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区域科学协会、日本应用区域科学理事会联合主办、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城市与区域管理系承办、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协办的“首届中日区域科学研讨会”2007年10月20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以下为上午论坛实录:
主持人:
杨开忠: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各位来宾,早上好!
现在我宣布首届中日区域科学研讨会开幕,今天与会的学者有来自日本的25位日本学者和中国的65位学者,总共是90位。其有新华网、中国教育电视台、CHINA DAILY、新浪、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北大新闻网等有关媒体。在这里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区域科学协会、日本应用区域科学理事会对各位代表和媒体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天与会的嘉宾有世界著名区域科学家新经济学的主要开创者领军人物,日本京都大学教授藤田昌久。
日本应用区域科学理事会会长,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小林洁司。
人大常委,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副主任知名学者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名誉会长冯之浚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名誉会长李京文院士。
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杨伟民教授。 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国有教授。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会长南开大学教授天津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郝寿义教授。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研究院魏后凯教授。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资深院长赵景华教授。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徐湘林教授。
下面请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国有教授致辞!
张国有:
尊敬的藤田昌久教授,小林洁司会长,尊敬的冯之浚教授,李京文教授,杨伟民秘书长,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在北京大学举行首届中日区域科学研讨会,我代表北京大学对研讨会的隆重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参加会议的中外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和日本区域科学协会与北大一起联合主办这次研讨会所给予的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整体经济持续快速平稳的发展,也给区域经济的繁荣带来了有利的机遇和条件,但是也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际问题。例如重点区域在多因素驱动下的深化发展的协调性问题,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在培育增长极的条件下形成紧密联系的经济圈和经济带的问题,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探讨。这次研讨会集中了国内外区域科学领域很多著名的专家和学者,大家欢聚一堂,围绕优化国土开发,协调区域发展的主题进行研讨,我相信各位学者和专家独到的见解将对中国区域的科学化发展产生重要的理论和实际的作用。
北京大学在发展基础学科的同时,历来高度重视应用学科的发展,经过近十年的建设,我校区域经济学科已经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学发展的重要基地之一,成为我校政府管理学院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的重要领域,并且在学术积累与应用实践方面成果显著,今后北京大学将继续支持区域经济学科的发展,同时以本次研讨会为起点,将北京大学区域经济学科建设成国内外区域科学领域理论研讨的重要平台。成为沟通国内外学术交流,加强兄弟院校之间合作的重要桥梁。
金秋时节,是北京最美最有魅力的季节,祝愿远道而来的日本学者和国内嘉宾,在北京大学生活愉快,工作顺利,预祝首届中日区域科学研讨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杨开忠:
下面请日本应用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小林洁司教授致辞!
小林洁司:
……比如说包括复杂的问题等等,那么这些问题,其实都是非常复杂的,他不可能用传统的方法来加以解决,所以针对区域的科学,它有一种非常新的发展趋势,所以区域科学也是一门全新的一种学科,包括区域的经济、区域的地理,那么包括一些最新的一种区域科学的理论,也在层出不穷,所以我们讲区域经济也给我们的研究人员带来新的可能性,让我们能够研究这些全球的这些最新的现象。
所以我们应该携手合作面对我们的一些共同的问题,比如说资源的问题,能源的问题,那么我们区域的科学家,不光是中国的科学家,还有日本的科学家,将会一起联手调查我们共同面临的些问题。以便能够面对我们全球的一些新的问题,因此我非常衷心的希望,中日首届区域科学研讨会能够非常成功的给我们提供一些,在区域科学发展方面提供非常好的建议,双方能够互相交换观点,能够有建设性的一些意见。
那么我首先简单的来介绍一下我们日本应用区域科学理事会,我们是1983年成立的,也就是说,1987年成立的,所以我们很快就要庆祝我们的20周年了。也就是说,日本应用区域科学理事会在今年很快要庆祝我们的20周年,那么我们理事会的成员他们有的是经济学家,有的是地理学家,所以他们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背景,比如社会心理学家,还有其他的理工科的一些专家和教授。所以这些专家学者他们一起携手合作来研究区域科学的一些问题。我们日本应用区域科学理事会有很多非常有名的专家,他们可以研究基础性的一些学科,还有理论性的一些学科。而且我们其实也会把我们的理论转化城市实际的一些成果,能够给这些政策决策者提供非常好的建议,能够影响国家的一种政策。我们一共有500个这样的会员,我们的这500个会员来自学术界,还来自其他的一些其他的部门,政府的官员等等,还有行政管理人员等等。
我们这五百个工作人员,我们整个的成员还是有非常高的一种稳定性,我们有进行区域研究的一个协会。这是我们有基础研究的一个分支机构,另外还有一个应用科学的研究机构。融汇了很多区域科学的一些科学家,而且我们日本应用区域科学理事会的很多成员都向我们这次研讨会提交了很多的论文,我们和日本很多的大学也有非常好的一种合作关系,今天我们很多的会员今天也出席了研讨会,而且他们对日本的区域经济做出了非常出色的贡献。
我相信通过这一次科学研讨会是一个里程碑,所以我在这方面非常有信心,我充分相信首届中日区域科学研讨会它的重要性会被载入史册的,在中日的这种科学交流史说会是载入史册的一个里程碑。所以代表我们日本应用区域科学历史所有的成员,我真心的希望并且感谢杨教授,感谢中国的区域科学协会,感谢北大政府管理学院,感谢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所以感谢所有的工作人员,感谢他们辛勤的工作。
那么最后我用以表达我个人的谢意,非常感谢陆军教授,那么他给我进行了非常多的一种建设性的意见,而且对于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也做了很多的工作,所以我非常感谢他,谢谢!
杨开忠:
小林先生对中日区域科学面临共同的课题,以及我们日语区域交流和合作的必要性进行简明扼要的阐述,也表达了两国区域交流繁荣昌盛一个美好的祝愿,再次表示感谢。大家知道正在召开的中共十七大,就系统的全面的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对我们全面进行实现小康社会建设进行了科学的部署。
下面我们就请冯之浚教授做科学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基调发言。
冯之浚:
我作为年老体弱,是经过申请的可以坐着说,什么道理呢?因为我这个发言要到茶歇之前都是我的时间,站的时间长了以后不舒服。我首先祝贺首届中日区域科学研究会的开幕,我讲的跟稿子都不一样,因为念稿子全都一律念稿子不习惯。有一个故事讲说,一个儿子当了一个部厅长就问他爸爸,他爸爸是当官的,说我要当官了,您看您有一个箴言告诉我,他爸爸说,不说假话,那马上就记下来了,不能说假话,他以为就好了,他爸说还没完,少说真话,为什么呢?真话得罪领导,假话得罪群众,那说又不能说真话又不能说假话,怎么样呢?只能说空话,所以我今天基本上属于不说真话,也不说假话,也不说空话,三不说的话,我们明天十七大就闭幕了,我们是党外人士,列席十七大,我从十三大就列席,一直列着,没有入席,对于党的方针这次很大的一个发展,就是我的体会,就是新世纪、新阶段,就是从明天开始。
这个阶段是怎么样的呢?实际上就是两句话,一句话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一句话是建设和谐社会,目的是达到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句话老生常谈,批有生以,新的意思,我们现在要做三件事儿,我觉得杨秘书长,后凯咱们都是研究这个的,第一,要转变发展观念,30年了,我们得检讨检讨,回顾回顾,反思反思,一个民族只有反思的民族才是有出息的,转变发展的观念。第二是创新发展模式,第三,就是要提高发展质量。这三个任务完成的话就需要达到使我们这个国家达到五个目标,就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自主创新、经济优质、社会和谐。我们这个区域科学实际上是跟这几个问题,这五个元素都是有关系的。要达到这样五个目标三件事儿特别重要,第一件事情,我们就是要转变发展方式,诸位注意,从625讲话以后,中国不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用了,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严格的区分了我们盼了很久的,区分的发展和增长不同,这是很重要的一点。第二个就是我们要经济结构要进行有效的调整,第三,就是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这样的话我们就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来统筹全局,这五年乃至于更长,就是以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样的一个观点来统筹全局。我长想为什么要这样提?我想这个体发是跟国情相结合的。第二,跟民情相结合的,第三,跟世情相结合的,我说凡是都要跟这三情相结合。
中国人的名字跟日本人差不多,跟西洋不一样,中国什么事儿都根据情,事情,事就是事,情就是情,我们中国是事情,国情、行情,都得要一个什么情,在中国办事要先把情搞好,我们大家来了以后要先交流感情。看到年轻人就说年轻人有30岁了吧,其实他有50了,然后看到女士问她是不是当空姐转业的,她就高兴,这有一个感情的问题,首先我们的科学发展观是跟什么情呢?跟我们的国情相结合,我们的国情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成绩不说,跑不掉。但是我们现在国情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资源能源,再这样走下去,难以支撑了,资源能源没有了。第二,就是我们的生态环境难以承受,第三,我们的国家竞争力难以提升了。第四,我们的国家安全难以保障了,我提出四个难以,这四个难以就说明我们这个国情不允许我们这样走下去。我们06年我们GDP占全世界5%,但是我们用了全世界的资源能源15%,钢铁34%,水利百分之五十几,电解铝什么的,那么你这一家子搞建设人家还活不活?人家还搞不搞?你这样一种粗放性的东西是不能持久的,所以我们必须另择它途,走什么道路,就要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所以跟我们的国情是密切相关的,而且也走不下去,原来这条路是粗放型的,这样一条路难以走下去。
