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于汝民在北大演讲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9日 16:54 新浪财经

  天津港的经营哲学、制胜之道——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于汝民在北大的演讲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来到北大这个高等学府,与各位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感到很高兴。北大是一个思维活跃、思想开放的地方,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汲取营养也是我的一个愿望。

  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天津港的基本情况:

  天津港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港,位于华北平原海河入海口,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天津港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汉代,自唐代以来形成海港。1860年正式对外开埠,是我国最早对外通商的港口之一。天津新港于1952年重新开港通航。

  天津港现有水陆域面积近200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53平方公里,规划到2010年港口陆域总面积达100平方公里。目前,25万吨级船舶可乘潮进出港,到今年年底,30万吨级船舶可乘潮进出港,实现所有进出渤海湾的船舶天津港都能接待,创造了在淤泥质海滩建设深水港的先例,跻身国际深水港之列。天津港服务和辐射的范围包括京津冀及中西部地区的14个省、市、自治区,总面积近5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52%。与日本、韩国、美国、荷兰等国家的12个港口建立了友好港关系,同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有着贸易往来,并且航班直达美洲、欧洲等地区的枢纽港口。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是天津港的主体,目前拥有总资产350亿元,员工2万人,下属二级企业和单位共计65家。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天津港的经营哲学、制胜之道。

  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和亚太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世界经济中心正在向亚太地区转移,亚太地区的国际贸易量呈大幅度增长趋势。中国拥有巨大且成长性好的市场、大量熟练劳动力和科技人才以及广阔的经济增长前景,因此,在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吸引力空前提高,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由于90%以上的国际贸易是靠海运来完成的,所以,担任国际贸易主角的港口在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愈加突出。

  正是由于发达国家经济的向好和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快速增长,天津港呈现跨越式发展的态势。天津新港从1952年重新开港时年吞吐量74万吨到2001年突破亿吨用了49年。从1亿吨到2004年突破2亿吨,仅用了3年时间。2006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58亿吨,居世界港口第六位,国内港口第四位,集装箱完成595万标准箱,居世界集装箱港口前二十强。今年货物吞吐量将突破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700万标准箱,实现3年再上一个亿吨台阶。天津港连续六年入围全国企业500强,在今年的评选中,位居第403位。

  天津港这样一个老的国有企业为什么能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保持长盛不衰,而且显示出勃勃生机,我们认为,坚持我们的经营哲学,这是我们的制胜之道。天津港的经营哲学概括起来一共四个词、八个字:发展、人本、卓越、和谐。

  1、发展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也是天津港的第一要务,是指导天津港思考战略、谋划市场的根本出发点。尤其是1984年以来,天津港一直把发展作为主旋律,凝结力量、聚集资源,实现了谋求发展、快速发展、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四个阶段的提升。

  改革创新——谋求发展

  1984年以前的天津港,是交通部直属企业,货源靠国家统一分配,建设靠国家拨款,靠国家“给饭吃”,处于国家“要我发展”的状态。80年代初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对外贸易迅速增加,全国沿海港口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压港压船的局面。天津港压港压船现象严重,最多时100多艘船“堵”在港口,货进不来也出不去,以至于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解决方案。当时的天津港无论是体制还是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成为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1984年,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天津港由“中央”下放到“地方”,实行双重领导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同时实行“以收抵支、以港养港”政策。所谓“以收抵支,以港养港”就是港口所创造的利润和税金全部留在港口用于港口建设,国家也不再给天津港任何投资。这对于长期在计划体制下运行的天津港,一直在财务上统收统支,利润上缴,投资靠交通部拨款,实行“以港养港”有了发展的主动权,也带来了要靠自己发展的压力。天津港成为我国港口体制改革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挑战,天津港要思考“如何发展”的问题。那段时间是艰难的,84、85年还是严重的压港压船,但到了86年市场形势大变,港口货源严重不足,由压船变成了晒码头。一时间,我们既面临着到哪里去寻找市场的问题,也面临着“资金严重短缺”的难题,“以港养港”面临着挑战。此时天津港一方面要面对货源市场,找米下锅,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寻找资金来源,解决发展瓶颈。在解决资金来源方面,天津港迅速变换套路,把目光投向世界银行,充分利用世界银行支持发展中国家改造基础设施的政策,顺利贷到一笔数目不菲的世行贷款,解决了当时急需的建设资金问题。当时使用世行贷款,在全国是超前的。同时,我们下大力量开发货源市场,随着第一笔煤炭业务的顺利谈成,天津港终于向市场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步。也由此,天津港突破制约自身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制约,顺利实现了“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飞跃。

