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做品牌文章 酒博会差异定位树标杆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7日 16:20 新浪财经
在中国的食品酒类行业,提到展会,人们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历时多年的“糖酒会”。其悠远的历史,宏大的规模,每年春秋两届的频率,以及对推动糖烟酒贸易繁荣所做出的贡献,都令“糖酒会”多年来在国内同类展会中有如“鹤立鸡群”。自2006年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开始在北京举办“中国国际酒业及技术博览会”(“酒博会”CIADE)小试牛刀并获得成功后,酒类展会市场出现了真正的新生力量。2007年秋季,老牌“糖酒会”与新兴“酒博会”即将一前一后在中国的大北方地区亮相,这会是一次年轻活力与经验老到的交锋吗?“糖酒会”会面临“酒博会”的挑战吗? 定位:“贸易”是“糖酒会”的命脉,“品牌”则是“酒博会”的基石 “糖酒会”是在历史特定时期形成的全国性食品及酒类交易会,最大的特点是其贸易职能,的确以成交量大、订单多著称。但近年来,随着酒类行业营销手段的丰富,组合推广的广泛应用,“糖酒会”的垄断地位出现松动,订单成交量不足20%的数据令场面繁荣的“糖酒会”也不得不感到有些尴尬。 “酒博会”由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主办,在酒类市场高端化和品牌化的过程中找到了准确定位:品牌。做专业的“品牌”展,是自06年第一届“酒博会”举办之初就确立的定位。区别于“糖酒会”的“贸易第一”,“酒博会”的定位是“高端品牌巩固的地方,新兴品牌成长的地方”,着力于帮助企业展示形象与提升品牌。 展品:“糖酒会”是大而全,“酒博会”追求高而精 “糖酒会”由于其历史原因,形成了大而全的格局,汇聚高中低各个档次的展品,可谓蔚为大观。但近年来市场的两极分化,导致“糖酒会”对高端品牌吸引力下降。出现在“糖酒会”上的骨干企业,也大多主推其中低端产品。 而“酒博会”力主走高端路线,为配合其定位必须放弃中低端产品,全力打造高端品牌的盛会,展品档次整齐,品质精良。尤其让记者眼前一亮的是“酒博会”的国际化路线。近期频频传出国外展团如韩国、澳大利亚、智利等将组团参展的消息。国际名牌的加入,使得原本就阵容强大的“酒博会”更融会了中西酒文化及产品同台竞技、交流的色彩。在国际酒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大背景下,国际化的特性对发展中的中国酒市场无疑十分富有吸引力和冲击力。 选址:“糖酒会”驻足二线省会城市,“酒博会”紧抓一线中心城市 “糖酒会”传统上驻足二线省会城市,如西安、成都、重庆、哈尔滨等,力求低成本,靠近主产区,对开发区域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线城市也对“糖酒会”的举办权争夺激烈,因为举办“糖酒会”意味着对本市经济的拉动,消费的剧增。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糖酒会”的客商仍然来自全国四面八方,而且二线城市尽管相比较中心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有着天然的成本上的优势,但其经济影响力和传播能力毕竟也有着先天不足的劣势。 “酒博会”抓住了酒类展会市场在中心城市缺少全国性大展的空档,虽成本偏高,但靠近主销区,将举办地点定在了北京。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传播中心以及消费导向中心,其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力从大北方地区直接辐射到全国各地乃至国际。背靠国际化大都市,也为“酒博会”的国际化路线提供了坚定支持。因此,在北京举办全国性的酒类大展,不可谓不是填补国内一个“空白”。 形象:低成本是“糖酒会”的优势也是提升的瓶颈,“酒博会”精心打造国际“品牌”大展 精彩的“糖酒会”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遗憾,规模的扩张使得企业在展馆周边“会外展”成为了惯例。企业不能够集中展示,削弱了展会的交流功能;观众东奔西跑仍不能看全展品,劳苦不堪不说,也削弱了展会的贸易功能。即便是在主会场,除了铺天盖地的广告之外,简陋的展台,粗糙的搭建,食品与酒类产品的混杂,吵嚷的现场,包括二线城市展览服务的不足,都很难让人把眼前的场景和国内第一大食品酒类展联系在一起。 我们从主办单位了解到,“酒博会”在展览组织服务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可谓厚积薄发。“酒博会”聘请了具有丰富国际大展经验的专业展览公司进行专业化的会展运作,从前期的宣传、展商与观众组织,到现场服务、会场的选择与设施提供都在向国际化看齐,正显出了“酒博会”打造国际大展形象的决心。满铺地毯将与“酒博会”的“品牌”展定位相符,专业的队伍也将为展商和观众提供专业化人性化的服务。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