跟我们国情相结合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我们处于什么阶段,我认为我们现在处于三个效应叠加的一个阶段,第一个我们是全球化国际分工,我们做了很大的努力,把污染也留给我们了,劳动力也出来了,我们赚多少钱呢?一般才赚5%左右,在70%都是中国出的,卖一百美元,我们中国赚五块五毛钱,但是污染都是我们的,我们做一个鼠标,也赚5%,而且所有的,像美国把大量的东西,中国的东西运输出口,实际上我们替美国人承担了很多的生态环保污染的问题,他不知道,等他醒过来自己就知道了,所以我们这样一个末端的,产业链的末端这个我们要改变,区域经济也有这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什么问题?我们现在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中期后的晚期,当然学者应该是这样研究的,做了很多的方程,模型,我们现在一般讲,就是中期了,中期就是重化工业时期,你怎么跨越跨越不过去,重化工业是我们的筋骨,这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栋梁,你不能不搞,所以这段时期世界各国都是污染很严重,我们既能逃掉,但是我们认识的早,我们争取在重化工工业时期能够减少污染,能够减排,能够节能减排。
第三,是我们自己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的转型期,这里矛盾就很多了,你干脆是计划经济的,那也好办,你干脆完全是市场经济也好办,我们现在既不是计划,这是两个方面的结合,这个就很难了,政府的职能没改变,政府有时候直接管企业,市场的力量才崇拜市场,必须走向不正确的路,这是世界各国都证明了。市场崇拜,市场本身就不公正,所以我们现在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我的理解比较简单,中国特色,共产党领导,就是中国特色,最大的。
第二个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就是要公正,要公平,做不到的,但是大家公正太均了也不成了,没动力了,是这样一个发展,我们科学发展观跟我们国情是结合的,我们这条路能不能走下去,我们从开始,现在大家都认识到了,现在我负责循环经济的起草工作,就有很大的体会,一提循环经济大家认为是民族设计的大问题,《红楼梦》里说,伸手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我们眼前有路就想回头,就说明好。现在有很多贪污的贪官双归以后就写了很多的检讨,那都是伸手有余的时候没写,国家也是一样的,国家很早就能够看到这种世情和国情,这个要深刻的理解。第二,跟我们的民情有关系,我们改革开放了,大家都富裕了,富裕了,富的心里也不高兴,穷的也不平衡,在当中的也不平衡,所以我们提出提低扩东,这个也不容易的,原来大家穷的时候也没有这么不甘心,现在形势好,意见多,这是中国主要的特征,你问谁都有意见,什么道理,这就是我们人跟自然的协调问题,人跟人的协调问题,尤其是人跟自我,所以这次科学发展观重要的是以人为本,这很重要的,不是以物为本,不是以房为本,不是以桥为本,不是以楼为本,不是以高楼大厦为本,不是拿外在的东西为本,要跟人民群众心灵深刻的利益为本,以民生为主。
这个是我们现在很重要的一条。但是可惜我们现实当中没有做到这样的,很多还是以物为本,以楼为本,以桥为本,这样再走下去人的心态,中国文化就是三个问题,人与自然的问题,就是区域经济要解决,人与人的问题,现在更重要的是人与自我的问题,出来以后人跟自己过不去,我们现在得精神病的是6500万,自杀的是2500万,每年死25万,还有忧郁症的2600万,这样一个情况,节奏快了,利益分配,老变化,利益格局老变化,我们每个人,包括主席台上面和下面都有这样的问题,日本人也有这个问题,心态是最重要的,所以中国文化要进来了,我在《光明日报》写了一篇《中国人的人生智慧》,就是调剂心悸,这样的话一个以人为本的精神,就是跟我们中国现在现实非常相似,我们现在不是这样的,我刚从黄河流域执法检查,两个省,哪两个省我不能说了,这两个省交接的地方,西部,东部所有的小五金都搁那儿去了,这个县GDP马上就上来,上来以后这个县里面,这个县长,我有一个学生当副省长,我说你怎么升的那么快,他说我是两条,拆也是GDP,建也是GDP,这个县是好了,但是大量的污染物排到支流里面,排到黄河里面,然后又灌溉到我们的作物,这些作物吃了以后很多人得癌症,少数人致富,多数人致癌,少数人升官,多数人招灾,这是不是以人为本,这不是,所以我们现在要改,不是说马上要改,中国的文化是一个秧歌文化,进来步,退两步,跟外国的探戈不一样,有了这个方针社会主义,大家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跟我们跟世情是相结合的,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第一个罗伊斯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他把经济增长等于经济发展,这回经济增长了,发展没有办法了,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增长GDP上去了,发展不解决问题。这是一个问题,接着就是瑞典的,提出来了要什么呢?要经济发展等于经济增长再加上社会改革,进而有人类指标体系,人类生存的指标,这就要说明它要跟我们经济的发展等于经济增长人均的GDP,还要再加上我们的教育,加上我们的医疗,寿命,慢慢的走向发展的科学道路。我们中国共产党科学发展观吸收了外国的这个东西。我觉得做任何事儿都用四个特,世界特征,中国特色,行业的特点,本人的特长。我想我们在办好区域科学,这个特色怎么样,科学的特点怎么样,我们以北大为首的,怎么样把它的特长发挥出来,所以科学发展观是有这样一个特征,是根据三个结合,就是根据国情相结合,跟世情相结合,跟民情相结合,这个发展下去中国的发挥很重要,咱们不重视这个问题,外国人很研究这个问题,昨天我在一个国际股东上大会介绍一个国内经济,对这个就非常的看中,因为考虑到结构要改了,环保要发展了,循环经济要发展了,区域经济要改变了,我觉得科学发展是我们现在一个新的问题,我们区域经济科学首先要研究的一个大背景。
然后我们区域经济会发生很多变化,这个咱们在座的各位都是专家,我就说我的,从学习十七大,我们已经学习两个月了,区域经济发生很大的变化,有的要说一点是给日本人听的,因为他们没有像我们这么熟,我们区域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之前是以国防为主的,后来是非均衡发展阶段,后来到均衡发展阶段,后来到协调发展阶段,现在我们就变成一个整个统筹发展,就是说西北振兴,西部振兴,东部率先,中部崛起,然后一系列的。现在又发展第二个特点,就是杨伟民同志主持的这个,就是把国家国土空间分布分成四个主要的一个主体功能区的划分,这个意义非常大。
这个意义不超过我们过去提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它分成什么是重点开发功能,什么是主体的优先发展的,什么是限制发展的,什么是禁止发展的,我想一个政策不但是功能区的问题,政策科学的重点不是说一味的反对什么,提倡什么,要允许什么,禁止什么,这个东西,有了这四条就出现中国区域经济的比较重要的特点,就是说以GDP为崇拜的这样一个势头就会得到一定的改观,这是我的想法。就是说你主体功能区一划分,对于克服各路诸侯都要来搞GDP为主,我们现在GDP承载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GDP很重要,现在提出绿色GDP,绿色GDP我也参加了,因为绿色GDP它绿色的东西很难折价,价格问题,前两天我们开了一个中国价格城市的研究中心,我说首先要给我们算一算资源的价格,能源的价格,很难算。你说自然资源我们有卫生的价值,我们有经济的价值,有精神的价值,有科研的价值,都有价值。但是很难算出来它的价格,怎么算?你价格算不出来怎么除?所以我们后来节能减排也是按照百分比来算的,所以这里面有很多的工作要继续的来探讨。所以这个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对于克服GDP的崇拜是非常有效的,当然还有很多配套的。那么GDP它不反映公正,GDP不反正环境生态的损失,GDP不反映它的质量,所以我们要进入主体功能区划分,这个非常重要。我想是十七大以后区域科学的第三个特点。
第四个特点就是还要建设很多重大的经济发展带,大城市以发展带为主,这样才符合主体功能区。第五个特点,我觉得就是十七大报告所说的,就是要生产要素要跨地区的流动,以达到缩小地区的差距,这个差距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看十七大的报告当中一共是11行关于区域经济,但是实际上内容很重要,我们今后在杨开忠教授的领导下我们要学习一次,他其实写出来,也是他写的,但是说上升到中央去了,那么就有多少人讨论它,这个非常重要。所以我们今天在开这个会,就非常的重要,这个意义就不要讲了,这两天我们开十七大,全世界都关注我们这个国家怎么发展,这么大的一个庞然大物怎么发展,我们走的很好,很多亮点,我们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就克服了我们在不会在污染方面再加紧了,可能慢慢的会好起来。对台湾的问题我们竟然提出来这么高的政策,要跟台湾,要能够就是等于接受敌对状态,这就很高了,这里面的内容很多,就是说区域经济科学,在今天就是对于我们落实十七大的话,我是党外人士,这样对区域经济科学发展是一个很大的促进,这是我向各位汇报的第二个。
第三个我觉得对于区域经济科学的研讨我提几点意见,第一,我们区域科学有一个研究的中心,全国要以它为主,当然要多元一体了,但是北京应该成为区域科学的研究的中心,要把这个区域科学研究协会做强,完全有条件,要做强做大有几个要求,第一,我建议要解决三子登科,中国办什么事儿一定要三子,就是点子,班子,银子,点子大家不用说,我们出点点子,然后在北大有多学科交叉这个点子,就是我们将来区域科学怎么跟这些,就是我们现在时代区域科学,需要我们拿出新的东西来,主体功能区怎么配套,循环经济法出来以后,我们一共有八个制度建设,大家提意见,你不完善我们就提出33个配套,25个相关文件,100个跟它有关系的政策,这就出来了,这个政策法律才有实施,我们区域科学应该这样。我希望杨伟民教授能够倾斜向北大的、人大的、天大的、南开的,这是点子,银子也要解决,北大要出点银子,各路诸侯他们想发展你要跟他们要银子,没有白干活儿的,跟着你干活儿你就得有银子,现在的市场经济,出一个点子那救了一个地方,我觉得杨开忠同志应该引导队伍把它带出去,到各地去实践。班子,你班子也很重要,点子,班子。
第二个意见要五环结合,核心,我们区域研究中心是一个核心,这是一点,二环是什么呢?北京这么多高校,这就是你的二环,还有北京市很多官方的机构,像李院士这都是我们的二环,第三,全国的研究,这是三环,第三,包括我们世界的亚洲的,尤其是日本的,我们跟日本联系起来,日本也有钱,我们这样的话也就联系起来了,东北亚,东南亚都联系起来,研究研究很有好处。第五环就是国际上让他来,我们海归,海归要归回,海归别变成海带,这个队伍就大了,你看人家来的公司有多少人?IBM公司核心部门智囊团,伦敦研究所(英文)这个研究所12个人,我们那么多的编制用不着,第三个建议,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心是什么?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区域协调,你围绕中心你在中心就有位置,你不围绕中心自动就边缘化了,没人理你,我们很多学者老觉得我们非常有学问,我们只能围绕这个中心,围绕中心服务这个大局,大局才有你,中心才有你,才有你的位置,才能发挥你的作用,我想我们区域科学,我是非常热爱这门科学,这个非常重要,尤其在十七大以后,我们区域科学将向一个新的台阶。
下面我用一个故事来结束我今天的致辞。大家知道一个任楚伊,原来是辽宁省书记,后来到广东当书记,开十七大没来,开十五大他来了,最大的年纪一个党代表,《人民日报》总编辑研究办公室请他吃饭,座谈,最后要走了,那么总编辑室的主任就说,任老,您走好,祝您健康长寿。老头走到门口就回来,你说什么?祝我健康长寿,健康长寿是得了绝症的人才叫健康长寿,你要说祝我要天天向上。那时候他83岁了,他还要天天向上呢。我祝贺以杨开忠为主北大的区域经济要天天向上。
谢谢各位!