  抢抓机遇——快速发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是我国经济体制发生根本变革的一段时间。在九十年代,天津港在体制改革上走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两着棋,一是对下属的储运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成立了内部职工持股的股份公司,又于96年实现了在上交所挂牌上市。二是天津港下属的两个公司随天津发展97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其后天津港的下属企业不断地进入A股上市公司,在香港的上市公司也于2006年实现了分拆上市。正是由于我们不断地进行体制改革,使天津港在整个九十年代实现了快速发展。这期间天津港的吞吐量以平均每年1000万吨增长。

  九十年代末期,在国内热烈讨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利大还是弊大的时候,我们作出了如下的判断:

  第一,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参与经济全球化是我国的必然选择,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也必然会带动

中国经济的发展,而外贸发展会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二,随着国际海运的蓬勃发展,船舶大型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船舶大型化必然会对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三,港口之间的竞争首先表现在港口等级和规模的竞争,不能适应船舶大型化的港口将失去发展的机遇,甚至最终会被淘汰出局。

  基于以上基本判断,我们在九十年代末,在全国沿海港口率先进行了对老码头的升级改造和大规模投资建设新的专业化集装箱泊位和大宗散货泊位。

  天津港是在海河口淤泥质海滩上建设的人工港,水深条件不好,成为制约天津港发展的一大瓶颈。在当时的港口行业也存在着“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传统思维模式。为了解决水深不足的制约,我们在大量的科学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国际深水大港的战略。从99年开始,港口等级由5万吨级提升到10万吨级、15万吨级、20万吨级、25万吨级,到今年年底25万吨级航道可以投入使用,使天津港跻身世界深水港之列。对于自然条件并不优越的天津港来说,这些年连续实施的航道深水化战略,世界上绝无仅有,超前的预判能力以及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短板补长”,使天津港赢得了发展先机。

  不断拓展——持续发展

  当2001年成为中国北方第一个亿吨大港的辉煌还记忆犹新的时候,2003年,我们又开始思考如何实现天津港更大的发展。置身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时代潮流,置身国际航运市场的发展趋势,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判断,对自身已有的资源和潜在资源进行了评估,确立了新的发展战略——创建世界一流大港。

  创建世界一流大港,需要大量的发展空间和充足的资金,以实现天津港的现代化、规模化和国际化。当港口用地成为稀缺时,天津港把目光投向了海洋。2008年6月,全国最大的30平方公里的天津东疆港区建设悄然启动,天津港人发扬“精卫填海”精神,靠吹填造陆使东疆港区逐步浮出水面。今年12月上旬,4平方公里的保税港区一期将实现封关运作。30平方公里的东疆港区的建设为天津港未来10年到15年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也为天津港拓展功能提供了机会。在一个三面环海、一面与陆地相连的人工岛上建设保税港区,是再理想不过的了。没有东疆港区的建设,也就不会有10平方公里的东疆保税港区的设想。

  2002年以来的几年,是天津港发展最快的几年。这几年天津港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从以前平均每年投资7亿元,发展到这几年一年就投资80到100亿元。这么大的投资规模靠什么支撑?靠的就是国际化的视野,靠的就是对外开放。我们认真地分析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的规律,认为只要天津港能策划出有足够回报率的好项目,就一定能引来国际、国内的投资,同时可以在利用内外资时盘活土地资源。最近几年我们建设的经营性项目绝大部分是利用外资和国内资金的,这样不仅解决了资金制约,还与大的船公司、货主结成了战略联盟,拓展了市场空间。

