的走出去,还有很多障碍,这个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克服。当然也还需要这个世界真正能够变成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世界,这个世界上虽然说贸易自由化大家都在高喊,但是世界上还不自由,谢谢。

  张玥:非常感谢裴所长非常独到全面深刻的观点,确实是,在我们做很多资本运作,包括帮中国企业从海外融资也好,或者帮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当中也好,我们确实觉得近年来在这方面中国的整个企业都发生了一个结构性的变化。接下来一个问题我想请问交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温天纳先生,作为国内交通银行控股的子公司,交银国际主要是从事境内中国企业的境外融资业务,那么在近期内,太敏感的一个问题,有哪些特质的中国企业是您比较感兴趣的?

  温天纳:我开始先说说我们的一些想法跟理念,我在国际投行工作了16年时间,我们过去接触过不少上市的公司,都接触过很多专业的教授跟国企的独立董事。所以本身来讲,我在年初的时候受到交银领导的邀请,我们正式组建成了交银国际,本身来讲,从理念上来讲,我们感觉到中国不可以长期的依赖于国外的那些投行,有了这个平台之后,我们到其他境外的一些金融机构去。我们本身必须要发展自己的投资银行,有自己的方向,我们交通银行本身来讲就是强调平衡这个方向,另外我们看到一个不平等的现象就是说,比如说外资很多时候都是一些招商融资,很多时候中国的企业去境外投资的时候,本身来讲,我们交银国际的成立跟我们中国的企业搭建一个平等的平台。

  针对我们的客户各方面来讲,我们现在主要是针对一些企业境外融资为主,但是本身来讲市场又不断的变化,但是我们看见真正是优先A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可以融资到更多资金的话,我们当然是不会反对的,所以本身来讲,我们企业不会直接的参与融资的合作,让投资资金进这个企业,让企业做大做大,然后一年两年,到时候再想想去哪个地方上市。但是本身来讲,今年我们看见的我们的客户,本身集中在国企,民企的也有很多,很多时候境外投资银行,或者今天的企业上市融资,最简单的例子,我们看到,在这个里面经常会找一个中国的投资银行,本身来讲这些国企和民企的融资当中,平衡这个角色是我们的工作和理念。

  张玥:我相信您也接触过很多国内的企业,您在跟它们的接触过程中间,您是怎么样去认识香港的A股市场的?您认为中国的企业比如说到香港,他们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温天纳:关于港股市场,其实过去几年我们发现环境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前几年我们谈一些经贸的融资挺热烈的,今天他们对港股的融资态度上有了一个比较大的转变,昨天我跟另外一个专家探讨,他们对我们有一个强烈的不同的意见,但是本身来讲,我们看到很多国内的投资者都是把眼光放在港股投资方面,上半年港股公司可能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是他们底子厚,当时达到差不多一个月之内两三倍的水平,一个比较有序的说法就是说,过去香港用十年的时间从一万点涨到两万点,但是过了一个月的时间,两万点到两万二千点,当然刺激了很多企业有兴趣重新到香港上市,我们看到阿里巴巴在香港的表演很亮丽,但是我跟企业来说,作为企业来讲,独特的卖点这是最重要的。本身来讲,我可以直接的说,现在香港的市场对他们来讲是提供了一个选择,目前来讲,上市他们的渠道很多,所以企业最主要的就是把自己的业务做好,这是最重要的。

  张玥:非常感谢为什么分享的这些意见,也希望我们能中西合璧,协助中国企业走向辉煌。我想大家可能都知道首创集团,我想请首创集团的张维东先生为我们分享一下。

  张维东:我们首创股份作为在国内上市的公司,我们更了解在国内市场的表现。首先中国经济持续的发展,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也是大幅度的增长,这个直接的表现就是国内企业涌向国际的发展速度,其次股改以后,导致了公司的活力股市化,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对于这种经营本身的能力以及他们对于公司经营的精神,实际上是股市很支持的,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另外大家也发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大批的在海外上市的公司逐步的回归A股市场,也导致了国内公司稳定性收益整体的提高,包括大家也知道,在国内上市的公司首先它是各个行业里面的龙头企业,也构造了自己的发展区域。它的发展实际上也带动了一个行业自身的发展,它的提升也是保证了整体的国内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所以我觉得这种企业的竞争力应该是一个持续的发展,因为毕竟国内市场随着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大规模的企业占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应该是越来越好的一个趋势。

  张玥:谢谢张总,从我个人的观察来看,首创作为龙头企业,我觉得这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非常显而易见的,这个问题确实是比较大,也比较难回答的问题。现在我们再听听我们的王小彬女士的看法,今年中国经营报社推出的2007年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上市公司,我想请问一下您的意见。

