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路障在哪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1日 13:53 当代金融家杂志

  【观点争鸣】

  -有关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所面临的障碍,首先是心理障碍;其次是政治障碍。

  -金融领域开放谈判并不单纯是商业谈判,而是有很浓的政治谈判色彩。

  -中国现在的金融法律人才恐怕比金融人才还要缺,所以现在不光是要抓紧准备,更要考虑这一类问题的应急和补救措施。

  赵庆明:

  有关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所面临的障碍,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心理障碍。国内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比较自卑,这种心理需要克服。从全球来看,金融机构分为两大层次,一种是遥遥领先的,他们是金融创新的领导者;其它都是跟随者。虽然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 是综合化经营,但实际上,除了几家金融大超市级别的金融控股集团外,大部分还都是专业化、单一业务的传统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储蓄机构等。美国的一般商业银行没有什么神秘,中国用不着自卑,不要和特大型的比,发展10年可能都没有办法跟他们比。我们可以先做一个追随者。

  其次是政治障碍。商业银行走向国际经营时,政治障碍是很大的。我们自己认为,商业银行是中国的金融机构,不是国企,而是上市公司。但其实,金融机构永远无法和工商企业相比,因为工商企业竞争更激烈一些,更加市场化一些,社会影响面也小一些。金融机构比较特殊,一旦出现问题,政府是要救助的。所以,金融机构这种特殊性使得政治上的阻力很大。英国、美国等国家也认可中国金融机构改革所取得的成绩,但是迟迟不发许可证,这也是政治上的考虑和压力。再从WTO服务贸易开放来说,金融领域开放是单谈和对等的。但是,这个谈判并不单纯是商业谈判,而是有很浓的政治谈判色彩。所以国家应该保驾护航,把政治障碍去除。

  韩立岩:

  中国现在的金融法律人才恐怕比金融人才还要缺,国际法律人才更缺乏,而且不仅要懂两国的法律,还要知道两国的文化价值观和政治关系。需要强调的是,还没有等我们准备好,机会就来了。现在不光是要抓紧准备,更要考虑这一类问题的应急和补救措施。一个总部在中国的银行,如果通过并购的方式或者直接投资的方式建立了自己在海外的子公司,就会牵扯到财务合并报表,以及双重监管的问题,因为子公司在国外,总行在国内,这需要监管的协调,防止冲突。中国的监管机构还处于成长中,体系也并不完善,现在不要说涉外,即使对于境内的监管,行政法规之间相互冲突的例子也比较多,所以需要提前做些准备。监管层尤其要考虑到法律体系适应金融机构走出去的问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