  面向未来——科学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港口时代的到来,世界正在成为“地球村”。天津港的国际化成为我们新的思索。如何迎接这个时代,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天津港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建设世界海运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为适应滨海新区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第三极这样一个发展定位的提升,进一步提高天津港的发展层次和水平,我们深化对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成立天津港航发展研究中心和天津港航发展咨询有限公司,借助外部专家的力量研究天津港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深知,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提出更高的发展目标,开辟新的发展空间,才能使天津港的核心竞争优势不断扩大。作为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重要载体,我们正在调整发展定位,拓展新产业,着力发展港口装卸业、国际物流业、港口地产业、港口综合服务业四大产业,实现由“四大货类”向“四大产业”的历史性转变,提高港口综合实力。天津港将继续在发展空间、业务模式、资本运作和国际化四个方面开辟新蓝海,实现四个提升,即由港口运营商提升为港口开发商,由港口装卸服务提供商提升为国际物流

供应链综合服务提供商,成为港口行业和运输行业的投资商,放眼国际,天津港将提升为国际港口运营商。天津港正在全面与国际接轨,大步走向世界舞台,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和分工。

  2、人本

  以人为本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天津港企业管理哲学的核心。

  从企业管理的历史上看,以往企业高度重视资本的作用,大家看到的都是资本创造的价值,把人作为资本的附属物,而无视人的价值。当今,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以及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取代了资本的地位,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人是知识的载体,于是,人的作用、人的地位在现代企业里面,得到空前提高。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尤其是党的十七大将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 “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变为“人均”,既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更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而对于当今的企业来说,不坚持以人为本,企业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就无从谈起。

  对企业文化进行反思——确立以人为本

  天津港的历史最早可上溯到汉代,自唐代以来形成海港,自古就有“地处九河津要,路通七省舟车之说”,在近代天津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口岸。天津港的前身是李鸿章兴办洋务运动的清政府招商局。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来说,天津港最早是一种买办文化,不乏开放的基因。同时,过去在解放后的几十年里,天津港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港口行业靠的是人拉肩扛,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成为整个行业的精。不论是买办文化,还是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文化,缺乏的都是以人为本。

  有两件小事对我触动很大。一个是我们一位总工去世了。他去世之后一个礼拜,办公室的人员到他家里去,说他用过的手机要交公。这件事一出来,家属有意见,大家也议论纷纷,说是人一走茶就凉,而且凉得太快了,让人觉得寒心。还有一件就是我们的工人调动工作的事情,在原岗时发了一套工作服,调动工作的时候说这一套工作服要上交,当时那种计划经济体制下,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大家想象一下,这个总工去世了,他的手机要回来以后谁去用?我想给谁谁不用,首先办公室也不能给,你说这是某某老总的手机,给你吧,这个人刚去世,别人什么想法,办公室也不可能给。实际上,工作服也好,手机也好,这些东西是宁可把它丢掉也不能给你。所以,这看似一个非常正常的事情,却是一个非常不近人情的事情。你说这个人过去了,你把他生前用的手机送给他家里做一个纪念,说下个月我们话费不能报销了,因为人不在册了,这样处理,比把手机要过来要好得多。

  有人说这是严格管理,我说不是,我认为它实际上反映的是一种缺乏人情味的企业文化。长此以往,无法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员工会想,我到企业来干什么?我只来是挣钱的,因为什么?我人一不在,一切就全完了,一切人情的东西就全没了。所以,我当时就考虑要改变这一切,要改变这种忽视人的作用,没有人情味的做法,这对提高企业凝聚力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思考,对企业的管理要提高企业的凝聚力,调动员工办好企业的积极性,就是走一条以人为本之路。于是,我们在2002年确定了天津港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发展港口、成就个人。以人为本成为我们的经营哲学。

  员工与企业共兴衰——体现以人为本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许多企业在改革、改制中提出了减员增效。而天津港没有走这条路,当时我们提出这样一个口号:“无过失不下岗”。一个职工下岗了,对天津港这样一个拥有2万多职工的企业来说,只是两万分之一,但对于下岗职工、对于下岗职工的家庭,那就是百分之百。如果因工作岗位不足需要有人下岗,首先要让经营者下岗,因为你没有能力把企业这块“蛋糕”做大,没有能力解决好企业和员工的生存发展问题,这个责任不应该落到员工身上。邓小平曾经说过,发展是硬道理,我们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因此,只有企业做大了,做强了,才能解决好员工的就业问题,福利问题,而不能通过下岗分流把冗员推向社会,那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正是由于我们坚持员工与企业共兴衰的理念,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空前提高,大家团结拼搏克服了在企业改革、改制中的重重困难,使天津港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

