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八月数据解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5日 13:41  当代金融家杂志

  王岳平(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研究室主任):

  目前大家关心是否出现通货膨胀,大都引用CPI数据。但我认为CPI不够全面。

  通货膨胀是指价格的总体膨胀,而CPI衡量的只是消费类商品和服务,对于运用CPI或核心CPI,我抱有疑问,尽管西方国家是以此为标准。但西方国家恩格尔系数通常在20%以下,而我们食品消费占消费比重为40%甚至更高。所以我比较倾向于用GDP平减指数来测量通货膨胀。根据上半年数据,GDP平减指数达4.7%,新世纪以来仅次于2004年的6.9%,而同期CPI上涨只有3.2%。很多人认为当前CPI上涨的推动力主要是食品和农产品价格上涨。如果用GDP平减指数测算,2007年上半年,第一产业平减指数上涨幅度是9.9%,确实很高,但从对整体GDP平减指数贡献看,第一产业贡献率不高,因为第一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低。整个格局是,GDP平减指数上半年上升4.7%,其中第一产业9.9%,第二产业4.3%,第三产业是4.1%;拉动率分别为:第一产业0.9%,第二产业2.2%,第三产业1.6%;贡献率分别为:第一产业9.1%,第二产业51.2%,第三产业39.7%。

  通货膨胀用什么来衡量,是CPI还是GDP平减指数还有争论。但其中也有一些矛盾,比如食品占CPI的比重很大,而核心CPI又不包括食品等重要的消费品。那核心CPI能说明什么核心问题呢?

  我感觉,从农产品看,通货膨胀应该是成本推动的,但从工业类看,应该是需求推动的,因为投资过热,贸易顺差等原因,这些都是需求。

  郭田勇(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如果中国人均收入很高,大家就不会太关注猪肉涨价。但当前绝大部分中国人口收入较低,恩格尔系数非常高,食品在CPI中所占的比重也因此非常高,所以我认为不能只关心核心CPI,还是要关注整体CPI。8月份整体CPI6.5%涨幅中,90%以上的贡献来自食品领域。所以对于在中国从事研究工作的学者来说,CPI这个问题还是要全面地看待,单独看核心CPI,是不能全面分析中国金融经济问题的。

  诸建芳(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我判断,2007年9月CPI上涨有可能破7,因为从环比来看是加速上升的趋势,再加上国庆节等因素。目前由粮食引起的CPI上涨,是否会演变成食品以外其他消费品价格上升?这一轮的持续程度和时间会有多长?我们可以跟2004年做一个比较,相似的是时间和浮动方面,2004年是从2003年第四季度开始的,这轮也是从2006年11月开始,也都包括粮食上升、猪肉价格上升。但是这轮跟上轮不一样的地方是非食品价格,上一轮并没有持续下去,而这轮很有可能变为核心CPI,就是非食品类的价格上升带动整个CPI,这种可能性我觉得还是比较大。

  主要有这样几个因素:

  第一类因素,消费需求稳步增强,从其走势来看,也有一个增长的幅度。一方面因为收入分配政策方面在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另外一方面因为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十七大后,这方面会更加突出。还有一方面就是劳动力格局方面严重发生变化,长三角、珠三角用工工资上涨现象已经比较明显。

  第二类因素,目前的宽松货币环境在未来一两年里面很难改变。流动性的宽松很大程度是外贸顺差造成的。我们通过重点调查外贸企业评估未来的顺差,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外贸顺差的增幅有可能会因一些政策发生变化,但是顺差的绝对量不一定会有很大改善。

  这两个因素都是从需求角度看。从成本角度看,我们的要素价格是低估的,利率比较低,水、土地、能源等资源价格比较低,人工成本也是低估的。这些要素价格重估后,会从成本方面推动价格上升,所以非食品价格的上升,条件已经比较具备了,这同2004年的情况不一样。

  2008年食品价格的影响反而会小些,因为基数在2007年大幅度上升的基础上已经比较大了,同时政府在这方面的措施也比较多,对明年的供给会有影响。

  郭田勇:

  从近几年宏观经济政策看,央行已经意识到目前经济存在全面过热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可以预期未来经济紧缩政策是难以改变的趋势。9月18日美联储降息,有人说既然人民币和美元之间利差变小了,考虑到资本流动等因素,中国是否就不用再加息?但总的来看,中国基准利率水平仍然低于美国,未来利率上升仍然有空间。这是我对未来货币政策的一个基本判断。

  另外,刚才诸博士分析未来物价上涨压力大,可能从食品传导到非食品领域,我也同意。央行加息对解决猪肉涨价没有直接作用,由于生猪有比较长的生长期,央行的紧缩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需求,但是增加不了供给,所以没有办法解决这个缺口,物价也就很难控制住。

  在农业生产领域,由于猪肉有利可图,养猪人可能会增加,明年猪肉价格可能就会稳定住,甚至不排除养猪人多了,明年价格会暴跌。这是猪肉价格的自我循环,取决于季节性、生长周期长等因素。

  但非食品的价格未来会不会出现一个大幅度的上升?我认为要考虑到当前国内企业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在一般消费品领域,企业生产能力非常强,很多企业处在产能过剩状态。即使成本上升,但是只稍微有利可图,企业也会进行生产、销售。我们看到,国内初级产品,包括铜、铝等价格上涨并没有传导到产成品市场,也就是说,产成品市场灵活调节的能力比较强。从这个角度分析,未来物价上涨趋势是否会从食品传导到一般商品,并不能特别肯定。