  王小彬:我觉得企业想在资本市场有良好的表现,首先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当然资本市场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的宏观环境,但是这个环境也必须靠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够充分的真正的运用起来。我们在评选的亚洲能力行业当中,被评为发展最迅速的能源公司,在全球的能源行业当中,我们是排名第四,发展最迅速的公司,我想这和华润电力核心竞争力有非常重要的关系,所谓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要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战略,在战略的指导下,我们才开展具体的计划,不是我们随着市场的发展一步一步的来决定我们要做什么,而是一开始就已经非常清楚的决定,根据我们自身的能力,我们存在的环境当中,我们到底应该在中国做什么。除了有清晰的战略之外,我们还必须有非常实际的业务运作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比如对于我们能源企业来说,成本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能源产品的价格往往是国家严格控制的,在产品价格控制的前提下,唯有发挥自己的成本控制能力,在建设期和运营期都能够良好的控制成本,保持质量,我们才能够获得比市场平均更为优秀的,更为令人满意的成绩。核心竞争力也表现在企业的治理,我们叫企业管制,我们在香港上市,当然没有一些方案的直接影响,但是香港也是一个比较规范管制的资本市场,我们在这个环境当中,我们把它看成是外部发展的一个动力,规范的管理不是一个企业的成本,而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比如说西方推出的内部审计,做出一个非常好的内部审计这样的企业的职能,本身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举一个例子,不仅可以保障企业能够规范的运作,而且能够充分的非常经济的利用我们的资源。

  另外核心竞争力还表现在我们和资本市场的沟通,因为只有让股东非常的了解我们到底在做什么,未来的发展计划赢得他们的支持,才能够为我们自己的发展获取充裕的资金。当然资本市场在最近几年一直表现的非常的蓬勃,但是我想就是在这样蓬勃的市场环境下,也只有好的公司才能够真正的利用好这个环境,我们在短短的四年当中,除了IPU之后,在上个月,在几个小时之内就获得了资本市场注入48亿的港币,为我们在国内大规模的进军煤炭行业提供了资金,当然我相信资本市场不可能永远都是有优势的,不可能股票价值永远只向上,不出现波动或者其他的变化。但是无论资本市场的好外坏,只有那些具有核心力的企业才能够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都获得令人满意的回报率,才能够获得可持续的高增长的能力。当然当资本市场向下的时候,有良好的管理的企业,才能够充分的利用市场环境不利的情况下,比如说开始大规模的并购。

  张玥:谢谢王小彬女士,华润电力作为基础能源方面的公司,综合竞争力对于我们对未来经济持续性的发展也非常的有信心。其实咱们之前也提到,我一直认为,一个企业的上市其实就是搭建了一个融资平台,不管是在哪儿,其实这是迈向资本市场的第一步,我有的时候想这个比方并不是很恰当,其实上市有点像婚姻,不能因为是结了婚了有不去经营这个婚姻,就有被抛弃的危险。接下来我想就同样的问题听听裴所长的看法,今年的资本市场表现非常的优异,您认为是暂时的还是有企业竞争力真正提高的表现?

  裴长洪:大家很关心这个热门的话题,我也只能说说我个人的看法。大家可能关心的就是说未来股市的走势会怎么样,07年的表现确实是的景气,我个人的分析,今年的景气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认为有四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刚才嘉宾讲的,他用很富有激情的话说,就是中国人辛勤耕耘的结果,这个话第一个原因是中国人民的收入确实这几年增长幅度比较快,中国人民收入的增长大概有两方面具体的表现,一方面就是我们从国家统计数据上可以看城市、乡村人均收入的增长这两年都是表现很好。中国人民的收入增加还表现在对外经济方面,对外经济方面就是我们有大量的贸易顺差,我们有大量的出口,出口增长非常快,这些外汇收入也是中国人民收入的组成部分,因此中国人民收入的增长是我们股市景气的一个最基本的基础。那么我们现在股市的流通市值按照刚才张先生说的7万多亿,据了解,我们现在流通市值里面散户占的比重很大,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的机构投资者还不够发达,同时也说明,确实中国居民成为参与中国股市交易的很重要的一支生力军,这也说明这是一个基础。第二个方面,就是确实我们的金融货币供应量这两年有很快的增长,也就是通常我们讲的流动性过盛,银行资金出路,可贷资金比重很大,需要寻找出路,股市、房地产市场成为投资的一个重要方向,这是第二个方面。第三个原因应该说我们的企业这两年的市场环境比较好,因为中国的建设规模始终保持了增长25%到26%的势头,市场环境很好,特别是上游企业增长状况更好,这到底是企业竞争力提高了还是什么原因?我想这样评价比较中肯,就是企业在这种市场条件下竞争力是提高了,但是它能不能经受考验还有待于观察,现在还只能说是多数企业的经营状况比较好,因此我们的上市公司的基础比较好,这是第三方面的原因。第四方面的原因是我们目前资本市场还不完善,简单的说,我们还没有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而且沪深股市,这两个股市依我的看法容量还比较小,我们推进新股上市的工作还有很大的空间。因为股市市场容量相对小,也使股价增长幅度比较快。