  让员工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实现以人为本

  2002年,我走上天津港港务局局长岗位时,有一位记者问我:“你在任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我说:“让天津港的每位员工都住上新房子、开上私家车”。她当时听了一愣。问我:“为什么别人都提到要实现多少收入和利润,而你却提到员工的房子和车子”。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房子和车子背后是天津港要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只有在企业收入和利润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才能把职工的收入搞得更高,福利搞得更好。但是有些效益好的企业把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的追求,未必能把职工的事情办好。我们选择的能让员工住上新房子,开上私家车,就是兼顾了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利益。

  在天津港只有岗位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即使你是劳务员工,来到天津港这样一个大家庭,通称为员工;天津港要成为一个兴旺和谐的家庭,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一所培养人才的学校,就要为大家提供发展的平台。我们建立了“全员培训机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为大家提供培训机会,对于专家型的管理人员和高管,我们还提供出国培训,并与北大、清华等高校建立长期培训合作关系。使大家在天津港发展的过程中增长才干;第三就是对员工收益分配权的尊重。我们把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和员工的全面发展作为企业的终极使命。天津港员工人均工资“十五”期间年平均增长14%,一半以上员工住上了自购商品房,大约30%的人还开上了私家车。2003年,我们为离退休人员花3亿元购买了保险,为老工人提供晚年安逸稳定的生活,享受港口改革的丰硕成果。我们所提出的以人为本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以员工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为检验标准的。

  3、卓越

  追求卓越是天津港要做大、做强、做久的根本要求,是对天津港人提出的工作标准,也是我们实施市场领先战略的根本要求。我们要拒绝平庸、鼓励创新,这样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树立典型——彰扬卓越

  在天津港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众多的先进模范人物。把这些先进模范人物的高尚人品和光辉业绩加以总结宣传,使人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是我们倡导追求卓越的一个重要方法。我们先后树立了知识型的产业工人孔祥瑞,他已经是全国闻名的劳动模范。我们还树立了农民工的先进典型苏现凯。他身为农民工,热爱港口,献身天津港的生产建设,把他树为典型使广大农民工学有榜样。我们还树立了科技人员的典型——博士李伟。他现在是我们规划建设部的部长。他在新型防波堤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科技成果,把他树为典型使广大科技工作者有了追赶的目标。我们还树立了一批企业家的先进典型。由于这些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使天津港形成了浓厚的追求卓越的氛围。

  褒奖先进——培育卓越

  在天津港凡是能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都能得到重奖。我们设置了特别贡献奖,对在市场开发、生产经营、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的突出贡献者进行奖励,这些奖励的金额从几十万元到几万元不等。对于一般的员工我们也实行严格的绩效考核,对绩效考核好的员工给予奖励。同时我们实行末位淘汰和末位培训制,对在绩效考核中处于末位的进行离岗培训。这样的激励机制约束,使追求卓越不再是对少数人的要求,也不再是少数人的追求。

  提拔重用——引领卓越

  一个企业要追求卓越必须有一支追求卓越的经营者团队。为此,我们对于那些在工作中有思路、有能力、有业绩的员工大胆提拔,不搞论资排辈。有一个中层干部很年轻,在市政府要求我们利用8个月建好天津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工程中,他每天“早上七点来,下班七点走,一周七天盯在工地上”,人们称之为“三七”干部,其实他身上体现的是一种负责任、追求卓越的精神。在国际贸易与航运中心建成后,他立即得到了提拔。我们已经在2003年打破了干部工人的身份界限,只分管理岗和操作岗。操作岗员工可以竞聘管理岗,管理岗落聘的也要进入操作岗。这样一种用人机制,有利于培育追求卓越的人才。

