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徐勇曹章武谈中国EMBA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7日 14:20 新浪财经

  

徐勇曹章武谈中国EMBA发展

  徐勇: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2007年9月21日,中国EMBA五周年系列访谈活动走进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徐勇教授接受北京市五洲在线广告有限公司总裁曹章武的专访,以下为对话实录:

  曹章武:各位新浪的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关注中国EMBA五周年系列访谈。EMBA在中国发展五年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今天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的副院长徐勇教授,徐勇教授从事多年的管理教育工作,对中国管理教育的发展有非常独特的见解。今天就请徐院长从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的角度出发,来谈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这几年的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包括未来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的发展战略。关于中国商学院未来的发展战略,今天也请徐院长跟广大新浪的网友做一个详细的解读。

  首先请问徐院长,中山大学有一个非常浓厚的文化传统和学术底蕴,扎根于广东改革开放前沿的这片热土,1985年成立管理学院以来,已经成为华南具有领导地位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商学院。2002年作为国内首批开办EMBA项目的30所学院之一,您认为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在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方面有哪些优势?

  徐勇:我想先介绍一下中山大学管理学院EMBA教育的学科基础。刚才您讲到学院是在1985年成立,它是中国成立最早的商学院之一,也是一所具有影响力的商学院。我们经过20多年的学术沉淀,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重要的发展。1993年,学院获得企业管理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这是当时华南地区高校中唯一具有该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1998年,设立工商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0年,首批获得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在2001年对MBA项目的评估中,我们在全国第二批评估的28所院校当中名列第一。2001年学院的企业管理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学科。2002年,全国开始试办EMBA,我们也是国内首批试办EMBA的30所院校之一。到了2004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我们学院成为全国首批开办MPAcc(会计硕士)、MPM(项目硕士)的院校。2005年,学院获得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今年8月份,我们又被教育部评为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是目前在全国取得这种学科地位的少数几所商学院之一。所有这些都对学院EMBA项目的发展,提供了学术研究、学科发展和教学师资方面的强有力的支持。

  现在学院拥有一批在全国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学科领域,比如像跨国公司这方面的研究,家族企业和企业集群的研究,公司财务管理的研究,中国第三产业和服务管理的研究,品牌和消费者行为的研究,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的研究。这些都有很好的积淀。

  我们EMBA的办学理念,可以用几句话来概括,叫做“追求高尚,超越平庸;追求真理,直面现实;追求财富,取之有道”。我们对这几个办学理念的解读,首先要求EMBA的学员必须要做到高尚,包括学员的境界、胸怀、情操,对社会的责任感等等,这是我们非常强调的,因为只有高尚才能使其企业持续发展。其次是要注重培养EMBA学员的理性思维能力,要拥有一种前瞻性的、战略性的思维模式,同时要掌握现代管理的前沿知识,用一种理性、科学的理念去指导企业发展。在中国,企业呈现出一些发展还不太成熟的现象,比如很多明星企业,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就成了流星企业。因为决策、理性科学思维这方面的欠缺,使企业的发展受到制约。直面现实就是强调务实的精神。第三我们讲“追求财富,取之有道”,就是要求学员诚信、守法,肩负社会责任。

  上面讲到的学院雄厚的管理学科基础,为EMBA教育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条件和环境。讲到优势,这可说是我们在EMBA教育方面的一大优势。

  第二,我们拥有一批颇受学员欢迎的EMBA师资。学院在战略管理、领导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方面,师资的力量相对都比较强。像卢泰宏教授,200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管理大师”之一,是因为他在营销管理方面的研究,在全国有很重要的影响。又如李新春院长,在2006年也被评为“中国十大管理大师”之一,是因为他在家族企业研究方面在全国的影响。这方面,我们能够给EMBA授课的师资力量还是比较雄厚的。

  第三,面对EMBA学员,开设了能够结合中国国情的一些比较实用的课程,在课程体系方面,我们非常注重本土化的设计。像在案例教学方面,对国内的很多企业我们组织师资进行了研究,开发了一批符合EMBA教学本土化的案例。同时,我们和亚太地区的高校教授进行合作,专门成立了一个“亚太案例研究中心”,参与研究的有加拿大、菲律宾、香港等一些机构,共同进行案例的开发。

  再一个,我们为学员举办了系列的论坛讲座,像“CEO论坛”,到现在已经开办几十期了,还有“MBA善思管理论坛”,也有60多期,像“MPAcc财智论坛”以及“花旗论坛”等等,这些论坛到现在有一二百期的数量。这些论坛在华南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EMBA学员产生很好的价值增殖效应。

  第四,我们很注重EMBA教育的国际化。一个是教学与科研的国际化,一个是师资的国际化。我们广泛的聘请了国外很多大学著名商学院的教授,给EMBA的学员授课,也跟很多国外的大学进行学术、师资、学生之间的交流,分布的领域还比较广。学院与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芝加哥大学商学院、英国牛津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德国洪堡大学、德国科隆大学、法国ESSEC商学院、法国特鲁瓦高等商业学校、

