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重庆大学EMBA学员赵继春谈中国EMBA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3日 00:15 新浪财经

  

重庆大学EMBA学员赵继春谈中国EMBA发展

武汉滨湖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党委书记、重庆大学EMBA学员赵继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赵继春:武汉滨湖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党委书记

  2007年10月,中国EMBA五周年系列访谈活动走进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围绕EMBA项目的学习收获和感受、EMBA对企业管理的帮助等问题,北京市五洲在线广告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陈金炳对话武汉滨湖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赵继春,以下为访谈实录:

  陈金炳: 2002年国务院学位办正式批准国内30所院校开办EMBA项目,到今年刚好是5周年,我们五洲在线联合《经济观察报》和新浪网共同推出中国EMBA五周年系列活动,一方面回顾历史,总结现状,另外展望未来。首先请您回忆一下您当初就读EMBA的情况,您当时是通过什么渠道知道EMBA项目的,知道了以后,为什么会想去读EMBA项目?

  赵继春:大概是2004年下半年,记不清当时是通过《重庆日报》还是通过《参考消息》,看到一个重大EMBA的广告。之前也知道重庆大学在举办EMBA项目,作为我来说,因为一直从事管理工作,但是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这些知识,想更系统地学习一下。我是04年年底入学考试,然后05年一月份开始正式上学。

  陈金炳:在读EMBA之前,您有到商学院学过其他方面的管理课程吗?

  赵继春:因为工作需要参加过一些培训和自学,但并不是很系统。

  陈金炳:您确定要读EMBA后,有没有经过一个选择的过程?最后您选择重庆大学是出于哪方面的考虑?

  赵继春:重大在整个西南地区应该是不错的学校,就直接选择了重庆大学,而且考虑到本身工作单位就在重庆,有一个就近的原则。

  陈金炳:您在报名或者确定读重大之前有没有去学校了解咨询相关的情况?

  赵继春:有。重大大概97年开始办第一届MBA,我们就比较关注它了,加上单位的同事也陆陆续续在重大参加MBA的学习,所以对重大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情况还是比较熟悉的。

  陈金炳:重庆大学EMBA这两年的学习您最大的收获有哪些?跟您入学之前的期望是不是一致的?

  赵继春:应该说这两年的收获还是很大的。我想主要是这么几个方面:从理论知识上来说有一个系统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期间,因为授课的这些老师,很多都是目前还活跃在国内或者是国际上的经济学界的一些名家,通过和名家的零距离接触,应该说也感受到了名家大师的风范,更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对目前的国际也好,国内也好,经济、社会方面的真知灼见,这是一方面;第二个方面,确实同学们也是来自于不同的部门岗位,有政府官员,有民营企业家,还有国有企业的领导,同学们之间,第一能够结识这些朋友,第二就是互相之间能够有一些观念和经验的交流沟通,我觉得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收获。通过重大EMBA搭建的平台,建立了一种更高层次,或者更广泛的人脉,我觉得这也是很大的收获。

  陈金炳:其中学位是您考虑的因素吗?

  赵继春:学位并不是我考虑的很重要的内容。因为从工作来说,学位并不是首先考虑的。当然通过学习最后获得学位,可以证明自己这两年的学习成果,这是形式上的回报。但那并不是一个主要追求的目标。

  陈金炳:您对重庆大学EMBA项目的总体评价如何,有哪些方面是您满意的,是否还有让您觉得不足的地方?

  赵继春:总体的重大的EMBA项目,从组织策划到具体实施应该是不错的。至少我在这两年得到了很多真实的感受和收获。最满意的我觉得主要还是在师资的安排上,应该说大部分师资都是从国外或者是香港地区请来的,或者是国内的这些名家。应该说这个是花了工夫,确确实实也能够跟这些名家零距离地接触,我觉得这个也是让我们感到很满意的。不足,我就是感觉到在具体的一些课程的设置上,或者是一些小环节的组织上可能还需要不断地完善。

  陈金炳:作为已经毕业的学员,您觉得重庆大学EMBA在毕业校友的后续服务和沟通方面做得怎么样?

  赵继春:这一块应该说在做。但是,因为我是05年就调离重庆了,不在重庆工作,可能一到外地去了以后,有些活动就参加得少一些了。我知道这方面的活动还在经常组织,包括去年年底还有一个EMBA的校友会,还有前年的年底,我们还专门参加了一次,当时总共有四个班,还参加了一个EMBA的联谊会。

  陈金炳:关于EMBA的学习,有人觉得它是一种生活方式,有人说它是一种生意方式。对此您怎么评价?

  赵继春:我觉得应该把它看成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生意方式。当然教育都是一种投资了。作为我们成年人你可以把它看成一种投资,当然投资就要有回报。但是我觉得,不管我们为工作也好,为生活也好,如果把EMBA看成一种生活方式应该是更好一些。

  陈金炳:生活方式这一块大家理解是这样的,比如因为商场上现在竞争很激烈,回到学校以后,能够稍微放慢节奏,能跟同学进行没有太直接的利益关系的交流和分享,这样的话可以缓冲一下商场竞争的压力,您有这方面的感受吗?

  赵继春:这个感受应该说是很深的。实际上同学之间,如果不在这个平台,不成为同学的话,好多人昨天都是竞争对手,现在是同学了,在一起还可以互相分享一下各自的经验,是很不错的。再加上确确实实在商场上竞争很激烈,跟这个社会一样的,大家都比较浮躁,通过这个学习静下心来,应该说梳理一下,反省一下,确确实实能够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

  陈金炳:我们看到中国商学院EMBA学员大多是在转型经济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家,还有一些是政府部门的管理者,您觉得这个群体有没有一些比较鲜明的特征?重庆大学EMBA的学习生活,周围的同学给您留下了哪些印象?

