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曹玉书:中国经济发展与金融产业安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6日 16:04 新浪财经

  北京交通大学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产业安全论坛于11月2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以“关注金融产业安全 共促经济和谐发展”作为本届论坛主题。以下为国务院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曹玉书做“中国经济发展与金融产业安全”演讲全文。

  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7%,造就了近代中国史以来的辉煌。如何保持良好的快速发展势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中国未来的发展,既有许多有利条件,包括巨大的市场潜力,良好的发展基础,日益成熟的宏观管理等等。也存在必须直面的困难和挑战。一是石油天然气和重要矿产资源的瓶颈约束;二是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三是如何防止经济增长出现剧烈波动;四是金融产业安全问题特别值得重视和解决。这里,主要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谈一些对金融产业安全问题的看法。

  自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国际经验一再表明,经济危机与金融波动分不开。20世纪以来,世界上大的经济金融危机发生20多次,其中突出的有1929年大危机、两次石油危机、拉美债务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美国次级债危机。特别是20世纪末以来,不少国家的经济问题更多地通过金融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如股市和楼市泡沫破灭,国际收支严重失衡、资本大量进出、汇率大幅波动和债务危机等,而且还发生过多次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事件。金融危机爆发得越来越频繁,而危机之后给所在国造成的损失以及经济倒退也越来越严重,拉美与日本都有“失去的十年”,平均经济增长率都只有1%左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给韩、泰、马、印尼等国造成的经济损失近6000亿美元,这些国家按美元计算的人均收入水平一下倒退10多年。

  回顾金融危机的历史,我们发现,金融危机的频繁爆发与当今世界金融产业的迅速发展是密切相关的。20世纪后期以来,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极大地改变了并将继续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环境和发展。国际金融业加快了并购和整合的步伐,其业务向着综合化、国际化和高科技化发展,出现了全能银行、跨国金融集团、网上银行。这些新趋势、新特点使得金融安全问题更为突出。一是大规模的银行并购潮改变了国际银行业的竞争格局,使得一国或地区的银行业务将由少数几家银行所控制,国际银行业趋向垄断,甚至可能导致一国的金融命脉把握在其他国家金融寡头的手中。二是金融自由化由放松利率管制到放松金融业务管制,再到放松资本项目管制,使得阻碍资金跨国流动的藩篱被不断拆除,防范金融风险的防火墙也随之出现缺口,规模巨大的国际游资在各国金融市场迅猛游走,严重冲击发展中国家脆弱的金融体系。三是金融全球化、金融混业经营和金融创新工具的广泛使用使得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逐渐消失、各类业务相互渗透,加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也使得金融风险传递更加迅捷,埋下了金融动荡的潜在风险。

  金融风险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中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决定了金融风险的内生性。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金融业存在三方面不稳定因素:一是国际竞争的剧烈冲击。在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向好,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推进人民币可兑换,“发展、改革、开放”不断迈上新台阶的新形势下,外资金融机构蜂拥而入,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国外金融巨头的进入对金融机构特许权价值将产生极大冲击,而资本管制的放松和将来实行货币自由兑换可能使国内宏观经济面临许多新的问题,比如过度资本流动、货币替代、资本逃避等等。二是金融企业内在竞争力不足。瑞士洛桑管理发展国际学院和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年度国家竞争力报告显示,我国的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排名一直比较靠后,在半行政半商业的构架下,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和激励机制距市场化的要求还相差较远,体制方面的问题使银行的业务能力和产品创新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今年是我国兑现加入WTO承诺,金融业向外资全面开放的一年,外资金融机构将与我们展开直接的全面竞争,这将是一场凭实力决定胜负的争夺,金融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将直接导致风险控制能力不强。三是金融管理体制有待完善。监管法制有待健全,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尚未建立,多元化的监管体系仍未确立。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混业经营的大趋势下,中国的分业监管模式可能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虽然

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不少问题,但是,国民经济多年来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累积的金融风险。一片繁荣、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容易让人麻痹。中国没有发生金融危机,并不意味着中国金融业的脆弱问题不严重。当前,值得关注的问题,我着重讲两点。一是通货膨胀预期。应该说,通货膨胀是总需求严重大于总供给的结果。但目前看来,社会总供求是基本平衡的,目前物价上涨是结构性的,还不能说发生了通货膨胀。今年上半年CPI同比上涨3.2%,7、8、9、10月则同比上涨5.6%、6.5%、6.2%和6.5%,增速已经接连刷新10年多来的高点。这使社会对通货膨胀预期不断加深。加之目前存在的信贷投放过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等问题尚未解决,特别是信贷投放过多和投资增长过快交相推进,最终可能改变社会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的格局。二是资产泡沫。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人民币升值
预期、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火热不但吸引了跨国公司来华经营投资,也使得中国成为国际游资投机的天堂,大量国际资本经由各种渠道进入国内,使得在一定时期内货币的供给弹性极大,利率调控效应下降,集中表现为流动性过剩。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经济的高增长,但伴随而来的楼市、股市等资产价格的暴涨,资产泡沫化的可能性增加。这些金融债务合同中以外币计价的占相当大比例,且期限较短,一旦基本经济因素出现转折,在泡沫经济破灭的预期下,可能会集中变现外逃,从而引发金融危机。通货膨胀问题和资产价格泡沫问题是相关联的,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1997年10月7日向美国众议院发表演讲时就提出“通货膨胀再度出现毫无疑问是我们近几十年来维持经济平衡增长的巨大威胁……,希望美国股市会像过去的几年那样继续上升,很显然是不现实的”,他认为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之间可能存在一种联系。因为资产泡沫的形成,会对总需求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经济中的供求平衡,最终会引发通货膨胀,而一旦资产泡沫破灭,会严重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引起通货紧缩。现在政府除了关注通货膨胀,也开始关注资本市场,采取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于调控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都起到了一定作用。