意大利费拉拉大学、意大利伯克尼大学、荷兰蒂尔堡大学、瑞典斯德哥尔莫大学商学院、丹麦奥胡斯商业高等学院、新加坡管理大学、菲律宾亚洲管理学院、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大学、台湾高雄中山大学等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并设有长期的交换生计划。

  第五,每年都会组织EMBA的学员参加海外训练营。今年马上要出发的有两批,一批是到美国的UCLA,就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还有一批是到英国的牛津大学。这些都给学员带来很好的国际化的熏陶。

  我们说一流的商学院要有一些重要的指标,我们的目标也是在打造国内一流的商学院,打造国内一流的EMBA项目。所谓一流,我们是这样来看的,首先要有一流的师资,这是很重要的。我们在这方面是不遗余力地为我们的EMBA学员提供海内外一流的师资。第二,要有一流的课程体系和突出的项目特色。如前所述,我们强调项目的国际特色和本土回应;既注重管理理论的系统传授和现代管理前沿知识的介绍,更注重项目教育的实战性和实操性。第三,要有一流的学员来源。像我们的学员来源,来自华南地区的占了较大部分,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港澳台,占到10%以上的比例。现在还有很多学员,是来自于全国各地。像山东、山西、湖南、广西、江西、河南、浙江、江苏、新疆过来的学员,形成了非常好的学员生源结构。第四,要有一流的教学服务设施,包括服务管理。我们倡导给学员提供一种五星级的教学管理和服务。在这方面,我们的EMBA项目正在逐渐走向成熟,特色逐渐鲜明,学员对学院的整体评价也越来越好。

  曹章武:请问徐院长,中山大学管理学院EMBA项目,曾经提出一个口号,叫“致力于成为中国商界的黄埔军校,为中国培养世界级华人企业家”。请问徐院长,我们为什么提出这样的使命和口号?在EMBA项目的具体运作当中,我们是如何体现这个使命的?

  徐勇:EMBA首先要给它一个定位,它是一个专业学位项目,它的目标是培养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培养商界的管理精英。它的定位是比较高的,我们说企业的管理干部可以分成中层管理干部和高级管理人才。中层管理干部,打个比方可以说叫作“将兵之才”,像部门经理,主要是管基层的员工。EMBA它培养出来的,应该是“将将之才”,在部队里就是统帅或将军。所以在培养上,EMBA项目的设计必须立足于培养企业的“将将之才”。而要做到这一点,理念教育就尤其重要。EMBA教育包括理念教育、知识教育、能力素质教育。在这三个方面,我们认为理念教育应该高于素质教育和知识教育。我们非常注重对学员加强理念的教育,理念包括学员的战略眼光,和他的境界,他的胸怀,他的包容度,还有刚才讲的高尚所体现的情操、和谐、责任等。这些都是属于理念教育的范畴。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我们是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手段和方式,让学员在这方面有一种提升,有一种改进,真正的符合EMBA教育的目标。这是培养世界级华人企业家的要义所在。

  另外一个使命是致力于打造中国商界的黄埔军校。从历史上来说,中山先生他当时在广东创立了“一文一武”,“文”就是中山大学,“武”就是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基本上可以说是将帅之才。我们提“将帅之才,商界的黄埔军校”,正是基于这一点,基于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的这种天然联系,EMBA项目就定位在这个角度,我们这样来考虑项目的设计和发展。

  曹章武:2005年《经理人》杂志社进行了“最受欢迎EMBA项目”的市场调查,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的EMBA项目获得“最具成长力的EMBA项目”,而中大的CEO的论坛,包括海外商界领袖训练营等等,被评为“最具特色的EMBA课程”,您能为我们具体介绍一下这两个特色的课程吗?

  徐勇:我们学院的EMBA项目,这五年来,我们感觉到发展的整个形势还是不错的。这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项目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和认可。现在我们的报读学员历年都呈现出较大幅度的增长。

  第二,我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像刚才讲课程方面我们进行了国际化的建设,还有课程设计当中战略决策的课程体系,以及课程的实操性、实战性特色。另外,今年还增加了两门课程,也是给学生记学分的,一门叫做《国学与商道》,也是充分发挥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底蕴比较深厚的优势。同时还增设一门课程,叫做《企业家保健与健康管理》,也是针对现在企业界学员当中有很多人在这方面注意不够,因为身体是事业发展的本钱。在课程体系方面,我们也在逐渐地形成自己的特色。

  另外,社会和学员的反馈,对教学和整个项目的评价等,也越来越受到学员的认可和好评。一个具体的印证就是很多学员不断地推荐他们的朋友、企业界人员来报读我们的EMBA。今年我们将在适当控制规模的情况下,特别注重整个项目的质量以及品牌建设。我们今年把我们学院EMBA项目确定为“品质管理年”,就是把品牌建设和质量管理放在首位,这样才能使我们的项目健康成长。总体来看,我们的项目发展势头还是很好的。

  曹章武:在前几期的访谈过程当中,也有一些院长非常清晰的提出来,中国商学院目前所存在的相应问题,比如说师资,大部分教授都觉得目前困扰商学院发展的瓶颈就是师资问题,真正的能符合中国商学院EMBA教育需要的教授,比较稀缺,请问徐院长,中山大学是怎么解决师资的问题?