杨开忠:
刚才我们尊敬的冯之浚教授理论联系实际,给我们讲授了科学发展观的要领和一些基本要求和根本的发展,全面系统的简明扼要的总结了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特点和趋势,也对我们开展区域研究,把中国区域科学做大、做强提出了三个方面,我觉得非常忠恳,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建议,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冯先生的精彩发言表示感谢!
那么现在我们开幕式就结束,谢谢各位,我们休息15分钟以后开始主题发言!
郝寿义:
咱们大会的第一阶段的主题发言现在开始!
咱们这个主题发言的第一位讲者是杨伟民教授,咱们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他讲的题目是构筑协调、和谐、可持续的家园。关于全国主题功能区的总体思考,他发言之后大概有五分钟的时间给大家来进行提问,下面有请杨伟民教授发言。
杨伟民:
我今天向大家介绍这个题目是在十七大报告当中三次提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区域协调发展,然后在完善财税体制,这项工作也是国务院已经在去年开始部署的,今年全面展开,按照原计划今年年底要拿出国家层面的主体功能区的规划,所以这是在可能的范围之内,目前的一些成果向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现在构筑协调可持续的家园,就是我们想希望未来我们国家变成这样一种家园,原来是什么样的也很难解答,这个也不一定很准确,怎么样把我们的家园建设更加美好,更加协调,像刚才冯教授讲的一样,更加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当然人与自我还不在我这个范畴之内。
我介绍五个方面的情况,第一,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的现状和问题,我们的国情是什么,我们的国土空间基本国情是什么,第二,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一些基本思路是怎么样的,第三,我们要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目标和我们一些开发的重要的原则是什么,第四国家层面主体功能区的定位和方向,范围我还不能讲,只是大体的定位今后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最后就是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保障的一些措施。
大家知道国土空间是我们一种宝贵的资源,也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这样一种家园。我们国家基本特点幅员辽阔,自然状况复杂多样,气侯条件也是如此,另外也有一点,就是非常非常需要进入到,现在基本上已经进入到大家的共识了,就是我们的生态环境总体上来讲是比较脆弱的。虽然有960万平方公里,这是我们国家复杂多样国土空间一个基本的现状,这里面基本上表现出我们叫三大阶梯,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发展经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可能就要和其他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我们这是三大阶梯表现的非常清楚。我们要均衡开发,但是我们很显然不可能像东部地区开发一样来开发,比如说世界青藏高原,这么一大片,这是我们国家目前沙漠化与石漠华地区分布的状况,暗黄色代表沙漠化的土地,南部地区是石漠华的,这是大体的分布,当然也有具体的面积等等,不多说了。
这是我们国家生态敏感区的一个分布状况,这里面有石漠华的敏感区,有冻熔侵蚀的敏感区,水土流失敏感区,还有盐渍、沙漠敏感区等等,这是大体的分布,只有东部地区相对来讲稍微好一些。这是我们国家也是一个基本的状况,和前面那些自然状况相适应的,我们国家的人口,这是从30年代一个总的数量级去推敲,爱会腾冲线,当时占我们国家土地面积很大,但是它居住的人口是很少的,只有4%。前面这些情况表明什么问题呢?表明我国虽然总体上来讲,总量来讲国土空间的面积是很大的,960万平方公里,占全世界第三,但不适宜开发或者叫不适宜大规模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的一个面积占的比重很大。这样上来以后我们人均拥有适宜开发的国土空间就十分十分有限了,这里面表明了一些世界主要国家的人口密度,巴西最宽敞,日本最拥挤,中国是一种什么情况呢?如果要是按照960万平方公里来算的话,我们还是比较宽敞的,人口密度也是每平方公里136人,在世界上虽然比巴西、美国、法国要高一点,但是比德国、英国、印度要好一些,但是我们和它不同的一点在于我们这种不利于大规模开发,我们人均适宜开发的面积人均只有,每平方公里就要变成283个人,这样的话我们适宜开发的面积空间就很小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的话,我们国家虽然国土面积很多,但是平原只占12%,人均平原的面积,日本是最拥挤的,人均平原的面积我们和日本是一样的,虽然我们面积很大,但是平原面积也很少,但是农业也好,城市化、工业化也好,最适宜的地方就是平原,就是我们最富饶的一些耕地省,所以这也是我们一些基本国情。
从前面这几张非常简单的,因为我们做起来很复杂,有很多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的一种评价,简单的几张图式可以表明这么几个道理或者是结论,第一,不是所有的国土空间都适宜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必须尊重自然,科学开发,因为自然有一个特点,恩格斯有一段话,如果对自然过渡进行开发,最终自然要报复通过自然灾害的来对人类进行报复。第二,虽然我国国土辽阔,但由于人口众多,以及不适宜开发的面积很大,人均拥有的释义开发的国土空间并不大,必须节约空间,集约开发。我们不可能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那种蔓延式、平摊式的摊下去,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空间。第三,从国土空间自然状况来看,不应该是所有的国土空间都承担同样的功能,必须要区别对待,分类管理。这是我们叫主体功能区,因为我们提出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部振兴等等,有一些地方认为我这个地方也要开发,但是它那边的国土可能恰恰不适宜开发,开发以后造纸自然的一些破坏,因为这种案例非常非常之多。
这是前面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讲一下国土开发的一个现状。目前我们一些基本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强推进,国土空间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一方面是必然的,它要支撑我们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现在我们的楼房越盖越多,同时也带来一些比较正视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空间结构不合理,我们大家都经常讲产业结构要调整,要优化,但是我们忘记了一个,或者说不太重视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它重视不够,没有提到我们的经济结构也好这样一种层面上来。
空间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在三多三少,三多就是空间生产偏多,第一,我们国家工业独立工矿区的面积有3.7万平方公里,然后在城市目前建成区内部大概平均每个城市大概有20%是属于工业用地,我们还有将近一万平方公里的开发区,占大数就是五万平方公里,日本的工业产值,增加值要比我们多,多不了多少,但是日本所有的工业用地只有1600平方公里,是五万,产值是一样的。第二,从居住的空间来看,农村居住的空间偏多,城市居住的空间偏少,我们国家整个城市建成区是3.6万平方公里,这3.6万平方公里支撑着我们现在目前包括常住人口,因为外来农民工也必然在这里面占用一定的空间,是7.4亿人口,这里面大概有50%是居住的,人均居住的空间面积,人均是30%平方米,日本纯粹居住空间日本是1.3亿人口,然后纯粹居住的空间是1.1万平方公里左右,人均80平方米,我们现在农村居民点,城市现在的人口是5.7亿,农村人口是7.4亿,7.4亿人口占据的居住空间是16.4万平方公里,人均220平方米,就是城镇和农村相比较的话,农村显然占有的空间偏多。第三,从生产、生活和生态来看,我们生态空间偏少,特别是绿色生态空间偏少,支撑我们清洁的水源,提供清新的空气这样一些绿色的空间偏少,当然我们也有不同的看法了,比如说沙漠地区,很多人认为这也是属于生态,但是我定义为是绿色空间,因为沙漠不一定能够提供清洁的水源了,至少这种生态管理,我们最需要的第一是清新的空气,第二,是清洁的水源。这种空间相对来说偏少,为什么要搞退耕还林还草,就是要把它改回生态的空间,农业也有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农业本身确实也提供一定的生态产品,但是相比较而言,纯粹的森林、湿地、草地等等这些生态空间它提供的生态产品要比农业区域,或者说耕地提供的生态产品更丰富,更干净,质量更高。我们必须要把一些耕地,改回原来的这种生态空间。
