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7年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上午实录(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1日 12:11  新浪财经

  我还要进一步强调开放。开放是很重要的,一句话闭门自守没有好下场。每一次争论,所谓的洋务派都反对,还有去年关于收购的争论,有人提出来在中国的某一个行业,中国前五名企业不能让外资收购和兼并,真是荒唐的。中国企业的前五名可能在世界上是前一百名。我是中国人,我非常希望中国能够腾飞。这点上我觉得就要像中央提出来的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要坚持改革,坚持开放。在这样的形势下,希望我们的企业家在这样大好的时代下,顺应民心,真心地希望我们的企业家顺着这个大势去发展。谢谢大家!

  芮成刚:谢谢龙部长。龙部长果然是一个谈判专家,寥寥术语就把鲜花放下了。在这里提前预告一下,除了龙永图先生之外,今天上午还有一个重量级的嘉宾,就是莫里斯·格林伯格先生。莫里斯·格林伯格自己也是一个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成立了莫里斯·格林伯格的中国项目。除了他之外,今天到场的还有几位企业界的嘉宾和学术界的,这里给大家介绍几位。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先生,全威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禄闫先生,北京鹏润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红山资本中国合伙人沈南鹏等等。除了他们以外,还有很多跨国公司和国有企业的中高层领导人,都不一一介绍了。这次论坛得成功举办还要感谢合作方的支持,谢谢。

  我们直奔主题,进入下一个环节,一个论坛是互动的论坛环节,主题是中国力量。让我们掌声请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钱颖一院长,麦肯锡公司资深董事、亚太区并购整合业务董事总经理吴亦兵先生,微软公司副总裁刘凤鸣先生,汉能投资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宏先生,全威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禄闫先生!

  钱颖一:非常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来主持对话。我是钱颖一,来自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坐在我左边的这位是王禄闫先生,第二位是陈宏先生,第三位是刘凤鸣先生。这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世界激荡30年”。的确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的经济实现了非常迅速的增长。我最近在讲课的过程中做了一幅图,这个图画出了中国在过去一千年的人均GDP的情况,这个图给了我们非常强烈的印象,从1000年到现在,中国的人均GDP,根据经济史学家的测算,一直存在着非常平的增长,在过去的30年实现了很大的变化。另一方面,这30年又是激荡的30年,在这30年中对改革开放不断地有争议,直到现在。我们也是在这30年的风风雨雨中走过来的。

  今天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今天讨论的话题是我们在中国,在国际上经常听到的最多的词“中国经济、中国市场、中国企业、中国力量”。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现在又是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来讨论这些问题,就引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比如,有些人会说要想在全球成功,必须国际化,也有人说最民族的就是最国际的。在全球化中国的企业、中国的经济如何定位,中国与世界与全球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在座的三位企业家,他们的企业和过去几十年的经历,会让我们对这些问题有一些全新的认识和想法,因为他们用自己的企业和自己的实践在处理中国的企业与全球化这样一个国际大背景下有自己的想法。

  下面我想先听一下在座各位的想法。先请坐在我旁边的王禄闫先生,讲讲您的感想和想法。

  王禄闫:谢谢钱院长。我创业28年,从一个人的公司到现在在22个国家有子公司的一个集团,公司的高级主管里面除了零售业务的是中国人,其他的都是外国人。中国人的期望和梦想,从中国人的角度来讲好像觉得特别难,也看到很多失败的例子。我们看到最近很多大型企业不管是港台,或者是中国大陆在国外收购企业,并不会停止中国的企业走向国际化。国际化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沟通,对中国企业的主管,或者是管这个事的,不能和国际企业有一个很好的沟通的话,会造成很多误会。这个沟通,有文化的沟通,有法规的沟通。法规的沟通不够的话,会造成很大的误解。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对国际化的教育非常重要,学校里要培育有国际化能力的老师,老师是本土的,非常本土的,你也教不出国际化的学生。对中国未来企业发展来说,学校教育界要花更大的力气,否则很多都是表面的。这是我第一个看法。下面还是让其他嘉宾来讲吧。