  四、和谐

  从2004年起我们提出要建设和谐港口,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港口中,天津港致力于把企业建设成为和谐融洽、充满友爱、精诚团结、蓬勃向上的集体。处理好和各方面的关系,让每一名港口员工都能感受到企业的和谐温暖,让利益相关者得到价值回报,实现和谐共融。

  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的基础

  企业的和谐首先是内部员工的和谐。这些年,企业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使天津港员工的身份呈现了多样化的特征:既有原来的全民企业身份的员工,又有城市劳务工,还有大量的农民工。处理好不同身份员工的利益恭喜,才能保证企业的和谐。天津港有1万多名来自山东、河北的劳务员工,他们是天津港不可缺少的生产大军。他们从事着天津港最基础的装卸工作,如何提高农民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是我们一直考虑的问题。2005年初,在集团公司主管领导的带领下,由相关主管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调研组深入劳务员工集中地区,进行深入、广泛的调研,专门出台了《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农民劳务工队伍建设和管理的若干意见》,对农民劳务工的党、工、团组织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我们提出了对农民工的四个一样,既“政治上一样平等、工作上一样要求、管理上一样严格、生活上一样关心”。此后,我们又对他们实行带薪休假制度。凡工作两年以上,户口不在天津市的劳务人员,都可以申请休探亲假。假期时间7天,另加路途时间。休假人员的来回交通费全部报销,此外,休假期间每人每天还享受50元生活费。当新闻媒体频频报道国家领导关注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时,天津港的劳务员工不但不用为工资发愁,而且已经搬进了专门为他们兴建的“蓝领公寓”,公寓设备齐全,每名农民劳务员工每月只需交纳37元,其余80%费用由天津港承担,仅此一项每年港口将支出800多万元。

  提倡奉献——实现和谐

  我们理解的企业,是投资者、经营者、员工和客户的利益共同体。平衡好四者的利益关系才能实现和谐。而在平衡四者的关系中奉献精神是不可缺的。如果投资者只讲求回报而不考虑经营者和员工的利益,就难以达到和谐;如果企业经营者只考虑自身利益而忽视投资者、员工和客户的利益,也难以达到和谐;如果员工不考虑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同样难以达到和谐。因此,和谐来源于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来源于奉献。因此,我们在企业中积极倡导奉献精神。

  在2004年天津港吞吐量实现2亿吨的目标时,我们没有搞大型庆典,而是在员工中开展募捐,并建立企业职工解困基金,用来解决困难职工的生活问题。今年,天津港即将实现3亿吨的新跨越,我们决定还是不搞大型庆典,而是以募捐的形式回报社会。如果2004年的募捐主要是为内部困难员工建立基金,那么今年的募捐将主要面向社会,用我们的爱心回报社会。天津港的使命是“承载社会期盼、集散中外文明”,我们要用我们的爱心为构建

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建设生态港口——与自然和谐

  在经济、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今世界,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生态问题,因为人们在享受到科技和经济发展给我们带来种种便利和优越生活的同时,发现了如果我们的生态环境难以为继的话,我们的这些科技和经济发展反到会成为埋葬人类的坟墓。做为一个现代企业,不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企业的发展应当成为企业家的道德底线。天津港在2003年就宣布要建设生态港口,使滨海新区的人们共享碧海蓝天。

  为了实现这一庄严的承诺,天津港共投资60多亿元来建设新的专业化煤码头、矿石码头以改变对环境构成污染的传统煤、矿作业工艺。这几年,我们通过实施“蓝天工程”、“碧海工程”、“生态工程”建设生态港口,改善港区面貌,为滨海新区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作出了重大贡献。

  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天津港把今年作为环境年,加大投入,改善环境,今年已经投入资金1亿元进行优美环境的建设。

  天津港从昔日一个盐碱荒滩发展成今天的一个世界第六的3亿吨大港,乃至今后要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规模化、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港,无论是客观分析国际国内发展大势,还是准确把握航运市场信息,企业伺时而动。这背后起支撑作用的就是我们发展、人本、卓越、和谐的经营哲学。

  天津港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是一个可以实现梦想和抱负的地方。我们的人才战略是“辟广阔天地,聚八方良才”。真诚的欢迎在座的各位学子到天津港参观、考察,也欢迎有志之士投身滨海新区的发展,投身天津港的建设!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