第二个问题从农村地区来看存在的盲目开发的问题,包括刚才讲的农村居民点占地,农村的工业化,这是加引号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还有小城镇,现在说的是县域经济等等,这些干什么呢?你要让它繁荣县域经济是繁荣不了的,导致我们耕地减少,过多过快,所以已经逼近了全国保障粮食安全的那道后线,18亿。第三个问题,作为生态地区来讲,一个国家必须要有一些提供生态产品的区域,这些区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叫肆意开发,导致我们国家生态整体功能在退化,退化的结果是什么呢?本来适宜人居的地区越来越少,把原来可以居住的草原,可以放牧的草原变成沙漠地区了,人必然要退出来,这样的地区也很多,森林被大量的砍伐,还有沙漠化,第三个是沙漠化的情况,第四个是水土流失。
第四个问题作为城市地区来讲,因为一个国家要现代化,要城市化,要工业化,必然集中一些地区建城市,赶工业,这些地区存在什么问题呢?在部分地区,不能说所有的地区,存在的问题在于过渡开发,过渡开发的结果是什么呢?第一,水资源承受不了,缺水,第二,环境容纳不下,这是北京人爬香山的情景,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民的收入水平达到一定阶段以后,绿色空间生态产品对人的生活越来越重要,所以现在大家不会到王府井去这么拥挤,但是在20年前可能王府井很拥挤,但是现在最拥挤的北京的香山,因为我们过渡开发导致的绿色空间越来越少,人集中越来越多了。还有一个是交通拥挤状况,这是我们国家分线开发强度的一种状况。总体来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越深开发强度越高,开发强度在25%以上。这是我给大家做一个比较,中国部分城市和国外地区的开发强度比较,就是所有的人工建设区域占整个这个区域的比重,城市化、工业化,盖的厂房、盖的居住,修的道路、高速铁路以及河流的大坝等等,北京目前是18%,因为北京面积很大,因为它包括北部几个县,以生态为主的县,天津是25%,上海29%,苏州20%,为了比较我说空间范围比较大的,法国大巴黎地区总共是1.2万平方公里,面积是1.2万平方公里。
法国应该说是最集中现代化的地区就是法国的大巴黎地区,北京是1.6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我的空间摇臂大,整体说衡量空间要大,但是我们的开发强度也已经接近于法国的21%了,那么德国的斯图加的周边几个县开发密度比较高的几个县是3000平方公里空间,和我们哪些地区能比较呢?和我们的佛山可以比较,佛山总共面积,行政区面积是三千平方公里左右,佛山已经开发到了30%,德国斯图加,这是德国二战以后成长起来一个经济比较繁荣的一个地区,它只有20%。日本三大都市圈,大家都知道是集中了日本60%、70%经济和人口,它总共的面积是五万八,平均每个三个都市圈的开发强度是15.6%,也就是说虽然三大都市圈是日本集聚经济和人口的主要区域,但是它的开发强度也只有15.6%,剩下的国土是农田,是森林,是水面,是湿地等等,当然我们国家最高的是深圳和东莞,这两个地区已经开发到了接近40%。像深圳是最典型的,它的国土状况是56%、57%是属于山地,难以开发的,还有百分之几的水面,剩下40%左右是可以开发的,所以基本上它开发完毕。
推进行政主体功能区最终目标就是要针对我们现在存在上面的问题,顺应未来的趋势,未来的趋势我们工业化、城市化我们还要推进,我们还是中期阶段,我们还有那么多7.4亿的农村人口,其中相当一部分要转移出来,上什么地方去居住等等,顺应未来趋势明确我们在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当中,哪些区域应该进行优化改造,或者是重点开发,最终到现代化,到我们2020年那个时候,最终形成一些若干个人口和经济密集地区,因为前面我讲了,我们国家空间很小,所以不能平摊这么搞,然后哪些区域应该限制,甚至是禁止的进行开发,从而形成一些永久性的保障我们农产品供给安全和在农村地区,或者是保障我们国家生态安全的这样一些生态地区,这就是最近形成主体功能区的目的,就在于这里。
用两张图式来表示,就是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最终形成城市化为主的地区,它主体功能是什么?就是集聚我们未来的经济,我们未来可能要几十万亿GDP到2020年的时候,人口能够集中60%左右的经济和人口的话,那么我们的问题就很好了。但是这些区域也不能像前面我讲的,一个区域40%、50%的国土都开发掉,必须还有其他的提供生态,提供农业,提供部分生态产品,提供部分的农业产品,否则100%的开发,整个这个区变成一个水泥板了,这个也会变成一个人不适宜居住的地区。
部分限制开发地区,分成国家和省级两个层面,部分的县级开发区成为永久性的农村地区,所以农村就是农村,不能把所有的农村都变成城市化就现代化了,那么我们的耕地就没有了,这些主体它的功能就是提供农产品,不要简单让它搞工业,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小城镇,那不行,搞完了以后现在农产品没有人提供了。你不能让城市地区提供农产品吧,所以其他的功能就是提供少部分人工的居住,同时提供生态地区,部分的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成为我们最终的生态地区,变成林地,变成水面,保持它原来的自然状况,该是沙漠就是沙漠,该是森林就是森林,不要轻易去动它,它保障我们的生态环境。这是一个基本的特征。
第二,就是国家主体功能区是分层次的,因为我们960万平方公里,37个省级行政区,所以分成国家和省两个层面来划分,把国家大概30%左右的国土抽出来作为国家层面的主体功能区,其他的由省一级政府来划分,最终国家和省加在一起,一张地图,每一个县,每一个县委书记,每一个县长都会清楚我这个县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主体功能定位,他就很清楚应该把什么放在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生态地区怎么作为第一要务,他就要搞工业,搞开发矿产资源,他就不管资源环境了,农业地区你也让它增加GDP,他也不会顾及农业了,把生态优先等等这样一些大的原则放到一个人的脑子里他就知道了,如果我是生态地区我应该生态一些,其他的不要考虑。但是后面有考核机制整体一套的变化,以农业为主的地区,我就要把农业放在重中之重,工业怎么搞的,生态怎么搞的,那是次要的。这样的话每个人知道应该干什么,既要把农业作为重中之重,又要生态优先,又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这样就无所适从了。但是市县这两级我们不做主体功能区划分,这个不多讲了。 这次编制主体功能区的方法和步骤做了很大的改革,首先确定一些评价指标,我们划分对最多的空间进行评价,评价你要有指标,所以确定了十类指标,目前是基本确定了。第二,根据这个指标和一些数据,对每一寸国土进行评价,比如说北京大学这一块是什么,这个地方肯定不适宜搞农业了,就是城市地区。有的适宜提供水源,因为海拔四千多,树也不长,农业庄稼都不长,工业所有的产品都要运行,你怎么搞工业,搞不了,所以要评价国土空间,第三,根据评价的结果来划定主体功能区,第四步确定每一个功能区的定位,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加班做的,比如说北京、天津这个区域,它应该发展什么,应该限制什么,我都要给你写的很清楚,这个地区至少我个人这么认为,要严格禁止高耗水产地的发展,这个地下水超载是最严重的地区,二三十年这个地面就会塌陷了,因为我们现在这一代人做的很多事情就是为前一代人的事情在还帐,这个例子非常之多的,最后一条就是明确政策措施,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第三个问题就是推进行政主体功能区的总的目标和原则,总的目标就是构筑协调、和谐、可持续的家园,因为我们的家园不仅仅是我们当代的这十几亿人口,我们要子孙后代有序的延续下去,我们不把我们的家园破坏的下一代没有办法生存和发展了,如果继续发展下去的话,我们适宜人居的家园会越来越少。
具体目标就是四个方面,第一,我们还要经济持续增长,因为我们还是在发展中的国家,我们还有这么多的人口,所以我们增加GDP,也就是说把蛋糕做大还是我们一个重要的任务,但是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城乡和区域差距要能够缩小,不能够像原来那样,一部分人增长,一部分人在那儿看,一部分人得到成果,一部分人得不到成果,所以能够在发展持续增长的过程当中城乡和区域差距能够缩小。
然后增长和差距缩小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能够增强,因为前一段了做很多的工作,缩小差距的工作,结果会导致我们发展能力的削弱,在这三个的同时我们国际的竞争能力又要能够提高,不能仅仅从我们自己的考虑,我们必须要发展全球的视野和未来的角度,我们哪些区域要把它培育成为国际竞争力非常向的一些区域。 具体目标就是,第一,基本形成功能定位清晰的国土空间格局,一张图非常清楚的表明我们的大的格局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集聚,经济在什么地方集聚,生态产品在什么地方产出,农业在什么地方要保住。第二,实现人口分布与经济布局的相协调,因为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经济布局与人口分布向空间分离所以导致了人居差异很大,第三,实现人口经济的分布,同时要能够与当地的生态环境,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就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之内,这就是我过去我创造的词儿,不知道现在理论上怎么去研究,叫空间均衡,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人口、经济同时与当地的环境相适应,我们不能总是南水北调,这个受不了,所以我们国家的物流成本非常高都是在运来运去,我们要把国土空间格局划好了以后,会大大的减少我们一些物流成本。有些地方我们移人就行了,你要不移人的话,水要移过去等等。第四个目标要基本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生活条件的同质化,生活条件同质化,也就是说我们的基础设施,不是要完全一样,我们有一个机场,三年一定要有一个机场,不是,要是大体上能够相当。