  陈宏:外国公司买单花了很多资金变成前50名。30年对我个人来讲来说非常重要,我78年入校考上大学,沾了邓小平改革开放的福。回顾30年改革开放当中有一些经验。我自己个人的经验跟中国的改革开放很有关系,我记得我到美国去以后,看到美国真的是红红绿绿的。今天到北京到上海,真的是那样。我们中国本身的地位非常重要,我开始在国外留学后来创业,很多外国人跟我说你作为一个中国人,从共产主义国家来知不知道怎么赚钱,能不能讲出成功的案例。90年代的中国,如中国的企业家,很多风险资金会投你,为什么?很多是值得我们讨论的。从华人帮助中国人上市以后,再帮助另一个企业家开始,到现在美国最主流的企业家都来参与,为什么?不是因为我们华人做得好,而是因为中国强大了。从过去来说,现在到中国投资,仅仅几年前风险投资只有几家,到现在全盘进入中国,为什么?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的市场。在这30年的过程中间,我们感觉到了一个趋势,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了。我还看到了另外一个公司在中国买中国公司的时候,在谈判的过程之中发生了变化,那时候中国的公司市值大于外国的公司,应该是中国的公司收购外国的公司。在这种情况下,对在座的各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的强大,中国市场的强大,特别人才的挑战,中国的企业,如果是做产品的企业,技术是重要的,像联想这样的公司必须是国际化。如果你做服务的话,现在你可以自己做出来。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的企业国际化、扁平化地发展,不得不进入国际化的竞争。进入国际化的时候有很多东西可以学习。

  在中国的企业中举几个例子,像联想这样的企业,如果不进入国际市场,在中国可以低成本地竞争,但是你没有办法。为什么中国的手机业在国外非常强大,因为中国突然占领了60%的市场,道理非常简单,因为大陆的产品研发很贵,全球把研发成本进行平摊的时候,成本就非常低了。在中国,包括现在的浙商企业只做OEM,但是OEM赚钱。还有做衬衫,在国外卖三千块钱,在国内只卖一百块钱。中国移动它的市值已经大于世界上最大服务商,但这种情况下,把国外的经验学来,然后走向全球。随着中国企业的成长,中国的企业一定会走向世界,这是早晚的事情。中国的经济和美国的经济,美国经济占20%左右,在几十年以后,中国的GDP会占到全球第一,这一定是全球化的企业。下面的时间留给各位。

  钱颖一:下面是来自微软公司的刘凤鸣先生!

  刘凤鸣:我从另外一个角度谈这个看法。两年前有机会请教一下项院长,是作为跨国企业在中国,如何变成中国企业?项教授当时跟我讲我就不理解,为什么你要变成中国的企业,你的目标,所有中国企业的目标都是成为一个跨国企业。他当时用了一个词就是国际公司,这应该是你们要做的。你在中国怎么做,只要你以这个目标来做,就可以了。即使一个跨国企业在中国,他为事为人,不管是文化、政策各个方面,都不应该刻意地追求变化,他之所以成功,有他成功的理由和原因。如果你把自己改变了,那有可能没办法成功。说一下微软本身。大家知道微软多少年有一个使命,也就是比尔盖茨本人的想法。最早他提出来在每一代办公桌上有一台电脑。当时70年代提出这个梦想的时候,并没有说在美国的每个办公桌上都有一台电脑,没有国界。现在经过30年的改变,公司的使命也有了阶段性的说法,最新的讲法是我们需要用我们的技术服务,使人类,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能够充分地实现他们的潜能,也就是说我们仍然没有讲是哪一个区域的,不管你在全世界任何地方,我们都愿意用我们的技术,我们的服务,充分实现你的梦想,这也是没有国界的。从一个层面表现出来,这个企业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的目标是远大的。我觉得中国的企业,如果要真正地成功,那唯一标准就是国际化,你很难讲我是全世界哪里的企业。这是我想简单说的,后面还有很多问题。

  钱颖一:刚才三位都在简短的发言中提出了很多很有意思的问题,我想进一步探讨一下,王先生,刚才您说你们的30多位高管层只有两位是华人,其他28位都是非华人的。我想问您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们在多少个国家有分支,第二个是你自己认为你自己是怎样的?

  王禄闫:在中国台湾、越南、印尼等,我们很难界定自己是哪里的。有人说你是台湾人,在台湾出生的,是台资企业,有人说你是新加坡公司,因为是在新加坡上市的。你把一个企业定义为是国际化的话,那公司是不是国际的并不是很重要。生为中国人很骄傲,但是企业,或者是你的业务不应该把国际那一套拿上去,基本应该是很开放的。你说我怎么界定我自己?我讲这么多人在一起很好,企业的国际不是那么重要。

  钱颖一:你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也可以探讨,企业是否有国籍,企业是否有国界,你们有什么看法?

