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秦朔:十七大后的经济政策解析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3日 14:21 新浪财经
2007年11月3日,“2007卓越理财 财富论坛”第三站在北京金融街威斯汀大酒店举行,新浪财经全程现场图文直播。以下为《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发言实录: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第一财经日报》和汇丰联合打造的关于卓越理财这样的论坛,从6月份在上海起步,上个礼拜我有一个同学在上海工作,他打电话说很感谢,上次我去了我就开了户,买了一个基金。他买的时间稍微迟了一点,说一个月的回报就有8%。所以我想在坐的很多朋友都有一种心情,我们想赶快知道财富在哪里,我们怎么更快地获得这个财富。那么今天我们跟汇丰共同邀请的三位经济学家,会分别从宏观经济、资产价格以及财富机遇的给大家很多很多的答案。 那么在我这样的环节,我想只是短短的序曲。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对于这次十七大个人的一些心得。 那么十七大结束以后,我们报纸也要写一些评论,当时我定了这样一个基调,叫做“大国崛起,财富永流,复兴之路,昭然可期”,因为《大国崛起》和《复兴之路》也是最近2年很热播的片子。所以,我想我们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人都感同身受。昨天晚上我刚好又在看这个片子,正在重播。它回顾到97年,当时我们国家的GDP是7.5亿,我们国家的外储是1000亿美金。那么97年的时候我们的进出口是全球10大,那么来把10年和今天相比的数字,都已经有了当时我们想象不到的在全球地位的飞跃。如果十七大再做到2002年的预计,我想用不了多久,可能很多的指标又会给我们非常非常多的惊奇。 所以我们说复兴之路昭然可期,这已经是被历史确定的结论。 那么我在读十七大报告的时候,我非常坦率地说,个人觉得很多里面的语汇我都觉得非常熟悉,似乎我觉得特别特别新的东西不是很多。那么我开始查以前的历史档案或者是报告,果然,我发现许许多多的,比如说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这个事实上是在十三大报告里面都有的,所以我一看,我发现事实上如果我们说这次大会是创新的话,其实是把以前六届的党代会,做了一个大的拼盘和整合。如果它有创新的话,那就是以整合来体现创新,更多地是让历史告诉未来。 或者我们讲,如果中国还要有新的动力,进一步向前发展的话,它首先做了一次向后的回顾,去汲取历史的力量。所以我们看来十七大可能要把我们的视线再往前拉上30年。因为中国的党代会,真正按照逢二、逢七的规律,成为政治正常化、民主化的这样一种大会,其实都是到了77年以后。那么在以前,很多的党代会的时间都不是很固定的,也没有按照党章说的5年一次。 但是在十一大的时候,就是1977年的时候,开始进入了这样一个正常的。但是,在那一次的大会上,其实是因为刚刚粉碎了四人帮,所以那次的大会从主题上来讲,还是要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继承毛主席的遗志,总结历史斗争下的教训,那次大会是把我们国家党的方针路线确定了。那次界定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是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后来又到了一届三中全会,是把我们国家的整个的党的路线做了校正。 后来江泽民做了三次大会报告,我感觉总体邓小平还是伟人,其实基本上大会的报告是以他的思想为主导和中心的思想。78年我们校正了整个的路线以后,从十二大、十三大、十五大这四次大会,基本上都贯彻了他的想法和思想。那么到了十五大的时候,虽然他在那一年,就是1997年他去世了,但是这一届党代会的主题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下面我先非常简单地做一个回顾。刚才十一大我们讲过了,那么十二大大会的标题就是全面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那么这次大会邓小平同志在开幕式上,他就正式地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而且同志党代会的大会,把这样的命题具体化了。 所以,整个的中国社会的变迁,在十二大的报告里面他讲到一句话“在100年当中,中华民族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难,长期的历史经验必然使我们的党心、军心、民心,集中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富强”,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非常了不起的时刻。就是把全国的一切力量,党心、军心、民心的重心都放到了国家的富强上。今天我们看到我们国家的大国永留、财富聚焦,就跟这个国家的战略高度相联。