基本原则就是我们国土开发基本原则,要提高我们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是我前面讲的,别为我们自己提供生活质量,我后代人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了,那也不行。第一个原则,叫优化结构,我们空间结构不合理,不合理就要优化。比如说我要扩大绿色生态空间等等,一些基本的优化,我不详细说了。第二,尊重自然,所有的地区无论是优化重点还是限制开发,你只要开发必须要尊重自然,尽可能少的避免对自然的破坏,在资源环境能力承载基础之上。我们是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但是我们要发展,但是现在资源环境不让你发展,所以只能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棚顶之下进行发展,生态安全、环境安全等等都会出来了。第三,有限开发,我们现在全部的国土开发当中3%以上变成了水泥地,未来我们还要有多少,我们一共就是12%的平原,如果都在这个平原上开发,耕地保护这是非常大的矛盾,必须要有限开发。第四,集约开发,尽可能在现有已经开发的区域范围内提高它的集约水平,尽量少向每一个城市往外扩,总有一天660个城市,那么扩下去的话,所有的地区会变成一个城市地区,这个就不得了了。
第五,就是协调开发,就是在人口、经济、资源环境这三者之间,区域和区域之间要协调等等。最后一个就是陆海统筹,虽然我是对陆地国土开发空间的一种原则,一种要求,一种模式,但是同时要考虑到海洋的承载能力承受能力等等。
第四个问题,国家层面主体功能区的定位和方向,优化开发区域就是指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密集,开发强度较高,资源环境问题更加突出的区域。我们整个国家资源环境都很突出,但是这些区域更加突出,像华北,特别是京津冀地区的水,严重超载了,这样必须要优化开发,这样限制它在发展大耗水,高强度耗水的这样一些产业,这样对地下水承载能力要充分的考虑到。
所以提出优化开发区,既是针对一些经济密集区存在过渡的开发隐患,必须优化发展内涵的破坏需要,也是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增强我国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需要。一个国家竞争力不在于你国土面积到底有多大,日本国土面积不大,但是它很有竞争力,所以一个国家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一定的区域上。像我们广大西部地区的那些国土,它有竞争力的,它拿不出去的,它上面没有东西,所以没有竞争力,所以这些区域要成为我们国家提升竞争力的一些区域,所以它的功能定位是首先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区域,要成为今后未来带动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当然这种发展是要质量提升的发展,所以要提高增长和开发质量。
重点开发区域,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强,另外发展的潜力相对比较大,集聚经济和人口的条件比较好的区域。比如说地震频发地区就不会把它作为重点地区,也不要引导到洪水频发地区。提出重点开发区域,既是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拓展发展空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避免经济发展过于依赖少数区域,减轻其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的需要。我们现在的经济过于依赖几个地区,因为我们和日本、美国不一样,他们可能这三大经济圈就够了,美国三亿人,日本是1.3亿人,我们未来有15亿人口,都集中到长三角、珠三角,承受不了,所以必须让一部分人能够留在中西部地区发展它相对比较好的区域。
功能定位,集聚经济和人口的重要区域,支撑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一个国家一定时期你要有几个增长极。限制开发区是生态环境脆弱,第一,它脆弱,第二它生态重要,或者是水,或者是森林,各个方面比较重要。自然灾害的危害性比较大,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的条件不好,而且关系到全国乃至较大范围地区生态安全的这样一些区域,为什么有些区域必须要进行限制开发呢?既是从全局上,当然从国家长远整体来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破坏需要,也是从根本上提高这些区域人民生活水平的长久之计。大多少地区就是贫困地区,他靠当地的资源是不足以让这些区域人民过上人均三千,或者是全面小康的,人必须要出来,在别的地方是可以过上小康生活,在当地是过不上的,但是经过还要几个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一,尽可能去壮大分子,如果能搞一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差距,把它的GDP农业壮大,还要加一个财政转移支付,这样才能够解决它的发展,过去把眼睛都放在壮大分子上,这样是解决不了我们国家均衡的这种全面的小康生活。
我给大家看到的都是已经通过的区域,这是南长江的源头地,这个地区是集聚了,它的外号叫中华水厂,中国的两条母亲河都从这儿发展,这两条河破坏了,中国的水利就会受到严重的危机,现在国家准备投资,目前投资到十几个亿到20个亿,75亿是解决这个区域发展的问题。这些区域功能定位是保证国家生态安全的区域,它的功能不是让你创造GDP,它的功能就是提供清洁地、水源、清新的空气,变成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期。
禁止开发区,分成五类,国家依法确定各级各类的保护区域,这是保护区域的范围。这些地区它的定位就是保护自然文化遗产的一些区域,发展的方向就是依法来进行保护,禁止任何生产建设活动。推进行政主体功能区必须需要一些保障措施,首先是财政政策,这是十七大报告当中已经来的,要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去完善公共财政的体系。就是说我把这些地区限制了,不让你发展,或者说限制你发展,怎么办呢?我要给你发展的一种补偿,补偿的原则是什么?最终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海这个差别很大了,上海人均财政支出的差距是非常之大,这就很显然是不合理的,要按照这个原则来调整我们财政政策。
然后要调整我们的投资政策,投资政策过去有政府的投资,总是按照领域来安排,工业多少,高技术产业多少,退耕还林多少,水利建设多少,有部分投资要转化成按照主体功能区,比如说前面讲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我要按照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给你投多少钱,按照最终目标来解决你这个区域的问题这样的一个模式来去解决,可能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可能有些区域要生态宜民,有些区域要进行公共建设,有些区域要进行国土整治等等,根据每个区域的具体情况来安排投资和项目,不是简单的,现在都是按照全国一条线,说要生态大家都在提出一些要求,但是那些区域可能不适宜进行的。第三,产业政策也要进行分类,进行指导。现在全国如果限制钢铁大家都限制,所以现在很多地区也有意见。
人口政策就是要主体功能区的定位来调整,优化开发区域把外地人口本地化,就是外来流动人口变成当地居民,重点开发地区,我要通过政策和资源的原则,让你能够吸收其他地区人口,比如说我后面有土地政策,如果你吸收进来人口我就给你地,有一些机制会促使他主动吸引其他地区的人口。第一个是土地政策,我们现在提出来土地政策要搞三个挂钩,第一,城市和农村地增减要挂钩,第二,地和人要挂钩,你要增加人,我给你地,你不增加人我不给你地,过去大家就是人地脱离,第三,在一个区域之内,增减地平衡的挂钩,就是建设用地的增加和你的建设用地的减少,远郊区跨出原来的一个县,一个市这样一种平衡的模式,我们前提是要保证18亿亩耕地的。
环境政策要根据不同的区域,它的容量来实行分类管理的政策。比如说禁止开发区,我就让你一点也不能开发,限制开发区我可能根本就不发给,必须要实行最终做到零开发,优化开发区,现在各个区域二氧化硫的排放,这个都是一样的,今后我们要区分不同的主体功能区来进行调整。当然还有法律法规的建设,规划体系的调整,还有绩效评估,绩效评估和考核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优化开发区我要对你淡化,招商引资等等这些的考核,重点考核你的自主创新,包括评价考核,因为我们现在一个考核机制是全国各地一个样,大家都是那几个指标,那些区域西部脆弱的地区很难做得到的。一定要根据每一个区域的这种功能定位来进行评价。比如说限制开发区,我就要取消对GDP的评价,现在北京和青海做到了,青海对三江源一些地区就不再考核GDP了,北京已经对密云、延庆生态地区不再考核GDP了,这才真正叫落实科学发展。
我介绍的情况就这么多。谢谢大家!
郝寿义:
由于时间的关系,杨教授的发言咱们有一个提问,五分钟。 提问: 杨院长,我想问一个问题,就是说咱们主体功能区规划如果实施的话,可能对整个地的影响很大,很多地方都希望进入重点或者是优化的地区,避免进入限制和禁止开发地区,虽然我们有过很多的政策,包括财税等等,但是可能在中央层面给一些调度,如果在地方政府之间,比如说像我们北京的发展,用水等方面,像河北、山西已经做了很多的贡献,就是有一些政策目标的实现会有哪些困难,怎么解决?