  陈宏:企业走向国际化,到底是哪儿的并不清楚。联想走出去,到底说是中国公司,还是国际化公司?要把语言沟通文化背景学好以后,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很容易。关于国界的问题,其实有一些房地产根本不需要国际化,因为很多是本地化。有的时候你做汽车,在国外市场都是很高,就是需要国际化的。

  钱颖一:企业没有国界,但是市场,特别是服务和贸易的市场还是有区域的概念的。比如说电脑,这个是没有的,到处都可以做。但是一些服务业的市场,是要有区域概念的。

  陈宏:但是也有的是服务业,是有品牌的。

  钱颖一:刚才我听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就是在思考,作为已经是跨国公司这样大的企业,像微软,是不是需要国际化?

  刘凤鸣:到底你在说国界的时候是什么概念?我很同意刚才提到的,在公司注册的时候,交税的时候可能需要了解你是国企还是私企。过去国企有侵吞财产的,那私营企业有没有呢?后来又了一个说法,有了国际的说法。当你说一个国际化的时候,这里面有没有潜台词在里面,你是不是有一个公认的一个形式方法,比如说国内现在很多企业有董事会,这是国际企业的一个公认的做法。我们现在又在逐渐地形成一个体系,就是诚信体系,这也是国际化的一个东西。你让外国企业进来,中国企业到外边去的话,我怎么才能让外国企业知道我的诚信。他披露的信息可信不可信。如果我们没有一套做法,没有公司的管理程序,这样你的企业就很难做好,这是国际的东西。我们往往说本土化,跨国企业的领导人是中国人才是本土化。一个人才应该是国际化,在中国的企业,不管你是国际的还是什么,只要你适合这个位置就找你来。外国企业,比如美国企业微软公司,实际上经营的利润更多是来自美国之外的,所以它应该是一个国际企业。国际企业在中国经营,什么人适合做他的领导人吗?一定是中国人吗?还是最适合某一个方面。

  钱颖一:下面把这个问题再深入一点,因为我们讲到现在的社会资本很重要,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讲这个企业很难说是国际的。第二是市场,市场是分区域的,但是需要国际化。我现在想提出一个很难的问题,企业是有人的,企业是有文化的,存在不存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你们各位都是有在跨国公司的,有在亚洲的,也有自己创业的,我们如果说企业是由人组成的,特别管理要由有才能的人来做。这些人除了有知识以外,还要有构成文化背景的文化。这里面到有没有文化意义上的国际?

  王禄闫:我这个企业基本上是运营理念上的国际化,从整个精神比较含蓄。你说是不是有冲突?我以前的CEO是英国人,后来换成澳洲人。这个英国人觉得澳洲人太强了,这个澳洲人当老板,当CEO,到最后是我把这个弄好,更多的关心英国人的公司。所以英国人的这个经理就舒服了,就是因为用了一点点亚洲人的心理。所以要有很多耐心。

  陈宏:文化的差异特别重要,比如打高尔夫,有四个人一组,那选谁呢?在生活上面有自己公司,有自己的文化背景。从企业来讲,必须要有标准。有一点特别重要,不管你是做什么的,对于CEO来讲整个公司的体制、权力、奖励挺重要的。在中国看到各种各样的企业,大家齐心协力地往一个方向走。有时候民营企业对国际化的人才期望值过高,做了一段时间以后,很快就追上来了。基本上国际化的公司都一样,在全球化上基本喜欢使用本地的人才,这是全球化的关键。这样可以整体进行沟通,又有自己的背景和文化,这样这个企业才会发展。

  钱颖一:刘总接着这个话题。

  刘凤鸣:挺有意思的,每一个企业,每一个部门,都有它的文化。我觉得这里面与它的领导者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像龙部长,他的个性非常明显,龙部长下面这群人都有他的性格。你周围的朋友们在公司里面也有类似的情况,微软也一样。微软是由不同的规章制度来维护的。我为什么这么讲?微软这么多的领导,很多人,来自五湖四海。你说这个领导人是美国人?他可能是来自于拉美国家,那他个人的说法更多的是与拉美人的性格有关。另外大家意识到很多公司很多元化,多元化就是要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性格。很多专家认为一个企业是否能够成功要有不同的人群要有不同的性格。就像我们搞投资买股票一样,你要买风险大的,买风险小的,把它结合起来,这样最有把握。企业也是一样,我们要有不同的文化代表。有一个总裁讲到下面的领导人有一个必要的条件,一定要有国际经验。以前很多人都是做本土律师起来的,这是一个条件,还有一个条件是必须得有在国际上工作的条件,有国际经验,我要想成功,每个人必须带来一些东西。所以很难说一个企业只有一种文化,还是讲在某种角度上反映了领导人的性格、做事方法。你整体环境还是要存在的,否则一味地强调某一种文化还是存在问题的。

  钱颖一:下面还有一点点时间留给台下。

  提问: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因为工作性质的差异和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的学术背景的差异,部门之间会不会有文化的差异呢?如果有文化的差异,整个公司的文化怎么样进行磨合和融合呢?

