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苏意”的消逝与传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3日 18:00 中国经营报

  中国经营报记者 李立

  15天之内,三进三出江苏地界,我们努力地寻访旧式苏商隐匿于现代文明之后的蛛丝马迹,着意于新苏商散发出的独特韵味。最终发现,两者之间无法彻底廓清界限,新苏商不温不火地将祖上遗留的温婉、耐性与诚信继承得滴水不漏。

  清理采访录音,有一个特别发现。几乎每一位接受采访的江苏企业家的语调都属低分贝,有的甚至不得不反复倾听、辨认。采访中很少出现豪言壮语,他们只是淡淡地说,你静静地听,一切都是刚刚好。不显山不露水的意味甚至在他们的“贴身下属”身上表现得更淋漓尽致。在南通,负责接待我们的一位企业中层整个上午听我们说话几乎不做评价,保持神秘而淡定的微笑。直到午饭时间,一个不经意的机会打开话匣子,才发现从娱乐八卦、宗教起源到创业投资,人家早已了然于胸。有人说温婉就是苏商的真实情绪,耐住性子,才可发现他们从不轻易外露的潮起云涌。

  与草根浙商相比,苏商身上缺少那么一点点烟火气。有人说是地域丰饶所致,让他们从懵懂看世界开始,就不喜欢张扬杀伐、疯狂争抢。他们擅长默默酝酿,这样的过程表面看去像是被动等待,其实不然。红豆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周海江为我们专门辟出一个下午,回答问题伊始总喜欢用同样的开头,“这个事情是这样子的……”,很多时候他似乎是在讲一个旁人的商业故事,即便讲到当年遭遇的危机,外界一度盛传他的父亲卷款外逃,他都没有丝毫的火气与怨气。已经在相对多元化道路上转身出海的红豆,需要的该就是这样一位耐心等待、运筹帷幄的舵手,不事张扬穷其一生执着坚守,专心致志做强做大。

  在清代,有一个叫词叫“苏意”,反映的是苏州人是当时全国的风向标,但凡苏州人说好,大家便群起效仿、追捧。苏州人说过时了,全国人便弃之犹恐不及。行走江苏,如果不去听评弹、逛园子,品碧螺春,仿佛就感受不到已然消逝在过往中的“苏意”。遗憾我们的行程安排太过紧张,哪一样都没有来得及体味。好在凭着这些若有若无的记忆,在新苏商的精神内涵中,终于挖掘到似已消泯的“苏意”。

  有人说,苏商太安守故土,缺乏创新才导致今天的“旁落”。其实,商业沉浮从来只是轮回瞬间,守住诚信与耐性,从各自为战走向抱团发展,新苏商的苏醒该只是时间问题。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