  赵继春:周围的同学,我感觉到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一种不断上进的意识和状态。说句实在话,同学当中大部分从常规的视野看的话,应该都是成功人士了,但是还能够静下心来学习,说老实话,对于已经走出校门十几年,二十多年了,再走进校门学习应该说也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能够坐下来参加这个学习,首先是不断创新求变这么一种意识。我觉得这是第一个鲜明的特点。

  第二个鲜明的特点,这一帮同学,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非常强烈,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通过自己的思索把这一块事业做好,然后履行好所谓的社会责任,这也是一个很鲜明的特点。

  陈金炳:那您觉得这些同学身上会不会也暴露出一些局限性,或者是缺点呢?

  赵继春:局限方面我觉得还是跟咱们这个社会整体的状况有关。就是我们多多少少都还是有一些浮躁,总体上来说是这样的。当然这是求上进,但是急于想变化,很急迫,当然这是整个社会的心态了。

  陈金炳:您觉得中国商学院开设的EMBA项目对中国企业的管理进步包括我们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会有哪些方面的帮助?

  赵继春:通过这个项目培养了这么一批人,然后逐步地把这些人,特别是学习当中的直接在企业工作的,国有也好,民营也好,通过这种持续不断的培养,逐步地把他们变成职业经理人,或者是企业家。通过他们的行为把每一个人所经营的企业搞好,我觉得这是对我们中国持续不断的发展最坚强、最扎实的一个基础性工作,一种推动。这是一方面。

  第二方面,同学当中有很多的政府官员,我觉得通过他们来学习,因为实事求是说政府官员对企业的情况不一定很清楚,我们工商管理这些课程的设置,很多就是涉及企业管理或者经济方面的内容,通过这种学习,我觉得能够对政府官员让他们能更深层次地了解当前我们企业所需要的东西,那么他们在制定政策的时候能够有一些启示。同时我们通过互相的交流,我们可以把企业所想的东西和官员们去交流,同时我们也可以了解到政府他们在指导经济发展方面的一些想法,我觉得这个方面确确实实整个EMBA项目,对咱们不论是企业进步也好,还是经济的发展也好,都是起到了很大作用的。

  陈金炳:中国有句古话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现在企业界对社会责任感的讨论非常热烈,您认为企业应该承担多大程度上的社会责任?另外一点就是在自身发展和承担社会责任之间,其实有些时候是会存在矛盾的,那应该怎么做来取得平衡?

  赵继春:这个问题确实也非常热门,关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话题。我们过去说,企业的终极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对股东负责,对员工负责,对相关利益者负责,这个应该说是没有问题的。作为一个企业是社会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你在发展过程当中,肯定要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这个是毫无疑问的。但我觉得在当前我们国家这种企业发展当中,我觉得企业要履行好社会责任,首先是要把发展做好,你只有发展了才能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否则履行社会责任就像一种空谈,一种设想。而且我在不断抓发展的过程当中,是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进行,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要想履行好社会责任,首先是要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对员工切实负责,让员工也能够分享到发展的成果,我觉得如果每一个企业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实际上社会责任自然而然地就体现出来了。

  社会责任绝不仅仅是搞点慈善,更不是搞点花架子。

  陈金炳:最后一个问题,您认为国内现在的EMBA教育是否进入成熟阶段?教育品牌的市场化运作是不是一种必然趋势?请您谈一下我们中国本土EMBA项目未来的发展前景。

  赵继春:我觉得经过五年的发展,我们也在关注各个EMBA项目,清华的、北大的,包括长江商学院的,有时候通过媒体也有一些了解,但我总觉得现在还没有进入成熟阶段,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当然教育品牌的市场化倒是一个趋势,各行各业都有一个品牌的趋势,不断地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品牌。对于EMBA项目的发展前景,我觉得总体上还是不错的。但是唯一需要做的可能是什么?仍然还是那个话题,由于整个社会是不断高速发展,整个心态是浮躁的,因此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不要单纯地追求数量规模,确确实实还是要从质量上认真地做好工作。

  否则的话,实事求是地说,MBA这个项目我印象当中是十来年的历程,但是现在我了解的,不仅仅是重庆大学,包括很多大学,我昨天才从人民大学学习回来,一了解的话,MBA这个项目在很多地方都不像过去几年那么神秘,或者对它的口碑不像过去一边倒的评价好。EMBA要吸取这个方面的教训,一定不仅要追求数量和规模,一定要在质量上做好工作。

  陈金炳:现在大家也在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这几年中国的EMBA招收的学员绝大多数是董事长、总经理等一把手。但是经过五六年的市场拓展,各个商学院通过各种方式把这些最高层招进来以后,大家都感觉下一步会不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学员的年龄越来越小,在公司所处的职位也有不断下降的趋势?

  赵继春:应该是。前五年基本上一个企业的高层,董事长、总经理都参加培训了,而且因为时间短,这些人都还在岗位上,你说的趋势是有的。但正因为如此,更需要把好质量关。

  陈金炳:您毕业以后,还会选择到商学院参加进修和培训项目吗?

  赵继春:是。因为我所在的企业,隶属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作为我们国家重要的军工集团,我们集团公司对我们企业领导人的培训是抓得很紧的,会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一些培训。包括我现在正在参加我们集团与中国人民大学合办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班的学习。

  陈金炳:好的,谢谢!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