所以,对于十二大当时的报告,邓小平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从七大以后,到十二大这是最好的报告。 那么到了十三大的时候,就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理论,把我们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提出了。那么报告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提出了复兴的热望。那么这一次的十三大还有一条,除了提出中国受制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还提到了社会主义政治体系还提到了政治改革。他提出了要利用现代化改革的情况,我们要面向实际,面向困难,要进一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那么到了十四大的时候,叫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要过去社会主义更大的胜利。那么这一次十四大的时候,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位置,第二件事确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体制,第三件事就是要求全党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这个是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进一步调动了我们整体的发展。其实在92年以后,带动了中国整个新一波的创业的浪潮,就是今天中国主流的很多的商界的领袖,其实并不是在80年代创业的,其实92年以后也有很多人创业。 那么到了十五大的时候,那一年是小平同志去世,所以提到了一个是不是因为他的去世,我们的很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改变呢?不是的,那么这一次大会提到了,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那么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推向21世纪。 那么到了十六大的时候,一个是新老的更迭,但是很大的程度上,是我们第三代领导核心,他要有一些他的政治的宣言的时候,所以我们知道上一届很重要的就是三个代表的思想。那么围绕三个代表的思想,在整篇的报告里面,极大地去倡导“与时俱进、创新,不要墨守成规,要有创新精神”。所以上一次的大会,提出了不仅是劳动的收入,非劳动的收入也要受到法律的保护。不仅是劳动参与分配,很多的资源都要参与分配。 其实我们看中国今天很多的资本市场的蓬勃,我觉得在很多的思想理论上,十六大都有很大很大的突破。所以很多人讲十六大里面非常激动人心的话是“放手让一切调动起来,让财富涌流”。 所以总的我们跟大家做一个简单地梳理,我把所有的党代会,从开始到十二大看来,很多的观念都非常确定。到今天我们看中国的未来,我们已经是大局已定。我们有很多的东西是不会变的,不应该变的,要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那么从十六大不算,它有很多的历史包袱,全部加在一起看,出现最多频次的关健词都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么是讲现代化建设,要么是全面小康,都跟这些关键词高度呼应。 所以,应该说我觉得初级阶段,我们说管100年。那么应该来说,我们看到这个世纪的中叶,就是我们建国100年,这个时期我们接下来还有几十年,那么我觉得中国基本的大局都不会变了。因为它是在反反复复地强调,要变成一个共识。所以为什么我们谈接下来的复兴之路昭然可期这么有信心呢?我觉得有这么几点。 第一个,我们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正常的、世俗的,同时又保有他的理想的国家。我们的政治变得正常化,变得越来越可预期,我们的开会是正常的,选举是正常的,对于选结果的可依性也越来越强。还有法制的加强,在2005还提出了要建立法制体系。所以,今天让我们看到未来的时候,你觉得无论是政治、法制、中国经济的增长,都非常地可以预期。那么这一点,我觉得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第二个,我觉得具体看所有的报告里面,其实是奉行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很大的智慧,这就是中庸之道。就是报告一直有两个是非常非常强调的,一个是强调不能走极端,怎么评价毛泽东,怎么看左和右的关系。就是我们既不能这样,又不能那样,又不能停止发展。所以,它提出不能走极端。在这样的报告下,其实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探讨,既跟全球化外部的机遇不脱离,而是相结合,又能够结合中国自身的很多的特点和禀赋的优势,那么探讨这样一条道路。 