  徐勇:您说的确实也反映了目前中国商学院一种实际的情况。相对来说,如前所述,我们本校所拥有的EMBA的师资,实力还是比较雄厚的。刚才我讲到我们学院在战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信息化和电子商务这方面的师资,非常受学员的欢迎,学生的评价和认同度都很好。但是根据EMBA项目对师资的要求和特点,我们又不仅仅满足于自身,也尽力在国内聘请社会公认的、EMBA授课比较好的师资来给我们的学员授课。比如说上个星期我们刚刚请了樊纲教授来给EMBA讲课。这是用国内一些著名的师资,来补充我们的师资力量。

  另外,我刚才讲到在国际化方面,我们有很多海外的师资。像西北大学、UCLA、牛津大学等等,海外的一些师资我们也聘请到EMBA教学体系里。总之,在师资方面,我们是要求用一流的本校、国内和国外商学院当中的师资,来为EMBA学员授课。这一点在各种费用上,我们也是不遗余力的。同时,我们也在着力地培养自己的青年骨干教师,比如说送许多老师到海外学习,到哈佛大学参加案例的培训,一批年轻的骨干教师现在也在成长起来。总之,我们的师资目前还是能够有效地应对EMBA教学的。

  曹章武:当初国务院在批准这个项目的时候,有个非常明确的规定,比如说必须有1/3是外教,50%有博士学位,80%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现在经过五年的实践和摸索,回过头来怎么看当初国务院的规定,它的现实意义在哪?

  徐勇:您也是非常了解这个情况的。我们授课的老师百分之八九十都达到了博士学位水平,同时还要求他是这个领域里边的名师、大家。另外还要求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这也是我们非常强调的。像我们学院的任课教师,可以说都有丰富的企业管理、企业咨询方面的经验,他们也基本上都担任企业的独立董事。这样,就使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紧密的结合中国国情和企业实践,这方面我们的师资结构也是比较好的。

  还有一个海外师资的比例问题,我们不是刻意的强调比例问题。目前在操作过程中,海外师资大概占20%左右,也不强求一定要达到30%。可能因为我们在师资的教学过程中,学员普遍反映的情况还是国内的师资讲课更能被他们所接受,讲课的知识体系,结合企业运作密切的程度,更加适合于他们。所以我们没有完全按照30%的比例来做,也是考虑实际的效果。这是目前的情况。

  曹章武:还有一点,也有部分商学院的院长提出说,目前除了师资出现瓶颈以外,由于中国商学院教育时间不是很长,历史比较短,对于商学院教学过程当中所使用的案例,大部分来自于国外的,或者说用的是别人的案例,本土的教授过去很少有自己亲自去研究的案例。您觉得在案例教学过程当中,使用国外的案例或者说使用别的学校研制的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有什么样的问题?

  徐勇:这是EMBA教学当中很重要的问题。EMBA不仅是要给学员一个系统的管理知识,即管理理论体系,同时也要体现现代管理前沿的各种发展。这是一个方面,理性的层面。

  第二,实务的层面,一定要有丰富的实践案例。因为中国的EMBA发展历程比较短暂,所以各个院校都在着力地加强案例建设。在这点上,刚才我讲到我们专门成立了案例研究中心,已经编写了几十个本土化的案例,充实到EMBA教学当中去。我们在这方面做的工作,下的力气还是比较大的。

  在案例教学方面,我们不仅在课堂上做,还会组织EMBA学员到企业去做,到企业进行实地的案例研修,这也是我们EMBA教育的一种特色。比如说到某一个学员自己的企业去,针对这个企业在运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它的战略定位,它的营销策略等,进行案例的实地研修。同时,案例教学在中国的历史应该说还不是很长,所以我们也广泛的学习国外高校商学院案例教学的经验,包括案例编写。从前年开始,我们每年都派三五个老师到哈佛大学商学院参加他们的案例研修学习。我们感觉这方面非常重要,也下了很大的力气,形成了一定的积累。以后这方面我们还会继续努力,使中国EMBA教育真正实现本土化,能够解决中国企业发展的现实问题。

  曹章武:您刚才也讲了,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很多教授在很多企业都有企业实践的经验,包括在很多企业当独立董事。众所周知,中国由于优秀教授特别少,还有些优秀教授是从不同的商学院请过去讲课,势必影响他在企业实践的案例研究。过去也有部分商学院提出,我们国家的本土教授由于教学任务很重,对企业的实际研究是不足的,咱们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怎么平衡教授去做企业的实际研究和教学的任务?

