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上午会议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4日 17:15 新浪财经

  2007年11月24日,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暨“2007年亚洲银行竞争力排名”报告发布仪式在北京金融街威斯汀酒店隆重举行。以下为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上午会议实录。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在这里跟各位见面!这里是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暨“200年亚洲银行竞争力报告”发布现场。首先我谨代表主办方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最诚挚的欢迎!

  即将过去的一年,2007年是中国结束WTO过渡期后的第二个年头。伴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全面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世界一流银行在中国设立了子公司,日益融入我们脚下这块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热土。与此同时,已经在国际资本舞台上展现出全新形象的中资银行,在加强自身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应对同外资银行正面交锋的同时,也正在不断通过设立国外分行和跨国并购等方式到海外去拓展。

  过去一年,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和美国次级债危机连接冲击世界金融市场,但中国银行业依然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国际金融界一个独特而亮丽的标志,令国人自豪、令世人羡慕。但是同时也有很多的担心,有人说中国的金融业开放到今天,在全球的危机下显得非常的脆弱,有朝一日也可能会出现像日本那样的状况。那么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对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深入研究,对中外资银行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展开深入讨论,具有特殊的意义。

  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21世纪经济报道是中国屈指可数的顶尖商业媒体之一,香港中文大学和中国人民研究生部是生于卓著的亚洲高等学府。即将发布的2007年亚洲银行竞争力报告,已经是21世纪经济报道委托学术机构独立进行的第二次亚洲银行竞争力研究,它标志着国际竞争理念已经全面渗透到中国经济的各个层面,引发了企业界、学术界以及新闻界等领域的广泛关注热潮。

  应该说不仅仅是中国,全亚洲银行业都在进行改革。全球经济的重心正在向亚洲偏移,应该说亚洲是世界的速度、中国是亚洲的速度,亚洲经济的未来,离不开世界一流的金融服务和商业银行。而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这次盛会,也一定会成为亚洲金融业融会交流、高峰对话的一个再恰当不过的平台。

  好、下面请允许我介绍一下今天站在这个特殊平台上出席的特别嘉宾: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监事长胡怀邦;交通银行董事长蒋超良;中国广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深圳发展银行行长肖遂宁;中国民生银行行长王浵世;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罗哲夫;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公司董事长、南方日报社社长杨兴锋;银监会政策法规部副主任刘小勇(音译);江苏银监局局长周忠明;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吴家曦;日本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瀨口清之;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副主任罗锐;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副司长张涛;银监会监管二部副主任周民源,欢迎各位!

  出席今天会议的嘉宾还有:

  交通银行副行长钱文挥;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解职春;招商银行副行长张光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副行长刘信义;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副主席吴长根;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政总裁符致京;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刘淑英;日本瑞穗实业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铃木完;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林志民;渣打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尹英光;友利银行(中国)运营战略部部长姜周锡;南京银行董事长林复;重庆银行董事长张复;徽商银行行长李和;北京银行副行长许宁跃;吉林银行副行长程松彬;江苏银行行长助理朱其龙;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何佳;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长江商学院教授周春生;香港中文大学副教授谭安厚;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高级经济师康以同;云南红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武克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21世纪报系总编辑丘克军;21世纪报系执行总编辑沈颢;21世纪经济报道创办人、主编刘洲伟;21世纪经济报系总经理陈东阳。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主持人:下面有请本次会议的主办方——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公司董事长、南方日报社社长杨兴锋先生致辞。有请!

  杨兴锋: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应邀出席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暨“2007年亚洲银行竞争力排名”报告发布仪式。我谨代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和本次大会组委会对各位朋友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亚洲银行竞争力研究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21世纪经济报道发起,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已经连续6年入围中国最受尊敬企业50强,并两次获奖,旗下的21世纪经济报道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最具价值品牌。2006年21世纪经济报道联手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联合进行的亚洲银行竞争力排名研究,以同年11月25日召开第一届亚洲金融年会,并隆重发布2006年亚洲银行竞争力排名研究报告。

  这个报告的数据填补了中国大陆权威的银行竞争力排名的空白,标志着国际竞争理念已经全面渗透到中国经济的各个层面,引发了企业界、学术界、新闻界等领域的广泛关注,同时也赢得了全亚洲银行业同仁的关注。

  新闻创造价值,作为国内顶尖的财经媒体,寻找中国商业银行的坐标,一直是21世纪经济报道的理想和责任。在第一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2007年21世纪经济报道再一度联手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共同举办,再度进行亚洲银行竞争力排名的研究。这个项目自2006年启动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在此我首先要对2007年度研究的两大学术机构,香港中文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以及往届报道的合作方之一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对2007年亚洲银行竞争力研究学术委员会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同时我还要特别感谢接受研究问卷和现场访问的亚洲各国商业银行的高管。感谢参与中国内地商业银行客户满意度调查的1000多位社会公众。

  我们希望这次亚洲银行竞争力研究报告公布以后,能够提高来自学术界、新闻界的普遍和建议,能够引起各国商业银行的广泛关注,共同促进亚洲银行业的健康发展。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杨总!现在我们要请出第一位特别的贵宾,中国人民银行的副行长苏宁先生。苏行长已经连续两届莅临指导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这也显示了中国金融监管高层对此次亚洲银行竞争力研究项目的高度支持与认可!

  苏宁: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参加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暨“2007年亚洲银行竞争力排名”报告发布仪式。这是一次中外资银行的交流合作和共谋发展的盛会,我谨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对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银行业已经走过了整整6个年头,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之初,许多机构和新闻媒体,对我国银行业做出了种种悲观的评论,国内不少人对我们银行业的未来充满了担忧,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坚持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银行业历史遗留的问题,推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

  经过努力我国金融重点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国有商业银行股份改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中行、建行、交通银行等等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并且成功上市,初步建立了相对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逐年改善,风险控制能力明显增强。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产权模式、组织形式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历史包袱有效化解、服务三农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批中小商业银行成功上市,同时在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实现。提高了商业银行存贷款的自主权,加强了资产负债管理。

  近年来商业银行积极主动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范围,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日益多样化的金融服务。特别是中间业务迅速发展,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各界不断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同时商业银行从我国社会注意经济发展全局出发,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配合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对高能耗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方面的转变。加大对中小企业就业、助学农民工等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总体上说,我国银行业正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日益增强。

  一些商业银行已经进入了国际银行业前列,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银行业成为国内外最看好的行业之一,女士们、先生们,我们正处于一个新的伟大变革的时代,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全球化深入发展,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同样前所未有,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一系列两难问题,在发展迅速和矛盾凸显并存的阶段,金融业如何更好的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是摆在我们每一位银行家面前的重要任务,同时中资银行与国际一流银行相比,在公司治理、经营机制、经营创新和盈利能力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作为中央银行,我们将努力为银行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进一步支持中资银行改革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继续奉行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的政策,促进中外资银行在竞争和合作中快速发展。

  最后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苏行长的致辞!现在我们进入本次会议的第一个环节“银行家论坛”,论坛的主题是“交锋”中外资银行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今天我们请到的第一位演讲嘉宾是——交通银行董事长蒋超良先生。

  蒋超良:谢谢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我很高兴能够和大家一起看到中外资银行发展与合作的问题。我感觉不管是中资银行的国际化还是外资银行的本土化,都是银行业全球化发展的具体表现,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围绕这个主题我想和大家探讨几点看法:

  一、中资银行国际化和外资银行本土化的趋势不可逆转。近年来中资银行的国际化呈现三个特点:一个是海外结构布局不断加快。2005年以来中资银行先后在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与中国往来密切的国家和地区,以及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设立了十家左右的海外分行,随着机构的增多来自境外的利润贡献度显著提高局统计大型银行平均达到了5%到10%左右。这个数据还不包括中国银行。二是采取并购等方式实现快速的扩张,融入当地的市场。近两年来海外的中资银行并购额超过了100亿美元,发挥境内外协同效应,抓住高速发展的机遇推动全球业务的资源共享,带动境内外业务的同步协调发展。在中国银行业走出国门的同时,在华外资银行本土化进程也在迅速的推进。具体说也有三个特征:一是外资的法人银行数量增多,结构布局步伐加快。目前外资法人银行达到15家,占全国外资银行的比重超过了80%。除中心城市之外,外资银行加快了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发展。二是更多的使用本土人才。外资银行现在开始从本地聘请中高层的管理人才,并建立后备人才的本地培养机制。三是注重实施本土化的服务措施。很多外资银行开始设计金融产品,并有意识的加大了品牌宣传的力度。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构成了中外资银行跨境经营深刻的背景,随着中国逐步放松外汇管制,以及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实施,这个趋势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二、中外资银行在实施全球化战略中可以做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在经过银子、上市等一系列改革之后,中国国有大型企业的国有自己充足率在12%左右。为中资银行实施海外扩张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尽管具备了上述的优势中资银行就可以凭自己的力量完成国际化战略改造,我认为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借鉴外资银行的经验:

  1、借鉴外资银行国际化成功发展的经验。外资银行在市场定位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比如说汇丰银行在百年的历史中通过几次成功的海外并购逐步的发展壮大。渣打银行在全球市场的合理布局,实现了业绩的稳步增长。中资银行在缺少这些经验的情况下,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2、设立海外分行。境外机构多为成熟稳健的大型跨过银行,中资银行可以利用战略投资者的品牌,先进的经验与其合资设立海外银行。

  3、通过合作有利于中资银行找到合适的并购对象、制定适宜的并购策略,降低风险。外资银行仍然缺少稳定的人民币资源,缺少零售业务所需的零售网络,因此可以在信用卡、人民币资金拆借、银行贷款等方面与中资银行进行深度的合作。比如外资银行作为中资银行人民币按揭贷款证券化交易的前头银行,选择中资银行作为其QDII业务的托管化等等。外资银行拥有全球的网络资源、跨国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优势,中资银行具有施展经验和强大的网络,通过合作外资银行可以更好的了解本土市场、本土客户和本土同业,然后加快发展。比如说双方在信用卡业务、人员培训等一系列的合作。

  还有就是促进中外资银行国际化、本土化的良性发展。第一、无论在境内市场还是在境外市场,对中资银行的监管标准应该是一样的,促进中资银行的金融创新,但是前提下对所有银行要有对等的监管标准。例如根据我国外资银行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的规定,外资法人银行在我国实行存带宽的规定,是不受金额限制的。因此这个监管问题十分的必要,还有中资银行在设立分行,受到了比当地银行更为严格的标准,这显然不利于中资银行的国际化发展,也不利于中外资银行的公平竞争。