杨伟民:
一个好的设想当然最终如果实现它是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很多配套的政策去实施,这次比较重视的实施,提出一些政策的方向怎么去发展以后,很大的程度上考虑是后面怎么去实施,怎么去做,主要的是两个,第一个就是法律法规,法上规定了,这个国土开发当中,我们过去约束是相当的软弱,国土开发当中这种法律执行力不好,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政策,什么叫市场机制,市场机制你只要政策有了的话,我的市场,我的企业,我的人就要按照你确定的政策,因为大家都是有利益的,都是一个市场主体,他要看你这个利益怎么样来去决定他的方向,包括投资的方向,比如说我要设置一些投资的税率,当然这个后期要考虑,如果不一样的话那就要考虑了,他不一定要在这个地区做了,他到另外一个区域,这个税率较低,因为我们国家鼓励你在这样一些地方搞这样的产业,像水,我还是给你调水的话,我要限制你高耗水的发展,然后通过一些政策促使你,自然而然就到了国家这个层面上去了。
郝寿义:
杨教授就我们国家主体功能去,这也是我们十一五规划和十五规划计划不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它更注重空间因素,杨教授就制定和实施全国总体功能规划区的目标定位和保障措施做了全面细致的分析,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下来有机会大家可以再向杨教授请教,非常感谢杨教授今天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精彩的发言。谢谢杨教授。
下面我们有请第二位发言者,藤田昌久教授,也是咱们学理学派的开创者,他发言的题目是动态知识的多样性和经济增长。
藤田昌久:
我可以说我到北大做一些短期的教学的活动,所以我荣幸再次能够来到北京大学,那么对北京大学非常有感情,那么我相信通过今天我们的活动现在来讲的话,目前来讲北京正处在一个历史的时期。那么我们党的十七大政府进行当中。此外,那么明年的时候北京还会主办我们的奥运会,那么我想届时我就把鸟巢给大家展示了出来,我也很荣幸能够作为特别的来宾今天和大家见面。
那么刚才杨教授给大家非常详细介绍了一下,我们一些很重要的政策和愿景,那么我今天的探讨是有关我们东亚地区的一个未来,包括中国,包括日本,东亚地区主要是。再次我想说,我相信特别是东北亚,包括中日韩这些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的工厂。当然,为世界的经济提供了很多的物品,收藏了很多的商品,同时我也相信中国的,包括东北亚整体的一个发展将会进一步的发展下去。此外,随着发展我们逐渐进入到了发展的下一阶段,也就是说我们东亚觉醒的一个时代,从我们一个制造中心逐渐变化为一个世界的文化的一个中心。从我们一个生产的一个基地,从生产中心,从工厂,从生产基地逐渐变化为一个经济的发动机,一个文化的中心,就像刚才杨教授讲的那个样子。特别是我们科学的发展观,也是中国在这个时期提出的,那么非常非常的重要,符合了我们的时代的发展的潮流,这样的话可以使我们建设一个更加繁荣,更加美好的一个家园。
我们知道中国在最近的一些年里的发展是非常的快,那么确定了2020年的目标,届时中国将会建立起更新型的一种创造力的经济,在2050年的时候,中国将会成为一个非常富有创造力的一个国家。那么我相信届时中国将会成为我们世界上强国的一个中心,强国之中的强国。
那么我今天的讨论想给大家谈一谈,我们是如何来发展我们的空间经济,我们如何来制定发展空间经济的一个全面的理论,我们知道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联系,是两种联系,目前来讲的话,我们有一种经济上的联系,也就是说通过我们的生产和物品、商品服务的交换,我们形成了一种联系。那么这就是所谓的(英文),那么这个观念是我们特别是在一个新的经济地理图上得到了一个充分的显示,此外我们还有K(英文),也就是知识方面的一个联系,这是我们通过知识的转移形成的一种联系,就是我们这些观念、信息流动的一种联系,我们称为K(英文),这些理论也是很新的理论,我们对于知识方面的经济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进一步促进它,使它向(英文),那么的紧密,那么的强大,这是我们要做的在知识方面的工作,我们知道知识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无比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看到头脑知识来讲,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我们知道,我们发展(英文)只是我们发展交流的一个方面,就像我刚才说的一个知识的交流才会更加促进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的发展。所以我也觉得特别是在现在我们正在转型过程当中,我们东亚对中国来讲是由此重要,我也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此外,我们中国每年来讲的话,我们每年都有几百万的学生,大学毕业生进入到社会,进入到工作岗位当中,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人才知识库的一个储备。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就会起到一个无可限量的一个结果,此外我知道人的知识才能是多样性的,是有多样性,并不是统一,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人的多样性,知识创作合作的一个过程主要的因素,我们知道中国来讲,我们所谓通过这些不断有创造力的人,劳动力的出现,那么就会有更多新的知识,特别是人的多样性交流知识的更新方面产生更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在这里提出一些重要的观点,重要的因素,比如说C这个地方是我们共有的知识,这些是相同的,共有的,大家都知道的东西,那么有一些人没有创造力,但是如果我们还有看到蓝色、绿色的地方,是人们各有的区别其他人的知识的储备,这样的话通过我们共有的知识,我们可能可以更好的进行交流,那么如果说我们还能够把我们各自原有不同的知识再引入进来的话,那么我们的储备知识丰富程度就会更加的提高。
那么我想这个观点并不是很新的观点,特别是在中国来讲的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说法,本身有这样不同的知识集中在一起,这样会提出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在日语当中也有一个类似的说法,也就是说个人结合到一起可能就会想出非常好的点子来,这样的话我想提出,因此我想对于这些问题,我想我们应该有很多的思考,比如说我们知道的话,我们经常过去认识到的是,可能人们共同的知识,那么这些共同的知识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会提出一些很好的意见,但是这些共同的知识太多了,那么如果都是大家共有的东西,那么从这个技术上来的东西并没有新意,比如说三个不同的人,他们在一起见了三年之后,可能就没有更新的知识会产生出来之后,因为他们可能都会达成共识了,他们的想法都会一样了,他们的创造力就会降低,所以我们的问题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就是如何不断使他们的创造力不断的来进行提升,所以我也是花了很多时间,用我的论文来探讨这个问题,如果有机会大家看我们论文的话,应该看到我其中的一些想法。大家看到这些是不同的人,工作人员是不同的,形成了一种动态的一种结合的互动的过程,所以这就引出了我们刚才这个问题的答案,在短的时间内我们通过紧密的交流可以达成一个协同增效的这样一个过程。
可是在长期来讲,人的交流越多,他们共同的知识越来越多,这样人的差异就会越来越小,所以他们协同增效的这个效果可能是越来越差的,所以这是一个很矛盾的过程。那么如何解决这种问题应该是我们现在值得思考的,也是我们值得探讨的东西,那么我也是为了这个问题自己提出了一些模型,希望更好的将这个矛盾降到最低,这是知识多样性一个动态的循环,也就是说我们通过这个模型可以不断的提高创造力,不断的提高知识的多样性,而不是让所有人在一块随时随地的发展,而他们的共识越来越多,这可能就没有创造力了,比如说在左侧我们看到不同的人在一开始都有创造力,都有多样性,除此之外他们在社会上的知识也是不断的增长。比如说每一个公司都生产不同的产品,那么这些不同的产品我们每个产品里包含的知识和内容都不太一样,每个部门都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讲每个公司它可能生产不同的产品,那么一个行业它可能生产的产品是类似的,所以在我们社会里边如果这个产品它是非常多样的话,这样的话也可以促进一个社会的创造力,就是不同的行业之间它也会影响,所以我们讲产品的差别化,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可能从不同的产品里面都会反映出人们不同的思维模式和不同的知识。而且不同的产品它随着时间也会不断的改善和发展,所以这也是显示出了人们从别人里边来借鉴经验这样一种重要性。还有一点,就是说人们的知识积累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也会带来创新。那么还有一点,就是在生产产品的过程当中,一个企业的这种架构,它整个的组织架构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它的这个组织架构非常好,也非常好的有可能促进知识在内部之间的一种交流和交换,那么通过这样的一种组织结构可以促进一种创新社会,那么新的观点和新的观念就会层出不穷。那么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可以促进工作知识的积累,所以在知识经济里边这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我再详细具体的来谈一谈这整个的过程,在我的论文里面写的非常的详细,我们讲的知识的积累,而且这里面还有技能的提升,对于工人来说,对于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是非常重要的。还有人们之间的这种信息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人们这种沟通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观点其实在西方也是非常盛行的,在美国也是非常盛行的,你如果看一看西方的电影,在西方的电影它经常宣传这种观点,也就是说,人们之间它进行交谈,来跟不同行业的人进行交谈,他们可能会获得一些非常清晰的一种观点,如果我们可以两个人在进行交谈,我们可以邀请一个第三者,观察他们这种交谈,作为旁观者他可能就会旁观者清,所以作为旁观者来说也会有非常好的创意出来。所以我们看一看整个的过程,我们讲是一种交流的过程,还是一种合作的体系,通过这种交流和合作就会产生出一些新的观点。
