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特别感谢任先生,他讲的特别好、特别实在。对于京港合作共同发展金融业提供了很多非常有用的提示。现在已有发达国家加起来人口总数不到八亿,比如纽约、伦敦、东京都是国际级的金融中心,中国人口会达到14亿人口,它要成为一个新兴的发达国家,其实金融业大有可为,不仅香港可以做,上海可以做,北京也可以做,大家很多事情都可以做。金融业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可以说是有着广阔的前景,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地区也都可以发挥他们相应的功能。
我们想进一步请出一位权威的专业人士,瑞银集团中国区主席兼总裁李一先生。瑞银2003年5月份成为在华Q费首家境外投资机构。
李一:
谢谢主持人。谈几点体会。
首先是感谢,感谢给我们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想法。我们到西城区落家,这里是我们的家,前后近两年的时间,建家前后我们得到了市政府的大力帮助,包括我们区领导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从物理条件上来看金融街日新月异,从具体的操作来讲是无微不至,我们有一些电源、技术各方面的要求,包括在税收方面,给我们的支持都很大。因为有了这个家,瑞银才可以真正地把自己全部的运营模式慢慢带进来,带进来的前提就是去年我们成功地参与了北京证券的重组,作为外资第一家直接进入、直接参与重组。一万亿市值的中石油就是我们参与进来的。我们不仅仅开展了投资银行的业务,同时也全方位展开资产管理业务,还有瑞士银行最传统、最优秀的财务管理业务,总管理值在世界上一直保持第一位。有了这个家,我们有了一种真正可以开始做事的感觉。
我想做一件事肯定要有规划、策划,或者要有一个战略。首先我想讲战略定位。我们讲金融街的发展、策划等等一切一切的未来,它的定位首先一定要有高度,这个高度实事求是讲不是我们拿嘴说出来的高度,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今天、在中国的金融发展到今天、在世界的金融格局发展到今天的情况下,我们是一种什么样的使命感做这件事?因为金融是整个经济活动当中的血液命脉,不仅仅是区域性的,它一定会影响到全国、全世界,从这一点来讲,你的变革要有新意。还要更客观,当我们看到非常美好的进程,可能有压力,也有可能有挑战,也有可能很迷茫,但是这都不要紧,我们回过头分析中国这几年的发展,分析金融产业在整个经济产业当中的比重,分析这几年人才队伍建设的速度,包括外国同仁都感觉到不可思议,实际上连我们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思维要变了,现在的格局不是过去教科书上“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是金融中心”,这些东西要学习,但是不要被它的物理现象所迷惑,所以定位要高。还要有创新,金融街一定是物理概念吗?对,有物理概念,也一定有文化概念。包括刚才有人讲过,我们既然要做金融街,那肯定有一个定义。金融街的定义,过去传统的讲有交易的量,有产值比,还有其他的物理指标,实际还有一个东西,就是它的影响力。客观上讲,伦敦的交易量有的时候是高于纽约的,因为高于所以我是金融中心,其实这不是关键的。在创新的过程中要把一些新的东西放在思维里考虑。还有一个是战略的分析。
主持人:
您讲的非常有意思。我们谈金融街的发展,我们会注重它的功能,但是刚才您提到了使命、客观、创新,谈到了文化。我忍不住想问一个问题,中国毕竟还是发展中国家,金融街现在羽翼刚刚丰满,如何在目前这样的发展阶段、发展水平我们进行创新?对全球其他地方的经济有影响力呢?