  第二、中外资银行的合作应强调双方的互补性。对这个问题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一是有的中资银行在选择境外合作伙伴的时候,不注意规模。他们是看中中资银行的网络优势。二是中资银行把引入外资当做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法宝。而对先进的管理和跟中国国情结合不够充分。三是他们详细的长期的合作方式比较欠缺。

  第三要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合作处理好三个关系、解决好三个问题。一个是处理好境内外两个市场统筹兼顾的关系。不能为扩大海外市场忽视境内市场的发展。二是处理好在国际金融中心和在潜力市场布局的关系。在国际金融中心布局是重要的,但国际金融中心已经聚集了重多的跨国银行,市场高速的发展,竞争比较激烈。三是处理好境内外业务和客户协调之间的关系。

  要处理好三个关系:跨国和跨市场经营和跨文化的问题,要转变思维更新理念,做足前提准备,做好因地制宜的文化。二是管理的国际化问题。中资银行要更加熟悉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以管理国际化、助推经营的国际化。三是风险管理问题。

  交通银行长期以来始终将发展海外业务作为重要的经营方式,目前我行在纽约等全球主要金融中心设立了7家营业性的分行、一家代表处和保险、证券等子公司,在中资银行国际化与外资银行本土化的方式下,我们正在考虑进行海外并购,加大对战略投资者汇丰银行的合作等方式,积极的探索符合我国国情和符合我行实际情况的国际化发展道路。

  随着中国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开放,我们正面临着一个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双赢的时代,中资银行的国际化和外资银行的本土化代表着未来中外资银行应发挥各自的优势,优势互补,促进国际化经营的良性发展。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蒋董事长精彩的发言!下面我们有请中国光大银行董事长唐双宁先生为我们演讲!

  唐双宁: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对不起、嗓子不大好!这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外资银行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刚才蒋超良董事长的演讲我很有同感。他所讲的就是我要说的,所以他已经都讲了,我想我在场上就没有什么要讲的东西了。但是还得做一点补充,讲起这个主题,我想这个主题就是想告诉人们中资银行要懂得国际,外资银行要懂得中国。

  想起这个主题,我就想到我们光大集团,我们的光大系,我刚刚从广东出差回来,我是同光大的股东进行座谈,光大系的改革要打三个战役:第一个战役是注资方案的出台。第二个战役是注资得到安。第三个战役是IPO上市。现在我们正在进行第二个战役,这个里面有四场战斗:第一场战斗是和汇宾(音译)公司的商谈,同意不再缩股。第二个就是同意汇宾(音译)的进入。第三个就是召开股东大会。这次我是到南方去和老股东去讲改革重组成功以后,我们把蛋糕做大。所以讲到中外资银行的国际化和本土化的问题上,中资银行要懂得国际,外资银行要懂得中国。我就想到新股东要懂得老股东,老股东也要懂得新股东。那么我们这个月28号是我们非常关键的时期,如果能够通过我们可以继续的前行,如果不能通过我们就前功尽弃,面临这样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所以说说到这个题目,我就想到中资银行了解国际、外资银行了解中国,老股东要了解新股东,新股东也要了解老股东。

  我在广东的时候,他们送给我一本书,推荐我读一读《时间鉴实》这本书告诉我们宇宙是什么?有什么新名词、什么弯曲空间、绝对零度还有暗物质、从动等等新概念。所以我就想起来,我们地球上的人要了解其他的星球,将来有一天地球上住不下了,我们可以到其他的星球上去生活。但是按地球的生活习惯那就不行了,要学会其他的生存生活习惯,将来没准儿外星人也可能到我们地球上来串门,那么也要了解地球人的生活习惯。那么既然地球人与外星人都要互相了解,所以中外资银行更要互相了解。所以中资银行要懂得国际、外资银行要懂得中国。

  我要讲的蒋超良董事长已经说了,我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就跟大家讲讲这些。中资银行懂得国际,我想了四句话:

  第一句话:学习不照搬。中国加入WTO与国际接轨,这个不学习国际同行的经验,不了解国际的理财规则这个是不行的。但是中国毕竟是有自己的特殊国情,照抄照搬也是不行的。

  中国国家大、即便是学习,东中西部不同地区的金融机构、大中小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城市农村不同性质的金融机构,在学习、内容、方式、步骤上也应该是有区别的。比如东中部大中型、城市的金融机构,未来10年有四场风险将逐步成为主要的矛盾,所以主要要学习业务创新方面的技术、提高防范市场风险这方面的能力。西部小型机构、农村机构目前主要还是相反信用风险和超额风险。我到东部沿海地区金融机构去考察,那里应该说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还有的地方的信用员不懂汉语、不会写汉字,至今用算盘来记帐,所以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学习,不能简单的照搬。

  第二句话:引进不丢权。为了学习国际同行的经验,也为了履行加入WTO的承诺,我们实行金融对外开放战略,引进境外同行的管理经验,先进技术,也包括机构和股权。引进的目的是学习境外同行的经验,引进是必要的,但是在引进中要保持国家对主要金融机构的控制权。

  第三句话:维护不失信。金融结构要遵守国际准则,维护是根本,守信则是从根本上维护。为了做到维护不失信,一要大力培养既忠诚于国家和企业,又学贯中西的人才。二要全面了解国际比赛规则。三要锻炼培养那种不卑不亢、据理力争能进能退,既原则又灵活的国际谈判能力的人才。

  第四句话:坚持不偏见。这句话是与第一句话对应的,在学习国际同行的经验时,要坚持自己正确的东西,不能泼洗脚水,但是坚持不是排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要知己知彼取长补短,为我所用。所以中资银行要懂得国际,我想就讲这么四句话。

  目前光大在改革重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将认真学习国际同行的先进经验,也考虑根据自己实际需要,引进国内外的合作伙伴。我这四句话就是我们的指导思想。

  那么外资银行懂得中国。我想起一件事,记得我在银监会工作的时候,到深圳发展银行同深发展的董事长牛曼(音译)先生见面,他说我来了中国以后怎么开展工作?我给他讲了三个故事:一个是拔苗助长的故事。就是说要尊重规律,不能操之过急。第二个我给他讲了一个南织北橘的故事。这个就是说符合国情。要第三个就是刻舟求剑的故事。这个意思是说不能机械、静止的看问题。后来牛曼(音译)先生给我来了一封信,他说多少天来他一直在思考我的几个故事给了他很大的教育。今天说到外资银行懂中国,我就讲讲这三个故事,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唐双宁先生的精彩演讲!下面有请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先生发表精彩的演讲!

  杨凯生: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很高兴能参加今天的金融年会,利用今天的这个机会,我想谈一谈关于中国的银行走向国际,实行国际化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进展的不断加速。银行的国际化已经逐渐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包括工商银行在内的我国的几家大型中资银行股改上市后,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建设国际一流商业银行新的历史阶段。而加快国际化的发展,使我国的大型银行适应新形势和实现新的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今天我想就这个主题谈两点个人看法:

  第一点、加快国际化的进程,是中资银行适应市场需求、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首先是我国的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中资银行提供越来越多的国际化的服务。自从加入WTO以来,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的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主要有这么几个表现:

  1、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的增长,外衣依存度变得越来越高。据统计2006年我国当年的进出口总额高达1.76万亿美元,连续5年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成为全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外贸依存度已经超过了70%。

  2、不仅进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多年来持续的增长,近年来境内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正在不断的加快。中资银行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截至2006年已经大概有5000多家中国的企业进行了对外直接的投资,境外的中资银行现在已经超过了1万家。这些企业在他们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当中,迫切地需要经营机构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全面的、更完整的配套金融服务。中资银行推进国际化发展最直接的动因应该说是适应我国外向型经济日益深化的这么一个需要。

  第二点、加快国际化是提升我国银行竞争力的现实需要。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许多跨国银行看好中国市场的潜力,纷纷以独资的、合资产品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外资银行应该说一般他们具有比较领先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能力。除此之外他们还先天性的拥有大量跨国公司客户群体的支持,在提供全球化的综合金融服务上具有自己的优势。这给中资银行的经营带来了冲击和挑战,随着我国银行业市场对外资银行的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强大的竞争力正在逐步的显现出来。中外资银行之间的竞争,必将进一步升级。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归根到底是国际化的优势、是国际化的业务和网络优势、国际化的人才和管理经验的优势。

  尽管在未来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国内市场仍然是我们中国银行业经营发展的主要领域,但是未来的国内市场也一定会是一个更加国际化的市场。国内客户和国际客户、国内金融与国际金融的界限注定会越来越模糊。若没有本外币业务结合体系、没有国际化程度较高的金融服务,不仅不可能有效地开拓海外客户,也必然丧失越来越多国际化的本土客户,全面开放的经营环境下,国际化发展水平和全球化的服务能力,越来越成为维护和竞争客户的一项基本要求。

  第三点、银行资本金融化决定了金融管理国际化。目前国内的银行大多数通过了股改上市,实现了资本来源和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国际化。我们工商银行截止到2006年末,国际资本占我们总股本的比重将近20%,国际投资者包括来自香港、英国、中东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众多的国际知名的国际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投资。资本构成的国际化对中资银行的经营管理带来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我们要接受国际投资者,按照国际资本市场的规则进行的价值衡量。投资者对上市银行的评估,是从成长性到发展方式,到发展战略乃至经营管理团队的素质、风格、执业水平的综合考量,这就要求我们以国际先进银行为标杆改进经营管理、以全球化的视野推动我们的经营发展。

  第四点、国际化发展也是我们分散经营风险的一个重要途径。从目前国际优秀银行的全球业务运作情况来看,当他们的本土市场出现较大的经营波动的时候,海外市场对风险的分散作用是十分有效的,因此尽管我们对中国经济较长时间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充满信心,国内市场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一定仍然是我们主要的利润来源。但任何一个经济体,都难以避免经济周期性的波动,通过跨国经营来适当的分散经营风险,也是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个重要战略性的选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大多数国家的银行业开放程度不断的提高,使中资银行通过跨国经验、分散风险已经成为可能。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高科技的运用,也为银行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自己的资源提供了新的手段。这些都为我们通过国际化发展,分散经营风险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第二个问题我想谈一谈我们国际化的战略。这也可以分几个方面来谈:1、国际化的发展方式,将由新设境外机构为主,转变为兼并购和新设机构并举。近几年来跨国并购已经成为国际大银行实现全球扩张推动盈利持续扩张的主要手段。据我们统计,全球排名前十位的银行都是通过并购形成。国际大型商业银行的成长历程表明,战略性的收购兼并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对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回报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根据对美国50家大银行的分析,可以看出并购后的银行资产率从1%提高了1.29%,股本收益率从13.6%提高到15.6%。长期以来我们中资银行海外发展的主要方式,是依靠在当地增设我们的分支机构来实现,经过多年的努力,中资银行在构建海外网络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工商银行已经在全球主要的经营中心所在地设置了110家分支机构。但总体而言,我们仍然处在国际化的初级阶段,要从一个中国的领先银行、从一个在国际上市值大、影响大的银行,真正的变成一个国际化程度高的银行,还有不小的差距。