那么这种新的观点和新的产品,在现实社会里边可以通过比如说专利这种方式来体现,我想到这方面可以有两个过程,比如说在北京,我们大学老师搞科研的,他也其实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就是你关起门自己写论文,这是一种方式,闭门思索的一种方式,另外就是一种开门的方式,就是说你可以和其他的人一起合作搞科研研究,或者说爬山的话也有两种方式,就是你自己单独的去爬山,也可以组织一个团队来进行爬山。所以我们讲不管是做学问,不管是爬山,都可以有不同的这种,你可能有新的人加入进来,就可能会给你带来新的知识,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所以知识的传递和传承的交流都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说两个人他在进行探索,他们一起可以写论文,写论文之前间需要加强沟通和交流。
那么其实写论文和爬山的过程也是类似的,爬山的过程当中两个人他也可以互相的扶持,两个人的力量加起来就可以更好的来面对一些自然情形之下出现的一些比如说危险等等,所以刚才给大家讲的一个图,两个人可能有一些共同分享的知识,绿色的可能是甲来独享,蓝色的是乙的独享,两个人加起来是一个更大的集合,如果是三个人,可能是更加的复杂,三个人之间,这三个人也会有他们一个共同的知识库,所以我们讲现在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比如说某一个工作团队的人,他们可能在某一方面都达成了共识,而不同的人他可能都有不同的背景,有不同的观点,我们在团队建设方面能够提供一些非常好的建议,对团队建设也是非常好的。两个人在一起就会有新的观点出来,而且他们可以把这些新的观点他们可以以专利的形式来申请下来,这样就可以给他带来一种经济上的收益。
那么我们就讲下面的一张幻灯片,我们讲知识的创造它也是有一种的模式,我们刚才看到有一些公式,我们可以看到这是有不同的模式,我们看到这是有一个这样的一种方程式。我们刚才讲到知识交流的方程式有一种同质的方程式,还有一种合作的方程式,所以我们讲这是一种长方形的一种思维的模式,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面的A代表是一种新的观点,新的这种产品,还有我们在生产的观点和产品的时候所消耗的时间,K所代表是整个知识的一种能量。那么我们看一下,这是整个的可以进行专利的申请,每一个专利申请它可以是代表了不同的一种信息,那么我们可以看看,第一,他可能是代表了某一个孤立的个人,第二可能代表了一种团队,也就是说两个人他们聚在了一起,中间红色是他们共同的知识,绿色和蓝色是他们的一种知识,所以我们看市场经济的条件之下,通过人们之间的这种交流,他们就可以红色和蓝色的东西就有可能会转化成红色的,也就是说他们是一些共同的知识。
所以我们刚才看到不同的颜色,它们之间这种容量的一种变化,所以我们叫做一种AIJ的一种模式,那么最后我们以专利的形式把这种新的观点固定下来了以后,就可以非常好的来促进经济,所以我们讲人们的一个创意,一个观点其实是可以创造非常多的一种经济价值的,所以我们讲到新的观点就是以AIJ的形式来代表的。那么这种新的观点它是在两个人的之间来进行分享的,因为这两个人他们是一种合作的关系,所以这两个人之间,他们在整个沟通的过程当中其实也是需要进行很多的一种磨合。
而我们来看一看,我们整个的一个模型里面的指数,也就是说在开会的过程中,我们所分享的信息是如何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承,如何创造一些新的观点的,你比如说我们可以关注整个会场有多少人数,其中有多少个发言人等等,这要在一个会场的模式之下,人们分享信息会带来一种什么样的一种现象,你比如说在一个固定的一种时间,可能在一个会场里边有多少人数,他们就每一个议题来分享他们现在的观点,可能他们在茶歇的时候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也会进行一些信息的分享。
那么我们来看一看,这样的一种知识传承的模式,那么我们看一看它的功能是什么呢?功能就是说可能随着知识的积累也会可以创造出越来越多的专利。我们可以看一看,这里边就是包括1、2、3、4,一直到N这样一种自然数的一种方式,我可以把它们分成三个因素,但是我是把整个的过程简单化,只是以这种两个人的方式来计算。然后这里边具体的这种细节,其实我不就特别讲了。所以在不同的人之间他们一方面有共同的知识,可能某一些人是某一个行业的专家,那么某一些人他可能是作为外行,所以在整个知识生产的过程中,他的知识也进行了一个分享,这里边也涉及到他不同的一种层面,我们可以看看,还是刚才讲的AIJ这样一种模式,就是人们开会的时候,人们还是会分享一些更新的一种信息。 所以我们还是来看一看这样的一种图,所以还是讲这个知识传承的一种方式,有一种在工作当中的传承方式,还有在开会当中传承的一种方式,这也是以两个人的交流的一种模式,我们看到有一种曲线图,可能在最初的时候他们有很多不同的信息要进行分享,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曲线是一种上升的曲线,但是可能他们在一起呆的时间到了一定程度以后,他们这种知识的分享就会下降。这一点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说,如果有一个人他是单独的不喜欢跟别人交流,那么他就是这个屏幕上的一种蓝线,所以我们还是看这种两人的模式和一人的模式来进行的一种对比,所以我们可以看看两人的模式比这种关门的闭门的这种模式是要好的。我们还是来关注这两个人的这种案例,两个人的案例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一个案例。
比如说两个人他们有的是在一起共事,我们可以把这两个人放在两种格局的一种环境之下来看看他们的工作效果,刚才我看看两个人,现在我们来看四个人的这种模式,四个人这种模式当然比两个人要非常的复杂,我们看一看蓝色代表他们是合作非常好的一种模式,比如说这四个人我们可以把他分成两组,这两组之间他们也是有差异性的,然后我们过一段时间以后就会把他们这种合作的搭档来换一下,比如说第三个人和第四个人在一起共事以后,他们共同的知识就会增加,过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就会把他们搭档来换一下,刚才我们主要是讲的两个人的案例,现在我们讲四个人的案例,四个人的案例就比较复杂,因为把他们的搭档换一下。好,我们可以把两个人的案例和四个人的案例跟大家来进行一下对比,它是不一样的,四个人的这种案例里边一个人可以和另外的三个人来进行交流。
那么可能其中一些人进入到一个,在一起工作,另外一批人在一起工作,比如说1、3,2、4,也可能是2、3,1、4这样的组合,此外我们组合也非常的重要,比如说每一个月甲和乙可能半个月,这样轮流的速度周期也是很重要的,也能够产生比如说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半个月一轮换,还是两个人一轮换,都会不同的,比如说甲和乙和丁的工作时间,这样混乱,这样会和我们之前的结果比较更多的不同,这样是更广泛基础上的一个合作机制,我们可以看到对于研发部分来讲,甲和乙可能一起工作,丙和丁在另外一起工作,在同一处所当中,他们的共同知识在不断的增加,那么每一个人,同一个屋里的人共同知识在增加,那么两个不同的处所,比如说让他们出来之后,在这两组之间他们不同的知识在不断的增加,但是每一个房间当中人共同的知识在增加,这样的话再把这两组人之间进行比较,可以看到他们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又会有不同,所以如果他们共同的知识变得越来越多,他们就可以来交换伙伴了,这就是说使他们的交换伙伴成为一种可能性。换的越快的可能会越高,我们如何是很快的循环,加快这个循环速度的话,我们就会看到在这个情况下,比如说甲和乙,他们的轮换速度,甲和乙二分之一的时间在一起,比如说一个月,比如说丙和丁可能是十天,那么甲和乙,比如说他们这种情况就会出现,他们会变得时间肯定会比丙和丁在一起的时间要长得多,这样我们就可以比较一下他们的共同知识和不同知识这两组之间数据的不同。
所以大家看到人员交流和人员交换,不会对其他人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也是希望会看到加快这个轮流的速度,也会对创新的提升产生一定的影响。那么我们再看这张胶片,他们通过这种轮换式的,交换式的这种组织的形式,这样形成一种知识生产的一种合作的机制,这样的话在这个机制之上,就会不断的有新的观点,新的主意,新的点子被想出来。所以我们就会看到,从这张图里面展现的模型和模式,我们可以知道在不断交换合作伙伴的过程当中,共同知识不断的增加,这样可能会在共同知识和新知识,产生一种平衡,所以我们就可以从一个更快的一个角度,更快的速度上和更新的角度上来达到这种平衡。这是动态模型的一个公式,反映出他们随着时间的发展,不同知识如何的出现,如何的来消长,这是一个公式,是比较复杂的,如果任何一个人,比如说刚才咱们讲的是两个人,四个人这样一个情况,如果说这个模型扩展到一万个人,甚至更多的人,我想最后产生的生产力和新的点子是不可限量的。
其中我们看到这是我们对于我们估计的这样的一个探讨,假设简化了这样一个公式,这一点就看到,这些不同的函数,这些知识结构和时间的一个函数,所以我们从中可以找到,那么我们达到最大知识生产的最高效率,是通过哪些动态的公式呢?提出了这样一个公式,同时我们通过这样一个动态的公式,将有效知识的生产和产生达到最大化是完全有可能的。比如说刚才咱们看到直线α的部分是独立工作的,这个曲线是大家在一起共同工作合作的一个结果,最后看这个曲线随着轮换速度的加快会产生这样的一个曲线的变化,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刚才问的,我们如何能够达到最高的一个点?最高的效率呢?那么是否有这样一个点的存在的可能性呢?所以我们再次看到这样,首先我们对这个动态的等式应该提出一些条件,使得有一些东西,有一些因素尽量使我们更有说明性和代表性,不是把所有的东西都加到这个过程当中,这样会使我们的过程非常复杂。
所以大家看这张图片,我们随着轮换速度不断的加快,也会产生这样一种效果,所以在这个基础考虑之上,我们提出了最有效的知识生产的体系,同时在右边的图上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算出来一个比较优化的一个比较理想的小组合作的人数,这个组的大小,比如说第一组,是这样一个效果,二组、三组、四组大家可以比较一下,那么这是如何计算出我们最合适的一个小组的人数,规划是这样算出来的,大家可以看到,在这张图上可以看到是一个(英文)的增加和减少,我们不同知识的一个重要性是在增加的,可以用这种公式算出来,条件是说C是这样一种学习的能力,这样的一个情况。如果把这个公式反推到我们经济发展当中,我们可以算出来,我们专利的增长利用这样一个公式,然后每一个工作人员实际的收入的增长率也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能够给展示出来,这样的话我们还可以比较这两种动态公式的不同和相同点在这里。
