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选理由:他是第一代个体“暴发户”的代表,是改革开放的风向标,他一生被邓小平三次点名,他命运的起承转合暗合着个私经济的发展进程
作为一个商人,他是大字不识、“敢”字当先的第一代个体“暴发户”的代表,他的身上,烙下了明显的草根小生产者的印记:他出身寒微,最不缺乏的是吃苦精神;他不懂什么叫政治,他的人生信条中,只写着4个字——拼命赚钱;在全面封杀私营经济的年代,他不畏打压,坚持兜售用独特配方炒制的瓜子,早早攒下了百万家产;天命之年,他仍赤膊上阵,炒锅通红,炒铲翻飞……
他目不识丁,最缺乏的是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忧患意识。他一辈子只会写“年广久同乙(同意——编者注)”5个大字;他看不懂按会计制度制作的规范账本,还振振有词地说:我只要知道进腰包多少钱,出腰包多少钱就行了。
他婚变频仍,子嗣众多,由此成为人们鄙视暴发户的一个公证,也为日后家族的内耗纷争埋下祸根。1987年,50岁的他同一个20出头的年轻女大学生结婚,演出了一幕惊世骇俗的情感剧。
在中国经济改革最初的10多年里,作为改革开放的风向标,他的命运在风口浪尖处数次化险为夷,其起承转合暗合着个私经济的发展进程:1982年底及1984年,他被邓小平两度点名,随后的10多年间,每逢政治风云变幻,他的际遇便会随之摇摆;1986 年春节前,傻子瓜子在国内率先搞起有奖销售,3个月实现利润100万元,但好景不长,中央下文停止一切有奖销售活动,年广久阵脚大乱,公司血本无归;1989年底,私营经济再成灰色名词,年广久因在与芜湖郊区政府联营期间“贪污、挪用公款”而被立案侦查,案子拖了两年,最后定的却是流氓罪;1992年,又是邓小平南巡时的第三次点名,挽救了年广久,让他得以无罪释放。
与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渊源,让他名贯全国,成为“中国第一商贩”。
“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现在,年广久的名片背面依然清晰地印着邓小平的这段著名讲话。但几起几落,他和他的傻子瓜子,终无法超越当年被邓小平点名时的风光,傻子瓜子,也在家族企业“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中渐行渐远。年广久,演出了农耕经济宿命的一幕,他的时代的确已经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