  钱颖一:谢谢。

  刘凤鸣:这个问题很好,你不可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文化,在一个企业里面。尤其我们在强调国际化的市场。在一个部门有它的特殊的文化,企业要成功,每个部门之间,我们要刻意地让大家都知道你尊重另外一个不同的部门,也许这个部门和你的情况不一样,否则的话,一个团队和另外一个团队之间的合作就会有问题。不久前我们在做一次培训,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要问问题的时候要非常直截了当。后来我跟培训员讲,对方也明白你是为什么这样说,否则的话,他会觉得你这个人怎么这么没礼貌,问的问题这么尖刻。他不知道你这么做是为了节省时间,这就需要一个环境,所有利用这种方式来交谈的人都应该懂得这个规则,我们更快地解决问题,这个时候要直截了当地问,就需要有一个协调,比如我刚才讲的,你整个企业相互之间还是应该有一个机制,告诉大家,你不能只强调你的个人文化或者只强调部门文化,一定要强调我如何和其他部门最有效地沟通的,这个条件也许会改变你的文化本身。

  陈宏:不同层次的公司里面,如果CEO一定要有自己的协调和沟通,但是有一样,你的信息要特别清楚。在公司里面我们提倡团队精神。我们要绝对强调简洁和明了。对一个多元化公司来讲,你的英文不一定那么好,不一定写出很完整的表达稿子,但是你要讲到简洁。民企和国企都有文化上的差异,不要说国外公司和国内公司了。海归和民企的差异更大。有一个海归的朋友说他每次和领导站在一起的时候,不知道应该讲什么。

  王禄闫:在我的领导下,有不同的公司是以中国市场为主的,有的是以海外市场为主,所以领导者不一样。我的方法是要辛苦一点,其实跟老外沟通很简单,目标很清楚。我中国这边的总经理、CEO,他总用一种比较家庭式的管理模式,他今天还给我打电话,他就是用一种家庭式的。我觉得不同的文化要用不同的方法,如果我用对外国人的方法对中国的同事,中国的同事会受不了,觉得你那么无情。如果我对中国的同事特别有一些感性的东西在里面。所以当干部的时候必须有一个不同的角色扮演,会比较辛苦,也比较有挑战。

  刘凤鸣:最大的问题就是说,你可能对中国同事讲话是家长式的,但是你怎么对美国的同事。

  王禄闫:对中国的同事,我就从兄长式的讲话,对美国同事就不是这样了。这几个头在一起,就全都是美国式的。

  钱颖一:因为时间关系,我问最后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很难,希望每个人简短地回答。在座的三位都非常有国际经验,同时你们三位是在中国的文化的教育背景下受到的教育。作为中国的企业,在一个全球化的浪潮中的发展,你们觉得中国悠久的历史哲学,在几千年的文明、几千年的文化当中,对在全球化这种环境下走向国际的这样的企业中,有什么正面的影响?在管理企业方面。

  王禄闫:我觉得它是一个骄傲,也是一个负担。这个骄傲是说中国人老讲几千年文化,但是我们看到的是美国只有200年历史,却对我们输出了很多的文化,影响了很多人的生活。今天穿衣服,都像美国人的服装。我们有五千年的文化,把它当成记忆,当成古董,而不能提到实用性。我们的文化是一种骄傲,但是要让它转移到一种实用性!这是一个人在生活体验里,你在中国文化里觉得很骄傲,而不是觉得很羞愧。

  钱颖一:陈总,您觉得中国的文化对管理企业在什么方面起着很大的贡献?

  陈宏:第一句话,我个人认为,中国的企业走向世界,如果你有很好的政策的支持,你已经走出去了,中国人一定会成功的。从亚洲来讲,你看看亚洲这些国家,不管是泰国、印度尼西亚,基本上中国的华人在社会当中的政治起码占75%以上。我们在全球任何地方,在非洲国家也有我们的足迹,很多中国人愿意从最艰苦的地方,从端盘子做起。在美国,你有一千万美金,我从特别大的地方冲杀下去,要么倒闭,要么成功,但是中国人做得还是不错,虽然不是特别赚钱,但是还可以。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