  作为一个拥有8万多亿总资产的工商银行来说,作为现在目前在全球保持市值第一这样的工商银行来说,我们只有400多亿美元的境外资产,我们认为这个比重还是太低。借鉴世界上大型银行国际化的经验,我们国际化发展的途径应该由新设分支机构为主的方式,转变为兼并收购和新设分支机构并举的发展方式,以次来加快我们发展国际化的目标。

  第二个就是我们将重点的关注新兴市场。随着新兴市场的发展和当地银行业的开放,新兴市场的环境进一步开设。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4%,而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率高达7%,明显的高于发达国家。新兴市场还具有强力大、成本低和竞争不充分等一系列特征,这为中资银行实施国际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因此在推行跨国并购战略的进程当中,我们应该首先重点关注在新兴市场的发展,当然我们还会兼顾其他的地方,应该跟众多市场的同业共同寻求发展的机会。

  第三个就是实现国际化必须坚持稳步发展的原则。国际化是复杂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除了要等待和选择特殊的时机、合适的地点、合适的对象、合适的价格以外,我们自身还要做好管理、技术和人才的准备。如果准备不足一定是欲速则不达,看一看全球银行业国际化的进程的历史就可以发现,我们可以看到在海外收购兼并过程当中,一系列成功的案例,但是也可以发现不少失败的教训。

  因此我们首先要建立起高效的、科学的境外管理机制,不同的境外机构在经营环境、监管环境、市场资源、业务基础及经营历史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管理体制中必然要体现差异性和一致性相结合的原则,要根据不同的经济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建立适合各地特点的包括经营决策、产品研发、业务组合、客户服务和风险管理等战略的境外管理体制。

  其次我们要建立起基于全球统一的技术平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化的推进,是否有全球统一的平台,将影响银行业国际化的战略实施,只有全球统一的平台,才可以有业务共享,只有整合全球的客户信息并且加以统筹运用才可以促进境内外业务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打造一个国际化的业务处理平台、产品创新平台和管理服务平台。工商银行正在这方面下工夫、花气力。

  再者我们要建立一支国际化所需要的人才队伍。我们在实现国际化的进程当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国际化的人才短缺,银行间的国际化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没有足够的国际化的优秀人才的储备,银行的国际化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我们一方面要靠自己不断的培养、锻炼一支具有跨国家、跨文化管理能力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同时我们也需要面向全球以国际化的视野来发现人才、来吸纳人才和配备人才。

  总之当前全球经济的融合度日益提高,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这既为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也给我们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相信依托中国经济的强大势力,通过持续的推动国际化战略,我们一定能力实现从本土领先银行到全球领先银行的转变,成为国际一流的现代金融企业,当然这还需要时间。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杨行长精彩的发言!下面有请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罗哲夫先生就提升服务水平、加强风险管理发表主题演讲!有请!

  罗哲夫:谢谢主持人!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我是改了一个题目,前三位都讲的是主题,所以我想讲一下银行竞争力的问题,关于什么是银行的竞争力,现在没有统一的、大家公认的一个指标体系。而我觉得从中国的特点来看,中国银行市场的特殊性,要去谈银行业的竞争力,首先还是要考虑目前所要求的科学发展观的落实问题。

  从建设银行来看,并不是盲目的在市场上每个业务都做,实际上也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大家可以看到分析建设银行的经营指标,可以看到建设银行的利润就是净息差应该是所有的银行是最大的,就是建设银行是有选择的在整个市场上开展业务。这个是一个考虑的问题。

  第二个应该考虑到中国的银行业由于宏观调控的要求,现在有一些数据、有一些指标不是用市场竞争来得的结果,这个是宏观调控的要求和计划分配的一个结果。因此我希望在指标的运用分析要尽可能消除这些非市场因素带来的一些影响。

  我们认为银行的竞争力,从建设银行实践的角度来看,我们特别重视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关于对客户的服务。第二个就是关于风险的管理。这两个方面是建设银行高度重视的两个方面的工作,我现在就是结合我们实践的情况就这两个方面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第一、就是建设银行这几年努力的提高我们的金融服务水平。当然金融服务它是一个综合性的一个体现,包括经营、内部管理就是各个方面,对客户服务的好坏不仅表现在柜面上,也表现在其他的方面。时间的关系不能做过多的介绍,我想强调三个方面:

  1、关于产品创新。因为我们给客户提供金融产品,在产品创新方面,我们除了内部做了一系列工作之外,我们跟美国银行业有两个合作项目,我们现在对产品流程包括创意的收集,包括一些产品推出以后的持续性管理,包括这个产品的开发、整个流程怎么能够缩短、怎么能够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要做了许多的工作。

  2、关于前后台分离、后台业务集中处理。这个消费者感觉不到,实际上我们把柜面上好多应该是消费者在柜台当面处理的业务停掉了,当时你在窗口的时候,柜员并没有处理这个业务,他为了节省你的时间把这个业务拿到后台,由后台把所有网点的这类业务集中起来处理,客户感觉不到银行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但是这个实际上大大的缩短了柜台的交易时间。

  3、关于柜面服务。大家知道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对银行排队的现象,无论是媒体还是那些客户、居民都提出了很多的意见,这个方面一个就是这几年来我们的银行改革可能人员相对来说在减少,但是业务量实际上已经翻番,在这样的情况下,可能交易量突然的增加,柜台满足不了这方面的一些需求。

  另外还是我们整个柜台的服务跟以客户为中心这个要求还是有差距的,我们董事长、行长去美国考察的时候,他们也是专门看美国银行柜台一些服务的情况,无论是从业务流程来讲,还是从整个网点的布局来讲,从整个银行处理业务的界面来讲都是以客户为中心的,这个也给我们很多的启发。最近几年我们也在进行这方面的改革,目前跟美国银行有一个网点转行的银行,这个项目试点已经完成了,现在在绝大部分的分行正在进行推广,目前看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网点转行首先我们把我们的应用系统进行了优化就是把不必要的环节去掉,再一个采取了大堂经理引导、分流客户这样一个措施。采取了窗口弹性值班的措施,缓解了长期存在的大众客户排队的问题。同时也是通过优化流程提高了服务的效率,我们现在试点了以后,客户等候的时间明显的缩短,交易的速度据我们统计是提高了33%,客户等待的时间减少了68%,96%的客户等候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这个是在网点上大家能够感受的到的一些变化,这个是关于客户服务的方面,我想着重给大家回报一下这三个方面我们所做的工作。

  第二、就是给大家介绍一下建设银行在提高风险管理方面做的一些工作。因为银行是经营风险这样一个特殊的行业,银行本身要通过经营风险、管理风险来获得收益,因此在风险管理过程当中,怎么能够把这个风险经营的好,对银行的竞争力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考验。另外一个方面银行所经营的风险应该是可控的,也就是说银行必须具备相应的风险管理能力,并获得所承担风险、能力相匹配的这种收益,建设银行是最早实行独立审批人制度这样一家银行,独立信贷这个审批人,不接受各银行行长的制约,他是能够完全自主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就是保证了贷款审批过程当中的公平或者说是更好的一种机制吧。

  同时建设银行也是比较早的引进了国际上先进的经济资本和经济增加值这个管理办法。以此来考核分支机构是否创造效应,引导他们把各种成本考虑进去,包括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这个结果我想大家做过分析的也都知道,建设银行无论是改制前还是改制后,在大银行中资产质量都是最好的一家银行,这个是跟我们在风险管理方面采取的独立审批人这个制度是有直接关系的。

  再一个就是为了建立风险管理人成效机制,建设银行在国内银行率先建立了风险和审计的垂直管理的模式,成为完善公司治理机构的创新举措。我们首先建立了垂直管理的组织架构,形成了以首席风险官然后到风险总监一直到风险经理一条龙的垂直管理机制,我们派了分行的风险总监,这个是总行直接派驻,是由总行的首席风险官领导,不受当地银行行长的领导,这样保证了我们风险管理的独立性。

  目前建设银行已经初步了垂直管理和平行作业交互制衡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垂直管理后,董事会确定了风险战略和风险偏好,可以更有效的贯彻到每个经营单位的每个环节当中,有利于客观的评估分行的客观状况,准确及时的反映经营绩效,并实施科学的激励约束、能够更好的推行风险管理战略的优化,在分配、授权管理模式、产品定价等方面尽快的向国际先进银行的水平看齐。

  此外我们也实行了全面的风险管理。目前我们对市场风险管理方面有一些欠缺,最近根据一些新的情况、新的形式的要求,建设银行实施了全面的风险管理,两年来我们不断的加快风险管理技术和工具开发的过程,逐步实现从经验模式向信息化、现代化的模式跨越,现在逐步向依靠数据分析判断风险转变。

  最后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现在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合规管理体系。我们初步明确了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在合规管理的模式和报告路线。同时我们在各个业务条线也有专门的负责合规专门的人员,这也是我们整个合规管理体系的主要部分。这些措施都是保证了建设银行各项业务都可以依法合规的进行。

  尽管我们在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加强风险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这是一个简单的介绍。我们也知道跟国际一流银行还是有不小的差距,今后会继续努力缩短这中间的差距,我们也愿意跟咱们国内的同行共同的为中国银行业竞争力提高做出贡献,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罗行长非常精彩、非常坦诚的发言!下面有请深圳发展银行行长肖遂宁先生就国际化背景下本土商业银行的求边战略发表主题演讲!有请!

