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新光控股总裁周晓光:广大民企仍在呼唤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8日 12:21 新浪财经

  新光控股投资集团总裁周晓光:

  主持人、主办方、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企业界和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让我有机会参加今天高棚满座的机会,有机会向企业界的前辈人讨教和学习,跟同行们交流和沟通。

  我是周晓光,中国新光控股集团的负责人。新光是一家以流行饰品为主业,兼涉地产、贸易、投资等领域的民营企业。跟大多数浙商一样,新光起于“草根”,出身“贫寒”,托改革开放之福,从无到有、从小而大。所以说到今天讨论的主题——“制度环境与民企发展”,多年来种种甘苦,我也算亲历其中,有一些比较直接的体验和感悟,愿与大家分享。

  感谢国家民主政治的进步,给予了我们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前所未有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待遇,对于民企的社会认同度也大大提升。因此,对于国家、政府、社会,作为民企,感恩是第一位的。

  另一方面,曾经仅仅是“补充经济”、“增量经济”和“草根经济”的民营经济,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持续进步的活力源泉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已经占据了整个国民经济50%的比重。然而有了这个比重,是不是就获得了相应比例的“权重”?是不是就获得了相应比例的“看重”与“尊重”呢?恐怕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还是有些差别的。当然,就我自己和新光而言,生长在浙江这样的“民营经济大省”,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各种政策、措施,都围绕着民营经济在设计和推行。然而就全国范围,广大民企还在呼唤着一种更加完善、更加和谐的政府管理模式,呼唤着一个更加公平、更加合理、更加开明的制度环境。

  其中比较突出的呼唤,大概集中这样几个方面:

  1、市场准入的限制。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能够进入的产业范围还是比较狭窄的,大多局限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加工、餐饮等,而在基础设施、市政工程项目、基础产业、石油、天然气、矿产开采等都还有一定的准入限制。某种程度上,民企能获准参加的业务,不但与国企不好比,可能还不如外资企业。

  2、融资支持的限制。国家这些年也陆续采取了很多措施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但迄今为止,对众多中小企业而言,还没有实质性的改善。民企从金融机构获得的支持还不那么充分。民企的资金仍主要来源于自筹,或者依赖民间金融、地下金融和非法金融等渠道。这里有三组数据来说明民营经济融资之难:一是截至到2006年底我国有民营企业498.1万户,而同期国家五大银行的小企业授信户总数只有68.43万家,仅占总量的13.7%;二是根据人民银行的最新研究,到2006年底我国个体私营经济贷款总额仅占国有商业银行的8.81%,政策性银行的0.27%,股份制商业银行的5.9%,城市商业银行的7.96%,占中小金融机构的25.38%;三是据研究机构在全国27个省份进行的抽样调查和总体估计,2005年我国民间金融、地下金融和非法金融的总量约为2.9万亿元左右,并一直在大幅度增加。

  前不久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为此替民企“叫屈”说:当前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瓶颈因素就是融资问题了。一方面银行金融机构存在大量的存贷差额,另一方面民营中小企业有巨大的贷款需求,却得不到必要的金融支持。他呼吁,银行理当为民营企业提供平等的金融服务平台,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要逐步转变服务对象的观念,将服务对象由国有经济为主,转变为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并重。他还希望突出金融市场创新,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允许更多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

  第三,各种“潜规则”对民企发展的限制。就政府部门而言,对国有企业有“责任”支持,对外商有“义务”照顾。而对众多民企,尤其是刚起步的中小民企,则是既没有任何“责任”,也没有“义务”,态度比较冷淡。在土地、规划、项目审批等诸多要素和环节上,民企受到的限制都要甚于国企和外企。日前世界银行公布的《2006年全球企业经营环境报告》显示,在世界155个国家或地区当中,中国内地的经商环境排在第91名,处于中下游水平。其中提到最多的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以及政府对中小企业所从事的行业宏观指导力度不足,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产品市场准入门槛较高,有些地方行政执法效率低下,当地司法部门对企业权益保障程度低,政府政策规章的透明度较低,以及社会信用环境较差,等等。

  中国的民营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真正做大的还很少。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发展所必须的优势资源比较缺乏。此外,我国的民企进入门槛太低,从行业来看,民企进入的数量和行业的等级成反比,越是低等级的行业,越能吸引民企。因此民企也面临着产业升级的大题目,应该努力向经贸、现代服务业等高等级产业和体现国家竞争力的高新技术领域发展。而一些必须由国有经济控制的领域,如公共事业、基础设施等,民企也可以参股的方式进入等,都需要一个开明的制度体系作保障。

  像

义乌这个地方,我们是做小商品出身的。它的产品的定位局限了整个产业的定位。一般的企业员工人数是五六千人,但是他们的产业不大。进入门槛比较低。像我们食品行业,有将近4千家企业,有15万从业人员,短短时间内就发展到这么多人从事食品行业,因为进入门槛比较低,义乌小商品市场各方面成本也比较低,许多产业也决定了我们这些企业的规模。

  还有一些必须由国有企业控制的领域像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这些需要开明的制度体系做保障。浙江省很多企业,我们也想做一些投资,但是除了

房地产投资之外,其他的产业要进入,难度比较大。主要还是体制和制度的问题。

  我以为,从经济持续发展的长远考虑,政府应逐步拆除“制度壁垒”,给予民企同等的“国民待遇”。其次,还应该为民企专门设计适合它们发展的推动帮扶机制。很多西方国家都有生产力发展促进局、中小企业促进局等专门扶持中小民企发展的机构,中国为什么不设立类似的机构呢?对于这样政府层面的推动、帮扶力量,我国的民营企业,需求只有更迫切。因此,在这里我想为广大中小民企提几个“盼望”:一盼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政策,实现民企在发展空间上的新突破;二盼加大对民企的金融支持力度;三盼政府鼓励、支持民企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积极引导民企投资的战略方向,帮助民企做大、做强、做高。

  以上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见。不当之处,请各位指正批评。再次感谢主办方搭建这样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交流平台,能够为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贡献更多有价值的观点和意见。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