  另外,央行从紧的政策,如加息,尽管对抑制猪肉价格无用,但仍非常重要。由于非农业领域投资过热、增长快、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工资上升,确实影响了农业生产,而央行的持续紧缩政策,在抑制实体经济层面过热的同时,有可能间接增加农业生产,带来粮食、猪肉供给增加。

  诸建芳:

  单从CPI来看通货膨胀,这轮的走势是在往上走,那么从通胀的多层面来说,是不是会演变为全面性的通胀?我觉得2008年会与今年持平。

  最近我们去了湖南、湖北、浙江等一些省份,实地考察当地的养猪基地,想判断一下,这轮食品价格上升到底到在什么情况下会有根本性的改变。调查结果是,2008年春季前,食品价格还会持续在高位波动。以生猪为例,两个因素决定了生猪供给:一个是生猪的生产周期,另一个是养猪市场的行为跟中国股市特别相象,跟风特点特别明显,而现在是一个养猪积极性不高的时期,主要是因为养猪和种猪成本上升。同时还有一个中长期因素,就是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劳动力短缺已经开始显现,因此打工的收益要远远高于养猪。所以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升,有成本因素,也有用工成本因素,如果这些因素在农产品价格上没有体现,那么农产品生产者是没有积极性的。

  所以从短期来看,这一轮物价上涨还是供给方面出了问题,再加上天气灾害,比如西北、四川一带,干旱非常严重,这些都会有影响。

  不过我想补充一点,需求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面也有表现。石油价格高企,全球都在寻找替代能源,玉米被转化成乙醇。美国、巴西对玉米消耗比较大,玉米需求上升,价格也上去了,还影响到其他农产品的播种面积,最终影响物价上涨,这一条传导机制还是存在的。

  郭红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货币经济系主任):

  针对这一轮价格上涨,我可能跟政府官员担心的不一样。

  首先,作为消费者我没觉得价格涨得很厉害。其次,我认为这次上涨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是有好处的。

  那政府为什么这么担心呢?因为,低收入阶层的老百姓肯定不欢迎价格上涨,会引起社会不稳定,所以政府有所担心。实际上价格有一定的分配功能,是收入的重新分配,在中国表现得尤为明显。中国要素价格,包括农产品价格低,价格上涨其实是通过强制的手段来重新分配国民收入。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很快,收入增加也很快,但是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非常悬殊,某种意义上,已经形成了新的工农业剪刀差。此次涨价也可以是看作通过价格机制对这种状况的强制矫正。

  像美国那么大的国土面积、资源丰富,人口相对较少,农业产出丰富,农产品价格可能不会很高。中国虽然土地辽阔,产出也比较丰富,但人口多,所以,当人们的收入

  达到一定水平,购买力强了以后,就会拉动农产品的价格上涨。日本、韩国农产品价格就是这样,相对于他们的需求来讲,土地的产出非常有限,产品的价格一定是高的,这是由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决定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我比较欢迎这次的价格上涨。这次价格上涨应该是国民收入的一次再分配,结果是资源类商品,包括农产品价格的全面上涨。

  我看了一下相关数据,8月份价格上涨幅度最高的是农产品和矿产品。我觉得这次价格上涨会持续一段时间,但多长时间不好预言,最后物价水平会上一个台阶。调整以后,农产品价格会带动农村居民的收入上升。

  当然,政府应该尽量保证让生产者获得价格上涨的好处(包括对低收入阶层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如果价格上涨的好处都让流通领域获得,此次价格上涨就很难起到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作用。

  王岳平:

  提到价格上涨的传导性,很多人还记得1980年代末从粮油价格上涨,发展到抢购棉毛裤。不过现在很多情况已经发生变化。

  那个年代,老百姓的生活以温饱为主,衣食占整个消费比重更大,而现在恩格尔系数已下降了16个百分点,人们的承受能力更强了。因此,我觉得传导性更有可能表现在工业产品方面。从资源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供给来看,整个成本上升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这是长期的。从短期来看,价格上升的话,市场马上就能够反应过来,供给马上增加。所以发改委也在研究,政府在猪肉涨价以后,如果支持供给的力度过大,是否会引起价格迅速下跌。所以我们还应研究,明年猪肉供给增加、价格下降再次影响农民养猪的积极性以后怎么办。

  诸建芳:

  像猪肉这种消费品,如果开始稍微有一点点短缺,很可能就会演变为比较严重的程度。供给方面有短缺后,价格有一定的上升,肉类加工企业就开始囤积,而越囤积,短期需求增加越大。同样,如果供大于求,即便稍微多一点,也会演变为严重的价格下跌。粮食有一个托底价,价格下跌到一定水平,国家敞开收购。但是猪肉不同,政府的政策一是冷冻储存,另一个是补贴养猪基地,但没有托底价。

  王岳平:

  谈论价格上涨或下跌,要考虑时间尺度的问题。这其实是时间尺度在农业方面的表现,在工业方面也同样存在时间尺度的问题,包括长期和短期。

  国家发改委对投资的控制,都是针对预期过剩,而不是即期产能过剩。从当前短期情况看,经济已经偏热了。有人说目前产能过剩,为什么还会发生产品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这是因为思考的时间尺度不一样。短期来说还是需求过热,长期来看是预期产能过剩。

  目前的情况是不同尺度交织在一起,所以争论很多。但我认为对当前经济增长偏热采取措施应该及时、适度,如果政策措施不当,有可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会交替发生,问题会更加严重。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