  综合这些条件来看,应当说正面的因素大于负面的因素,因此我同意刚才王女士的判断,应该说我们的资本市场总体形势是向上的,是有一个比较好的预期,但是我们在这中间会有一些波动,这些波动是很正常的,就是刚才我讲的,我们也有一些负面的因素,就是说我们资本市场不完善,我们资本市场容量很小,会表现为价格上升过大,这种过大就需要有一个调整让它回落,所以会出现不断的调整和回落,但是我个人认为,股票市场的总体好的预期,向上的预期会仍然持续下去,这是我的看法。

  张玥:谢谢裴社长深入的分析,刚才张总说这个问题很难,我觉得你们三位回答的一个比一个精彩,我们最后一个问题,可能是最难的一个问题,也是接着刚才说的这个问题接下来,我们先把最难的问题留给咱们的证券方面的专家,我想请问一下温总,您觉得对于未来国内国外的资本市场的发展,有没有一个预测和判断,我再次申明一下,这个绝对代表个人意见。

  温天纳:今年股市的发达对于增加中国企业竞争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身来讲过去几年我们看见不同的情况,今年的情况非常特别,同一家企业,同一个指标,这家企业三年前是融资,今年在香港市场和国际市场融资翻五六倍,三四十亿没有问题。本身要增加中国企业的竞争能力,它的优势应该是在增加值,在品牌方面有了新的资金,进入中国的一些企业,如果把它们的一些价格提升的话,对企业的增长会起更大的作用。对于香港资本市场有什么看法,基本上在上半年三四月的时候已经达标了,中国市场包括香港过去的市场是一个超预期的指标,所以现在来讲的话,可能市场的调整我觉得是健康合理的,从指标来讲,现在的水平同年初比较还是比较健康的。在明年的指标来讲,我们觉得明年会是一个黄金时间,当时我们有一个预测,就是说当时港股在8月份,大概是2万点的水平,当时我们预测在两年内会达到三万,A股市场,当时我们看到两年内达到8千点,我想这个道路不是直线的,中间可能需要调整。所以本身来讲,在资本市场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对中国企业增长本身的竞争力变成更好的工具,因为本身资本市场都是要向前发展他们的竞争能力,提升他们的竞争能力,这方面是最重要的,上市是一个开始,并不是一个终结,所以我觉得未来几年,对中国企业来讲,应该是更好的黄金时间。

  张玥:谢谢,王小彬女士,您对未来中国的资本市场是什么看法呢?

  王小彬:总的来讲,我觉得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未来的经济才能会保持迅速发展的势头,中国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进一步的提升,所以在未来可预见的阶段,我相信未来资本市场依然会有良好的表现。特别是最近我们也注意到,很多问题的发生,虽然对港股来说造成了巨大的波幅,但是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站在我们的角度看到有许多欧美市场的资金开始流向亚洲,到亚洲首选的地方还是中国市场,所以我们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的资本市场大中华地区依然会有非常好的表现。但是不排除在不同的时间点,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会出现比较大的波幅。

  张玥:张总的判断呢?

  张维东:随着全球市场经济的一体化,是流动的,国际和国内市场都是波动的,总的来说我个人认为,面对国内的股市我只能提一个愿望,我希望中国的企业能够跻身于世界五百强,跟世界大的公司竞争排名前列。

  张玥:非常高兴看到我们的龙头企业这样的预期。接下来我们还有几分钟的时间,不知道下面各位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各位嘉宾。

  问:我想请问各位嘉宾一个问题,如果是国内A股与海外同步上市的公司而言,如何避免或化解由于国内政策性调整导致的风险,向国外板块的传导或者是国际金融的不确定因素对国内股票市值的影响,谢谢。

