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李京文: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5日 14:08 新浪财经

  一、世界区域经济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要素流动

  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贸易、资金流动、技术创新、信息网络和文化交流,使各国经济在世界范围高度融合,各国经济通过不断增长的各类商品和劳务的广泛输送,通过国际资金的流动,通过技术更快更广泛的传播形成相互依赖关系。

  经济全球化:制度安排

  经济全球化是人们在追求成本下降、收益增加过程中的一种制度选择。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通过产品与资源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与整合,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优化配置,从而提高全人类的福利水平。各国、各地区资源禀赋的差异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差异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基础。

  全球化特点之一:贸易扩张

  贸易扩张即国际贸易增长和贸易自由化过程,是

二战后全球经济发展的最显著的特点,是经济全球化最直接的表现。

  1990年,全球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突破60%,标志着全球服务型经济格局的形成。

  到2004年,这一比重上升至68%。其中,发达国家高达72%,发展中国家也达到52%。

  伴随服务型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1980—2005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从3650亿美元扩大到24147亿美元,25年间增长了5.7倍,占世界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7上升到近1/5。

  全球化特点之二:资本流动

  资本流动的载体最初是跨国公司(MNC),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 FDI),在全球范围内充分利用有利资源和生产要素,降低成本,同时避开东道国的贸易壁垒(包括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开辟国外市场,追求利润最大化。

  通过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生产、销售、商品与劳务市场越来越国际化,促进了遍及世界和地区的公司内部贸易,从而加强了贸易联系。

  目前,FDI的增长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一般经济增长整体中的部分,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动机。

  全球化特点之三:新技术浪潮

  以信息和通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进步降低了运输与通讯成本,使国际间经济活动的交易费用大为降低,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不同空间经济主体之间为了生产、消费、贸易等利益的获取而产生的市场一体化的过程,包括从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到经济政策统一逐步演化。

  为能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发展了区域经济整合,以区域的竞争力面对国际市场竞争的挑战已成为一种趋势。目前,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南美共同体、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范围越来越大,联系越来越紧密,一体化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基础。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过程。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回顾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一)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处理各地区的发展差距,一直是国家十分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

  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苏联援建156项重点工程为以后各个经济区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60年代初,中央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三线建设的任务,沿海的部分企业也内迁,促进了内地各省、市军事工业和重工业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原来工业生产力过分集中于沿海的经济布局。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二)

  1978年末,中共中央提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在区域发展上,实施沿海开放战略,将发展重点放在东部沿海地区。即是非均衡发展战略

  90年代初开发浦东新区,并推进沿江沿边开放。大大促进了

中国经济的加速发展和“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的快速形成与发展。

  总体格局

  纵观国内各地情况,我国已基本形成各具特点的几个大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目前正在发展成为包括港澳的泛珠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海峡两岸经济区、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区、西部经济区、中部经济区。

  在各大经济区内部还形成若干小经济区或城市群,如辽中南城市群、鲁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等。

  三、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

  (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分工格局的演化

  外部力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的情况,外国直接投资对投资地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以下一个方面以下几个方面:

  (1)广泛性 (2)层次性 (3)区域性 (4)多面性 (5)差异性 (6)时间性

  2、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各种生产要素逐步向优势地区集中

  加入世贸组织后,为了履行中国政府承诺的义务,中国将进一步加快经济市场化的进程,实行统一、公正、合理的经济与贸易政策,强化中央的宏观管理职能,进一步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一些加工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将进一步向那些条件较好地区,特别是向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大中城市地区转移、集中。

  市场竞争的国际化和产业组织的变革,将促使中国产业布局逐步由分散走向集中,各种生产要素开始向优势地区和优势企业集聚。在家电、汽车、机械、计算机、医药等加工行业更加明显。

  随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各国间经济依存度加强,与经济全球化相伴生的区域集团化趋势日增,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及其格局不断变化。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新趋势、新问题。

  (二)改革开放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面对国民经济中的一系列问题。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提出了要按科学发展观来发展中国经济,其实质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协调区域经济的发展就是其中的要点之一。据此,中国政府调整了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和布局,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

中部崛起”的战略。

  最近几年经济区发展战略的成果:

  1、西部地区投资大幅度增加

  2、中部崛起

  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主要经济区域:

  几个主要经济区域将继续加快发展,形成各具特色互联互动、互相竞争、互相补充的局面,成为中国经济空间结构中的支柱:

  1、长三角经济区。

  2、珠三角。

  3、环渤海经济圈。

  4、东北老工业基地

  (三)中国经济将与世界的主要经济区(欧洲、美国及北美、非洲、澳洲)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中国将与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逐步构建亚洲自由贸易经济区。包括东北亚经济区,强化与东盟的经济联系,加强10+1的体系。

  加强上海会议成员国的经济联系,与俄罗斯、东欧、中亚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将进一步发展构建北部湾经济合作区。

  (四)在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各省内部及跨省市的经济合作,形成一批小而有特色的经济区和城市群。

  四、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区域分工与合作问题

  促进我国区域分工与合作,以下两个方面是至关重要的:

  1.加快技术进步,培育地区竞争优势,使各种区域都能在区域分工合作格局中增加利益。

  2.区域合作机制的创新。

  (二)城市化问题的研究—都市圈或城市群的发展

  随着中国城市化和经济发展进人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改变现有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走集约型城市化道路的内在需要。

  “跨省区域治理”应该是中国都市圈或城市群经济空间整合的新思路。

  (三)加强产业集群发展问题

  1.选择一些具有较强经济和社会基础的区域,努力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提高区域竞争力。

  3.加强集群发展的环境建设

  (四)发展区域创新网络问题

  1.提高区域创新网络意识

  2.发挥政府职能,培植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

  3.促进区内行为主体间的对话与合作,培植企业的地方根植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