  马克思有一句很著名的话:“货币是经济运行的第一推动力”,金融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血液和现代经济的核心,其产业安全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为过,特别是在经济金融全球化时代,经济安全同军事安全、领土安全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是保证整个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完善的金融体系可以吸收经济体的大部分外部冲击,但是中国金融体系目前的发展程度还不具备接受这种冲击的能力。当前,金融领域有三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信贷规模过大与中小企业“贷款难”交织在一起。这个问题喊了很多年了,国家有关部门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但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特别是西部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依然很突出。郑新立主任做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他说我们现在银行的结构实际上就像身体只有主动脉,缺乏毛细血管,因此金融血液不能输入到微型的金融体系当中。所以要发展股份制中小银行,从这个方面努力,满足各个地方需要。我很同意这个观点。二是直接融资比例较小与“股市热”并存。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是中国金融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扩大股票、债券等证券市场规模,也是方向。但如何稳健地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则是一个问题。截止2007年11月12日,沪深两市账户总数达到1.34亿,A股总市值超过30万亿,证券化率超过140%,比一些发达国家还高,日换手率指标也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反应了投资的短期性和投机性。而以市盈率指标为参考的股市估值水平则比国外市场高出一倍以上,甚至接近80年代后期日本和台湾股市泡沫化时期的市盈率水平。当前,个人投资者持有的流通市值占到总市值的60%,大量没有经验的个人投资者参与进股市,甚至部分企业和部分银行资金曲径入市,风险很大。三是大量中低收入居民买不起房与“房地产热”的矛盾。近几年,我国大中城市

房价持续上涨,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过大。房价收入比,房价房租比,投资性需求占购房目标比重等指标已远远高于可比国家和地区水平和国际警戒线,而房地产贷款和住宅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其中的风险也不容忽视,日本、台湾地产泡沫破灭和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教训值得我们注意!

  对于保证金融产业安全,我简单讲讲我的几点思考:

  第一,良好的经济运行状况是金融产业安全的前提。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就是具有一定的波动性,而经济运行的剧烈波动则是引发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的主要因素。在宏观经济环境很好,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金融问题就会隐藏起来或被冲淡,大家也不太关注金融产业安全问题;而当经济增长放缓或者停滞时,金融问题就集中凸现出来,“水落石出”。历史经验表明,经济运行的大起大落会严重危害金融安全。所以要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健康运行,为保证金融产业安全创造条件。

  第二,企业微观基础的加强是金融产业安全的根基。企业盈利能力直接影响了金融企业的资产质量,上市公司绩效不好,“光圈钱,不分红”,这个市场就是投机的市场、炒作的市场,好不了!贷款企业效益不好,银行的呆坏账自然就高,企业经营的风险最终会通过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转移给整个社会。所以我们强调要培养和增强企业竞争力以及抗风险能力,以利于提高金融资产质量,促进金融体系健康发展。

  第三,金融企业的内在竞争力是金融产业安全的核心。只有提高中国金融企业的内在竞争力,才能应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激烈的国际金融竞争的挑战。中国金融企业需要切实搞好股份制改造,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这是构建微观基础的根本途径。适度扩大金融企业规模,在支持中小型民营金融企业发展和壮大的同时,积极发展一批资本雄厚、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金融企业集团。大力拓展金融企业的业务,扩大市场份额,打牢风险管理的坚实基础,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稳步增强自身竞争力和控制力。

  第四,金融管理体制的完善是金融产业安全的保证。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继续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竞争力。金融业改革的方向是市场化,同时还要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管理体制。从国际范围和发展趋势来看,随着金融市场化和自由化,放松管制和加强监管已成为当前一个世界性潮流。建立完善的金融管理体制涉及到法律体系建设、金融监管组织体系和监管技术制度体系。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人民币汇率机制更具灵活性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建立这种更加灵活的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好处是,可以使中国政府更加有效灵活地发挥货币政策作用,更加有效地掌控宏观经济,也能够进一步减少投机资本向中国流入。要将利率市场化政策作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促进金融稳健发展的核心部分,这对解决“贷款难”问题也很有帮助,但不能急于求成,应依据改革的配套性稳步推近利率市场化改革。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