  肖遂宁: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这次论坛,下面我想结合我们深圳发展银行的实践,就商业银行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经营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商业银行国际化,这个已经是最近几年在全球金融一体化背景下的一个大的趋势,特别是在我们加入了WTO,金融全面开放,多家银行纷纷引进了外资投资者,外资银行纷纷进驻中国的时候这个商业化的进程就加速了。商业银行国际化我认为主要应该还是看资源配置的国际化,2001年在我国加入WTO以后,特别是2006年,我国兑现承诺实现金融全面开放以后,本土商业银行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内竞争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国际竞争,相对输出服务于资本而言,引入国际管理、技术、资本对本土商业银行来说更为重要,当今通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的发展,使我们的地球已经变成了一个村落。

  目前全球金融一体化已经成为趋势,我们相信中国已经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市场之一,资本、产品、服务、知识是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资源的一部分,商业银行的资源配置应该是包括人力资源、客户资源、管理资源和产品资源,因此在中国加入WTO这个背景下,国内的商业银行不论大小,都面对国际化的选择,都应该有积极的实施资源配置的国际化的能力。

  本土化的商业银行国际化挑战,目前我们本土银行迎来了国际化战略发展机遇,在未来得20年中间,中国的银行业的发展,会是推进经济发展很重要的因素,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级的财富大国。由于这些过程在21世纪未来的3个10年里面,中国的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我们在世界金融的地位的提升将是十分关键的。

  1、在今后的20多年里,中国国民财富的创造和财富的积累将会加速的膨胀。2020年我们的人均GDP应该是要翻两番,到2030年这个GDP可能还要再翻一番。

  2、中国的经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未来20年中国GDP的增长将实现一个很高的跨越。金融服务的需要将是每年以20%提升,银行对外开放已经达到了空前的时期,这个战略机遇对我们提出的也是挑战之一。我们的监管正在国际化,正在按国际通行标准对我们本土银行提出了跟家艳丽的要求。

  第二、竞争正在国际化。2006年金融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在我们国家已经加速扩张,开始出现了一批以本土注册公司形式的商业银行强烈的冲击了我们本土银行的竞争环境和市场格局。金融市场的国际化、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加快了国际进程,使银行的金融风险日益复杂。现在各种各样的市场风险正在不断的向我们逼近,股东的投资汇报的标准也正在国际化,当前国内银行都在加快海内外上市的步伐,我们的投资者正在以更高的标准要求我们的上市公司,像香港的上市公司,他们每年都要以不低于1/3的利润,以红利的方式分配给股东,恒生银行、汇丰银行都保持了一个比较高的分配水平。

  中国已经迈入了金融全球化的一个门槛儿,中国银行业已经进入了与狼共舞的时代,如果都采取了国际化的竞争战略,尤其是外资银行已经注册成为本土商业银行的时候,我们不论规模大小都要因情况而改变。国际化改造是本土商业银行提升竞争力的一个选择,面对新的竞争形势,我们做出的选择是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实现国际化我认为就是缩小跟国际先进银行的差距,学习国际先进银行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经验的优势,引入自身缺陷的国际资源,其中包括风险管理技术和国际化的人才等等,争取在公司治理、风险控制、客户服务、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能力上尽快的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通过国际化改造,提高公司治理能力,建立起更加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国际化改造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管理经验,进行管理模式的再造、观念的再造、流程再造、技术的再造。通过国际化改造提高服务客户的能力,在提高服务客户的能力上,商业银行要重塑我们的营销体制,整合我们的销售渠道,再造销售流程,重塑产品流程体系。通过国际化改造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建立垂直的财务管理体系,强化统一的财务管理职能,建立以卓越成本法为基础的管理会计系统。

  通过国际化改造,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学习和借鉴先进银行的有效做法,建立以人为本、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现代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当然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离不开本土化,毕竟商业银行服务的对象、客户主要是本地居民。面对的监管和政府也都是本土的,因此在与监管者与政府、与客户的沟通上,本土的管理者将有很大的优势。要提高银行的管理效率,要发挥对市场的最好的衔接,本土管理者可以大大的减少管理成本、提高管理的效率。所以注重对本土人才的培养与选拔,引进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应该要注重与当地本土银行的实践相结合,否则简单的照搬、简单的借用会造成一系列的文化冲突,引发水土不服。

  深圳发展银行在引进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实验中间,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深圳发展银行是一家规模较小的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我们的国际化战略就是学习先进的国际银行的经验,提高核心竞争力。我们经过几年的努力,建立了先进的公司治理结构,解决了国际化视野的问题。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以后,我们的董事会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股东创造效益,在银行董事会的决策过程和质量上大大的改善了,对重大事件的关注程度也大大的提升了,我们构建了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高效的管理团队。由于银行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在国内,所以我们本土的管理人员在我们改善我们的服务和提升我们的效率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注重引进一些能够迅速本土化的国际的管理人才。

  还有我们整合了我们的垂直管理框架,我们实行了垂直管理和方向管理制度,我们明确了市场定位,提高了服务质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加工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也从2001年的4%上升到2006年的7.6%,我们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的一个贸易大国、一个工业加工的大国,在这个背景下,我们以国际视野为切入点,改变了经营观念,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在公司业务方面提出了供应链金融的转型概念,我们以贸易融资银行立足,借助国际先进成熟技术,研发实施成熟的贸易制度,初步建立了以供应链金融的物流、信息流的信息服务平台,增强了我们企业的能力也使国民实力增加。所以我们提出了面向大众客户的多种结构性理财产品,并根据我们自身的实力把目标定位在二手和按揭的市场,因为一个成熟的房地产市场当中,交易量最大而且最稳定的交易市场是二手房交易。在零售风险的管理上,我们提出了分期定位、分区定位等等,把全国的19家分行分成了红、绿、蓝三个区域,制订了不同的风险管控标准。我们这些市场定位和改革措施都源于在国际化改造中具有的国际化视野,由本土化人才完成。我们不是走出去的策略,而是请进来的方式。深圳发展银行的事件告诉我们,本土化与国际化是不可分割,因为本土人才最了解我们的国家、客户,但是他们还必须具有国际化的视野。

  各位朋友推进商业银行的国际化进程,对发展中的中国银行业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和发展契机,更是中国银行业加快自身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肖行长精彩的演讲!下面有请中国民生银行行长王浵世先生为我们发表精彩的主题演讲!有请!

  王浵世:各位领导、各位来自银行业的朋友、各位来自媒体的大家早上好!首先我感谢大会的邀请让我来参加这次的盛会,对于我来说有两项特别重要的意义在里面:第一、有机会来到现场、来到了听到各位同业的先进前辈们对这个重要题目做出的一些看法,让我能够从中学习,这是一个很好的机遇,谢谢大会的安排。第二、从我的立场来说,或许我有点急不可待那种感觉,为什么?因为或许我是比较少数占有地利优势一个幸运者之一。因为以前我是站在台的这一边,作为外资银行,就是汇丰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现在本地银行快速发展里面,民生银行占有比较好的优势,非常荣幸把我心中想的、眼睛看到的经验跟大家分享。既然是分享,希望大家不要介意,因为这里面没有对与错,讲的不好的话,向各位多多指教。

  讲到分享经验,说起来我算了一下,我在汇丰银行的时候,直接或间接策划、主导、参与国际化和本土化差不多有20年,那我第一次的参与是1987年,大家或许还记得当时的汇丰银行不是现在的四个字,当时是叫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建立在香港的一个银行,其实在某个程度上也是一个本地银行,那么在80年代汇丰银行采取一个国际化的过程,当然最主要是想实现银行的长期目标,是三角形发展的一个方向。亚洲区、亚洲跟美洲,所以1987年的时候,汇丰银行进军加拿大,这是我第一次离开了香港岛加拿大工作的时候,第一次参与了国际化的一个机会。

  那么3年之后回到了香港开始筹备让一个亚洲区国家的银行,如何进入中国市场,1994年我进入中国市场,可以说是汇丰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开始,也是我的策划、我的主导跟我的参与,结果到2003年的时候,我离开中国到了美国。这是我第三次参与汇丰银行到海外的计划,也是第三次参与、指导或许是策划这次国际化的过程。

  当然2005年回到中国,2006年加入民生银行,现在我们民生银行也踏出国际化的一步,过去的20年里面,大大小小的战役里面,有4次比较大规模国际化的过程,所以我想今天从这个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过去的看法和经验。

  国际化就是我们中资银行跑出去、外资银行跑进来这个是比较狭隘的看法,国际化和本土化是连在一起的是没有分割的,很难说这个就是国际化、这个就是本土化。举一个例子,从我第一次到加拿大的时候,当时我问我们的董事长,我说你派我到加拿大去干什么?他说明天开始,你进入加拿大国土的时候,你就去做一个加拿大人。什么意思呢?其实很简单,我对这个题目也做出了思考,他其实在一个本土化之前的国际化,其实这两个事情是连在一起的,你要去并购一个银行,你要去跟他合作也好什么都好,其实是一个两者分不开的过程在里面,什么叫做做一个加拿大人呢?其实当时我自己作为其中一分子,是什么一分子呢?是一个使者的一分子,就是你代表着汇丰银行到加拿大收购加拿大在温哥华为基础的英属哥伦比亚银行。虽然我们叫做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我们其实不可怕,甚至还很可爱。为什么这么说呢?最起码你加拿大的人,比如说早晨起来喝咖啡,我也喜欢喝咖啡,你喜欢早下班,我也喜欢早下班,你喜欢打球我也喜欢打球,换句话说这个是没有区别的。

  可是光在文化上没有区别的话,还是不够,其实在国际化的过程当中,派出的时者除了你能够代表你的银行讲出这些话,其实是一样的。但是还有几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你必须是一个建筑师。建筑师什么概念?就是你能够在他的系统里面去建筑一套你认为应该在这个地方建立的规章和制度,可是你不能够把你在香港那一套东西搬到加拿大去。为什么?因为当地有当地的法律和法规,还有文化各种各样的差异,换句话说你必须要到加拿大的时候,不仅说我跟你一样,其实我们还要说的是什么?我们对你的银行已经做出很深入的探讨,你的业务为什么做到今天增长是这么慢呢?因此我们看的到的是什么呢?你的市场定位、你的营销、你的人力管理、你的各种各样的原因都还有问题。换句话说你不仅是一个建筑师,你做建筑师之前你还要作为一个医生告诉他有什么问题。20年前我到加拿大的时候,我的任务就是除了做一个使者之外,我工作上的业务就是把两项业务引进到加拿大去。第一个业务就是私人银行。最起码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做了3年的私人银行。同时我也引进了投资银行的概念。就是如何能够制造机会让本地的人赚钱,所以你必须要是一个建筑师,你必须要是一个公司的医生、同时也要是一个使者。