  徐勇:这方面我们是充分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企业运作实践的。管理学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和实操性比较强的学科。教师的学识和实践经验有一个积累的过程,目前担任EMBA教学的老师,基本上年龄都是在40岁以上。这批老师在学识上已经有了很丰厚的积累,同时也长期地参与企业的咨询管理,参与企业实际运作的工作。所谓生命之树常青,身为管理学的教师,必须不断地跟企业的运作相结合,这是作为管理教育应有之义,是必须做到的。我们在对老师的时间分布安排上,会根据老师的情况和需要做一些适当的调整。

  由于我们拥有长期的师资积累和优良结构,比如说我们讲战略管理的有好几个老师,讲财务管理的也有好几个老师,这样相对来说,我们的师资还是比较充裕。老师就会有精力参加企业运作,这方面形成的冲击不是很大的。

  曹章武: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很多的EMBA学员,他们的企业本身是非常优秀的,教授有没有说从学员的企业当中,去寻找可以写案例的例子?

  徐勇:这方面很多,广东的企业发展,特别是民营企业,一些品牌企业,发展还是比较好的。像老师们经常会到譬如美的、格兰仕、科龙、立白、TCL、华为等等,到这些企业去做调查、做研究,来编写案例。这一点也体现了我们在地域上的优势。同时,我们学校还组织学员和老师到国内其他著名的企业,像海尔、海信和江浙一带的企业去进行考察和访问,进行实地的调研和案例研究。

  曹章武:您从事管理教学这么多年以来,您也经常接触学员,中山大学EMBA学员,主要是以珠三角地区为主,同时民营企业家占了很大的比例。您认为中山大学管理学院EMBA学员的群体有哪些特征?

  徐勇:我们的学员百分之六、七十来自于华南地区。但是也有相当一批,大概百分之十几,是来自于国内,还有百分之十几是来自于港澳台。这个结构,特别是有一定比例的港澳台的生源,我感觉我们的学员来源结构还是比较优良的。在跟港澳台学员学习交流中,大陆的学员也吸收到他们的经营和理念,企业经营的经验。这是一个特征。

  第二,学员结构上来自民营企业占相当比例,另外还有百分之十几是来自于跨国公司,还有一些来自于国有企业,大概20%左右,还有10%左右的来自于政府。我们的学员分别来自于政府、跨国公司、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我觉得这种组合也是比较好的。

  第三,学员的层次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企业学员高层管理干部占了80%左右,企业的总监和中层干部大概是20%。这样的结构,也是体现了EMBA的特点。总之,学员的结构与来源,目前我们感觉还是有其特色和优势的。

  曹章武:以您对中山大学管理学院EMBA学员的了解,他们在当初选择中山大学EMBA项目时,都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我们都知道华南地区有4所EMBA商学院,有那么多学院,他选择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的EMBA项目,一般出于哪方面的考虑?

  徐勇:EMBA学员在选择就读学校的过程中,也开始逐渐呈现出向品牌建设较好的项目靠拢的趋势。我刚才提到,我们是国内成立最早的商学院之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雄厚的学术研究力量,在师资方面也有比较雄厚的积累。这些是学员选择商学院很认真考虑的一个方面,就是它的品牌影响,师资力量。

  另外,就是它的培养理念,课程体系的设计和项目特色。这一点,我刚才也讲了,尤其是我们在培养理念方面,非常注重“将帅之才”应该具有的素质。

  其次,已读及在读学员对整个培养教育结果的一种反映,一种认可度,所取得的实际的收获。我想学员可能会朝着这些方面去考虑,选择哪一所商学院就读EMBA。

  另外,我们在华南地区EMBA教育上这几年积累所形成的规模,应该说我们也是名列前茅的。报读学员在选择上,一个很大的考虑就是看整个同学的层次、同学的素质、同学的整体规模,社会网络资源大不大,这恐怕是学员选择商学院时会注重考虑的一个方面。

  在这几个方面,我们都有独到之处,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来,我们EMBA的规模越来越大的一个原因。

  曹章武:华南地区拥有全国最庞大的民营企业家的数量,也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最热烈的地方。当然国内的这些商学院,像北大、清华,都把招生的市场直接开展到广州。据我们了解,目前在广州地区有直接进行招生推广活动的商学院有十多所,您怎么看待广州EMBA教学市场的竞争环境?中山大学管理学院EMBA项目怎么去体现你们的优势?

  徐勇:EMBA市场也是一个较具竞争性的市场。对我们来说,EMBA教育是国家的教育,我们培养的人才,也是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企业发展服务。所以在态度上,我们是采取包容开放的心态,我们欢迎国内其他的高校到广州来招收举办EMBA项目。在这方面还会更有利于我们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和做法。

  同时,我们能欢迎别的高校来,还是因为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我前面讲到,我们EMBA项目整个的发展势头还是很不错的,是比较好的,比较理想的。像今年我们在广州校本部这边有3个班开班。今年4月份,我们在珠海开设了1个班;8月初,我们又在东莞开了1个班,这个班报名学员就有90多位,我们现在还在进行一些筛选。今年下半年,就是11月份,我们在深圳还会再举办一个班。可见,尽管存在这较大的竞争,我们的EMBA项目还是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体现了社会和学员对我们项目品质的认可,包括前面讲到的我们的师资力量,我们的管理、项目特色、学员评价等。

  另外,在广州、在华南地区,我们既依托中山大学的知名品牌;同时,也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包括学术活动、论坛活动、学生的交流考察活动等,这些也使得我们在整个华南地区乃至国内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总之,我们愿意和其他的高校不断地进行经验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推进EMBA项目的发展。

  曹章武:刚才您介绍,我们在华南地区有自己非常强大的竞争优势,有自己的特色,包括也在深圳、东莞、珠海有自己的区域班。由于班级不断开设,是不是给教学质量,包括对师资教学团队是不是也提出新的挑战?