李一:
战略分析要结合一下中国、国外金融街发展过程中规律性的东西,规律性的东西有借鉴的成分,同时也有变化的成分。金融街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有硬件、有软件,实际还有“变”。一般讲到硬件,大家都会知道,因为我在纽约华尔街八年,你说有没有一个标志物?有,那儿有一个铜牛,很多人到纽约愿意在铜牛那儿照相,所以有的时候标志物的作用还是有意义的,它不是一个散的东西,它毕竟有一个东西在那儿。标志物的出现也不是空的,一定是跟这个地方的文化等一系列的东西融在一块儿的。伦敦也有,新加坡也有。香港的中银大厦、FC大厦,这几个楼也被视为标志性的东西。硬件这个东西不是很难,刚才任主任讲过,香港从这个楼走到那个楼不用打伞,这都是硬件的。在纽约、伦敦,有时候淋点小雨、打着伞,这也是一种文化。关键是文化的形成。比如在伦敦、纽约、香港,旁边有一些小的咖啡厅里面都有一些金融的东西,比如一本杂志,香港有一个蓝贵坊,很多交易员晚上都会聚集到那儿。在纽约也有几个点,大家不约而同地去,因为那个地方的信息非常有意义,那儿的信息是个性化的,大家听完很有启示。类似这样小的咖啡馆,包括一些人文的东西都很有意义。很重要的是“气”,和谐社会要讲“气”,顺势而为的“势”。因为我不是搞这种研究的,只是我自己在几个地方的感觉。比如讲香港的法律系统很健全,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半物理、半文化的东西,它的会计系统、人才队伍。有一段时间上海和香港有一定的竞争,有人讲上海暂时期内有问题,它的秘书队伍不健全。在金融口里,秘书顶半个大管家,秘书队伍的英文水平、对基本金融知识的理解、对轻重缓急的安排、对客户有序语言的回答,这都是软的里面很重要的东西。这些东西不是一日而成,但不是不可能做到的,是完全可能的。如果我们有意识地从这方面,包括人才、法律、IT、税收,金融街的建设不完全是想出来的,也不是喊出来的,也不是开会开出来的,一定是精心的策划,一定是有务实的客观分析,同时有应变的思维。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我要特别感谢李总。我感受瑞银的金融文化就是住在拿破仑的房子里面。中国400年以上的房子找不着,如果有也是供人参观的,不是供人住的,但是瑞银就按在拿怕仑的房子里,在里面工作,你感觉不清楚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你就感受到一种不可替代的价值。刚才李总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金融街是一个家。既然是家,我们说家里话,对这个家就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个家不仅要大、全,而且要精、妙、好,甚至要有家的亲切、温馨。拿破仑有一句话,行军的时候他要让骡子和学者走在中间,但是今天我把学者放在后面,中央财经大学的贺强教授。我个人觉得金融街有它的不足,比如它缺乏交易中心。在这方面,贺强教授是专家,下面有请贺教授做主题发言。
贺强:
各位来宾下午好。我亲眼目睹金融街这些年发展非常迅速,刚开始我到这里上课,都是在小平房里,现在是高楼大厦云集,而且不断国际化了。总的来讲,金融街现在什么都缺,但是我觉得缺一个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缺市场。如果把我们的金融街跟美国的华尔街相比,我认为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华尔街有一个全球最大的证券市场,而咱们金融街没有。我想结合十七大精神谈谈金融街今后如果发展想再上一个大台阶的话,应当如何建立我们的市场。
十七大刚开完,十七大对资本市场讲了两句话,非常重要,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资本融资比重。最主要的是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要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不仅仅要建立场内市场的多层次。我们现在的做法重点是建立场内市场的多层次,在两家交易所推出了主板以后推出中小板,今后还要推出创业板,我觉得这不够。真正要建立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的多层次。实际上场外市场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因为场内市场的容量是有限的,包括纽约交易所,它是世界最大的市场,挂牌的公司有几千家,不可能无限扩张,而真正容量很大的是场外市场。
如何建立场外市场呢?实际上我们国家在90年代就有大量的场外市场,当时我们有NET市场,而且全国还有29个证券交易中心,但是实践证明,这些场外市场地方色彩浓厚,地方保护主义很强,管理分散,难以管理,因此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在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中央下了一个文件,把场外市场全部关闭了,由于当时的特殊条件。现在我们又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其实很多条件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此我们认为现在在不断发展场内市场的同时,应该把建立场外市场提出议事日程上。而且我们认为,应该建立全国统一的场外市场,这样可以避免地方保护主义。