  可是还有一个东西是更为重要的,你要作为一个传教士。什么叫传教士呢?就是把你的公司的信仰把它给传到对方去,不管是一个星期一次,一个月一次,你把你的信仰传给对方。换句话说就是企业文化的打造,最起码的一点,汇丰银行的企业文化中间,我一直比较骄傲的就是我们比较节约。换句话说我到加拿大我不会乱用你的钱,当时我们在加拿大有点像清教徒那样。但是在国际化过程里面,你希望制造的不是物理的变化,而是我们要产生化学变化,就是让他心悦诚服的变成汇丰银行的一部分。说起来我们要做我们的计划,我们知道为什么要做国际化,可是如何做国际化,今天来说懂得人还不多,我认为汇丰的经验让我感觉到,就是说有使者到哪里去,你还是一个企业医生,你还是一个传教士,把你的信仰、把你的愿景给对方好好的看清楚。

  当然大家不要忘记,加拿大经过了好几年国际化跟本土化融合在一起的发展,后来大家相信加拿大是汇丰银行里面有史以来出口人才最多的国家。为什么?因为他的愿景铺垫了很多发展机会,让他能够相信你银行的收购带来我们的确有一个对自己有利、对企业有利的契机。

  第二次1994年我进入中国市场。当时我也是问董事长,你想让我干什么呢?他说你去中国做一个建筑工人。什么概念?意思就是说,你到中国去打造一个平台,让我们将来可以在这个平台上逐渐的把房子盖上去,你的工作就是打好这个基础。不管花多少时间、不管花多少钱,只要把这个平台打造好了,你就可以走了。那么1994年到2002年这前后8年多的时间里面,我在中国的工作从外资银行到中国,可以说是本土化,其实他也是一个国际化,对香港来说中国这么大的市场也是一个国际化过程里面,换句话说他的国际化跟本土化相联合在一起,所以当年我们一开始招聘本地的员工,同时我们告诉他,我说你们中间有一个人相信我,你们会是将来汇丰的CEO,或许有人会离开,但是这个不用担心,因为我们来这个地方不仅是培养人才,为了汇丰银行,我们为中国银行业培养人才。

  当时我有一句话非常重要,我跟我的员工说,中国金融环境不一样,或许说金融生态不一样,有很多的灰色地带,我说我们的思维、我们的信仰是我们心目中只有黑跟白,我们没有灰,我们不要在灰色地段中跑。就算我们丧失机会,但是没有关系,我们要尊重当地的法律和法规。你能够把这个脑子里面的话,永远有用。在当时国际化和本土化过程里面,我们要给员工一个信念,我们来这个地方不是来制造盈利,我们是来制造盈利的能力。这一点也是需要担任一个使者、传教士、医生、建筑师混合综合性的功能花了我8年的时间把这个平台打好,然后我离开了。

  第三次是到美国去。我们董事长说,这次非常的简单,就是你做一个桥梁。换句话说就是到美国去,要向有意到中国投资的人,告诉他们中国是什么样的市场,同时也让中国的投资人知道美国的市场,所以我的角色是桥梁。

  那么在外资银行的这些年头,我觉得我的感觉是,每个人都有他扮演的角色,我曾经在我扮演的角色里面是一个使者、是一个建筑师、也是一个医生。

  那么我不讲民生银行发展历程的原因何在,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不管是国际化也好、本土化也好,其实都是向着一个互利互惠的目标来进行,可是互利互惠只是一个结果,但你的手段是什么?这个是个人有个人的方法,我想借用今天这个机会告诉大家如何扮演一个多种角色,把国际化、本土化融在一起,我相信中国市场会提供更多的机遇,跑到外面去也有很多的机遇,可是我希望大家今天在研讨会当中,能够发掘更多的思路,大家能够集合在一起,集合就是力量。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王浵世行长精彩的发言!欢迎招商银行副行长张光华博士跟我们演讲!有请!

  张光华:大家上午好!大会的主办方选择这个题目进行探讨,我按照按流行的话就是比较与时俱进。当我们探讨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们必须看看我们周围发生了哪些变化。主要作为中国的金融业我们面临得大环境确实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下三点值得特别的关注:

  首先我们在探讨国际化的时候,实际上发达国家或者是一些国家已经率先进入了经济的全球化,为什么这么说呢?也就是国际化和全球化不是一个概念,国际化指的是一个经济发展跨越国际,与其他国家经济相互渗透和相互关联,也就是跨国经营。经济全球化不仅是跨国经营,是已经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是生产要素在全球的配置和流动。按照国际通行规则,来进行各种经营活动,从采购、生产、包装、运输、销售都是在全球进行活动的,所以在这种全球化的同时,一些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趋势在并行发展,这是一个大的环境。

  第二也就是金融资本全球化的发展速度是否更快。从我们现在大家关注的石油资本、国家主权基金、亚洲央行的资产、对冲基金、私募基金,这些力量已经正在加速改变国际资本市场的构成,甚至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力度是非常大的。那么现在银行业的兼并收购频繁发生,银行的网络也覆盖全球,按照国际的通行规则,进行金融的合作和竞争。

  第三对中国的影响,就是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我们面临极大的机遇和挑战,面对着中国的市场、面临着国际市场、面临着国际的资源、技术和需求。中国经济结构优化的需求,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进行跨国经营。中国的企业跨国进行国际化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刻都加快了。尤其是对外并购的活动,劳务承包、建厂或者是和跨国公司进行战略联盟活动不断增多。那么在国际上纷纷有了一些舆论,说是中国威胁论,现在也在不断增大。

  那么面对这三个大的方面的变化,近一两年来中国的金融机构发生了哪些变化,尤其是银行业的变化,那么呈现出四个方面:

  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外资银行的进入业务范围、布局、法人银行的建立,这个加快了本土银行的国际化竞争。现在有一句话叫国际竞争本土化,本土竞争国际化,现在本土国际化经济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本土竞争国际化的相互融合,不是说一个企业,不简单说本土机构就是国际化,国际机构本土化,实际上国际和本土都相互融合、一个促进,这个是一个问题面临的两个问题。

  二、随着越来越多的中资银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银行客户的资源国际化趋势已经显现。迫切需要尤其是中资机构提供国际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我们的很多客户现在走出去了,我们面临中资银行首先要发展服务,现在有一个调查,中国最大500家企业,已经60%、70%两年前就已经有各种跨国经营的活动。

  三、一方面中国的金融企业的资本构成大量的融入了外资、国际资本。我们各家银行引入国际资本的数额在增多,外资的金融机构现在也在国内的股权收购方面仍然加大了力度。另外一方面中国的金融资本在今年尤其是今年显得特别的突出,也进入了国外金融的资本,中国金融机构海外并购增多,开设分支机构的活动增多,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四、一方面由于上述的变化带动了金融机构自身管理的国际化。现在管理国际化已经提到我们每一个银行的面前,尤其是上市公司、境内外上市公司要按照国际标准、国际通则来进行自身的管理。但同时另外一个趋向,就是金融监管的国际化步伐进一步加快。我们监管当局按照新巴塞尔管理的要求,研发新的监管规则,也是按照国际监管通则对我们本土银行进行监管,同时也加快了国际间监管结构的交流、对话。

  那么招商银行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第一方面就是招商银行为客户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提升员工的竞争力。在原有的情况下,我们增加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引入国际的理念,加快了经营战略的挑战和推进自身的国际管理化进程。

  第二方面就是重在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产品和管理经验,尤其是吸引一些跨国的具有国际化背景的专业人才。在这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工作,我们开发了很多系统、引进了很多的工具。

  第三方面就是我们去年年底完成了在香港的上市,在香港整个我们的市场性、成长性、持续性都得到了国际投资者的高度认可。尤其是在上市过程当中,我们不简单为上市,而且在上市过程当中,检讨回顾我们的不足,我们的弱点来加强这方面的国际管理的进程。

  第四方面就是我们今年11月8号美联储正式发布消息,批准我行设立纽约分行,也成为中国1991年之后美国实施了加强外国银行监管法以后,首家准入美国银行的外资银行,意味着我们国际化的管理能力得到了认可,同时也代表着我们中国的监管能力得到了国际的认可。

  那么如何进一步推动国际化?第一、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协调和指导。国家相关部门在投资、审批、税务、外汇管理、金融监管等等有一些适合国际化的管理措施,尤其是国际化管理的方式,加强国际的沟通和协调。尤其对中国的银行业走出去、国际化这些方面的成功、失败的案例进行研究,避免走弯路,避免再盲目出现跨国并购的行为。

  第二、进一步加强推动本土银行的竞争能力。金融创新要继续鼓励,不能由于美国次按的发生,或者是现在金融市场的动荡,减慢我们的步伐,这个时候我们要深入研究我们的教训,但是我们的金融市场化的工具,还要继续坚持,鼓励商业银行创新。这样通过创新来带动我们本土银行的竞争能力的提升。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张光华行长精彩的主题演讲!下面有请恒生银行(中国)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符致京先生做主题发言!有请!

  符致京: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中午好!首先我想感谢我们的主办单位21世纪经济报道、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为大家创造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刚才很多讲解已经说了非常多关于本土化以及国际化的提高,给我很大的压力,因为我是最后一位讲解。恒生银行的目标是成为大中华区具有领导地位的区域银行。我们虽然在香港拥有150家的分行,网络非常的庞大,但是在进入中国的市场里面,面对很大的挑战。当然以前有好几位行长讲到企业文化的来源,那么在恒生银行进入中国的市场里面,我觉得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人才的储备,没有好的人才根本不能发展。

  从两年以前,恒生在中国只有300多的员工,我们发展到现在已经超过1000名员工,我们的网点也在不断的发展,但是无论怎么样,我们还是不能跟本地的银行的网络来比较。恒生银行在中国发展的时候,我们很重要的把恒生成功的企业文化,然后给我们客户创造一个优越的服务。

  另外我觉得外资银行在中国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障碍,就是必须要适应中国领导指导的市场,因为在国外金融市场是比较自由的。现在我们可以向所有的内地居民开展全面的人民币业务,为恒生在内地的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同时加快了我们业务的拓展。既然在竞争方面我们很难跟本地银行比较,所以我们把发展的注意力注重在珠三角、长三角还有环渤海区位作为我们业务发展的重点,以上海、广州、北京和深圳等大城市将作为我们的重点城市。

  在人才方面,我们一直都在招聘本地的员工,同时也大力的推动员工本地化,特别是注重对本地员工的培养。现在恒生超过总员工90%都是内地的员工,我们一直以我们的优质服务来增长,同时我们香港恒生银行在服务方面也给我们很强大的支持,我们非常有信心可以将恒生的企业文化在内部发扬光大,并且与我们的客户共同成长。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符先生精彩致辞!接下来我们进入会议的第二个环节——亚洲银行家高峰对话,对话主持人是中国银监会监管一部主任杨家才才生和21世纪经济报道编委张逸之先生,请主持人上台!