  徐勇:您刚才讲到的,也确实是我们现在很关注、很注重,着力去解决的。刚才我讲到,规模不是我们的目的,因为社会有这种需求,实际上目前我们还有很多社会的需求,没有能力去很好的满足。譬如说,像很多酒店业的管理人员,就向我们咨询,能不能开设一个酒店管理的EMBA项目班。像这些,出于质量保证的考虑,我们目前还没能顾及去做。在项目的质量方面,我刚刚也讲到,今年是我们的品质管理年,“品”就是品牌,“质”就是质量。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手段,提升我们EMBA的教育质量,在这方面,我们也正在取得一些可喜的成效。如有一个班,在管理服务上,学员对我们的评价是什么?说是我们给学员提供了一种五星级的管理服务,学员非常满意。我们要求工作人员必须从高标准、严要求,从各种细节、细微之处做好教学服务方面的工作。我们认为质量品牌是第一位的,必须着力把自己的质量品牌建设好,在这个基础上,根据我们的能力,根据社会的需要,再逐渐发展。这一点我们是高度重视,而且也越来越受到学员的好评。

  曹章武:您刚才提到品质、品牌,众所周知,在中国来讲“品牌致胜”还是很重要的。对于具有浓厚商业气息的EMBA教学产品,我想也不例外,您觉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EMBA项目如何建立自身的品牌?

  徐勇:刚才有些内容也涉及到这个方面。首先,教学的质量一定要好。它表现在你的师资、国际化、案例的针对性,表现在课程的体系设计上,等等。这些是属于教学方面。

  第二,培养的理念,对学员的熏陶引导,也是我们很重视的。在理念教育方面,我们有很多实践活动,包括增设的像《国学》、《企业家素质》等方面的讲座;我们还专门组织了多种类型的学员修炼营活动。通过正心、修身,而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第三,你的管理服务 。刚才讲到要求我们能够提供五星级的管理服务。

  第四,学生的活动。我们广泛的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的活动,比如说到企业的实地考察,到国内一些地方的游学,组织学员开展案例的研讨,各种论坛活动,各种学习沙龙。这些都是我们在努力打造项目的特色,形成项目的影响力。

  另外,我们也通过活动营销,品牌宣传推广的一些活动,去提高项目的影响和品牌知名度。

  曹章武: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的品牌建设和传播过程当中,徐院长您觉得媒体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徐勇:这个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非常感谢媒体对EMBA项目地宣传和推动。应该说媒体在中国EMBA项目的发展当中,同样具有一种重要的、广泛的影响。总体上来看,我觉得我们国家的媒体在EMBA这个项目正面的宣传上,对核心问题的讨论,包括对存在的不足方面进行的讨论,都起到了推进其健康发展的作用。也希望今后媒体在这方面,继续有效的发挥一种更大的作用。另外,目前国内的EMBA,各个高校商学院之间,还缺乏一种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各自为政的情况比较普遍,我认为各高校之间的EMBA教育需要加强联合,我觉得媒体在这方面也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现在我们正在跟有些媒体探讨,是不是可以组织高校商学院EMBA的名师论坛,还有相应的一些高校EMBA联盟的活动。我觉得媒体在这方面是可以发挥其整合优势的。

  同时,我们学院自己编了一本刊物,叫《中大EMBA》。国内在研究EMBA教育和交流发展方面,也应该有研究宣传的刊物,比如说像《中国EMBA》,目前还没有这样的刊物,像类似的刊物,我觉得也是可以发展起来的。社会上有一些媒体,也做了一些EMBA项目的排名、评估,如果说你通过《中国EMBA》这样的刊物来做,它所带来的可信度和影响会不会更好一些呢?

  曹章武:徐院长您刚才提的意见非常好,在过去的访谈中,也谈到过类似的一些问题。我本身也是来自媒体,对于中国高端的财经媒体我还是比较了解的,其实媒体跟商学院之间,应该是互相合作、互相双赢的关系。因为我们每年都跟很多媒体举行非常高端的财经,还有经济管理方面的年会或者论坛,其实这些论坛参会的与会嘉宾,跟商学院里面目标的EMBA群体是非常吻合的。包括您刚才讲,怎么样通过媒体更多的去了解中国的商学院,去报道中国商学院的价值、理念,包括对中国企业所作出的支持和贡献。我想这个是不矛盾的。