建立全国统一的场外市场,应该设在哪儿呢?我本人认为就应该设在北京,就应该设在金融街。过去有人认为首都不能建立证券市场,怕股民闹事,实际上这种思想不一定是正确的。比如说历史上荷兰、英国、日本交易所都设在首都,而且我们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证明,实际上在证券市场出现问题的时候、出现事情的时候,其实股民根本不到市场闹事,他找的是政府,找的是证监会,所以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统一的场外市场如果设在首都,我认为才没有地方保护主义,而且设在首都,我们有承办的经验,因为以前我们开过市场,两个法人股市场,另外还开过北京商品交易所,我们有一定的经验。其实当时北京证券交易中心架子也搭起来了,在亚运村那儿,可惜最后没有取得批准,其实它已经开通交易了,所以我们有一定的经验。这个市场设在北京,有利于全国资本市场的布局。我们现在仅有两家交易所,都设在南方,北方缺乏象样的资本市场。
设在北京最佳选择应该设在金融街,为什么呢?第一,设在金融街有利于监管机构与市场的统一,防止监管与市场的脱节,可以提高监管的效率。像大家说的,一行三会现在都在金融街上,而市场全在外地,容易造成二者脱节的现象,特别是有可能产生我们的监管者不了解市场、高高在上的情况。所以把监管机构跟市场建在同一个区域,有利于监管者随时随地的了解市场,随时随地的监管,才能管得住、管得好。第二,金融街各大金融机构云集,不缺市场的交易主体,而且金融街的市场交易主体非常规范,具有较强的实力。跟过去地方的证券交易中心当时的交易主体不是同日而语,当时为什么交易非常不规范?就由于交易主体很不规范造成的。第三,金融街金融人才汇集,金融街强大的凝聚力可以为我们的市场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所需的各方面的人才,这也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第四,金融街与金融有关的软硬件设施完备,可以为市场提供有力的支撑。特别是这次金融街推出了拓展计划,变金融街为金融区,这样就为市场的建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所以我认为今后在我们拓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在划分功能、区划的时候留出一块市场的空间。
总之,在金融街建立全国统一的场外市场是水到渠成只欠东风,欠政策的东风。为此,我们希望与各位一起采取适当的方式大力呼吁。谢谢各位。
主持人:
不仅自然科学是生产力,社会科学同样也是生产力。刚才贺教授提出一个非常好的建议。我们也知道贺教授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我们希望他的建议将来能梦想成真。下面我们有请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金融办主任霍学文先生。下面我们请霍主任谈一下,在北京市的规划里金融街大概是什么样的角色。
霍学文:
在我谈想法之前,刚才李一教授说要有软件、硬件,还要有一些变化。咱们主席台空着两位,我想请两位上来,一个是金融街的王功伟,还有西城区的苏东。我想谈三点。第一点,北京金融业的整体情况。第二,北京金融和首都金融的概念。第三,金融街的角色。
一,北京金融产业已经是北京市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北京市经济的龙头产业和支柱产业,是服务业里,或者是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的第一大产业。金融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北京都是在全国领先的,去年金融增加值960亿。去年年底金融业给北京市国税的贡献占北京市国税收入的51%,金融企业所得税占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的22%,所以北京发展金融产业应该说既是对北京市的贡献,更是对国家的贡献。北京市金融资产总量17万亿,占全国将近一半。北京市金融机构的总数,算营业机构来讲,北京是全国营业机构最多的,算法人的话,北京市是全国金融法人机构最多的,在北京注册的金融法人机构达到430家,确实承担起首都金融支柱产业和龙头产业的地位。二,北京着力打造两个金融功能区。三,构建金融产业发展的三个支柱,政策、服务、后台。北京市从2005年公布了金融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实施细则,07年公布了关于促进金融后台服务支持体系建设的意见。05年以来,北京金融产业队伍里新增加的金融法人机构70家,进入速度非常快。这也就是为什么王功伟盖房子的速度满足不了买房子的速度,现在金融街最稀缺的资源就是房子。四,四个金融后台服务区,这是市委市政府做出的战略决策,北京要发展金融产业必须留住金融产业的后台,为金融产业后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五,有五项工作,继续推进金融发展,不断引进聚集金融机构,不断巩固提升金融市场,不断拓展金融创新,不断化解金融风险,创造首都金融安全区。经过05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应该说北京市属金融企业的风险已经完全化解,也就是说今后在北京市地面上如果出金融风险的话,已经不是北京市属的金融机构,我们可以拿出更多的精力来搞金融发展。
二,北京金融和首都金融,实际上不仅仅是一个概念,北京市原来市属金融企业有华夏证券、北京证券,已经在前年和去年通过引入中信、瑞银把它的风险化解掉,这两个公司已经没有了。北京信托国际投资公司的股权给了安使基金,华夏基金的股权给了中信证券。北京市属有参股的机构还剩下三家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还没有上市,其他两家机构都引进了外资,华夏银行引进了德意志,北京银行引入了IDG,如果这两家银行发生了风险是市场化的因素,不再是地方政府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北京金融产业这么大的体量主要是中央在京金融机构、外省市在京或者股份制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北京的金融产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实际上是一个首都金融产业的概念。所以我们在金融产业的发展上总是用首都金融产业这个概念,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提供服务。