  接下来请出我们今天对话的嘉宾: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罗哲夫;深圳发展银行行长肖遂宁;中国民生银行行长王浵世;交通银行副行长   钱文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副行长刘信义;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副主席吴长根;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符致京;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何佳。

  张逸之:先请杨家才先生先说几句。

  杨家才:今天有幸和到会的嘉宾和与会的全体讨论一下本土化与国际化这么一个热点话题,在这里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多说了。大家都知道这几年来随着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开放,中国银行的国际化、外资银行的本土化在交错的进行。正如《围城》里所说的,城里的人想冲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在这种对冲中,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中资银行在国际上是什么地位、外资银行在国内是什么地位,请我们的这几位嘉宾跟我们谈一谈。先有请我们王浵世行长跟我们讲讲。

  王浵世:这个是一个很好的题目,其实国际化如果从广义的来看,国际化不是说我跟谁合作、入股、合并等等,不是这个概念。国际化就是我们思维上要国际化,换句话说你要跟国际接轨。那么如何能够思维上做出一些改变,把自己国际化。我觉得这里面必须要有一样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包容,就是包容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可是过去的几年里面银行业做的不错,那么就给了我们一个错觉,就是做的不错。

  可是现在换到国际化这个事情上来看,我虽然是乐观,可是我觉得我们要认识上,我们跟国际上还可以包容的一些做法,取人之长、补人之短,如果这样的话,而会让别人刮目相看,而不是说我们现在有钱,我们要把这个钱投到外面去,我觉得是一个更广阔的国际化,包括文化上的差异、包括了语言上的差异、包括了一些监管条例的差异,如何让我们能够在这个准备擦拳磨掌长的过程里面准备好,我们把自己提升到那个水平的话,我觉得国际化不是一个大的问题,可是如果不认识这个困难的话,我觉得你走起路来会发现举步维艰的困难,我的想法是,我希望经过今天的研讨会,我觉得有很多的空间,银行业各个同行其实可以在这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我觉得外资银行跟本地的银行之间有很多的空间可以相互的学习,不仅是语言上的、不仅是文化上的、不仅是做事的惯例上,其实我觉得合作是带来双赢的局面。

  杨家才:王行长能不能说具体一点,因为你是从外资银行到中资银行,你说我们究竟中国的银行业要向国外学习什么东西?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一个事实,在中国的银行大家庭里面,中外银行家已经都是相互交错的,那么外资银行到了中资银行做了银行家,和中资银行的人到了外资银行做了银行家,银行家是管理和经营风险的银行家,那同是自己曾经管理过的银行,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就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王浵世:用管理这两个字来做一个例子,管理这两个字表面上看起来很容易的两个字,可是你可以试着看,台上的也好、台下的也好,对管理两个字定义是什么?其实大家的定义都不一样,尤其银行体系里面,有的银行,我们说这个是我分管的一块业务,什么叫分管的业务呢?跟管理是不是一样的呢?我相信这里面有很大的差距在里面。你说外资银行有没有分管的业务呢?可能他们是没有分管这个概念。

  可是在中国是有分管的概念,那分管和管理是什么区别呢?这个是大的题目,这里面有很多东西是不一样的,不能是谁对谁错,最起码第一步就是找到不同的地方。国内也非常的成功,我们有分管的概念,这些年来也没有什么问题。

  杨家才:你是一个外资银行的行长,你现在到了民生银行当行长,你能不能把民生银行带到你当初在外资银行的那个水平?

  王浵世:我的建议倒不是说你要找到一个对象,我把这个改造成为这个银行,换句话说“克隆”,其实每个银行,不管是哪家银行都有他的特色,完全把他改造成另外一个银行不是一个好的办法。其实每个银行都有自己的客户群,其实就是如何让你的客户群牢牢的跟着你,而不是你的客户尽快变成你的客户,我觉得不存在克隆这个方法,就是把这个东西打造成那个银行,我觉得没有那个需要。相反的银行的架构里面到底是什么是他的核心竞争力,你牢牢抓住。如果能够让他成为一个持续的、增长的推动力,我觉得这个最重要。不管是这个银行、那个银行其实他都有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不存在改变哪个银行,我觉得这个不是一个好办法。非常感谢这个机会,因为我要赶飞机,不好意思我先走一步。对不起大家、再见!

  肖遂宁:我自己的体会就是本土化和国际化,在全球经济和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实际上你选择竞争、选择融入和选择有效率,你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本土,一定要逐步的本土化的。汇丰当年在香港的成功,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他大量的起用和招募香港本土的人员,经过培养接受他的文化和理念,成功的构建了今天的汇丰。

  那么像深圳发展银行他是真正意义上的本土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但是我们的规模不大,我们还需要加快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引入国际资本,引入了一些国际的管理团队,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解决了以国际化视野来看待我们的发展和竞争,以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来指导我们的团队规范的发展业务。因为对未来的市场竞争格局来说,都有找准自己的管理定位,用合适的管理方略组织员工去进行市场拓展和产品的推荐。

  我觉得我们这几年正在完成这个过程,正在重塑我们的管理文化。以后我们的股份结构还会变化,我们的老板是由于这种商业交易的管理可能会发生变化。但是不变的是我们银行本身,不变的是我们服务中国大众基本的理念。

  张逸之:现在中国的银行家水平很高,视野非常的开阔,应该说银行家的水平已经达到或者说接近世界先进的水平了,但是跟这个形成反差的是,就是我们有比较好的银行家,但是我们的银行帐目上除了比较好看之外,内功还是不够,请钱行长和我们的罗教授谈一谈这个问题。

  钱文挥:今题的主题是国际化与本土化的问题,我在某种程度上比较赞同王行长的意见,现在讲到国际化大家比较容易理解就是中国的银行走向世界。而更多从国际市场角度去理解国际化,其实我觉得国际化,走向国际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是一个国际视野。国际视野包括什么?要有国际的标准。我们这几年在国内银行经营管理在国际标准采用方面有很大的进步,还有新巴塞尔协议的开发已经达到了国际标准。要用国际标准作为我们经营管理的标杆,当然我们还需要很多工作要做,这样的话我们不管怎么样,我们有一个很好的标准。

  第二个就是国际要素和国际元素。在国际市场下要素是自由活动的,我们现在人才一部分已经达到接近国际的水平,但是为什么我们总体感觉中国的银行业跟国外的银行业在竞争力方面有很大的差距,这个有很多的因素,但是人才这方面尤其的严重。我觉得我们在人才的培养包括我们在IT等一些技术的运用上,也要有国际的视野,按国际的方法去做。这样使我们整体的实力提高以后,引进国际要素。现在我们虽然引进了一些国际化的人才,但是在一些方面引入的还不够。

  还有一个就是国际经验。我们有所谓分管和分权上,这个国际和国内有差异的,我们要使我们的管理达到国际水准,这样的话我们在素质上也达到了国际的标准。那么说到本土化,这个并不是外资银行的专利,中国的本土银行业有本土化的问题,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吸收国际先进经验,怎么样化为本土化、化为自身经营管理的问题。时间关系不能展开,但是这点非常重要,如果我们照搬照抄某一家银行现成的东西的话,很可能会水土不服。我们的历史改革都是反反复复,然后又怀疑国际的经验对还是不对,所以我们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当中,也需要解决好一个本土化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本土银行的国际竞争力才会提高。

  何佳:这次走访了不少银行,我总的感觉就是中国的银行家,我是觉得水平非常高,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所以的话现在差别我是觉得,因为外国银行走了很长一段的路,有很成熟的框架,但是你看个人的话,我觉得也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优秀,我们的银行可能框架时间比较短,但是我接触的那些是比较优秀,国际化我自己的感觉,实际上你说一个地方国际化,各个地方都有人,大家坐在一起谈不同的事情。然后会产生不同的东西,这个才是国际化。

  另外就是整个市场的监管环境、发展的环境比较好。我们在调研的过程当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利率市场化的问题,很多事情好像是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利率市场化这个关系非常紧密。这些问题可能会逐步的得到解决,所以境外确实有很多很好的东西,包括巴塞尔协议这些东西,这些东西确实是非常好的理念,但是进一步落实的话,应该说我们的银行这方面有差距,境外的银行这方面实际上也是有差距的。

  杨家才: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和中国的银行家比较,那么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在现在这个水平上,还有哪些比我们中资银行更有优势的地方?我们现在有外资银行的行长,你是最有感觉的,你的优势在哪?

  符致京:其实优势我们不敢讲,其实企业文化有一点不同。外资银行来中国发展,跟中国的银行跑出去、走出去,其实都是要相对适应当地市场客户的诉求。如果我们强迫把不同的文化加在不同的国家里面,就会产生很多矛盾在里面,外资银行来中国,可能带到有些不同的冲击,比如在产品的开发、企业文化有一些不一样。理财方面招商银行做的非常好,本地的银行也做的很好,但是可能本地银行他们作为一个社区的银行,他们有一个责任区提供服务给所有的客户,在平衡客户群的盈利方面,他们有一定的难度,在外资银行跑来中国,他们就可以选择性的找他们的客户群,好像我看大部分外资银行在中国都是专门针对中高端客户,低端客户他们不是不想去照顾,他们第一没有网络去做。第二他们在这方面的压力,社会上给他们的压力会小一点。所以各有各的优势,我们只是在这里,把我们在香港做银行、做推销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中资银行受到外资银行的冲击,我们在这里要学习一下中资银行怎么适应本地市场,怎么去适应监管当局对我们的要求,可能在我们本地的国家会好一些。无论外资银行在过、中资银行在中国,还是监管当局都有这个调整。

  杨家才:符先生可不可以跟我们说的具体一点?