  徐勇:希望你们以后能够更好、更多的发挥这方面的作用。

  曹章武:是的,我们也在积极的组织中国最顶尖的媒体,怎么样向商学院去开放他们更多的资源。也让他们更多的接触商学院,对商学院有一个切身体会和了解。过去很多可能从其他的渠道,或者说从媒体上去找一些信息去了解,也不一定完整,所以过去出现很多媒体断章取义,对商学院EMBA的发展有一些曲解。我想这都是由于双方不了解造成的,我们公司也在积极的做这方面基础性的工作,更多的让媒体参与到商学院的发展建设过程当中,给商学院提供更好的媒体传播的平台。

  最近几年,随着中国商学院的崛起,大家也慢慢的意识到中国商学院的国际化,包括像中欧,除了它是中国政府和欧盟合作的项目之外,它其实早就已经获得了EQUIS的认证,包括清华,在今年已经通过了AACSB的认证,我们也了解到中大管院是AACSB的会员,您觉得中国的商学院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需不需要用国际的标准来做参照?国际的认证或国际的认证标准,对中国商学院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意义?

  徐勇:这方面还是有必要的。因为像MBA项目和EMBA项目,都是从西方国家引进过来的,在我们国家发展历史还不长。像MBA是在1902年,开始在西方国家出现,EMBA项目也是在上个世纪40年代才开始有。毕竟西方已经发展了上百年,几十年的历史,它们在这方面有很多积累;在课程体系、培养理念等等方面,也有很多很好的做法。这一点我们应该更多的吸收国外,西方国家商学院比较好的做法。

  各种评估体系,我觉得也是能够更好的规范EMBA的发展,包括它的管理。目前我们也是在努力地朝这方面做工作,更加重要的还是要强调适合国情、本土化的建设和发展。我们提出了一个口号,叫做“国际视野,本土回应”,就是要东西合璧,取长补短,这样才能使EMBA项目更加有效、更加长远的发展起来。

  曹章武:徐院长,以您对中国商学院了解,包括这么多年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跟国外的商学院有不断的交流和合作,您觉得中国商学院和国外的商学院差距主要在哪?

  徐勇:第一,我们在整个课程体系设计方面,还在逐渐趋于成熟。第二,在师资的建设上,能够有效针对EMBA培养要求的师资也有一个成长的过程。

  第三,案例教学方面的经验和积累,也是刚刚起步。我也说到,每一年我们都派几个老师到哈佛大学参与案例的交流和学习。国际化这一块,我们需要本土回应,需要针对中国的国情解决中国实际问题。

  同时,我们中国企业家的成长,也是处在初级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的素质,刚刚讲到它的理念、境界、胸怀、内涵、眼光、战略思维的能力,这方面学员的素质也需要在理念教育方面得到改进和成长。

  曹章武:正如您所说,过去五年,虽然说中国的商学院,特别是EMBA项目取得非常大的发展,取得很好的成就,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刚才像您所讲的,其实中国商学院由于它的历史、经验、经历等等,跟国外商学院还是有差距的,也是我们未来5年,甚至未来50年,我们为之奋斗和发展的目标。2002年到2007年,中国EMBA项目经历了五年的风雨,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以后,我想中国的EMBA市场进入重新洗牌的阶段,已经出现了优胜劣汰的迹象,比如说有的商学院的招生,需要在4个当中取1个,就是说它招生的范围是很广泛的。有些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商学院,可能招生人数是空白,甚至有些课程还需要合并一起来开。面向未来5年的一个发展,中山大学管理学院EMBA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徐勇:我们的定位还是“商界的黄埔军校”,我们着力秉承“追求高尚,超越平庸;追求真理,直面现实;追求财富,取之有道”这样一个办学精神,以培养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高尚的道德文化修为、卓越的能力素质的管理者为目标,着力打造培养企业家的中国商界“黄埔军校”,这是我们的定位和目标。

  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从很多方面去努力。这些我们在前面已有提及。我们希望把EMBA项目做得更加受社会认可,更具特色和影响。我们现在正按照建设打造一流的EMBA项目的目标要求,来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同时,我们也感觉到,从未来发展的情况来看,国内整个EMBA发展态势,呈现逐渐向品牌院校靠拢的趋势,这是第一。

  第二个趋势,是“国际合作和战略联盟的时代”正在到来。前面我也提到了。

  第三,EMBA的市场正在进入差异化的时代,要求各个学校的EMBA项目具有其品牌特色。

  第四,市场进一步区隔化的时代,也是一种发展趋势。

  我们应对这样一些趋势,在EMBA整个项目的工作过程中,要求做到更好地适应这种趋势,使我们的EMBA项目能够更加健康、更快、更好地成长。

  曹章武:由于时间关系,新浪的直播通道马上就要关闭了。今天非常遗憾,有很多问题还没有问您,我想在今后我们会做进一步的补充采访。今天非常感谢徐院长!

  徐勇:谢谢你们的支持,也感谢社会对我们项目的认可。

  曹章武:谢谢新浪网友,也感谢徐院长,谢谢大家!