首都在北京,北京发展金融产业得天独厚,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有首都的地位。中国原来国有金融机构除了交通银行以外全部在北京,后来发展的一些股份制金融机构也都在北京,工农中建前五大银行,工商银行曾是全世界第一大市值的银行,人保、人寿的集团和下属法人也主要在北京。北京作为首都得到国家重要的金融支持,今年刘淇书记在《前线》杂志九月份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提出“推进首都金融产业发展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我觉得市委市政府已经把金融产业的发展提到战略的高度。王岐山市长在引进外资报告里明确批示,“引进来就要服务好,长期不懈、经年累月地努力,以巩固我市金融产业。”领导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此作为我们金融办来讲,感觉到责任非常重大。
三,金融街的角色。金融街到底是什么角色?第一,从金融地理学意义上,实际上是以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金融产业发展、国际布局、相互关系,金融街是国际金融资源在中国分布的一个节点,是中国金融产业国家布局的一个承载区,这是非常明确的。1993年国务院批准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里明确了两个概念,第一个就是在西二环以东、长安街以北、阜成门以南一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发展国家级金融管理中心。那个时候,中国的金融中心各城市在探讨一个概念“金融中心城市”,这之后中国才敢大胆谈金融中心这个概念。93年国务院非常明确给北京金融街定了一个位,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第二个是聚集国家级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总部,从那个时候开始,国家级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总部聚集到金融街,既是国务院的一个定位,也是北京市要完成的一个任务,所以金融街形成了今天这样的规模。第二,从经济增长级的概念看待金融街。金融街作为一个发展级,国际金融资源聚集度都是非常充分的,金融街是中国国内单体一平方公里创造产值最大的区域,也就是说金融街是单体一平方公里增加值最大的区域,一定是在世界上单体一平方公里创造价值最高的地区之一,确实是北京经济发展重要的一级。北京确定六个高端产业功能区,金融街是其中之一。第三,从国家和国际金融资源聚集的角度看待金融街。一行三会,工农中建邮、保寿人寿、摩根高盛等一系列国内外金融机构在这儿聚集,实际上它是金融机构聚集的金融街。从金融商务地产开发角度看金融街,充分体现了高聚集、高增值、高辐射的概念,现在正在发挥着国际化的功能,正在进行着配套化的工作,已经形成强烈的品牌效益,已经是一个复合功能体。就这个区域开发来讲,我认为金融街是中国区域开发的一个典范。正像霍康先生讲的,十分钟能到任何一个地方。在金融街,从监管机构到任何一个金融机构,中等步伐之上,五分钟能到达,所以金融街的效益彻底体现出来了,加大了信息交流,降低了成本。
金融街刚刚诞生十多年,刚刚发展有一定的规模,希望大家爱护它、保护它。我们也要学习香港、纽约、伦敦,不断在学习中成长。至于金融街的角色,我想起码可以这么说。首先,它承担着国家金融资源聚集的角色。其次,它承担着首都金融资源聚集的角色。第三,它承担着金融与企业、金融与经济融合发展的中介角色。大家为什么说金融街缺咖啡馆、缺有效的文化氛围?是因为金融是面对面的行业,越是穿西装打领带、越是高级人物越需要见面,有任何难事一见面马上能解决,所以金融机构确实需要见面,在办公室比较拘谨,所以咖啡馆等设施非常必要。我们今后的工作就是不断推进金融街更有性格、更有魅力、更有内容。
我的角色是什么?作为北京市专门负责金融服务的政府机构,金融办的角色,监管机构相当于民航总局,金融机构相当于航空公司,金融办相当于机场和地勤服务,我所要做的就是你们需要什么服务我提供什么服务。我们现在正在金融街实行一种模式,一体化的、一条龙的、一站式的立体式的金融服务,我们今后还要打造立体金融服务的概念,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政府金融服务,第二个层次是行业协会和金融街商会,中介组织和商会,第三个层次是市场化组织所要做的。我们最近在推进立体化的金融服务,我们推进金融理财服务、金融调研服务、金融健康服务、金融移动办公服务、金融会议服务。也就是说,我们准备和西城区政府、金融街合作,比如金融会议服务,我们把金融街和周边所有的会议中心统计一下,政府指定服务机构,来为大家提供最低成本、高效化的会议组织服务。比如李一组织一次会议,他得找秘书,他的秘书还得找咱们的人。我们现在一次性给你提供了,你只要告诉我你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你提供全套化的服务。我们金融理财中心准备在西环广场,把所有金融机构的产品推介部门集中到一起。比如我们的贺教授、赵教授他们要研究金融机构提供哪些产品,你就到这一个地方,所有的金融产品都有了,这样不断不断地改善我们的金融服务。
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霍主任,他是我们国家最早的金融博士之一,在金融专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刚才的一番讲话非常全面、深入,可以说对情况了如指掌,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对如何推进北京市金融业发展、如何推进金融街的发展,无论是战略定位,还是战略分析,可以说都有非常精辟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