  符致京:我们不能说我们超越中资银行,很多记者访问我的时候,我都说中国银行也市场的“饼”实在是太大了,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全世界最大的储币,所以市场很大,基本上我觉得有空间给外资银行发挥,也有空间给中资银行再提升他们的服务,这个在于一个配合的方式。

  张逸之:大家都知道摩根士丹利,他们跟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都有很多的接触,相信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差距和优劣方面,吴长根先生应该会有深刻的体会。

  吴长根:今天的题目是中资银行国际化、外资银行本土化。其实这个说法已经讲了好多年了,你现在看一下银行排名的变化,你会发现在全球化和地方化做的好的银行,他能够长久的、持续的保持在前列,也是最有竞争力的。比如说我们翻开一下我们的排行榜,1996年、1997年的时候,1996年世界前十大银行中间,排名靠前的日本占了6家。就是说10家中间有一半是日本的银行,剩下的一半是欧美的银行,当然中国的银行还没有参加这个排名。

  但是到了5年前,你再看一下也就是2002年,我们刚刚开始我们起步银行股份制改革等等这些,全球前十大银行中间,是5家美国银行、5家欧洲银行,日本银行不见了。日本银行为什么不见了?因为日本银行在国际化这个问题上他做的不是很好,可能这个跟欧美银行,就是他们传统上比较喜欢冒险,就是他全世界到处走,他政治地位比较强大,也有利于他的企业,包括银行可以走向全世界,这个是他的传统所以他们做的比较成功。

  那么到今天我们再看一下全球前十大银行中间三分天下,就是说中国的银行占了三位、三家欧洲银行、四家美洲银行。中国主要是得益于这几年的高速成长,中国的银行股值那么高,但是你要真正看他目前的能力的话,还没有花旗银行、汇丰银行多。但是从股值上来讲,工商银行要远远大于汇丰银行。但是汇丰银行的利润要接近于建设银行的一倍,这个因为投资者看好他的成长性,给予他比较好的股值。

  那么我们再往后看,5年甚至是10年,前十名中间谁会在哪里?现在谁能说的准?现在很难说,中国的银行有没有希望还保证在前十位?完全有希望,关键是你自己怎么做。杨行长讲了,经济是有周期性的,这个是此起彼伏的,1997年欧美经济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亚洲当时是非常的困难,现在正好倒过来了。现在美国由于次级债的问题出了一些问题,美国现在银行股价包括企业的股价压的很低,现在亚洲的股价压的非常高。那么谁能够在一个本土市场和国际市场上面有一个平衡的收入、有一个平衡的利润贡献,那么他的生存能力和生存空间就会比较大。我们看一下过去这十年来前十名的排名,每一次排名中间,你离不开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日本银行不见了。

  为什么他们离不开?你要看一下他的收入来源的结构是怎么构成的?花旗银行大约是47%的收入是来自于非本土的。汇丰银行是超过51%的利润是来自于非本土的收入。所以你看他的收入的来源非常的均衡,你这个地方经济不好,我那个地方可以补过去,那个地方不好我这个地方可以补过去,所以这个比较均衡。而且你从产品的收入上面来看的话也是比较均衡的。他的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差不多各占一半,就是应该是很好,所以他能够比较稳定的待在那个地方。

  我觉得汇丰银行在国际化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是做的非常好。在这个地方我们并没有把汇丰银行看成是一个外围银行,尤其在香港,将来逐步逐步我们会把它看成一个本土的银行。你在欧洲你也会把汇丰银行看成一个本土的银行。但是你要看一下中国的银行,上市银行中间海外收购站的比重没有超过3%,但是这个不包括港澳地区。也就是说我们本土做的非常不错,发展的也非常快。但是2009年和2010年开始速度会放慢,当然我们希望这个经济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但是经济如果有周期来了的话,我们将来靠什么弥补我们利润的增长?这个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但是你要分析一下,看一下汇丰银行的股值那么低呢?我们分析一下,我们看看他的股值是什么水平?我们认为他的股值应该是1400亿,就是说欧美的贡献股值才值600亿,就是说他明显被低估了。主要是出了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我们知道汇丰银行在2003年的时候收购法国商业信贷银行,叫CCF。年初的时候他在美国有次按贷款的问题,这个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他在美国收购“家庭住房贷款银行”主要是做当地的住房贷款。几年来他一直没有把这个问题处理的很好,表现都不是非常的令人满意。其实这个收购并不是很好,比如说法国的CCF也就是占7%的比重,但是投资者一旦有了这些问题以后,就是说这两个购并案,就是说虽然从业务均衡上比较成功,但是从表面上来说不是非常的满意,因此投资者就对你惩罚,就是认为你这里面会有潜在的更多的风险。

  因此我刚才讲,就是说我们在走全球化的道路上,全球化是一个趋势,你要在市场上面长期的生存下去,你要走这条路。那么也要注意风险,在收购的时候不能有瑕疵,有了瑕疵会影响你的股价。

  张逸之:谢谢吴先生精彩的演讲!刚才吴先生提到一个竞争力的问题,接下来直接有请我们的何教授做“2007年亚洲银行竞争力研究排名”的发布。谢谢各位嘉宾!

  何佳:这个报告是受21世纪经济报告组委托,由香港中文大学还有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做出来的,报告的内容可以会后发给大家。我先说一下一个是做了什么?第二个就是谁做的。

  一个是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国内相当一部分银行的研究。另外香港中文大学,我们学校有一个教授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工作。包括香港高管的访谈、设计都是他做的。另外还有一些研究员也做了一些重要的工作。

  21世纪他们也做了很多的事情,简单提一下,比如说像张逸之等等很多记者做了很多的工作,特别是我提一下21世纪副主编,也是我们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郑晓玲起了核心的作用。另外就是我们访谈了100多位银行家,包括刚才在台上就坐的钱行长等等,没有他们那就做不成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研究报告的具体情况,我简单说一下因为时间关系。研究的背景,就是说今年和去年稍微有点不太一样,那么这里我们简单提了一下,去年主要是讲由于亚洲金融风暴,我们亚洲各国银行的改革。那么今年的话,这个问题稍微有一点变化,主要是因为生存性改革降入尾声,主要是讨论一下新的情况下亚洲银行新的动向。

  一个是中小企业、零售商业银行成为了新的方向。另外中间业务占比确实稳步提高。还有就是中国的机会成为了新的增长空间,最后一个就是最近出了美国的次按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值得考虑的问题。

  当然金融改革的方向,金融创新的方面肯定是必须坚持的,关键是怎么把这方面做的更好一些。那么另外就是因为我们跟很多行长谈,他们都提出了一些新法,目前整个亚洲的经济情况特别好,银行确实受益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我们亚洲银行的经营利润特别好。但是面临的问题一个是周期性经济的风险等等,加上一些难以预料的,包括向次按的问题。

  还有亚洲金融发展确实是不一样,中国和印度马来西亚他们的业绩不断的上升,还有中国的台湾、日本他们的情况比较缓慢,所以这个有差异性变化。另外中国银行的报告,在我们报告里面写了一段,大家可以看一下,一个是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制,还有邮政储蓄的改革、城镇商业银行的改革,这个我就不说了,就是我们的银行改革确实在全方位继续推进。

  那么我们改革的初步成效,我们是通过访谈、通过历史数据,大概是这么几个方面,资产规模还再继续增长,存贷款总量还在稳步上升、资产质量持续改善、运营能力持续提升等等,这个是我们可以看到的。

  那么研究的意义,这个我们去年说过,为什么研究亚洲银行的竞争,为什么选择亚洲,这个我们去年说了,今年就不说了。

  那么为什么做呢?就是需要贡献一个评价体系,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体系,我们只不过是提供一个。另外一个就是能够帮助看一下我们目前中国的银行,在整个亚洲银行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这样就可以提供衡量改革成效的一个参考这样的情况。

  那么样本。样本就是我们首先对银行进行一个界定,就是吸收个人存款、贷款等等,这样把其他的金融机构排斥在外。银行的选择我们基本上是以银行的资产作为选择的标准,这样的话像泰国、菲律宾GDP比较小,所以超过40亿美金的我们就选进来。内地这边是超过100亿美金就进来,日本一般规模比较大,所以以400亿美金的规模来制定的。那么中国选了21家、香港12家,这个后面都有,这个是这样的情况。

  另外我们还有一个和2006年样本的差别,那么竞争力,竞争力刚才几位行长都说了,这个定义的标准不一样。建设银行的行长说了,他们考虑的标准有一个是顾客的满意程度,所以有各种各样的考虑,我们这边主要是从银行为股东创造比较高的收益,主要是从股东的角度来考虑。当然这个跟其他的有关系,这个是未来得,谁也不知道,所以需要设计一些其他的和他相关的指标来进行相关性的测定,所以一个就是说用它历史的收益,因为这个有一定的相关程度其他的就是客观的分值、主观的分值、还有客观的条件、主观人们对他的评判,这样的话可能对预测将来的收益是有一些预测能力的。所以用了三个不是非常全面和完整的这么一个指标来对我们竞争力这样一个定义进行预测,我们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评价。

  然后把这三个放在一起加权,每个都是1/3。收益就是用资本回报,我们2007年的数据还没有,就是2006年、2005年的数据进行了加权平均。那么客观分值的话,就是7个指标,规模、市场份额、资本率、资本充足率、效率、存款基本数、效益,这个是从网站上获取的。客观分值也是通过某种意义上的加权平均,权重是受访者给的。

  今年我们主要是访问亚洲银行的高管、投资银行的分析师等等,一共是32家香港架构、31家中国内地机构。有一家邀请了但是没有被允许分文,所以就是这样的访问样本。

  评分的方式我们就不说了,下面我们说一下主观的分值,我们今年做了一次,去年也做了一次,我们也考虑了加权,原因在哪里?因为你这个收方者的对象变了,另外今年和去年问卷设计也变了,所以我们利用数据是没有意义的,主观是看将来,这个重点并不是我们要用历史数据,主要是两个考虑,主要是因为样本变了,规矩的设计也变了,所以通过这个方法能够使样本增加,另外使得这两个设计都可以起到主导作用。还有一个是收益、主观、客观放在一起就是竞争力排名,正式排名的结果大家可以看,这个我就不多说了。

  简单的说一下前三位还是和去年的一样,另外15名中间有4家是新进的,另外还有一个是4家出去的,这个我们就不多说了。我们国内的情况大概是3家进入前10名,10家进入前50名。

  另外我们也做了一个最后的所谓未来发展方向的讨论,这个都是根据访谈者的意见:一个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还有关于外资的问题;还有流程银行的问题;农村金融的问题;利率市场的问题。整个报告就是这样的情况,我们基本上采用的方式就是统计的结果,另外大量忠实的记录了我们受访者他们的观点,所以这个是我们基本的情况。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何教授!现在我们有请21世纪报系发行人沈顥先生介绍一下大奖的评选过程!

