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会议讲座 > 中国EMBA五周年发展 > 正文
2007年11月9日下午14:30-16:30,中国EMBA五周年系列访谈走进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陆雄文教授,复旦大学EMBA学员代表杨晔、郑苏芬和张海波,《经济观察报》华东新闻中心主任薛惟中,携手北京市五洲在线广告有限公司总裁曹章武畅谈复旦大学EMBA发展,以下为薛惟中精彩观点:
我是学新闻的,当时最著名的是复旦、人大和武大,复旦在学新闻的人心目当中是赫赫有名,无限向往的,感觉作为新闻从业人员在复旦学习也是非常荣耀的事,而且复旦作为有人文底蕴、涵养的一个学校,像我们很多同事也是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表现都非常的优异。谈到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前面几位学员都谈到这个问题,当然从我读的一些资料来说,也可能有文字上的认识,对陆院长有一个形象的认识。像合影的时候,站在将帅之道的道字,一定要把道字拍出来,我从陆院长身上认识到了管理学院。
我没有学过MBA也没有学过EMBA。从我自己的理解来说,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是有充分的实践经验,有实战的操作经验再与理论相结合,这样就比较容易取得学生的共识。像我观察很多中国的企业,采访了很多的企业家,我感觉中国的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都是超人,有非常强的直觉和天赋的商业才能,但他并不了解可能已有的规则或者是已有的商业模式。
像美特斯邦威的老总,我采访他,我说当时你是否知道你这是耐克的模式?他说当时创办美特斯邦威,两头在外,生产也不是自己的,销售也不是自己的,只做品牌,这样的模式并不知道是已经存在的耐克模式,只是凭自己的商业直觉,我没有钱要做大时就只有这样做。我感觉中国的老板有这样的天赋、这样的直觉,如果他们进行商学院的学习,我觉得对他的提升是非常有好处的。中国在转型社会当中,他的成功是靠打破规则成功的,中国的民营企业一般都是这样,现在已经到了光打破规则不可能成功了,资本、人才,你面临的竞争也是国际竞争,光靠打破现有的规则成功已经不太可能了,已经进入一个需要建立规则的阶段。这你就需要砖、瓦、石灰,从哪里来?西方有现成的管理架构和体系,他们在商学院进行系统的学习,有助于他们重新建造一个更好的大厦,比如对已有的大厦进行改建、扩建,有材料可以用。
就像刚才陆院长说的,知识会过时,方法论不会过时,这就是道和术的不同,所以商学院可能会教给大家道,这是我个人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