  温天纳:本身来讲,我觉得不管A股或者H股本身都是同一支股票,影响股票的因素都会影响这些,我们过去不少的H股都是大幅度的偏低的,所以看看究竟A股可不可以把股价的话语权驳回,这是最主要的实验。如果这次先A后H,H股的价值还是比较走低的话,我个人的看法,这个对H股未来上市有很大的压力,但是对于企业来讲,理论上应该是选择一个融资比较多,比较高,比较好的平台,这个就是一个企业之后的一个选择。

  张玥:由于时间紧迫,我们不能再进行其他的问题了,非常感谢各位嘉宾的回答,我们也希望我们国内的企业能够练好内功,取得资本市场更多的支持,使大家携手走向辉煌,谢谢。

  主持人:谢谢主持和我们嘉宾的探讨,接下来我们颁发2007年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境外上市公司,这是经过四个多月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得出来的,非常具有权威性。在刚刚介绍当中已经发布了这一份报告,我们对于在港股市场的交易所表现最为优异的公司颁发奖项,分为两组进行颁发,第一组是2007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境外上市公司,也就是在纽交所、纳斯达克、伦敦交易所、东京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有请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大中华及东亚区主管杨戈先生,大家欢迎。

  杨戈:非常感谢今天来到这里颁发境外上市公司的奖,我想主办方的这个定义已经非常的明显了,就是说把香港股市已经定义成相当于境内的股市了,所以香港不算境外市场,其他的才算境外的市场,这个非常有代表性。下面我来颁发2007年中国最具竞争力境外上市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有限公司,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网通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分众传媒控股有限公司,让我们大家鼓掌祝贺。

  主持人:有请获奖公司代表上台领奖,接下来我们请开奖嘉宾,中国经营报社有限公司李佩钰女士为获奖者颁奖。

  现场颁奖

  主持人:感谢开奖嘉宾,我们请谭总代表我们这一批企业家和公司为我们讲两句获奖感言。

  谭智:相比之下我是最小的公司,我希望把自己的公司做的更好,确实这是一个方向,从一个非上市公司到一个上市公司这是一个阶段性的跳跃,跳跃到这个台阶上要求更高更严,潜力和空间更大,希望中国有更多的上市公司在明年有更大的市值,我们的市值可能是刚才这几位获奖企业的零头,预祝我们做的更大。

  主持人:谢谢,接下来我们要颁发的是2007中国最具竞争力的港股上市公司,接下来我们有请香港交易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任光明先生为我们开奖,大家欢迎。

  任光明:大家如果关注一下香港政府提法的话,我们是把香港作为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个定位是很明确的,我现在很有幸来宣读一下获得2007中国最具竞争力的港股上市公司名单。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谢谢。

  主持人:恭喜以上企业,有请获奖企业上台,同时也有请我们的金碚社长为我们颁奖,恭喜。

  现场颁奖

  主持人:恭喜各位,也谢谢各位,在这里请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岚女士,帮我们讲几句获奖感言。

  李岚:首先感谢获奖企业,也感谢《中国经营报》和重要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举办这样一次有益的活动,我代表联想集团,其实我记得在几年前的时候,我就曾经在香港接受过这样的奖项,当时是去领取一家海外的媒体公司,当时是英国的一个投资者关系这样的杂志来评选的最佳上市企业的奖项。它反映的是投资者的视角来看待企业的竞争力以及企业的发展潜力,所以我觉得今天的中国媒体和中国的研究机构能够引进这样的理念和用一种投资者的视角来评价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进步。同时其实过去很多人也都认为联想集团海外发展或者是国际化是从我们换标开始,或者是做奥运开始,或者是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开始,但是实际上我们自己的体会联想的国际化是从1994年海外上市开始,也就是在香港上市开始,因为在香港上市使得我们这家非常本土的中国企业全面的引进了香港市场的法律、财务、审计等等各方面的专业理论管理我们的公司,以及以投资市场还有投资者的视角评估我们的价值,这样的话使我们的企业走上更加规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也希望更多的中国企业不管在哪个市场上市,都可以更加规范,更加迅速的成长和规模化的发展,谢谢大家,感谢《中国经营报》和中国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主持人:感谢大家。在这里要恭喜从早晨到现在获奖的所有企业,我们在全球化的浪潮当中,其实我们发现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务瞬息之间很多就转变了,好多转眼之间沧海桑田就出现了,其实这样的前景这个世界很快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在全球化的规划当中,没有一个人能够逃得过,不管是国家企业人,跨国企业的CEO或者是企业领导人都必须面临这样的转变,但是我们很高兴的看到,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当然当中有所有企业的奋斗,我们看到在全球化的过程当中,在经济的变化当中,有你们的存在,而你们在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一分子,感谢各位今天莅临论坛现场,谢谢大家,散会。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