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通胀根源分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5日 13:43 当代金融家杂志

  诸建芳:

  刚才郭先生提到核心CPI上升有产能方面的影响,这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很多商品由于产能压制,可能价格不容易涨上去。如果单从结构看,实际上也有商品价格上涨。

  我想澄清一个看法,有人问,当前粮食价格上涨会不会传导?我认为这不是传导的问题。所谓“传导”是指,粮食价格上升后,导致下游食品加工企业原材料价格上涨,这是一个传导。但食品类和非食品类真正连接起来的不是传导关系,而是预期的影响。食品价格上涨同非食品不会上涨两者之间没有很大相关性,很多非食品类的价格上涨是由通胀预期引起的。

  我觉得当前还是结构性问题。从CPI构成看,主要还是食品类价格上升,非食品类大概是一个百分点。但到了非食品类的价格上升,就可能演变成全面通胀。食品价格上升影响的面比较多,而且产生因素主要还是供给方面短期程度导致的。如果非食品类价格上升,牵扯面会更多,起码所有制造业都会被牵连,还有服务领域,导致比较全面的价格上涨。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实际价格走势可能比统计数字反映出的要显著。统计采样有一定的滞后性,比如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新产品推出过程中定价已经上去了。尤其是电子类产品,更新很快,不断推出新产品。但统计采样用的可能是一些比较老的产品,而真正的消费主流已经在前进,出现了新情况。因此从实际市场运行看,非食品价格也是在上涨。其他六大类当中,明显有五类价格已经呈趋势性上升。

  从结构看,CPI中服装类价格短期内有 波动,8月份下跌,但前面的趋势是上升的。 这反应了消费领域的情况。如果我们往前看生产领域,即 PPI中纺织、服装类价格指数,至少已经有了两年多的同比上升。生产领域上升,消费领域价格却有下跌,生产领域已经同比上升了好长时间,最终消费领域涨得却并不多。这其中有倒挂情况,所以我觉得统计方面有一定滞后性。

  PPI整体来看是比较低的,8月份只有2.6%。刚才有专家提到了矿产品,还有农产品和矿产品价格上升,从2006年看,矿产品涨幅更大,可以看出目前阶段,结构性上升的特点比较明显。

  郭田勇:

  我同意诸博士的观点,现在是结构性的物价上涨,农产品领域上涨比较突出,而且现在价格并没有传导到制造业产品领域去。

  尽管刚才诸博士对“传导”这个词好像不是很认可, 但我认为, 传导的线路是存在的。

  刚才也提到除了农产品以外,还有矿石、能源价格上升。农产品、能源作为初级产品,其价格上涨与制造业产成品存在传导 线路。当然,如果未来发生全面通胀,通过 预期的传导比通过生产链条本身的传导概率会更大一些。也就是说,农产品价格上涨形成通胀预期,预期未来可能会出现全面通胀。形成这种预期后,可能就会推动通胀形成,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央行前段时间加息,就是强调稳定通胀预期,不要强化这种预期。

  总结起来,我和诸博士大概都认为,现在的通胀结构性色彩很明显。至于未来会不会形成全面的通胀, 我认为可能性更小一些。

  诸建芳:

  刚才说的没有传导途径,主要是从食品同非食品来看,如果说矿产品、能源价格会向下游传导,我完全同意。目前阶段价格上涨是食品主导的,从这个因素如何传导下去,我觉得路径还需要从预期来看。如果有点分歧,主要表现在对未来通货膨胀程度的预期方面。

  王岳平:

  我觉得还是有差别性的东西,如果简单说食品,肯定是结构性的。

  从 CPI 构成看,食品行业价格上涨主要是由成本推动,尽管也有需求因素,比如利用玉米生产乙醇以替代石油,增加了对玉米的需求,相应会挤压粮食的播种面积,但还是以成本推动为主。

  另一块,在需求拉动方面,如有些纺织品、服装类的价格上涨,可能是出口需求拉动。

  还有投资需求拉动的那些能源、 原材料,尤其是刚才郭教授说的矿产品,它的需求非常热,不是一般的热。

  因此,从整个物价上涨因素来看,既有成本推动,也有需求拉动,国内的投资过热我觉得都应该反应在里面。

  食品以成本推动为主,需求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政府只针对食品,那么只要让农民稍有利润可图,供给就会上来。调息对他们没有任何影响,他们真正关心的还是收入。

  郭红玉:

  我觉得目前主要还是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1984 ~ 1988 年那次通货膨胀是比较典型的需求大于供给导致的需求推动型通货膨 胀,当时主要表现为财政赤字引起货币供给的过快增长,叫作“国民收入超分配”。

  但是现在不是这种情况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收入增长很快, 供给充裕, 国民储蓄较多,包括财政储蓄增长也比较快, 所以不存在国民收入超分配的问题。 此次通货膨胀主要还是来自供给一方,是经济增长过快导致要素供给相对紧张,经济增长的成本提高。

  但价格上涨一定是通过货币供给的增加来实现的,由于国际收支顺差的原因,我国近几年基础货币增长很快,与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相比,中国 M2/GDP 比例最高,2003 年达 到 188.7%,2006年为165.0%。所以,货币供给的持续增长是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

  诸建芳:

  现在也有人提出, 当前物价上涨最早从资产价格上升开始, 即先是房地产和股市上涨, 然后慢慢传导到消费品。 这条传导途径理论上是存在的, 因为资产价格上升很快会产生财富效应,如果效应产生时间足够长,会变成一个稳定的收入,从而增加消费。 但如果是短期的,没有可持续性,可能不仅不会促进消费,反而会占用消费和储蓄中的钱。

  郭红玉:

  金融资产和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是否会刺激消费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刺激消费还需有实证分析。

  我们老师中有一个笑话:有一位老师去校医院买药,只需十几元钱,但是手头没有, 就开玩笑说:“现在大家都在炒股票,手头有点紧”。 从中可以看出,由于股市和房市火爆,很多本应储蓄或者消费的钱都用于投资了。预期收益的增长不是刺激了消费而是 刺激了投资。而且从股票和房地产赚的钱,不可能都用于食品消费而引起食品价格上涨吧,因为,食品消费的收入弹性不会很大。 但有可能会去旅游、娱乐。

  金融资产价格的上涨固然可以通过心理预期产生财富效应,但更取决于是否有通道使 升值了的金融资产变现,是否有足够发达的抵押市场。在这一点上,无论是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还是人们的

理财习惯,中国都不能与美国相提并论,所以,对证券市场和房地产 价格上涨的财富效应不应估计太高。

  目前中国资源价格过低,

中国经济增长 方式也是利用比较低廉的劳动力和资金成本来支撑快速增长。这种增长方式缺陷很明显,比如很多城市受污染和资源消耗影响,发展不可持续。这次价格调整也是市场提供了一个机会,调整投资和收入分配体制。可能需要做很多事情,比如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能力,因为资源价格,包括利率上涨后, 企业如果要继续盈利,就要面临劳动力能力 提高的问题。

  王岳平:

  当前中国经济还是以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为主,对资源消耗还是比较多的。过去一段时间,包括现在,经济增长很大程度是靠资源消耗和透支部分劳动力再生产。

  这段时间政府也在积极推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现在资源价格上涨,整个价格压力确实比较大,但我觉得这很正常。实际上资源价格应该回归正常水平。

  但从产业经济研究的角度看,中国要转变为以技术进步为主的生产模式,至少需要10 年左右,马上转换为低消耗、高效益的增长方式,不是我们想达到就能达到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