  主持人:这个概念主要是由21世纪经济报道提出,该项研究旨在探讨如何评价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并力求在亚洲经济发展水平迥异的地方和国家之间,找出一项得到学术和市场双重认可的竞争力评价标准,所以一开始起我们的设想就是要做成一个权威的、既有学术价值又有实践价值的一个标准。这也标志着国际的竞争理念已经全面的渗透到中国经济的各个层面,所以这个排名本身引起了一个广泛的关注热潮,也得到了学术界和监管层的高度认可。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去年迈出的良好效果,也表明该项持续性研究,既有其独特的学术和使用价值,所以2007年21世纪经济报道再度联手香港中文大学、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来共同研发“2007年亚洲银行竞争力排名”报告,所以我们再次感谢两家合作机构研究人员的辛勤劳动。

  在今年7月22日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我们产生了“2007年亚洲银行竞争力排名”学术委员会,本次委员会非常荣幸的聘请到了香港中文大学的校长继续担任名誉主席。同时还平青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胡怀邦先生担任学术委员。我们今年的学术委员来自于与银行业相关的各个领域,其他的学术委员包括银监会政策法规部主任黄毅先生、香港中文大学副教授谭安敦(音译)先生、银监会办公厅主任赖小明(音译)先生;中国银监会首席执行顾问梁定邦先生等等,在此我们对这些专家、学者对本次研究所做出的贡献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10月25日在研究结果初步形成了之后,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暨2007年亚洲银行竞争力排名香港研讨会在香港举行,会上就样本的选择、指标、权重等做了深入的讨论,历时半年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和去年相比,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出现了显著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排名靠前和竞争力出现了很大的进步。本着发展中国家银行业、激发亚洲银行业竞争潜力的想法,我们设立了2007年亚洲银行竞争力排名十佳商业银行奖。同时为表彰在过去一年中的商业表现和综合能力最为杰出的银行和银行家,以及为勉励致力于打造优良市场和监管环境的政府监管部门,我们还设立了三项特别大奖。

  这些获奖者得到了学术委员会成员的一致认可,是我们意图树立的亚洲商业银行精英的标杆,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些奖项,能够反过来促进中国和亚洲地区的商业银行相互促进、提升综合竞争力。

  差距是前进的动力、认识到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商业银行才能明白各自的优劣所在,在正式的排名报告出路之后,参与研究的所有人员更加具体的看到了亚洲各国商业银行各自的优劣,也为提升主要包括中国内地银行在内的银行竞争力找到了一些可行的方法。21世纪经济报道将在近期出版的报纸上,全文刊登此次研究的中文报告,并详细列出所有列入评选范围的亚洲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排名、收益排名、主观排名、客观排名等等。同时我们还为特别有需要的朋友,特别定制了一定数量的英文书面报告,欢迎各位朋友积极关注并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沈顥先生!首先要表彰的是——中小企业融资特别贡献奖:有请深圳发展银行行长肖遂宁先生上台领奖,有请21世纪报系执行总编辑沈顥先生颁奖。

  主持人:接下来要颁发的是“2007年亚洲银行竞争力排名”十佳商业银行奖。请获得奖项的银行代表一次上台领奖:最佳品牌形象奖--中国工商银行;学术委员会评语是:上市两年,中国工商银行创造了两个第一:去年刷新了历史上最大的IPO记录,今年一举成为全球最大市值商业银行。仿佛一夜之间,工商银行便成为了世界金融市场的焦点,一扫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海外投资者眼中的传统保守形象。在2007年亚洲银行竞争力研究中,工行主观系数指标得分上升了几乎两倍,所谓功到自然成,最佳品牌形象可谓实至名归。

  最佳风险管理奖--渣打银行;学术委员会评语:全亚洲不良资产比率最低的银行,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截至2006年底的不良资产比率仅约为0.4%,资产质量远远领先于亚洲平均水平,在2007年美国次按风波席卷全球金融市场之时,它也成为几乎未被体积的少数幸运者之一。最佳风险管理银行,渣打无疑配得上这个称号。

  最佳投资回报奖--中国建设银行;学术委员会评语:被称为“亚洲最赚钱的商业银行”的中国建设银行,素以其出类拔萃的盈利能力为同行称道。与相同的监管环境和市场环境下的同类银行相比,建行的净利息收益率稳定地保持着30到40个基点的优势,其收益指标评分连续两年在亚洲银行竞争力研究的大型样本银行中名列前茅,赚钱是硬道理,中国建设银行深知这一点。

  最佳财富管理奖--交通银行;学术委员会的评语是在2010年之前,建立800个专门针对高端客户的沃德财富中心——交通银行的这一宏观规划不仅深得“二八定律”之精髓,更充满了令人钦佩的创新和冒险精神。在中国居民金融资产日益膨胀的今天,最具经营价值的20%的高端理财领域乃兵家必争之地,交通银行悄然见已经取得了战略上的领先。

  最佳金融服务奖--招商银行;学术委员会的评语是中资商业银行最为人诟病是什么?服务。招商银行最为人称道是什么?也是服务。只此一点,已经令招商银行在110米栏的跑道上率先跨过了第一个栏杆。在亚洲银行竞争力研究中,招商银行的主观竞争力指标连续两年名列中国内地第一,显示其优质的金融服务依然得到了同行们的普遍赞许。

  有请: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招商银行副行长张光华;中国工行银行新闻发言人、办公人主任王珍军;中国建设银行新闻发言人胡昌苗;渣打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尹英光上台领奖。

  有请颁奖嘉宾:中国银监会政策法规部主任黄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副主任罗锐先生;南方日报副总编辑丘克军先生;长江商学院教授周春生先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省高级经济师康以同先生上台颁奖。

  主持人:接下来要颁发的是:最佳公司业务奖--日本瑞穗金融集团;学术委员会评语:瑞穗近瑞集团旗下包括瑞穗实业银行和瑞穗银行等金融机构,是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集团之一,在日本商业银行中拥有数量最多的法人客户,其中90%以上是大企业,日本70%以上的上市公司都与其保持着良好的业务联系。如何做好公司业务?瑞穗金融集团无疑是值得它的竞争对手学习的一个范本。

  最佳在华子银行奖--东亚银行;学术委员会评语是东亚银行也许算不上亚洲商业银行的第一梯队——综合竞争力排名第36位,的确不值得炫耀;但是其专著、东亚银行在中国业务却跻身在华外资银行第一梯队,与汇丰、花旗、渣打等国际大行并驾齐驱。最佳在华子银行奖,是对其高度重视中国市场的战略眼光的一种肯定。

  最佳稳健经营奖--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学术委员会评语:不是最眩目的,但也决不是最沉默的,这就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一如上海人的特色,成立十多年来,浦发银行一步一印,近两年贷款损失准备金对受损贷款比例高达150%以上,以其稳健的经营的风格跻身于股份制银行前列。在“2007年亚洲银行竞争力排名”中,浦发银行名列亚洲第24位,中国第5位。

  最佳贸易融资创新奖--中国民生银行;学术委员会评语:什么样的流程决定什么样的服务,在中国商业银行流程再造的大潮中,民生银行被许多人视为最具雏形也最具有条件的流程银行,今年成立八大金融事业部后,更将其公司的业务的流程进行了彻底重组。其中贸易融资作为推进改革的一个桥头堡,被视为民生银行的的得意之作。

  最佳中小企业服务奖--新加坡星展银行。学术委员会评语:中小企业贷款是最不好做的,因为它带来的单笔利润太小,中小企业贷款做好了也是最令人嫉妒的,因为它能给银行带来稳定而低风险的收入。新加坡星展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领域的积极实践,在为其带来的利润的同时,更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有请:日本瑞穗实业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铃木完;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林志民;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副行长刘信义;中国民生银行贸易金融部总经理林治洪;新加坡星展银行(中国)总裁刘淑英上台领奖。

  有请颁奖嘉宾: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副司长张涛先生;21世纪经济报道创办人、主编刘洲伟先生;21世纪经济报系总经理陈东阳先生;香港中文大学副教授谭安厚先生;云南红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武克刚先生上台颁奖。

  主持人:请获奖的各位嘉宾发表一下获奖感言!

  铃木完:大家好,我是日本瑞穗实业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铃木,非常荣幸的拿到最佳公司业务的奖,谢谢大家!

  林志民:非常感谢大会颁这个奖给我,东亚银行虽然我们在亚洲排名不是很高,但是我们很专注在国内发展,我们会再接再励、再努力,希望做的更好。谢谢!

  刘淑英:这次得到大会颁这个奖给星展发展银行,我们非常的光荣,正因为我们努力的工作才得到这样的认同,我们感觉到非常非常的荣幸,也希望继续在中国致力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刘信义:非常感谢评委会对我们浦东发展银行的关注,中国的银行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口,21世纪经济报道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平台。我们认为我们浦东发展银行不仅走的要好、而且要走的稳健。

  林治洪:民生银行在过去的两年中,贸易经营业务每年70%以上在发展,今天我首先感谢民生银行,我们的董事会和经营班子。第二个就是感谢贸易金融的团队。第三个感谢客户对我的支持。最后感谢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香港中文大学,对你们的公正表示感谢,也感谢你们对民生银行的认可。谢谢大家!

  主持人:恭喜获得十佳奖的商业银行。下面要颁发的是三个特别大奖:政府金融服务特别大奖--香港金融管理局;学术委员会评语:适度监管,赋予商业银行最大的自由空间,这就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的监管哲学。这一点未必适合亚洲所有地区,但确实令香港金融业取得了持续的繁荣。在对亚洲各国商业银行高管访问中,许多银行家都对香港的金融监管环境表示高度赞赏。

  亚洲最佳商业银行大奖--恒生银行;学术委员会评语:平衡的公司治理,严密的风险防范,超强的盈利能力………恒生银行将现代商业银行的许多优点近乎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超过6成股份为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持有的恒生银行,在今年告别过去的模式,第一次出现恒生银行主席与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主席由不同的人来担任的情况,标志着这家亚洲一流银行在未来将寻求更多的独立性。

  2007年度银行家大奖---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学术委员会评语:作为中国早期整体改革方案设计的主要参与者之一,郭树清既曾在地方政府工作多年,也曾管理过数以千亿计的外汇储备,而今天其掌舵的中国建设银行,亦继改制上市之后在管理服务水平上取得长足进步,被视为在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方面最具成效的国有银行之一。年度银行家大奖,是学术委员会对其在金融领域长期贡献的高度评誉。

  有请: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罗哲夫、恒生银行(中国)行政总裁符致京;香港金管局代表蔡耀君上台领奖。

  有请颁奖嘉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监事长胡怀邦先生;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何佳先生;21世纪报系执行总编辑沈顥先生上台颁奖。

  主持人:有请我们两位获奖机构的代表给我们做简单的获奖感言:

  符致京:我非常荣幸代表恒生银行得到这个奖,我们接下去会继续努力,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优越的服务,谢谢大家对我们的评选!谢谢!

  郭树清(代):我是代我们董事长领奖,感言的话应该是他来发,我这里代我们董事长谢谢大家!谢谢21世纪经济报道、谢谢学术委员会、谢谢社会各界!

  主持人:今天上午的论坛就到此结束!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