所以我觉得稳定为本,发展优先,逐渐民主,渐进道路,对于创造财富的体系,我觉得用全球30年经济发展证明,我们这样的体系、活力和效率,的的确确有一些系统化的优势。这不是简单地说我们看一些仅仅是用西方的方法,就可以取代我们这么强大的一种竞争能力。所以我想,我们的策略方法也是比较对头的。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在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在很多方面的发展呈现出加速度的态势。如果说在98、99年那个时候开始,中国从GDP和很多的方面来讲,曾经经过了短暂的调整期以后,进入新世纪以后很多方面在不断地加速。那么这个时候就看到了,当一个国家的民族在市场上,而且是市场化的取向以后,他把以前累计的效应都呈现了出来。所以他现在呈现出了加速度的局面。 第四点,我觉得就是整个看30年党代会的变迁,就是中国把自己放在了世界的格局里面来考虑。就是它融入了全球、融入了世界,而不是作为一个在十一大里面还讲了,我们主要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矛盾。相反,我们把自己放在一个全球的框架里面来看待自己的发展,也就是说它不是要破坏和打碎这么一个规则,当然我们希望建立新秩序、新规则,但是不是把现有的打碎。而是在现有的框架里面,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成为一个强者。所以,我觉得这一点也非常明显。 那么最后一点,我想还是说过往30年的政策路线,极大地调动了全中国人民创业、创富的积极性,刺激了企业家的创新的才能。那么人的因素的极大地创新性的发挥,是整个中国今天奇迹的基础,也是下一步复兴的基础。所以这个东西我们今天讲起来可能是司空见惯,但是当它持续地30年的聚焦,累计了这种优势,在这么庞大的人口和体量的基础上,放大了之后是非常非常乐观的。 所以,这些都是我们乐观其成的角度。那么未来还有哪些东西会出现变动,值得我们今天思考的话呢?个人觉得可能有这么几个因素。 第一个,我觉得今天的中国,在处理自己的事情,我们的内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几个建设方面,我们的把握度其实是在不断地提高。那么我觉得,如果说未来还会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我个人觉得可能会来自于外部的一些变动,以及中国和世界关系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形态。因为我们看到了,其实在过往的时间里面,其实我们更多地30年,事实上我们是接受目前的全球分工的整体的价值链的系统和体系。然后,我们从很低的存量不断的发展。 那么当你这么大了以后,简单地还是用这样一种游戏规则,而且特别是这个游戏规则本身就在变化的时候,那么国际市场,现在像我们非常非常焦点的跟汇率有关的,这都属于我自己的事可以搞好。但是我自己很多的事情在未来,它跟外部的很多因素的结合互动会变得更加复杂。那么在这里面来讲,它不是一个过河的问题,事实上是一个身处一个庞大的海洋,这里面很多的东西有可能会带来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第二点,在未来的过程中,我觉得如何进一步的制度化、法制化,真正把中国建设成一个更加依靠强大的法制的管理方式来管理国家,这个可能有很多的功课。因为我们看过往的岁月里面,虽然很多都提到了法制的重要,在十二大的时候就提到了民主和法制,但是事实上整个国家的资源体系和很多的管理方法,还是比较倾向于用政策的、行政的方式。包括我们现在很多的经济的调控的手段里面,很多还是靠政治的资源来形成调控。 那么我觉得,如果我们不能够有更完善、完备的司法的体系,那么未来我们也许在某些方面有不确定的因素。 第三点,我觉得就是思想的统一,不搞抽象的争论,建立一个适应于我们国家复兴的主流意识形态,其实也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地去增加认识的。为什么我们在以往的6次会议里面,其实反反复复强调的都是在十二大的时候已经奠基的观念,为什么我们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面去争论,在我们看来不应该花时间争论的问题?这是由于我们封建的残余还有我们经济体制的观念的束缚和影响,所以思想路线是不会变的,但是支持这个思想路线真正在价值观上的思想的统一,尽可能不要有杂音的干扰,这也是需要我们去警惕的。 最后一点可能是跟文化、信仰、市场经济体系真正匹配的价值伦理、商业道德。那么在这个方向,我觉得可能有很多很多的挑战,那么由于时间的关系,这里就不展开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今天的中国,我们面临着几千年未遇的非常了不起的机遇。那么我希望我们未来的繁荣和发展,虽然是完全可以预期的,但是我们应该有更冷静的一种想法,让这种乐观和繁荣不要变成一种非理性的繁荣,而能变成一种理性的繁荣。让我们共创这种理性的繁荣,同时也共享这种理性的繁荣。用一句古话来说“天不负我辈,我辈安负天”。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