比如说我们举ICT这样一个发展情况,那么随着β和C的一个增长,那么整个知识增长率也在不断的提高,经济增长率都会不断的提高。那么像刚才我们举的几个人分组的例子是一样的,随着他们之间的交流以及轮换速度的加快,这就是我们这个理论一个基础的思想的来源吧。那么还是这张图,我们看到生产率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是我们知识的一个比例,可以看到不同的象限上,随着不同知识比例的增长,知识的生产率和提高,达到了一个最高点之后,我们看到这个点就是我们所要达到的一个最佳的平衡点,如果说我们现在公众的信息,比如说变得非常的快。也就是说,我们越来越多的人需要越来越多的经验,越来越多的信息,那么这样的一个合作的小组的话,它的规模可能会越来越大,人越来越多。这样的话,因为随着知识信息变化的速度不断变化,那么轮换速度也应该不断的加快,这样会保证不同知识更新的速度,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这是当条件二,在各自发展的一个情况下,这是第二个情况,第二个例子了。比如说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公式的计算,那么最后我们得出了第一是我们专利的增长率,增长的状况,还有实际收入的增长状况。那么这其中(英文)发展的效果跟我们第一个例子当中是一样的。
所谓的整个公式的一个展示,在一定时间的范围之内,那么每个人不同的知识会逐渐的增加。所以基本上我想可能我已经讲的时间不短了,那么进入到我讲话最后的部分,刚才举了我们第一个例子。第二个例子也就是说我们以日本为例,也就是说在为什么从90年代开始经济陷入了一个困境当中呢?我们看这张图,这是一个不断滚雪球,好像从山上往下滚的一个过程,比如说我们在战后的时期是这样一个情况,经历了一个高增长的时期,经历了转型的时期,现在的话有了高科技的产业大概这样一个时期,最后出现IT的革命,在全球化当中,却是美国占到了一个统治的地位,中国的增长非常大,所以经济全球标准化当中,我们这些最基本的情况也出现了渐渐的转换,所以大家可以基本上通过我的一个展示,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简单逻辑后面的思想,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进一步阅读我的论文,也可以得到更多的方面的信息,我想这些东西我们的创新,对于新的经济的增长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就为了促进经济的增长大家需要不断新的点子出来,如果你的点子枯竭了没有创新的东西会出来。
大家可以看,因为时间不足了,我不再讲这些后边细节的东西了。最后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论文对于亚洲经济发展非常的重要,我们知道我们日本的经济国土面积比较小,那么中国最近几年的增长也非常的大,那么几十年前,在64年的时候,日本就已经主办了奥运会,当时日本增长速度是10%,可是到了90年代的时候,随着中国的经济体制的改革,那么日本的增长速度不断的放慢,那么可是在中国却出现了一个大的经济增长,这样一个新的情况,所以我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的东西,很多的一个情况都会发生了变化,那么随着现在来讲的话,那么现在中国经历是一个大的生产的过程,那么日本经济可能已经从制造中心,首先转到了一种知识的中心和创意的一种中心,那么这是我们两个国家经济不同的一个特点。所以对于日本来讲我们现在知识不断的更新,不断的发展就非常的重要,那么我想这一点对于中国将来的发展肯定也是有借鉴作用的,我想中国也会向不断知识经济阶段在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及早的动手起来,使我们的知识不断的更新,创新不断的加强。此外,我们也看到在日本来讲也是专门有一些专家,有一些团体在做这样的工作,推动这种知识不断的更新,日本也处在了世界经济的一个前沿。
所以日本要想发展它的经济,就得需要日本非常好的和世界的融合,比如说美国就是这样的一种例子,那么知识的这种差别化和多样化其实是对于一个国家的创作性来讲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还是我们刚才讲的这种模式,那么红色的,也就是说共同的知识如果太多了以后,其实会限制一个国家的发展,也就是说要保持知识的这种多样性和差异性。所以日本还是要创造它的这种创新的体系,能够使新的这种创新,新的知识能够层出不穷,这样能够进一步的推动日本的经济。所以这一点对于我们日本经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那么在知识经济的整个全球背景之下,我们还是要向其他的国家来学习一些经验,这样能够促进日本经济的发展,比如说向美国学习,向中国学习,那么还有一点从政策的层面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各国政府应该推出一些措施,能够促进企业大学之间的一种合作,不同层面的合作对于,比如说区域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区域合作就是说不同的国家,能够在一起来探讨区域的增长。
所以我们应该促进区域之间的不同国家知识的分享和交流,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在日本比方说在东京,我们都讲中国现在发展非常快,在过去的十到十五年,比如说有世界各国的人们他们都来到了北京,来到了中国的北京、上海和香港,他们都汇集了全世界的一种人才,所以为什么中国会发展如此之快,所以在亚洲之间各个国家还是要加强国家之间的一种交流,因为地理性还是非常近的,这张图片我们不讲了。
所以我们还是继续来讲两个国家的一种模式,比如说中国和日本这样的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之间的这种沟通和交流,我们这两个国家还是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因为历史的交流我们有一些共同的知识,所以随着中日之间的交流其实会促进中日两国之间的经济,所以我们还是讲红色的这种知识也就是中日之间共同的知识,也就是说他们有共同的一种文化。那么中国现在有非常多的一种新的知识,那么中国有非常源远流长的一种文化,所以一个中国人和一个日本人到了一起,他们是有一些共同点,然后有一些不同点的。所以中国和日本在一起的这种跨文化的交流,会给中国和日本都会带来经济的发展,带来知识层面的更新和知识的增长,所以这种同质和异质的一种交流都是非常重要的。那么除了中国和日本我们也非常强调美国的参与,所以我们非常强调我们需要两国之间的一种合作,所以我们讲在亚洲国家之间的这种区域的合作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这样一种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我们要加强这种学术的一种交流,还有和政府之间的交流和民间社会的交流。所以这样能够促进亚洲和全世界的共同发展。
谢谢。
郝寿义:
非常感谢藤田昌久教授作为咱们研究最新的研究成果,做了非常精彩的发言,那么他每次讲演都给我们带来新的观点和启发,我想他今天的介绍关于动态知识的多样化,也带来了很多新的东西,我想大家可能有很多问题需要向藤田昌久教授来请教,大家要有问题就提一个问题。
提问:
我们知道您是非常有名的一位学者,所以也是关于新的知识方面的问题。
藤田昌久:
非常感谢你的问题,我并不能说我是这方面的专家,中国在08年举办奥运会,但是来到中国以后,不管到什么地方都能够看到这个大楼拔地而起,和日本60年代的情况非常相似。那么目前在日本也是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目前我们日本还是要竭力的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也是要促进新技术的一种出现,同时还要保护我们的环境,我觉得在中国当然能够从日本的发展模式里边学到一些经验,能够吸收日本的经验和教训,所以中日两国之间还是要互相的一种学习,学习不光是高科技的一种学习,同时也是发展的经验教训也是可以互相学习的。这一点对于两个国家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还是呼吁中日两国之间加强交流,对两国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好的。所以刚才大家讲了很多经济增长的模式,比如说商品流动的模式,商品流动的速度等等,所以我觉得人们之间的这种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可能并没有给你全部的一个答案,我希望给你一个建议。
郝寿义: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感谢藤田昌久教授精彩的演讲和回答,谢谢。
藤田昌久:
我刚才这样一种模式是创造新基石,新经验的一种模式,比如说中国的东西出口到日本,但是新的知识并不是这样一种方式,其实这个新观点可以在全世界进行分享,所以商品可能只能用于一个人,但是知识可以被千百万人进行分享,所以我讲知识的创造和商品的创造是不一样的,而且知识它也有一个积累的过程,所以我就可以用这个衣服来做一个例子,衣服是一个商品,衣服可以穿在一个人的身上,但是知识可以用在千百万人的身上,而且随着人们之间的交流也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思想。所以现在中国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中国的生产力提高的也是非常快,还有最重要一点,中国的知识现在增长的也是非常快,所以中国在这方面为全世界都做出了贡献,来创造一个创新的社会,知识的一种社会,所以我们中国现在在建设一个知识经济,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科学的一种发展观,那么这都是对全世界都是非常有好处的,所以中国对世界做出了巨大的一种贡献。
所以我觉得中国的大门和日本的大门都不应该关上,我们能够促进两国之间人民的这种交流,促进他们的沟通和交流,这还是非常重要的,最后我有一句结束语,达芬奇在文艺复兴时期,他一个人从意大利到了法国,那么他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然后他又在很多的国家,不同的城市之间来进行,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达芬奇取得了非常伟大的成就,因为他在文艺复兴的时期,他在很多国家学习到了法国的知识,意大利的,他一方面是一个画家,也是全才的人物,也是建筑设计师,所以他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所以他不管是在艺术上,而且在科学上也有很多科技的发明和创造。所以我还是强调沟通和合作。
郝寿义
我们这个会议也是一个知识和交流,和知识阐述的这么一个会,好,今天咱们上午的大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