中山管院EMBA学员
沙泰国谈中国EMBA发展
徐勇曹章武谈中国EMBA发展

  沙泰国:中山大学管理学院EMBA学员,雅芳大中华区信息技术服务部副总裁。

  2007年10月,中国EMBA五周年系列访谈活动走进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围绕EMBA项目的学习收获和感受、EMBA对企业管理的帮助等问题对话雅芳大中华区信息技术服务部副总裁沙泰国,以下为访谈实录:

  1、2002年国务院学位办正式批准国内三十所院校开办EMBA项目,到今年刚好五周年。我们五洲在线联合《经济观察报》和新浪网共同推出中国EMBA五周年系列活动来回顾历史、总结现状、展望未来。那么首先请您回忆一下您当初就读EMBA的情况。您当时是通过什么渠道知道EMBA项目的?为什么会想去读一个EMBA项目?

  沙泰国:EMBA项目开始之初,我所在的雅芳公司有一个针对高职人员的培训项目,许多总监级别的同事都报名参加了国内大学所开设的EMBA课程,我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听说EMBA课程。让我对EMBA产生兴趣是在一次IT论坛上,当时我认识了中大管院的副院长,通过与他的交谈,我逐渐了解并开始思索在中国上EMBA。而由于本身是在外资企业的工作背景,让我有更大的意愿想吸取国内企业经验,与更多的中国企业家交流。同时中国正处于大国崛起的阶段,是21世纪的经济发展引擎,具有独特的商业环境,而国内的EMBA课程对中国的商业机会,经济发展及市场成长机遇都能有较好的诠释,对我了解中国提供很好的渠道。

  再者终身学习是现代人,特别是现代企业家必须给自己立下的承诺。在我服务雅芳这些著名的外企,公司内部一直都有不少的培训课程让各个层面的员工参加。我也参加过清华大学与哈佛大学合办的短期企业高管课程,还在新加坡参加过法国INSEAD大学组织的企业高阶主管培训。但是这些课程和培训并不能满足更系统化的学习要求。要实现系统的、可持续的学习目标,就必须有个好的学习平台和网络。而透过EMBA课程的学习,我可以与更多的本地企业精英进行脑力激荡,增强我本身的知识层面。

  2、在确定要读EMBA后,大概经过了怎样的一个选择过程?您选择EMBA的主要标准有哪些?比如师资配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学员和校友网络以及项目品牌和影响力等等。

  沙泰国:在选择EMBA学校的时候,我本身并没有进行太多的比较,主要是考虑到学习的方便性。当然中山大学在华南地区是首屈一指的学府,其知名度高是我考量的一个标准,因为有品牌的学校代表着较高的教学质量及丰富的人文资源,加上其地理上的便利性,历史悠久的管理学教学背景,让我很自然地选择了它。我希望能利用中大的学习平台,扩大我的交流对象,也通过这一学习平台,进行持续性的学习,更多地了解当今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3、为什么您最终选择了中山管院EMBA?中山管院EMBA的哪些特色和优势最吸引您?

  沙泰国:我每个月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广州。工作和生活的近便,让我选择了广州的中山大学。中山大学是珠三角顶尖的院校,又非常靠近香港,其地缘优势令其与香港院校得以多方面的合作,加上在珠江三角洲,中小型企业发展蓬勃,经济气氛的活跃也刺激了相关学术的研究。除了地理上的优势以外,中大管院打的旗号是“做中国商界的黄埔军校”,有这样的气势与自信背后代表的是丰厚的人文积淀及智力资源。就是以上这些特色吸引了我来到中大。

  4、中山管院EMBA两年的学习,您最大的收获有哪些?比如学知识、拿学位、交朋友,或者是开拓视野、提升理念等等。

  沙泰国:对于以上提到的各点其实在我的学习过程中都经历过,都能得到。但对我而言,更多的收获是与本地企业精英的交流,了解到本土企业的发展现状。透过课程,使我对中国目前的经济形态有了更多的了解。

  由于本身是在外企工作,我与美国总部的交流更多,也更了解西方企业的管理模式。而对于本土企业管理所出现的问题,未来所面临的挑战等也是通过EMBA课程才能更深入的了解。

  5、您对中山管院EMBA项目的整体评价如何?哪些方面最让您满意?是否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沙泰国:我对中山管院EMBA项目总体感到满意。在中山管院的学习会对中国企业案例的研究较多,更侧重于从过去发生的案例里总结经验,为后来者提供参考。不足之处是缺少西方企业的EMBA案例分析,这让整个课程的本土味道更浓,而稍欠全球化视野的管理研究。

  6、关于EMBA的学习,有人说它是一种生活方式,有人说它是一种生意方式,对此您怎么看?

  沙泰国:无论说它是生活方式还是生意方式,我都同意,看这个问题主要是角度的问题。在我而言,EMBA不但是个为期2年的课程,它还是终身学习中的一环。对于很多同学而言,EMBA不但能学习管理知识,还能与同学教师进行互动,提升人际网络,这确实对于无论是做生意还是寻求职场发展,都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但学校毕竟是一个做学问的殿堂,学术的研究有一定的严肃性,古人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同样地,EMBA也是学业传授,学术探讨的神圣之地,是有识之士齐聚一起,砥砺切磋的场所,其目标并不是作知识的贩卖。当然同学之间因为志同道合,相遇相知,要发展生意机会那也不错,但是如果进入EMBA的学习以发展生意机会为目的,这样只会搅乱学校的学习环境。所以EMBA在我是一种生活方式。

  7、EMBA学员大多是在转型经济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家和管理者,您觉得这个群体存在哪些鲜明的特征,是否有明显的局限?中山管院EMBA两年的学习生活,周围的同学都给您留下了哪些印象?

  沙泰国:在我的印象中,中国企业家及管理者都是苦干的一群,他们聪明,进取,相当有魄力。在学问掌握方面很明显是实用倾向,所以他们不太喜欢抽象的理论,最好是在工作上有直接的帮助。他们能抓住机遇,并把机遇转变成生意机会,在这点上非常努力。如果说有什么明显的局限性,那就是中国企业家及管理者目前都是关注国内的发展为主,对新的西方商业模式掌握得比较少。

  8、您觉得中国商学院开设的EMBA项目,对中国企业的管理进步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都有哪些帮助?

  沙泰国:参加EMBA的学员都是企业和社会的精英,对企业和社会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学员借助一个好的高等学府这个平台,利用学校丰厚的人文积淀和智力资源,向老师学习,相互交流,同时建立起生意平台。

  对学校与产业而言,EMBA作为一座沟通的桥梁,把企业与社会连结在一起,不断向企业输入养分,提高企业家的管理层次,扩大管理视野。而企业家作为一个组织的领导人带头学习,为企业组织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建立起学习型组织。而这一切都能为中国企业与世界接轨建立良好的基础。

  EMBA事业的扩大,系统的培训让更多的人学习到前沿的知识,管理实务和技能得到提高,此乃提升国家和企业竞争力的法术;心智的熏陶可以让我们的行为得到皈依,进而对社会产生良性的影响。

  9、中国有句古话叫“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现在企业界对社会责任感的讨论非常热烈。您认为企业应该承担多大程度上的社会责任?如何在自身发展和承担社会责任之间取得平衡?

  沙泰国:一个好的企业应该取之社会,回馈社会,承担社会责任是现代企业家的使命。事实上,大多数中国企业家都有这种想法,在我接触中,感觉到中小企业家在企业发展中没有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去顾及这方面。我认为如果要在社会上让更多的企业去承担社会责任,比较可行的做法是让一个大企业牵头,联合其它中小企业共同完成,让有心去承担的企业家在日常忙碌的商业活动中,无需太多的时间也能在企业发展的前期阶段,投入到回馈社会的行列中。

  10、您认为国内现在的EMBA产业是否进入成熟阶段?教育品牌的市场化是不是必然趋势?请您谈一谈本土EMBA项目未来的发展前景。

  沙泰国:国内的EMBA课程经过了5年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可观的成长,中国的教育部在课程中设立了一定比例的外籍教授,以引入西方先进的管理学理念,这样想法固然好,但在现实中有部分外教的水平参差不齐,而学校与外国院校的合作还没建立起长期良好的运作模式,所以在引进西方教学技术时,没有与学校整体的学习计划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学习落差。

  目前国内有很多提供EMBA课程的学校,市场上有一定品牌的学校也得到了比较多的认同。这如同是美国的哈佛大学与斯坦福大学,好的学校,学生一定趋之若鹜。中国要建立EMBA产业,学校应该考虑自身的优势及市场的需要,建立品牌效应,学校可以参考外国大学的成功案例:如哈佛大学以案例分析出名;而斯坦福大学因为靠近硅谷,以创业导向而出名;还有宾州的州立学院以财务金融教学而出名。

  我觉得中国EMBA教育经过几年的探索,对未来的发展学校应考虑到自身的优势及特色,在课程设置上除了一般的管理课程以外,应该增加其专长的课程及对教学有所侧重,针对不同地区的生源特点,兴趣及其所处的不同行业,向学生提供差异化课程组别,如分为金融业组,服务业组,制造业组等。而课程的讲述内容要更多的引进西方的案例,增强学员的全球化视野,让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管理理念顺利地衔接。

  另一个EMBA的发展趋势是学校与产业之间的互动更频繁。目前的EMBA还是侧重于课堂讲述,未来学校必须加强对产业的观摩,将EMBA课堂延伸至企业,拓展经营视野。中大管院与香港的一些院校有一些合作计划,长期来说,双方更需加强合作,引进更多的教学项目,并致力于华南地区乃至泛珠三角地区经济的研究。

  EMBA的发展还体现在对学员的选择上。现在开设EMBA的学校都广开大门招生,学校必须加以挑选以保证学员的质量。学校在对学员的考量上不仅要看重学员的工作经验及资历,而且要看重学员的文化素养。加强学员的筛选及分班,让同一班的学员有共同的话语系统和平台进行交流,才能让EMBA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